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S海外信息专报,csis评级怎么样

csis 2
CISS海外信息专报 (2020年10月6日-7日)
1、布鲁金斯学会探讨多边主义国际秩序的危机10月5日,布鲁金斯学会发布由“国际秩序与战略项目” 主任布鲁斯·琼斯(BruceJones)等人撰写的报告《竞逐秩序:面对多边主义的长期危机》。
报告称,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多边主义机制正面临巨大挑战,以美国和西方国家主导的后冷战时代国际秩序已难以为继,因为国际冲突的形式复杂化,全球化趋势遭受逆转,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以及大国地缘战略竞争逐渐升温。
但报告认为,这一危机并不仅仅来源于美国总统等大国领导人的反多边主义立场,而是具有更深层次的根源,例如西方国家无法再使这一秩序符合其自身的政策目标,并且不愿为之付出巨大外交和经济成本。
作者声称,西方国家应当重新认识多边主义国际秩序,将其视为一个竞争的场域,并与中国等拒绝西方价值观的大国展开竞争。
peting-for-order-confronting-the-long-crisis-of-multilateralism/
2、《外交事务》:美国无法维持自由主义世界秩序 《外交事务》提前发布11月号的重磅封面报道《流氓超级大国:为什么本世纪美国无法维持自由主义世界秩序》,该文章由塔夫茨大学教授迈克·贝克利(MichaelBeckley)撰写。
文章称,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退出国际组织、全方位提升关税,多数认为,这威胁到了二战以来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
但是,即使特朗普下台,美国也不会继续担任自由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原因在于美国的自由主义霸权是二战的特殊产物。
实际上,特朗普交易式的外交政策是美国大多数历史时期的外交准则。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人口老化和自动化的兴起,会削弱人们对资本主义民主体制和自由世界的信心。
照顾老人的压力和自动化发展带来的失业会加剧市场竞争,导致国际贸易下滑。
美国对其他国家的依赖也因此减弱。
在这种形势下,作者认为美国更可能成为流氓超级大国——缺少道德承诺,以本国利益为核心,成为集经济军事为一体的超级大国。
/articles/united-states/2020-10-06/illiberal-american-century-rogue-superpower
3、《外交事务》:疫情之后的资本主义10月2日,《外交事务》官网发布伦敦大学学院(UCL) 创新和公共目标学院创始人、教授玛丽安娜·马祖卡托(MarianaMazzucato)撰写的文章《疫情之后的资本主义》。
文章认为,世界各国并没有利用好2008年金融危机的机遇,制定良好政策,没有支持实体经济而使援助流向金融部门,
2 全球经济依然破碎、不平等且碳密集(carbon-intensive)。
当下,全球经济在疫情的冲击下面临新的机遇,为市场提供援助并刺激经济增长是必要的,各国应积极重塑市场,引导增长方向,建立更好的经济,形成使所有人受益的长期成果。
政府可以向企业提供紧急援助,并以保护公众利益和解决社会问题为条件,拒绝援助不抑制碳排放且将利润隐藏在避税天堂的公司。
此外,文章认为,长期以来政府将风险社会化、回报私有化,即公众为了解决混乱付出代价,但最终的收益却流向公司及投资者。
政府应利用疫情带来的危机,形成新的交易方式,为纠正上述不平衡提供机会,迫使公司为公共利益采取更多行动,并让纳税人分享收益。
/articles/united-states/2020-10-02/capitalism-after-covid-19-pandemic
4、《外交学人》刊文分析五角大楼未来十年的主要任务10月2日,《外交学人》网站发布史蒂文·斯塔希克(Steven Stashwick)的文章《拜登团队勾勒五角大楼未来十年的优先事项》。
文章称,美国前高级国防官员弗卢努瓦(MicheleFlournoy)认为,面对美国国内日益艰难的政治形势与经济预算,以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五角大楼在未来十年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在增加军力投入、增强现代化建设和确保当前战备状态之间进行权衡。
文章提出,在应对中国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军事竞争上,美国应控制成本,与中国达成适当的军事平衡即可维护美国的安全利益,而非一味追求“领先
3 地位”;
二,现代化扩张上,美国应将资金注入常规威慑和低强度“灰色地带”的竞争能力培养,而非斥巨资专注于核竞争;
三,全球问题上,美国应认识到在应对诸如气候问题与病毒问题等全球威胁时,与中国合作将不可避免。
/2020/10/potential-biden-administrationdefense-pick-outlines-pentagon-priorities-for-next-decade/
5、大西洋理事会分析美国政治乱局对中国的影响
