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微信文件过期了怎么办

文件 7
2021年8月2日星期
热点聚焦FOCUS A3 2021暑期档系列报道之
电影暑期档上半场哑火:场次翻番收入锐减大阵仗等来小水花 本报记者谢若琳 2021年以来,被压抑已久的电影市场曾经一路狂奔,可谁曾想,票房猛增的势头却在暑期档上半场戛然而止。
7月份,国内电影票房收入仅有令人意外的32.26亿元,这一数字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25.3亿元,降幅达44%。
从数据来看,暑期并不缺电影,7月份共有48部电影上映,但票房破10亿元的仅有《中国医生》一部作品。
“暑期档前大家的预期很高,因此6月份我们专门对设备进行了维护,对人员进行培训,预订了足量的零食商品,连员工们休年假都避开暑期档,结果一切都没有用武之地。
”北京地区某大型连锁影城经理告诉记者。
受暑期档票房惨淡波及,如今,悲观的情绪正在电影全产业链蔓延。
聚影汇CEO朱玉卿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缺乏头部影片,没有优质内容充实,后续的日子恐怕更难过。
超五成电影票房不足50万元 今年暑期档电影市场的表现,引发了不少从业人员的担忧。
灯塔数据显示,2021年暑期档上半场(通常指7月份),国内票房收入为32.26亿元,如果剔除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2020年,过去三年(2017年至2019年)同期,这一数字分别为50.5亿元、69.64亿元、57.56亿元。
此外,数据显示,7月份总出票数1.51亿张,对比2019年减少了7%;总场次2324.79万场,比2019年高出109%;平均票价36元,比2019年高出1.4%。
即今年7月份排片场次比2019年涨了一倍,票房收入却少了44%。
具体到影片来看,“二八现象”甚为凸显。
据记者梳理,在7月份上映的48部影片中,票房收入不足50万元的就有25部,占比高达52%;票房收入超过1亿元的只有6部,而超过5亿元的则仅有《中国医生》(12.38亿元)一部。
不少院线电影的票房收入甚至不足5000元。
其中,7月9日上映的《芬芳的红杜鹃》票房4110元;7月10日上映的《橙衣天使》票房3193元;7月16日上映的《大树下的守望》票房2948元; 7月23日上映的《八义村的半农时代》票房仅2905元。
从类型来看,往年暑期档主力——动画青春片表现也不及预期。
动画片方面,除《白蛇2》外,被给予厚望的《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4》《俑之城》票房收入都未达到亿元;青春片种子选手《燃野少年的天空》《二哥来了怎么办》不但票房不及预期,口碑也遭遇滑铁卢,两部电影豆瓣评分均为4.5。
“今年暑期档还不如2020年,去年暑期《八佰》票房达到30亿元,今年的《中国医生》目前票房还不足15亿元。
”朱玉卿表示。
一位资深发行团队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头部内容供给严重不足是当下暑期档冷清的主要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有三点:第
一,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大片投拍断档,比如即将上映的《长津湖》就受此影响停机近一年,于去年11月份才重新开拍,而现在上映的大部分电影还是2019年遗留下来的;第
二,目前立项报备和成片报备审查的周期拉长,导致很多电影没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宣发,比如即将在国庆档上映的《我和我的父辈》被拖至今年6月份才开机;第
三,电影投融资寒冬持续,很多大片难以筹措到足够的拍摄资金。
” 好莱坞大片的缺失也是暑期档冷清的原因之
一。
过去几年,《蜘蛛侠》《变形金刚5》《侏罗纪世界2》等好莱坞大片是暑期档必不可少的调味剂,而今年受全球疫情影响,好莱坞电影纷纷选择线上发行,减少了对国内院线电影的供给。
仓促发行点映缺失 “从发行来看,因目前公映许可证申请周期过长,比如《中国医生》在上映前三四天才拿到公映许可证,发行团队根本没有时间开展工作,因此,这部影片没有来得及点映就直接上映了。
”上述发行团队负责人表示,现在片方普遍的心态是“无暇顾及发行,能上映就行。
”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暑期档,片方的宣发动作明显不多。
去年时,《八佰》上线时发行方采取了全新的发行策略,引发了全行业发行方式变革。
一方面,采取了院线分账制 度与买断制度并行的发行模式,即对大影院实行票房分账制度,对小影院实行保底买断制度;另一方面,首次采用分段密钥的模式,即电影的密钥有效期缩短,通常4天至5天就需要更新一次,如发行方发现影城有偷漏瞒报等行为,就会选择与该影城终止合作,并终止后续所有影片密钥提供。
这两项策略的目的,均在于打击部分影院对票房收入的偷漏瞒报行为。
当时,这一行为引发了业内热议,院线方面对此褒贬不
一,大影院觉得行业得以规范,而小影院则觉得“很受伤”。
传统电影产业的收入主要依靠线下影城,在没有特殊约定的情况下,通常是票房净收入的57%归影城,0-3%作为发行代理费归中影数字,剩下的40%-43%则由电影制片方和宣发方共同获得。
这43%部分收入就成为中小影城透漏瞒报票房的“动力”。
纵观今年暑期档,保底买断的发行制度没有延续,但是分段密钥却已成为主流。
今年《中国医生》就采取了这一发行策略。
与去年中小影城不满的态度相比,今年影城经理们显 然已经习惯并认可了这一操作。
