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融同研共建,幼小衔接无,美工怎么做图

怎么做 17
02学前周刊·保教 主编:纪秀君编辑:赵彩侠见习编辑:田玉设计:白弋校对:张静电话:010-82296617邮箱:jybxqbj@QQ群:292054036 2021年9月19日星期日 保教视点·幼小科学衔接 互融同研共建,幼小衔接无“盲区” 陈红梅刘爱滋 什么是让儿童终身受益的“幼小衔接”?幼儿园如何做好基于幼儿发展的入学准备?小学主动进行入学适应衔接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 随着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颁布,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成为幼小衔接新的“燃点”。
山东省威海市于2020年启动的幼小衔接实验项目,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科研引领、双向协同、辐射带动,实现了多维突破,有力回应了百姓期盼,顺应了政策和时代要求。
共同体互融,幼儿走得顺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
为打通两个学段壁垒,实现顺利对接,威海市成立了1个省级课题组,3个市级实验区,30个幼儿园小学研究共同体,同时在身心、社会、生活、学习四个方面开展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研究。
迄今,研究共同体已形成包括“幼小衔接系列调查问卷样本”“幼儿入学指导手册”“幼小衔接园本课程”“幼儿入学问题清单”等维度的幼小衔接资源库。

一,“幼小”协同,共建衔接资源库。
凤鸣幼儿园、明珠小学研究共同体选择学习准备与适应的领域,以“基于游戏的前书写幼小衔接策略研究”为切入点,从幼儿前书写的身体准备、习惯准备、技能准备、品质准备四个方面入手,自主研发“凤鸣共同体前书写四维教育资源库”,资源分为文本、图表、视频三类。
以“身体准备”中的“前书写上肢律动操”一项资源为例,这项资源的研发指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包括语言、健康、艺术在内的多项指标,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律动操共7节,包括头、颈、肩、胳膊、手腕、手指、眼睛七部位关节和肌肉群的律动,让幼儿做好书写的身体准备和情绪准备。
这项资源经历了师幼互动、园内研讨、片区研讨三次打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此类资源目前成型的有8项,在研发过程中,邀请小学一年级教 师参与,同时对接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课程标准》中书写的相关内容。
“资源库”已经初步实现了让零基础的教师也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幼儿书写衔接。

二,“小幼”双向,同研适应新课程。
幼儿园向小学过渡,其根本性的变化在于课程的跃迁。
皇冠小学、皇冠幼儿园研究共同体选择社会准备和社会适应的研究领域,在增强“小幼”课程目标的一致性、课程内容的连贯性、课程实施的灵活性上实现了多方面突破。
目标对接。
一是对接《指南》和《课程标准》。
确定小学一年级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个方面的具体发展水平。
二是对接园、校育人目标。
将皇冠幼儿园“爱生活、乐探究、会合作、善表达”与皇冠小学“自强不息、创意表达、身体力行、勇于担当”的育人目标相对接并分析其一致性和差异性。
三是对接园、校一日常规。
园校共同形成了以“说好话、走好路、吃好饭、上好操、扫好地、读好书”为目标的“六好”习惯课程。
课程融合。
一是国家课程实施学科整合。
皇冠小学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单元整体教学”,通过创设与学科知识密切关联的真实情境,多感官参与,逐步实现由五大领域向分学科学习的过渡。
以语文第一单元《上学真快乐》为例,整合后的内容,克服教学素材的单
一,整合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儿童的体验感,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充满情趣。
二是校本课程探索“融+”模式。
一年级上学期,增设童绘阅读课程和七巧板课程。
