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押010)82619191-8155E-mail押jianwang@
访谈@
科学网
主编:张其瑶
编辑:王剑校对:王心怡
A32011年8月30日星期二科学网编辑支持:方芳宋同舟吴昊本报记者张双虎张林张楠亦有贡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公平性相对较高、资助面广而与众多普通科研工作者密切相关,有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诸多话题一直都是科学网的热门话题之
一。
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已经公布,今年你的基金项目是否中了呢? 8月29日,科学网邀请戴世强、唐常杰、赵斌三位参与评审的专家,与广大网友就基金政策、基金申请及评审经验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嘉宾介绍:戴世强:上海大学教授基金评审专家唐常杰:四川大学教授基金评审专家赵斌:复旦大学生科院教授基金函评专家 董怡辰/制图 2011年基金放榜你中了吗钥 申请青年基金首先要有自信心 网友:关于青年基金申请,主要看中的是申请者哪方面的条件? 戴世强:主要是创新精神、学识基础和综合能力。
赵斌:如果我评,我更看中是否有创意,而这个创意要有一定的基础(我个人并不反对异想天开,但一定要有根据)。
网友:第一次申请青年基金时,最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赵斌: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探索科学问题(虽然是套话,但放在这里很合适)。
戴世强:最应该注意的有三条:项目的创新性、立项依据的充分性和有一定的工作基础。
详细情况可见我的科学网博文《基金申请十日谈(2011版)》。
当然,首先应该有自信心。
唐常杰:基金申请书要说明下列几点:(a)这个问题值得做(背景、需求、创新点);(b)能够做(方案、路线);(c)能做好(申请人的能力,已经取得的成果等);通常,(a)这一部分容易写好,(c)这一部分是历史,不能篡改,而在(b)这部分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有的申请书为了保密技术思想,把这一部分写得比较略。
建议写得详细一些,让评审人看到,如果支持我,我真能做出来。
一个想法,特别是那种在科技大环境中孕育成熟,即将喷薄欲出的思想,你能想到,别人也能想到,或者别人下个月就会想到,为了保密一个想法,把申请书中的方案写得若隐若现,就要冒风险———不中标的风险,不合算。
一个想法,今年不中,明年不一定能再用(或者有更新的技术,或者有更多的人想到)。
我的方法比较笨,用12分的力量争取一次中;如果用八成的力量,两次才中,共计用了16分力量。
《科学时报》:请问在函评结果中,上会的条件是什么(需要几个A几个
B,有C行不行)? 赵斌:上会的条件应该没有硬性的规定,需要根据申请项目的情况来决定。
就像高考的分数线是在所有考生的成绩出来后才能划分一样。
各学科、各评委把握的尺度不一样,但上会的本子应该是按照一定比例择优录取的。
我没有参加过会评,详细的情况不清楚。
戴世强:无一定之规。
各个学科(二级学科)的上会条件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面上项目3A1B1C、2A2B1C,青年基金项目1A2B、1A1B1C为上会的“底线”。
申请过程要注意什么 《科学时报》:基金委规定,对评审专家的学术判断有不同意见,不得作为提出复审申请的理由。
请问是什么理由?(有人说,我今年的申请被毙,专家的评审意见说我的申请对一个面上项目来说单薄了点,因此建议不予资助。
可我申请的是青年科学基金呀,专家的判断是否算“学术判断”?) 赵斌:建议这位朋友申请复审,这显然不属于“学术判断”的问题,我理解应该是程序上的错误。
但也需要综合其他几位评审意见哟,如果其他的也认为不可资助,那就不用尝试了,如果其他的评价都很好,可以考虑申请复审。
唐常杰:看来这个情况是专家在写评语时的疏漏,可以心平气和地反映。
实在不行,只有待来年了。
戴世强:学术判断通常指的是对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工作基础等的判断。
例子中所说,可能是评审人把青年 基金项目当做面上项目了,如果其他评审意见不错,我认为可以以此为由提出复审。
本人理解“学术判断”指的是对下述各项的判断: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案、创新性、可行性、工作基础、梯队等的优劣。
么。
4.毫无根据地提出一套研究方案,在前言中缺乏足够的现状分析。