10月4日,大西洋理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弗雷德里 克·凯佩(FrederickKempe)发表评论文章《北京如何从特朗普抗疫失败和美国选举乱局中获益》。
文章声称,当前特朗普总统感染新冠病毒并住院体现出美国正在面临政治乱局,这将为中国提供历史性机遇。
虽然“北京不会在这一特殊时刻采取故意激怒华盛顿的行动,例如在台湾和香港问题上主动出击”,但是中国将借此机会加强国内经济管理,推动发展数字货币,以及弥补美中之间的技术差距。
文章还声称,此次疫情将使中国进一步认定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不具有优势。
此外,作者还援引近期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和中国特别工作组出台的两份报告,呼吁美国加强对中国的应对措施,否则可能面临未来多维度竞争中落后于中国的风险。
/content-series/inflection-points/how-beijing-gains-from-trumps-covid-struggles-and-us-electoral-dysfunctions/
4 6、《外交事务》:特朗普外交遗产是新领袖的筹码10月5日,《外交事务》刊发新美国安全中心首席执行 官理查德·方丹(RichardFontaine)的署名文章《特朗普创造的筹码有待开发——新领袖应如何对待它们?》。
文章认为,特朗普的对外政策遗产给下一届总统提供了筹码,拜登若上台应谨慎使用。
拜登虽然注重在各个问题上都将自己和特朗普区分开来,但也将会延续特朗普带来的一些遗产:美加墨协议、对华关税战、搬迁驻以色列大使馆等等。
由于特朗普政府的一些政策是其他各国非常不喜欢的:要求盟友承担更多军费开支、提高对华关税水平、退出TPP等。
因此,废除这些政策就构成了新任总统可以用来和其他国家进行交换的筹码。
拜登若上台,应提出以重新加入TPP为交换条件,换取对美国更好的条款;应提出废除对中国的高关税,换取中国在其他经贸议题上的妥协等。
/articles/2020-10-05/untapped-power-trumps-leverage
7、联合早报评美国大选“十月惊奇”10月6日,联合早报刊发社评《美国总统选举的“十月惊 奇”》。
文章认为,特朗普染病对他的选情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他最善于在大型集会造势,接下来可能会被迫减少或取消此类活动,他对疫情的不屑一顾也会成为对手攻击他的靶子。
另一方面,染病也可能成为特朗普扭转选情的工具,在10月15日第二场总统候选人辩论中,他可能以战胜病毒的
5 英雄姿态亮相。
但无论如何,这都成为此次大选最吊诡的事件,也使得阴谋论满天飞,社会各层面的党派和立场分裂更趋恶劣。
未来一个月,不能低估特朗普的翻盘能力,其他“黑天鹅”再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sg/special/report/supplement/us-election-2020/ment/story20201006-1090530
8、兰德公司呼吁美国防备外国干预大选10月4日,兰德公司发布由马利克·波萨德(MarekN. Posard)等人撰写的报告《从共识到冲突:认识外国针对美国大选的举措》。
该报告声称,俄罗斯等国家长期干预美国总统大选,外部势力通过散布信息的方式在美国社会舆论中引发强烈反应,引导民众形成极端化的观点和立场,从而降低形成社会共识的可能性,由此损害美国民主体制的根基。
作者主张美国学界应当预测哪些国内群体容易受到外国影响,并由政府采取措施予以“预防性保护”。
/pubs/research_reports/RRA704-1.html
9、拜登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受关注10月2日,《外交学人》杂志刊登前美国参议员贸易顾 问安德鲁·萨米特(AndrewSamet)撰写的评论文章《拜登和民主党:在贸易上是否会与中国对抗》。
文章称,拜登竞选团队首要将国内贸易政策优先化,而并非像共和党把和中国的贸易关系视为首要问题。
文章分析,拜登竞选团队的贸易
6 框架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旨是如何建立更强大的经济,名为“为美国工人建立公平的国际贸易体系”。
第二部分是关于美国外交政策和如何提升美国的世界领导力,题为“全球经济与贸易”。
文章提出疑问,民主党提出的所谓新贸易政策与旧贸易政策区别在何处?新的政策又将如何使美国劳工受益。
同时,文章认为,如果美国政府不联结自己的盟友来主张制定新的贸易规则,中国将会这样做。
10月2日,《外交政策》刊登西华盛顿大学教授爱德华·奥尔登(EdwardAlden)的评论文章《拜登将不会结束贸易战》。
作者认为,拜登的首要任务不是改善美国的贸易关系。
拜登曾明确地说过,除非在美国国内吸引到大量投资,美国政府不会签署新的贸易协定,也不会采购非美国制造的东西。
作者指出,拜登的经济提案包括优惠对待美国生产的商品、大量补贴美国国内产业、禁止外国公司的政府采购。
这些举措更有可能使贸易冲突在短期内恶化。
在对华贸易战方面,拜登的强硬立场甚至和特朗普相当。