例如,为打破师生交际互动的壁垒,阅读绘本《老师,请你帮帮我!》;为帮助儿童养成收纳物品的习惯,阅读绘本《真的要守住一年级的书包》;为熟悉新校园、认识新伙伴,让儿童在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小携幼同研,幼儿走得实 幼小“两张皮”、衔接“小学化”是导致幼小衔接积弊甚深的直接原 山东省威海市九龙湾幼儿园的孩子们在“百果园”体验种植乐趣。
(资料图片) 因。
解决这个“老大难”的关键在幼儿园和小学的“协同”,联合教研、互鉴共研才能实现衔接落地。
理念先行。
在项目实验中,我们发现幼儿园、小学双方的共识是联合教研的前提。
《指南》、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指导意见》及其附件,为幼小衔接项目提供了核心理念。
这三个文件分别解决了“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怎样去”的问题,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
多轮跟进。
联合教研要改变以往幼小衔接在实效性上的不足,就要“雁过留声”,尤其要留“迹”、留“心”。
项目组采用多轮研讨、反复跟进的研究策略。
以幼儿园大班参观小学主题为例,一轮研讨,确定参观的主题、内容、时间,研讨后完成“幼儿园大班参观小学亲子问卷调查表”,并梳理出家长、幼儿观摩问题清单;二轮研讨,分析问卷,针对观摩问题清单调整参观方案,研讨后完成“大班幼儿观摩小学方案”;三轮研讨,针对实地观摩情况作反思性总结,并商讨实地观摩未能解决的问题,研讨后完成 “家园校‘三方’会谈方案”,采用面对面的方式现场答疑。
家园校共建,幼儿走得稳 在幼小衔接中,幼儿、教师、家长都应是衔接的主体,如何让家长为幼小衔接助力,应从转变家长观念和角色入手。
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会、一图、一册、一阵地”行动。
一会:常规的家长会已不能满足幼小协同衔接的需要,所以,研究共同体组织的“三方”会谈,实验区组织本土专家的“四方”论坛,都选择从园长、校长、应届大班家长、往届大班家长等多个层面,以家长大讲堂、访谈直播、小视频转播、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解读政策,宣传做法,交流经验。
一图:项目组以读图的方式将《指导意见》分为“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两个部分,进行图文编辑,每部分又从“教育内容”和“教育建议”两个维度解读。
一册:项目组组织实验园(校)共同体编写《威海市幼小科学衔接指导手册》。
该手册结合《指导意见》,在 落实《指南》的基础上,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准备为目标,围绕儿童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方面,提出3—7岁儿童入学准备和适应的主要内容,为广大教师、家长提供了专业指引。
一阵地:项目组联合山东卫视等多家媒体将“我们应该做什么,为什么?我们正在做什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做什么,为什么?”积极地向家长、社会正面宣传引导,有效缓解了家长的焦虑,打消社会的疑虑。
2021年大班提前离园进入幼小衔接班的幼儿数基本为零,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满意度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7.6%,达到了98.3%。
幼小衔接是学前和小学两个阶段的一项“大考”,是儿童人生的关键一步,幼小协同、双向衔接既是目标,也是路径。
作为时代答卷人和儿童领路人,我们责无旁贷,唯有前行。
(作者陈红梅单位系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刘爱滋单位系山东省威海市凤鸣幼儿园) 扫码观看精彩内容 精彩个案 班级阳台种出幸福味道 俞洁 种植活动是幼儿园的一项常见活动,其核心价值是满足幼儿亲近大自然的需要。
种植活动益处良多,对一线教师而言却并非易事。
教师本身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不足,种植区域在空间、方位上的局限是主要问题。
那么,如何真正让幼儿亲历种植呢?我们在班级阳台开辟种植地,试图解决若干难题,探求有效价值。
种植前规划——整合时空进行多样化种植 班级阳台大多狭小,为突破空间局限,我们充分利用条件,尝试立体种植。
“垂直—平面”立体空间的有效利用。
垂直空间上,利用不同作物生长时间差,借助悬挂材料进行交叉种植。