戴世强:依次为:弄虚作假;空洞浮夸;方向陈旧;雕虫小技;行情不明;方案抽象;基础薄弱。
《科学时报》:从历年申请复审的结果看,申请复审后起死回生的可能性多大? 赵斌:大多希望复评的人都是对评审人的学术判断质疑,目前基金委并不支持这样的复评申请。
戴世强:可能性很小。
没有公开的数据。
2010年,因某种原因原来不予受理的项目,提出复审,改为受理的比例为9.7%。
网友:小学科方向写申请书要注意哪些问题?可能有评审专家并不熟悉这个方向,如何增加通过评审的可能? 唐常杰:要把自己的创新思路写得深者见深,浅者见浅,要把项目的背景意义说好(这是大同行都能看懂的),善于解释自己的深邃想法。
赵斌:写申请书的一个技巧就是,从审阅者(读者)的角度考虑你的写作。
我一直认为,科学研究不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所以,当我们能将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用简单的语言让外行听懂,还觉得很有趣的话,那么我们才是真正理解了这个问题,否则可能我们自己也没有将这个问题弄清楚。
在这个思路下,我建议你假想审阅者都是非小同行领域的大专家,或者是外行,表述得让他们能明白你的研究,但不失专业性。
网友:评审人的意见有时候也模棱两可,让人无从反驳。
这其中是否有申请书写作技巧的问题?写申请书的重点有哪些?如何消除评审人对申请项目的一些不必要的误解?目前的基金评审申诉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假如申诉是针对专家的评审意见,而且专家确实存在判断错误,会有改变的可能吗?目前这样的案例有多少? 赵斌:评审人给出模棱两可的意见,有几种可能性:没有看懂、没有时间认真看、你的标书质量一般(大的错误没有,但问题也不是那么特别引人注目)。
前面两种情况的出现,那就没有办法了,目前只能甘认倒霉了。
如果是后面一种情况是尤其值得注意的。
要判别是否后面一种情况,你得再审视一下自己的本子,或者找周围的同行,帮忙看看,你研究的亮点是否清楚地呈现出来。
本子要写得吸引人,别具一格,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如果专家误解了你的意思,那么至少是这位专家看了你的标书,只是没有看懂而已,可能双方都存在问题了:除了专家不认真阅读和领会外,你的标书有可能写得不简洁,不是那么一目了然。
那只能在来年写本子的时候特别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如果申述是针对专家的评审意见,这属于“学术判断”方面的问题,不可能翻案。
我目前没有看到过成功的案例。
申请书中哪些问题令人反感 《科学时报》:申请书中哪些毛病你们最反感。
唐常杰:
1.发现成果论文作假,或者打擦边球,知道其是玩技巧,但又说不上多大的违规,但在心理上就可能扣分了。
2.不是从需求出发,而是在文字缝中做文章,提出问题。
赵斌:
1.重复前人的工作,却硬要打扮得像新的东西,并有意无意忽略别人的工作。
2.自我吹嘘和评价自己的工作却没有任何论据说明。
3.研究内容大而全却不知道具体要做什 网友:复审通过的额度有多少?是有百分比的吗? 唐常杰:经验表明:批准额度是申请额度的90%~100%,(不一定准确)不会超过你申请的。
戴世强:据我所知,复审成功的比率很低。
2010年不受理项目变成受理项目的复审成功率是9.7%。
赵斌:如果是针对审阅意见,可能性为零。
网友:我的青年基金的评审,一条意见是这样的:作者研究虽然已经具有一些基础,尚嫌不足,暂不资助。
我的基金就这样剧终。
请问这样的情况是多数还是少数?下一步我该如何做? 戴世强: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
否定项目的主要理由有三:立项依据不足;创新性不强;工作基础不足。
你只要打好工作基础,定有胜算。
例如,先去申请省市部委的项目,做好预研工作等等。
唐常杰:如果评审人写明哪几点不足就好了,明年就注意弥补那几点不足。
网友:青年基金评审中对女性要求不超过40岁,男性不超过35岁的规定是基于照顾女性的角度,我却听到有些男同胞不乐意了,这如何看待? 赵斌:我这里要批评男同胞们太狭隘了点儿!现在采用最快的方式到博士毕业的时候已经近30了,女性要怀孕、生孩子,浪费的时间用5年来计,不算过分。
项目执行中能否更改研究目标 《科学时报》:请问如果中了,钱是不是要明年才能到?如果现在就想买台仪器,等用,能否先买,到时再报销? 赵斌:钱在年底就会下拨。
如果不是特别着急的话,就等钱下来吧;如果实在等不及,可与仪器公司商量先赊在那里,再就是向其他同事先借用,到账了再还(这要看各单位的财务部门是否愿意这样做了,我们学校是没有问题的)。
戴世强:资助款项通常在批准通知书下达后一个月划拨。
今年申请数、批准数增加,是否会推迟还不清楚。
近年来基金项目经费到款很早,
九、十月份就拨到,不会拖到明年。
