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鬃?-2020,T/CECS

文件 7
×××-2020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评价标准 Evaluationstandardforgreensmartindustrialpark(征求意见稿) 中国计划出版社
1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评价标准 Evaluationstandardforgreensmartindustrialpark T/CECSXXX-2020主编单位:中关村乐家智慧居住区产业技术联盟 青岛亿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施行日期:2020年X月X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20北京
2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 第XXX号关于发布《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评价标准》的公告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印发2018年第二批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8]030号)的要求,由中关村乐家智慧居住区产业技术联盟等单位编制的《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评价标准》,经本协会组织审查,现批准发布,编号为XXX,自XXX年XXX月XXX日起施行。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XXX年XXX月XXX日
3 前言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8年第二批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8]030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为7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基础设施、生态与宜居、管理与服务及保障与运维等。
本标准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归口管理,由中关村乐家智慧居住区产业技术联盟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解释单位(地址:北京朝阳区常意路4号院常楹大厦1号楼8层,邮政编码:100024)。
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
4 目次 1总

则...........................................................................................................................................................

12术

语...........................................................................................................................................................

23

基本规定.....................................................................................................................................................

33.1

一般规定.................................................................................................................................................

33.2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

34

基础设施.....................................................................................................................................................

5 4.1

控制项.............................................................................................................................................

5I智能化基础设施

.........................................................................................................................

5II数字化技术平台

.....................................................................................................................

17 4.2

一般项...........................................................................................................................................

18I智能化基础设施

.......................................................................................................................

18II数字化技术平台

.....................................................................................................................

26 4.3

优选项...........................................................................................................................................

28I智能化基础设施

.......................................................................................................................

28II物联网基础设施

.....................................................................................................................

34Ⅲ数字化技术平台

.....................................................................................................................

36 5

生态与宜居...............................................................................................................................................

405.1一般规定

.......................................................................................................................................

405.2

控制项...........................................................................................................................................

41I绿色生态

...................................................................................................................................

41II节能环保

.................................................................................................................................

48Ⅲ舒适宜居

.................................................................................................................................

505.3

一般项...........................................................................................................................................

51I绿色生态

...................................................................................................................................

51II节能环保

.................................................................................................................................

53Ⅲ舒适宜居

.................................................................................................................................

565.4

优选项...........................................................................................................................................

57I绿色生态

...................................................................................................................................

57II节能环保

.................................................................................................................................

61Ⅲ舒适宜居

.................................................................................................................................

63 6

管理与服务...............................................................................................................................................

646.1一般规定

.......................................................................................................................................

646.2

控制项...........................................................................................................................................

65I

管理...........................................................................................................................................

65II服务

.........................................................................................................................................

686.3

一般项...........................................................................................................................................

69I

管理...........................................................................................................................................

69II服务

.........................................................................................................................................

746.4

优选项...........................................................................................................................................

75I

管理...........................................................................................................................................

75II服务

.........................................................................................................................................

78 7

保障与运维...............................................................................................................................................

797.1一般规定

.......................................................................................................................................

79
1 7.2

控制项...........................................................................................................................................

79I机制保障

...................................................................................................................................

79II系统运维

.................................................................................................................................

80 7.3

一般项...........................................................................................................................................

83I机制保障

...................................................................................................................................

83II系统运维

.................................................................................................................................

83 7.4

优选项...........................................................................................................................................

86I机制保障

...................................................................................................................................

86II系统运维

.................................................................................................................................

86 本标准用词说明...........................................................................................................................................

88

引用标准名录...............................................................................................................................................

89附录A《绿色智慧产业园区用户体验评价问卷》样式..........................................................................91附录B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客观评价指标体系..........................................................................................97
2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2Terms.............................................................................23BasicRequirements................................................................3 3.1GeneralRequirements........................................................33.2EvaluationMethodofthisArticle...........................................34Infrastructure....................................................................54.1Control.....................................................................5 IIntelligentInfrastructure................................................5IIDigitalTechnologyPlatform.............................................174.2GeneralTerms..............................................................18IIntelligentInfrastructure...............................................18IIDigitalTechnologyPlatform.............................................264.3Preference.................................................................28IIntelligentInfrastructure...............................................28IIIoTIntelligentFacilities..............................................34ⅢDigitalTechnologyPlatform.............................................365EcologyandLivability...........................................................405.1GeneralRequirements.......................................................405.2Control....................................................................41IGreenEcology............................................................41IIEnergySaving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48ⅢComfortableandLivable.................................................505.3GeneralItems..............................................................51IGreenEcology............................................................51IIEnergySaving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53ⅢComfortableandLivable.................................................565.4Preference.................................................................57IGreenEcology............................................................57IIEnergySaving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61ⅢComfortableandLivable.................................................636ManagementandService...........................................................646.1GeneralRequirements.......................................................646.2Control....................................................................65IManagement...............................................................65IIService.................................................................686.3GeneralItems..............................................................69IManagement...............................................................69IIService.................................................................746.4Preference.................................................................75IManagement...............................................................75IIService.................................................................787GuaranteeandOperationandMaintenance..........................................797.1GeneralRequirements.......................................................79
3 7.2Control....................................................................79IMechanismGuarantee......................................................79IISystemOperationandMaintenance........................................80 7.3GeneralItems..............................................................83IMechanismGuarantee......................................................83IISystemOperationandMaintenance........................................83 7.4Preference.................................................................86IMechanismGuarantee......................................................86IISystemOperationandMaintenance........................................86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88ListofQuotedStandards...........................................................89AppendixA"GreenSmartIndustrialParkUserExperienceEvaluationQuestionnaire"Style...................................................................................91AppendixB"Objectiveevaluationindexsystemofgreenintelligentindustrial"......97
4 1总则 1.0.1为规范绿色智慧产业园区的建设及改造,提高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建设及服务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包括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科技园区、文化创意园区、总部基地、生态农业园区等各类产业园区。
1.0.3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评价应考虑舒适性,注重节能、环保,实现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
1.0.4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各系统应为开放系统,可通过开放接口扩展各项功能应用。
1.0.5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绿色智慧产业园区GreenIntelligentIndustrialPark以绿色发展为核心,充分利用传感器、智能设备等信息化基础设施,获取数据信息,并对数据 进行处理,为园区企业及员工提供便捷、舒适、节能、环保和人性化服务的产业聚集区。
在传统园区的基础上从设计到消费、管理始终贯彻绿色的理念,让园区达到既保护环境又有益于员工的身心健康,同时又与园区企业、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模式。
2.0.2智能化基础设施IntelligentInfrastructure 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优化组合为一体,向园区涉众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园区智能化环境。
2.0.3物联网智能设施IoTIntelligentFacilities 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内各类基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物联网基础设施的统称。
2.0.4数字化技术平台DigitalTechnologyPlatform 以云为基础,通过优化整合ICT技术和融合数据,使能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实现业务协同与敏捷创新。
2.0.5节能环保EnergySaving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 指用以节约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能源消耗,提倡环保型绿色智慧产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
2.0.6舒适宜居ComfortableAndLivable 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营造宜居、宜业的绿色智慧产业园区环境。
2.0.7管理Management 指采用信息化、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等手段,对园区进行标准化、流程化、体系化的管理。
2.0.8服务Service 服务是指采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手段,为园区的涉众提供个性化的绿色智慧产业园区服务。
2.0.9机制保障MechanismGuarantee 为保证绿色智慧产业园区管理活动的顺畅,而进行的规范化制度建设。
2.0.11系统运维SystemOperationAndMaintenance 指采用专业的运维平台和系统建设,对绿色智慧产业园区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进行综合运维管理。

2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评价应以建成的绿色智慧产业园区为评价对象。
【条文说明】3.1.1绿色智慧产业园区作为由政府(民营企业与政府合作)规划建设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道路、仓储及其它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合理且能够满足从事某种特定行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需要的标准性建筑物或建筑物群体,本评价以建成园区作为评价对象,包含新建,改建,扩建的智慧产业园区。
3.1.2申请评价的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应依据本标准提供相关文件和档案资料。
【条文说明】3.1.2本条对绿色智慧产业园区申请评价方提出了要求。
真实和完整的测试报告及相关文件是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实现的有效支撑,是评价机构的有效依据,因此申请评价方要做好全过程控制。
3.1.3评价机构应按本标准有关要求,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文件进行审查,对申请评价的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应进行现场勘验,出具评价报告,确定等级。
【条文说明】3.1.3本条对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评价机构的相关工作提出要求。
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评价机构依据有关管理制度文件确定。
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评价机构应按照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审查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文档,并在评价报告中确定等级。
3.2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3.2.1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建设评价得分应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占总评分的80%;第二部分为绿色智慧产业园区企业及员工主观评价,占总评分的20%,新建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只以客观评价结果作为依据。
3.2.2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客观评价指标由基础设施、生态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保障与运维等指标组成,并细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
其中控制项为必须达到的指 标;一般项和优选项为扩展指标,申请评价方可根据项目具体条件进行选择。
3.2.3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客观评价指标体系中总得分为120分,其中控制项全部满足记为50分,如果控制项中有一项不满足,申请评价方失去参评资格;一般项得分=累计分数/总分数×30,满分30分;优选项得分=累计分数/总分数×40,满分40分;客观评价分数=50+一般项得分+优选项得分。
3.2.4绿色智慧产业园区主观评价部分应由绿色智慧产业园区业主按照附录A问卷样式进行调查,
3 其回收的有效问卷数不低于已入绿色智慧产业园区企业的60%,其分数为有效问卷的平均得分。
入 住率低于30%的绿色智慧产业园区按照新建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参评。
3.2.5绿色智慧产业园区主观评价问卷由25道选择题构成,全部为单选。
每道题共有五个选项,分 别为
A、B、
C、D、
E,如果住户选择
A,记4分;选择
B,记3分;选择
C,记2分;选择
D,记1 分;选择
E,不得分。
所有分数之和即为主观评价单张问卷的分数。
3.2.6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评价总得分按下式进行计算。
Q=Q1×80%+Q2×20% (3.2.6) 式中:Q——总分数; Q1——客观评价分数; Q2——主观评价分数。
3.2.7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评价等级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五个等级,按评 价分数确定等级。
评价等级与对应分数应符合表3.2.7的规定。
表3.2.7评价等级与对应分数 评价分数(分) 评价等级 分数≥110 五星级 100≤分数<110 四星级 80≤分数<100 三星级 60≤分数<80 二星级 50≤分数<60 一星级 【条文说明】
3.2.7本条规定了绿色智慧产业园区的等级。
综合考虑我国不同气候区、不同地区智慧产业园区发展的不平衡性,设置了一星级。
同时考虑国际接轨,设置了更高的级别分别为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
既要体现其性能评定、技术引领的行业地位,又要兼顾其推广普及绿色智慧产业园区的重要作用。
当对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进行等级评价时,首先应该满足本标准规定的全部控制项要求,同时规定了每类评价指标的最低得分要求,以实现绿色智慧产业园区的性能均衡。
按本标准第3.2.6条的规 定计算得到智慧产业园区总得分,当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100分、110分时,绿色智 慧产业园区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

