A05今锐评2020年12月17日星期
四 责编/高凯胡晓新审读/刘云祥美编/许明 热点追评 别让“低温津贴”沦为纸面福利 杨玉龙 近日,伴随着寒潮的到来,多地出现入冬以来最寒冷天气。
“速冻”模式下,仍有一些劳动者在凛冽寒风中坚守岗位,如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
国家相关规定提到了低温津贴,但“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劳动者对此了解不多,也很少有人领到。
12月16日新华网 2004年3月1日起施行的《最低工资规定》明确提到低温津贴: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中班、夜班、高温、低温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而且,各地也不乏相关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劳动者低温权益。
但从现实来看,“低温津贴听别人说起过,但没领过。
”“听说过高温津贴,没听说过低温津贴。
”这样的情形很普遍。
低温津贴缘何会沦为纸面福利?以下几点不容忽视,一则地方出台相关规定或通知,缺乏强制力;二则冬季室外劳动者人数相对较少,导致低温津贴受重视程度不如高温津贴;三则对于“低温津贴”,国家并未出台统一明确的政策,只是在最低工资规定中提及,用人单位津贴发放无据,监管部门执法无规;四则劳动者维权能力不足也导致了低温津贴落实不力。
上述可见,让低温津贴惠利冬季户外劳动者,还须多方面努力。
其
一,将低温津贴相关政策进一步细化。
诚如专家所建议,可参照高温津贴的做法,就低温津贴执行制度的主体,津贴发放对象、条件、数额、月份、形式等作出原则要求,由各地因地制宜进行细化。
事实上这很有必要,毕竟唯有有规可循,才能为低温津贴落实提供保障。
其
二,用工单位应切实负起责任。
根据2015年全国总工会等四部门发布的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低温”已被列为新增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
一。
于此,用工单位理应从“为劳动者配备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等9个方面做好低温环境工作的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工作。
当然,更应该自觉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发放低温津贴。
其
三,也应充分发挥好各级工会组织的作用。
应认识到,建立具有本地特点的低温津贴制度,有利于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也有利于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所以各级工会组织应当积极推动低温津贴的落实,并依法支持劳动者维权。
此外,由政府采购的公共服务项目,将低温津贴列入,通过政府引导,带动相关行业和企业积极落实低温津贴规定,也值得尝试。
图说世相 严勇杰 以“制度清明” 绘 排除“数字鸿沟 今后,不方便使用手机支付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缴费、坐 公交车、购物时将不用担心拒收现金。
央行15日发布公告,要求各类 主体均应尊重公众支付方式的选择权,在确保现金收付渠道畅通的前 提下,可为公众提供合法安全的非现金支付工具。
同时,不得排斥和 歧视现金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现金支付,造成 “数字鸿沟”。
12
月16日《北京青年报》 街谈巷议 网贷土味广告再翻车下沉市场不等于“没有下限” 然玉 近日,某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视要义了。
就撩拨底层情绪、鼓吹 频广告,引发争议。
视频中,一名“金钱万能”、宣扬“举债换尊严”而 身穿迷彩服的男子因母亲恶心想言,这看似不经意的只言片语,简直 吐,向空乘紧急求助,希望能开窗是字字锥心、心机满满。
该平台在 户或者换座位。
空姐回答:“请问道歉时,承认“短视频存在严重的价 您需要升舱吗?升舱费用是值观问题”。
那么,这到底是指什么 1290。
”男子很为难地说不用了。
样的“问题”呢?很显然,就是对“低 这时,后排一个西装革履的男子接收入者”堂而皇之的羞辱,就是放大 话说“:升,升舱的钱我来出。
”然后贫富对立赤裸裸的煽风点火! 拿过男子的手机,一顿操作在该金 借贷,是严肃的金融活动,对 融平台的备用金上借了15万!面于个体及其家庭来说,更是重大的 对质疑,该平台致歉表示,相关短视财务决策。
然而,在某些互联网金 频存在严重的价值观问题,向大家融平台的话语体系中,“借贷”却成 致以诚挚的歉意。
了争一时之气、呈一时之快的疯 12月16日中新社狂。
“我贷故我在”,其最后的结果 就是,只管当下及时爽,哪管后来 晚 大厂玩起土嗨来,真没小摊摊“洪水滔天”。
互金平台所投放的 报 什么事了。
最近一两年,互联网金花样百出的土味视频广告,除了
三 评 融平台的各色短视频广告无孔不观不正,其合规性层面也是存在严 论 入,其下限之低、翻车概率之高,简重疑问的:没有清晰的利息说明, 邮 直叫人大开眼界。
虽是名门大户,没有基本的风险告知,甚至有意无 箱 口口声声高大上的光鲜大词,但在意模糊了“借钱是需要还的”这
一 : 下沉市场耍起下三路的野路子来,最底限的常识。
身体还是很诚实的。
此番被万人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土嗨视频 捶的奇葩视频广告,堪称是其中的广告,在下沉市场横行收割。
其深 典型代表。
无论是农民工、空姐、层次的风险,不容小觑。
商务精英的人物设定,还是“撸网 时至今日,尽管监管一再收 贷摆平一切”的故事主线,都是如紧,但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还是在 此似曾相识,如此让人作呕。
一路狂奔。
用土味视频诱导借贷, “急用钱的时候随用随取,别不过是又一次暴露了某些互联网 被没有礼貌的人笑话了”,这句台金融平台,光鲜外衣下low到尘埃 词,可说是道明了此类广告的宏旨的流氓本色而已。