《科学时报》:请问项目执行中,能不能更改研究目标?如可改,有什么规定和程序? 赵斌:如果是今年刚申请上的课题,目前就改,似乎说不过去。
如果是往年的课题,经过一年的探索发现有问题,只要理由充足,我相信基金委是会同意的,但新目标显然不能降低要求或者取消许多研究内容。
每年年底基金委都需要写一个年终总结,可在总结的时候将这个要求提出来。
具体的位置为“年度计划要点和调整情况”:要求简要说明是否按计划进行,哪些研究内容根据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及项目进展情况做了必要的调整和变动,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进行,原因何在。
唐常杰:没有实践过,你的问题不太清楚,是否有三种可能:(a)改成不相关的研究目标,(b)降低原来的目标,(c)增加或提高目标。
这三类中,(c)完全没有问题,不用申请都行,(a)是肯定不行,(b)可能需要科技咨询管理部门。
戴世强:一般不允许。
如果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有不可抗拒的原因,必须改变研究目标,可在年度进展报告中提出来,给出充足的理由,等待批准。
刚接到项目时不宜提出更改研究目标。
《科学时报》:如果有人申请到一个地区基金,没做完能不能换个非地区基金资助区的单位?怎么办? 戴世强:从理论上来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跟随申请者个人走。
如果在西部地区申请到地区基金,而后调离了,可取的做法是把基金项目仍放在原单位管理,申请人到原单位开销。
这样做的理由是:梯队、仪器设备等还在原单位。
这样做最为简单易行,免去转移经费的麻烦,原单位也会较为乐意,此举可皆大欢喜。
网友:不知各位老师是否听过这样的事情:研究人员面临断粮窘境,一旦基金不过,就准备抵押私人住宅来继续科研和发工资,颇有壮士断腕的气魄,但恐怕也是无奈之举。
我们该为之叫好,还是反思现象背后的成因? 赵斌:在科学网看到你说的情况。
破釜沉舟,你觉得这个故事如何?我很欣赏你提到的这种做法。
拿不到课题资助有多方面的原因,总不可能全部是别人的过错、社会的责任吧。
网友:大家都在提基金申请的问题,我中了青年基金,但是却担心完成不好。
因为当时基金的一些想法只得到初步认证,现在进行下去发现很困难。
我真害怕到时候结不了题。
麻烦几位老师能否就项目结题的标准给大家介绍下呢?还有就是我看身边的一些老师把相关性不大的论文也挂上自己的基金号,这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呢? 戴世强:请你参看我的科学网博文《一丝不苟实现目标》(/home.php?
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411261)。
首先要努力去实现目标;原定方案实现不了可以改弦更张,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结题报告要针对申请时的计划任务书,有标准的表格,你可以早一点在基金委的门户网站下载。
胡乱标注基金号是有害无益的,不能这样做。
唐常杰:
1.我的博客上有几篇关于写结题报告的博文。
2.申请的时候怕得不到,得到了怕做不好,像《岳阳楼记》中的“进亦忧,退亦忧”,理解。
3.担心说明负责,担心+大胆往前走+莫回头,相信通过拼搏,一定能成功! 赵斌:结题没有标准。
自然科学基金也允许失败,只要你能将原因说清楚就可。
年轻人,我提醒你,不要背思想包袱,放开胆子做吧。
网友:现在自然基金资助加大了,我们发现申请人的数量和水平也提高很多,意味着竞争也更加激烈,基金委是否可以进一步加大资助比例?另外,刚毕业的博士正是处于很有干劲和创新力的时期,同时也面临科研上无米之炊的困惑,基金委能否进一步加大对年轻人的资助比例,哪怕有时候他们的一些想法不尽完善,也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成长。
唐常杰:
1.基金委想通过比例控制质量;20%左右是世界各国的大致比例。
2.如果能增加1%~2%不至于影响质量;如果试图增加太多,可能不现实,也不利于控制质量。
网友:有没有什么措施监督评审专家使他们更自律? 唐常杰:可以用专家评审结果和最后结果比对。
因为最后结果是由很多专家经过多道评审程序的结果,是比较正确的。
二者相比,计算一个均方差和最大误差。
反过来对专家进行评审。
这涉及复杂的人与社会的问题,需要基金委用过去的数据先内部抵做数据挖掘,看看是否有比较准确的人性化的方案。
声音 第一次申请,没经验,主要是因为去年刚到学校实在是找不到人组建团队,无奈啊。
所以和我一样的青椒们,还是要早点拉人入伙,要不问题确实挺大。
