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通讯,校友通讯SFLS

女生 3
er SHANGHAIFOREIGNLANGUAGESCHOOL32020年 第期总第10期 上海市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有限公司曲皓家庭荣获2020年度“海上最美家庭”称号 市国资委系统共2户家庭荣获2020年度“海上最美家庭”称号,其中一户为医保公司曲皓同志家庭。
曲皓(上外附中81届校友)是东浩兰生集团所属上海市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简称医保公司)开发部经理,中共党员。
其妻刘小华,退休前是东浩兰生集团所属上海市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职工。
女儿曲薇,现在是上海中伦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
在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爆发初期,正值春节假期,国内对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手套、测体温仪的需求激增。
在东浩兰生集团的统一指挥和医保公司的迅速部署下,曲皓带领团队人员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医用物品采购工作中去,当即与德国LMT呼吸机生产厂家联系增加医用呼吸机的订货计划,并向越南等国家接洽采购口罩。
在实际操作中,采购进口医疗物资的交易和运输流程相当复杂,难度大、风险高。
医保公司党委第一时间成立了防疫物资进口党员突击队,作为党支部书记的曲皓勇挑重担,冲在第一线协调、联系、布置、落实各项具体工作。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和协调,曲皓带领团队人员以高度使命、高度重视、高度负责的态度,迅速完成了呼吸机、红霉素的报关和GSP物流发货工作,并较好完成了其他各项上级交办的紧急进口任务,为政府部门和集团公司采购医用呼吸机350台、医用防护服8000件、口罩5万只、防护套装1140套、护目镜1900个,这些物资先后投入到湖北、浙江、重庆、上海等地的防疫救治工作中。
节后复工,疫情依然严峻,曲皓团队也都全员返岗,全力以赴恢复往常各项业务。
面对全球疫情大爆发的局面,曲皓又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防疫物资出口上。
为此,曲皓与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密切联系,扎实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出口等各项工作,严把防疫物资出口质量关。
曲皓以共产党员 的高度责任感和实际行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战。
曲皓的妻子刘小华,虽然已经退休,但仍积 极响应疫情防控倡议,主动参加社区联防联控志愿者活动,一心要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安全站好岗,这岗一站就持续了两个多月。
疫情期间,她为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取快递、作代购,每天对露台、走道等公共区域进行打扫消杀,同时积极配合社区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丈夫曲皓加班加点忙工作时,她几乎一个人扛起全部家事,全力支持曲皓的工作。
曲皓的女儿曲薇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疫情期间她一直居家办公。
身为律师的她首先想到的是要引导大众深入了解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法律知识,通过在社区、街道发放宣传材料、现场讲解等形式进行防疫普法宣传,同时号召大家不信谣不传谣,争做文明居民,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此外,曲皓一家三口还分别通过单位和街道向武汉疫区捐款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疫情无情,家庭有爱,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在用不同方式践行责任与担当,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这个充满善良和温情的家里,他们即是并肩作战的和谐团队,也是彼此依靠的稳定后方,所做的并不一定轰轰烈烈,但始终倡导的是德善为先。
JUANSHOUYU 卷首语 新年献辞 瑞雪辞岁庚鼠别腊梅迎春金牛来 在这告别2020年、迎来2021年之际,我们向全体校友致以最美好的新年祝贺。
2020年,对我们每个人来讲,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是我国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战略成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打蠃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
令人骄傲、欣慰的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总体战之中,始终活跃着我们海内外广大校友奋力拼搏的身影:在武汉封城的当晚,我们纽约分会的校友就发起了支援武汉的募捐倡议,立刻得到了海内外广大校友的热烈响应,在短短十多天的时间里,就募集到了捐款近百万元;在日本开办企业的校友们,发动公司所有员工到一家家商店、企业寻购抗疫物资,并连夜打包托运国内;任职著名跨国药企——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的校友,第一时间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善款,并协调全球资源向武汉和全国省市、县乡捐赠防疫物资及总价值超过1250万元的药品,还向全球医护人员捐赠了900万只医用口罩;在澎湃新闻前方报道组工作的一女校友,也几乎在第一时间、带着塑料雨披作防护服,义无反顾地冲入武汉抗疫现场采访报道;有的校友开办的企业在行业内率先复工复产,为恢复经济、活跃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等等事例,不胜枚举。
我们广大校友为抗疫作出的积极贡献,受到了各方面的赞誉和好评,有的还被评为“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上海市国资委系统“海上最美家庭”称号。
此外,校友会还积极开展各方面工作,在配合学校开展学生生涯指导,加强各届别、各班级校友联络人,校友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展望2021年,面对错纵复杂的国际形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在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启之年,建党100周年之年,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新蓝图,更好地发挥校友会与学校之间的纽带和桥粱作用,更好地做好校友会的各项工作。
迈入2021年,很快将进入中国十二生肖的牛年,让我们大家铆足牛劲、牛气冲天,开创校友会工作的新局面。
祝大家新年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上外附中校友会撰稿:王海华 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校友通讯 xiaoyoutongxun 2020年第3期总第10期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学校校友会 编委会主任:崔振嘉副主任:郑坚敏赵丙申编委:朱榄叶陆忠前张弘 沈忱王文嘉主 编:薛万奉副主编:穆兆左 执编:张康美 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一路295号邮编:200083电话:(赵老师) (穆老师)邮箱:sflsaa@ MULU目录 卷首语 JUANSHOUYU 新年献辞……………………………………………
1 校友风采XIAOYOUFENGCAI我在附中飞向远方…………………………………3支付模式的演变……………………………………6我的计算机之路……………………………………8艺海拾贝……………………………………………10人生马拉松,一步一脚印…………………………12白日梦演说家………………………………………14在日本抗疫的一些所见所闻………………………17新随笔………………………………………………20独行…………………………………………………22鲁晏宾、王锁瑛:相伴一生的葡语情缘…………23高三日记……………………………………………26 新西兰皮哈沙滩…………………………………封面埋伏………………………………………………封底曲皓家庭荣获2020年度“海上最美家庭”称号……………………………………………………封2走近身边的“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封
3 XIAOYOUFENGCAI校友风采 虞宙 上外附中2013届校友兼校友会理事与联络人。
本科 我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 学院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目前就职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事可持续商业与影响力投资等相关工作。
在“黄浦江畔屹立着上海外国语学 校”,转眼间离开附中已经七年了,在附中学习生活了七年,如今又已走 附过了另一个七年。
说来也巧,两个
年级又搬回到了中山北一路校区,在3号楼上课,伴随着我们朗朗读书声的是正在建设中的新教学楼,可以说是见证着新老交替以及传承的使命。
然 中年也分别都是在同一个学校度过的。
作为2013届的校友,回想起来可以说我们这一届真的是承上启下的一届, 而唯一留下遗憾的就是,大礼堂(菲斯帝沃豪庭,FestivalHall)没能在我们毕业前修缮完毕,眼看着可 飞从而也孕育了许多第一次和难以忘却 的记忆。
第一次露天的毕业典礼 能因为场地的限制而无法举办毕业典礼,作为当时团学联的负责同学,我和其他几位同学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 向在我高二的时候,由于当时的老
