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PTH,何必会博客中国

必会 3
Tel(押010)82619191-8155E-mail押jianwang@ IN-DEPTH 深度 主编:张其瑶编辑:王剑校对:王心怡2011年8月17日星期三A3 北上京浙海天江山福广东江苏津建海南辽宁东 鲍蓉/制图 解密京沪 增速减缓 阴本报见习记者甘晓郭勉愈 7月,上半年全国各省区市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全部公布,北京、上海GDP增速仅为8%和8.4%,分列全国增速排名倒数第一和倒数第
二。
这则消息一经发出,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中国经济的两只“领头羊”为何放慢了奔跑的脚步?这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意味着什么?未来,它们将会走向何处? 《科学时报》记者采访多位经济学家,对繁多的数据进行了解密,探究京沪GDP增速减缓背后的意义。
大工程后遗症? “奥运和世博之后大工程减少是京沪GDP增速减缓的主要原因之
一。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潘云卿提出,“大工程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效应比较大。
” 奥运因素的注入直接拉动了建筑、建材、信息产业、现代制造、服务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奥运经济作用对拉动GDP增长的意义深远。
另有分析人士曾预测,在2004年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世博会投资和消费合计将拉动上海GDP增加1900.35亿元,年均拉动GDP增长2.0个百分点。
历史经验也表明,世博会的举办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主办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如,大阪世博会、新奥尔良世博会和筑波世 博会分别为日本、美国和韩国的GDP增长贡献了2.1%、0.1%和0.75%。
尽管如此,北京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天法却持有不同观点。
他认为,对上海来讲,在世博会刚刚闭幕的2010年,上海市的GDP增速就降至4.5%。
因此,“GDP增速下降并不是奥运和世博之后大型工程减少的结果”,他说。
潘云卿也指出,除奥运和世博外,导致GDP增速减缓还有另外一些重要的原因。
“以北京为例,近年来,北京实施的房车限购政策,导致房地产投资减少。
而住房与汽车在消费品中占的比重较大,限购政策对居民的整体消费有较大影响。
另外,从去年底以来,物价呈上升趋势,这对居民的消费支出也有影响。
”潘云卿解释。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白暴力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我国在古典产权制度下,物价上涨后,人民消费能力减弱也会导致GDP增速减慢。
同时,这与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多国经济衰退,出口增速放缓等复杂局势也有关。
孙天法分析,在通货膨胀背景下,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其他各省市自治区能够从资源价格的生长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所以,这些地区能够维持较高的GDP增速。
经济转型是未来趋势 “北京经济结构发生积极变化。
”北京市市长郭金龙近日表示,经济发展初步摆脱了对房 地产投资和汽车消费的过度依赖。
对GDP增速减缓,郭金龙表示:“看上去 经济增速慢下来了,但经济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
” 孙天法指出,北京市GDP增速减缓是科学规划的结果。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北京市“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速度控制在8%的水平。
前不久举行的北京市2011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传来消息,今年以来,以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数字出版等科技研发服务业为主的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实践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实现战略转型注入强劲的力量。
“整个过程对GDP增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潘云卿说。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的GDP增速是最快的,到了后工业化时期,GDP增速就会慢下来。
国际发达国家的GDP增速往往更低,一般稳定在5%~6%。
比如,美国为4%,德国、英国、法国都在3%~4%之间,日本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呈GDP零增长或负增长态势。
而北京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进入后工业阶段,GDP增速减慢则符合了这条规律。
