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cng加气站的主要设备有哪些

有哪些 3
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超高压复合气瓶研发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设计编号:040825 建设单位: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编制单位: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五月 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超高压复合气瓶研发基地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院 长:唐靖炎 分管副院长:李春林 项目负责人:吴锋 总工程师:江炳林 设计总负责人:李春林 主要设计人员 张宏吴锋陈贵林计天明汪磊滕永勤谢群赵影芝黄晓光金维娟方友琴 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助理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目录 第一章1.11.2 第二章2.12.22.3 第三章3.13.23.3 第四章4.14.24.34.44.54.64.74.84.9 第五章5.15.25.35.45.5 第六章 总论

.......................................................................................................

1

项目背景............................................................................................................................

1

项目概况............................................................................................................................


4 市场分析

.....................................................................................................

6SCBA气瓶市场分析.....................................................................................................6
CNG-Ⅲ瓶/氢气瓶市场分析......................................................................................8LNG气瓶市场分析.......................................................................................................9 建设内容与规模
.......................................................................................12

建设规模..........................................................................................................................

12

试验车间..........................................................................................................................

13

测试中心..........................................................................................................................

13 厂址选择

...................................................................................................

14

厂址所在地区现状.......................................................................................................

14厂址建设条件

................................................................................................................

15

气候条件..........................................................................................................................

15城市规划及社会环境条件........................................................................................15交通运输条件

................................................................................................................

16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

.............................................................................................

16

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

16环境保护条件

................................................................................................................

16法律支持条件

................................................................................................................

16 技术方案、人员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16

技术方案..........................................................................................................................

16职能划分及定员情况

..................................................................................................

32主要设备方案

................................................................................................................

36主要原材料供应方案

..................................................................................................

39水、电、燃料用量及供应........................................................................................41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42 i 6.1主要设计依据和设计规范、标准..........................................................................426.2

总图运输..........................................................................................................................

436.3建筑与结构

.....................................................................................................................

466.4

公用工程..........................................................................................................................

48第七章节能、节水措施.......................................................................................537.1

节能措施..........................................................................................................................

537.2

节水措施..........................................................................................................................

54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

548.1

环境污染防治要求.......................................................................................................

548.2项目的环境现状及防治

.............................................................................................

548.3环境影响评价

................................................................................................................

55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559.1依据及标准

.....................................................................................................................

569.2各种有害因素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效果.................................................................56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5810.1组织机构

.......................................................................................................................

5810.2人力资源配置

..............................................................................................................

5810.3员工培训

.......................................................................................................................

58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5911.1

建设工期........................................................................................................................

5911.2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59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012.1投资估算依据

..............................................................................................................

6012.2建设投资估算

..............................................................................................................

61第十三章技术经济分析.......................................................................................6113.1财务评价参数选取

....................................................................................................

6213.2

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

6213.3成本费用估算

..............................................................................................................

6313.4销售收入计算

..............................................................................................................

6313.5财务评价报表和财务分析......................................................................................63 ii 13.6不确定性分析

..............................................................................................................

6413.7财务评价结论

..............................................................................................................

64第十四章研究结论与建议...................................................................................64 iii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超高压复合气瓶研发基地项目。
1.1.2承担单位概况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于2004年10月26日在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注 册成立,注册资本10000万元,占地面积约60000平方米,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类高压复合气瓶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2005年投资16800万元兴建年产5万只CNG气瓶生产线,于2007年5月建成并投入生产,当年实现销售收入5300万元,净利润800万元;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0873万元,净利润1085万元。
基于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调整、丰富产品结构,降低产品综合制造成本,提升综合市场竞争能力,公司于2007年8月开始10万只/年CNG气瓶生产线的二期工程的建设,2008年11月所有设备完成安装调试,并开始进入全线试生产。
至此,苏州有限CNG气瓶产业投资总额约达24500万元,具备年产CNG气瓶15万只、年产值35000万元的产业规模。
通过一年多来的产业运营实践,苏州有限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运营管理体系和人力资源队伍,取得了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资质、ISO9000、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三个系列产品获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资质,使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覆盖率达100%,公司2008年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先后开发、生产碳纤维、玻璃纤维环缠复合气瓶、钢瓶等分别符合国家标准、国际ISO11439、欧洲ECE-R110标准的50多个品种的产品,在产品设计、工艺、装备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和创新,车用复合材料高压气瓶成套工业化制造技术分别获得了国家建材系统、江苏省科技进步
一、二等奖,5项发明专利被授权或已受理公示。
公司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分别被国内整车厂、改装厂、中东、东南亚、中亚、东欧国家等中外客户接受、认可,初步奠定了市场的品牌地位。
1.1.3项目提出的过程 针对车用气瓶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和苏州有限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的需要,公司拟逐步建成企业超高压复合气瓶研发基地。
超高压复合气瓶研发基地包括:
1 试验车间和测试中心:试验车间试验车间建筑面积为5862m2,布置有SCBA呼吸气瓶生产线、CNG-Ⅲ瓶/ 氢气瓶试验生产线,可用于SCBA呼吸气瓶和CNG-Ⅲ瓶/氢气瓶的生产。
SCBA呼吸气瓶和内胆年产能可达100000只。
CNG-Ⅲ瓶/氢气瓶试验生产线不仅能进行CNG-Ⅲ瓶的生产,也可组织进行氢气瓶的生产,但氢气瓶目前市场需求较小,近期并无大幅度增长,所以生产纲领上CNG-Ⅲ瓶年产量目标定为2900只,氢气瓶年产量目标为100只。
试验车间配置3层的辅房用于办公及产品研发之用。
测试中心测试中心建筑面积为10669m2,设置有产品性能测试研发平台。
在测试平台基础上,通过补充和完善瓶颈工段的设备,形成年产5000只LNG气瓶中试线。
LNG气瓶中试线用于LNG车用气瓶的设计、开发、试验和生产;产品性能测试研发平台用于进行产品性能测试并覆盖SCBA及CNG-Ⅲ瓶/氢气瓶的产品性能测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方面的配套测试。
LNG气瓶年产目标在5000只。
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建立二层作为SCBA产品、CNG-Ⅲ瓶/氢气瓶产品仓库。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1.4.1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中材科技研究院项目立项的批复》1.1.4.2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增资”的董事会决议1.1.4.3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对超高压复合气瓶研发基地可研报告调整的批复》 1.1.5项目实施的理由1.1.5.1满足CNG-Ⅲ瓶市场需求增长和车用气瓶产业升级的基本要求 CNG-Ⅲ瓶和氢气瓶同属金属内胆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充装介质不同,CNG-Ⅲ瓶充装介质为压缩天然气(CNG),氢气瓶充装介质为压缩氢气。
CNG-Ⅲ瓶近期的市场呈现新的增长点,国际市场需求逐渐增大,在公交上的用量增长显著。
与钢瓶和环缠瓶相比,CNG-Ⅲ瓶的质量更轻,容重比更大,显示出更强的优势。
氢能以其资源丰富、燃烧值高、清洁、可再生等优点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二次能源。
随着燃料电池和电动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产
2 业化,车载储氢技术及氢能基础设施的研究与建设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目前,燃料电池汽车普遍采用压缩储氢方式,高压气瓶是充装压缩氢气必不可少的关键部件。
该类气瓶要求压力等级高(35MPa)、容积大(140L~200L)、重量轻(单位质量储氢量≥4.5%)。
由此,将原有CNG气瓶研究、试验条件进行梳理、整合,补充CNG-Ⅲ瓶及氢气瓶研究、试验的必备实验条件,充分利用研究资源,既能符合CNG产业运营、发展的研究开发要求,又能满足CNG-Ⅲ瓶及氢气瓶研究的基础实验需求,是降低研发成本、增强企业研究开发管理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高研发效率和效益的基本保障。
1.1.5.2深化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推动车用LNG气瓶行业的技术进步 近年来LNG车用气瓶发展迅速,作为车用优质燃料,LNG与CNG比,具有储运效率高、运输成本低、工作压力低(CNG一般压力20MPa、LNG为0.6MPa)、能量密度大(CNG为6kWh/kg、LNG为24kWh/kg)、车辆续驶里程长,车装储罐压力小、质量轻、车辆设计布置方便等优点。
随着天然气资源的不断发现、天然气进口量的增加以及各地LNG加气站的不断建设,LNG汽车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内在大力推广LNG公交车、客车等城市公交体系以及LNG重型卡车。
目前国内LNG的年产能预计在2万多只,供求缺口较大。
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公司将建一条年产5000只LNG车用气瓶的中试线。
1.1.5.3增强车用CNG气瓶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持能力 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日益短缺、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汽车工业自身的高速发展,作为目前可规模发展的清洁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已经在世界上得到了普及性的发展。
据国际天然气汽车协会预测,到2020年,全球天然气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6500万辆,约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近9%。
针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具有的技术、品牌等优势,苏州有限制订了具有2010年20万只、2011年40万只、2013年100万只产能的产业发展目标。
产业的发展与扩张离不开企业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高,需要工艺技术的持续改善、提高,需要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的开发和产品结构的优化,需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研究支持产品性能、质量的持续提高与稳定、效率和成本的优化与控制、客户综合服务能力的稳步增强。
由此,整合、完善实验条件,建设作为企业研发基地主要配套系统之一的实验中心,增强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运营发展的基础资源配置,是势在必行的。

3 因此,通过本项目的立项、建设,建成一个集SCBA呼吸气瓶、CNG-Ⅲ瓶/氢气瓶、LNG车用气瓶生产及相关测试和服务的研发基地。
一方面进一步开发CNG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并开展改善天然气汽车用复合气瓶的关键制造工艺和新材料替代的研究,实现低成本、高质量、标准化的制造;另一方面开展LNG气瓶的开发研究和产业化技术研究,保持企业持续的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同时开展国内外行业的服务与交流,紧跟市场与技术发展趋势,进而实现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的优化升级,是符合苏州有限产业发展的战略的。
1.2项目概况 1.2.1拟建地点研发基地拟建在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内,位于园区东沙湖软件园(苏州工业 园区凤里街东)。
园内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通讯、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等“九通一平”工程已完成。
1.2.2建设规模与目标 建设目标: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复合材料高压容器(气瓶)研究开发基地,开展符合ISO11439、EN12445、DOT-CFFC-2000等国际标准和(最新)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的包括SCBA呼吸气瓶、CNG-Ⅲ瓶/氢气瓶、LNG气瓶的行业共性基础技术、工程化技术和产业化技术研究及其相关的测试和权威验证,集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纤维、金属材料、金属气瓶、复合材料气瓶的物理、化学、寿命预测等方面试验、试制与测试于一身,在满足目前公司天然气汽车用高压复合气瓶研发、检验检测及CNG-Ⅲ瓶/氢气瓶以及LNG气瓶的开发、产业化研究要求的同时,构建行业技术服务和产学研合作平台,大量引进各类高端人才并提供国际先进的研究设备、仪器和其他较为优异的工作条件,奠定本公司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复合气瓶供应商的战略发展的基础。
建设规模:研发基地总建筑面积为16531m2;其中,测试中心10669m2,试验车间5862m2。
测试中心布置有LNG气瓶中试线及基地全部产品性能测试研发平台,LNG气瓶年产目标为5000只。
试验车间布置有SCBA呼吸气瓶生产线、CNG-Ⅲ瓶/氢气瓶试验生产线,SCBA呼吸气瓶和内胆年产能为100000只,CNGⅢ瓶/氢气瓶年产目标总量为3000只。
项目总投资14301.85万元,其中固定资
4 产总投资为10245.96万元(新增投资为6849.65万元,利用原有资产3396.31万元);流动资金4055.89万元。
1.2.3主要建设条件 研发基地在苏州工业园区内建设。
区内交通方便,水电供应满足中心建设和生产需要。
区内专业技术人员就业环境优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资源较为充裕。
1.2.3.1交通运输 超高压复合气瓶研发基地厂区距上海港100公里、张家港95公里、太仓港70公里、常熟港60公里;厂区道路直通204国道(烟台-青岛-苏州-上海)、312国道(上海-苏州-新疆)、318国道(上海-苏州-西藏)、沪宁高速公路(上海-苏州-南京)、机场快速公路(苏州-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京苏沪高速公路(北京-苏州-上海)、苏嘉杭高速公路(苏州-嘉兴-杭州)以及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
1.2.3.2水电供应 研发基地所在地区供电电源来自由水电、大中型火电及核电支撑的华东电网,并分别从3个不同方向引入,电力充足,电源稳定可靠。
区内现有110KV以上变电所8座。
区内采用双回路、地下环线的供电系统,供电可靠率大于99.9%。
区内自来水供水能力为60万吨,水源取自水质优良的太湖。
厂址已实现包括供水在内的“九通一平”,区内供水充足。
1.2.3.3专业技术人员 苏州有限原有涉及技术开发、试验、测试、试制的人员具有较高的经验和能力,项目建设需引进部分高端技术与产业人才,新增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项目所在区内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技工较为充裕,苏州有限还可通过合资、合营、合作从专业研究院所、高校、跨国公司引进或专有渠道聘请,可满足研发基地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1.2.4项目投入总资金 项目总投资14301.8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0245.96万元(含利用原有资产3396.31万元,新增建设投资6849.65万元),流动资金4055.89万元。
其中原有资产3396.31万元为自筹资金,其余为募集资金。

