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

教练 3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系部: 建筑工程系 执笔人: 唐文 朱燕郑淑芬苏叶青段慧陈琦 开发团队: 赵鑫宾智王亚涛何玉立

廖玮琰 定稿日期: 2020.07.18 目录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1


二、入学要求..................................................................................................................................

1


三、修业年限..................................................................................................................................

1四、

职业面向................................................................................................................................

1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3 (一)培养目标..........................................................................................................................

3

(二)培养规格..........................................................................................................................

3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5(一)

公共基础课程................................................................................................................

7(二)

专业基础课程..............................................................................................................

15(三)

专业核心课程..............................................................................................................

17(四)

专业拓展课程..............................................................................................................

20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23

(六)课程体系结构分析表....................................................................................................

23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24

(一)教学周数分学期分配表................................................................................................

24(二)

教学进程表..................................................................................................................

25


八、实施保障................................................................................................................................

29

(一)专业课程师资队伍........................................................................................................

29

(二)教学设施........................................................................................................................

31

(三)教学资源........................................................................................................................

42

(四)教学方法........................................................................................................................

43

(五)学习评价........................................................................................................................

43

(六)质量管理........................................................................................................................

43


九、毕业要求................................................................................................................................

45


十、附录........................................................................................................................................

48
I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建筑工程技术 专业代码:540301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本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凡在三年基本学习年限内未 能达到毕业要求的或因休学、副修而不能按期毕业的学生,允
许 延期完成学业,但在校累计学习时间不超过五年,最长学习年限 不超过七年(含休学),参军入伍保留学籍的执行国家规定。

四、职业面向 表1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代码) 对应的行业(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土木建筑大类(54) 土建施工类(5403) 土木建筑工程技术人员 (2-02-18-03) 土木工程 监理工程技术人员 建筑业(48) (2-02-30-07) 房屋建筑业(47)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 (4-04-05-04)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行业企业标准和证书举例
1.初始岗位:施工员、监理员、建筑
1.施工员证书、注册 信息模型技术员;建造师证书;
2.发展岗位:技术
2.监理员证、注册监 负责人、项目经理、理工程师证书; BIM工程师、监理
3.BIM证书。
工程师、项目总监。

1 职业岗位 施工员 监理员 表2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一览表 典型工作任务 完成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 名称 描述 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进度成本控制 质量安全环境管理施工信息资料管理建筑工程监理策划建筑工程监理目标控制
1.施工作业班组的技术交底;
2.组织测量放线,参与技术复核。

1.编制施工作业计划;
2.合理调配生产资源,落实施工作业计划;
3.施工平面布置的动态管理。

1.施工作业的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过程控制。

1.编写施工日志、施工记录等施工资料;
2.汇总、整理、移交施工资料。

1.在施工准备阶段参与编制监理监理规划和细则,审查施工方施工准备资料。

1.建设工程监理的目标控制是对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实施控制。

1.能识读施工图和其他工程设计、施工文件;
2.能编写技术交底文件并实施技术交底;
3.能熟练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施工测量。

1.能正确划分施工段,合理确定施工顺序;
2.能进行资源平衡计算,编制与调整施工进度计划及资源需求计划,施工平面布置的动态管理;
3.能进行工程量计算及初步的工程计价。

1.能确定施工质量控制点;
2.能确定施工安全防范重点;
3.能识别、分析、处理施工质量缺陷和安全危险源。

1.能记录施工情况,编制相关工程技术资料;
2.能利用专业软件对工程信息资料进行处理。

1.能参与编制建筑工程监理规划;
2.能参与编制监理实施细则;
3.能审查施工方施工准备资料。

1.能统计已完工程量;
2.能识读网络进度计划图,能对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比较分析;
3.能根据相关规范和方案开展质量控制检查工作。

1.具有良好的思想
1.具备举一反品德、法制观念和
三、善于融会职业道德,具有吃 贯通的自主学苦耐劳精神; 习能力;
2.具有爱岗敬业、
2.具备紧密围诚实守信、务实勤 绕行业发展态奋、谦虚好学的品 势,结合自身质; 条件和特点进
3.具有较强的现场 行职业规划能管理和组织能力, 力; 能较好地处理各方
3.具备获取专关系; 业新技术、新
4.具有健康的体 工艺、新材料、魄、健全的人格和 新设备等新知良好的行为习惯; 识与信息收
5.具有较强的集体 集、处理能力;意识和社会责任
4.具备在面临心; 难以取舍问题
6.具有与人沟通合 上拥有独立思作的团队协作能 考和决策能力; 力。