1 号楼和2号楼被诊断为了危楼,所有附中师生整体搬迁到了车站北路的临时 法——在操场上搭台办毕业典礼。
在和当时的年级组长孙瑜老师还 有苏亚芹老师沟通后,他们也都很支 远校区,每天自备饭盒餐具,每天穿越 车站北路上狭窄的弄堂开始一天新的学习生活。
现在想起其实还挺怀念那 持我们的想法,于是各项任务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包括联络演出公司搭台,征集毕业演出节目,通知各班同 方段时光的,虽然校舍变小了,条件变 简陋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仿佛更近了,同时对于新校舍也变得更加 学,确定时间邀请校领导和任课教师等。
于是乎,一场在操场上的史无前 期待了。
例的露天毕业典礼如期举办,天公作 到了高三的时候,仅仅我们这个美没有下雨,同时炎热的夏季似乎也 2013届5班全体同学合影 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校友风采XIAOYOUFENGCAI 有了一丝凉意,从9点到12点,相信这也是附中七年一次很难忘的回忆了吧。
第一次实现“哈耶普斯清北”大满贯每年假期,我都有回学校看老师 的习惯,无论是曾经教过的任课老师还是食堂的阿姨,校门口的保安,似乎都会谈到我们这届同学出色的升学成绩。
上外附中每年出国都是大头,记得从年底开始就有接踵而至的好消息传来,而印象中我们这届更是斩获了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等所有名校的offer,同时清华北大也录取了众多同届的附中学子。
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保送生,进入清华后,得益于附中给我打下的扎实基础,我也能够学有余力从而投入更多的时间参与清华所组织的各类活动,拓宽自己的眼界,同时全方位地提升个人素养。
其实回看这些出色成绩的背后,和附中的育人目标与培养理念是密不可分的,犹记得语文课的随笔,课堂演讲,英语课的DutyReport,Weekly Exercise,口语考试背课文等等,还有众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民族魂”,“国际文化周”,“模拟联合国”,“创新班”,以及每天放学后的兴趣拓展班,涵盖中华历史,经济哲学,国际关系,创新创业等。
我想很多同届的小伙伴都一定还记得在1号楼1404教室排练音乐剧短剧的场景,记得语文课诵读经典在舞台上诠释众多大师的作品,更记得高一军训,高二学农,高三毕业那些集体的成长经历。
第一次怀揣梦想,飞向远方说了那么多集体的回忆,最后一段就来分享下自己的感悟以及附中带给我的人生的蜕变。
还记得上外附中校歌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各国的语言,各国的文化,陶冶了世界的情操,报效祖国,服务人类是我们永远的理想。
胸怀全中国,我们从这里飞向远方;”在附中,我第一次来到香港喇沙书院了解“一国两制”背景下的教育制度,第一次来到美国圣路易斯MICDS中学开启一段跨文化交流之旅,  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作为高三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XIAOYOUFENGCAI校友风采 第一次代表学校代表中国学生走进纽约联合国总部参与青年议题的讨论,这无疑是对于国际视野的一种培养和历练,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所选择的这份职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这背后一定得益于在附中所埋下的这颗种子。
而这种对于国际事务的好奇、热衷再到投身于这份事业的决心相信也一定都有附中所打下的烙印。
回顾自己的求职之路,尤其是在疫情之下的2020年,由于限制了人口的流动,许多活动以及求职也都被迫搬到了线上进行。
然而,疫情就像是一面反光镜,对于国家的治理体系是一次挑战与检测,对于个人的发展更是如此。
你在疫情中的态度也决定了你的未来。
等待的过程是一场蓄力,挑战本身也暗藏着机遇。
为此,除了认真完成学业,我也利用各类平台与资源,与国外的同学保持密切联络,获取分析各国抗疫形势的第一手资料,也为下一步进入国际组织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疫情在全球的肆虐也并没有阻挡我赴国际组织工作的意愿,这也和附中“自强至诚志远”的校训所教导我们的一样,在经历了各轮面试之后,我也终于拿到了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抛来的橄榄枝,只不过受疫情和国际差旅的影响,原本应当在亚太区总部泰国开始的职业生涯,也被暂时安排在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驻华代表处。
目前我所在的团队主要聚焦于可持续商业与投资,希望通过金融工具,搭建各类平台赋能企业,更高效地配置资源,从而进行更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投资,来更好地践行联合国提出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理念。
最后还是想再次感谢下附中七年这段奇妙的旅程,感谢学校、老师与同学的栽培、呵护与帮助。
作为2013届校友会的理事与联络人,我也深知身上的责任重大,也期待着用更好的成绩来回报母校七年的“养育之恩”。
高二学农联欢会短剧演职人员合影 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校友风采XIAOYOUFENGCAI 陶然上外附中2005届校友,目前管理余额宝平台基金,曾管理腾讯理财通平台基金。
支1998年的夏天,我开启了在上外用餐的效率。
附中难以忘怀的学生生涯,彼时的上 受益于上外附中与法国驻上海 付外附中,是一座融合了新老建筑的校区,不仅有刚启用的崭新的2号楼教学楼,也有
六、七十年代就建立的老宿 领事馆的良好关系,在高中阶段我们就有幸接触到了法领馆教育处向我们推荐的优秀法国大学项目,因此在上 模 舍楼。
作为预备班新生,我们的住宿外附中学习了七年法语之后,我便选被安排在老宿舍楼,十一岁的我们已择赴法继续我的大学学习生涯。
在异 经离开父母,在有四张上下铺床的八国他乡的学习生活紧凑而充实,留学 式人间里开始了属于我们的集体生活。
经历不仅是对学术专业能力的提升,由于宿舍楼年代久远,没有配备热水也获得了近距离体验西欧社会与文化 的系统,于是拿着热水瓶去食堂接热水成为每天必修课。
当时的食堂紧挨着老宿舍楼,不仅建筑本身略显陈旧, 的机会。
在与法国朋友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感受尤深的是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是西方文明社 演而且连买饭的方式也很有年代感——用饭票支付饭钱。
作为一日三餐都吃在学校食堂 会的主流精神,“契约”一词源于拉丁文,在拉丁文中的原义为交易,而契约精神在近代西方社会的支付活动 变 的住宿生,每周拿到父母给的生活费中的体现便是——支票交易。
后第一件事就是跑去食堂门口的饭票 进入2000年后,作为欧盟政治、 兑换处,把现金换成一叠叠用橡皮筋经济统一的重要里程碑,绝大多数欧 捆绑整齐的紫色饭票。
紫色饭票每张盟国家开始按约定放弃原先的本国货 价值一元,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还会币,开始采用欧元作为其法定货币。
找零得到价值五毛和一毛的红色和米欧元分类从1分、5分、1元、2元的硬 色饭票。
由于饭票仅有大概两枚邮票币到5元、10元甚至100元、200元、 般大小,因此粗心又好动的我经常丢500元的纸币。
由于其货币实际价值较 失饭票,小小年纪便承受了“财富损高(彼时1欧元约等于10元人民币),
失”的痛苦。
张500欧元相当于5000元人民币。
记得 入校三年后,老宿舍和老食堂被我去法国的第一年,为了减少我携带 改建为一个采用先进技术建造的人工现金的数量,父母在国内将人民币换 草皮足球场,在学校的西侧则拔地而成了一张张500欧元方便我携带。
当我 起了新的现代化宿舍楼和食堂。
饭票在法国本地银行准备存入这些500欧元 也告别了其长达三十年的历史舞台,现金时,柜台人员纷纷喊来了他的同 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方便的电子储值饭事们研究起来这张纸币,一开始我还 卡。
现金充值、刷卡消费节省了在原纳闷,以为纸币哪里有问题,后来才 本打饭环节中数饭票、饭票找零等繁得知原来法国当地人,包括银行柜台 琐的手工流程,大幅度提升了在食堂工作人员,几乎从未见过500欧元的真  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XIAOYOUFENGCAI校友风采 容。
在法国的日常生活中,普通民 众甚至连超过20欧元的纸币都很少用 到,原因就在于许多货币交易都是通 过支票完成的:去超市购物,结账的 时候拿出支票簿,根据结账单金额填 上数字,签完名交给收银员就完成了 支付。
朋友之间的金钱往来,在支票 簿上填好数字签完名,对方就可以拿 着支票去银行完成转账。
依托整个社 会的契约精神和诚信体系,支票有效
地替代了现金支付,极大地减少了纸币的流通。
比起带上一个鼓鼓的塞满现金和零钱的钱包,带上一支笔和一本支票簿就可以轻松出门度假,也更符合法国人随性的生活方式。
2010年从法国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回到国内继续发展,并从公募基金开始了我在金融行业的职业生涯。
在与线下支票交易道别后,迎来的是线上淘宝购物、支付宝付款的全新体验。
2013年支付宝在平台内推出了“余额宝”功能,老百姓通过“余额宝”产品,实际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在流动性有保障的情况下,能够获取比银行活期更高的收益。
彼时正处于宏观调控收紧,政策严监管的大背景下,银行间流动性紧张,导致资金收益率大幅攀升,余额宝货币基金的收益一度高达5%以上。
便捷的操作、有竞争力的收益率以及几乎等同于现金的流动性使得余额宝货币基金在短期内大受追捧,也成为很多老百姓接触理财的敲门砖产品。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和移动网络的高速发展,微信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虽然缺乏淘宝这样的线上平台和支付场景,但是微信借助春节期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发红包活动,成功发展了其自身的线上支付功能。
随着老百姓 们在微信钱包里的零钱越来越多,腾讯通过其理财平台“理财通”引入了不同公募基金的货币基金产品,为老百姓留存在微信钱包里的沉淀资金进行理财投资。
近些年,由最初支付功能转变而来余额宝和理财通平台愈发壮大,两个平台分别已经接入了44家基金公司的57只货币基金为老百姓的闲钱理财提供多样化选择。