———刘强,详见科学网博客/u/cranelover 最近十多年来(从1999年到2010年,2011年的论文数没有统计,数据来自国家基金网站)的基金项目和发表论文情况来看,发现单篇论文成本(CostPerPaper,CPP)在急剧上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r=+0.834,P<0.01)。
在这里,我把单篇论文成本定义为发表每一篇论文所花费的国家基金数额,其单位是万元。
随着年份的增加,单篇论文成本(CostPerPaper)呈折线状增加,线性拟合方程:Y=0.18517X-370.2466,它所表达的含义是每年发表一篇论文的成本增加1851.7元。
———高建国,详见科学网博客/u/gaojianguo 当申请项目数、同行评审专家数和每份申请的评议份数更多时,同行评议最终的一致良好率将会更低:后续会评专家对资助决策的工作难度会更大(得从更多的个别同行评议有否定意见的申请书中找出值得资助的项目)。
综合相关信息,具体到个人来说,平时打好基础以提出优秀的项目申请计划,仍是提高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概率的关键途径。
———陈龙珠,详见科学网博客/u/陈龙珠 虽然说“天下没有绝对合理的地方”,国基仍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中相对比较合理的基金。
前期的研究基础是最重要的。
同时要有宽广的学术视野,要有与世界学术前沿对话的能力。
如果说能具备一点“中国特色”的能力,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陈重,详见科学网博客/u/CCZZ0720 我自己总的感受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对来说是一个同行评议比较严肃认真的平台,能够让一些科研想法得到资助。
基金的撰写也是一个推销的过程,既能让大家看出研究的意义,也能让大家放心这些纳税人的钱一定会有收益,这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重的两点。
———黄庆,详见科学网博客ashq 总结一下失败的教训,主客观原因都有。
比如说你已经有一个项目了,优中取优今年就不给你了,明年再申请吧。
有些原因是我们个人无法掌控的,我们自己能做到的就是尽善尽美地把申请书写好。
有时候功课没有做好,申请书写出来自己都不满意,还能指望让评审专家满意吗?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对于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都不能做到心中有数,为什么要研究这个,怎样研究自己都不是很清楚,这样的申请书一定是失败的。
———钟伟,详见科学网博客/u/wzhong 过分宽松与过分苛刻都是对国家基金公平性的破坏,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对公平性的破坏更为严重。
评议申请书,不能完全按自己设定的绝对优秀标准去评判,要评价手里申请书的相对优劣、相对等级,要大致根据二审上会的比例给出手中同意资助的项目比例,其中大致以本学科最后立项的比例给出优先资助的比例。
根据评议人的经验,如果手里申请书的质量确实整体偏低,同意资助比例就稍严格一点,如果手里申请书的质量整体偏高,同意资助比例就稍微宽松一点,但都要以本学科二审比例和最终立项比例作为参照。
———朱猛进,详见科学网博客/u/zhumengjin 现在反过来要问的是,为什么要牺牲那么多好标书呢?仅仅是因为一个人为设置的中标率,一个过低的中标率,而让那么多也同样相当不错的申请人一次又一次地败走麦城吗?这不是一方面很可惜,费了众多研究人员的心血和智慧结晶;另一方面,科技界内哀鸿遍野,感受起来很残忍吗? 我的意思其实是,我国科学界的科技人员应当有同舟共济的理念,在大格局之下(Weareallscientists!)不要自残,而要拧成一股绳。
科技人员的福祉,也就是我国科技事业的福祉。
要求政府持续科技投入的增加、要求基金委“中标率”的增加,就是我国科技事业的福祉! ———邢峥,详见科学网博客/u/zxing 虽然撰写过程非常痛苦,每段话、每个字都要斟酌,研究思路、创新思想、可行性和基础工作如何有机结合,如何在立题依据中给评审专家一个良好印象,确实是煞费苦心。
我一直在老婆面前炫耀我的头发很好、从来不长白头发,可是一个基金撰写后,便出现许多。
写基金也是一个幸福的过程,自己的身心也融入其中,不理会外界干扰,整个世界都是自己,在自己的思想中驰骋、耕耘。
精心完成后,也会像欣赏一件珍品一样来如痴如醉地欣赏自己的申请书,内心充满快乐;如同播下一粒种子,期待她酿出美味果实。
———田建军,详见科学网博客/u/twbky 神仙有神仙的郁闷,我们小土鳖也有小土鳖的那众人皆知的现实压力和苦恼,一个基金虽不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多少,但有这种鼓励和肯定,至少可以让我们能再坚持坚持,不至于放弃或倒在黎明或春天来临之前!!! ———刘全生,详见科学网博客/u/刘全生