拜登承诺,联邦政府将给美国公司提供大量支持,把关键行业的供应链(如医疗设备、半导体、通讯技术等)迁回美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提升国家安全稳定性/2020/10/2020/10/02/biden-trump-trade-wars-election-2020/ 10、《外交政策》:美国两党或在2020年实现重组
7 9月22日,《外交政策》刊发李·德鲁特曼(LeeDrutman)的署名文章《共和、民主两党正走向奔溃》。
文章认为,美国主要政党每几十年进行一次改组,2020年可能是他们再次改组的一年。
美国的两党体制要求两个大党在广泛的地域范围内纳入很多不同的利益集团,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某一时刻将一个联盟团结在一起的原则会出现裂痕。
当前,一方面美国社会出现了广泛的不满、怨气和不安,这是要求变革的迹象;另一方面,总统选举缺乏围绕政府角色、经济调控或美国在世界上的作用等重大问题展开的实质性争论,这说明当前的政党体制难以回应社会诉求。
文章建议,美国应当改革选举体制,采取澳大利亚、爱尔兰的政党名单比例代表制,这种制度将使政党间的竞争更容易,打破两党格局,打破两党互相否决的僵化局面。
/2020/09/22/two-party-collapse-republican-democrat-doom-loop/ 11、《外交学人》杂志发文分析美朝关系10月2日,《外交学人》杂志刊登哈德逊研究所亚太安 全主席帕特里克·克罗尼(PatrickM.Cronin)撰写的评论文章《美国和朝鲜的对话能否增强双方互信》。
美国与朝鲜的过往外交经验表明,对话既会加深双方互信,也会加深互不信任,有时两者作用兼而有之。
文章回顾上次特朗普与金正恩的新加坡会面,会面后双方对此次会面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文章认为,特金外交进一步强化了美国对朝鲜动机的怀疑。

8 美朝之间外交关系的主要阻碍是朝鲜不接受无核化。
文章称,朝鲜国内问题重重,在十月份会在核问题上采取重大举措。
美国政府不应为了避免军事冲突而在对朝谈判上进行让步。
/2020/10 12、报业辛迪加:后疫情时代需加强东盟区域金融合作10月5日,报业辛迪加(PS)刊登日本前首相、现任副首 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AsoTaro)及越南国家银行行长黎明雄(LeMinhHung)的文章《打造更加强大的后疫情东盟“10+3”经济体》。
文章称,新冠肺炎给东盟与中日韩(10+3)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进一步凸显了区域金融合作的重要性。
当前全球经济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高风险和不确定性,包括国际供应链的中断以及许多行业面临的挑战等,需要进一步加强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theChiangMaiInitiativeMultilateralization,CMIM)作为一个强有力、可靠的区域机制的作用,增强其在全球金融安全网中的重要性,并辅以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theASEAN+3MacroeconomicResearchOffice,AMRO)的区域宏观经济监测,通过分析新冠疫情的区域影响与追踪最新情况,从而减轻东盟地区受到的经济和金融冲击。
最后,文章强调,未来东盟也将坚定维护开放、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投资体系,加强区域合作和一体化进程。
mentary/asian-economies-covid19-regional-currency-swaps-by-aso-taro-and-le-minh-hun
9 g-2020-10 13、CSIS评估伊朗大选前景10月5日,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发表其 中东项目主任乔·艾特曼(JonB.Alterman)的署名文章《伊朗选举的预期前景》。
文章认为,2021年6月18日将举行新一届伊朗总统选举,虽然总统在战略问题上必须服从于最高领导人,但他在设定伊朗与世界交往的基调方面依然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伊朗的保守派正蓄势待发,试图以“最大抵抗”来应对美国及其盟友的“最大压力”,并策划更多加剧紧张局势的行动。
为了防止伊朗民粹领导人上台,美国需要强化对伊朗的塑造能力,释放接触信号。
具体包括:在2021年国情咨文中加入柔性措辞,强调减轻紧张局势的重要性;美财政部应对伊朗防疫物资的进口和结算持开放态度;派美方中级官员出席有伊朗官员参加的海湾安全对话;宣布美国政府打算“以崭新的眼光”看待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等。
/analysis/actions-anticipation-iranian-elections 撰稿人:党森、王宇彤、蔡依航、徐采扬、郑玮琨、张诚杨审稿人:姚锦祥、许馨匀、苏艳婷、朱荣生 10 11

标签: #长安 #咖啡 #自己的 #长城 #长安 #太极 #维生素 #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