根据2020年三季度最新基金公司季报显示,余额宝平台货币基金存量超过2.4万亿元,投资者人数超过8.5亿人;理财通平台货币基金存量超过1万亿元,投资者人数超过2.3亿人。
两个平台在货币基金的基础上,也逐步加入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多元化的理财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所经历的支付模式在短短10多年内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饭票到饭卡、从支票到指纹和刷脸支付,再由移动支付引发出老百姓理财习惯和思维的转变,不禁让人感叹科技的日新月异所带来的巨大改变。
此时此刻,各国央行的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研究正在路上,未来已近在眼前,我们只需以更为积极、开放的态度来拥抱科技创新,也许将来去法国旅游也只需要带一部手机就足够了。
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校友风采XIAOYOUFENGCAI 何律恒 上外附中2006届校友,在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 后,先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华盛顿大学计算机 我 专业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现在谷歌任高级研究员。
的 我从小学起就在父母的鼓励下学
自己喜欢做的事——写一些游戏小程 计习程序设计——从最早的QuickBASIC到后来的Pascal语言。
对于当时的我而言,学会程序设计之后就像是拥有 序,给外语活动周的节目编写音乐剧,从福州路外文书店淘原版书来啃,等等。
最幸运的是,在上外培养 算了一个独属于自己的世界。
我可以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享受自由自在的创造的快乐。
比如说,我当时想要拥有
出的英语能力能够帮助我能够充分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计算机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很多有用的信息不 机 个秘密日记本,便写了一个基于置换加密的小程序。
我羡慕学校里的流行 是没有被翻译成中文,就是甚至没有被写进教科书。
就算是被翻译成中文 之电子宠物(Tamagotchi)玩具,但是父母却不答应给我买,我便想要自己写一个更有趣的电子宠物游戏。
在上 的教材,其中的许多内容也是让人一知半解。
我还记得自己学习编程时看到“堆栈”(stack)以及“先序遍 路 初中的时候,我还接触到了一个名叫Eliza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和用户进行 历”(pre-ordertraversal)这些名词的困惑。
于是我干脆找来英文原版 简单的对话。
后来我才知道,Eliza的算法教材,一点点啃下来。

一、 程序仅仅是利用了一些预先设定的规两本书啃完,不仅计算机算法知识增 则作出简单的反问和回答[1],但却长了,也再也不愁学校里的英文考试 让当时的我对人工智能产生了极大的了。
兴趣。
然而那时候的我对人工智能的 了解基本上是从科幻小说以及流行科 我知道在上外附中,很多同学 普读物中得来的。
虽然在那个年代们都在毕业之后走出国门去往海外求 已经有像增强学习(Reinforcement学。
虽然我最终也出国读了硕士和博 Learning)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士,但我的求学之路远非一帆风顺。
(ArtificialNeuralNetworks)这从上外附中毕业后,我选择了拥有浓 样的经典技术,但我对此却一无所厚理工科氛围的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 知。
那个时候的我可以说是徒有兴系。
本打算在本科毕业后申请美国的 趣,却缺乏相关的信息、技术、以及研究生院校,但是因为缺乏亮眼的研 指导。
究成果,我所有的申请都被拒绝。
之 后我争取到机会在香港科技大学做
我在上外附中念书的时候同时年的研究助理,发表了论文,再辗转 也在断断续续地学习程序设计以及参申请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计算机硕 加一些程序设计竞赛。
上外附中宽松士。
在宾大的学习和研究可谓让我眼 和自由的环境让我有大把的时间尝试界大开。
宾大计算机系的教授基本都  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XIAOYOUFENGCAI校友风采 是他们领域内的世界一流水平,他们的讲解时常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在必修课之外,我还跟随教授开始进行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languageprocessing)方向的研究。
硕士毕业之后,我同时申请到了华盛顿大学的计算机博士项目以及谷歌的软件工程师职位,但我还是选择继续追寻自己的研究理想,开始了在西雅图五年的博士生涯。
华盛顿大学计算机学院拥有世界上最前沿的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组之
一。
在那里的博士经历可谓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研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从我小时候的一个兴趣爱好真正成为了我的毕生追求。
我也在一次次研究讨论、撰写以及审核论文、参加会议的过程中成为了这个领域的一员。
记得在博三的时候,我第一次去参加国际会议进行演讲发表自己的论文,意外地发现那些非常资深的科学家并没有因为我初出茅庐而轻视我,而是把我当成了和他们一样的研究者 一起讨论问题。
我也在与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的讨论中建立了更强的自信,加深了对自己研究方向的热爱。
自从本科毕业后,我进行计算机研究已然有十年了。
回首过去的经历,我深深感慨自己的幸运——有父母的鼓励、在上外附中宽松自由的环境、本硕博时期师长的的引导以及榜样力量。
我也庆幸自己在这条道路上多年的坚持不懈,没有因为暂时的挫折放弃对科学研究的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女生选择理工科以及攻读博士,常常会受到刻板印象带来的阻力。
读本科的时候,三十人的班上一共只有两名女生,时常让我感觉自己有些格格不入。
可在后来的经历中,我却发现女科学家正是我们研究领域的一股中坚力量,光是我所在的实验室就有一半是女生。
最后,我想要祝愿上外附中的学弟学妹们能够专注自己的兴趣,不畏惧挫折以及他人的眼光,找到自己愿意为之努力的方向。
在2018年的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成果 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校友风采XIAOYOUFENGCAI 艺海拾贝 10 王文心上外附中2008届校友,本科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
作为策划师,先后策划落地了中国长春光学科技馆,四川消防博物馆等省级场馆。
曾在上海文物商店玉器库房从事保管与鉴定工作,现正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深造攻读硕士。
距2005年离开老家来到上海,至今已逾15载,上外附中是第一个接纳我的“家”。
作为一个在校期间资质平庸、毕业后也谈不上“成功”的校友,收到校友通讯的写作邀请,真是诚惶诚恐。
但恩师一番盛情邀请,并解释实在是我的专业及工作与同学相比颇为小众,我想也许可以以我自己的亲身体验,为有志于做一个小众的、有意思的人的学弟学妹们提供参考。
2008年,我被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录取,从此与文博结下不解之缘。
报考该专业的初衷非常偶然,在我填报志愿那些年,央视频道里的文物类鉴宝节目开展得如火如荼,一个简单的想法油然而生,如果可以像电视里的专家一样拥有火眼精金,岂不是一技傍身从此衣食无忧?于是在本科期间,我利用了大部分的精力学习该院系开放的文物类课程,课堂所学不算鉴定的范畴,但回头看来,坚实的专业背景及高效的学习方法为后来的实际操作带来了无限便利,且不意中培养了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毕业后,出于落户需求,我选择了博物馆策展方向的工作,工作成果可谓丰富,至离开该行业时,已作为主案独立完成了一个省级馆的前期概念及后期落地的策划。
但夜深人静时,我常问自己,就读文博专业的初衷是什么呢?做一个策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展人当然很好,可以了解各行各业,可是这份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未来我仍将陷于无休止的策划案、讲标,真是我想要的工作吗?在基本解决温饱的情况下,做这样一个选择对我来说并不艰难——谁叫我是个忠于自我的人呢。
幸运的是,这个转机没有让我等待太久,我幸运地被上海文物商店玉器库房接纳。
实物是最好的老师。
想要拥有优秀的眼力,必须过手大量的实物。
相较于大型博物馆库房,在文物商店库房调取库房资源机制灵活;上海文物商店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现今仍然保存数量甚巨的可流通文物的单位,又有较为完善的推选员工进行国家文物局牵头的文物鉴定课程的程序,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库房的工作堪称清贫,我一边工作一边积累鉴定经验,一边了解文物市场、结识同行,这样的际遇,恐怕难以用简单的薪酬衡量。
基本在这个阶段,我完成了自报考大学专业以来的小目标,在自身了解的领域敢于下手、也敢于经营。
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物挑人,而非人挑物,懂得越多,越容易把握转瞬即逝的机会。
于是在今年,我在工作多年之后,再次回到象牙塔,拜读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院长门下,系统学习珠宝鉴定及珠宝工艺,同时兼顾玉器研究。
实际上,同门的经历未必如我崎岖。
大多数人,毕业以后,没有从 XIAOYOUFENGCAI校友风采 事本专业工作。
可能是工作性质对性格、背景等多维条件有所要求,尤其是女性,在我专业毕业并继续于文物经营行业深耕的并不多见。