4 3.2.8
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应符合表3.2.8的规定。
表3.2.8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客观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客观评价指标体系 智能化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 物联网智能设施 数字化技术平台 绿色生态 生态与宜居 节能环保 舒适宜居 管理
管理与服务 服务 保障与运维 机制保障系统运维 上表所示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中,每类一级指标包括多个二级指标,每类二级指标又包含多个三级指标,根据各三级指标的具体要求分为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三种类型。
具体三级指标请参阅附录
B,各评价指标完全符合对应评价内容的描述,才可判定为达到该指标的评价要求。
4基础设施 4.1控制项I智能化基础设施 4.1.1绿色智慧产业园区综合布线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
1.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T50312、《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对于综合布线的强制性条文要求执行,线缆、配线设备等产品出具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2.抽验系统性能,抽样比例应不低于10%,抽样点宜包括最远布线点,被检项目合格率应达到100%,合格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的规定;
3.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面板,以及线缆两端,应按一定的模式(颜色、图形、文字等)进行永久性标识和记录,标识正确、牢固、清晰,不得使用手写标识,标签宜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热敏、铜版、合成纸等材质。

5 【条文说明】4.1.1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化系统数据和语音传递的基本通道,是信息系统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它的性能直接影响到信息系统的性能和寿命。
系统产品应具备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且符合设计文件相关要求。
对绞电缆布线信道应用等级的传输性能取决于电缆长度、连接级数、连接器件终端安装和器件工艺性能。
综合布线系统规定的各子系统缆线长度要求与缆线在不同的信息通信网络中的实际应用长度不同。
例如,在工程设计中考虑布线路由及缆线长度等因素,规定配线子系统中水平缆线的长度不能大于90米。
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测试应随工进行,各项测试结果应有详细的记录,并应作为竣工验收资料的一部分。
综合布线系统能够支持智能化系统的信息电子设备相连的各种缆线、跳线、接插、软线和连接器件组成的系统,并对建筑物内信息传输系统以集约化方式整合为统一及融合的共享信息传输的物理层。
综合布线系统管理是针对设备间、电信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线等设施,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
内容包括管理方式、标识、色标、连接等。
这些内容的实施将给今后维护和管理带来很大的方便,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系统测试记录、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等,现场核查。
4.1.2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计算机网络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
1.网络系统组网架构应规划合理,满足业务要求及技术发展状况,包括网络拓扑、路由组织、组网方案等,提供网络拓扑图、VLAN划分表、路由表、系统安装恢复备份说明文档等;核心层网络设备及主干链路有冗余备份,主备切换时间不影响业务正常通信;
2.核心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应具有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CMA或CAL或CNAS认证章的检测报告或检验报告;
3.网络系统设备应符合系统设计、规范规定及产品明示要求,测试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局域网系统验收测评规范》GB∕T21671的相关规定,包括测试方法、抽样规则、合格判据。
【条文说明】4.1.2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为保证各项业务应用,网络必须具有高可靠性,不能出现单点故障。
要对整个网络的机房布局、结构设计、设备选型、日常维护等各个方面进行高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
在关键设备采用硬件备份、
6 冗余等可靠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提供较强的管理机制、控制手段和事故监控与安
全保密等技术措施提高电脑机房的安全可靠性。
应根据信息接入方式和网络子网划分等配置路由设备,并应根据用户工作业务特性、运行信息流量、服务质量要求和网络拓扑架构形式等,配置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信息通信链路、信息端口及信息网络系统等。
系统应配置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设备和网络管理系统,建筑物内信息网络系统与建筑物外部的相关信息网互联时,应设置有效抵御干扰和入侵的防火墙等安全措施。
硬件设备应通过相关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并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
网络设备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核心部分。
网络设备的功能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设备的端口密度、数据帧转发功能、数据帧转发、通信协议功能、网络管理功能等各类性能指标应达到产品的明示要求,并进行严格的设备验收。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检测可包括连通性、传输时延、丢包率、路由、容错功能、网络管理功能和无线局域网功能检测等。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检测方法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可采用输入测试命令进行测试或使用相应的网络测试仪器。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竣工验收资料、系统测试记录、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等。
4.1.3绿色智慧产业园区无线对讲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
1.应满足建筑物内管理人员互相通信联络的需求,保证通讯畅通,室内无线对讲覆盖的边缘场 强≥-85dBm,地下室及电梯≥-95dBm;覆盖区与周围各建筑内对讲机系统之间无互相干扰;
2.工作频段按照我国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分配给无线对讲系统的频段;产品备有国家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设定在规范的3瓦功率内,可切换1~3瓦功率档。
【条文说明】4.1.3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应满足建筑内管理人员互相通信联络的需求。
根据建筑的环境状况,设置天线位置、选择天线形式、确定天线输出功率。
防止信号泄露和防植外界信号干扰。
根据实际情况及无线频率的使用条件,可以选用150MHz(VHFl46—174MHz)或450MHz(UHF400-430MHz)频段作为无线通信频率。
具体选用什么频段、什么频率组需要由用户向无线电管理局申请,待无线电管理局批准后才能决定。
考虑到对讲机和天线对设备和人体的电磁干扰问题,应严格控制发射功率,同时为了避免在屏蔽机房内的信号减弱,设计应做到在针对主要的大型机房提供专门的覆盖天线。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系统测试记录、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等,现场核查。

7 4.1.4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公共广播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
1.紧急广播应具有最高级别的优先权,并能在手动或警报信号触发的10秒内向相关广播区播放 警示信号(含警笛)、警报语声文件或实时指挥语声;以现场环境噪声为基准,紧急广播的信噪比应等于或大于12dB;
2.公共广播系统在各广播服务区内的电声性能指标如:信噪比、传输频率特性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526的规定。
【条文说明】4.1.4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公共广播系统已成为各类建筑应用信息服务设施建设的基本配置,应包括业务广播、背景广播和紧急广播。
当公共广播系统有多种用途时,紧急广播应满足应急管理的要求,具有最高级别的优先权。
紧急广播系统是建筑物中最基本的紧急疏散设施之
一,是建筑物中各类安全信息指令发布和传播最直接、最广泛、最有效的重要技术方式之
一。
为了确保紧急广播系统在大规模、超高层的建筑中可靠运行,本条提出强化安全性能的规定。
广播扬声器的灵敏度、额定功率、频率响应、指向性等性能指标应符合声场设计的要求。
广播扬声器的安装高度和安装角度应满足使用要求及声学指标的要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系统测试记录、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等,现场核查。
4.1.5绿色智慧产业园区信息发布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
1.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内在不同地点安装多种类别的显示终端,应满足显示文字、图片和视频信息的需要;应具有分布式区域管理技术的播放系统,各显示终端设备应满足统一发布信息,按个性发布信息,按编组发布信息;
2.应实现远程集中管理和内容的可更新;系统基于IP网络架构,实现节目传输和信息指引。
【条文说明】4.1.5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信息发布系统应具有公共业务信息的接入、采集、分类和汇总的数据资源库,并在建筑公共区域向公众提供信息告示、标识导引及信息查询等多媒体信息发布功能;应根据建筑物的管理需要,布置信息发布显示屏或信息导引标识屏、信息查询终端等,并应根据公共区域空间环境条件,选择信息显示屏和信息查询终端的技术规格、几何形态及安装方式等。
播控中心设置专用的服务器和控制器,并配置信号采集和制作设备及相配套的应用软件:应支持多通道显示、多画面显示、多列表播放和支持多种格式的图像、视频、文件显示,并应支持同时控
8 制多台显示端设备。
系统采用B/S结构,即系统中的操作员可以通过网站浏览器来登录系统并进行操
作管理。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系统测试记录、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等,现场核查。
4.1.6绿色智慧产业园区信息接入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
1.应满足建筑物及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内各类用户对信息通信的需求,用户可自由选择电信业务经营者;地下通信管道的管孔容量、用户接入点处预留的配线设备安装空间、电信间及设备间面积满足至少3家电信业务经营者通信业务接入的需要;
2.配线光缆、用户光缆及配线设备的容量应满足未来5年各类通信业务的需求,并应预留不少于10%的维修余量;
3.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宽带光纤接入工程技术标准》GB/T51380的相关规定;
4.光缆交接箱箱体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室外配线设备的安装设计考虑雨、雪、冰雹、风、冰、烟雾、沙尘暴、雷电及不同等级的太阳辐射等各种不良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条文说明】4.1.6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信息接入系统应满足建筑物及园区内各类用户对信息通信的需求,并应将各类公共信息网和专用信息网引入建筑物及园区内,应支持建筑物及园区内各类用户所需的信息通信业务。
信息接入机房应统筹规划配置,并应具有多种类信息业务经营者平等接入的条件;地下通信管道的总容量应根据管孔类型、线缆敷设方式,以及线缆的终期容量确定。
配线光缆、用户光缆及配线设备的容量应满足远期各类通信业务的需求,用户光缆各段光纤芯数应根据光纤接入的方式、建筑类型、用户数计算,并应预留一定的维修余量。
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宽带光纤接入工程技术标准》GB/T51380、《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T5139等的有关规定。
光缆交接箱应安装在线缆的交汇处或分支处,在靠近人(手)孔便于线缆出入,且利于施工和维护的位置。
光缆交接箱箱体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避开高温、高压、电磁干扰严重、腐蚀严重、易燃易爆、低洼等场所。
光缆交接箱安装底座应采用混凝土现浇底座并预埋PVC管,底座浇注的混凝土宜采用强度等级32.5MPa及以上的水泥,箱体应使用M12膨胀螺栓固定于水泥底座。
箱体应防雨、良好通风,光缆进、出口处应采取密封防潮措施。
箱体应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耐老化、抗冲击损坏性能及防破坏功能,门锁应为防盗结构。
光缆交接箱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通信光缆交接箱》YD/T988的有关规定。