5 第二章市场分析 2.1SCBA气瓶市场分析 2.1.1SCBA气瓶市场容量与分布目前SCBA气瓶主要用在空气呼吸器及氧气呼吸器上,空气呼吸器主要用 于处理火灾、有害物质泄漏、烟雾、缺氧等恶劣作业现场进行火源侦查、灭火、救灾抢险和支援,另外,也可用于重工业、海运、民航、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站、市化工业、石油精炼、化学制品、环境保护、军事等领域及场合,主要规格是6.8L和9L(工作压力30MPa)。
氧气呼吸器主要用于医疗、矿山救援、化工厂救援等场合,主要规格是2L、2.4L、2.7L和3L(工作压力20MPa)。
目前国内空气呼吸器年需求量大约在200000只,主要是6.8L碳纤气瓶,每年出口大约近100000只,主要是欧洲和北美;氧气呼吸器对气瓶的年需求量大约在100000只。
从地域上看,空呼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辽宁、北京、山东、江西,氧气呼吸器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上海、辽宁、山西、陕西、重庆等地区。
空气呼吸器主要生产厂家有:上海斯博瑞安(巴固)、无锡梅思安(MSA)、上海宝亚、无锡消宝、泰州华通、北京德尔格、上海依格、抚顺华腾、九江消防、东台江海、无锡华信等。
氧气呼吸器主要生产厂家有:山西虹安、重庆煤科院、北京德尔格、抚顺安屹、抚顺煤科院等。
另外,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近年来医疗上对氧气瓶的需求量也逐年增高,同时SCBA气瓶替代钢瓶做氧气瓶也是发展的趋势。
我公司已在国内率先开展了SCBA气瓶做氧气瓶的试验及取证工作,预计最近两年氧气瓶市场SCBA气瓶的缺口将达到50000只/年。
2.1.2SCBA气瓶竞争对手分析 SCBA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SCI、美国Luxfer、沈阳斯林达、沈阳科金、北京科泰克、上海康巴塞特、上海天海德坤和苏州中材科技。
其中美国SCI和Luxfer立足于高端市场,其它厂家在中低端市场竞争。
在中低端市场,由于地域的原因,沈阳斯林达、沈阳科金和北京科泰克更多地是在北方和西部地区占有市场;上海康巴塞特主要立足于华东市场;上海天海德坤是北京天海收购上海德坤后的合资公司,借助于北京天海的雄厚实力和销售网络,德坤目前在全国都占有
6 一定市场份额。
由于康巴赛特、德坤、斯林达等进入市场较早,在各自区域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
从产品的规格来看,斯林达、康巴塞特、德坤产品系列较全,能够提供从1.6L到9L等各种规格的气瓶,而中材科技受生产能力的限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
主要竞争对手年产量(SCBA气瓶)厂家 年产能(只) 上海天海德坤 35000 上海康巴塞特 32000 沈阳斯林达 30000 北京科泰克 23000 沈阳科金 27000 总计 147000 2.1.3
SCBA气瓶优劣势分析与竞争策略 中材科技有着近50年生产缠绕气瓶的历史,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完备的研发体制,储备了众多复合气瓶领域的高技术人才,在缠绕气瓶的结构设计和创新方面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
我司已经掌握了SCBA气瓶的关键生产技术,形成了连续自动化规模生产线。
我司目前生产的SCBA产品在国内已经处于领先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得到了客户的公认。
我司的劣势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刚刚进入民用市场,尚没有形成完备的SCBA市场销售体系;二是产品品种和取得的认证不够完备、产品的细节处理还需完善。
针对目前国内外的市场状况,国内市场利用集团的综合优势,建立明确的品牌营销策略,以大型的SCBA客户为主要市场开发目标。
发挥我司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特点开发有特色的差异化产品,取得客户对我司综合实力的认可。
不断拓展SCBA的新市场。
国际市场方面,力争在今年下半年取得相关产品的国际认证,进入北美和欧洲市场。