其余个别同学,在拍卖行、博物馆、策展单位、高校研究所等地发光发热。
折腾与否,怎么折腾,完全取决于个人。
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意味着要淌过前辈没有淌过的河,走过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毅力与勇气。
是否接受多年的努力只是用爱发电,是否能在众多诱惑面前始终坚持最初的理想,是否可以不顾世俗的眼光褪去所谓光环做想做的事……这种思想,可能早在附中就读期间便已萌芽。
记忆尤新的是,附中每年举行的国际文化周,作为一个英语基础和表达能力未必占优的外省市学生组成的班集体,我班在选择表演题材上受到许多限制。
如何能出奇制胜?是因循其他班级的老路,搞大舞台华丽的设计抓人眼球,还是另辟蹊径?最终经过激烈探讨,班级负责人决定从舞台剧本身的特点 出发,选取了转场方便、人员数目较少、情节更为跌宕的侦探题材。
一经决定,便是整个项目组的全情投入,排除困难去完成得到结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年的国际文化周表演,我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这告诉我两件事:第
一,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分析问题,第
二,设定的目标不可轻易放弃,患得患失最为不值。
艺术海洋有多浩瀚,今日所见的文物,都是经历大浪淘沙留下的残骸,能见到它们是一种幸运。
我作为古代文化爱好者、初入门的收藏者,可以预见,穷尽一生也只能是艺海畔的拾遗者。
世界上的工作又有何其多,与我同时毕业的同学,有许多今已是大律师、大建筑师、华尔街的分析师……然而或许也可以选择不那么大众的路,不强求自己达到多高高度,既有目标,符合兴趣,就坚定执行。
有一点可以肯定,至少在旅途中,一路都是美景。
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11 校友风采XIAOYOUFENGCAI 人生马拉松,一步一脚印 12 刘轶圣上外附中2008届校友,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研究生毕业于哈佛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曾在知名“红圈所”方达律师事务所工作七年,后加入国内新锐律所之一的北京清律律师事务所并参与组建其上海办公室,目前担任该所管理合伙人。
转眼间,离开上外附中已经12年了。
我一直想念着中山北一路上的美丽校园,不时想起志在四方、一起立下过宏图远志的同学们,还有各位亲切可敬的老师。
这12年,我从上海去北京,从北京去美国,从美国回上海,人生经历变得丰富,身份也不时转变,但我总觉得,上外附中的难忘过往是我内心一片珍贵的底色,泛起的回忆令人温暖,而她又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影响并且激励着我继续前行。
说实话,我在学校时的成绩并不拔尖,在有的阶段,有的学科甚至还学得比较辛苦,但是我现在回想起来并不会觉得那是一段“至暗时光”。
那样的岁月使得我看到了与优秀同学在天赋上的差距,意识到勤奋的重要。
同时,在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后,反而会更加珍视自己的长处。
更幸运的是,上外附中始终有着一种鼓励多元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在宏观上,学校虽然对于应试成绩有要求、有期待,但也为其他成才的可能留下了空间。
在微观上,老师们则会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引导和鼓励。
我至今都非常感念几位老师。
当时我曾一度因为理科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有些灰心丧气,但是几位老师看到了我在文科方面和与人交往方面的长处,进而鼓励我参加团学联的工作、组织“模拟联合国”社团的活动。
这些工作和活动让我增长了见识,拓宽了眼界,更重要的是让我暂时摆脱了学习 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上的挫败感,恢复了自信。
我相信自己受到点拨和鼓励的经 历绝不是特例。
这些年我在很多场合遇到过不少上外附中的校友,大家都在各自“非常有个性”的领域获得了发展,受到称赞和尊敬。
例如,我在清华求学时,多位来自上外附中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除了学习优异,还是各院系男足、女足以及其他运动代表队的主力;留学哈佛期间,我遇到过不愿就读“多金”实务学科、倾心专注于医学和天体物理理论研究的上外附中校友;工作后,我所知晓和结识的上外附中校友中固然有大机构、大企业的负责人和高管,但也有自主创业的斜杠青年,还有音乐界的才子、脱口秀的明日之星。
有的时候我觉得“上外附中校友”这个身份其实挺值得骄傲的。
如果说中国绝大多数中国“牛校”生产出来的都是气质相似、风格接近、发展路径雷同的“学霸”,那么像上外附中这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学校还真是屈指可数。
我相信,大家成功与自信的背后除了自己可以仰仗的才华,一定也都有当年学校和老师的支持和宽容。
上外附中对我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让我逐渐学会用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让我更加关注过程而非结果,更加关注内心所求而非外界观感。
我有一种感觉,就是学校鼓励多元化发展的价值取向让我们对某一次考试、某一类竞赛的结果没有那么在 XIAOYOUFENGCAI校友风采 意,没有那么较真。
老师们时常鼓励大家的是立足长远,致力于实现自我的观念,引导大家懂得,相较于赢得眼下学校内的同学间竞争,努力走好属于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更为重要。
在学校的时候体会不深,可是走出校门后,我对这样的态度愈加认同。
这样的态度让我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不至于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取得成功时不至于沉湎于荣誉,面对破坏规则、走捷径的诱惑时能够坚持原则和底线。
特别是在面临人生选择时,让我可以尽量摆脱一种学生时代遗留下来的“好学生”思维的束缚。
我所谓的“好学生”思维,是一种不问自己的热爱与兴趣,盲目追求当下社会主流推崇的行业、平台、工作或者价值,仅以“胜出”作为自己奋斗目标的想法。
社会不时不刻不在竞争,人间每分每秒都在比较。
我不会说这样的想法不对或者不好,但确实很容易让人不快乐,更容易让人迷失与困惑。
校园内的“好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上后都很容易陷入这样一种思维惯性——既然过去我可以取得成绩上的优异,那么现在我也要在工作、事业上和生活上胜过别人,不论这份工作我是否真的喜欢、是否真的适合。
其实,每个人的跑道是不同的,追求的目标也可以是不同的。
上外附中教会我的人生态度正是如此。
回顾这些年作出的人生选择,总的来说我自认为做到了听从内心热爱,努力致力于自我提升、实现自我价值。
在取得清华和哈佛的法学学位后,我没有把目光局限在形而上的法学理论上,没有躲在所谓名校的光环之下,而是参与到了法治的具体实践中接受真实法治场景的历练。
我回到国内,在一家“红圈所”从事争议解 决业务,在各级法院和仲裁机构出庭,一干就是七年。
在我获得律所破格晋升、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资深律师”之一后,我意识到了自己在市场意识和管理能力上的短板,于是放弃了在成熟机构相对明确的晋升路径,辞职参与组建了一家新兴的律师事务所。
在工作之余,我也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对法学学术的兴趣和探索,撰写了数篇法学论文,翻译了多本域外学术著作。
这一路走来的过程中,我愈加找到了自己的热爱,也让自己觉得奋斗、追求的过程变得更加幸福和值得。
这些年,我养成了长跑的兴趣爱好,已经多次参加并且完成了包括上海国际马拉松在内的多项马拉松全程和半程比赛。
奔跑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很多人生的道理其实与长跑是相通的:二者都需要锲而不舍的耐力,都需要勤奋,追求的都是一个长远的目标,而非眼前排名的先后。
更重要的是,二者虽然表面上是一场与他人的竞争,但本质上却都是要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都是要与自己对话,和自己较劲。
而这些正是上外附中早已给予我的礼物。
我怀揣这份宝贵的财富一直跑到了今天,未来,还将继续跑向人生马拉松的下一站。
人生马拉松,一步一脚印。
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13 校友风采XIAOYOUFENGCAI 王昱景上外附中2013届校友,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先前自主创业创立上海重昱健康管理咨询中心,目前就职于中国太平。
白日梦演说家 14 抬头看了一眼时钟,现在是深夜零点二十分。
结束了忙碌的一天工作,热了杯牛奶,打开笔记本电脑,就在打开空白Word文本的那一刹那,突然思绪万千。
童年的点点滴滴,开始和旧电影似的,一帧一帧浮现在我眼前。
拟不定主题的我,突然脑海中灵光扎下般,落下键盘打下了这样一个标题:上外附中,你还真的是我白日梦开始的地方。
从小我就不是一个特别太平的人,记得进入附中的时候,不到半年的光景,就被当时的各门课的授课老师列入“问题学生”的黑名单。
该怎么评判呢?就是个典型的青春期叛逆的家伙,和所有的不务正业的学生一样,我上课睡觉、躲在台板下打游戏、和同桌传小纸条、踹前排同学的凳子、课间休息和同学打打闹闹、因为迟到总被罚站、间歇性忘带红领巾、持续性开家长会被通报批评,父亲母亲似乎也是来老师办公室报到的常客。
每次开家长会,正常情况都是作为学生的我们紧张到不知所措,害怕结束到家之后,被家长批评;然而我们家,母亲比我还紧张,因为在点名通报调皮捣蛋的那一连串学生名单里,一定会出现她女儿的名字。
甚至有一次,碍于面子的压力,我母亲直接请假拒绝来参加我的家长会。
不知道在读《校友通讯》的你看到这里,会不会内心思索:啊,天呀,这个学姐是不是被老天委派来误导在校好学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生的!然而我的内心,却对这一所高校,满怀柔情和感恩。
我由衷地感恩附中。
不同于许多市重点高校的呆板、按部就班,这里是一个海纳百川、包容万物的地方。
我一直无法想象,若是我的初高中不是在上外附中,而是在一座只关心升学率的应试教育高校,我的人生以及性格形成该会有多大的转变。