9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产品合格证、现场核查。
4.1.7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
1.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范围应覆盖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周界、绿色智慧产业园区主出入口、绿色智慧产业园区主干道、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内消防通道、楼宇出入口、电梯间;
2.视频监控图像分辨率应不低于720分辨率(1280×720);帧率应不低于25帧/秒;输出码流应最少支持双码流并发输出;
3.视频监控应能清晰辨别出人员的面部特征和出入车辆号牌;
4.视频监控数据应能存储30天以上;视频编码应支持H.264、H.265编码标准之
一,视频解码应支持H.264、H.265解码标准;
5.摄像机、视频编码设备、防护罩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安全防范监控网络视音频编解码设备》GA/T1216、《安全防范视频监控摄像机通用技术要求》GA/T1127等的要求;
6.应支持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内视频联网,实现视频实时预览、录像回放、视频轮巡和云台控制等功能。
【条文说明】4.1.7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视频监控系统应根据不同场景的不同需求,灵活选择合适的前端监控产品,满足室内外各种场景下的监控需求。
视频采集设备的监控范围应有效覆盖被保护部位、区域或目标,监视效果应满足场景和目标特征识别的不同需求。
视频采集设备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应满足现场图像采集的要求。
室外可以依据固定枪机与球机搭配使用,以保证监控空间内的无盲区、全覆盖。
前端摄像部分的范围大小、好坏及它产生图像信号的质量将影响整个系统的质量。
系统应能实时显示系统内的所有视频图像,系统图像质量应满足安全管理要求。
在园区主出入口处安装视频监控装置,监视及回放图像能够清楚地辨别进出人员的体貌特征和车辆的车牌号码。
系统可具有场景分析、目标识别、行为识别等视频智能分析功能。
系统可具有对异常声音分析报警的功能。
存储设备应能完整记录指定的视频图像信息,其容量设计应综合考虑记录视频的路数、存储格式、存储周期长度、数据更新等因素.确保存储的视频图像信息质量满足安全管理要求。
视频前端系统支持多种类型的摄像机接入,按照标准的音视频编码格式及标准的通信协议,可直接接入网络并进行音视频数据的传输。
针对室外监控点位的实际情况,摄像机、补光灯等安装于监控立杆上,网络传输设备、光纤收发器、防雷器、电源等部署于室外机箱,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前端基础配套设备如防雷器、设备箱等 10 以及视频传输设备和线缆,视频监控系统应对监控区域和目标进行实时、有效的视频采集和监视,对视频采集设备及其信 息进行控制,对视频信息进行记录与回放,监视效果应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图纸、检测报告等,现场核查。
4.1.8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
1.设置周界入侵报警系统的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入侵报警系统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入侵报警 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相关要求,周界应构成连续无间断的警戒线(面);周界防护应采用实体防护和电子防护措施;
2.在设防状态下,当探测器探测到有入侵发生时,报警控制设备应发出声、光报警信息,报警信息应能支持手动复位,报警信号应无丢失;
3.应能在监控中心通过电子地图或模拟地形圈准确显示入侵报警点位的具体位置;
4.入侵报警系统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秒;
5.入侵报警系统对布防、撤防、报警、故障等信息进行存储,且不能更改,对于安全等级3、4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中的相关规定,具有事件记录永久保存的设备;
6.结合现场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入侵报警系统的误报率,且不允许出现漏报警。
【条文说明】4.1.8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安全防范工程的建设应将人力防范(人防)、实体防范(物防)、电子防范(技防)等手段有机结合,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及维护,构建满足安全防范管理要求、具有相应风险防起能力的综合防控体系。
应考虑不同的入侵探测设备对翻越、穿越、挖洞等不同入侵行为的探测能力以及入侵探测报警后的人防响应能力。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应能准确、及时地探测入侵行为或触发紧急报警装置,并发出入侵报警信号或紧急报警信号。
入侵报警系统可采用自动设防功能,但不应采用自动撤防方式,特别是在发生报警后,不得采用撤防方式,应采用手动复位,以保证值班人员及时对警情进行处理。
系统报警控制设备具备各种信息的记忆功能,如停电前的状态为设防状态,当重新供电时,系统自动恢复设防状态。
系统的电子地图主要用于配置与控制各子系统资源,展示这些资源的地理位置。
可将报警防区和紧急报警设备添加到电子地图中,当发生报警时,地图上自动定位该报警点位,并以图标闪烁的形式显示报警状态。
11 随着技术的发展,入侵报警系统的传输逐步与其他智能化网络融合,由于网络主要是为其他系统服务,并不是专为入侵报警系统应用的,且网络内数据流量变化较大,而入侵报警系统是为安全而设,对报警响应时间要求很高。
系统能够显示和记录各种信息、发生报警后报警信息的保持以及信息保持最新、不可更改等,就是为了能够实现责任认定和防止造假。
报警控制设备的操作要具有保密措施。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不得有漏报警,误报警率应符合设计任务书和(或)工程合同书的要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系统测试记录、检测报告等,现场核查。
4.1.9绿色智慧产业园区电子巡查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
1.应根据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规模、现场防护需求在绿色智慧产业园区重要部位设置巡查点;巡查人员通过巡查点时应能采集到巡查信息;
2.支持管理中心查看巡查人员轨迹信息,动态显示其巡查路线。
【条文说明】4.1.9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巡查系统可利用门禁系统或移动巡查终端,灵活配置巡查路线,定期安排巡查员对路线进行巡查,从而实现对巡查工作及时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巡查管理可实现巡查点视频关联,报警联动,电子地图,报表等功能,实现巡查工作的自动化运行,全方位调度和可视化展现。
当巡查员到达巡查点,完成巡查动作时,系统实时将所有巡查记录上传到管理中心。
巡查员按规定的时间、线路巡视一次,通过巡查点均有所记录。
该系统可实现对巡查内容的实时把控和安全响应,有效地满足了对日常安全的巡视检查、任务监管、实时跟踪、隐患问题汇报及调度派工等信息化管理方面的需求。
系统具有电子地图显示功能,能实时显示巡查员所处位置,便于指挥中心进行指挥调度。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现场核查。
4.1.10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
1.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各出入口、主要通道、机动车停放区域应设置道闸、车辆抓拍机、补光灯、LED屏、语音播报、车检器等设备;摄像机、控制机、挡车器应采取有效防雷击措施,所有设备均需可靠接地;
2.应支持对出入车辆进行抓拍,在车辆通过停车库(场)出入口时,应至少捕获一张车辆图片,图片中应包含车辆号牌及车辆前部或后部的基本特征信息;
3.车辆通过停车场(库)出入口时,车辆图像捕获率不小于99%;机动车号牌识别率白天≥95%,夜间≥90%,识别平均响应时间不大于5秒;抓拍车辆照片和识别车辆数据在系统存储时间应不少于1 12 年。
【条文说明】4.1.10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为了满足车辆正常出入,特别是高峰期解决拥堵问题,来访车辆正常停车及方便的寻车,建设一套车辆管理系统,实现车辆的快速进出,快速停车,园区内车辆管控。
停车库(场)安全管理系统设计内容应包括出入口车辆识别、挡车/阻车、行车疏导(车位引导人车辆保护(防砸车)、库(场)内部安全管理、指示/通告、管理集成等。
系统应能对车辆的识读过程提供现场指示;当停车库(场)出入口装置处于被非授权开启、放肆等状态时,系统应能根据不同需要向现场、监控中心发出可视和(或)可昕的通告或警示。
系统配置防雷电路,使系统免受雷击及其它浪涌过电压损害; 停车库(场)安全管理系统应对停车库(场)的车辆通行道口实施出入控制、监视与图像抓拍、人车复核及车辆防盗报警,并能对停车库(场)内的人员及车辆的安全实现综合管理,实现停车场运行的高效化、节能化、环保化,降低管理人员成本、节省停车时间,使停车场形象更加完美。
一个好的出入口管理系统,在严格管控通行车辆的同时,还应保证整个出入口的通行效率,避免停车场出入口拥堵状况的出现,保证较高的车辆识别率,从而带来良好的停车体验。
并对所有车辆进行记录,保证车辆进出有据可查。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系统测试记录、检测报告等,现场核查。
4.1.11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出入口控制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
1.绿色智慧产业园区主要道路及出入口应部署出入口控制系统系统,对进出人员的身份及权限进行统一管理;出入口应部署人员出入双向通行设备(摆闸、翼闸、速通门、电动门等),支持IC卡、密码、手机二维码等多种认证方式;外部来访人员应通过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访客信息登记确认,或由内部人员授权,获取与目的地相关的部分区域的临时通行授权;
2.人员出入通道通行频率应≥30人/分钟;可根据人流量情况设定通道开、关速度;通道应具备防尾随、防夹、防冲功能;
3.应具备自动复位功能。
开门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未通行时,系统将自动取消用户的本次通行的权限,并可设定通行时间。
【条文说明】4.1.11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出入口控制系统应根据不同的通行对象进出各受控区的安全管理要求,在出入口处对其所持有的凭证进行识别查验,对其进出实施授权、实时控制与管理,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出入口双向通行 13 设备在保证园区员工正常进出的同时,控制和管理访客和其他人员进出。
该系统的建成便于人员的
合理流动,对进出通道的人员实行灵活多样的在线出入口控制。
临时访客直接来访时,由前台工作人员与被访者进行信息,并录入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信息,当访客为系统的黑名单人员时,系统将不予预约。
访客登记完成后,会根据需要,对访客进行授权,系统支持IC卡、密码、手机二维码等多种认证方式。
人员出入通道可节约管理人员的费用支出,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为保证园区不同时段出入口人员流动秩序,摆臂打开速度可进行设置,满足不同场合的要求。
闸机采用多对红外对射技术,可以有效的起到防尾随、防夹的作用。
同时系统电机部分设计紧急刹车功能,以防有人急闯,而不会致使人员受到伤害。
合法通行信号给予后,在规定通行时间(可调)内无人通行,系统会自动将摆臂恢复拦阻原位,取消此次通行。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系统测试记录、检测报告等,现场核查。
4.1.12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
1.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JGJ/T334的有关规定;系统应能收集、记录、保存有关系统的重要信息及数据(温度、湿度、流量、压力、压差、液位、照度、气体浓度、电量、冷热量等),通过监控软件将各子系统集成在一个平台上,以图形画面形式直观有效地对机电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系统容量应按照实际监控物理点进行考虑,并预留当前设计监控物理点总数10%以上的余量;
2.现场控制器,应支持IP网络或者总线方式接入;当网络通讯出现异常,系统工作站及应时产生报警并定位故障位置,当网络通信恢复后,现场控制器将离线期间保存的报警、事件、趋势记录等数据上传至系统中央服务器的数据库;现场网络控制器应不依赖于上层管理软件平台,可由授权用户直接通过浏览器对其访问、浏览数据数值、历史数据、报警、趋势等信息;
3.系统应具备时间表管理功能,如常规时间表、节假日时间表、群组时间表等;设备运行记录,报警记录,操作日志,历史曲线可形成电子分类报表,可任意查询和打印;
4.如果是多联机空调,系统宜支持结合业务锁定末端空调、定时开关、温度限定。
【条文说明】4.1.12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过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对园区机电设备的集中管理和控制。
在全面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追求最合理的投资和最大的灵活性,以取得长期最大限度的满足经济、管理与环境效益的总目标。
其监控范围通常包括空调系统、冷热 14 源系统、送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配电系统等。
系统能稳定和准确地自动监测建筑内
设备的各项参数,记录和统计系统的运行参数及系统运行趋势和规律,为建筑内人员提供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
考虑到未来扩容和升级,系统架构具备足够的升级扩容能力。
未来监控点数增加只需增添相关硬件设备,不需调整软件及网络架构。
现场控制器可以在不依赖于系统中央服务器和系统软件支持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建筑所有相关机电设备的控制功能。
支持本地趋势和报警,在离线时支持本地操作。
内存和实时时钟的备用电源可防止数据丢失,确保断电后能够无缝地快速恢复。
系统可在程序中设定机组采用间歇运行方式,即使机组运行一定时间后,停机一段时间,以利用余温,又使人无明显的不适,以便节约能源消耗。
系统对所采集的信息自动分析,提供各类图表,供操作人员分析园区的运行情况、设备状况、能源消耗状况、报警状况等。
在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中可以完成对园区内监控设备的集中控制和管理,将运行情况归纳、分析,以文本、图形、表格的形式上报至主控室,同时能够执行主控室下发的控制指令。
多联机空调远程监控是智能建筑发展的一个分支,尤其在园区办公建筑中,其智能化程度对节约电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软件协议和控制流程,监控对应的多联机空调室内机,实现多联机空调的远程控制,性能可靠稳定。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系统测试记录、检测报告等,现场核查。
4.1.13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建筑能效监管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
1.可实时监测各区域的用量,保证主机显示的数据与实际用量相符;
2.可通过计算机实现远程自动定时抄收,电量、水量、燃气量、集中供热耗热量、集中供冷耗冷量等使用状态信息;实现分项计量及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记录当前和历史数据,实现关键资料的双备份;
3.可自动检测系统内各点的工作状态,判定其是否正常;如果出现故障,自动记录故障的类型、 时间和次数;
4.绿色智慧产业园区的能源计量表应符合现行电力行业标准《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DL645的要求,集中器支持国网376.1规约;
5.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计量系统应支持冻结数据采集和实时数据采集,支持定时任务抄读、补抄、手工补录等多种手段的数据采集。
【条文说明】4.1.13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无法准确、 15 及时的了解各用电设备的能耗状态,从而无法发现可能存在的能耗漏洞,缺少详细可靠的建筑物能
耗基础数据,各种节能措施的实施效果也无法得到客观的反映和评价。
因此对办公建筑能耗进行分项计量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产生一定的节能效益。
能耗的计量、监测与管理,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基础。
基于物联网的能耗管理系统,就是通过互联网对各类能耗实行精细计量、实时监测、智能处理和动态管控,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能耗分项统计,能按年月日小时或任意时段统计,能统计单位面积能耗,可以图形方式(柱形,饼形,曲线)显示能耗情况,能将耗能折算成标准煤和碳排放数据,用能需量统计功能。
数据库具备自动备份功能。
耗能超指标报警和推送功能,用能参数超限自动告警功能,系统设备脱机自动告警功能。
支持人工采集和自动采集,人工采集为不支持远传数据的表具,即当系统中配有部分非远传表具时,可通过人工输入相应数据,以用于耗能数据采集及分析。
自动采集为远传表无需人工干预,根据设定的采样周期,自动将数据存入服务器。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系统测试记录、检测报告等,现场核查。
4.1.14绿色智慧产业园区智能化系统机房应满足如下要求:
1.通信接入机房、信息设施系统总配线机房、智能化总控室、信息网络机房、安防监控中心等各类智能化系统机房的建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和《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的机房工程的相关规定;机房的设计强调以安全可靠为准绳,应有完善的UPS不间断供电系统,可保证后备2小时,可靠的配电方案(市电+UPS)、功能齐全的设备保护、有效的防雷防过压及接地保护措施;
2.安防监控中心出入口应设置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口控制装置,监视效果能清晰显示监控中心出入口外部区域的人员特征及活动情况;
3.信息网络机房应配置一套全面、完善的机房管理和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监测整个机房的运行状况,实时声光、电话、短信、邮件、语音报警,实时事件记录;宜建立一套先进、完善的机房综合布线系统,为包括数据、语音、图像、控制等应用系统提供接入方式、配线方案。
【条文说明】4.1.14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机房工程是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向各类智能化系统设备及装置提供安全、可靠和高效地运行及便于维护的基础条件设施。
电子信息设备应由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
不间断电源系统应有自动和手动旁路装置。
确定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时应留有余量。
正常电源与备用电源之间的切换采用自动转换开关电器时,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宜具有旁路功能,或采取其他措施,在自动转换开关电器检 16 修或故障时,不应影响电源的切换。
机房的防雷和接地设计,应满足人身安全及电子信息系统正常
运行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有关规定。
机房内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各类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等必须进行等电位联结并接地。
机房安全防范系统应由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和出入口控制系统组成,各系统之间具备联动控制功能。
机房综合管理系统应作为机房工程设计中保障高技术性能的重要配置选项之
一。
其中符合机房运行技术等级的建设要求,是确立机房工程设计标准首要依据之
一,是实现高功效能源条件、高性能环境质量、高可靠安全保障等机房基础设施而进行监控及管理策略展开的出发点,从而确保各类设施系统建设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其次是设定对机房整体运营及管理的目标,是衡量机房使用状况的重要依据,现行相关的技术规范均对机房运营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机房工程设计中,应响应机房运营和管理的设定目标,采取相应的技术方式,其中包括合理机房的功能布局、优化的用能体系、实施有效的绿色环境能效监管方式等,确保使该机房综合性能指标符合相应的规定值。
机房网络系统根据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状况进行规划和设计。
布线系统与网络系统架构密切相关,设计时根据网络架构确定布线系统结构。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图纸,现场核查。
II数字化技术平台 4.1.15绿色智慧产业园区物联网平台应具备如下功能:
1.设备管理,可完成物联网设备的接入,建立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设备物信模型,将绿色智慧产业园区物联网数据统一接入到物联网管理平台,并实现对设备的监控和维护等,支持万级终端设备的接入。