7 2.1.4SCBA气瓶目标市场预测目前国内空气呼吸器年需求量大约在100000只,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 和国家对消防工作不断重视,据权威部门预测,仅陆地消防用空气呼吸器将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含到期替换产品);随着国家大型船舶工业的发展,船用消防气瓶的需求也会有一个明显的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司船用消防气瓶客户订货的增幅是一个充分的佐证。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家庭医用氧气瓶会逐渐从钢瓶转化成SCBA气瓶,这主要出于重量和使用安全性方面的考虑,仅上海市目前家庭医用氧气瓶(钢瓶)的保有量不少于50000支,若能够将钢瓶都更换为SCBA缠绕瓶,市场将会潜力无限。
矿山救护是SCBA氧气呼吸器的最大用户,国家相关部门对矿山生产安全高度重视,对氧气呼吸器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产品的替换周期也在缩短。
我国对氧气呼吸器的年需求量将以30%以上的增幅增长。
经过近几年的市场开发,我司在SCBA产品市场需求的满足和市场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产品已行销国内大江南北。
直至2011年底,我司已成为北京德尔格、山西虹安科技、泰州华通消防、无锡华信安全、上海潜水厂、上海依民安全装备、上海潘瑟、浙江恒泰安全、抚顺煤矿安全仪器厂的长期供应商;同无锡消宝、泰州鸿宝、重庆华渝电气、北京科力恒、上海宝亚的合作进入实质谈判阶段;同抚顺华腾、抚顺煤矿安全仪器厂、济南海安安环设备、九江消防、东台江海、东台东方船舶建立了实质性的联系;同重庆科华安全、浙江江山宇安、浙安消防等客户正在积极接触;2012年中材科技有望实现30000只SCBA气瓶的产销量。
2.2CNG-Ⅲ瓶市场分析 2.2.1CNG-Ⅲ瓶市场容量与分布CNG-Ⅲ型气瓶的国际市场主要在欧洲和北美的整车和改装市场,并以意大 利、德国、美国及北欧居多,一般多用于公交车、卡车及瓶组式天然气运气车,小车应用相对较少。
其他市场如东南亚、南美等地,由于价格因素,只有零星需求,并没有形成批量应用。
欧洲和北美市场年需求预计在3-5万只,随着众多欧
8 美发达国家对发展天然气汽车的支持和鼓励,需求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2.2.2CNG-Ⅲ瓶竞争对手分析 国际上生产CNG-Ⅲ瓶的主要知名厂商为德国DYNETEK公司、美国的LUXFER公司及SCI公司,其他公司如意大利FABER、印度EKC等传统大型CNG气瓶制造商,则专注与生产钢质气瓶,具有CNG-Ⅲ瓶生产资质和能力,但产量极少。
其中,DYNETEK公司的CNG-Ⅲ瓶市场占有率最高,产品认可度及技术实力也最为完善,占据了欧美60%以上的市场。
LUXFER和SCI约占20%,其余厂商约占20%。
产品方面,多以直径387mm以及404mm居多,容积多在150L-320L居多,小车用的多为387mm直径的70L气瓶。
2.2.3CNG-Ⅲ瓶优劣势分析与目标策略 CNG-Ⅲ瓶的主要优势在于重量较轻,可以很好的满足改装后整车重量增加的限制,为多数的整车制造企业所青睐。
而劣势在于较高的制造成本导致成品气瓶价格居高,以及关键原材料之一的碳纤维目前依赖于少数的供应商。
做为国内为数不多的CNG-Ⅲ瓶生产企业,我们致力于依赖公司管理和成本优势,尽快研发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逐步抢占欧美厂商原有的市场份额。
2.2.4CNG-Ⅲ瓶目标市场预测 国际市场主要在欧洲和美国的整车和改装客户,产品达产后,预计欧洲市场年销售量在5000只左右,美国市场年销售可在2000只左右。
2.3LNG气瓶市场分析 2.3.1LNG气瓶市场需求现状及预测 LNG气瓶有下列应用优势:①LNG能量密度大,同样容积的LNG车用气瓶装载的天然气是CNG气瓶的2.5倍,汽车续驶里程长。
目前国外大型LNG货车一次加气能连续行驶1000~1300km,非常适合长途运输的需要;②运输方便,液态的LNG便于经济可靠地远距离运输,建设LNG汽车加气站不受天然气管网的制约,只要找到LNG气源就可以建站;③LNG组分比CNG的组分更纯净,尾气排放性能优于CNG尾气排放性能,与汽柴油车比,LNG汽车的有害排气又降低约85%,被称为真正的环保汽车;④LNG安全性能好,其着火点为
9 650℃,比汽,柴油、LPG的着火点都要高,LNG泄漏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5%~15%,比重为空气的一半,稍有泄漏很快在空气中挥发扩散。
而LPG的爆炸极限为2.4%~9.5%,着火点为465℃,气化后密度大于空气,泄漏后不易挥发扩散。
汽油的爆炸极限为1.0%~7.6%,燃点为427℃。
柴油的爆炸极限为0.5%~4.1%,燃点为260℃。
使用起来,LNG汽车比LPG汽车、汽柴油汽车会更安全。
LNG气瓶中国市场蓄势待发:①政策的扶持和政府的重视,将促进LNG汽车的增长势头;②LNG加气站、接收站的建设,为LNG汽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③技术的进步与成熟,为LNG汽车及气瓶的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LNG车是未来清洁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得到国家政策支持的一个产业。
尤其对于重型商用车而言,其与柴油车相比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因此国内卡车生产企业大多数都上了LNG项目,其中以中国重汽、陕重汽、东风特商为代表。
陕重汽在2009年就与新疆广汇、潍柴发动机、张家港富瑞等公司签订了LNG重型商用车项目的战略合作协议。
2010年陕重汽生产LNG卡车1300余辆,每辆车适用2-4个气瓶,大部分销售到新疆、陕西、银川、甘肃、山西、内蒙等地区。
2011年陕重汽计划生产LNG车4000辆,前四个月基本上每月生产200-300辆,按此速度预计年底前可以完成既定目标。
中国重汽2010年生产LNG车400余辆,主要销往山西、新疆、内蒙地区,2011年计划生产2000辆,其中新疆广汇、海南为最主要的市场。
东风特商2010年也销售了将近600辆车,每车1-2只气瓶,2011年计划产销2000辆左右。
主要也是销往新疆、山西、海南等地。
在客车制造厂方面,苏州金龙、厦门金旅、郑州宇通和中通客车等都已经将LNG车的生产、销售放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这些客车主要销售到杭州萧山公交、宁波公交、海口公交、三亚公交、大连公交和东莞公交等地,这主要得益于沿海城市LNG资源丰富,加气站建设迅速。
城市公交方面:2010年底,杭州萧山区城北一座LNG加气站开业;此加气站预计能满足200辆公交车加气。
2011年1月底,杭州市萧山公交公司购进100辆LNG公交车,客车单位分别为:60辆厦门金旅,40辆厦门金龙,玉柴发动机以及张家港富瑞LNG气瓶。
2010年12月,萧山公交招标40辆油电混合公交车, 10 客车单位为厦门金旅。
2011年初,宁波北仑公交公司共引进75辆LNG新能源车,分别是10.5米级38辆,11.5米级2辆,11.5米级35辆。
招标由政府集中采购,中标的客车单位为郑州宇通股份有限公司。
4月初这批车辆已经投入使用。
专门服务这批公交车的LNG加注站在大碶公交枢纽站。
2011年2月,海南三亚40辆全新LNG空调大巴公交车投入运营;2011年1月15日,山东济宁市鱼台县人民政府与江苏双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约LNG项目,已确定首期工程将建6座LNG汽车加注站,并首先由公交车开始改革。
大连、东莞、鄂尔多斯等地更是早几年就开始LNG的生产和加气站的建设,以上地区的公交系统大多数是LNG公交车。
保守估算国内整车厂全年LNG气瓶的需求量在3万只以上(尚未计算改装市场的需求量)。
国外的LNG汽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相对较早,其技术及应用已经达到了较好的水平,特别是欧美及日本等国。
随着我国LNG汽车及车用气瓶的技术的进步与成熟,LNG气瓶将依托价格的优势打入国际市场,特别东南亚及中东市场。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成熟的技术来奠定市场的基础。
2.3.2项目产品目标市场与竞争力分析 国内目标市场:本项目产品的目标市场是城市公交体系的公交车、大客车、城市中巴车以及重型卡车用LNG气瓶。
国外目标市场:由于我国的车用LNG气瓶的生产才刚刚起步,技术上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提升,而国外欧美等国的技术已相对成熟,因此现阶段国外目标市场只能在东南亚及中东。
比较国内LNG气瓶生产企业,其中发展较早口碑较好的有张家港富瑞、圣达因,目前市场上80%的LNG瓶都是这两家生产的,张家港富瑞2010年生产各种规格LNG瓶六千多只,是LNG行业内产能较大的企业,2010年底富瑞开始建设新厂区,设计产能定位在1万只/年。
其余市场由北京天海、宁波明欣、四川空分占领,而河南升辉、青岛瑞丰和查特公司则是近两年才刚刚开始发展。
其中背景规模较大是查特公司,查特母公司位于美国俄亥俄州,拥有40年的深冷行业经验和近20年的LNG行业经验,常州查特是专门生产LNG气瓶、气化站和加气站成套系统的。
就其科研背景、 11 资金实力和行业经验而言,未来发展不可限量。
2.3.3LNG气瓶优劣势分析与竞争策略 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从事CNG车用气瓶的生产与销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完备的研发体制、质量管理体系及营销体系,储备了众多复合气瓶领域的高技术人才。
公司目前生产CNG车用气瓶产品在国内已经处于领先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得到了客户的公认。
公司已经掌握了LNG气瓶的关键生产技术,今后的生产、管理、销售均可借鉴CNG车用气瓶的模式。
项目的劣势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车用LNG气瓶的技术在我国还需进一步提升,需要强有力的设计研发团队的支持;二是对公司来说LNG气瓶是一个新的产品,没有完备的市场销售体系。
针对目前国内外的市场状况,国内市场利用集团的综合优势,建立明确的品牌营销策略。
发挥公司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特点开发有特色的差异化产品,取得客户对公司综合实力的认可。
3.1建设规模:第三章建设内容与规模 超高压复合气瓶研发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试验车间和测试中心。
研发基 地总建筑面积为16531m2;其中,试验车间5862m2,测试中心10669m2。
测试 中心布置有LNG气瓶中试线及基地全部产品性能测试研发平台;试验车间布置 有SCBA生产线、CNG-Ⅲ瓶/氢气瓶试验生产线。
CNG-Ⅲ瓶/氢气瓶试验年产量为CNG-Ⅲ瓶2900只,氢气瓶100只。
原CNG 车间的SCBA生产线迁入试验车间,SCBA复合材料呼吸气瓶和内胆年产能可达 100000只,LNG气瓶中试线年产量为5000只。
表3-1SCBA生产纲领及采用的标准 序号产品名称及规格年产量(只) 执行标准标准号
1 SCBA呼吸气瓶、100000 企标 Q/320500ZCSZ001-2006、 内胆 Q/320500ZCSZ004-2006 12 表3-2CNG-Ⅲ瓶/氢气瓶生产纲领及采用的标准 序号产品名称及规格年产量(只) 执行标准标准号
1 氢气瓶150L 50 国际标准ISO15869
2 氢气瓶200L 50 国际准备ISO15869
3 CNG-Ⅲ瓶110L1000 企标 Q/320500ZCSZ002-2009
4 CNG-Ⅲ瓶150L1900 企标 Q/320500ZCSZ002-2009 表3-3LNG气瓶生产纲领及采用的标准 序号产品名称及规格年产量(只) 执行标准标准号
1 LNG-375L 2500 企标 Q/ZC110-2012
2 LNG-450L 2500 企标 Q/ZC110-2012 3.2试验车间 试验车间建筑面积为5862m2,布置有SCBA呼吸气瓶生产线、CNG-Ⅲ瓶/氢气瓶试验生产线,可用于SCBA呼吸气瓶和CNG-Ⅲ瓶/氢气瓶的生产。
CNGⅢ瓶生产线也可进行氢气瓶的生产,但由于氢气瓶目前市场需求较小,所以生产纲领上没有加入氢气瓶的内容。
SCBA呼吸气瓶和内胆年产能可达100000只,CNG-Ⅲ瓶年产量目标在2900只,氢气瓶年产量目标在100只,试验车间配置3层的辅房用于办公及产品研发之用。
3.3测试中心 测试中心建筑面积为10669m2,布置有LNG气瓶中试线及产品性能测试研发平台。
LNG气瓶中试线用于LNG车用气瓶的设计、开发、试验和生产;产品性能测试研发平台用于进行产品性能测试并覆盖SCBA及CNG-Ⅲ瓶/氢气瓶的产品性能测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方面的配套测试。
LNG气瓶年产目标在5000只。
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建立二层作为SCBA产品、CNG-Ⅲ瓶/氢气瓶产品仓库。
13 第四章厂址选择 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超高压复合气瓶研发基地建设地点为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软件园(苏州工业园区凤里街东)。
4.1厂址所在地区现状4.1.1地区与地理位置 苏州工业园区具有十分优越的区位优势,它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腹地,位于中国沿海经济开发区与长江经济发展带的交汇处,地处苏州市东部,距上海80公里。
超高压复合气瓶研发基地的地理位置见图3-
1。
图3-1超高压复合气瓶研发基地的地理位置图4.1.2厂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超高压复合气瓶研发基地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软件园(苏州工业园区凤里街东)。
土地权属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为科教用地。
本研发基地占地面积36283.68m2,研发基地总建筑面积为16531m2,其中:测试中心10669m2,试验车间5862m2。
项目所用建筑物及配套设施由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按规划建设进度自 14 行筹建。
4.1.3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建设所用土地的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通讯、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等“九通一平”工程已配套完成。
4.2厂址建设条件 4.2.1地形地貌、地震情况项目建设地苏州工业园为无地震区,历史上从无地震灾害记载。
4.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项目建设地区属冲积湖平原地质区及基岩土丘工程地质区,除表层土层经 人类活动而堆积外,其余均为第四纪沉积层,坡度平缓,一般呈水平成层、交互层或夹层,较有规律。
地质特点表现为:地势平整、地质较硬、地耐力较强。
区内土地承载力为20吨/平方米以上,土质以粘土为主。
水文情况:近50年平均水位为2.76米(吴淞标高),地表水位平均值3.0~4.6米,土地标高一般为4.6~5.2米(吴淞标高)。
4.3气候条件 项目建设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
年平均温度为15.8℃(最高35℃,最低-3℃),无霜期230天左右。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平均降水量为1076.2mm。
年平均气压为1016hpa。
年平均风速2.5m/秒,风向:常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夏季),其次为西北风(冬季)。
4.4城市规划及社会环境条件 项目建设地区为苏州工业园区。
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60平方公里。
园区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项目地处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社会环境优良,有利于中心建设与发展。
15 4.5交通运输条件 项目距上海港100公里、张家港95公里、太仓港70公里、常熟港60公里;区内道路直通204、312、318国道、沪宁高速公路、机场快速公路、京苏沪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及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交通运输方便。
4.6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 项目建设区已实现包括供电、供水在内的“九通一平”,供水、供电条件较好,并可满足中心建设和发展需要。
区内其他配套设施齐全,可满足项目需要。
4.7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 项目建设区防洪、防潮、排涝已由园区按区内统一标准建设,满足本项目的需要。
4.8环境保护条件 项目建设区环保底数达到国家标准,要求项目建设环保实现“三同时”,各项指标达标。
4.9法律支持条件 项目所在地区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区内法律支持条件优良。
总之,项目各项建设条件已落实。
第五章技术方案、人员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5.1技术方案研发基地主要开展各类高压复合气瓶材料分析试验、环境试验、型式试验、 应用试验和新产品的产业化中间试验,以研究、开发为先导,以试验与检测为基 16 础,辅之以行业的共性技术服务。
开展的研究与检测项目着眼于世界前沿水平,
紧跟行业发展潮流,始终保持企业全球同行业的先进技术水平。
5.1.1生产纲领
1、项目建成后,恢复SCBA生产线能力,并进行连续运转生产,达产年具 备100000只SCBA呼吸气瓶和内胆的产能;
2、CNG-Ⅲ瓶/氢气瓶的设计、开发,增加缠绕固化等设备,与SCBA同线 生产,并做到具备年生产总量3000只的产能;
3、LNG的中试线建成,可以用于LNG多规格的新产品设计、开发,并建 立试验条件能够满足内部及未来外部的全套试验条件,形成年产5000只LNG产 品的中试能力。
5.1.2产品特点 本项目主要包括有三种类型的项目产品,分别为SCBA呼吸气瓶和内胆、 CNG-Ⅲ瓶/氢气瓶、LNG气瓶。
SCBA项目产品主要针对空气呼吸器及氧气呼吸器市场开发,产品为复合材 料气瓶,要求以铝合金板经裁剪、冲压、拉伸、强旋等工序内胆成型后,再缠绕 复合材料,具有无焊缝、整体成型、壁厚薄、重量轻的特点。
SCBA
项目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5-
1。
产品规格水容积(L)工作压力(MPa)试验压力(MPa)爆破压力(MPa)疲劳寿命(次)使用温度(℃)使用寿命(年) 表5-1SCBA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 2L、6.8L、9L2/6.8/930/30/3050/50/50 ≥102/≥102/≥10210000/10000/10000-40~+60℃/-40~+60℃/-40~+60℃ 15/15/15 CNG-Ⅲ瓶/氢气瓶以铝制内胆基础,以全缠工艺在内胆上缠上高性能碳纤 维,产品具有壁薄质轻、耐疲劳等特点。
CNG-Ⅲ瓶/氢气瓶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
5-
2。
17 表5-2CNGⅢ瓶/氢气瓶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 产品规格 CNG-Ⅲ瓶/氢气瓶 水容积(L) 110/150/200L 工作压力(MPa) 20/35 试验压力(MPa) 30/52.5 爆破压力(MPa) ≥47/≥82.25 疲劳寿命(次) 15000/15000 使用温度(℃) -40~+65℃/-40~+65℃ 使用寿命(年) 15/15 LNG
项目产品主要针对大型汽车车载气瓶市场开发,产品以不锈钢板为原 材料,通过剪板、卷板、弯管等工艺成型部件,然后通过焊接将各个部件装配为 LNG气瓶,该气瓶具有储运效率高、运输成本低、工作压力低、能量密度大、 安全性高等特点。
LNG气瓶的主要规格及技术参数见表5-
3。
表5-3LNG气瓶的主要规格及技术参数 公称容积/L 175 240 275 335 375 450 495 500 有效容积/L工作压力/ MPa静态蒸发率 /%/d空重/kg 外部尺寸/mm 157.51.59 2.4130Φ556×1233 2161.59 2.3159Φ556×1531 247.51.59 2.3174.6Φ556×1691 301.51.59 2.2194.2Φ656×1545 337.51.59 2.2209.6Φ656×1686 4051.59 2.1238.6Φ656×1952 445.51.59 2.0255.8Φ656×2110 4501.59 2.0246.2Φ706×1857 5.1.3试验车间 5.1.3.1设计原则 按生产任务、工艺措施等要求进行设计,采用先进合理、机械化和自动化 程度高、生产成本低的工艺装备。
设计中考虑到生产工艺复杂和产品自重大,产 品搬运较多,尽可能采用占地面积小、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能源消耗少的设 备,尽可能减少职工数量。
工艺设备按生产工艺流程顺序布置。
18 5.1.3.2
主要工艺说明主要工艺过程:SCBA气瓶:材料准备→剪板→超声波探伤→拉伸→强旋减薄→齐口→超声 清洗→收口→平端面钻孔→固溶时效→打号测硬度→螺纹加工→打磨→内胆涂覆→缠绕→固化→自紧水压→清洗烘干→气瓶表面打磨→外表面光固化→成品包装 CNG-Ⅲ瓶/氢气瓶:内胆准备→检验打号→缠绕→固化→自紧水压→清洗烘干→气瓶表面打磨→外表面光固化→成品包装原材料进厂复验 原材料检验均按照《原材料入厂复验流程》执行。
剪板工艺 根据剪板工艺卡要求,将铝合金板材裁剪为指定尺寸。
设备采用1台剪板机。
操作设备时如果发现大面积划伤应立即停机处理。
超声波探伤工艺 采用定制超声波探伤仪。