附中的老师是温和的,他们不仅仅是关注到你成绩上的成长,更深层次的,他们感知不同学生所具备的不同性格,以及未来他们的人生道路是否可以走的格高志远。
记得在我高考结束的那一年,如同逃脱牢笼般,我冲去办公室和那严厉的高三班主任道别。
本以为这会是一次简单的离别,然而,他开始语重心长的和我促膝长谈。
具体的内容我已不太记得,但我记得内容的主干:进了大学便是你这种学生的天下了,但你可得把你这顽皮的性子收敛起来,若是你这种开朗性格的孩子,能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定会在校园以及未来踏入社会后,都能占据你的一席之地。
当时的我,足足愣在了高中部一分钟,没搞明白,怎么这凶神恶煞的老师突然开始给我如此坚定而肯定的鼓励,如同一个兄长,亦师亦友。
和正常的高中生一样,我进入了上外大开启了我的大学生活。
渐渐地,我才开始领悟这位老师所说的
XIAOYOUFENGCAI校友风采 切。
我开始发挥我的优势,我的社交处的渴望——环游世界。
佛经主张: 能力和沟通能力的确是偏优的,我开识自己,观世界,爱众生。
我坚信, 始进入学生会外联部运作,并在大一当人开始内观自己,了解自己,接纳 就为学校的活动拉了数十万元的赞助和完善不完美的自己,便是你修行之 费,在学校开展了各类公益活动。
不路的开始。
当人踏出去拓展世界的第 止步于学校的日常学习,和学生会的一步,就开始了扩大眼界和格局的征 惯例工作,在业余时光,我开始真正程。
释放我的天性,自由、不羁是我的代 名词,充满好奇心的我开始学习各种 从大三的暑期开始,我一直坚 兴趣爱好:桌球、魔术、健身、赛持做一些课外兼职,利用好课内所学 车……随着兴趣爱好的拓展,也伴随做兼职翻译,攒了一笔旅行资金。
于 着越来越多跨校的交流活动和比赛,是,在毕业那年,我踏上了探索这个 我参加了全市的大学生桌球比赛,还世界的奥秘。
在两年的时间里,我去 加入了上海市大学生魔术社团拥有一了很多城市和国家:在大堡礁开直升 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在学习之余切磋扑机看到粉色心形海岛,在黄金海岸跳 克牌的精髓,规律的作息结合健身的伞欣赏海平面感受自由翱翔,在薄荷 日常给了我强健的体魄,让我有充足岛潜水探索深海的奥秘,在黄石公园 的经历去平衡繁重的学业和业余爱自驾领略世界八大奇景,在马蹄湾拍 好。
在大二那一年的暑假,在天马赛下落日余晖,在羚羊谷观摩自然奇景 车场获得赛车执照,参加TTAC天马轮的鬼斧匠心,在环球影城重温童年最 驾全速赛,并登上车行网、微博、公爱的动画作品,在拉斯维加斯领略纸 众号等各大小微媒体。
与此同时,学醉金迷,在巴厘岛体验东南亚的异域 业我也没有落下,于在校期间,不仅风情,在曼谷乘坐大象摇摇欲坠,在 优异完成学业,同时考取了英语和德京都穿着和服咬下第一口白色恋人, 语的双专业八级。
在尼亚加拉瀑布的游船甲板上淋成 落汤鸡,在那拉提大草原骑马驰骋草 正是附中的开放、协同、共享原,在吐鲁番肆虐的高温天用地面沙 的教育,在大学的四年,我从来不停子烤熟鸡蛋,在赛里木湖边拎着拖鞋 滞不前。
学业是我份内的本质,然而嬉笑打闹,在西安看大唐不夜城的爱 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以及探索世界恨纠缠,在中缅边境拍下横跨国界的 的奥秘,才是我们每个莘莘学子更应大字型自拍,在滇藏界的丙察察公路 该去完善自我的方向。
在大学毕业来驾车一往直前,在香港地下室里尝到 临之际,我突然有了一个更加大胆了TVB同款芝士捞面,在澳门的夜晚与 的想法,也是一直沉寂于我内心深小巴黎铁塔合影留念,在希腊的海边 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15 校友风采XIAOYOUFENGCAI 感受四季如春的地中海气候,在西西里坐上教父离世的那个台阶,在巴塞罗那参观至今未建完横跨世纪的圣家族大教堂,在真理之口与奥黛丽赫本一起重演罗马假日……还有太多太多的旅行足迹,在这寥寥几笔中无法细数完全。
曾经在书本里读到的一切,都终于开始真实地一点点浮现在我的眼前。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若未曾观世界,又谈何世界观。
千人千面,众人百态。
可以接受最好的,也要能承受最坏的;可以感受大城市的都市繁华高楼眺望灯火通明,也可以收起矫情在断水断电的偏远山区裹着被子在深夜瑟瑟发抖。
当你越来越了解这个世界,当你的内心开始变得富足,当你看到越来越多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当你开始明白你的一己之力虽然无法改变世界,但是却可以让你身周边的世界变得不同,从内心深处,你会开始迸发出一股力量。
年轻的时候总想着追求功名利禄,领略世间浮华,而此时的心境,通俗简 单,可以静静坐下,泡上一壶好茶,在一个静谧的午后,细品生活每一分每一秒的美好。
叮咚,时间现在是深夜一点整。
借着这半夜这四十分钟的简短时间,诉说完了我这二十五年的些许点滴收获,在老前辈的眼里或许看似有些班门弄斧,毕竟稚嫩的我也始终还在成长的路上。
学习成绩固然非常重要,但若只局限于学习应付考试本身,读书的意义便被曲解了。
我依旧怀念附中的教育,平等且自由,独立且共享,润物细无声。
一时的失利,并不能决定你的未来。
作为一个老学姐,并没有任何的资格去提任何的嘱咐,但若要我绞尽脑汁觉得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紧紧抓住你的梦想。
梦想从来不分对错,更没有贫贱高低。
梦想往往缺的,只是你迈开第一步的那个勇气。
16 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XIAOYOUFENGCAI校友风采 宗懿舟上外附中2013届校友,毕业于日本立命馆大学国际关系专业。
现就职于株式会社DantoTile东京本社,担任海外贸易及商品企划等职务。
2020年1月4日,我乘坐着全日空NH972航班暂别一年不见的父母,踏上了返回日本的旅程。
殊不知这一别,竟因为即将袭来的新冠疫情的影响,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何时才能再度踏上家乡的土地。
此文记录了我在日本抗疫1年来的一些所见所闻和个人感想。
相信在这个特殊时期,分散在天涯海角的各位校友们或许跟我有着不同的体验,但一颗思念家人的心应该是同样的吧。
天价口罩起初,日本国内没有本土病例的时候,大家都还没有怎么重视这个未知的病毒。
直到2月中旬第一例本土死亡病例的出现,旋即确诊病例达到了三位数,一时之间人心惶惶,民众们纷纷到各大药妆店抢购口罩、洗手液及各种消毒用品,随后更发展到抢购抽纸和厕纸。
那段时间我每次走进药妆店,都会发现这些商品的货架几乎空空如也。
就算在3月10日,日本政府出台了有关禁止高价倒卖口罩的相关政策也无济于事,市面上的口罩价格依旧水涨船高。
不管是日本制的还是中国制的口罩都是奇货可居,幸好我因为本身就有过敏性鼻炎,在入冬的时候提前屯了不少口罩,这才让我勉强挨过了第一波。
父母微信上叮嘱我这个病毒不可小觑,目测会变成一场持久战,叫我能买到便宜口罩的话就尽量多屯一点在家里备用着。
起初,普通的50个1盒 的口罩在日本著名二手网站上被炒到普通时期定价的10倍。
就在我年前预备的存货快要用完之前,口罩渐渐又回到了药妆店的货架上,然而价格还是不能与昔日相比。
我询问了父母方不方便从国内用顺丰或者EMS寄一些口罩过来,他们问了一圈都说国内管得严不太方便寄出国,我也只能咬咬牙在日本多掏些钱了。
在日本出现口罩荒的时候,我们公司在中国的一些供货商开始了“口罩外交”。
继“乒乓外交”和“熊猫外交”后,又一个有我国特色的“外交手段”。
虽然这些口罩对于全公司150多名员工来说是杯水车薪,但让我体会到了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公司的对策在工作方面,我所在的公司响应政府的号召,出台了错峰上下班的政策。
疫情前,正常上班时间是早上9点到晚上6点,而从2月25日开始全公司员工以自愿的方式向各自的上级提出希望早1小时还是晚1小时上下班。
我由于工作上需要跟意大利等地的海外供货商保持沟通。
考虑到时差关系,我选择了方便及时收发邮件的晚1小时上班,即早上10点上班,晚上7点下班。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从小就是早起困难户+拖延症患者,在参加工作后不管第二天几点起床,我基本上都会拖到12点左右睡觉。
倘若能借此机会多睡1个小时,简直就是求之不 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在日本抗疫的一些所见所闻 17 校友风采XIAOYOUFENGCAI 时天都还亮着。
不过各大超市和餐厅都缩短了营业时间,娱乐场所也大多关门歇业,多出来的大把空余时间让我感觉自己像回到了大学时期。
5月25日,政府宣布解除对东京等地的紧急事态宣言。
我从7月1日开始恢复了同以往一样的上班时间。
10万日元补助金4月16日,时任首相安倍宣布给每 名国民一律10万日元的现金补助金。
按照惯例,登记了住民基本台账的外 国人也是发放对象,所以像我这种长 期居住在日本的外国人也可以领取。
申请方式分为邮寄申请和在线申请, 邮寄申请需要的审查时间比较长, 在线申请则需要一张叫作MY
NUMBER CARD的证件。
日本人日常适用较多的 证件多为驾驶证和保险证,没有类似 口罩外交 我们中国居民每人一张的居民身份证的证件。
MYNUMBERCARD从2016年才 得的奢侈啊!而我的上司跟我相反,他选择了早1小时下班。
这就导致下午5点我还在忙活的时候,他已经拎着包回家了。
传统的日本企业都是上司不下班,底下的员工也不能随便回家。
所以这一光景在其他日本公司相信不太常见吧。
开始推广,截止到2020年12月1日,已发行的数量只占到日本全国人口的23.1%。
由于邮寄申请时,经过漫长的审查后发现资料填写有误,需要寄回重新填写然后再次审查,所费的时间较长,因而很多人选择在线申请。
然而许多人没有办理过MYNUMBERCARD,或是证件过期、忘记密码等种 由于日本的死亡病例持续上升,日本政府发表了“紧急事态宣言”。
4月7日的时候还只是针对患者数较多的7个都道府县,4月16日时,范围则扩大到了全国。
由于我的公司在东京都中央区,也算是需要重点防范的对 种问题,没法顺利在线申请补助金。
某天的新闻里我看到了各地政府窗口大排长龙,都是咨询关于MYNUMBERCARD的民众们。
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反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大家为了领这笔钱真是“拼命”。
象,所以从4月8日开始从错峰上班改为了缩短上班时间,统一早上10点上班下午4点下班。
那段时间简直是我最“幸福”的时间:每天睡到自然醒,早上的满员电车变得空空荡荡,到家 安倍口罩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疫情对策是安倍口罩。
上文我有提到口罩的价格水涨船高,而且哪里都缺货,所以时 18 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XIAOYOUFENGCAI校友风采 任首相安倍在4月份提出了一个给每户家庭免费发放2个棉布口罩的设想,顿时引起了议论纷纷。
争论的点主要有2点:有没有必要和数量够不够。