如在阳台栅栏边放置马槽,种植生长周期长的爬藤类作物,同时在栅栏上悬挂吊筐,在里面种小青菜。
青菜收获时爬藤作物刚刚拔高,便可撤去吊筐让爬藤植物继续生长。
平面空间上,种植区可与班级其他活动区域有效整合。
如将美工区放在阳台,让孩子们在一片郁郁葱葱中涂鸦作画。
又如, 通过观察植物,孩子们用彩泥进行“阳台的作物”“阳台的颜色”创 作。
还可以在阳台放置长桌,孩子们用采摘的叶子玩拓印,为种养的植物写生、做观察记录等。
根据研究需要,还可以在阳台创设实验基地。
如创设暗房,让幼儿观察对比不同光照条件下绿豆芽的生长变化;又如创设样本基地,我们在班级阳台和户外菜地同时种植了一批玉米,凑巧的是,户外菜地因光照遮挡玉米长得瘦弱,而阳台玉米却因光照充足而长势旺盛,孩子们通过对比观察充分感受到了阳光对玉米生长的强大作用。
“短—中—长”生长周期的有效衔接。
植物花开各有时,能够带给孩子们丰富的感知体验。
短期种植的有水培和菌菇类,如水培豆芽,约两周时间即可经历播种、发芽到收获的全过程。
中期种植的有绿叶蔬菜类,如生菜,生长周期约一个月,也可种植土豆等地下根茎类作物,幼儿通过对比观察,感受不同的生长和收获。
长期种植的有爬藤类作物,如丝瓜、南瓜等,它们在整个学期呈现出缓慢的生长变化。
如会生长出攀缘而上的缠绕茎,对幼儿来说是有趣的现象。
还有番茄、茄子等易照养作物,能让幼儿充分体验丰收的喜悦。
种植中跟进——解决亲历种植的几个难题 种植活动的关键在于引导幼儿亲历种植,但幼儿总是会出现注意力转移、行动懈怠等问题,如何支持幼儿更积极有效地投入其中呢? 落实到人,任务驱动。
幼儿具有强烈的物权归属,我们应充分利用其心理特点,将种植落实到个人,并利用多种方式增进幼儿与种植活动的联结。
如种植前,孩子们通过家园配合调查,准备自己的小种子。
接着是集体播种,有趣的是,相比苗种,孩子们对亲手播种的作物更有耐心,他们赋予种子生命,见证生命的成长,这种归属和责任感是推进行动的有效力量。
我们还和孩子们一起做标签,画上小种子收获后的样子,写上学号,增强自我归属感和期待感。
精准定量,解决浇水难题。
种植中对成人来说的简单事儿,对幼 儿来说却并非易事。
如浇水,种植初期孩子们可能热衷于反复浇水而浇死植物,后期又可能因倦于浇水而干死植物,于是我们引导孩子们观察浇水过多导致的烂根,以及几天不浇水而导致的干枯现象。
同时通过家园合作,调查究竟要浇多少水、如何浇水。
我们也改进浇水工具,从原来的成人水壶到儿童水壶,并精准定位到“浇几壶”。
如今,孩子们已学会一边数数,一边从根部给植物细心浇水。
及时捕捉,持续生成经验。
幼儿在亲历种植中总会有很多发现,教师应带着课程的眼光及时捕捉有价值的发现,去支持幼儿持续性地生成新经验。
比如在照顾番茄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番茄苗倒了”,于是我们开展了给番茄搭支架的活动,这份经验在之后为长豇豆、四季豆搭支架中继续延伸,这让我们看到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在持续递增。
又如“菜叶被虫子吃了”“葫芦为什么变黑了”等充满童趣的发现和问题,我们据此展开捉虫大行动、施肥堆肥等活动,让幼儿的发现和课程、科学种养紧密联系 起来。
种植活动中衍生出幸福文化 种植活动不仅具有科学探究和劳动价值,还可与具有仪式感的文化结合,衍生更多爱和情感价值。
这源于班级“生日餐”的尝试。
每个孩子生日那天,大家会采摘阳台种植的作物,为小寿星做一份生日餐:4月份,豆芽、蘑菇和毛毛菜收获,我们做了美味的长寿面。
5月份,我们用土豆做炸薯条,虽然每粒只有拇指大小,但小寿星说“很好吃”。
6月份,四季豆和长豇豆成熟,干菜炒豆角做的长寿面独具绍兴老味道。
我们还添置了美丽的餐具,增强用餐的仪式感,同时制作生日视频发到家长群中,让爸爸妈妈共同见证孩子们分享幸福的时刻。
生日餐赋予了种植收获更深层次的幸福味道,这味道不仅指收获本身,更是孩子们通过亲自劳动为他人带去的美味和快乐。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 多彩游戏助力“有质量的玩耍” (上接第一版)截至目前,寿光市已开发游戏 活动180余种,其中教师自主开发的环形滑索、占地盘、积木搭搭乐等幼儿自主游戏活动,深受幼儿喜欢和家长好评。
寿光市还指导各幼儿园合理调整幼儿一日活动安排表,确保每天户外游戏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室内游戏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祎祎原先比较胆小内向,在挑战大轮胎游戏时,爬上大轮胎后经历了长达19分钟的犹豫、试探、沉默和再次尝试,最终克服了 内心的恐惧,挑战成功。
此后,他逐渐喜欢上了大轮胎等需要勇敢挑战的游戏,每天回家还会给家长讲述勇敢挑战的游戏故事,变成了自主游戏的主人。