2.平台提供设备实时数据访问服务,可支持相关应用获取设备运行实时数据。

3.联接管理,应支持多种网络方式接入,支持3种以上协议方式接入,支持多种代理方式接入,支持多语言、多厂家代理、多SDK接入,应支持协议解析;
4.应支持多种第三方数据库,包括SQLServer、Oracle、DB2、MySQL等。
【条文说明】4.1.15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对园区物联网平台的对物联设备的接入管理进行评价。
物联网平台是对园区各个物联子系统及应用子系统进行信息集成与数据集成的管理平台,以“分散控制、集中管理”为指导思想,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对全局事件做 17 出反应和处理,提供一个高效、便利、可靠的管理手段。
物联网平台满足园区构建物联网端到端方
案的平台诉求,帮助园区快速集成业务,增加业务收入,快速集成多种设备,快速业务上线并降低集成成本。
物联网平台主要实现设备管理和联接管理的能力,能够支持多种设备,多种网络方式,多种数据库等。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查阅相关用户手册,平台环境手册,平台基础功能演示。
4.1.16绿色智慧产业园区集成管理平台具备如下功能:
1.宜集成不同物联网设备系统的数据,集中展示;
2.应提供二维的地图服务,实现统一视图的可视化绿色智慧产业园区管理;
3.宜以不同图层展现所有物联网设备状态;展示设备的故障信息、报警信息;以不同图层的设备联动显示设备的最近日志信息;
4.应具备子系统的联动能力,支持各个子系统及设备间的智能联动
5.系统可分层、分级报警,应支持多种方式包括短信、邮件和第三方开发的报警形式。
【条文说明】4.1.16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对园区集成管理平台的对园区各种设备、设施、系统的集成管理能力进行评价。
集成管理平台是采用GIS技术并融合园区应用为园区用户提供统一的入口,对园区实现可视化动态管理,能够实现对园区的统一管理、决策、调度和指挥。
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园区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在这个立体空间中,管理着众多的相对静态数据和动态变化的数据,包括:园区的建筑基础信息,水电管网等设施、空调、水暖、消防等BA楼控信息,资产、人员、车辆管理等物业信息,园区的安全运行状态信息,ICT基础设施分布和使用信息,以及园区运营的绩效数据信息等。
同时集成管理平台能够支撑统一事件接收、调度,高效联动指挥及多种形式的报警功能。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查阅相关用户手册,平台环境手册,平台基础功能演示。
4.2一般项I智能化基础设施 4.2.1绿色智慧产业园区综合布线系统,评价总分值为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在水平、垂直梯架或托盘中敷设线缆时,宜对线缆进行绑扎,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信号电 缆应根据线缆类型、数量、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大于1.5米,间距均匀,得1分。
18
2.

