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质量诉求,小ck质量到底怎么样

质量 2
周刊 2012年03月23日 周五出版 三月基金看点多︻ 主 编 视 一年一度的两会和基金“大考”(集中受理)让3月的报》的《“百亿时代”:如何管好用好科学基金》,掀起了一个 点︼ 基金圈注定看点良多。
科学基金宣传小高潮。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百亿时代”、“四大挑战”、“科研仪器”、“申请激增”、 主任陈宜瑜接受众媒体采访,阐述自己对国家自然科学基“人才培养链”等几个醒目的关键词被反复提及。
金、对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乃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思考和 可以看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加强对人才、工具资 设想。
其中不乏睿智之见和对科学基金管理风向标式的提
助的同时,也逐步加大了精细化管理力度。
一些科学基金 示。
管理相对粗放的问题,差不多都能找到到申请量激增的根儿 从两会伊始,《人民政协报》发表的《科学基金:夯实创上。
因此,对科学基金管理深耕细耘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 新基础直面四大挑战》,《科技日报》的《没有科研仪器创“重质轻量”。
新,难有重大原创成果———聚焦科研仪器创新》,到此后 可喜的是,从今年集中接收的数量看,申请增长的步 《中国科学报》的《以“工具”突破引领原始创新》,《光明日子已开始慢了下来。
“百亿时代”的质量诉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再创新高 姻本报记者张双虎陈晨 3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科学中心见证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一年中最繁忙的时期。
自3月1日开始,到3月20日截止。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集中接收工作在紧锣密鼓中顺利收官。
截至3月20日下午16时,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数已突破17万,项目申请量再创新高。
热情高涨 2011年,国家财政对科学基金拨款达到140亿元,科学基金正式进入“百亿时代”。
和拨款数增长形势相似,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数量也连创新高。
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数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当年共收到各类申请15万余项,比上年增长28.24%。
2011年,基金委共批准资助各类项目3万余个,十多万份申请无奈做了分母。
申请量激增也给评审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为保证评审工作质量、高效利用评审资源,自然科学基金委在不断地引导依托单位由重视申请数量向更加重视申请质量的工作方式转变。
“我们一直希望不要涨得太快。
因为申请量的大幅增长会让评审管理工作压力激增。
科学基金申请量连年攀升,不仅加剧了管理人员长期不足的矛盾,而且导致评审任务过重,致使管理与评审趋于粗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对《中国科学报》说。
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会议上,基金委工作人员再三要求依托单位的管理者把保证申请质量放在第一位。
放缓脚步 在某个时期,高速度值得人们欢欣鼓舞。
但如同一列奔驰的机车,一味追求速度也会带来隐患。
与往年一样,除集中接收工作组外,基金委各部门在集中接收期间不接收纸质结题报告及申请书。
未准予注册的单位申请基金项目不予接收。
有涉密内容的申请材料不予接收。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集中接收工作组特别与去年申请项目数量在500项以上的依托单位预约了时间,各申请“大户”今年都是按预约时间报送申请书。
在集中接收的最后一周,来报送申请的多 动态 气道和肺血管损伤、修复及重构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本报讯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员会“气道和肺血管损伤、修复及重构” 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本次会议由基 金委医学科学部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 山医院承办。
来自国内20所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的40位呼吸领域 及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参会专家的专业领域涉及呼吸病 学、免疫学、应激和创伤医学、生物信息 学、细胞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和药物制 剂学等,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学科交叉 性。