一。
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已经公布,今年你的基金项目是否中了呢? 8月29日,科学网邀请戴世强、唐常杰、赵斌三位参与评审的专家,与广大网友就基金政策、基金申请及评审经验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嘉宾介绍:戴世强:上海大学教授基金评审专家唐常杰:四川大学教授基金评审专家赵斌:复旦大学生科院教授基金函评专家 董怡辰/制图 2011年基金放榜你中了吗钥 申请青年基金首先要有自信心 网友:关于青年基金申请,主要看中的是申请者哪方面的条件? 戴世强:主要是创新精神、学识基础和综合能力。
赵斌:如果我评,我更看中是否有创意,而这个创意要有一定的基础(我个人并不反对异想天开,但一定要有根据)。
网友:第一次申请青年基金时,最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赵斌: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探索科学问题(虽然是套话,但放在这里很合适)。
戴世强:最应该注意的有三条:项目的创新性、立项依据的充分性和有一定的工作基础。
详细情况可见我的科学网博文《基金申请十日谈(2011版)》。
当然,首先应该有自信心。
唐常杰:基金申请书要说明下列几点:(a)这个问题值得做(背景、需求、创新点);(b)能够做(方案、路线);(c)能做好(申请人的能力,已经取得的成果等);通常,(a)这一部分容易写好,(c)这一部分是历史,不能篡改,而在(b)这部分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有的申请书为了保密技术思想,把这一部分写得比较略。
建议写得详细一些,让评审人看到,如果支持我,我真能做出来。
一个想法,特别是那种在科技大环境中孕育成熟,即将喷薄欲出的思想,你能想到,别人也能想到,或者别人下个月就会想到,为了保密一个想法,把申请书中的方案写得若隐若现,就要冒风险———不中标的风险,不合算。
一个想法,今年不中,明年不一定能再用(或者有更新的技术,或者有更多的人想到)。
我的方法比较笨,用12分的力量争取一次中;如果用八成的力量,两次才中,共计用了16分力量。
《科学时报》:请问在函评结果中,上会的条件是什么(需要几个A几个
B,有C行不行)? 赵斌:上会的条件应该没有硬性的规定,需要根据申请项目的情况来决定。
就像高考的分数线是在所有考生的成绩出来后才能划分一样。
各学科、各评委把握的尺度不一样,但上会的本子应该是按照一定比例择优录取的。
我没有参加过会评,详细的情况不清楚。
戴世强:无一定之规。
各个学科(二级学科)的上会条件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面上项目3A1B1C、2A2B1C,青年基金项目1A2B、1A1B1C为上会的“底线”。
申请过程要注意什么 《科学时报》:基金委规定,对评审专家的学术判断有不同意见,不得作为提出复审申请的理由。
请问是什么理由?(有人说,我今年的申请被毙,专家的评审意见说我的申请对一个面上项目来说单薄了点,因此建议不予资助。
可我申请的是青年科学基金呀,专家的判断是否算“学术判断”?) 赵斌:建议这位朋友申请复审,这显然不属于“学术判断”的问题,我理解应该是程序上的错误。
但也需要综合其他几位评审意见哟,如果其他的也认为不可资助,那就不用尝试了,如果其他的评价都很好,可以考虑申请复审。
唐常杰:看来这个情况是专家在写评语时的疏漏,可以心平气和地反映。
实在不行,只有待来年了。
戴世强:学术判断通常指的是对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工作基础等的判断。
例子中所说,可能是评审人把青年 基金项目当做面上项目了,如果其他评审意见不错,我认为可以以此为由提出复审。
本人理解“学术判断”指的是对下述各项的判断: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案、创新性、可行性、工作基础、梯队等的优劣。
么。
4.毫无根据地提出一套研究方案,在前言中缺乏足够的现状分析。
戴世强:依次为:弄虚作假;空洞浮夸;方向陈旧;雕虫小技;行情不明;方案抽象;基础薄弱。
《科学时报》:从历年申请复审的结果看,申请复审后起死回生的可能性多大? 赵斌:大多希望复评的人都是对评审人的学术判断质疑,目前基金委并不支持这样的复评申请。
戴世强:可能性很小。
没有公开的数据。
2010年,因某种原因原来不予受理的项目,提出复审,改为受理的比例为9.7%。
网友:小学科方向写申请书要注意哪些问题?可能有评审专家并不熟悉这个方向,如何增加通过评审的可能? 唐常杰:要把自己的创新思路写得深者见深,浅者见浅,要把项目的背景意义说好(这是大同行都能看懂的),善于解释自己的深邃想法。