一位五线城市的影城经理表示,只要不偷票房,分段密钥并未增加太多工作量,“未来A+级大片分段密钥肯定会成为常态”。
朱玉卿对记者表示,“未来中等以上投资的规模(5000万元以上)的电影,可能都会采用分段密钥的发行方式,小影院‘偷票房’是国内电影市场一大历史问题,尤其是当下不少影院因为疫情原因生存压力较大,难免动歪心思铤而走险,偷漏瞒报。
” 有影城员工考虑转行 没有爆款电影的背景下,排片更加困难。
一位北方地区影城经理告诉记者,“当有重点影片时,排片就有偏重性,现在没有侧重点,大家(各片)都势均力敌,那么大小厅、特效厅,给谁不给谁就是个问题,很难抉择,也不好把握。
” 而影城的工作人员士气低迷,由于票房收入不高,很多影城提前签约的临时工都无处施展。
“通常影城排班是有一个综合评估标准的。
按照‘APSH=观影人次/服务总工时’来推算,APSH指的是每 小时服务顾客的人次,合理值为12—15。
暑期档排班的人数比往常更多,有很多暑期临时工和实习生,但观影人次没有明显提升,导致我们今年基本员工排的工时比往年少了一半左右,员工的绩效收入出现明显下滑。
”上述院线经理表示。
一位在北京地区影城工作的员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她已经在考虑转行,“从2020年开始,线下影城的日子就不太好过,咬咬牙坚持到了去年影城重新开业,本以为情况会有所好转,结果仍然很艰难。
今年剧本杀这个行业特别火,已经有同事过去(转行)了,我也有点摇摆。
” 未来充满变数。
一位数据平台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短期来看,暑期档下半场(8月份),只有《怒火·重案》和《长津湖》有爆款潜质,此外动画片《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青春片《五个扑水的少年》这两部电影宣传工作比较到位,也有望冲击10亿元门槛,但具体还是要看影片质量。
总体来看,下半年的市场情况并不乐观,根本上还是头部内容缺乏,而近期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增多,影城等开放性娱乐场所区域性运营也会受到影响。
年内A股再融资规模超6100亿元定增受欢迎度要看“行业脸色” 本报记者吴晓璐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1日记者发稿前,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达6152.42亿元,同比增长2.33%,其中,可转债发行规模同比增长30.3%,尤为亮眼。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今年二级市场波动较大,部分公司定增受到影响,而可转债一直颇受市场青睐。
预计下半年再融资市场将延续该趋势,可转债继续快速增长,定增市场将呈现分化,战略新兴行业和高科技行业定增规模会进一步增长,传统行业或创新不足的行业,定增规模可能进一步走低。
可转债发行规模同比增长逾30%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 以来,73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同比下降44.7%,可转债募资合计1692.86亿元,同比增长30.3%。
275家上市公司实施279单定增计划(含配套融资,以增发上市日统计),定增实施计划同比增长84.77%,定增募资合计4313.62亿元,同比增长1.65%。
另外,4家公司配股募资145.94亿元,同比下降59.42%,今年无企业发行优先股。
从行业来看,定增募资规模较高的行业为电子、银行、机械设备,募资规模分别为500.55亿元、403.80亿元、369.90亿元,同比增长29.04%、50.79%和50.34%。
可转债募资较高的行业分别为银行、电子和非银金融,募资规模分别为600亿元、161.25亿元和158亿元,其中银行、电子同比增长1233.33%、117.63%,非银金融同比下降15.73%。
对于今年定增和可转债市场融 资情况,华泰联合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张雷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行可转债对上市公司的要求较高,需要净资产收益率超过6%,所以,一般来说优质公司才能发行可转债。
另外,相对来说,可转债是受市场追捧的品种,所以发行不太受二级市场股价的走势影响。
“至于定增方面,一是发行条件较低,二是定增发行受二级市场股价走势影响较大。
一般来说,市场上行阶段,定增发行较为容易,今年二级市场波动较大,所以很多上市公司定增发行放缓。
”张雷表示。
川财证券研报认为,可转债是一种期权,投资者可以根据前期约定的转股价与股票市场价格相比较来决定,是否把自己手中的债券兑换为股票。
近年来,很多上市公司也会偏向选择发行可转债,因为可转债的融资 利息较低,流动性较好。
此外,部分大市值公司会选择定增和可转债交替进行,小市值公司选择可转债能减少股权稀释。
逾40家公司主动终止定增方案 近日,星湖科技、重庆建工相继发布公告称,终止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项并撤回申请文件。
《证券日报》记者整理上市公司公告注意到,年内逾40家上市公司终止了非公开发行,其中7家为终止后重新筹划了新的非公开发行。
从终止原因来看,大多数公司表示因为考虑了目前资本市场环境以及公司实际情况、发展规划等诸多因素,另外,有公司则因为方案到期,也有公司因为股价持续走低。
“企业融资决策出现变化也很正 常,跟其所处的行业环境、企业的发展战略变化等有很大关系,但也不排除跟公司二级市场股价走势相关。