但是,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戴宏伟则认为:“尽管近期京沪GDP会有一定幅度降速,但仍然会与国家经济增速一样保持一定的势头与速度,短时间很难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 同时,戴宏伟也指出,京沪GDP现状及 经济结构的转型,对各地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是,“由于发达程度、经济性质和内外部环境都不同,其他省份并不能亦步亦趋”,戴宏伟说。
GDP仍须正确对待 虽然GDP增速代表了经济发展的脚步,但专家仍然强调: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GDP。
“长期以来,由于发展经济的迫切要求,中国各省市采取GDP优先的经济发展策略,甚至出现了片面追求GDP的现象。
”孙天法说,“必须下决心消灭这个现象!” 从统计的角度看,GDP不是一个效益指标,而是一个投入指标。
而按照现行的统计口径,效率低下、浪费较大的建设单位会形成较高的GDP。
同时,粗放型的经济结构导致对产品质量、技术标准、污染物排放管理的忽视,产生大量的污染物。
“片面追求GDP,往往得不偿失。
”孙天法批评道。
潘云卿也认为,在很大程度上,GDP增速和政府的政绩、百姓的预期相关,而对老百姓的实际生活状况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
他说:“对于老百姓来说,提高生活水平才是正道。
” 今年8月2日,中国科学院首次发布了中国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质量内涵与排序报告,与GDP增速排名相反,京沪两市则位于GDP质量排行的第
一、第二位。
据报道,该报告提出的“GDP质量指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单一追求数量”的GDP评判现状。
声音 速度、结构、质量、效益要协调,谨防政绩思维遮蔽GDP是中性指标的要义。
各地公布的GDP增速呈现出中西部高于东部的状况是我国区域经济结构变化所致。
近年来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促使上游产业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区域经济的比重分布。
作为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得益于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
而处于下游的东部地区,受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倒逼,放慢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宏观经济学学会秘书长王建 经济发展的好坏并非仅体现在速度一个指标上,“唯GDP”越来越不符合新的发展要求。
应该从多维度来权衡经济的发展,既看增长速度,也看经济质量;既看经济结构,又看经济布局。
要实现发展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
北京的未来在于创新。
只有敢于碰硬,真正摆脱GDP崇拜,下决心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科学发展才不会沦为口号。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赵磊 上半年8.4%的增幅,还是高于预期的……上海接下来重点要在产业结构、城市功能、服务水平等方面不断提升。
宁愿损失一点GDP,也要为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创造空间。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肖林 全国GDP的计算不是各地方数据的加总,因为各地方有重复计算的成分。
全国绝大多数 省区市上半年GDP增速高于全国,很难说里面没有水分。
如此的高速也反映出大多数地区GDP情结仍然深重,追求GDP的冲动依然很强烈。
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增速差异主要是投资所致。
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东部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善,而中西部近年来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提高。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 不盲目崇拜GDP,也不能盲目抛弃GDP。
科学认识GDP的核心是不断追求理性高效、少用资源、少牺牲环境,综合降低自然成本、生产成本、社会成本和制度成本的“品质好的GDP”。
———《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1》主编、国务院参事牛文元 挤掉GDP数据统计中的水分,关键是地方政府摒弃掉好大喜功的政绩心态,实事求是地对待GDP增长。
如果决策得当,政策合理,执行到位,以民为本,GDP增与不增,经济运行同样是健康的。
———财经评论员张敬伟 对于这次统计局坦然承认GDP存在局限性,不能全面反映发展,笔者关心的是能否终结“GDP崇拜”。
因为如何终结“GDP崇拜”,成了当下科学发展观的一道攻克难题。
虽然老百姓不知道数字是怎么来的,但心里有杆秤,明白得很,再说这GDP统计跟百姓似乎关系不大。
———黄云香:《走出“GDP崇拜”盲区的一副中药》 面对GDP局限论,要改变GDP的考核指标性质,让其回归诊断指标成为对经济增长进行评价的指标才是最好的选择。