机柜内线缆宜分别绑扎在机柜两侧理线架上,排列整齐、美观,跳线应通过理线架与相关设备相连接,理线架内、外线缆整理整齐,得1分。
【条文说明】4.2.1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建筑物内缆线的敷设方式应根据建筑物构造、环境特征、使用要求、需求分布以及所选用导体与缆线的类型、外形尺寸及结构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16相关规定。
综合考虑缆线布放在导管与糟盒内的管径与截面利用率,缆线布放顺直,不宜交叉,分类捆扎,在缆线进出槽盒部位、转弯处绑扎固定,达到美观且便于管理的目的。
机柜数量规划需计算配线设备、网络设备、电源设备及理线等设施的占用空间,并考虑设备安装空间冗余和散热需要。
缆线预留余量以适应成端、终接、检测和变更,有特殊要求的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要求机柜端的线缆排列整齐美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相关图纸等,现场核查。
4.2.2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计算机网络系统,评价总分值为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核心层、汇聚层交换机,应支持VxLAN等虚拟可扩展局域网技术功能,得1分。

2.系统应对通信线路、主机、网络设备和应用软件的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等进行监控报警,形成记录并妥善保存;通过网络设备系统配置,用户可对网络设备的系统配置信息查询和修改,包括设备生产厂商、软件版本、设备编号、IP地址、名称、网络标识、运行时间等,得1分。
【条文说明】4.2.2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智能化系统工程的信息网络系统,根据承载业务的需要一般划分为业务信息网和智能化设施信息网,其中智能化设施信息网用于承载公共广播、信息引导及发布、视频安防监控、出人口控制、建筑设备监控等智能化系统设施信息,该信息网可采用单独组网或统一组网的系统架构,并根据各系统的业务流量状况等,通过VLAN、QoS等保障策略提供可靠、实时和安全的传输承载服务。
网络系统监控管理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监测和报警记录进行分析、评审,形成分析报告,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网络设备管理对信息系统中的基础软硬件产品、主要网络设备和主要安全设备等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定期进行维护管理,形成设备维护记录;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相关配置文件等,现场核查。
4.2.3无线网络系统,评分总分值为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无线控制器应支持所有无线访问接入点同时在线管理,对于有潜在业务、突发业务需求的建筑,并预留10%扩展管理能力;应支持基于用户的VLAN划分,基于SSID的VLAN划分,各VLAN支持不同 19 的安全策略、认证方式、加密方式、ACL规则,支持无线定位功能,得1分。


2.用户认证:支持触发式WEB认证,静态用户名密码认证、短信认证、微信认证、访客二维码 认证,可支持以上模式中的2种或以上,抽取网络覆盖区域内不同地点进行不少于10次认证,认证失败次数不超过1次,网关内置海量预分类的URL地址库,支持未知网页的自动识别与分类,识别并过滤SSL加密的钓鱼网站、非法网站等,得1分。
【条文说明】4.2.3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无线网络覆盖以园区现状和未来发展为出发点,以满足园区用户需求和提升网络服务为主要目的,在设备选型、综合施工和功能选择上通盘考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实现统一管理、无缝漫游、统一认证、数据收集、智能营销等功能,避免出现重复投资、浪费资源以及降低用户体验的问题。
无线网络系统采用瘦AP模式进行无线网络部署,所有运行的AP依靠无线控制器进行统一的管理;同时所有AP均采用POE交换机进行供电。
随着未来对无线网络的需求增加,在大规模部署AP时,采用统一管理的方式,可以在未来的更新中采取最少的投资获得最高的收益。
支持基于VLAN的ACL,方便用户配置,节省ACL资源,支持转发平面,支持IP、VLAN、MAC和端口等多种组合精细绑定。
支持WPA、WPA2、TKIP、CCMP、Protal、ARP防攻击等,支持802.1X、Portal、MAC认证等。
系统支持多种接入及认证方式,适合多种接入组网场景及应用场景:支持802.1x、VPN接入等多
种认证接入方式。
支持PAP、CHAP、EAP-MD5、EAP-TLS、PEAP等多种身份验证方式,适应不同安全要求的应用场景。
各个无线AP之间可以实现负载分担、均衡,即使其中某台AP故障或者哪个AP接入的用户较多,其他AP可以通过信道或者功率调整,接替服务,具备AP间的漫游功能,实现无线业务的高可靠性。
系统支持严格的权限控制手段,强化用户接入控制管理。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产品检测报告、相关配置文件等,现场核查。
4.2.4绿色智慧产业园区无线对讲系统,宜采用数字全双工工作基站和和多信道合路平台,1个信道可以提供2个话路或1个数据通道和1个语音通道;语音呼叫可支持个呼、组呼、全呼和紧急呼叫等功能,得1分。
【条文说明】4.2.4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数字无线对讲系统因采用压缩语音信号数字编码调制技术,相对模拟系统有其独特功能如保密性强、频率利用率高、通话质量提高、语音和数据并存、调度管理易实现等特点。
通话语音采用压缩数字编码,空中传输的无线信号为数字调制,非本组或本网用户无法监听到通话语音。
一个模拟信道系统的最小占用带宽是12.5KHZ,只能进行一个话路的通讯,采用数字系统后可提供两个通信话 20 路,通信能力提高一倍,节省频率资源。
一台数字中继台相当于2个模拟中继台,主基站设备节省一半,包括合路、分路等主基站设备,节省设备资源。
数字无线对讲支持多种语音功能。
个呼:一对一私密通话;组呼:组内用户一呼百应;全呼:网内高级用户可发起全网呼叫。
迟后进入功能,后开机用户终端,可随时加入通话组。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产品随机文件,说明书等,现场核查。
4.2.5公共广播系统,评价总分值为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系统应采用网络化播控方式,可编程管理、自动定时运行、分区强插、远程监控等;根据工作业务及建筑物业管理的需要,可分区控制,各个分区能够分别播放不同的网络音源或本地音源,并可进行音量调整及音源选择,得1分。

2.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等级、不同权限的分控管理中心,分控可通过浏览器登录,进行选择音源等,得1分。
【条文说明】4.2.5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公共广播系统提高技术性能的相关功能包括:分区播放、分区语音寻呼、分区及全区紧急广播、消防信号联动、多级音源优先级设定的功能,还包括:系统功放热备份、开放通信协议、网络化音频信号和控制信号的传输、音频网络化传输及控制、图形化操作界面、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相兼容、分区音频信号处理、可编程多音源播放列表,还可包括:多路分区并行总线能力、远程监控、时钟协议同步、自动生成日志文件、环境噪声监测及自动音量补偿、中心音源与本地音源可路由调配、设备故障报警等功能。
系统支持用户自定义任务优先级,可对终端本地信息优先级、广播对讲优先级、音乐与定时优先级等,灵活匹配各种应用场所的应用需求。
管理人员无需到机房,在分控站通过登录广播系统管理页面,进行音乐播放,通知发布和统一管理等。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产品检测报告、说明书等,现场核查。
4.2.6绿色智慧产业园区电子会议系统,评分总分值为3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按使用和管理等需求对会议场所分类,并分别按会议(报告)厅、多功能会议室和普通会议室等类别组合配置相应的功能,宜包括扩声系统、显示系统、多媒体信号处理、会议录制和播放系统、集中控制系统等;会议报告厅根据使用功能,配置舞台灯光、机械及场景控制及其他相关配套功能,得1分。

2.系统采用数字化技术和设备,实现网络化互联、集成化管理;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464、《会议电视会场 21 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635和《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799的相关规定,得1分。

3.宜选用无纸化会议系统。
系统可扩展功能:会议签到、电子白板、文件交互传送、信息通知、 信息记录等,得1分。
【条文说明】4.2.6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随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企事业单位等对办公现代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会议室已从一个单纯的以听、闻为主的交流场所,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的信息资源交流场所,幻灯机、投影机、摄录放像器材、扩声器材等各类电子设备大量进入会议场所,使会议系统的配置越来越专业,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电子会议系统已发展成为集音频、视频、通信、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等多种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化系统集成。
在现今视频系统发展从模拟视频向数字视频过渡,从标清信号向高清信号过渡的时期,各种视频源设备和各种视频显示设备采用了不同的编码技术和接口方式,因此在高清视频系统设计中必须详细了解各种视频信号的传输距离、编解码方式,否则视频信号将无法兼容和显示。
无纸化会议系统让整个会议全程无纸,节省大量纸张,绿色环保。
会议资料文件和图片音视频文件等电子文档的传输、交换共享。
会后会议文件保密处理,可一键删除所有资料,可查询相关文件、将其保密归档。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现场核查。
4.2.7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评分总分值为3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视频监控范围应覆盖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周界及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内所有公共区域,得1分。

2.绿色智慧产业园区80%视频监控设备图像分辨率应不低于1080分辨率(1920*1080);帧率应不低于30帧/秒;最低照度不低于彩色:0.001Lux,黑白:0.0001Lux,支持宽动态、防抖动功能,得1分。

3.特定区域监控设备具有声音采集和广播功能;支持视频智能分析,对指定区域进行人群聚集、人员徘徊、越线等行为分析及告警,得1分。
【条文说明】4.2.7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摄像机的安装部位主要集中于建筑物内的人流、车流和物流的主要通道和活动区,在区域边界的通行门区域,重要物资或现金、物品、票据等的接待交割区,重要物资设备等存放区及其附近,重要工作区,建筑物的外周界区,以及其他认为需要安装的部位。
根据应用要求采用704*576、1280*720、1920*1080等更高的分辨率。
根据监视目标的环境照度 22 选择不同灵敏度的摄像机。
摄像机避免强光直射,当不能避免逆光安装时,采取逆光补偿等措施。
特殊需要时,宜具有声音监听、广播和对讲功能。
视频监控系统宜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 化和高清晰度技术。
采用智能视频系统时,可选用具备目标探测、识别、跟踪,行为分析和统计等功能的智能摄像机或智能设备。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图纸、产品检测报告,现场核查。
4.2.8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评分总分值为3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入侵探测器应具备防拆、断路报警功能;入侵探测器设防应24小时全面,无盲区和死角设防,得1分。