nbwbplpl@ 三江热议 家庭教育需要父母摒弃焦虑回归初心 苑广阔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七届年会上,多位教育界专家、老师和家长展开了一场关于“消除中国家庭育儿焦虑”的教育讨论。
有专家提出,父母的恐慌和焦虑导致儿童“童年恐慌”现象几十年来不断增多,家庭教育走入了学校化、知识化的误区,家庭变成了学校,家长变成了老师,背离了家庭教育的根本宗旨和主要任务。
12月16日《南方都市报》 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担心孩子考不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家长的这种焦虑情绪,必然会传递到孩子身上,并且导致对孩子评价的单一化,那就是一切以学习好、成绩好为评价标准。
在这样的一种焦虑情绪下,大人和孩子都会很累,而家庭也最终异化为“第二学校”。
孩子回家没有时间玩耍,没有精力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和特长,只是不停地做作业、刷题,童年生活过得单调而枯燥。
家长如果能够自己辅导孩子,就自己辅导,如果自己水平有限,或者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就花钱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提高班,于是在家庭之外,各种培训班、辅导班,又成了孩子的“第三学校”。
家庭教育异化为学校教育、知识教育,可以说这就是大多数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
但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又应该是什么样子?它应该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更加具体说来,学校教育因为其所承担的功能,决定了它必然会以传授知识,普及文化为主要目的,同时兼具着品德的教育、素质的养成等等,那么作为家庭教育,就要承担起对孩子完整人格、健康品质、各项能力的培育责任来。
现在的问题,就是学校强调知识和文化的教育,家庭同样强调知识和文化的教育,但是双方不约而同都忽视了人格、品质、能力等等的教育和养成。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人格很难完整,品质也多有欠缺,而能力更是难以令人满意,也就是成了我们惯常所说的“高分低能”。
这种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或许可以上名校,出国留学,获得较高的学历,取得世俗的成功,但是他到底能否获得幸福,能否有对他人的关怀,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确实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学校的素质教育需要继续探索和尝试,而我们的家庭教育,则需要及时纠偏、回归初心。
四 责编/高凯胡晓新审读/刘云祥美编/许明 热点追评 别让“低温津贴”沦为纸面福利 杨玉龙 近日,伴随着寒潮的到来,多地出现入冬以来最寒冷天气。
“速冻”模式下,仍有一些劳动者在凛冽寒风中坚守岗位,如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
国家相关规定提到了低温津贴,但“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劳动者对此了解不多,也很少有人领到。
12月16日新华网 2004年3月1日起施行的《最低工资规定》明确提到低温津贴: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中班、夜班、高温、低温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而且,各地也不乏相关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劳动者低温权益。
但从现实来看,“低温津贴听别人说起过,但没领过。
”“听说过高温津贴,没听说过低温津贴。
”这样的情形很普遍。
低温津贴缘何会沦为纸面福利?以下几点不容忽视,一则地方出台相关规定或通知,缺乏强制力;二则冬季室外劳动者人数相对较少,导致低温津贴受重视程度不如高温津贴;三则对于“低温津贴”,国家并未出台统一明确的政策,只是在最低工资规定中提及,用人单位津贴发放无据,监管部门执法无规;四则劳动者维权能力不足也导致了低温津贴落实不力。
上述可见,让低温津贴惠利冬季户外劳动者,还须多方面努力。
其
一,将低温津贴相关政策进一步细化。
诚如专家所建议,可参照高温津贴的做法,就低温津贴执行制度的主体,津贴发放对象、条件、数额、月份、形式等作出原则要求,由各地因地制宜进行细化。
事实上这很有必要,毕竟唯有有规可循,才能为低温津贴落实提供保障。
其
二,用工单位应切实负起责任。
根据2015年全国总工会等四部门发布的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低温”已被列为新增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
一。
于此,用工单位理应从“为劳动者配备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等9个方面做好低温环境工作的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工作。
当然,更应该自觉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发放低温津贴。
其
三,也应充分发挥好各级工会组织的作用。
应认识到,建立具有本地特点的低温津贴制度,有利于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也有利于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所以各级工会组织应当积极推动低温津贴的落实,并依法支持劳动者维权。
此外,由政府采购的公共服务项目,将低温津贴列入,通过政府引导,带动相关行业和企业积极落实低温津贴规定,也值得尝试。