1.本工序为互检点,每班抽检上工序转来的产品频次不低于10%,坯料边缘无翘曲。

2.整个铝板经检测未产生缺陷信号或信号幅度低于预先设定的报警电平,则认为此项检验合格。

3.整个铝板经检验如产生等于或大于预先设定的报警电平的信号,则认为此铝板是可疑的。

4.对可疑的铝板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处理:4.1重复探伤检验,如未产生缺陷信号或信号幅度低于预先设定的报警电平,则认为此项检验合格。
4.2对可疑部位的可见缺陷进行清除后,如尺寸在允许公差范围之内,此铝板进行重新探伤检验。
如未产生缺陷信号或信号幅度低于预先设定的报警电平,则认为此项检验合格。
19 拉伸工艺本道工序主要针对通过探伤后的圆形铝材进行拉伸成型,包括有一次拉伸 和二次拉伸两次拉伸。
本工序主要采用YH28-100/180液压双动拉伸机、钢板尺,一次拉伸使用复 合模,二次拉伸使用凹模和凸模。
辅助材料有植物油、320目、500目、600目砂纸。
强旋减薄工艺 采用ST400强旋减薄机1台,使用的模具有芯轴、旋轮、尾顶头,所需测量工具有钢板尺、外径千分尺、测厚仪、卡尺,使用HC2883润滑油进行润滑。
根据强旋减薄工艺卡要求,将拉伸后的铝材壁厚按要求减薄。
减薄过程中应时刻保持芯轴和旋轮表面清洁,避免在产品表面产生划伤。
按工艺卡要求设定进给量,多次减薄至要求厚度。
齐口工艺 采用1台普通车床和相应刀具来进行瓶口切割,使用气动打磨机和180目砂轮来修磨划伤和凹坑。
将减薄好的杯形体铝材用普通车床切割齐瓶口并使杯身长度达到齐口工艺卡的要求。
逐只检查杯形体收口部分内表面,如有明显线状划伤、凹坑,应修磨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超声清洗工艺 采用型号为HKD-2144SHL的超声波清洗机1台,清洗剂为中性清洗剂。

1.按工艺卡参数调整好设备的工作状态,按顺序将杯形体装入料筐里,进入超声波清洗工位进行清洗。

2.将料筐转移到喷淋工位上,用清洁的压力水冲洗。

3.肉眼逐只检查内、外表面应无油污、白点,未清洗干净的杯形体应重复清洗。
收口工艺设备采用EN200收口机1台,相应的模具有旋轮、卡爪、退料盘,所需测 20 量工具有卡尺、钢板尺、样板。
相关辅助有天然气、氧气、压缩空气以及320#砂布。

1.按工艺卡要求编制加工程序,并输入计算机,收口程序不得随意改变,须经工艺试验、工艺评定后,履行审批程序后用于批量生产。

2.按收口作业指导书进行加工。

3.加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旋轮,对旋轮附着铝屑应及时清理干净,如有明显的划痕或变形应及时修补。

4.收口后瓶肩与瓶体应圆滑过渡。

5.瓶肩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

6.随时观察瓶坯的加热情况是否与工艺一致,如有异常,停机检查处理平端面钻孔工艺使用数控车床多收口后的内胆先切割掉瓶口,并保证端面平整和长度尺寸要求,然后进行钻孔作业,所钻孔的轴偏差不超过0.5mm。
设备采用1台数控车床和相关刀具即可。
固溶时效工艺铝制内胆经过固溶时效之后可提高材质的机械性能。
按工艺卡参数设置固溶炉和时效炉的升温速率、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
固溶时内胆出炉进淬火槽时间不大于10秒,淬火槽停留时间4-5分钟,同时开启淬火液循环冷却系统,控制冷却介质温度不大于30摄氏度。
内胆时效保温后空冷即可。
操作过程中装、出料时轻拿轻放,不得出现磕碰伤现象。
设备使用NCL2005-588固溶炉1台,NCL2005-589时效炉1台,以及辅助材料水和天然气等。
打号测硬度工艺打号即使用激光打标机按工艺卡要求在瓶口位置打上编号。
编号字体要整齐,清晰不应有缺角、颠倒、错漏、字体排列要均匀。
然后使用里氏硬度计在内胆筒体减薄区域轴向随机取三点进行硬度测试,并做好记录。
21 螺纹加工工艺采用数控车床对瓶口进行螺纹加工,根据工艺要求编制车端面、钻孔、车台 阶、镗孔、攻螺纹等程序,瓶口螺纹不得有倒牙、平牙、牙双线、牙底平、牙尖拉伤等缺陷,有效螺纹不得少于8个螺距。
打磨工艺 采用无心外圆砂带打磨机打磨,砂带采用80目,需保证内胆筒体部分全部打磨,内胆可进行重复打磨,重复打磨后筒体厚度不得小于最小设计厚度。
内胆涂覆工艺
1.将双组分聚氨酯清漆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并静置10分钟左右。

2.用棉丝蘸取适量丙酮将内胆外表面油污等污渍擦拭干净,内胆表面不得残留棉丝毛。

3.用毛刷蘸取聚氨酯清漆均匀涂刷内胆外表面。

4.将涂刷后的内胆自然固化,用手触摸后无粘手现象即可。
缠绕工艺缠绕工序中包括有碳纤维缠绕和玻璃纤维缠绕两部分,碳纤维层作为增强层,玻璃纤维层作为保护层。
碳纤维缠绕
1.作业准备:包括内胆安装、场地铺覆,检查所选程序、CAQ系统所输内胆号是否与所用内胆相符,调试设备硬件及软件;拆除密封包装的碳纤维须在50℃温度条件下烘干处理不小于2小时。

2.纤维集束及胶液配制:纤维从纱架到丝嘴按要求穿过各篦子、分纱孔及丝嘴;胶液按配方要求自动或人工均匀配制。

3.缠绕及卸装工件:及时处理毛纱和影响生产连续进行的滑纱现象;工件表面不得与硬物触碰。

4.设备及场地清理:非连续作业,设备及场地须按照作业要求及时清理,清洗部位包括胶槽及其附属粘胶组件,丝嘴、小车粘胶各组件。
玻璃纤维缠绕 22
1.作业准备:包括半成品气瓶安装、场地铺覆,检查所选程序、CAQ系统所输内胆号是否与所用半成品气瓶内胆号相符,调试设备硬件及软件;拆除密封包装的玻璃纤维须在80℃温度条件下烘干处理不小于3小时或70℃下不小于5小时。

2.纤维集束及胶液配制:纤维从纱架到丝嘴按要求穿过各篦子、分纱孔及丝嘴;胶液按配方要求自动或人工均匀配制。

3.缠绕及卸装工件:控制好胶含量,及时处理毛纱和影响生产连续进行的滑纱现象,将极孔包裹好(极孔用浸胶的玻璃纤维将其遮掩),使瓶底圆滑;标签铺覆须平整、无褶皱,铺覆位置据封头靠近筒身处50mm,字体正方向为自封头向封尾方向;使用客户指定标签应该按照客户要求位置和字体方向铺覆;工件表面不得与硬物触碰。

4.设备及场地清理:非连续作业,设备及场地须按照作业要求及时清理,清洗部位包括胶槽及其附属粘胶组件,丝嘴、小车粘胶各组件。
固化工艺 按照固化工艺卡要求的参数设置好固化炉的升温速率、保温温度及时间。
将缠绕好的气瓶放入固化炉旋转固化。
产品出炉后目视工件表面,若轻微白色或浅色则正常。
用木棒轻轻敲击工件表面,声音清脆为正常,声音沉闷则固化不完全。
SCBA气瓶固化设备采用复合气瓶箱式固化炉、复合气瓶旋转装置(兼固化炉门)。
自紧水压工艺
1.作业前须检查试验装置的压力泵及压力仪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压力管路和接头是否密闭良好,用校准瓶对水压设备进行校验。

2.输入受试瓶号,受试瓶称重、注水、再称重,将这些信息输入计算机。

3.将气瓶吊入水套内,盖好水套盖,启动试验程序开始自紧试验,之后按程序进行水压试验。

4.试验后称重,将称重输入计算机自动计算出气瓶实际容积。

5.压力表、传感器、称重仪器等仪器仪表必须在有效检定周期内使用。
23 在水压过程中需检查瓶体有无泄漏、肉眼可见变形和破裂,若有,则不合格。
水压试验站包括高压增压泵、水套、电子秤及其它辅助装置。
清洗烘干工艺清洗烘干的时间和温度按照工艺卡中的要求执行。
水压后的气瓶首先用水清洗气瓶内部,保证没有铝屑等固体杂质,然后用热空气烘干气瓶,直到没有水迹为止。
气瓶表面打磨工艺气瓶表面打磨是为了使气瓶表面平整光滑保证外观质量,减少缺陷。

1.打磨前瓶嘴拧上瓶嘴保护帽。

2.气瓶筒身段及封头封尾打磨应参照合格的打磨过的气瓶进行,不得损伤玻璃纤维;筒身段打磨砂带规格为60-80目,自动打磨后应用80目砂纸沿气瓶轴向均匀打磨一遍。

3.瓶嘴若缠绕玻璃纤维,应人工打磨平整。

4.打磨结束后用干净棉布蘸少许丙酮将气瓶表面粉尘擦拭2-3遍至干净。
设备采用复合气瓶无心磨床、复合气瓶封头磨床以及砂带、电动或气动千叶砂带轮等。
外表面光固化工艺外表面光固化采用紫外线固化,目的是为了保证气瓶表面光洁美观。

1.将复合气瓶外表面擦拭干净,确保气瓶外表面干燥无水。

2.将气瓶旋转速度调至合适速度。

3.均匀涂覆瓶体外表面包括瓶嘴,不得粘有杂物,UV树脂流平时间不低于40s。

4.将气瓶放入紫外光固化箱内,开始进行紫外光固化。

5.用200目砂纸将气瓶外表面磨光,重复上述3、4两个步骤。

6.用1200目水砂纸进行打磨抛光。

7.装工装前检查工装螺纹,如果有污渍应立即清洗。
采用的设备的有紫外灯、气瓶旋转装置、紫外光保护箱。
24 主材料:无色透明光固化油漆SK-7AIII、毛刷辅材料:棉布、丙酮成品包装工艺
1.逐个装配螺纹保护帽。

2.气瓶外表面首先套网状塑料袋,然后放于底座上,装入产品批量质量证明书、合格证、使用说明,最后封箱、打包,大纸箱内气瓶之间用3层瓦楞纸插片格档固定;亦可按要求单独打包,即将用塑料袋密封好的气瓶放进专用小纸箱,然后封箱打包。