2.入侵报警系统应设置与出入口控制系统或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联动,得1分。

3.重要区域和重要部位报警信息应有声音、图像复核,得1分。
【条文说明】4.2.8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能对入侵、紧急、防拆、故蹲等报警信号来源、控制指示设备以及远程信息传输工作状态有明显清晰的指示。
现场报警控制器设备和传输设备采取防拆、防破坏措施,设置在安全可靠的场所。
入侵报警系统采用24h设防,探测器的选型根据所需监视场所的区域情况选择。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对保护区域的非法隐蔽进入、强行闯入以及撬、挖、凿等破坏行为进行实时有效的探测与报警。
结合风险防范要求和现场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当类型的设备和安装位置,构成点、线、面、空间或其组合的综合防护系统。
选择不同范围的、不同种类的报警探测器进行监视。
防护对象在入侵探测器的有效探测范围内,入侵探测器覆盖范围内无盲区。
根据系统规模、系统功能、信号传输方式及安全管理要求等选择报警控制设备的类型,具有与其他系统联动或集成的输入、输出接口。
当报警发生时,系统能对报警现场进行声音复核,重要区域和重要部位应有报警声音复核,可与视频监控系统联动,系统将根据配置好的预案,弹出某一个或多个摄像机的监控视频图像。
当发生报警时,系统可执行配置好的预案,将制定的监控点图像上到电视墙。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检测报告等,现场核查。
4.2.9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停车库(场)管理系统,评分总分值为3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应支持车辆分类,对内部车辆、外部车辆、黑名单车辆的权限控制;应支持车辆“黑名单”信息配置和自动报警功能,告警发生时,告警消息能够分级发送,且能弹出实时监控画面和动态回放,得1分。

2.临时车应具备收费功能,应具备声光显示和提示功能与收费金额显示,得1分。
23
3.支持手机移动缴费,支持查询浏览停车、收费信息,并产生报表,打印及输出为不同格式的文件,得1分。
【条文说明】4.2.9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可根据用户类型将固定的车牌号设置为日租客户、月租客户、年租客户或长租客户,可根据用户需要,设定不同的收费标准,满足不同车辆停车收取不同的停车费用。
可将一些不受欢迎的车辆车牌录入黑名单,系统自动拒绝其入场。
当读取到黑名单时,系统自动进行预警,并启动配置好的预案,如管理中心屏幕弹窗、声光报警,及时提醒安保人员,并给予更多的响应处置时间,提升安全防范效果。
当车辆为黑名单时,车辆通过出入口将不会自动抬杆,出入口岗亭会提示该车辆为黑名单车辆,需根据园区车辆管理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车辆进场,车牌识别仪视频流抓拍车辆图片,识别车牌,并上传识别结果和车辆图片信息,与数据库比对车牌信息,判断车辆权限;若该车牌为长期用户,车牌识别仪控制道闸开启放行,车辆正常驶入,不做计费。
若为临时用户,系统记录车牌信息及进场时间,摄像机控制道闸开启,对该车辆放行。
当车辆到达停车场出口时,位于入口处的专用车牌识别仪抓拍车辆进场图片,并识别车牌,系统根据车牌识别结果判断用户,若为长期用户,则车牌识别仪控制道闸开启,对车辆放行;若为临时用户,根据进场时间计算停车费,车辆选择各种方式付费后,软件开闸放行。
当停车场车辆出场时间比较集中的时候,在很短的时间内出场车辆往往会达到一个峰值,车场收费管理处会面临巨大的收费压力,管理员往往来不及对出场车辆收费,从而极易造成停车场出口的拥堵。
针对这种情况,出入口管理收费系统提供多种收费设备及方式供用户选择,最大程度上分流缴费人群,缓解车场的收费压力,解决因出场用户多,排队缴费造成车场拥堵的问题。
系统支持对固定车辆、临时车辆、群组车辆等制定相应的收费规则。
支持车辆出场时在岗亭通过车牌识别记录车辆进出时间并计算费用并收费,也支持车主通过在中央缴费,自助缴费机、移动端缴费等方式提前交费后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出场。
可查询通行信息、报警信息、场内车辆、操作日志、设备状态、收费金额等信息并输出完整的数据报表。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产品检测报告等,现场核查。
4.2.10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出入口控制系统,评价总分值为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在电子地图上可实时显示识别设备的状态,并可以远程开门,得1分。

2.电子地图实时监控所有出入口控制设备端口的状态及人员刷卡的行迹,进行跟踪管理,得1分。
【条文说明】 24 4.2.10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系统支持图形化操作,在电子地图中显示门禁点,在地图对门禁点进行开门、关门的操作,展 示门状态,展示报警等信息。
系统以图形的形式显示门禁的状态,比如当前门是开门还是关门状态,或者是门长时间打开而 产生的报警状态。
根据人员刷卡信息的记录,可以查看某个时间段内人员的历史轨迹,有助于及时发现环境或人为问题,进行跟踪管理,便于事后分析。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产品说明书等,现场核查。
4.2.11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运营中心,评价总分值为4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应配置室内全彩LCD/LED/DLP任意一种类型大屏幕,满足运营中心的图像、数据等信息的显示,得1分。

2.显示控制系统应对不同应用需求,对图像进行灵活控制,任意选配输入输出模块,输入/输出支持DVI、SDI、HDMI等多种信号,得1分。

3.应配套UPS不间断电源,在一定时间内(至少后备1小时),维持对负载供电的连续性,得1分。

4.应配备数据存储系统,能够满足运营中所产生的各类数据存储需要,得1分。
【条文说明】4.2.11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智慧园区运营中心平台是面向园区管理、实现园区综合展示的可视化决策辅助的平台。
智能化基础设施包含大屏幕显示系统、信号显示切换系统、数字会议系统、扩声系统、中控系统、灯光/窗帘控制系统等。
大屏幕显示系统是整个运营中心的重要窗口,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控制软件切换,显示运营中心需要展示的内容。
面对多种格式的信号兼容问题、信号源分散,运营中心需解决信号源共享问题以及信号调度管理问题,如:预览,存储,调度。
运营中心需保证可以按照需求全天24小时、一年365天全天连续工作,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等特点。
根据中心设备负荷情况,合理设计一套不间断电源系统,保证系统持续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积累数据和资源,形成资料和知识库,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运营中心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改变依靠经验决策、主观决策的方式,实现数据决策,客观决策。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图纸等,现场核查。
25 II数字化技术平台 4.2.12绿色智慧产业园区物联网平台,评价总分值为3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平台应提供设备运行历史数据的访问服务,支持相关应用获取设备运行历史数据的应用编程 接口,得1分。

2.平台应提供完善的采集服务监控体系和通知机制。
采集出现问题后,能快速定位问题原因,对严重问题,进行系统或短信提醒,得1分。

3.平台采集端应具备缓存和断网续传功能,在网络发生故障时能够缓存10~15天数据,待网络恢复后能够自动完成数据续传,得1分。
【条文说明】4.2.12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物联网平台主要针对设备的接入、数据的采集、设备的监控和维护等提供服务。
业界典型的设备云厂家,主要就是提供的这部分能力,比如帮助智能硬件厂家快速将其产品接入网络。
为了跟网络侧的设备管理功能相配合,物联网平台提供多种终端和子系统的接入方式,包括通过IoT网关及IoTAgent接入,通过已经存在的或新开发的CIG插件接入,帮助物联设备快速接入物联网平台。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相关设计文件;查阅相关用户手册,平台环境手册,平台基础功能演示,必要时实际测试一个应用编程接口。
4.2.13绿色智慧产业园区集成通信平台,评价总分值为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集成多种终端及媒体网络的通信,包括固定电话、手机、基于IP的语音传输电话、智能视频会议、智能办公客户端、企业智能通讯系统等,得1分。

2.应互联互通多种通信系统,并将多系统资源统一编码,如:视频会议、视频监控、无线电/集群、电话等,得1分。
【条文说明】4.2.13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对集成通信平台的多种通信技术的集成能力,多个系统联动的能力进行评价,能够实现园区内多种通信系统和终端的集成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通信数据的互联互通。
集成通信平台作为园区的基础语音通信平台,与业务系统、园区VOIP系统对接,实现园区的语音事件接收、调度与告警等功能。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相关设计文件;查阅相关用户手册,平台环境手册,平台功能演示,必要时实际测试视频会议、IP电话、办公客户端等系统的互通。
4.2.14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大数据平台,评价总分值为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26
1.应具备基本功能:元数据管理、作业管理,得1分。

2.应建立数据仓库,为绿色智慧产业园区业务提供开放、高效的大数据存储、分析、挖掘服务,包含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结构化大容量数据仓库,得1分。
【条文说明】4.2.14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大数据平台总体遵循面向业务服务需求的设计思路,采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平台,为上层业务提供开放、高效、智慧、安全的大数据存储、分析、挖掘等服务。
系统架构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保证业务动态扩展和新业务快速上线。
大数据平台负责完成各异构子系统、安全审计日志的数据集中,实现园区数据的基础数据整合。
大数据平台可实现统一规划的数据语言,向下提供全部子系统和其他平台的数据集成接口,向上提供数据服务、计算能力接口给应用系统,以供数据化运营平台系统调用数据和提供大数据能力接口。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相关设计文件;查阅相关用户手册,平台环境手册,平台功能演示。
4.2.15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视频分析平台,应支持本绿色智慧产业园区摄像机的接入,支持基于多路视频数据实时浏览,录像回放,摄像机图片上传、图片检索、人脸比对、车辆比对、以图搜图、人脸布控、车辆布控、行为分析其中五项以上业务,得1分。
【条文说明】4.2.15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视频监控是园区安全中一个重要的维度,通过遍布全园区的高清摄像机,将安保人员的视觉延伸至整个园区,对园区进行全方位,24小时布控。
其中部分场景除了需要进行常规的高清监控以外,还需要进行智能分析,提高感知,譬如楼宇出入口,可提供人脸识别功能,对进入楼宇的人员,进行实时感知;地库出入口,可提供车牌识别功能,对进入车库的车辆,进行实时布控。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相关设计文件;查阅相关用户手册,平台环境手册,平台功能演示。
4.2.16绿色智慧产业园区集成管理平台,评分总分值为3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并累计:
1.应实现对绿色智慧产业园区空间静态数据的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包括但不限于绿色智慧产业园区人、车、物的数据,得1分。