7.具有很强的时间 观念。

1.具有探究学 习、终身学习、
1.具有良好的语 分析问题和解言、文字表达和沟 决问题的能通能力; 力;
2.具有诚实、敬业、
2.能够熟练准守信、吃苦耐劳的 确查阅并使用良好职业道德; 建筑工程相关
3.具有务实的工作 规范; 作风,并具备团队
3.具有一定的精神、创新精神。
信息加工能力
2 建筑工程监理管理工作 BIM建模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 BIM应用
1.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管理和资料管理。

1.BIM模型的搭建、复核、维护管理工作。

1.协同其它专业建模,并做碰撞检查;
2.BIM可视化设计。

1.能对施工过程中变更、索赔工作进行管理;
2.能完成工程监理过程中相关文件的收集整理工作。

1.能够进行建筑领域族的制作;
2.能够进行BIM精确建模。

1.能够进行BIM精确算量;
2.能够进行BIM漫游动画场景制作;
3.能够利用BIM模型出具二维图形;
4.能够进行BIM碰撞分析;
5.能够进行BIM施工进度模拟等。
和沟通能力;
4.能够识别、 分析、处理施 工质量缺陷。

1.具有良好的思想
1.具备举一反品德、法制观念和
三、善于融会职业道德,具有吃 贯通的自主学苦耐劳精神; 习能力;
2.具有爱岗敬业、
2.具备在面临诚实守信、务实勤 难以取舍问题奋、谦虚好学的品 上拥有独立思质; 考和决策能
3.具有健康的体 力。
魄、健全的人格和 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土木工程建筑业和房屋建筑业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 职业群,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具 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熟 练掌握工程施工与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与 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3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和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7)具有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掌握基本的生活和职业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相关知识;
(3)掌握投影、建筑识图与绘图、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4)掌握建筑施工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
4 筑施工安全与技术资料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方面的知识;
(5)掌握建筑信息化技术和计算机操作方面的知识;
(6)了解土建专业主要工种的工艺与操作知识;
(7)了解建筑水电设备及智能建筑等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
(8)熟悉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方面的基本知识。

3、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能熟练识读土建专业施工图,能准确领会图纸的技术信息,能绘制土建工程竣工图和施工洽商图纸,能识读设备专业的主要施工图;
(4)能对常用建筑材料进行选择、进场验收、保管与应用,能进行建筑材料的常规检测;
(5)能应用测量仪器熟练地进行施工测量与建筑变形观测;
(6)能编制建筑工程常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并进行施工交底,能参与编制常见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划分施工段、确定施工顺序、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及资源需用计划、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7)能按照建筑工程进度、质量、安全、造价、环保和职业健康的要求科学组织施工和有效指导施工作业,并处理施工中的
5 一般技术问题;
(8)能根据相关规范和方案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质量和施 工安全检查与监控;
(9)能正确实施并处理施工中的建筑构造问题;(10)能对施工中的结构问题做出基本判断和定性分析,能 处理一般的结构构造问题;(11)能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收集、整理、编制、保管和移交 工程技术资料;(12)能参与编制建筑工程监理规划与监理实施细则;(13)能识读网络进度计划,并对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 对比分析;(14)能编制建筑工程量清单报价,能参与施工成本控制及 竣工结算,能参与工程招投标;(15)能应用BIM等信息化技术、计算机及相关软件进行建 筑领域族的制作及精确建模;(16)能应用BIM等信息化技术、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完成漫 游动画场景制作、模型碰撞检查、施工进度模拟、日照分析、空间分析等; (17)能进行钢筋工、砌筑工两个主要工种的基本操作。

6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表3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及要求 课程选修名称必修 课程目标 学时主要内容 学分 教学要求 毛泽东思 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必修 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 1、
2 1.本课程旨在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高职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各行各业各岗位一线要求,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配合专业教育,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实践教学,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头脑;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职业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增长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3.培养各专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和解决职业、行业和社会性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既能扎根基层实干兴邦,又具备国际视野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掌握了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内容包括前言和结束语,主要由三部分 共十四个专题组成。

1.毛泽东思想,共分四个专题;
2.邓小平理论、“三个 72
(4)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分为三个专题;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分为七个专题。
本课程包含理论教学(56学时)和实践教学(16学时)。