”文礼幼儿园教师李晓雪说。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山东省学前教育游戏活动实验区创建这一契机,把游戏活动作为‘十四五’期间寿光教育推进的重点工作之
一,让每个孩子都能玩出花样、玩出收获、玩出精彩。
”寿光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韩效启说。
(上接第一版)为给学前教育强师工程培育更 多“领头雁”,电白区以名园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作为实践性研训基地,引领带动更多教师专业成长。
电白区还选派400多名园长和骨干教师,到省市名师工作室、名园跟岗学习。
通过行业自律对民办园严管厚爱促普惠 到电白区麻岗镇中心幼儿园支教时,电白区机关幼儿园园长张晓虹发现,该园中班活动更像是小学课堂。
教师在上面讲,孩子们在下面排成一排听,师幼互动不多。
张晓虹通过示范课,引导麻岗镇中心 幼儿园保教人员通过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导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长。
“我们以城区优质公办园为龙头,通过以公带民、以强带弱、以老带新、以城区带农村的方式,打造幼儿园发展共同体,带动镇街中心幼儿园不断提升办园质量。
”梁镇源介绍说,镇街中心幼儿园再安排部分骨干教师到村级公办园担任管理人员,“输血”“造血”两手抓,引领村级幼儿园保教水平整体提高。
原来电白区部分民办园存在课程开设不规范等问题。
如何助推更多民办园跨上优质发展路?电白区专门成立学前教育协会,通过补短板、重规范、强监管等方式,通过行 业自律,对民办园严管厚爱促普惠。
目前,电白区学前教育协会已 集聚近250所幼儿园。
该协会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组织送课下乡、帮扶薄弱园等活动,加强园所之间、市县之间的学习交流,促进民办园抓管理、强师资、提质量。
为引导更多幼儿园各美其美,电白区引导区内幼儿园以幼儿为本,以教研为重要引擎,多渠道、多方位挖掘本地文化及园所特色资源,打造园本特色课程。
比如电白区机关幼儿园就从粤西特色美食等入手,打造粤西民俗活动园本特色课程……孩子们在嬉戏玩闹、品尝美味中,身体和心灵一同成长。
儿童言语教育新“法则” 吴月明 传统的言语教育比较重视言语的获得,相应地产生了言语获得理论,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言语教育的片面性,即只强调如何更有效地“教会”儿童言语,而忽略通过言语教育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笔者认为,言语教育不应单纯地为了“教会”儿童说话、识字、阅读和写作,而应把它当作开发智力和潜能,培养创新创造意识,陶冶高尚审美情操的一种手段。
由此,可参考以下儿童言语教育新“法则”。
口头言语规范化 父母或教师跟孩子交流时,要使用规范标准、正确清晰的书面言语,避免使用“奶味语言”(儿语)、方言土语或不完整的语言。
但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理解能力弱,总喜欢用上述语言说话,以为这样通俗易懂。
例如把“狗”叫成“汪汪”,把“喝水”称为“咕咚咕咚”,把“吃饭”说成“饭饭”。
这样不仅影响孩子的正确发音,还会浪费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因为这些语言只能在儿时使用,长大后就不再适宜了。
有人认为“奶味语言”孩子容易接受,而规范化的书面语言孩子难以理解。
其实“汪汪”并不比“狗”容易学,“喝茶”不见得比“咕咚咕咚”深奥。
有个老爷爷教半岁的孙女“欣赏音乐”,两个星期后,只要听到欣赏音乐四个字,孩子就会去按录音机,说明欣赏音乐和听音乐对学说话的孩子来说并无难易之别,你教给他什么,他就学会什么。
因此,我们应该像对待成人一样同孩子说话,注意用正确的发音、正常的语调和规范的语句、语法,这对儿童学习正确发音、丰富词汇和促进思维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书面言语形象化 识字、阅读和写作是书面言语的主要内容。
在孩子眼里,字就是图,就是物,是由许多线条(笔画)组成的形象,而儿童识记形象的能力是非凡的。
如6个月的婴儿就可以认出妈妈的形象(出现认生现象),说话之前就能认出诸如“电灯”“床”“鞋子”等物体,且儿童在认人和物时是自然而然的。
有位父亲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黑板上画了月亮、苹果、鱼、碗等图形,同时写上“花朵”“星”“大”等汉字教两岁的孩子认读。