近期,战略新兴行业公司市值增长比较确定,其他部分行业处于调整期,如果传统行业公司市值太低的话,的确没有积极性去实施定增方案。
”张雷表示。
此外,也有上市公司因批文到期失效而丧失再融资机会。
据记者梳理,今年以来,已有南玻A等4家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批复到期失效的公告。
此外,7月30日,嘉化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公开发行可转债批复到期失效。
“今年以来,再融资市场中,可转债发行规模走高,部分公司定增发行放缓,甚至批文过期,但是战略新兴行业和高科技行业定增较为顺畅。
”张雷认为,下半年再融资市场可能延续这种趋势。
(上接A1版)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试点 前,客户申请开立美元、欧元、港币等不同币种外汇资金,需要分币种开立多个不同账户进行管理,耗时较长,客户体验不好。
试点后,满足相关条件,只要一个本外币合一账户,就能够实现多币种账户资金的集中管理。
招行深圳分行某支行相关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客户对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的接受程度较高,试点启动以来,已经有部分客户到网点开户。
“我们网点从7月26号开始试点,目前已经有客户开立了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
只要客户有外币需求的,我们都会主动告知。
”深圳市 某国有大行一级支行网点的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办理的情况来看,此次试点不仅减少了客户往返银行的次数,也解决了客户开户准备工作繁琐及后期账户管理不便的问题,深受客户的欢迎。
另一家国有大行福州分行某支行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尽管目前还没有客户开立本外币合一账户,但是网点正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除了在公众填单台、大堂经理接待处、现金业务窗口前等显眼位置摆放宣传折页外,还采取线上宣传方式,通过银行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消息,普及企业和个人开户的途径及方法。
”在该工作人员看来“,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是大趋势,后续会有更多的银行加入。
” “以往企业人民币账户和外币账户分别开立,需要准备多套资料,跑多次银行,在不同柜台排多次队,办多遍手续。
”一位企业负责人感慨“,现在只要跑一次银行就行了,太方便!” 银行账户管理改革持续推进 银行账户管理对规范支付结算管理、维护经济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和抑制经济犯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现行银行账户管理体系与管理模式同经济社会的契合度逐步下降,难以满足新形势的要求,需通过改革提升银行账户服务水平。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一方面是金融领域放管服改革的落地措施,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外汇领域市场化和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进程。
试点之后,金融领域与外贸领域的国际营商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企业的账户管理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
近年来,央行在银行账户管理改革方面动作频频。
除取消企业银行账户开户许可、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试点外,去年10月份,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还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透露,人民银行 将“稳步推动远程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试点”。
“对于银行来说,银行账户管理改革能够简化业务流程,将节省出来的人力、物力转移至优先级更高的工作上,而对于实体企业来说,则能够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实体企业在金融服务方面的获得感。
”易观分析高级金融顾问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陶金也表示,银行账户管理改革的方向,应该是监管加强和放开管制并重,监管加强方面,由于放开管制的要求,监管方向着重于资金流动监控;放开管制方面,改革仍然需要以企业主体为主要考虑对象,以合规前提下提升便利度为主攻方向。
中上协会长宋志平: 企业创新不要忽视中科技和低科技 本报记者赵学毅 谈及企业科技创新,大多数人会认为越高科技越有爆发力,对企业越有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然而,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近日却对此给出了不同意见。