图说世相 严勇杰 以“制度清明” 绘 排除“数字鸿沟 今后,不方便使用手机支付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缴费、坐 公交车、购物时将不用担心拒收现金。
央行15日发布公告,要求各类 主体均应尊重公众支付方式的选择权,在确保现金收付渠道畅通的前 提下,可为公众提供合法安全的非现金支付工具。
同时,不得排斥和 歧视现金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现金支付,造成 “数字鸿沟”。
12
月16日《北京青年报》 街谈巷议 网贷土味广告再翻车下沉市场不等于“没有下限” 然玉 近日,某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视要义了。
就撩拨底层情绪、鼓吹 频广告,引发争议。
视频中,一名“金钱万能”、宣扬“举债换尊严”而 身穿迷彩服的男子因母亲恶心想言,这看似不经意的只言片语,简直 吐,向空乘紧急求助,希望能开窗是字字锥心、心机满满。
该平台在 户或者换座位。
空姐回答:“请问道歉时,承认“短视频存在严重的价 您需要升舱吗?升舱费用是值观问题”。
那么,这到底是指什么 1290。
”男子很为难地说不用了。
样的“问题”呢?很显然,就是对“低 这时,后排一个西装革履的男子接收入者”堂而皇之的羞辱,就是放大 话说“:升,升舱的钱我来出。
”然后贫富对立赤裸裸的煽风点火! 拿过男子的手机,一顿操作在该金 借贷,是严肃的金融活动,对 融平台的备用金上借了15万!面于个体及其家庭来说,更是重大的 对质疑,该平台致歉表示,相关短视财务决策。
然而,在某些互联网金 频存在严重的价值观问题,向大家融平台的话语体系中,“借贷”却成 致以诚挚的歉意。
了争一时之气、呈一时之快的疯 12月16日中新社狂。
“我贷故我在”,其最后的结果 就是,只管当下及时爽,哪管后来 晚 大厂玩起土嗨来,真没小摊摊“洪水滔天”。
互金平台所投放的 报 什么事了。
最近一两年,互联网金花样百出的土味视频广告,除了
三 评 融平台的各色短视频广告无孔不观不正,其合规性层面也是存在严 论 入,其下限之低、翻车概率之高,简重疑问的:没有清晰的利息说明, 邮 直叫人大开眼界。
虽是名门大户,没有基本的风险告知,甚至有意无 箱 口口声声高大上的光鲜大词,但在意模糊了“借钱是需要还的”这
一 : 下沉市场耍起下三路的野路子来,最底限的常识。
身体还是很诚实的。
此番被万人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土嗨视频 捶的奇葩视频广告,堪称是其中的广告,在下沉市场横行收割。
其深 典型代表。
无论是农民工、空姐、层次的风险,不容小觑。
商务精英的人物设定,还是“撸网 时至今日,尽管监管一再收 贷摆平一切”的故事主线,都是如紧,但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还是在 此似曾相识,如此让人作呕。
一路狂奔。
用土味视频诱导借贷, “急用钱的时候随用随取,别不过是又一次暴露了某些互联网 被没有礼貌的人笑话了”,这句台金融平台,光鲜外衣下low到尘埃 词,可说是道明了此类广告的宏旨的流氓本色而已。
nbwbplpl@ 三江热议 家庭教育需要父母摒弃焦虑回归初心 苑广阔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七届年会上,多位教育界专家、老师和家长展开了一场关于“消除中国家庭育儿焦虑”的教育讨论。
有专家提出,父母的恐慌和焦虑导致儿童“童年恐慌”现象几十年来不断增多,家庭教育走入了学校化、知识化的误区,家庭变成了学校,家长变成了老师,背离了家庭教育的根本宗旨和主要任务。
12月16日《南方都市报》 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担心孩子考不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家长的这种焦虑情绪,必然会传递到孩子身上,并且导致对孩子评价的单一化,那就是一切以学习好、成绩好为评价标准。
在这样的一种焦虑情绪下,大人和孩子都会很累,而家庭也最终异化为“第二学校”。
孩子回家没有时间玩耍,没有精力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和特长,只是不停地做作业、刷题,童年生活过得单调而枯燥。
家长如果能够自己辅导孩子,就自己辅导,如果自己水平有限,或者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就花钱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提高班,于是在家庭之外,各种培训班、辅导班,又成了孩子的“第三学校”。
家庭教育异化为学校教育、知识教育,可以说这就是大多数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
但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又应该是什么样子?它应该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更加具体说来,学校教育因为其所承担的功能,决定了它必然会以传授知识,普及文化为主要目的,同时兼具着品德的教育、素质的养成等等,那么作为家庭教育,就要承担起对孩子完整人格、健康品质、各项能力的培育责任来。
现在的问题,就是学校强调知识和文化的教育,家庭同样强调知识和文化的教育,但是双方不约而同都忽视了人格、品质、能力等等的教育和养成。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人格很难完整,品质也多有欠缺,而能力更是难以令人满意,也就是成了我们惯常所说的“高分低能”。
这种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或许可以上名校,出国留学,获得较高的学历,取得世俗的成功,但是他到底能否获得幸福,能否有对他人的关怀,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确实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学校的素质教育需要继续探索和尝试,而我们的家庭教育,则需要及时纠偏、回归初心。
声明:
该资讯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发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