28
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其他专家 进行了自由发言。
会议气氛民主活跃, 与会专家畅所欲言,讨论热烈,其中不 乏学术观点的碰撞,而更多的是融汇交 流。
会议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前 沿热点和发展趋势,同时结合我国在该 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优势,提出未来
5~10 年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主要为:从 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的角度,多层次、 全方位地研究炎症、感染、环境因素等 各种致病因素在急性肺损伤和慢性气 道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急性肺损伤和慢 性气道疾病中气道、血管和肺实质损伤 与修复的特点及机制;从基因、分子、细 胞、整体水平阐明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 理学机制,寻找灵敏有效的早期生物标 记物,建立有效的治疗模式,寻找有效 的药物靶点。
专家同时呼吁关注呼吸领 域新的学科生长点。
参会专家一致认为,呼吸系统疾病 多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常见疾 病,对呼吸领域研究的关注是提高人口 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
此次研讨会很好 地把握了呼吸学科的发展脉络,会议主 题凝练和涵盖了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 核心科学问题。
会议期间既明确了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在今后的优先资助领域, 又全面充分地研讨了整个呼吸领域的 发展方向。
(柯伟) ①④
②③⑤ ①陈宜瑜等基金委领导和依托单位基金管理人员在一起。
②探讨问题④井然有序 ③接收大厅⑤自助申报 陈晨摄 是预约的大户,在中德科学中心门口,肩扛车推地搬运申请成为常态。
随着近几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盘子”不断增大,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获资助数量迅猛增加,院校和研究机构对科学基金的关注和参与热情也一路高涨。
事实上,科学基金已经成为很多高校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依托单位纷纷出台政策鼓励科研人员积极申请。
这一方面推动了研究机构基础研究水平的迅猛提升,也给研究人员和高校教师们带来压力。
“眼瞅着身边的人一个个都有科学基金项目了,你要是老不中,就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一位去年申请未果的老师在QQ上和本报记者调侃。
“老师会和老师比,学校会和学校比,大家都有申请压力。
所以难免有些院校要广种薄收,都跑来申请基金。
”湘潭大学科技处蒋科兵对《中国科学报》说。
在集中接收的最后一天,湘潭大学完成了250项申请报送,和前两年相比,申请数量的增幅开始放缓。
“因为我搞了这么多年来,所有程序都驾轻就熟了,所以没觉得今年申请新政有什么困扰。
只是现在科学基金申请量增长太快了, 这样会弄得大家都挺累。
”蒋科兵说。
“我们今年申请数约增长10%,这个增 长幅度相对小些。
”深圳大学科学技术部张杰锋对《中国科学报》说。
“因为我们近年开始加强在研项目管理,要求老师们首先安心做好手中的项目。
” 作为受资助大户,重庆医科大学也开始“抑数重质”,该校开始限制二级学院过度扩张申报数量。
同样,不少以前的申请大户,都放缓了申请增长的步子。
应对挑战 在集中接收期外,基金委还会接受少量其他类型的项目。
不过,今年17万这个数字并未超出基金委主任陈宜瑜的预估。
事实上,在之前召开的预估会上,基金委认为今年申请量将达到甚至超过18万份的意见得到了最多的认同。
面对科学基金经费“总盘子”的增加,科学基金申请“抑量重质”的诉求也如国际间减排的纠缠。
申请大户和新生力量都有充足的理由要求增加申请量。
基金委相关部门预计,未来几年科学基金的申请量可能会继续上升。
科学基金25年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面临越摊越大的申请“大饼”。
陈宜瑜直言 科学基金工作面临经费投入超常规增长带来的管好用好基金的压力,面临申请量大幅增长带来的评审和管理工作量激增的挑战。
因此,一方面基金委积极利用新的技术手段,通过稳步推进各类项目在线申请,逐步实现完全无纸化申请与评审。
同时,抓紧建设评审专家指派辅助信息系统,希望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帮助选择函评专家,节省项目主任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评审质量。
另一方面,基金委正考虑采取一些限项措施,抑制飙升的申请量。