“高科技引领了中科技和低科技,但中科技和低科技又是高科技的基础。
其实企业里面大量用到的并不一定都是高科技。
”宋志平在2021科创中国·科学家企业家创新论坛上如是表示,“在科技问题上该高科技就高科技,该中科技就中科技,该低科技就低科技。
任何科技我们企业都需要。
” 不能忽视中科技和低科技 科技是企业创新的核心要素,在宋志平看来,科技创新分三层含义:第一层是科学,科学的任务是发现未知的事情,这是科学家的主要工作;第二层是技术,技术的作用是发明,工艺、装备等这些都要靠发明,这其实是工程师们的任务;第三层是创新,创新的任务是创造产品,这是企业家的任务。
科学的发现是技术发明的基础,技术的发明又是企业创新的基础,企业的创新实际最终是产品。
“在科技里面,我们现在讲得比较多的是高科技。
但其实科技里不光有高科技,还有中科技、低科技。
”宋志平表示,“今天的高科技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变成中科技。
高科技引领了中科技和低科技,但中科技和低科技又是高科技的基础。
其实企业里面大量用到的并不一定都是高科技。
”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在美国高科技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占25%,中科技、低科技的贡献占75%。
“所以当我们想到科技的时候,不要忽视了中科技和低科技。
”宋志平就此说到,“北新建材的主产品是石膏板,它做出的石膏板比世界任何品牌都好,质量和销量都是最好的。
因为北新建材有一个科技,把石膏板做得既轻又结实。
这可能算不上高科技,但却成就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企业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科技问题上该高科技就高科技,该中科技就中科技,该低科技就低科技。
任何科技我们企业都需要。
” 在谈及创新模式时,宋志平认为,主要创新模式不止自主创新、颠覆性创新,还有集成创新和持续性创新。
集成创新就是既借鉴技术但同时又有自主的、自创的技术,结合在一起,这是现在企业普遍应用的创新方式。
持续性创新则对企业来说更是弥足珍贵,比如水泥,从小立窑生产水泥到湿法水泥再到现在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一直在改进,创新一直在持续。
资本是创新的杠杆 科学家创造了这么多的技术,如果想把技术转化为产品靠什么?靠资本。
宋志平认为,如果科技创新只停留在科技层面,不转化成产品的话,创新就会被束之高阁。
“我们要把科技创新和企业创新之间的通道打通,而打通这个通道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资本的作用。
”宋志平认为,“资本并不完全等于资金,资金主要靠贷款,贷了款最后还得还。
现在我们的创新主要靠资本来支持。
” 美国前十市值的公司多是纳斯达克培育的。
而我国科创板,过去两年IPO募集了3900亿元的资金,占整个A股IPO募集资金的43%。
“这么多的资金进入了科创企业,这样一来,我们的创新就有钱了,有钱才能够深耕,才能够发展。
”宋志平表示,有些科创企业上市不久,但市值已经三四百亿元,这些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打开了一扇融资的门,就可以快速地发展。
除了IPO融资,宋志平还特别重视一级市场中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
我国有2万家私募股权基金,掌握着15万亿元的资金。
如果这些资金都来支持中小科技企业进行创新发展,就能把这些企业培育成独角兽企业。
“今天的创新还是要靠资本市场,要把资本市场做好,让大量的资金来支持我们的科技创新和企业创新。
”宋志平进一步强调。
科学家与企业家优势互补 科学家和企业家共同的灵魂是创新,但任务又有所不同,科学家的创新是要解决发现和发明,而企业家的创新是解决产品的制造和在市场中的推广应用。
宋志平认为,在今天的经济社会里面,科学家和企业家要优势互补、高度融合。
“我们要培养有科学家精神的企业家,和有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家。
” 宋志平表示,企业家得有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准确地去发现和把握机遇,而不是简单地去冒险;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也得和企业家结合,了解市场的需求,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两年前,创业板刚开市不久,中关村有不少科技企业到深圳创业板上市。
宋志平提醒科创企业,科技企业上市后还应该是科技企业,不要简单地变成一般性的制造企业;如果变成一般性的制造企业,原来的优势就没有了,发展会很艰难。
“做科学和做企业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搞产学研合作,没有必要让学一定要去做产,也没有必要让产一定要去做学。
而是应该结合起来。
”宋志平最后表示。
本版主编沈明责编于南制作王敬涛E-mail:zmzx@电话010-83251785

标签: #文件 #文件 #打不开 #文件 #文件 #打不开 #太小 #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