赵斌:写申请书的一个技巧就是,从审阅者(读者)的角度考虑你的写作。
我一直认为,科学研究不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所以,当我们能将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用简单的语言让外行听懂,还觉得很有趣的话,那么我们才是真正理解了这个问题,否则可能我们自己也没有将这个问题弄清楚。
在这个思路下,我建议你假想审阅者都是非小同行领域的大专家,或者是外行,表述得让他们能明白你的研究,但不失专业性。
网友:评审人的意见有时候也模棱两可,让人无从反驳。
这其中是否有申请书写作技巧的问题?写申请书的重点有哪些?如何消除评审人对申请项目的一些不必要的误解?目前的基金评审申诉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假如申诉是针对专家的评审意见,而且专家确实存在判断错误,会有改变的可能吗?目前这样的案例有多少? 赵斌:评审人给出模棱两可的意见,有几种可能性:没有看懂、没有时间认真看、你的标书质量一般(大的错误没有,但问题也不是那么特别引人注目)。
前面两种情况的出现,那就没有办法了,目前只能甘认倒霉了。
如果是后面一种情况是尤其值得注意的。
要判别是否后面一种情况,你得再审视一下自己的本子,或者找周围的同行,帮忙看看,你研究的亮点是否清楚地呈现出来。
本子要写得吸引人,别具一格,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如果专家误解了你的意思,那么至少是这位专家看了你的标书,只是没有看懂而已,可能双方都存在问题了:除了专家不认真阅读和领会外,你的标书有可能写得不简洁,不是那么一目了然。
那只能在来年写本子的时候特别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如果申述是针对专家的评审意见,这属于“学术判断”方面的问题,不可能翻案。
我目前没有看到过成功的案例。
申请书中哪些问题令人反感 《科学时报》:申请书中哪些毛病你们最反感。
唐常杰:
1.发现成果论文作假,或者打擦边球,知道其是玩技巧,但又说不上多大的违规,但在心理上就可能扣分了。
2.不是从需求出发,而是在文字缝中做文章,提出问题。
赵斌:
1.重复前人的工作,却硬要打扮得像新的东西,并有意无意忽略别人的工作。
2.自我吹嘘和评价自己的工作却没有任何论据说明。
3.研究内容大而全却不知道具体要做什 网友:复审通过的额度有多少?是有百分比的吗? 唐常杰:经验表明:批准额度是申请额度的90%~100%,(不一定准确)不会超过你申请的。
戴世强:据我所知,复审成功的比率很低。
2010年不受理项目变成受理项目的复审成功率是9.7%。
赵斌:如果是针对审阅意见,可能性为零。
网友:我的青年基金的评审,一条意见是这样的:作者研究虽然已经具有一些基础,尚嫌不足,暂不资助。
我的基金就这样剧终。
请问这样的情况是多数还是少数?下一步我该如何做? 戴世强: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
否定项目的主要理由有三:立项依据不足;创新性不强;工作基础不足。
你只要打好工作基础,定有胜算。
例如,先去申请省市部委的项目,做好预研工作等等。
唐常杰:如果评审人写明哪几点不足就好了,明年就注意弥补那几点不足。
网友:青年基金评审中对女性要求不超过40岁,男性不超过35岁的规定是基于照顾女性的角度,我却听到有些男同胞不乐意了,这如何看待? 赵斌:我这里要批评男同胞们太狭隘了点儿!现在采用最快的方式到博士毕业的时候已经近30了,女性要怀孕、生孩子,浪费的时间用5年来计,不算过分。
项目执行中能否更改研究目标 《科学时报》:请问如果中了,钱是不是要明年才能到?如果现在就想买台仪器,等用,能否先买,到时再报销? 赵斌:钱在年底就会下拨。
如果不是特别着急的话,就等钱下来吧;如果实在等不及,可与仪器公司商量先赊在那里,再就是向其他同事先借用,到账了再还(这要看各单位的财务部门是否愿意这样做了,我们学校是没有问题的)。
戴世强:资助款项通常在批准通知书下达后一个月划拨。
今年申请数、批准数增加,是否会推迟还不清楚。
近年来基金项目经费到款很早,
九、十月份就拨到,不会拖到明年。
《科学时报》:请问项目执行中,能不能更改研究目标?如可改,有什么规定和程序? 赵斌:如果是今年刚申请上的课题,目前就改,似乎说不过去。
如果是往年的课题,经过一年的探索发现有问题,只要理由充足,我相信基金委是会同意的,但新目标显然不能降低要求或者取消许多研究内容。
每年年底基金委都需要写一个年终总结,可在总结的时候将这个要求提出来。