首先,棉布口罩比起一次性的无纺布口罩,防飞沫等效果大打折扣。
很多人包括我觉得,比起棉布口罩更愿意戴一次性口罩。
其次,如果一户家庭有3口人以上的话,这个口罩该怎么分配呢?所以安倍首相这个全民口罩计划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并没有受到好评,反而给邮政系统增加了负担,更有一些口罩当中混入了异物而遭到投诉,真是吃力不讨好。
而我在6月1日终于收到了安倍口罩,也是洗了一次之后就束之高阁,从没有戴它出过门。
何去何从的奥运会原定于2020年7月至8月举行的东京奥运会,由于疫情影响,于3月24日正式宣布将会期延期1年,改为2021年夏天举行。
初夏时节,日本国内的新增病例和重症患者数出现缓和的趋势,人们对明年举办奥运会都还抱有信心。
谁知8月出现了疫情第二波,以及11月到目前为止出现了更凶猛的第三波,大家又开始怀疑2021年的夏天到底能不能办成。
然而日本政府却依然按照原计划进行着准备,12月初更是宣布了追加2940亿日元经费的决定,追加部分包含了对参赛选手的核酸检测费用、因会期延期产生的场馆签约费用等等。
日本政府对于奥运会的态度一向很强硬。
从疫情初期的“势必在奥运会前控制住疫情,依照原定日程准时举办”,到宣布延期后的“明年的夏天一定会如期举办”,民众的态度却是摇摆不定。
就算明年夏天日本国内 疫情受到了有效控制,可国外的情况又会如何呢?奥运参赛大国的美国,最近每天都有6位数的新增病例。
日本政府真的放心让“新冠大国”的选手们入境吗?真的愿意让本国的选手与他们同场竞技吗? 安倍口罩 近一年来,周围不少人已经对疫情有所麻木。
不幸中的万幸是,我的身边暂时还没有人被感染。
日本国内的致死率并没有特别高,所以即使东京又刷新了单日新增病例数,走在街头还是能发现有不戴口罩的人,不过大多数人都在尽自己所能防止病毒扩散。
勤洗手勤漱口,少走动少跟人接触。
夏天的盂兰盆节,日本的传统是要回乡探亲扫墓的,有不少人为了减少留守在家乡的老年人的感染风险而没有回乡。
如今第三波疫情爆发,元旦的回乡潮应该也会比以往要有所缓和。
我原定也是想元旦放假期间回国探亲的,面对着高昂的机票、复杂的申请步骤和漫长的隔离时期,我思量再三还是选择了待在日本。
但愿大家的种种忍耐能够换来最终的胜利。
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19 校友风采XIAOYOUFENGCAI 新随笔 20 杨粞敏上外附中2013届校友,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
目前就职于上海电气集团,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工作。
也许是因为从附中的时候开始就学习俄语的缘故,从立冬过后的第一个下弦月夜晚,到如今小雪的上弦月夜晚,我写出来的内容都颇有俄罗斯文学的风格。
直到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心情是类似于:就当是再多写一篇我们班的班主任以及语文老师张喆也会皱起眉头,再挠一挠他本就稀疏的头发,批注上几句感慨的“上外附中式”的随笔吧…… 虽说“毕业”可以说是人生新的开始,但其实我对从附中毕业这件事一直也没有多么生动的感觉。
大概是因为我们俄语班四人组胖子、楼主、Pasha和我常会聚在一起,就和以前上俄语小班课的感觉差不多。
胖子依然很胖,每次我看到他穿着横条纹的衬衫骑脚踏车的时候我一直都十分担心那辆脚踏车的轮子会被压扁或者飞出去之类的;楼主手上的PSP游戏机换成了智能手机,有时我会想:男人都是这样始乱终弃的吧,在学校的时候还说PSP是老婆,现在还不是和智能手机在一起么;Pasha已经很久没有去网吧玩游戏了,现在的他更多提起的是各种工作上的应酬,不过他至少赶在了头发全都变白之前找到了女朋友。
近年来,我们都在人民广场附近聚会,每次他们都会问起我的工作——我从事过的工作比他们三个加起来还要多。
虽然有过许多工作经历,但我任何一份工作上的同事关系,远不会比在上外附中时的朋友关系来的亲近。
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假如一份工作的所有同事关系合起来都能写成一本书的话,那每一个上外附中的朋友之间的羁绊都能够写作一本书,而且有些还是能分上几卷,甚至能出个续篇的那种。
在楼主搬家之前,我们都是在虹口足球场那里聚会的。
也许是保留了附中时候的习惯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聚会方式都十分固定——先是在当时还开着的高点打桌球,再是去虹口龙之梦的银乐迪唱歌,然后再到虹口足球场二楼的桌游店玩上一会。
某一个晚上,我们打算在赤峰路轻轨站下的一家店吃晚饭,就“顺便”想要走到附中再去看一看。
从学校的大门口张望,我们看到了保安大叔依然坐在门卫室里。
我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也还记得他的样貌。
当时想着,我们已经是毕业的学生了,而且也的确不是为了看望老师什么的,觉得要进学校也许有些不妥,但也还是硬着头皮上去打招呼。
那保安大叔早已认出了我们,和我们聊起了那时的老师们,又允许我们进学校看一看。
我们不打算给保安大叔添麻烦,于是没有进入到教学楼里,就沿着去往食堂的那条路走着。
在那条路上,我仿佛能够看见“民族魂”的时候楼主从家里带来的手工制品在义卖会畅销的场景、借球处的大爷吆喝着让操场上的我们“快还球”的场景…… 食堂没有开放。
我们毕业那年的 XIAOYOUFENGCAI校友风采 高三也还是在中山北一路的校区读的,可那时学校还在重建,其它年级也还在车站北路校区吃着班主任老师用一个巨大的勺子所分发的食物,所以我们毕业时也不能算是我所熟悉的食堂。
我记忆中的食堂,是有四层楼的——二楼、三楼、四楼和负一楼。
二楼的食物非常健康,营养搭配全面且价格实惠,饭不够可以再添,免费的汤可以喝到饱。
推荐搭配的是小卖部售卖的康元牌饼干,实践证明在不考虑营养的状况下,可以靠这原先一块
五,后来两元一包的饼干和免费的汤生存一周,省下的钱可以在门口的商贩那里买些有趣的小玩意,或是在稍远些的书报亭买到漫画书;三楼有卖面的窗口,排队的人总是不少,但效率高、时间短,比起在同一层卖的偶尔会变成“黑暗料理”的炒饭也要可靠许多;四楼的性价比最高,四个人,一人买一个菜,能够兼顾吃得饱和吃得好,如果非要说对当时的我们有什么缺点,就是等的时间挺长的,也许会耽误到下午的课。
负一楼是小卖部,是个有趣的地方。
不仅是因为它一直都开着,更是因为那里几乎是所有活动开始的地方。
每当中午有活动的时候,我们几乎都是先在那里吃个热狗或是汉堡之类的,也或许是用免费的开水泡上一碗最早只要两块五就可以买到的方便面。
我的记忆中,依然还有一排同学站在楼梯旁吃着泡面的场景,男生女生都有。
那天,小卖部没有开张,就和我们离开学校时一样。
我宁愿相信,那是因为周末的缘故。
发现操场比我想象中要小得多。
我们绕着操场走了一圈又一圈,聊着当时球场上的许多事情,最后走到了主席台上,在教导主任周一早上讲话的国旗杆下,拍了张合照。
主席台下方的操场上空落落的,没有了毕业的同学们的身影,大家都已经飞向世界了。
上外附中的传统,便是学生们在毕业后会分散在世间各地。
毕业的时候,大家的心中便已是知晓的——有些人,这一次的擦肩而过后,便是一生都很难相见了。
即便如此,大家也都在同一片月光之下有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一花一世界,我始终相信,人们总是努力着去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因为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每时每刻都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才是不枉此生的做法。
附中的同学们大多是世界观相近的,自然容易彼此相互吸引、相互喜欢,也更容易生活在一起。
能够在附中结识彼此,在生命的一段时光里相互交集,实在是三生有幸。
从卷帘门被拉上的小卖部往回走,走到了操场上。
再踏上操场的时候,才 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21 校友风采XIAOYOUFENGCAI 独行 22 虞家轶上外附中2013届校友,湖南师范大学法语语言文学学士、巴黎商学院及法国高等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管理硕士。
现就职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节目交易部。
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
距离从附中毕业已过去整整七年,这七年里,每当回母校看望曾经教过我们的老师、每当沿途经过中山北一路、每当在街角看到身着白黑校服的学子,那种亲切之感总是油然而生。
人对母校的感情是难以割断的,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深,萦绕在意识的最深处。
我也常常会想,上外附中——一个无数学子趋之若鹜的摇篮,而我在毕业多年之后,它留在我血液里的顽强,究竟是些什么?思来想去,唯有那七年潜移默化刻进骨髓的价值观。
在附中的七年正值每个少年最叛逆的青春期,也是我们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的阶段。
进入高中的第一年,语文课前的演讲依旧是个惯例,从初中延续到高中。
老师基本上不规定确切的主题,因此同学们也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演讲结束后老师会稍作点评,或者留些时间给同学们相互问答讨论。
虽然如今已记不起当年的课前演讲同学们都涉及了哪些主题,但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甚至是如今还会常常想起且细细品味的,是王永壮老师在语文课堂上的那句“人的本质是孤独的”。
这句话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来说,是新鲜的、深奥的、也令人不得其解。
当年的我只能些许理解到老师口中所谓的“孤独”,那份“孤独”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可能是源于学业的压力、可能源于性格中的患得患失、也可能是源于青春期的多愁善感。
但那份“孤独”太浅薄了,让那时年幼的我捉摸不透人生的意义;那份“孤独”也太厚重了,成为我人生许多关键节点的箴言。
后来,每当我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前行、每当我离开家乡到另一个城市、另一个国家求学、每当变数和意外出现、每当历经悲欢离合,王老师的这一句“人的本质是孤独的”总会充盈我的耳畔,让我砥砺前行。
我感恩在我价值观形成最重要的时期遇见了王老师,不同于照本宣科的语文教学模式,他把我们视为有灵魂、会思考的成年人,用最平等的对话跟我们探讨孤独、爱情、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而他缔造的这些人生观、价值观一直留在我心底,陪伴着我的呼吸。