结果,不论是图形,还是汉字,教两天后孩子都能识记,而且孩子根本就没有问哪是汉字,哪是图形。
研究发现,儿童识字的特点是先整体后细节。
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儿童对汉字形状的辨认,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轮廓后内涵的过程,即识字总是先感知字的整体,然后辨认个别笔画,领悟其含义。
汉字多数是象形字,笔画越多、结构越复杂,其形象就越丰富,儿童的形象记忆就越深刻。
此外,还有一个关于儿童学习书面言语的顺序问题。
传统观点认为,儿童应先识字,再阅读,然后才学写作。
但笔者认为,有时候可以先教儿童写作、阅读,然后再教儿童识字。
因为写作并不一定要用文字,画画或口头也可写作。
例如,让孩子用画画的方式给爷爷、奶奶写信,孩子会用稚嫩的笔画出各种形象来,然后请孩子读(解释)一下信,只要孩子画出来并加以解释,不管画得像不像,说得好不好,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孩子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总之,书面言语的教育不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要根据言语形象特点和儿童思维的形象性灵活进行。
言语训练游戏化 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在游戏中学习是儿童的一大特点,所以,把儿童的言语与游戏结合起来,就可以激发儿童学习言语的兴趣,同时培养儿童愉快的情绪并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有一位教师在教儿童“聪明”这个词时,就采用了游戏法。
教师说:“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猜谜语游戏,看谁猜得又对又好。
”孩子们一听便来了精神。
于是教师依次出了四个谜语: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看不见(耳朵);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红门楼,白门槛,里面坐个胖娃娃(口);小白孩,住高楼,看不见来摸不着(脑)。
待孩子猜出来之后,教师说:“耳朵、眼睛、口、脑是小朋友身上的四样宝贝。
‘聪明’的‘聪’字就是由‘耳‘’眼‘’口’和‘脑’(心)组成,表示要多听、多看、多说、多想,如果能日日如此,月月如此,人就会‘聪明’。
”这样的教法生动有趣,深受孩子们喜欢。
利用游戏对儿童进行言语训练,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情景式游戏。
以问题为导向,创设一个情景(或问题),让儿童讲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是表演式游戏。
根据班杜拉的“模仿理论”,儿童是在模仿中学习言语的,让儿童扮演故事或生活中的各种角色,模仿各种角色的言语,对丰富儿童的词汇、发展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都大有帮助。
三是故事式游戏。
儿童言语教育的最好教材莫过于故事,这不仅因为儿童喜欢故事,更重要的是通过故事可以丰富儿童的词汇,发展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锻炼思维和创造力,同时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发展也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是动作式游戏。
儿童生性好动,把言语教育结合儿童的动作进行也能收到良好效果。
五是竞赛式游戏。
儿童喜欢表扬,好胜心也很强,因此有些言语活动可放在竞赛中进行。
总而言之,儿童言语教育不应停留在传统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上,而要大胆地更新观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充分发挥言语活动对开发儿童智力、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作用。
(作者单位系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标签: #密码 #程序 #php #网页制作 #后台程序 #应用程序 #苹果 #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