1.课堂理论教学采用四元对分教学模式,即包括教师理论讲授、学生独学、小组讨论和教师答疑四个基本元素和教学环节;辅之以网络课程拓展学习,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思政金课;
2.采用“小组研讨+研究性学习实践教学+思政教学汇报会展示”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3.组织师生参与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竞赛、教学成果展示和研究性学习竞赛等活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必修律基础1、
2 1.本课程旨在培养初入大学的新生了解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特点的基础上,提高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合理生存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初步培养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
2.明确新时代大学生所承担的责任,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人生、人生价值、 课程内容由绪论和
个章节组成。
分别为: 绪论;
1.人生的青春之问;
2.坚定理想信念; 54
(3)
3.弘扬中国精神;
4.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
1.课堂理论教学采用五元模块化教学模式,即包括教师理论讲授教学模块、学生独学、小组讨论、经典案例分析和教师答疑五个基本元素和教学环节;辅之以网络课程拓展学
7 形势与政策1、2、
3、必修
4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人生价值观,培养不怕困难与挫折,勇往直前的优秀品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学生能够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诚实守信,团结互助。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做忠诚的爱国者;
3.帮助学生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使学生领悟人生真谛,积极投身人生实践,使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1.本课程旨在培养高职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
2.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高职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
3.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坚持以德树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6.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1.每学期参考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
2.参考大学生时事报告,考虑学生关注的国32
(1)内外热点;
3.结合高职学生实际,每学期初制定具体的专题内容。
习,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思政金课;
2.采用“小组研讨+小组协作完成团队教学任务+青春告白祖国演讲比赛”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3.组织师生参与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竞赛、教学成果展示和研究性学习竞赛等活动。

1.专题式课堂教学,采取课堂专题讲授,网络课程拓展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理论教学模式;
2.采用“小组研讨+研究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成果展示”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3.组织师生参与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竞赛、教学成果展示和研究性学习竞赛等活动。

1.正确把握和认识国家安全的内涵, 理解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学生
1.国家安全; 防间保密意识;军事理论必修
2.深刻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
2.军事思想;
3.现代战争; 势,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科学含义4信息化装备。
和主要内容,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战争
8 36
(2)
1.采取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2.线上32课时,线下4课时;
3.线下采取专题分班授课的方式进行。
每次 观和方法论; 授课不得以讲座的形
3.掌握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的形 式,上课人数不得超过 成、主要形态、特征、代表性战例和 200

人每次。
发展趋势,使学生树立打赢信息化战 争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高科技的积 极性,为国防科研奠定人才基础。

1.掌握队列动作的基本要领,养成良 好的军事素养,增强组织纪律观念,
1.

军事技能采取线下 培养学生令行禁止、团结奋进、顽强 教学的方式,集中进行
1.共同条令教育与训 拼搏的过硬作风;掌握射击动作要领, 军事训练; 练; 进行体会射击,学会单兵战术基础动
2.军事训练时间不少
2.射击与战术训练; 作; 于14天,每天按8学 军事技能必修
3.防卫技能与战时防112
(2)
2.掌握战场自救互救的技能,提高学护训练; 时计算; 生安全防护能力;
3.军事技能教学充分
4.战备基础与应用训
3.了解战备规定、紧急集合、徒步行 运用该理论、实践相结 练。
军、野外生存的基本要求、方法和注 合。
要做到学中练,练 意事项,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应急处 中学。
置能力,全面提升综合军事素质。
高职英语
大学语文
1.学生具备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所 需的英语基础知识,具有英语语言综 合应用能力。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强 烈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认同感和人类

1.开课有你; 命运共同体意识;
2.破冰有术; 必修
2.培养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
3.社交有方; 48
(3) 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
4.职场有道; 力。
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人文
5.考评有招。
素养,帮助学生在跨文化学习中树立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1.了解大学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基本
1.社团的创办:申请的文学常识和语言运用技巧。
通过学书、策划书;生在校创建学生协会流程及运营:学
2.社团的组建:请示、必修习申请书、请示、活动方案、总结等条据、启事、演讲词;48
(3)基本应用文写作格式和技巧,结合社
3.社团的运营:通知、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人与人、个总结;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的交流、共处和
4.告别校园:实习报
1.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结合;
2.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用平台建立完整的课程资源;
3.采用PBL、行动导向教学、情境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实践。

1.线下理论+线上答疑和课后辅导;
2.采用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行动导向教学;
3.有机融入专业和语文人文知识;
9 协调的关系,以提高学生工作能力。
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2.掌握常用的演讲和应用类文章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
提高学生进入职场的心理准备和应对能力、树立学生自立、自信、诚实的学习理念。
提高学生技术技能、将职业能力和精神融入教学,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精神;
3.提高文学赏析、实际演讲和写作水平,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工作 告、毕业设计;
5.踏入职场:求职信、个人简历;
6.社交中的口才艺术;
7.说服的口才艺术;
8.演讲的口才艺术;
9.古代诗词赏析;10.古代散文赏析;11.现代诗歌赏析;12.现代散文赏析;13.古今小说赏析。
以及科学研究中的需要;
4.培养和提高汉语言文学方面的表 达、阅读、理解、鉴赏、书写能力。