3.堆放:打包好的封箱须堆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或指定堆放区,堆放高度不得超过3层。
设备采用手工打包机,所使用材料有包装纸盒、包装带、塑料袋、包装胶带。
5.1.4测试中心在测试中心建立一条LNG中试线,并承担LNG瓶的开发、试验及原材料控制,包括有材料复验、剪板、内外直筒卷圆、自动纵环缝焊、零配件及封头装配、内胆包扎绝热材料、外表面抛光、夹层抽真空、X射线探伤、管接头渗透探伤、内外胆氦检漏、超声波清洗烘干、气密性实验、液氮冷试、包装入库等工序及成立试验室进行测试和检验检测。
设计开发的LNG气瓶主体原材料为奥氏体型不锈钢板(06Cr19Ni10(SUS304或304)),采用剪板下料、卷圆成型、超声波清洗、自动化纵环缝焊接、X射线实时检测、夹层抽真空、自动化机械抛光等工艺,内胆绝热材料采用超细玻璃纤维和铝箔复合的低温绝热纸,采用机械包扎工艺。
LNG气瓶研发工艺流程: 25 图5-1LNG设计开发产品工艺流程图测试中心主要生产LNG瓶,所有设备和工序都是按照LNG瓶生产需求来采购和设计的。
1)原材料及外购件进厂复验原材料检验均按照《原材料入厂复验流程》和《外购件入厂复验流程》执行。
26 2)剪板工艺 根据剪板工艺卡要求,使用剪板机将不锈钢板材裁剪为指定尺寸。
操作设备时如果发现大面积划伤应立即停机处理。
设备 剪板机:闸式剪板机,剪切精度高3)内外直筒卷圆工艺根据直筒卷板工艺卡要求,将剪好的钢板卷成圆筒形,并保证圆筒的几何尺寸以及外观质量。

1、准备根据卷筒直径,选择相应的卷板程序。

2、成型a.将钢板放置卷板机进料台,启动程序自动卷板。
b.圆筒卷制成型后自动退料,由合格的持证焊工对筒体纵缝进行点焊,点焊要求按焊接工艺。

3、注意a.卷制圆筒过程中,应使用经检修合格的样板来检查筒体的曲率半径。
b.卷圆时钢板在上下辊之间必需放正,板材边沿与辊筒轴线应严格保持平行。
设备卷板机:进口全自动数控卷板机,上料、卷制、退料全自动数字控制,有效保证卷板质量。
4)零配件及封头装配工艺零配件和封头的装配由于部件多、装配关系复杂,因此只能手工装配。
螺纹装配需缠上密封胶带,焊接连接使用手工氩弧焊焊接。
27 设备松下氩弧焊机5)管接头渗透探伤 工艺渗透探伤包括渗透、清洗、显象和检查四个基本步骤。
渗透探伤操作简单, 不需要复杂设备,费用低廉,缺陷显示直观,具有相当高的灵敏度,能发现宽度1微米以下的缺陷。
本工序主要用来检验管接头是否焊接良好,是否存在缺陷。
6)自动纵环缝焊工艺 根据自动纵环缝焊工艺卡要求设置好设备的焊接电流、电极压力、焊接时间、休止时扣、焊接速度和滚盘直径等。
焊接时先将直筒段纵缝焊接好后,待内部组件装配好之后再加两端封头进行环缝焊接。
设备 纵环缝自动焊接专机:根据焊接工艺要求采用MAG和PAW焊接,PLC全自动控制;国内最专业的焊接专机。
7)超声波清洗烘干工艺根据超声波清洗烘干工艺卡设定设备参数,选定清洗介质、功率密度、超声频率和清洗温度,去除内胆外表面、外筒内表面及其它零件的油污等赃物后,用热空气烘干,直至无水痕。
设备超声波清洗机:独有技术及设备,全自动控制。
8)内胆包扎绝热材料工艺此工序操作环境要求:洁净、恒温、恒湿;绝热材料的包扎使用包扎机将玻璃纸和铝箔纸包扎在直筒段,缠好后用铝箔 28 胶带包扎好,然后将封头部位玻璃纸和铝箔纸等打裙边后包裹紧。
将管路在打裙边前单独包裹好。
设备 包扎机:自主研发。
9)X射线探伤工艺X射线探伤主要用来检测内胆纵环缝焊接质量,通过投射底片判断焊缝内部是否存在缺陷。
如果焊缝存在缺陷应进行补救,无法补救则判废。
设备X射线数字成像系统:最先进的数字成像系统。
10)内胆压力试验工艺内胆成型后进行压力试验,试验压力为2倍的工作压力,试验介质为干燥无油的压缩空气或氮气。
11)内外胆氦检漏工艺氦检漏工序用来检验内胆和外胆是否存在漏点,检验方法为真空喷氦法。
对被检工件进行预抽真空,达到一定的真空度后开启氦质谱检漏仪,进行喷氦检漏;通过氦质谱检漏可快速检出是否有漏点,如有漏点需进行相应的返修。
设备进口真空泵及氦质谱检漏仪。
12)外表面抛光工艺按抛光工艺卡要求设定好抛光机参数并选择合适的工装配件。
首先对工件进行目测检验,如焊缝是否有漏焊、焊穿、焊点深浅不均匀、偏离接缝太远、局部凹陷、对接不齐,是否有划痕、碰伤、严重变形等缺陷,如果存在上述缺陷应及时修整。
然后进行粗磨,要求去掉工件焊接留下的焊点、划痕和碰伤。
粗磨后进 29 行精磨,要求达到表面无划痕、无印痕并出光。
设备 抛光机:全自动、PLC控制,抛光精度高。
13)夹层抽真空工艺按照抽真空工艺卡设置抽真空设备参数,将气瓶与设备连接开启设备。
采用加热法抽真空,往内胆中充入热空气加热夹层空间,使设备能够尽可能抽出水分等组分,提高真空度。
设备全进口真空泵,加热除气过程自动控制,有效达到高真空状态。
14)气密性实验工艺压力容器应按以下要求进行气密性试验:
1.气密性试验应在液压试验合格后进行。
对设计要求作气压试验的压力容器,气密性试验可与气压试验同时进行,试验压力应为气压试验的压力。

2.气密性试验所用气体,应为干燥、清洁的空气、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

3.进行气密性试验时,安全附件应安装齐全。

4.试验时压力应缓慢上升,达到规定试验压力后保压10分钟,然后降至设计压力,对所有焊缝和连接部位涂刷肥皂水进行检查,以无泄漏为合格。
如有泄漏,修补后重新进行液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
15)液氮冷试工艺液氮冷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测试低温设备和管道的低温性能,包括:
1.检验低温材料质量是否合格;
2.检验焊接质量;
3.检验管道冷缩量和管托支撑变化;
4.检验低温阀门的密封性; 30
5.使气瓶达到工作状态,测试气瓶真空性能。
预冷时气瓶和管道温度要逐步降低,避免急冷,防止温度骤降对设备和管件造成损伤。
冷却速率在50℃/h比较安全。
冷试步骤为:
1.低温氮气预冷。
向气瓶中充入低温氮气,待压力上升至0.2MPa时停止充氮气,关闭阀门保冷15分钟后放出氮气,反复充放直到气瓶内温度达到可预冷温度。

2.液氮预冷。
向瓶中充入液氮,并保持充装压力在02-0.3MPa,当压力过高时停止充装并手动放空卸压,当压力下降后再充装。

3.液氮预冷后气瓶内的液氮可用来给未预冷的气瓶做低温氮气预冷,这样可以节约液氮。
预冷时检查的内容有:
1.检查低温材料有没有低温开裂现象。

2.检查低温管道焊接部位有无裂纹。

3.检查管道冷缩量和管托支撑变化。

4.检查低温阀门的密封性和灵活性,检查是否冻住。

5.液氮在气瓶内放置2-3天,观察液位变化及压力上升情况,并对气瓶预冷前后真空度的变化,对气瓶性能做出评价。
检验和试验检验方面:利用超声波探伤设备、手工探伤仪、射线探伤设备及人工渗透探伤设备进行无损检测测试;利用卡尺、测厚仪、硬度计进行产品的全尺寸测量和部分性能值测试;利用在线的压力测试系统、气密系统、流量计等进行标准要求的测试。
试验方面:建立试验室,并配套设备进行疲劳试验、力学试验、成分分析试验、金像试验、低倍晶间腐蚀试验、复合材料性能试验等指标测量试验从而满足内部测试需要。
31 5.2职能划分及定员情况 5.2.1工厂部门设置组成 表5-4工厂组成表 序号部门名称 任务 备注 一制造部生产,车间现场、安全 独立成立 二质量管理部承担质量检验、质量管理、检查设备维护改造、材长阳街兼管料复验、计量以及质量体系维护等任务 三工艺技术部承担工艺设计及改进等任务 长阳街兼管 四设备部承担设备维护与改进等任务 成立设备组并归入制造部
仓库 承担材料的进出库以及管理等任务 长阳街兼管 六安全环保部安全、环保 长阳街兼管 综合业务部、采购部及财务部不设置部门,仅安排
其他 人员驻厂办公(但是考虑人员的日常管理,这部分长阳街兼管 人划归东沙湖工厂负责人直接负责日常管理 备注:市场部不再设立也不安排销售人员进厂,所有产品销售归长阳街销售部全权负责 5.2.2工作制度和年时基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1995年6月20日颁布的JBJ2-95《机械工厂年时基数设计标准》的规定,采用5天工作制,基本工作制度为以班,少数要求连续作业设备和工段为三班。
全年工作天数为250天,每班工作时间为8小时。
工人公称年时基数为2000小时。
5.2.3人员组织方案 根据生产纲领计算全厂需职工127人,其中管理及技术人员37人,LNG中 试线操作人员52人,LNG及SCBA检测试验人员14人,SCBA及CNG-Ⅲ瓶/ 氢气瓶操作人员17人,维修人员7人。