2.应支持与物业系统、企业级ERP等系统的接入和导出,支持IT领域常用通讯协议和数据交换格式,得1分。

3.应支持2D和3D图库,得1分。
【条文说明】4.2.16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27 集成管理平台具备处理园区多维数据的能力,多系统数据对接的能力,图形化支持能力。
集成管理平台对园区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在这个立体空间中,管理着众多的相对静态数据和动态变化的数据,这些信息分别有着不同的子系统载体。
对于园区管理者而言,需要做到各子系统分散的控制、集中管理,对园区的整体运行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和感知,做到可察(物联感知)、可视(可见)、可管(管理到系统或者人)、可追溯,从而实现方便快捷的管理,有效地决策处置。
能够实现对园区2D/3D的图形化的整体管理能力。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相关设计文件;查阅相关用户手册,平台环境手册,平台功能演示。
4.3优选项 I智能化基础设施 4.3.1绿色智慧产业园区无线网络系统,评分总分值为2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并累计:
1.无线接入点设备应与无线控制器同一品牌;支持智能负载均衡;支持将多台无线控制器设备 虚拟化成一台分布式设备,虚拟无线控制器的管理无线接入点和用户数量是多台无线控制器能力的叠加,同时一台无线控制器宕机不影响虚拟无线控制器的功能,得1分。

2.支持WiFi6标准,支持多用户高速率并发,得1分。
【条文说明】4.3.1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无线控制器是用来集中化控制无线接入点,是一个无线网络的核心,负责管理无线网络中的所有无线接入点,对无线接入点管理包括:下发配置、修改相关配置参数、射频智能管理、接入安全控制等。
无线控制器与无线接入点采用同一品牌,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兼容性及扩展性。
充分发挥系统设备性能。
在视频应用中,负载均衡功能可以有效的缓解单个无线接入点的负担,有效的利用临近的无线接入点做接入,从而确保视频应用的质量得到保证。
支持新一代的无线网络标准WiFi6(802.11ax),WiFi6支持多用户高速率并发,可用于用户密集场景下的超高清视频应用,支持的客户端数量更大。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产品检测报告等。
4.3.2绿色智慧产业园区电子会议系统,评分总分值为3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会议显示系统应选用高科技显示技术;集中控制系统宜支持双向通讯控制,通过控制界面可对会议室内的环境、音/视频等多媒体信号及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得1分。

2.会议室应具备远程视频会议功能,配置高清视频会议终端,实现远程培训、远程视频会议功 28 能,得1分。

3.提供实景大小超高清晰图像以及CD质量的饱满的音配,得1分。
【条文说明】4.3.2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随着视频技术的发展,会议室的视频信号也逐渐由传统的标清模拟信号发展到高清数字信号,图像分辨率由640x480的DVD画质,逐步提高到1920x1080的全高清画质,甚至4K、8K分辨率的超高清视频信号,显示设备能否对其完美的还原展示在会议室的建设中尤其重要,会议室显示设备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会议室的整体建设效果。
电子会议室集中控制系统对会议室内的各种音视频系统设备、灯光、窗帘以及空调进行集中控制,控制系统与受控设备的双向通讯,不仅仅是控制系统向受控设备发出控制指令,还可以接收受控设备返回的设备运行状态信息,使电子会议室的各个系统运行状态更加直观,管理更加简单。
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利用网络将分布在各地的会议室、办公室、个人连接起来,通过多媒体通信技术实现实时交互的视音频通信及数据共享,实现图像、语音、数据的实时面对面沟通,从而完成跨地域的可视化多点远程会议、远程协作、远程培训等应用,给使用者带来最真实的沟通体验。
同时也减少了会议人员的旅途疲惫,降低了会议召开的投资回报费用,提高各项办公的效率。
网真是一种身临其境的近乎真实交流的会商体验。
网真与视频会议的最大区别在于“真”字,即真实再现“面对面”交流的感觉,始终保持与所有与会者同处一室的体验。
网真会议提供实景大小的图像、超高分辨率视频、立体声音频和舒适的环境(如照明和家具),从而创造了"房间中的房间"的会议空间,使用户能够获得生动的面对面会议体验,仿佛与其他参会者同处一室,几乎让人无法察觉他们其实是远在千里之外。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等,现场核查。
4.3.3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评分总分值为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支持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等AI视觉技术,可检索指定通道和时间段的人脸图片,并关联录像回放,得1分。

2.人脸及车辆抓拍的结构化数据存储不低于180天,得1分。
【条文说明】4.3.3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传统园区对人工管理依赖性强,不仅造成较高的管理成本,同时也产生了管理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
利用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等AI视觉技术,用数字化方案提升园区的管理效率。
方案可包含人员通行、安全管控、车辆管控、智能消费、智能决策等核心功能,可实现园区的数据融合,一体 29 化管理以及智能应用。
减少忘带卡、丢卡、不方便拿卡等情况的不便捷性。
基于人脸的身份验证,
确保为本人通行,防止换卡、冒用他人通行卡、假证冒名顶替等现象,保障安全性的同时,实现更高效的身份核验。
快速刷脸验证身份,省略发放临时访客证、发放访客贴、预留身份证等传统凭证,提升门卫放行验证效率。
系统可利用已有的人脸图片或者系统检索出的人脸图片,搜索出一定时间段及监控范围内的相似人脸图片,选择目标人员人脸图片,分析目标人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沿途经过哪里”。
随着城市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车流量与人流量迅速增长,车辆卡口、人脸卡口建设日益增多,每天都会产生数量巨大的车辆、人脸抓拍数据。
传统的办法是先存储数据,然后再在这些海量历史数据中进行排查分析,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通过建设视频图像的结构化分析,提取人员/人体、人脸、车辆、物品、事件、地点等要素的属性信息和特征信息,满足视频流的人脸分析、提取及特征码提取(结构化)及比对需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产品检测报告等,现场核查。
4.3.4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停车库(场)管理系统,评分总分值为3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根据停车库(场)的规模和形态设计车位指示灯、车位摄像机(车位探测器)、寻车设备;支持手机扫码找车,得1分。

2.场内设置二维码自助缴费服务终端;支持无感支付,得1分。

3.停车场(库)设置路口安全预警系统,提示侧向来车预警,得1分。
【条文说明】4.3.4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不断增加的停车需求导致停车场内部车辆管理持续恶化,加之周而复始的进出高峰期,迫切需要对停车场内部引导系统进行革新。
若无法有效的进行运营管理,将导致许多车主不能在第一时间快速找到车辆停放的位置,造成车主长时间在场内逗留找车。
车位引导系统可提升客户体验、提高管理水平。
手机查询功能不受取车查询终端部署位置限制,不仅可以边走边查,还可以实时查看路径指示,快速找到车辆停放位置。
智慧停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也改变了大家的出行方式。
目前在很多停车场,驾驶者驶入驶出时不需要做任何操作,包括掏手机,就能缴纳停车费直接把车开走。
从现金缴费到刷卡通行、从扫码缴费再到无感支付,停车缴费场景的升级换代也为车主提供极致的通行体验。
大型停车场内部道路环境横纵交错,墙体遮掩盲区多,进出的车辆也多,停车场内部行车安全 30 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
传统的解决方案更多的是安装凸面广角镜。
受停车场内环境暗视线差的影响,凸面广角镜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凸面广角镜不易被发现,指示单
一、常态化,缺少联动。
停车场安全预警系统可实现即时检测、实时发布提醒,从而有效预防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等,现场核查。
4.3.5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出入口控制系统,评分总分值为4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人脸识别支持动态识别,设备支持识别人员的播报方式和显示方式(人名或者固定内容),得1分。

2.支持多人识别且可对识别的人员进行抠图上传,得1分。

3.配备人脸识别设备,实现人脸识别通道闸,提供更安全、更智能的体验;支持“人脸抓拍、对比搜索”等功能,实现对出入人员的身份识别和“黑名单”人员的识别与告警,告警发生时,告警消息能够分级发送,且能弹出实时监控画面和动态回放,得1分。

4.抓拍率不低于98%;抓拍正脸率不低于90%,人脸重复抓拍率不高于10%,建立实有人口图像数据库,支持人脸属性标注及检索,支持年龄、性别等属性标注,支持基于时间、年龄、性别的抓拍图片检索,得1分。
【条文说明】4.3.5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动态人脸识别算法采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技术,可精准识别少数民族/外国人等不同人种,支持多角度识别。
算法彻底解决跨年龄问题、小图片识别问题。
人脸识别校验身份成功或失败,皆有语音播报和显示提示,整个信息采集与验证过程可视化,有效提高使用便捷性和核验效率。
系统采用多线程并行计算技术,单镜头可同时支持多张人脸同步实时采样识别,高效节能。
独有的多角度、多人种识别技术,可快速精准识别现场人员,无需刻意配合。
动态人脸识别技术可集成于各种智能门禁、考勤、安防等终端验证识别上使用,包括人脸识别通道闸、人脸识别考勤机、人证比对访客一体机等等。
黑名单预警功能支持直接从人脸数据库比对抓拍人员信息,也可由用户自行设置黑名单,由系统自动对所有前端摄像机内的人脸进行比对分析,对出现类似黑名单的人员进行预警。
重复抓拍率是目前智能人像抓拍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实际场景中人群的相互遮挡,人员长时间逗留,移动规律不定等原因而致。
对此,在运动预测的基础上结合特征识别智能分析,能有效过滤掉重复人脸数据,在复杂场景中将人脸重复抓拍率控制在10%以内,从而大大节省后端计算资源的浪费。
系统支持对识别人员的属性标注,输出年龄段、性别等信息,同时产品还支持基于年龄、性别、时间的抓拍图片检索,提高数据调用效率。
31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检测报告等,现场核查。
4.3.6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运营中心,评分总分值为3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运营中心面积应不少于200平方米,大屏显示系统支持超高分辨率图像显示功能,支持输出最大1个27x1920x1080分辨率画面,得1分。