比如基金委正酝酿在提升资助强度以后,2013年开始将限项规定从3项调整为2项。
“讲究质量要比讲究数量好得多。
”陈宜 瑜说,“现在看来与各个依托单位的反复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历年的申请大户涨幅控制得较好。
而且,今年新设立的‘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申请量为3000多项,这个数字比预想的要少了许多。
” 面对申请量持续增长的形势和挑战,为了保障和提高评审质量,基金委必须下决心采取一些新措施。
如何加强依托单位的基金管理 姻丁正锋 近年来,苏州大学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数量和经费总量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
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资助数量增量较大,传统优势学科发展的同时,其他学科承担科学基金项目的能力也大幅提高。
本文结合苏州大学科学基金的管理工作,谈谈如何加强依托单位的科学基金管理。
科学基金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坚持人才、团队建设,如何更加完善体制机制,是基金管理工作的关键。
过去几年,苏州大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持续完善科研激励机制。
近年来引进包括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内的各类人才450余名。
学校不断完善科技管理制度,在职称评定、科研奖励等方面实施了行之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科研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在加强创新团队建设,提高承担重大项目能力方面。
苏州大学以现有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重点学科等为依托,每年遴选创新团队加以建设。
通过创新 团队建设,带动了学科的交叉融合和优势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了团队承担重大综合性项目能力的提高。
为提高学校的科研竞争力,学校设立了校内培育基金,为科研人员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科研经费提供了研究基础。
通过“科技创新四大培育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项目”、“交叉学科预研项目”以及“青年教师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校内培育基金的设立,资助了一批创新型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项目,明显提高了苏州大学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竞争力。
每年10月份,苏州大学召开来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会。
动员会上重点分析苏州大学本年度申报和立项工作的特点,通报各单位申报和获得资助的情况,同时对来年申报工作进行部署。
要求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重要意义,踊跃申报;要求各单位精心组织,严把质量关; 要求科学技术与产业部科学技术处作好组织、协调和服务。
并针对在申报书填写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细致地讲解,对申报书的内容明确到每一页都作深入详尽的分析和指导,同时还简要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及评审基本程序。
项目申请时,申请者往往更注重申请书的学术内容而忽略了形式的要求。
科研管理部门对申请书的形式审查作为最后的把关,针对申请指南及管理办法,结合以往在形式审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对二级学院(部)科研秘书进行培训,要求各学院进行初审。
最后由科技处集中对全部申请书逐份进行形式审查,重点针对超项、经费预算、合作单位是否盖章、格式是否规范等进行核查,降低申请书的初筛率,提高申请书的竞争力。
苏州大学坚持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研项目的过程管理。
一方面严格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报研究项目的《进展报告》;另一方面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对于项目的计划实施、经费使用等全权负责,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确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保质保量完成。
在项目结题阶段,要求科研人员对项目成果进行整理,及时填报《结题报告书》,并保证报告数据真实有效。