也就是说,“GDP局限论”是“迟到”的常识课,当下更要谨防政绩思维遮蔽GDP是中性指标的要义。
———朱四倍:《谨防政绩思维遮蔽“GDP是中性指标”的要义》 要想让GDP值回归到正常的经济参考数据,就必须剥离关联的政绩评价利益,唯此才可能有效破除GDP万能的魔咒,还GDP以数据工具的本来面目。
顺便提及一下,作为抛弃“唯GDP值”政绩评价的替代举措,喜马拉雅山南麓小国不丹的幸福指数尚不失为一种有益借鉴。
———禾刀:《地方政绩评价改革尤为迫切》 如果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人口红利、自然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污染来维持的话,从自然资源的开发中所获得的收入将产生收入效应,使得经济体生产制造的技术能力丧失。
当比较优势的优势禀赋为自然资源和低环境保护水平时,对高技术、低能耗企业将产生挤出效应。
———张雪忠:《中国“经济奇迹”的隐忧》 如果中国经济想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制度变革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这就要求政府缩小权力半径,给公众以权利和自由,不能再让权力的大棒任意挥舞,因为中国经济的蛋糕在权力的切割下已经难以自发成长。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崔宇 最重要的是要明白,经济发展的目标不是简单的GDP的增加,而是要使更多人对生活感到满意。
———罗马俱乐部创始人奥雷利奥要远离对GDP的迷信,因为GDP有很多局限,我们的社会还有很多GDP不能包括的方面。
从经济学者到官方承认GDP局限,无不为终结“GDP崇拜”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利雷茨 同比增长 新华社记者冯琦编制 @微博只见GDP,CPI、GNP呢? 王彬Frank:今年上半年GDP增长排名,天津第
一,北京倒数第
一。
排在前列的大部分是西部城市,主要靠投资拉动。
经济视点报官方微博:河南上半年GDP:12404.68亿,同比涨11.2%。
上半年,河南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8%。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009.78元,增长11.5%,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177.31元,增长22.2%,增幅居中部地区首位。
兔咪小姐:刚瞟了眼数据,成都上半年GDP已经破3000亿了,震惊ing,很想知道成都的GNP是多少,查询却无果。
当GDP神话一破再破创新高时,相对比较真实地反映一国国民的生活水平的GNP却失踪了? LiveFunus:你是GDP高速增长的受害者还是受益者?刚公布数据:“上半年GDP增长9.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
上半年CPI同比上涨5.4%。
”如果高速增加的GDP没有增加到你的家庭收入里,必然就增加到了你所不知道的家庭里,然后他们会用竞价方式抬高物价来巧夺你的财富! 女红卫兵:7月CPI涨幅高达6.5%,创下近37个月来的新高,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除京、沪外,29个省份上半年GDP增速均超过全国9.6%的水平。
随着原有制度红利与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GDP高速增长已失去物质基础。
过快的GDP增长,必将严重透支物价和民生。
所谓“滞胀”,可能将因此而引发。
王宁: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一份上半年的全国经济运行数据,在这个数据当中值得留意的地方就是京沪粤深等四个城市的经济增速是放缓,其中北京的GDP增速只有8%。
北京这个8.0%是有价值的,因为北京现在基本上体现了从十一五到十二五沿海大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由服务业为主导。
东也:京沪上半年GDP增速全国排名垫底,天津首夺全国冠军。
绝大多数省市上半年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国9.6%的平均水平,但呈现出清晰的“西高东低”走势:京、沪、粤、深增速放缓,均低于10%,而湖南、湖北和江西、山西等中部省市的经济增速均高于13%,“西部明星”内蒙古以16.5%的增速居于全国第
二。
华生:读GDP上半年增9.6%:十二五规划定的不是7%吗?其实我们真不必患GDP走低的恐惧症。
改革30多年经济增速低于7%的年份也有,并无碍高速增长,波浪式前进更持久。
我们何必扛着速度去支撑全球大商品价格呢?让人唱衰好了,进口原料价降低、升值压力变小,我们正好偷着乐。
死要面子活受罪,从GDP挂帅解套吧。
章鱼爱上橙: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GDP年均增速约为10%,相继超过英国、德国、日本,跃居世界第
二。
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否相应带来了国人生活质量的提高?7月24日,童大焕先生发布在微博的一首小诗《中国,请停下你飞奔的脚步》触动国人心弦。
放慢,不是停滞不前,而是更讲究质量。
但,中国能慢下来吗? 单位: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标签: #古筝 #水调歌头 #河北 #聊天记录 #微信举报群主居然知道 #微信何时开始使用的 #过程 #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