具体的位置为“年度计划要点和调整情况”:要求简要说明是否按计划进行,哪些研究内容根据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及项目进展情况做了必要的调整和变动,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进行,原因何在。
唐常杰:没有实践过,你的问题不太清楚,是否有三种可能:(a)改成不相关的研究目标,(b)降低原来的目标,(c)增加或提高目标。
这三类中,(c)完全没有问题,不用申请都行,(a)是肯定不行,(b)可能需要科技咨询管理部门。
戴世强:一般不允许。
如果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有不可抗拒的原因,必须改变研究目标,可在年度进展报告中提出来,给出充足的理由,等待批准。
刚接到项目时不宜提出更改研究目标。
《科学时报》:如果有人申请到一个地区基金,没做完能不能换个非地区基金资助区的单位?怎么办? 戴世强:从理论上来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跟随申请者个人走。
如果在西部地区申请到地区基金,而后调离了,可取的做法是把基金项目仍放在原单位管理,申请人到原单位开销。
这样做的理由是:梯队、仪器设备等还在原单位。
这样做最为简单易行,免去转移经费的麻烦,原单位也会较为乐意,此举可皆大欢喜。
网友:不知各位老师是否听过这样的事情:研究人员面临断粮窘境,一旦基金不过,就准备抵押私人住宅来继续科研和发工资,颇有壮士断腕的气魄,但恐怕也是无奈之举。
我们该为之叫好,还是反思现象背后的成因? 赵斌:在科学网看到你说的情况。
破釜沉舟,你觉得这个故事如何?我很欣赏你提到的这种做法。
拿不到课题资助有多方面的原因,总不可能全部是别人的过错、社会的责任吧。
网友:大家都在提基金申请的问题,我中了青年基金,但是却担心完成不好。
因为当时基金的一些想法只得到初步认证,现在进行下去发现很困难。
我真害怕到时候结不了题。
麻烦几位老师能否就项目结题的标准给大家介绍下呢?还有就是我看身边的一些老师把相关性不大的论文也挂上自己的基金号,这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呢? 戴世强:请你参看我的科学网博文《一丝不苟实现目标》(/home.php?
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411261)。
首先要努力去实现目标;原定方案实现不了可以改弦更张,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结题报告要针对申请时的计划任务书,有标准的表格,你可以早一点在基金委的门户网站下载。
胡乱标注基金号是有害无益的,不能这样做。
唐常杰:
1.我的博客上有几篇关于写结题报告的博文。
2.申请的时候怕得不到,得到了怕做不好,像《岳阳楼记》中的“进亦忧,退亦忧”,理解。
3.担心说明负责,担心+大胆往前走+莫回头,相信通过拼搏,一定能成功! 赵斌:结题没有标准。
自然科学基金也允许失败,只要你能将原因说清楚就可。
年轻人,我提醒你,不要背思想包袱,放开胆子做吧。
网友:现在自然基金资助加大了,我们发现申请人的数量和水平也提高很多,意味着竞争也更加激烈,基金委是否可以进一步加大资助比例?另外,刚毕业的博士正是处于很有干劲和创新力的时期,同时也面临科研上无米之炊的困惑,基金委能否进一步加大对年轻人的资助比例,哪怕有时候他们的一些想法不尽完善,也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成长。
唐常杰:
1.基金委想通过比例控制质量;20%左右是世界各国的大致比例。
2.如果能增加1%~2%不至于影响质量;如果试图增加太多,可能不现实,也不利于控制质量。
网友:有没有什么措施监督评审专家使他们更自律? 唐常杰:可以用专家评审结果和最后结果比对。
因为最后结果是由很多专家经过多道评审程序的结果,是比较正确的。
二者相比,计算一个均方差和最大误差。
反过来对专家进行评审。
这涉及复杂的人与社会的问题,需要基金委用过去的数据先内部抵做数据挖掘,看看是否有比较准确的人性化的方案。
声音 第一次申请,没经验,主要是因为去年刚到学校实在是找不到人组建团队,无奈啊。
所以和我一样的青椒们,还是要早点拉人入伙,要不问题确实挺大。
———刘强,详见科学网博客/u/cranelover 最近十多年来(从1999年到2010年,2011年的论文数没有统计,数据来自国家基金网站)的基金项目和发表论文情况来看,发现单篇论文成本(CostPerPaper,CPP)在急剧上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r=+0.834,P<0.01)。
在这里,我把单篇论文成本定义为发表每一篇论文所花费的国家基金数额,其单位是万元。
随着年份的增加,单篇论文成本(CostPerPaper)呈折线状增加,线性拟合方程:Y=0.18517X-370.2466,它所表达的含义是每年发表一篇论文的成本增加1851.7元。