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所说:“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
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 人的本质是孤独的,但我们不是孤立地存在于这世界,就像这些年所有的经历和年少时形成的价值观互相交织,成就了我们的现在。
因此,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XIAOYOUFENGCAI校友风采 鲁晏宾、王锁瑛夫妇同为上外附中1967届校友,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最早学习葡萄牙语的学子和开创葡萄牙语专业的教师。
他们是中国文化的使者,身居葡萄牙不忘祖国,长期奋斗在中葡文化交流的前沿;他们的人生朴实却精彩,他们的生活平淡却充实。
他们的名字“小鲁”“小王”与葡萄牙语紧紧相连,他们的人生经历遍布中葡。
(本文以王锁瑛老师第一人称叙述,对原文有删减) 上篇:葡萄牙语专业的发展与创建 丽吉娅与葡萄牙语专业的创建 葡萄牙中华文化之友协会大会主席团主席鲁晏宾 因为我和鲁晏宾的西语学习成绩都很好,其他方面的表现也不错吧,领导未征求意见,直接通知我们改学葡语。
幸运的是,从学习葡语的第一天起,我们就爱上了这门语言,一点儿也不后悔当时完全接受了组织安排。
1973年,我在上外西班牙语专业一年级学习。
有一天,系领导找我和同班的鲁晏宾谈话,说学校打算开设葡萄牙语专业,决定抽调我们俩去学习葡萄牙语,以后留校做葡语教师。
当时,学校聘请的德国专家克莱门斯的太太丽吉娅是巴西人。
那时候,中国和葡语国家没有外交关系。
非洲的葡语国家还处于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巴西于1964年发生军事政变,右翼军人政府上台,实行了长达21年的独裁统治。
这期间,独裁政府极端仇华反华,禁止巴西公民与中国来往,逮捕迫害中国派往巴西工作的九位同志。
丽吉娅是在去德国留学时结识丈夫克莱门斯的,她是冒着失去自由或生命的危险陪同丈夫来到中国。
正是在这样严峻的时代背景下,上外决定充分利用丽吉娅这一资源,请她为上外培养葡语师资。
可能是 我们开始学习葡语了。
第一节课,丽吉娅让我们用西班牙语做自我介绍,接着她用那种老式的打字机把我们的介绍翻译成葡萄牙语,发给我们,教我们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解释发音和语法。
第二天上课,继续采取同样的方法,但是前一天学过的葡语单词,不能再用西语代替。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在我们的会话中,西语越用越少,葡语越用越多,直到有一天,她说禁止我们再说西语,只能说葡语。
除了这样的会话外,她还从她带来的书籍中选择文章作为教材。
此外,丽吉娅买了很多中国的连环画,让我们翻译成葡语,极大地锻炼了我们的书写能力和翻译能力。
我们跟丽吉娅学习了一年半。
在这期间,除了不跟她回家,其他时间基本上都跟她在一起。
每天上午上课,下午陪她参加各种外事活动及处理个人事宜。
我们像海绵一样,最大量地吸收她传授的知识,又在各种场 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鲁晏宾、王锁瑛:相伴一生的葡语情缘 23 校友风采XIAOYOUFENGCAI 合,尽可能地实践这些知识。
我们陪她看电影,翻译电影对白;我们陪她参加各种会议,翻译会议内容。
因为在会议上,几个德国老师往往只有一个德语翻译,所以她的先生克莱门斯也喜欢和我们待在一起,听我们翻译葡语。
记得当时批林批孔,我们在教室里给丽吉娅翻译有关批判材料,克莱门斯也来听了。
当翻译到林彪所说的“天马行空”时,克莱门斯把“cavalodivino(天马、神马)”听成了“cavalodevinho(葡萄酒马)”,因为在巴西葡语中,这两种说法的发音很接近,而他不知道divino这个词。
他急得连连说:“不明白,不明白。
”我们和丽吉娅都不明白他为什么不明白。
纠缠了好半天,我们把“cavalodivino”写在纸上,丽吉娅又用德语跟他解释了一通,他才明白他搞错了。
年北京奥运会举行前,我作为葡萄牙国家电视台的嘉宾,参加了《明镜》访谈节目。
我说了这个土豆的故事,说明不同文化的差异,以及中国人希望把好的一面展示给外人看的朴实愿望。
这个节目的收视率比较高,后来我曾在火车上、图书馆、豪华饭店都遇到过素不相识的葡萄牙人,跟我打招呼,说很喜欢我的访谈,其中有一位女士还问:“土豆故事是你说的吧?”到2008年底时,这个片段还被节目组列为当年的最佳访谈片段之
一,又作了重播。
如果说我们后来能够运用我们的葡语知识,在教书写书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的话,那么丽吉娅就是第一大功臣。
是她给我们打下了扎实的葡语基础。
在北外学习的日子 当时,我们去农村开门办学,我就和丽吉娅住在一起,带去了老式的打字机和录音机,在农村边劳动边学习。
一次我们接受了收土豆的任务,收完土豆后,地里还留下很多小土豆,带队的农民说不用捡了,就充当肥料吧。
丽吉娅说这些小土豆烤着吃味道特别好,让我去问一下,能不能让她捡一些带回家。
我把她的要求反映给领导,校方和公社里的人商量了半天,说给她小土豆,会不会造成误解,使外国人以为中国农村产量不高,产的土豆这么小,再说,送人总要送大的才好。
最后的决定是,还是给她大土豆吧。
当一篮大土豆送到丽吉娅手中时,她连连说,我不要大土豆,我就是要小土豆啊。
这件事情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008 与我们相处一年半后,丽吉娅随丈夫离开中国了。
没有聘请到新的外教,我们经历了几个月的自学生涯。
每天,我们将北京国际广播电台的葡语广播录下来,然后开始做听写练习,听一句写一句,再进行翻译。
只要句子的逻辑不通,我们就知道有单词没有听明白,于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听,直到听到的单词符合整句的意思。
当时的工具书特别缺乏,双语词典只有澳门出版的一部《葡中词典》,收词和释义都极少。
所以我们利用丽吉娅留下的原文词典,不断地扩大词汇量。
当时,北外有一个73年入校的葡语班,全班只有8个学生。
经两校交涉后,北外同意接受我们插班学习。
24 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XIAOYOUFENGCAI校友风采 1974年,葡萄牙发生康乃馨革命,推翻了独裁统治,非洲葡语国家纷纷宣告独立,葡语人才的需求量开始大了起来。
于是北外又招了75级葡语班,共18个学生。
当时北外有四个中国教师:王复山、顾逢祥、余才俊和刘崇孝,王老师和余老师主要教我们班。
还有一对巴西夫妇阿马里约和拉可儿。
王复山老师和刘崇孝老师已不幸去世,但顾逢祥老师与余才俊老师在退休后仍然从事一些与葡语有关的工作,与我们时有往来。
阿马里约曾任巴西共产党主席,当时他们夫妇在中国政治避难,现在已经去世了。
他们六位都是非常优秀的教师。
73级葡语班不断扩大,继我们之后,又收了3个解放军插班生和4个朝鲜留学生,形成了一个团结友爱的大集体。
我们在北外学习了两年,是我们葡语学习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两年。
当时学葡语的人不多,几乎互相都知道,我们俩也以上海的“小鲁”和“小王”为大家所熟知。
直到前不久,著名翻译家、原国际广播电台葡 语组负责人范维信还对我们说:“我到现在都叫你们小鲁、小王,习惯了。
” 我们还认识了当时在北京国际广播电台葡语组工作的一对巴西夫妇贾伊梅和安吉拉以及他们两个可爱的女儿。
贾伊梅姓马丁斯,电台的中国同事都称他为老马。
他们一家当时也在北京政治避难。
因为在北外学习,我们得以接触到更多的葡语老师、同学和同行,极大地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
我记得拉可儿上课时,习惯叫我在黑板上把她说的新单词写下来,她还笑着说:“现在我省力了,不用自己在黑板上写了。
”我还陪她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三八妇女节招待会,受到了邓颖超女士的接见。
(未完,待续) 文章摘自: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网本文整理:上外附中学记团陈夏忆 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25 校友风采XIAOYOUFENGCAI 王宇翔上外附中1997届校友,就读复旦大学法学院,现在交通银行总行工作。
高三日记 26 这是一本诞生于高考之后的日记,它记述了笔者脑海里段段挥之不去的记忆。
高三生活中的甜酸苦辣,“南京路”上的日日夜夜,请原谅我没有能力全面而且生动地一一描绘。
我只能将一件件琐屑的故事告诉诸位——这些真实的故事都曾经发生在“南京路”上。
若干年后,当诸位同样就读于上外高三时,或许也将深知其中滋味。
愿心想事成! 谨以此献给我的母校! 96年9月2日星期一晴开学了。
在上外的第七年生活开始了。
这是非同寻常的一年。
其实,到底怎么个非同寻常,我心里没底。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黑色的七月”,这些话如雷贯耳,事到临头却茫茫然。
未来一年将如何闯过?走进地处僻巷的高三走廊,眼前一亮。
墙头贴着醒目的标语: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迎接97高考!当下,人就觉得热血沸腾。
标语下通知栏的右首题了一首诗,署名吴大渝。
此公乃高三年级组长。
来不及细看,发现左边有则通知:本周语数外摸底考。
届时分数年级排队。
我闻到了火药的味道。
教室里一如既往如同菜场。
文科三班是老三班的老底子,都是熟人,俩月不见,话题多集中在高考上。
显然,各位的心情与我半斤八两。
中饭前足足折腾了一个多钟头调整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座位。
成绩拔尖的人成了紧俏商品。
荣任班长的我累得口干舌燥。
几个读理科的老同学邀我去看他们的教室。
嗬,五十多个人挤在一间教室里,象鸽笼一般。
我们班三十来人,宽敞不少。
下午便是年级大会,吴大渝主持。
别看他写诗,其实教理科班数学。
听说他幽默起来野豁豁,尚未领教。
说实话,看见吴先生我们有点头大。
从高二会考前第一次年级大会起,他就大叫本届高三质量如何如何不灵,尖子不多,差生不少。
弄得大家心虚。
今天除了当头棒喝之外,还列举了本校高考光荣历史。
和本届一比,仿佛“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
越听越让人伤心,难道97届真的没有前途了吗?末了吴先生宣布:听说今年高考可能取消直升。
回到教室,摸底考具体安排己出来,周四周五两天。
96年9月3日星期二晴取消直升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
三班所以多数人报文科,主要冲着小语种直升上外的方便。
真的,心里越是没底,直升就越诱人。
不必参加高考,顺当地进所大学,这不是很爽的一件事吗!我也很心痒,早就琢磨着直升名额什么时候下来,好摆脱七月的阴影。