1、管理及技术人员定员(见表5-5) 表5-5管理及技术人员初定 序号部门 岗位 人数 1沙湖工厂工厂负责人
1 2沙湖工厂质保工程师(由长阳街兼管)
0 3制造部制造部经理
1 32 45
6 7891011质量部121314151617 18 19工艺技术 20 部 21 22232425 设备组26 27 28 29 3031 32 3334合计 仓库其他 内胆成型工段长(车间
1、车间2)
2 气瓶成型工段长(车间
1、车间2)
2 调度(生产计划、作业准备、作业计划、生产统计分析、生产进 度跟踪等)
2 成本统计(汇总统计财务部需要的资料,部分行政工作)
1 综合管理(兼职现场安全,尤其监督现场
RT室)
1 质量部经理
1 检验检测工程师(LNG、SCBA和CNG-Ⅲ瓶/氢气瓶的检验检测)
1 无损检测工程师(RT、UT、PT)
2 理化工程师(沙湖试验室)
1 计量工程师(长阳街兼管)
0 资质管理工程师(长阳街兼管)
0 工艺部经理(长阳街兼管)
0 焊接工艺工程师(LNG
焊接工艺控制,工作量较大)
1 材料控制工程师(原材料进厂控制)
1 产品设计工程师(LNG产品设计、CNG-Ⅲ瓶/氢气瓶及SCBA设 计)
1 气瓶在线检测工程师(氦检验、抽真空检验、蒸发率检测)
1 压力试验工程师(LNG压力试验、SCBA及CNG-Ⅲ瓶/氢气瓶的 自紧水压试验)
1 热处理工程师(SCBA的热处理,CNG-Ⅲ瓶/氢气瓶的热处理)(长 阳街兼管)
0 内胆成型工程师(拉伸、旋压、强旋减薄、CNG-Ⅲ瓶/氢气瓶旋 压)
1 气瓶复合成型工程师(缠绕、固化)
1 设备部经理(沙湖制造部经理兼职)
0 电气工程师(车间
一、二所有电方面改造、改进日常维护、大中 修工作及相关制度的制定、其中一人兼职设备控制工程师)
3 机械工程师(车间
一、二所有机械方面的改进、改造,日常维护、 大中修工作相关制度的制定)
3 维修班长(维修人员的日常管理、排班、考勤及设备改进、改造 工作的参与和部分实施)
1 仓库主管(东沙湖仓库管理)
1 仓库管理(日常原材料进出库、产品进出库、其他零部件、杂务 等进出库的管理)
1 仓库装卸工(出货、入库、部分原材料入库的装卸)
2 综合管理员(兼职文件记录管理)
1 人力资源薪资核算(东沙湖人员入职登记、培训及工厂人员的薪 资核算汇总)
1 采购管理员(沙湖工厂的物料、原料等采购)
1 财务成本(东沙湖的成本控制)
1 37
2、一线人员初定(见表
5-
6、见表5-
7、见表5-
8、见表5-9) 33 表5-6LNG在线操作人员 序号 岗位 班次 人数 合计 1剪板 单班 2(其中1人负责上下料) 2卷板 单班
1 3点焊(焊工) 单班
1 4内筒纵缝焊(焊工) 单班
2 5纵缝焊辅助(焊工) 单班
1 6X射线探伤 单班
1 7超声波清洗烘干 单班
1 8内封头组焊(焊工) 单班
3 9内胆装配 单班
3 10内胆环缝焊接(焊工)单班
2 11内胆压力试验 单班
1 12内胆氦质检漏 单班
1 绝缘层缠绕及内胆胆组单班13装 12 52 14外封头组焊(焊工) 单班
1 15外筒环缝焊接(焊工)单班
2 16外胆氦质检漏 单班
1 17气瓶外部抛光 单班
2 18气瓶抽真空 单班 2+1(晚班需要有人值班) 19气瓶头部保护盖装配 单班
2 20组装阀门 单班
2 21气瓶气密 单班
1 22气瓶液氮冷试 单班
1 23气瓶蒸发率测试 单班
1 24部分零件制造 单班
5 表5-7LNG及SCBA在线检验试验人员 序号 岗位 班次 人数 合计 内筒、外筒筒体检测(最大最小直径差、纵焊缝对单班21口错边量、纵焊缝棱角高度,内胆壁厚测量) 内筒、外筒封头检测(内圆周周长公差、最大最小单班
2 2直径差、表面凹凸量、曲面与样板间隙、内高公差、 外观、壁厚) 成品检验(环焊缝对口错边量、环焊缝棱角高度、单班
2 3内胆、外壳表面质量、外筒壁厚测量) 14 4出厂检验 单班
1 产品试验(实验室)(力学性能、疲劳、爆破、金单班3(三个人倒班, 5像、硬度、部分原材料进厂复验测试) 实验室有其他产 品的疲劳 6原材料入厂检验及SCBA半检 单班
2 7SCBA产品巡检 单班
1 34 8SCBA产品终检 单班
1 表5-8SCBA及CNG-Ⅲ瓶/氢气瓶操作人员 SCBA现场操作人员配置一览表 序号 12345
6 工序 剪板(新厂CNG-Ⅲ瓶/氢气瓶下料)剪圆(新厂CNG-Ⅲ瓶/氢气瓶表面打磨) 超声波探伤拉伸(一次和二次)超声波清洗(新厂CNG-Ⅲ瓶/氢气瓶表面 固化)强旋减薄 班次设置单班单班单班单班 单班 单班 生产人员配置 1 111
1 合计
7 齐口(新厂CNG-Ⅲ瓶/氢气瓶包装) 单班
1 8 收口(新厂CNG-Ⅲ瓶/氢气瓶收口) 单班
1 固溶时效(新厂CNG-Ⅲ瓶/氢气瓶、固溶
9 时效) 单班 10 打号 单班
2 17 11 硬度测试 单班 12 螺纹加工 13 内胆打磨 单班
1 单班 14 缠绕(新厂CNG-Ⅲ瓶/氢气瓶缠绕) 单班
3 15 固化(新厂CNG-Ⅲ瓶/氢气瓶固化) 单班
1 16 气瓶打磨(碳纤层打磨) 单班
1 自紧水压(新厂CNG-Ⅲ瓶/氢气瓶自紧水17 单班 压)
1 18 喷淋烘干 单班 光固化(新厂CNG-Ⅲ瓶/氢气瓶自紧水压19 单班 光固化)
1 20产品包装(包括CNG-Ⅲ瓶/氢气瓶包装)单班 表5-9沙湖维修间维修人员 序号 岗位 班次 人数 合计
1 电工 单班
3 2 钳工 单班
3 7
3 车工 单班
1 35 5.3主要设备方案 5.3.1设备选型原则中心建设在试验装备配置上本着实用、先进可靠、资源最大综合利用的原则, 充分利用原有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装置,补充必备的新仪器、新装备,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高压气瓶综合研究试验中心。
5.3.2试验车间主要设备 试验车间设备以原SCBA生产线设备为主,增加SCBA缠绕固化设备使SCBA气瓶及内胆生产能力提高到10万只/年,同时增加CNG-Ⅲ瓶/氢气瓶缠绕固化设备,与SCBA同线生产,达到总量3000只/年的生产能力。
原有设备账面价值3396.31万元。
缠绕车间的缠绕设备安装在净化房间内,保持恒湿恒温,防止碳纤维飞丝外溢造成车间其他设备短路。
内胆清洗用碱性清洗剂,清洗拉伸过程的润滑油。
需要一套水处理系统,保证排水符合园区环保排污要求。
搬迁设备清单及新增主要设备清单见表5-10搬迁设备情况,新增设备清单 见表5-11试验车间新增设备情况; 表5-10搬迁设备情况 序号 设备名称 台数/套数 备注
1 剪板机 1台
2 剪圆机 1台
3 超声探伤机 1台
4 拉伸机 2台
5 强旋减薄 1台
6 收口机 1台
7 超生波清洗机 1台
8 普通车床 1台
9 内胆加工数控车床 1台 10
气瓶加工 1台 11激光打标机 1台 12SCBA水压设备 1套 36 13SCBA气瓶烘干机 1套 14SCBA内胆打磨机 1台 15SCBA气瓶打磨机 1台 16SCBA光固化机 1台 17BSD缠绕机 1台 18中科时代缠绕机 1台 19时效炉 2台 20退火炉 1台 21固溶炉 1台 22固化炉 3台 23低压空压机 1台 24水冷式冷却塔 1台 25超探设备 1套 26油压机 1台 27喷淋清洗机 1台 表5-11试验车间新增设备情况 序号 设备名称 台数/套数 备注
1 四坐标三工位数控缠绕机 2台
2 LD电动单梁起重机 4台
3 水压设备 1套
4 箱式固化炉 1台
5 气密检验设备(高压空压机) 1套
6 叉车 1台
7 变电站设备 1套
8 天然气站 1套 5.3.3
测试中心主要设备 考虑建设生产纲领,同时结合前期设计,在测试中心建成LNG气瓶中试线, 并配套做LNG气瓶及复合气瓶的测试,新增如下设备。
LNG气瓶中试线主要设 备情况见表5-12LNG气瓶中试线设备清单,试验及检验检测主要设备情况见表 5-13试验及检验检测设备清单。
表5-12LNG气瓶中试线设备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台数/套数 备注 37
1 剪板机
2 卷板机
3 X射线探伤
4 纵环缝焊接机
5 LNG车载瓶超声波探伤机
6 超声波清洗烘干机
7 等离子切割机
8 LNG外圆抛磨机
9 LNG物流线 10货载电梯 11液氮罐 12氩弧焊机 13LNG生产用空压机(中压) 14叉车 15空压机储气罐 16切割机 17摇臂钻床 18铣床 19立式钻床 20带锯床 21弯管机 22单柱液压机 23台钻 24圆锯机 25砂轮机 26抽真空设备 27包扎机 28行车 29低压空压机 2台2台1台6台1台1套2台4台1套2台1套25台1套2台1个1台1台1台1台1台1台1台2台1台2台5套1台7台1台 新增设备,一大一小新增设备,一大一小新增设备新增设备,4台环缝、2台纵缝新增设备新增设备新增设备新增设备,筒身段、封头新增设备新增设备新增设备新增设备新增设备新增设备新增设备新增设备新增设备新增设备新增设备新增设备新增设备新增设备新增设备新增设备新增设备新增设备新增设备新增设备新增设备 表5-13试验及检验检测设备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台数/套数
1 万能试验机(30kn) 1台
2 万能试验机(600kn) 1台 备注新增设备新增设备 38
3 低温冲击试验机
4 金相试验机
5 金相试样切割机
6 镶嵌机
7 抛光机
8 布氏硬度计
9 洛氏硬度计 10里氏硬度计 11超声波测厚仪 12冷油机 13高压爆破试验机 14高压疲劳试验机 15电子小地磅 16烘箱 17LNG实验用流量计 18智能鼓风干燥箱 19可编程高温炉 20冲击试样投影仪 21缺口拉床 22打标机 23数字探伤仪 24SCBA疲劳装置 25电子天平 26电解抛光腐蚀仪 1台 新增设备 2台 新增设备 1台 新增设备 1台 新增设备 1台 新增设备 1台 新增设备 1台 新增设备 1台 新增设备 2台 新增设备 1台 新增设备 1台 新增设备 1台 新增设备 1台 新增设备 1台 新增设备 4台 新增设备 1台 新增设备 1台 新增设备 1台 新增设备 1台 新增设备 1台 新增设备 1台 新增设备 1套 新增设备 1台 新增设备 1台 新增设备 5.4
主要原材料供应方案 超高压复合气瓶研发基地项目主要原材料有铝板铝管、纤维、环氧树脂及固化剂、不锈钢板、不锈钢管、不锈钢封头、焊丝等,除纤维需进口外,其余均由国内供应,国内原材料能满足SCBA、CNG-Ⅲ瓶/氢气瓶和LNG气瓶生产的需求。
39 5.4.1主要原材料品种和年需求量 SCBA、CNG-Ⅲ瓶/氢气瓶的主要原材料有铝板铝管、纤维、环氧树脂及固 化剂,除纤维、部分CNG-Ⅲ瓶/氢气瓶内胆需进口外,其余均由国内供应,国内 原材料能满足生产的需求。
其中辅助材料、工器具等在市场采购。
表5-14、表 5-15和表5-16列出了主要原材料的消耗、产地以及运输方式。
表5-14SCBA主要原材料年消耗表 序号 材料名称 年净用量(吨)利用率%总量(吨) 产地
1 铝板 210 66 280 西南铝业
2 碳纤 61.3 96 58.8 进口
3 高强玻纤 1.5 96
2 南京
4 树脂
CYD127 16.87 95 18 岳阳
5 固化剂 14.326 95 15 嘉兴
6 玻纤ER468A 30.32 95 32 重庆 7树脂HTM5219 6.783 95
7 8 固化剂T-403 2.512 95
3 9 光敏树脂 3.21 95
3 上海 合计 512 表5-15CNG-Ⅲ瓶/氢气瓶主要原材料年消耗表 序号 材料名称年净用量(吨)利用率%总量(吨) 产地 铝管或外购
1 内胆 114 95 120 西南铝业/进口
2 碳纤 28.8 96 30 进口
3 树脂CYD127 17.1 95 18 岳阳
4 固化剂 13.3 95 14 嘉兴 合计 254 表5-16主要原料供应来源和运输方式表 序号材料名称 铝管或外
1 购内胆
2 碳纤维
3 环氧树脂 生产厂家 西南铝业/进口日本 岳阳化工无锡化工 生产能力 5万吨7400吨2万吨1万吨 运输方式 海运、铁路货运、汽运海运、汽运 铁路货运、汽运 LNG产品主要原材料为:奥氏体型不锈钢板(60Cr19Ni10(SUS304或304))、不锈钢焊丝、低温绝热纸、吸附剂等,按工艺技术指标进行选择采购。
产品主体材料均使用奥氏体型不锈钢板(06Cr19Ni10(SUS304或304)), 40 且应符合GB24511材料标准的规定,其用量及相关信息如表5-17。
表5-17不锈钢用量及相关信息 材料名称年用量(吨/年) 产地 运输方式 不锈钢板 2900 山西太钢 汽车 不锈钢管 150 浙江 汽车 其它 150 常州等 汽车 合计 3200 产品用焊丝为不锈钢焊丝
ER308。
用量:30吨/年 低温绝热纸、吸附剂、仪表、阀门等均在国内采购。
5.5水、电、燃料用量及供应 5.5.1用电量 SCBA设备搬迁到试验车间,设备装机容量1660kw; CNG-Ⅲ瓶/氢气瓶增加缠绕机、固化炉等设备230kw; 测试中心:装机总容量为2200kw,其中200kw为实验室部分。
备用200有效功率100kw; 公用工程36kw,有效功率21kw(空压机22kw,水泵11kw,冷却塔3kw); 装机总功率2325kw; 低压侧经低压电容器补偿后,功率因数达0.9,经负荷计算,选用2台650kvA 电力变压器; 变压器装机容量1300kw; 项目总装机电容量为2071千瓦,计算年用电量为270万度。
测试中心2200kw; 配电室一期变压器装机容量1250kw;预留2000kw;设计时预留空间。
5.5.2天然气用量 SCBA生产线 内胆旋压收口、时效炉、的能源采用天然气,年总用量为6.24万立方米,见表5-18。
旋压机收口的火炬加热采用工业氧气助燃。
表5-18天然气用量表 序号
1 设备名称旋压机 数量
1 最大量20 平均量5m3/h 天然气用量(m3) 日用量 年用量 80 24000 41
2 时效炉
2 3 退火炉
1 合计 5.5.3用水量 22 10 300 75300 30 13 195 48945 28m3/h 575 148245 测试中心:100m3/日(非生活用水)年用水量25100吨; 试验车间:循环水28m3/h,日耗水3m3。
清洗工序用水3m3/h,日用水 量为45吨;其它工业用水8吨,年用水量14056吨。
项目年用水量39156吨。
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6.1主要设计依据和设计规范、标准
(1)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J6—87)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3)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91)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02)
(6)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87—85)
(7)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50037—96)
(8)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9)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4) (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GB50009-2001) (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 (GB50011-2001) (1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15)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16)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50018-2002) (17)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 (18)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50046-95) 42 (19)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 (JGJ137-2001) (2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2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 (2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26)《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 (2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2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2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
年版)》 GB50057—94 (30)《机械工厂电力设计规范》 JBJ6—96 (3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32)《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93 (33)《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621—1997 (3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92 (35)规划部门提供的内外部资料。
(36)建设方提供的资料。
(37)工艺、总图运输、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等相关专业互相提供的 资料。
6.2总图运输 6.2.1总平面布置原则6.2.1.1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保证生产作业连续、快捷、方便,使厂内外运输配合协调,避免往返运输和作业线交叉,避免人流物流交叉。
6.2.1.2考虑合理的功能分区,保证良好的生产联系和工作环境,各种动力设施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缩短管线,节约能源。
6.2.1.3结合场地地形、地质、地貌等条件,因地制宜并尽可能紧凑布置,节约用地。
43 6.2.1.4建(构)筑物的布置符合防火、卫生规范及各种安全规定和要求,满足地上、地下工程管线的敷设,绿化布置以及施工的要求。
6.2.1.5符合城市规划对本工程的规划要求。
6.2.2总平面布置6.2.2.1概述 该项目厂址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内,厂址位于凤里街以东。
总占地56.34亩。
场地地势平坦,场地内无任何已建建构筑物和民宅。
6.2.2.2总平面布置 本规划根据工艺和规划要求,在满足工艺的前提下进行分区布置,全厂分两个区:即生产区和厂前区。