———高建国,详见科学网博客/u/gaojianguo 当申请项目数、同行评审专家数和每份申请的评议份数更多时,同行评议最终的一致良好率将会更低:后续会评专家对资助决策的工作难度会更大(得从更多的个别同行评议有否定意见的申请书中找出值得资助的项目)。
综合相关信息,具体到个人来说,平时打好基础以提出优秀的项目申请计划,仍是提高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概率的关键途径。
———陈龙珠,详见科学网博客/u/陈龙珠 虽然说“天下没有绝对合理的地方”,国基仍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中相对比较合理的基金。
前期的研究基础是最重要的。
同时要有宽广的学术视野,要有与世界学术前沿对话的能力。
如果说能具备一点“中国特色”的能力,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陈重,详见科学网博客/u/CCZZ0720 我自己总的感受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对来说是一个同行评议比较严肃认真的平台,能够让一些科研想法得到资助。
基金的撰写也是一个推销的过程,既能让大家看出研究的意义,也能让大家放心这些纳税人的钱一定会有收益,这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重的两点。
———黄庆,详见科学网博客ashq 总结一下失败的教训,主客观原因都有。
比如说你已经有一个项目了,优中取优今年就不给你了,明年再申请吧。
有些原因是我们个人无法掌控的,我们自己能做到的就是尽善尽美地把申请书写好。
有时候功课没有做好,申请书写出来自己都不满意,还能指望让评审专家满意吗?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对于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都不能做到心中有数,为什么要研究这个,怎样研究自己都不是很清楚,这样的申请书一定是失败的。
———钟伟,详见科学网博客/u/wzhong 过分宽松与过分苛刻都是对国家基金公平性的破坏,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对公平性的破坏更为严重。
评议申请书,不能完全按自己设定的绝对优秀标准去评判,要评价手里申请书的相对优劣、相对等级,要大致根据二审上会的比例给出手中同意资助的项目比例,其中大致以本学科最后立项的比例给出优先资助的比例。
根据评议人的经验,如果手里申请书的质量确实整体偏低,同意资助比例就稍严格一点,如果手里申请书的质量整体偏高,同意资助比例就稍微宽松一点,但都要以本学科二审比例和最终立项比例作为参照。
———朱猛进,详见科学网博客/u/zhumengjin 现在反过来要问的是,为什么要牺牲那么多好标书呢?仅仅是因为一个人为设置的中标率,一个过低的中标率,而让那么多也同样相当不错的申请人一次又一次地败走麦城吗?这不是一方面很可惜,费了众多研究人员的心血和智慧结晶;另一方面,科技界内哀鸿遍野,感受起来很残忍吗? 我的意思其实是,我国科学界的科技人员应当有同舟共济的理念,在大格局之下(Weareallscientists!)不要自残,而要拧成一股绳。
科技人员的福祉,也就是我国科技事业的福祉。
要求政府持续科技投入的增加、要求基金委“中标率”的增加,就是我国科技事业的福祉! ———邢峥,详见科学网博客/u/zxing 虽然撰写过程非常痛苦,每段话、每个字都要斟酌,研究思路、创新思想、可行性和基础工作如何有机结合,如何在立题依据中给评审专家一个良好印象,确实是煞费苦心。
我一直在老婆面前炫耀我的头发很好、从来不长白头发,可是一个基金撰写后,便出现许多。
写基金也是一个幸福的过程,自己的身心也融入其中,不理会外界干扰,整个世界都是自己,在自己的思想中驰骋、耕耘。
精心完成后,也会像欣赏一件珍品一样来如痴如醉地欣赏自己的申请书,内心充满快乐;如同播下一粒种子,期待她酿出美味果实。
———田建军,详见科学网博客/u/twbky 神仙有神仙的郁闷,我们小土鳖也有小土鳖的那众人皆知的现实压力和苦恼,一个基金虽不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多少,但有这种鼓励和肯定,至少可以让我们能再坚持坚持,不至于放弃或倒在黎明或春天来临之前!!! ———刘全生,详见科学网博客/u/刘全生
声明:
该资讯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发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OPQFG5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