苏州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仍需总结经验,拓宽管理思路,进一步推动基础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科研处) 国际 姻刘越 无论在布鲁塞尔、柏林或波恩,一位评审专家独自一人在房间里审阅项目申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的评审工作由评审专业委员会负责。
据有关专家称,团评有很多优点,但风险在于某些知名科学家导向性的言论有可能影响评审结果。
前一分钟项目申请人刚刚就他的研究课题答辩完毕,后一分钟评审专家组的所有成员已经坐下来开始讨论,是否可以将此项目视为建议资助项目提交德国科学基金会(DFG)的项目审批委员会。
评审专家们意见如何,通常要经过十分详细充分的会上讨论。
最终以多数同意的方式产生一个统一的结果。
以上场景在德国和欧洲的科研项目评审中已经司空见惯。
评审专家独自一人审阅项目申请书的时 德国团评利与弊 代早已过去。
正如不久前欧洲研究 理事会(ERC)公布的当年奖学金 一期、二期的获得者名单,所有候 选人都要经过专家组评委们的评 选鉴定。
专业上称为同行评审。
在德国科学基金会, 评委专家团来评议提交的申请也已成为标准模式。
目前,德国科学基金会有超过半数的项目资助类型 都是通过评审委员会评审
鉴定的,如:所有的专项 研究项目、研究生院、重点研究项目、合作小组及大 学精英计划等。
专家团来评审项目是有它的优点的。
德国科学 基金会科研评审部的学部主任K觟nig博士称,团评 的产生更好地适应了如今申请材料越来越复杂及 各学科知识交汇的特点。
专家团的评审专家来自各 个学科,对申请书中涉及到自身学科领域的方面可 以提出更权威的建议。

国科学基金会专项研究项目部主任Klaus Wehrberger博士认为,这种“跨学科交流”的方式使 评审结果大大摆脱以前一人思想的局限性和随机 性。
“比如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共同参与评审,可以针 对申请书中涉及各自领域的方面充分讨论,最后综 合掌握各方观点,评审标准由此在对话交流中产 生。
在评价一个项目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时,我们 也会遇到来自国内和国际不同角度的观点。
涉及青 年科学家资助的项目,我们会邀请包括青年学者在 内的来自不
同年龄段的专家,总之,综合各方面意 见十分必要。
” 同时,团评也有他自身的弊端。
“组织各学科专 家聚在一起是非常费力的一件事。
”K觟nig博士说。
因此针对评审全程的组织条例不可或缺。
来自海德堡的印度语言文化学者AxelMichaels 教授认为,组织工作还需考虑到专家们的特殊口味。
他在一篇给报社的文章中把项目评审比作一场中世 纪的君主集会。
他引用了德国科学基金会宴请招待 条例中的一小段文字:“……第一天为专家评审团准 备午间点心和晚餐,第二天安排午间点心。
备餐时请 注意考虑是否有素食主义者,水果和甜点……” 团评模式除了组织安排上的问题,评审会上还 有可
能发生状况。
工作及组织心理学教授Niclas Schaper先生曾作为评委一员有过亲身经历。
在专家 组封闭讨论时,某些科学家片面的导向性言论会影 响评审最终结果。
德国科学基金会学部主任 Wehrberger先生称,这些现象虽不常见,但发言有 所倾向的评审专家还是有可能影响整个评委会对 项目的正确评价。
另一危险就是专家团成员因为缺 乏勇气最终导致一些申请项目获得的评价一般。
这些问题已成为科研界的事实。
以专项研究项 目为例,德国柏林科研
信息与质量监测所(iFQ)对 专家团评审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调查人员细致 跟踪评审的每个环节,采访评审专家和项目申请 人,了解不同评审阶段的申请书评分情况。
以此来 查找团评产生问题的关键所在。
发现在部分项目 上,有些评委在讨论会前的个人意见与团评结果相 差巨大。
如果评审专家们对某项目的意见一致,就 不再开会讨论了。
在专家讨论会上,当主持人询问某些专家的个 人意见时,以上危险情况就可能发生。
因此德国科 学基金会在研究生院或专项研究项目等类型项目 的评审上安排了授权报告人。
他们不是评审专家, 而只作为观察者参与专家委员会的讨论。
随后向德 国科学基金会的项目审批委员会报告讨论情况及 会上气氛。
学部主任
Wehrberger先生说,还没有一位评审 专家抱怨他们曾屈从多数。
确切地说,评委专家组 极力推荐的申请项目有时也会被审批委员会否决。
K觟nig先生说:“科学家们的身份决定他们能够建立 很好的讨论评审文化,作为专家评审组的成员,他们 也希望赢得声誉,因此大家愿意达成共识、促进建议 批准项目的产生。
” 评审工作也并不总是秘密的。
其间项目申请人 的答辩环节可以给团评带来积极影响、缓解僵局。
申请人的个人表现可以为自己加分。
评委会专家作 出的最终结果会考虑到申请科学家的答辩情况。
“如果能让人感受到申请人对研究课题的
激情,就 可以弥补纸质申请书中的小瑕疵。
”K觟nig先生说。
慕尼黑大学的语言学家MariannePouplier博士就让 评审专家组感受到了她的激情。
她获得了欧洲科学 理事会颁发的15000000欧元的奖学金用以研究全 辅音组成的单词如格鲁吉亚语“prtskvn”是否在发 音上更费力。
(编译自德国duz杂志) 主编:麻晓东编辑:张双虎Tel(押010)82614599E-mail押shzhang@

标签: #处理器 #长安 #长安 #去角质 #钢琴 #动力 #长安 #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