2.应设置扩声系统及配备必要的发言设备(会议话筒),配置集中控制系统可对运营中心显示大屏、音视频信号切换、音量调节、灯光、窗帘的开关控制功能,得1分。

3.应具备对绿色智慧产业园区所有功能系统进行统一管控的能力;基于地图对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实时状态可视;对突发事件的监控与联合指挥能力,得1分。
【条文说明】4.3.6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运营中心应包含大屏显示区、值班值守区、指挥区、设备机房、决策会议室等功能区,设计风格力争简洁、明快、大气,有空间感,有适度的办公氛围,视觉角度较大。
运营中心总面积不宜小于200平方米。
满足日常会议、远程视频会议、现场指挥、内网大数据分析、联合相关部门信息决策,预览视频监控,综合调度指挥等功能。
智慧园区运营管理系统主要是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视频智能分析、GIS、人工智能、无线通信等新技术于一体,实现应用子系统的互联互通,以及数据集成和数据建模等大数据功能,进而充分发挥数据的高阶业务价值,对业务管控实现智能联动、图形可视、实时调控、高效运营等客户价值。
将多个子系统集成在一个智慧园区管控平台界面上,实现数据的整合、关联、建模以及指令下发等能力,支撑智能化运营管理业务的需求,实现集中管理和联动。
以三维GIS平台为载体构建的智慧园区三维GIS可视化平台,包括园区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区域资源、智慧管理功能。
充分发挥三维GIS平台的数据叠加能力、可视化展示能力、三维空间分析能力,将业务管理、物联网感知数据、大数据分析数据、视频监控、工程项目数据、地下管网数据、公共安全数据、招商成果数据、区域资源配套数据融合到一个三维可视化平台,进行高度融合与挖掘分析,并构建智慧管理相关的应用,为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决策提供可视化支撑。
突发事件的应急联动、防灾减灾工作是保障园区内部人员安全、维护园区稳定的关键。
系统将园区各职能部门和资源进行有效结合,建立一个信息共享、高效决策、部门联动的应急指挥调度平台。
按照时间、空间、处理状态三个维度进行突发事件展现,支持时间轴回放,便于管理者了解事态进度,综合研判处理,为园区管理者实现园区治安管理、安全防范、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控制等功能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检测报告等,现场核查。
32 4.3.7绿色智慧产业园区访客管理系统,评分总分值为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可完成自助的身份核实,访客验证,得1分。

2.宜具备人脸识别功能,得1分。
【条文说明】4.3.7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智能园区自助访客登记时可有效的管控来访人员身份,自动的进行持证人与所持证件的身份一致性,再根据被访对象的楼层和区域等进行授权,打印临时凭条便于出入园区和楼宇门禁等。
有效的核查来访人员所持证件与本人的对应关系,系统提供明细报表,便于复查审核。
传统刷卡方式容易出现卡片遗失、被盗、复制现象,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特别是人脸识别技术的不断成熟,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取代卡片进行身份识别认证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一脸通方案将极大地提升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带来耳目一新的用户体验。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检测报告等,现场核查。
4.3.8绿色智慧产业园区智慧交通系统,评分总分值为3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内具备基于视频识别的智能信号灯系统,得1分。

2.可通过无人车完成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快件运送,得1分。

3.可通过无人车实现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内的短驳服务,得1分。
【条文说明】4.3.8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流量持续增长,交叉口的交通压力日益增大。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交通信号灯为固定周期控制,这种定时控制算法显然不能根据交通流的变化而及时做出调整,很可能出现绿灯方向无车辆通过,而红灯方向却有大量车辆等待的现象,造成大量交通资源的浪费。
因此建立智能交通灯信号配时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视频识别的智能信号灯对交叉口车辆数进行实时获取,并将获取到的数据通过优化算法进行处理,对交通信号进行合理的动态管理,起到减少交叉口交通延误、降低车辆排队时间、减少交通拥堵的作用。
无人车能感知周边环境,对行人、车辆等各类动态、静态障碍物进行避让,还可以识辨别红绿灯、自动驾驶、路线规划、主动换道等。
将一件件包裹运送到指定位置,完成分拣。
无人车可以精确识别路面的交通线、车辆及行人,实现无人驾驶。
车辆可以根据周围环境自动避让。
未来可以根据园区实际需求开放多条路线,成为乘客“招手即停、挥手即走”的摆渡车。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检测报告等,现场核查。
4.3.9绿色智慧产业园区智慧管廊,评分总分值为4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33
1.实现对管廊各方面信息的可信监控,可对水、电、气、热、通信等绿色智慧产业园区工程管线的进行全面的监测,得1分。

2.具有完善的安防策略,具备电子井盖、红外对射、生物感应、视频侦测一种以上安全措施,得1分。

3.具备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故障预警可以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趋势走向和异常变化进行预判,对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提前预警,得1分。

4.基于标准协议的开放式系统,支持通用接口协议,便于系统扩容或接入更高一级的系统平台。
采用模块化设计,分散控制与集中控制相结合,适合不同规模及类型的监控需求,得1分。
【条文说明】4.3.9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综合管廊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园区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系统可直观显示管廊内各种设备的运转情况,及时了解灾情和非法入侵的发生及其位置,包含管廊内各区段的位置和建筑模拟图,各防火分区排水泵的状态、通风装置状态、照明的状态、火灾检测的状态、环境温度/湿度和氧含量和非法入侵等各种报警信号等。
系统通过有线、无线网络将管廊内各传感器、设施联网,并对其运行数据监测。
综合管廊确保管廊内管线及操控设备能正常运转,并在发生事故时能迅速反应处理。
系统通过采集、处理、存储各类监测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建模分析,实现综合研判、预警,若发现异常,提前告警,做到事前预测预判。
系统可以应用事故仿真等模型进行事故模拟评估,灾情推演,预测事故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辅助规划警戒区、集合点、疏散路径等,为应急指挥提供支撑和辅助决策。
系统建立完善的预警、报警机制,可实现全天候的防意外闯入提示和实时入侵报警。
系统采用动态调节,为不同网络应用提供可扩展性,与专业管线系统及其它系统平台的对接提供接口,提供管廊及相关数据、管廊元数据访问接口,便于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II物联网基础设施 4.3.10绿色智慧产业园区智慧路灯具备WIFI基站、摄像头、应急报警、环境监测、红外线传感器、雷达、电子显示屏、充电桩两个以上功能,得1分。
【条文说明】4.3.10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智慧路灯可以有效控制能源消耗,大幅节省电力资源,提升公共照明管理水平,降低维护和管 34 理成本。
智慧路灯可实现数据监控、环保监测、车辆监控、安防监控、灯杆屏、区域噪声监测、园
区应急报警等。
利用计算等信息处理技术对海量感知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对包括民生、环境、公共安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使得园区照明达到“智慧”状态。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等,现场核查。
4.3.11绿色智慧产业园区智能灌溉系统具备可按编程控制器内预先编好的程序自动按一定的灌水量进行灌溉功能,得1分。
【条文说明】4.3.11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以往的草坪绿化工程,很多没有配套完整的灌溉系统,注水时只能采用大水漫灌或人工洒水。
不但造成水的浪费,而且往往由于不能及时注水、过量注水或注水不足,难以控制注水均匀度,对草坪的正常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智能灌溉系统已经成为园区景观建设及自动绿化养护的必然配置选择。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等,现场核查。
4.3.12绿色智慧产业园区智慧气象站具备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光照、降雨量、风速、风向、大气压力、PM2.5、噪声、气体浓度4中以上数据监测,得1分。
【条文说明】4.3.12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智慧气象站可以随时査看基地的环境信息和环境趋势分析,当环境信息出现异常时,会实时向用户推送预警消息,确保用户第一时间了解到情况。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等,现场核查。
4.3.13绿色智慧产业园区智能垃圾桶具备实时监测垃圾桶的容量状态功能,可进行满载告警,得1分。
【条文说明】4.3.13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垃圾桶是园区不可缺少的设施。
然而,在一些公共场所,虽然到处都有垃圾桶,人们用起来既不方便也不卫生。
例如:垃圾没有丢进桶内,导致遍地狼藉、臭气冲天,严重污染环境。
智能垃圾桶针对目前垃圾桶存在诸多缺陷而提出。
智能垃圾桶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改善环境问题,提高环卫工人的工作效率,减少了生活中各种病菌交叉感染的机率,无垃圾异味溢出,确保四周空气清新。
平台根据满载垃圾桶的位置分布,及时处理满载垃圾。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等,现场核查。
35 4.3.14绿色智慧产业园区智能井盖具备可检测丢失被盗、位移倾斜、水浸水位、井下气体浓度两项以上功能,得1分。
【条文说明】4.3.14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园区内存在大量的监测井,且布局分散、环境复杂、权属多样、质量监管难。
缺乏有效的实时监控及管理手段,井盖丢失的现象频繁出现,“吃人井盖”威胁路人和行车安全。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等,现场核查。
4.3.15绿色智慧产业园区智慧公厕具备一键呼叫、环境监控、自动售货、平台管理、人流量检测、咨询广告一项以上功能,得1分。
【条文说明】4.3.15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公共厕所是园区公共服务设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展示园区文明形象和公共服务水平的窗口。
公厕管理往往存在诸多难题,脏、乱、差,设施陈旧落后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智慧公厕应运而生。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相关系统设计文件等,现场核查。
Ⅲ数字化技术平台 4.3.16绿色智慧产业园区集成通信平台,评价总分值为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应具备对物理安防系统接口的调用。
主要功能宜包含智能交互式语音告警,一键语音调度, 可视化调度、统一安全热线,得1分。

2.应支持专用智能终端应用,提供对讲、语音视频通话和会议、监控、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 信息等服务,得1分。
【条文说明】4.3.16本条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产业园区评价。
集成通信平台能够与周界报警多系统协同,实现入侵联动报警;能够与门禁、消防、监控系统协同,实现门禁报警联动场景与消防报警联动;能够参与事件多维分析辅助决策,为安全事件提供安保人员指挥的能力;能够跨部门统一调度,高效协同,反馈告警真实情况、远程指挥等。
在业务应用方面能为园区提供语音求助,IoT联动告警,以

标签: #文件 #文件夹 #文件 #苹果 #怎么处理 #打不开 #文件 #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