可万一吴先生的消息确实,形势真的严峻了。
昨天在写“未来一年如何闯过”时,还在想直升了岂不万事大吉。
真是可笑。
班上成绩差些的老兄更是人心惶惶,或者批发点不知从哪来的传闻,恐怕自己也未必相信。
看好吧,高三一年小道必将大行其道。
XIAOYOUFENGCAI校友风采 其他学校高三大概上了快有一个月的课了,上外高三今天正式上课。
语文金仁娟老师,数学胡瑞龙老师是头一次给我们上课。
一眼就看得出,都是极认真负责的人。
他们倒没多谈高 考,只是稍微带了句可能取消直升。
咳,就这句便够我们受用的了。
有消息讲,下周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摸底考成绩。
可怕,可怕。
96年9月4日星期三晴家长会的事确认了。
成绩单连同年级排名将张榜公布。
这是我们在上外读书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排名。
其引起的风波大概是老师始料未及的。
听说有位心理脆弱的女生通过两位女性班主任(高月清老师、金仁娟老师)向吴先生提出要求不排队,弄得他左右为难。
说实在的,我听说,别说高
三,外面学校从初中起,考分排队这种为报刊舆论所“不齿”的事早已司空见惯。
十六岁花季中撕榜的举动多少带点天真的成分,而上外这从不排队的地方更有点近乎世外桃源。
无论排队与否,分数是最关键的。
想通这一点,埋头准备摸底考的人多了起来。
是啊,从前还好混个直升,现在只能背水一战,再不用功些怎么办?何况,几位老师似乎都认为我们的水平成问题。
前途一片灰暗。
不用功的也有。
理由是摸底考没规定考试范围,用功也白搭。
兴许有道理。
96年9月6日星期五阴摸底考在忙忙碌碌中结束了。
感觉还行。
吴先生的规矩是,大型考试要摆在食堂里搞,为的是营造考场气氛,也为方便管理。
这两天试下来,在食堂里考,真有那么回事儿。
可就是餐桌油光光,气味不 大对,脚下偶尔踩到块排骨什么的,受不了。
忍着点! 96年9月9日星期一小雨高三第一次考试成绩公布了,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老师们显然很不满意。
难怪,数学卷子很简单,据说不到会考难度,可平均只有七八十分的样子,最低才三十多,够呛。
语文难点儿,用的是去年的七校联考卷,不带作文,可考到六十几的人凤毛麟角,最高分才七十出头。
我还行,数学99,语文62分半。
有位老师告诉我们:这一次校领导很重视高
三,毕业班各方面受优待。
去年上外没有毕业班,以致外面关心上外的人以为我们大退步,所以领导要求这回无论如何要考好。
眼下这样子,不得不叫人灰心丧气。
关于直升还是议论纷纷。
我反正死心了。
96年9月11日星期三阴后天就是家长会,班里情绪很低落。
一则考得不好,二则前途暗淡,三则吴先生常来骂人。
盼直升的人,现在一下子没了方向,心理调整不过来;还有家伙心存侥幸。
班里的气氛就是这样,不少人定不下心读书。
吴先生那想说就说的脾气,当然要骂人。
开始用功的人更多。
教室里出现了各式大号照明用具,那是女生用来开夜车的。
男生尚未响应,但夜自修都各找“风水宝地”埋头用功。
走廊墙上贴出了准备出榜的纸。
96年9月13日星期五阴吴先生在学生的压力下,放弃了全年级排队的打算。
只是把各科高分作为红榜贴给家长看。
另外,发给家长的成绩单上有最高最低和平均分作对照。
一目了然。
下午的家长会如临大敌。
校领导固然 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27 校友风采XIAOYOUFENGCAI 寄予厚望,可是忧心忡忡。
众口一辞“形的人不甘心,为自己的“荣誉”憋着一口 势严峻”,并且断言“这届肯定考不过上气。
凭什么认为我们考不过上届?实在是 届”。
凭良心说,我不服气。
从小到大,气不过。
我们盼着扬眉吐气的一天。
我们这个年级在学校里一直很出色,怎么 憋着一口气的,还包括所有高三的老 现在突然就被认定不行了呢。
但不管怎师,他们与学生同舟共济! 样,这回摸底考算落下了把柄。
你再有什 班里有一股暗流。
虽然都开始用功, 么理由,分数摆在这儿,只能服输——高但有人内心深处还巴望直升,成为一种不 考不也是这样吗?天阴沉沉的,学生和家安定因素。
大教室常常吵闹。
吴先生在南 长的心也是阴沉沉的。
京路上亮出嗓门训斥成为家常便饭。
直升 不过话说回来,吴先生是极自信的若取消,把高三所有的人逼到了绝路上, 人,一再把上外称作“超级市重点”,并死心塌地为高考搏命,倒未必是坏事。
“扬言”:“复旦交大,上外不考,谁 考?!“阿金告诉我,在理科班,吴先生 96年9月23日星期一多云 使出浑身解数嘲笑想混直升的念头,不说 大家已经养成习惯:每当老师要求买 服精英去考复旦交大誓不罢休。
一本新的参考书时,要发一通牢骚。
我们 咱们的高三走廊被命名为上外“南京
自然明白,老师指定的参考书绝对值得, 路”,以示地位非同凡响。
叫声多半为了起哄。
不过花钱如流水,有 年级会之后是班级会,核心都是要些受不了。
学校又来凑热闹,通知要订青 求用功拼搏迎接高考。
接着徐绣薇老师召年报。
在同学的撺掇下,我上教导处找陆 集俄语小班开了会。
因为我们高二时做过老师邢老师请求减免负担,结果被轰了出 一回俄语高考卷,成绩不错,所以前途比来。
得,再交23块。
较光明。
从中预起我们俄文班一向抓得最 参考书真不是白买的。
金老师已经宜 紧,我们还叫苦连天。
如今算尝着甜头布,那三本大开面的书必须在第一学期完 了。
成。
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
那些高考 今天回家,每人家里都有些风波吧,难度的语段做上去云里雾里,一对答案稀 我想。
里哗啦,吓得我背脊发凉。
形势严峻,
定要拼命用功啊。
96年9月18日星期三雨 吴先生常骂人也有好处。
维持纪律时 家长会结束后,班里似乎正在走向正只要吓唬一下:“小
二,吵什么吵,吴大 轨。
数学胡老师和和气气,但功课抓得很渝来了。
”便立收奇效。
紧。
不知不觉中作业量正在上升。
各科老 师开始要求订购辅导教材。
黑板角落里密 96年9月30日星期一晴 密麻麻写满了要买哪些书。
我当班长的, 国庆联欢不搞了。
今夜是中秋,好 钱已经收得不可开交了。
朋友凑在一道买了一只酱鸭,稍稍热闹
女生开夜车蔚然成风,一般都开到下。
可也没什么多说的,唯有祝愿顺利度 十一二点。
对于女士们的体力我佩服得五过高三非常时期。
消灭了鸭子,又开始做 体投地。
老二班的男生夜自修结束也把书功课。
带进寝室,挤在走廊里看。
大有开夜车的 回到寝室,见二班的人弄了张课桌进 趋势。
寝,开夜车。
夜自修小教室里的人越来越多。
摸 (待续) 底考后,好象全校都瞅我们不顺眼。

28 上外附中校友通讯 走近身边的“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今天,我校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徐旻同志(上外附中93届校友)出席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
疫情表彰大会,领取了“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表彰证书,这是对他半年多来参与多语种疫情信息发布日语版翻译工作的肯定,也是我校师生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缩影。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上海作为卓越全球城市,不仅要对生活在上海的市民进行疫情信息通报,更要让21.5万的在沪外籍人士安心、放心、有信心。
市外办从2月1日起,在官方网站上开通了疫情防控信息多语种发布专栏,用中、英、法、日、韩5种语言,每天发布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内容,通报最新疫情防控动态及防护提示。
徐旻同志便是该多语种发布专栏日语翻译组的一员,他用精准高效的翻译工作,为上海打赢这场抗疫战争贡献了上外力量。
徐旻同志从2020年1月底开始承担上海市外办多语种疫情信息发布的日语版翻译工作,先后翻译120多份材料,总计字数约11万,其中2月1日至3月24日更是连续53天不间断,完成超过8万字的翻译工作。
这样的翻译数量和节奏,他也是第一次经历。
现在,他仍处于“随时待命”状态。
徐旻表示,这次的翻译任务对于他来说,就像是一次“实习”、一次“业务训练”,让他受益匪浅。
这段翻译经历不仅锻炼了他自己的翻译技能,也为今后的教学和同学们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实战素材。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下那段辛苦而有意义的故事。
今年1月31日傍晚,徐旻接到市外办领导的电话,上海市每日疫情信息发布要推出多语种版本,问他能不能承担日语这部分。
还没等他回答,领导又说了一句: “你是党员嘛!”疫情当前,有一项工作需要他的专业能力,这就是使命。
于是徐旻爽快地答应:“我是党员,我来吧。
”疫情防控是一场战斗,而翻译对徐旻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因为他的教学和实践主要集中在口译领域,笔译并不是他最擅长的。
每天下午上海市的疫情信息发布会后,他就会收到新闻稿,短的7、8百字,大多都上千,最长的曾超过3400字。
除了发布会的媒体通稿,还 有各类不定期的新动向,诸如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的规定、国际航班调整通告、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28条政策等等。
每次他译好初稿上交、再根据审稿意见修改完成,整个过程往往也就只有两三个小时。
而这项工作单单手快是不行的,作为权威发布,精准度容不得一点点马虎。
发布的内容也是包罗万象,从疫情动态到复工复产,从严防输入到保障民生。
徐旻说:“这份工作既要速度,又要精度,兼具口译的灵活性和笔译的严谨性。
” 很快,他就找到了好办法,用好各类信息发布渠道,提高翻译工作效率。
他每天准时关注市政府新闻办的官网,查看发布会通知,根据“上海发布”的信息提早准备好当天的疫情病例数据。
他还要紧跟发布会直播,将录音转成文字,在正式文稿到位前,就已经开始动手翻译草稿了。
网上教学开始后,时间更加紧张,他就把网课间隙等碎片时间全部利用起来,见缝插针地做好翻译工作。
他时刻提醒自己,文字工作决不能想当然,时间再紧,也要求证。
幸运的是,他在工作中遇到了众多后援团,主力就是上外日语的校友,他们来自法律、劳务、保险、税务、医疗、航空等各个领域。
有了专业人士的帮助指点,他的翻译工作一次次柳暗花明。
正是上外人的集体智慧,支撑他完成了这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
如今,战疫仍在持续,徐旻同志的笔译工作也没有停歇,这就是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 封封底面::埋新 西伏兰 皮哈沙滩 摄摄影影 蔡杨耿天青宁

标签: #怎么样自学编程 #服务器 #腾讯 #网页设计 #就业培训 #学院 #网页设计 #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