(1)厂前区:布置在厂区的西部,靠近城市主要干道凤里街和厂区主要出入口西大门,便于人流出入和对外联系。

(2)生产区:布置在整个厂区的东部,布置有5862m2的试验车间和10669m2的测试中心,及传达门卫等。

(3)整个厂区设两个出入口,一为综合出入口,设在厂区西北面,靠北侧城市道路,供成品出口和人流出入之用。
二为原材料出入口,设在厂区的东北面。

(4)厂区建筑物布置:主要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厂区主要生产车间和研发楼均南北向进行布置,既照顾到了城市街景,又取得了良好的朝向。
6.2.2.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厂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6-
1。
表6-
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123467 名称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容积率计算面积建构筑物占地面积道路广场面积绿地面积 单位m2m2m2m2m2m2 数量36283.6816531㎡16531㎡16531㎡7481.6212702.92 备注合56.34亩 44
8 建筑系数
9 利用系数 10 绿地率 11 容积率 项目建(构)筑物见表6-
2。
表6-
2 % 44.30 % 65 % 35.01 0.623 建(构)筑物名称表 编号1235 名称测试中心试验车间自行车棚门卫一合计 建筑面积(m2)层数 10669
3 5862
3 105
1 9.16
1 16645.31 耐火等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 结构类型框架结构框架结构轻钢结构砌体结构 6.2.3厂区道路 6.2.3.1道路布置 厂区道路采用环路布置,有利交通运输和消防,道路分二级布置:主干道 道路路面宽度为8米,次干道道路路面宽度为6米。
6.2.3.3考虑车辆荷载较重,道路路面采用城市型道路,水泥砼路面,路面结构 采用:上为22厘米C30水泥砼面层,下为30厘米厚级配砂石基层,再下为30 厘米厚的6%的灰土垫层。
6.2.4竖向设计 已建凤里街道路路面设计标高平均约为3.00米,场内道路路面设计标高约为3.00米,而场地标高为2.40~2.60米,厂房±0.00标高为3.15。
所以场地须平均填方约0.5米左右,故整个厂区土方总填方为8300立方米。
6.2.5运输设计6.2.5.1运输设计原则
(1)尽量使厂内外运输与车间内部运输密切配合,统一考虑,把工厂内部从原料输入,产品运出以及车间与车间,车间与仓库、车间内部各工序之间的物料流动都作为整体系统,进行物流系统设计,使全厂物料运输形成有机整体。

(2)工厂所需大宗原材料,从厂外直接运至车间或料库,以减少倒运和损失。

(3)运输线路的设计,确保减少物流与人流的交叉,以保证运输的安全。
45
(4)尽可能选用同一类型的运输,装卸设备,便于维修,并满足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6.2.6总图规划方案 见附图。
6.3建筑与结构 6.3.1建筑设计 6.3.1.1设计依据:
(1)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6)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7)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J6—87)(GB50016--2006)(GB50033—91)(GB50352-2005)(GBZ1-2002)(GBJ87—85)(GB50037—96) 研发基地总建筑面积为16531m2。
试验车间层数为1层,排架结构,建筑面积为5862m2;测试中心层数为1层,排架结构,建筑面积为10669m2。
6.3.2结构设计 6.3.2.1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GB50011-2001)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6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8.《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50105-2001) 6.3.2.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标准: 按《GB50068-2001》设计统一标准,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部分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将根据相应规范作调整。
6.3.2.3建筑结构抗震设防标准:
1、本工程所在区域(苏州市)地震基本设防烈度为6度(第一组),地震加速度0.05g,按6度进行抗震设防。

2、工程地质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耐火等级根据梁、柱情况分别考虑。
6.3.2.4设计荷载(可变荷载标准值)KN/m2。

(1)楼面 2.0KN/m2加1.0KN/m2(灵活隔断);
(2)会议室2.0KN/m2;
(3)卫生间4.0KN/m2;
(4)楼梯 2.0KN/m2;
(5)疏散楼梯3.5KN/m2;
(6)外挑阳台2.5KN/m2;
(7)钢筋砼屋面 a.上人屋面2.0KN/m2; b.不上人屋面0.5KN/m2;
(8)屋面设备荷载按实计算;
(9)基本风压0.45KN/m2; (10)基本雪压0.4KN/m2; 本工程主体结构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CAD工程部编制的PKPM 系列结构设计软件进行计算设计。
47 6.3.2.5地基与基础基础情况,根据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来确定基础的形式。
6.3.2.6上部结构试验车间为单层排架结构,砼柱,钢梁,屋面采用彩钢板。
其中附房采用单 层框架结构,楼面及屋面采用现浇梁板结构体系。
测试中心为单层排架结构,砼柱,钢梁,屋面采用彩钢板。
其中附房采用两 层框架结构,楼面及屋面采用现浇梁板结构体系。
6.3.2.7材料:
1.混凝土 本工程上部主体结构采用C30混凝土。
上部结构构造柱、圈梁、过梁、基础采用C25混凝土。
基础垫层C15级。

2.钢材 本工程采用国家标准热轧钢筋HPB235、HRB335、HRB400。
埋件钢板采用Q235钢、Q345钢,吊钩用HPB235。
钢材连接所用焊条及方式按相应标准及规范要求。

3.隔墙、围护墙材料 本工程框架结构的填充墙采用符合环保和节能要求的砌体材料(多孔砖),材料强度均应符合GB50003-2001规范要求。
多孔砖强度MU10,砂浆强度M10~M7.5。
6.4公用工程 6.4.1给排水6.4.1.1设计依据(一)《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8 (四)《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五)《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六)相关专业提供的图纸及资料;6.4.1.2设计内容 本厂区各单体的生活给水;消防给水(消火栓);雨、污排水;以及小区的室外给排水及消防系统。
6.4.1.3生活给水(一)水源及计量: 接自市政自来水管网引一路DN100给水管,在厂区生活给水管的引入管上设水表进行生活用水计量。
并设倒流防止器保证市政自来水管网的安全。
市政供水压力按0.15MPa考虑。
(二)用水量 最高日生活生产用水量约为156吨/天。
(三)给水系统: 本厂区各单体的生活给水:一至三层用水均由市政自来水管网直供,采用下行上给供水方式。
四至六层用水由设在屋顶的10吨水箱经增压后提供,采用上行下给供水方式。
6.4.1.4消防给水:(一)水源及计量: 拟从市政自来水管网引两路DN200给水管,作为厂区的消防水源。
车间是丙类,需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在厂区最高建筑屋顶设9吨消防水箱,用以保证十分钟室内消防水量。
室外消防用水由厂区两路市政给水管网上接出的地上式室外消火栓供给。
在厂区消防给水管的引入管上设水表进行消防用水计量。
并设倒流防止器保证市政自来水管网的安全。
(二)消火栓消防系统:
1.室内消火栓消防系统: 车间室内消防用水量10L/s,火灾延续时间3小时。
在厂区最高建筑屋顶设9吨消防水箱,用以保证十分钟室内消防水量。
室内消火栓管网,竖向水平成环,室内消火栓箱型号SG24A/65,内配直流水枪QZ19一支,25米长衬胶水带一条,报警按钮一只,单阀单出口。
室外设两套SQ100地上式水泵接合器,供室内消 49 火栓系统使用。

2.室外消火栓消防系统: 室外消防用水量20L/s,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车间室外消防用水量40L/s,火灾延续时间3小时。
厂区内室外消火栓给水管网布置成环状,两路市政进水管,环状管道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室外消火栓数量不超过五只,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距路边不应大于2米,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米。
6.4.1.5建筑灭火器配置: 厂房按A类中危险级配置建筑灭火器,变配电所按E类中危险级配置建筑灭火器。
6.4.1.6雨、污水排水:
1、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2、污水排水系统
(1)粪便污水与其它生活废水一起排入小区污水管网汇合后排入市政污水管。

3、雨水排水系统
(1)雨水设计重现期采用:屋面取5年,室外场地取3年。

(2)雨水设计暴雨强度公式采用i=[17.964+10.263lg(P-0.089)]/(t+13.45)0.79(L/s·公顷)
(3)屋面雨水由雨水斗收集并采用重力流内排水方式排至室外
(4)室外场地及道路雨水由雨水口或带篦盖的雨水沟有组织收集排入厂区河道。
6.4.1.7管材与接口:(一)本工程卫生洁具由甲方确定,建议采用国产优质品牌。
(二)管材:
1、小区室外给水采用球墨铸铁管,胶圈连接;各单体室内生活给水管采用PP-R给水管(PN=2.0MPa),熔接。

2、室内污水管采用塑料排水管,粘接。

3、雨水管采用承压稀土硬聚氯乙烯塑料管(PN=1.0MPa),粘接。

4、室外雨、污水管采用加筋U-PVC塑料管,橡胶圈接口。
6.4.2供电、变配电和通讯、网络系统6.4.2.1设计依据 50 1)上级部门批准的文件及业主设计任务书。
2)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程、规范及标准,主要包括: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3)内部各工种提供的资料。
6.4.2.2建筑概况本工程性质为研发用房等。
6.4.2.3设计范围1)低压配电系统;2)照明系统;3)防雷接地系统。
6.4.2.4低压配电系统1)电源:本工程按三级负荷供电。
外电源由XXX变电站用电缆送至本工程变电所。
2)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要负荷采用放射式供电;对于照明及一般负荷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
3)照明线路采用BV-750导线穿金属管沿顶板、墙暗敷,与消防有关的控制线为NF-KVV耐火型电缆。
6.4.2.5照明
1.光源照明应以清洁、明快为原则进行设计,同时考虑节能因素避免能源浪费,以满足使用的要求。
对走道等均采用白炽灯;办公室等采用荧光灯;设备用房采用白炽灯或荧光灯。

2.照度要求生产车间(200Lx~300Lx)接待、大厅(100Lx~200Lx) 51 走道,库房等(75Lx~100Lx)
3.应急照明楼梯间考虑应急照明。
各层疏散走道,拐角及出入口等处均设疏散指示灯(带电池浮充),疏散指示灯和标志照明灯具的选型应符合消防部门的有关规定,并且,上述灯具内应设置蓄电池,蓄电池的工作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4.照明、插座分别由不同的支路供电,照明分支线均采用BV-2X2.5mm2,穿金属管暗敷。

5.照明设备的选型及安装1)所有正常照明配电箱,应急照明配电箱均于墙上明装或暗装,底边距地1.4m。
2)办公、产品展示内的照明采用高效荧光灯。
.3)本工程各层照明配电箱插座回路均采用漏电开关保护。
插座均采用单相五孔10A,250V(三孔、二孔各一个)插座。
除图中注明者外,其他均暗装,底边距地0.3m。
所有插座回路导线均为BV-3X2.5RC20,暗敷。
4)灯具开关均选用10A,250V。
跷板开关,并且均暗装底边距地1.4m。
6.4.2.6防雷接地及安全措施
1.防雷保护1)本建筑物按三级防雷考虑,在屋顶设置避雷带,凡突出屋面的所有金属构件均应与避雷带可靠焊接。
利用建筑物结构柱内二根主钢筋(Φ≥16mm)作为引下线,避雷带和主钢筋可靠焊接,引下线和基础底盘钢筋焊接为一整体做为接地装置。
室外接地凡焊接处均应刷沥青作防腐处理。
2)本工程强、弱电、防雷接地系统统一设置,即;采用统一接地体,故要求总接地电阻R<1.0欧姆,当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可补打人工接地极。
3)外墙引下线距地0.5m设测试卡子。

2.安全措施1)为防止人身触电的危险,本工程设专用接地线(PE)即TN-S系统配线。
并进行总等电位联结。
在配电室内适当柱子处预留40X4铜带作为主接地线,并设一总等电位盘,该主接地线应和柱内主钢筋可靠焊接,本工程的用电设备外壳均采用铜芯导线(BV-0.75kV)与接地扁钢可靠连接,其他所有电气设备之不带电金属外壳等部分均应可靠地和专用接地保护线(PE)连接。
52 2)凡正常不带电,绝缘破坏时时可能带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穿线钢管、 电缆外皮、支架等均应可靠与接地系统连接。
3)总等电位箱、局部等电位箱由黄铜板制成,应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 金属总管;建筑物金属构件等部位进行联结。
总等电位联结线采用 BV-1X25RC25。
总等电位联结均采用各种型号的等电位卡子,绝对不允许在金 属管道上焊接。
5)施工时,可参照《等电位联结安装
02D501-2》。
各种金属设备总管位置详 见水工图和设施图。
6.4.2.7电气消防系统
1.消防系统组成 本工程设置消火栓箱内报警按钮,当火灾发生时,可按动消防报警按钮,启 动消火栓泵,消火栓泵运行信号反馈至消火栓处。
6.4.3采暖、通风除尘和动力管道系统 6.4.3.1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6.4.3.2防、排烟系统 测试中心、试验车间因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而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排烟风机 选用通过屋顶式排烟风机。
6.4.3.3防、排烟系统联动控制 消防控制室能显示各排烟风机、排烟阀的启闭状态。
排烟系统与消防报警系 统联动,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或就地打开着火区域屋顶式排烟风机。
当排烟温度 达到280℃时,设置在排烟机入口处的排烟阀自动关闭,联动排烟风机停止运行。
第七章节能、节水措施 7.1节能措施7.1.1节能原则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合理利用能源,积极采用节能措施,以期获得更好的节 53 能效果。

(1)选用节能型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

(2)能源计量器具采用实用、准确的设备、仪表。

(3)能源协作应立足稳定供货,能源质量稳定可靠。
7.1.2节能措施及效果7.1.2.1降低线路设备电力损耗 各实验室的配电设施亦尽可能靠近负荷中心,从而降低线路电力损耗。
7.1.2.2采用节电设备 在选用设备时,尽可能选用节能设备。
工程照明光源拟选用荧光灯、高压汞灯、高压钠灯等节能灯具。
7.2节水措施 本项目在节水方面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将实验、试验用水尽可能循环使用,控制日生产用水总量仅为56吨,生活及其他日用水量为100吨,项目总日用水量仅为156吨。
年总用水量39156吨,消防用水量为432吨。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8.1环境污染防治要求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各项有害物质的排放必须遵照国家标准。
在工程设计中对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污染源,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使之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园区对入区项目有关环境要求制定了污染预防措施和环境管理措施。
本项目试验产生的废水符合园区排放要求,可直接排入园区的污水管网,并经处理后排放。
8.2项目的环境现状及防治 8.2.1有害废气有害废气可能发生在材料分析试验以及气瓶环境试验中做防腐蚀性能试验、 54 金属材料抗硫化物服饰实验以及酸环境试验等过程中使用的弱酸(浓度5%-10%),虽然公司实验过程使用弱酸试剂很少,但为了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公司采取对弱酸试剂进行中和化学反应的方法,使弱酸与碱反应,使转化成盐雾和水,进行排放。
8.2.2污水 本超高压复合气瓶研发基地项目废水主要有①超声波清洗产生的废水,PH值为8.5,且循环使用,不排放。
②实验中有少量海水环境试验以及防腐蚀性能试验中产生的盐酸,盐酸浓度为5—10%,稀释后与试验废水一同排放。
③试验车间内胆清洗用碱性清洗液,经中和后排出。
8.2.3废料废料主要来源于不锈钢边角料以及焊接性能试验和各类材料分析试验比如静态力学分析、动态力学分析、材料成分分析(金属、高分子)、纤维力学分析以及金属材料金相分析试验中产生材料的试块,以及气瓶环境试验中形成的试验完成后的气瓶,对于金属材料实验试块,公司将由目前再生利用的办法进行收集处理。
对于实验中剩余的树脂和过期的废树脂加适量固化剂硬化后可作为工业固废按照目前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委托的具有固体危费处理资质的机构处理。
8.2.4粉尘LNG气瓶生产过程中,瓶体抛光工段会产生一定量的粉尘,为此设置了高效的袋式除尘器,可以确保经过滤后,粉尘达标排放,过滤下来的粉尘收集起来统一处理。
8.3环境影响评价 本超高压复合气瓶研发基地项目为科研开发用,主要为实验、试验,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无废气、废水和废渣排放,不影响环境质量。
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根据国家有关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的规定,技术改造项目对有害 55 气体、机伤、电伤等不安全因素和职业危害,本着“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改善劳动环境。
控制、防止工伤事故及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9.1依据及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02)《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版)》(GBJ16—8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01)《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JGJ/T16-92)《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 9.2各种有害因素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效果 9.2.1总图布置及建筑安全卫生9.2.1.1总图布置 本超高压复合气瓶研发基地项目拟建场地地势开阔,地质条件较好,无不良地质构造。
在总图布置时结合场地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在满足工艺要求前提下,主要运输通道畅通,保证通行安全,并能满足规范要求的安全距离。
9.2.1.2建筑安全所有建筑物均能满足通风、防火、采光的要求。
各实验室内外洞、坑、 沟、吊装孔、检修孔等均设边栏杆或设置活动盖板等安全设施,主要通行楼梯宽度满足现行国家规范要求;研发基地内道路和实验室内均设置必要的照明设备,有危险地段设置标志及危险警告指示。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有效地防止摔伤、碰伤等工伤事故。
9.2.2有害气体的防护 在防腐蚀性能实验过程中以及高分子材料分析实验中将试剂和原材料本身可能产生部分挥发,为了将操作环境中挥发物浓度降低,相关实验室拟安设通风设施,进行必要通风。
56 9.2.3防火、防爆各建筑物,均按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根据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确定 防火等级,按照防火等级确定防火距离及建筑结构。
在主要实验点设有灭火器具,研发基地内设有消防给水系统,厂内主要道路和通道考虑了消防车的回旋余地。
化学试剂储藏在专用库房内。
储存区域禁止吸烟,杜绝一切火灾隐患。
9.2.4劳动保护 实验室、试验劳动保护按照一般实验操作、工业生产劳保卫生防护即可。
9.2.5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构 根据《工业企业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定》,研发基地设置兼职安全管理员进行日常监督和管理,整体安全卫生管理由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
并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
9.2.6消防9.2.6.1室外消防 室外消防水量30升/秒。
超高压复合气瓶研发基地项目由园区市政给水管网DN200mm分两路引入,在厂区内形成环状管网,水压0.2~0.3MPa。
在厂区内管网接出消火栓,采用地下式,其上带直径为100mm和65mm的栓口各一个,并有明显标志;并用阀门分隔成若干独立段,做到检修时,停止使用的消火栓不超过五个。
9.2.6.2室内消防 室内消防水量15升/秒,室内消火栓箱200×800×650mm。
内置DN65,25米长水带一根,19毫米水枪一支,在建筑物最高处设置4立方米不锈钢水箱,以保证十分钟消防水量。
9.2.6.3干粉灭火 根据各单位建筑物的性质,设置干粉灭火系统。
57 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0.1组织机构 10.1.1项目机构的组建方案本超高压复合气瓶研发基地由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组织建设、实施管 理。
研发基地建成后成为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的内部分支机构,行使企业研发基地的职能。
10.2人力资源配置 10.2.1工作制度本研发基地设计工作日为250天,每天1班,每班8小时。
10.2.2劳动定员数量及技能素质要求本超高压复合气瓶研发基地人员数量及职能分工详见第5章节。
中心研究、开发技术人员的专业涉及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 料、结构力学、材料成型与控制、机械、电气、计算机、理化分析等。
试验、检测采用的设备、仪器,大部分是进口先进设备和国产新型设备、仪器,要求检验与实验技术工人具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10.2.3职工工资福利 职工工资按照现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薪酬制度执行。
福利按照苏州工业园区公积金制度缴纳。
10.2.4职工来源 研究、开发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从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选聘。
骨干检验实验人员从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选派,技术工人和其他人员从人才市场招聘。
10.3员工培训 项目全部新进人员培训由公司组织内部培训完成,部分专业设备操作由设备供应商组织培训,所有检验实验人员经培训并符合岗位要求后持证上岗。
58 11.1建设工期 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主要建设周期为23个月,预计2010年12月开工建设,2012年10月竣工验收,建成超高压复合气瓶研发基地。
11.2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2010年2月,完成项目的可行性报批、规划报批;2010年8月,土建施工图设计、图纸审查、消防审查;2010年8月,初步设计;2010年10月,完成土建工程招标,签订施工合同;2010年12月,土建开工建设;2011年3月,完成项目进口设备的国际招标,签署设备采购合同;2011年10月,高压气瓶生产线土建具备设备安装条件;2011年12月,现有生产线搬迁、安装、调试;2012年4月,完成国内主要设备安装调试;2012年4月,土建竣工;2012年5月,进口设备进厂调试;2012年6月,SCBA取证;2012年7月,完成全线联调;2012年9月,LNG取证;2012年10月,CNG-Ⅲ取证;2012年10月,完成项目的

标签: #好玩 #开发工具 #网页 #折扣 #商务网站 #程序 #实时 #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