4.以情境、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实践;
5.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应用数学必修 计算机应用基础 必修
1.掌握一定的数学文化知识、相关 专业课所涉及的数学基础知识、未 来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 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 必要的应用技能;
2.能构建简单数学模型,运用软件技术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经济、工程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劳动精神;
4.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了解数学家的故事,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努力奋斗、坚韧的品质;提升学生的爱国精神、弘扬家国情怀、激发民族自豪感;传播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 根据专业特点开设工程数学、经济数学、机械数学等。
主要涉及:
1.专业所需的初等数学;
2.函数、极限和连续;
3.导数和微分;
4.导数的应用;
5.不定积分;
6.定积分及应用。
48
(3) 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1.了解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能
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进行对计算机的简单维护及选购;及各部件的主要功能;
2.了解我国在巨型计算机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树立自强
2.Word中的文字编辑等各项功能; 48
(3) 不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Excel中的电子表格
3.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职场,树立的编辑功能,以及对复
1.线下理论+线上答疑和课后辅导;
2.模块化+项目相结合的课程设计;
3.有机融入专业和数学人文知识;
4.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1.理实一体化授课模式授课:理论+任务实践;
2.运用云机房和学习通平台实行线下线上教学相结合; 10 努力奋斗、诚信、正确的人生观、世杂数据的管理; 界观和价值观;
4.PowerPoint演示文
4.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坚定和谐友稿的基本制作技术; 善,民主敬业的价值观;
5.网络搜索引擎的运
5.能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并懂得保护自用。
身信息安全。
引导学生树立版权意识、 分辨虚假信息,做到不造谣、不信谣、 不传谣。

3.结合专业实际把教学分解成许多小项目,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手段授课;
4.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任务和课后复习。
大学体育必修 1、
2 体育专项必修 课1、
2 1.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至少熟练掌握二项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战术;
2.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处方,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3.掌握发展职业体能的方法;
4.了解常见职业性疾病的成因与预防与体育康复的方法;
5.掌握八段锦和五步拳的技术动作和居家锻炼的方法;
6.掌握三种以上的职业体能练习方式,制定适合自身的运动计划,提高体能顺利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7.激发个人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心理素质。

1.高职体育理论 校园体育安全常识(含 课余体育锻炼考核及 其注意事项);
2.常见运动创伤的处 置方法;
3.职业岗位体能的特 点与锻炼方法;
4.体育户外拓展项目 64
(4) (职业素养发展);
5.课堂体育教学-八段 锦、五步拳、太极拳、 篮球、排球;
6.国家体测项目教学 与锻炼(耐力素质、弹 跳素质等)。

1.培养具有健康第一意识和健康体魄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2.掌握大学体育有氧健身跑知识,树立终生体育教育的观念;
3.培养和激发参与运动的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1.有氧健身跑健身相关知识;
2.体育专项课程教学(篮球);
3.体育专项课程教学(排球); 44
(2)
4.掌握有氧健身跑和一个体育专项健身运动基本方法和技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和自身运动能力;
5.激发个人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
4.体育专项课程教学(羽毛球);
5.体育专项课程教学(乒乓球);
6.体育专项课程教学(足球);
1.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所学专业的特点、职业性,再结合个人体质状况,进行分层分类分项教学;
2.采用“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课余体育锻炼+第二课堂+国家体质测试”线上线下混合式一体化教学模式;
3.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性的示范法、讲授法、信息化教学法等进行教学实践,让课堂立体化且具有延伸性、拓展性。

1.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所学专业的特点、职业性,再结合个人体质状况,进行分层、分类、分项教学;
2.采用“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课余体育锻炼+国家体质测试”线上线下混合式一体化教学模式;
3.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性的 11 持、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体育精神。

7.体育专项课程教学(田径)等。
示范法、讲授法、信息化教学法等进行教学实践,让课堂立体化且具有延伸性、拓展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必修育 安全教育必修 美育 必修
1.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树立理 性平和的健康心态观念,建立正确的 心理咨询观念以及自助求助的意识;
2.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诚信、友善作为基本的交往原则,掌握交往技巧,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
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塑造学生道德品质,以立德树人的要求培育健全人格;
4.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
培育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联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
1.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2.大学生人际交往;
3.大学生情绪管理;
4.大学生恋爱心理;
5.大学生人格发展;
6.大学生生命教育;
7.大学生常见精神障碍及求助;
8.大学生压力与挫折应对。
32
(2)
1.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
2.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
定信念。

1.激发大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1.国家安全; 确立正确的安全观;
2.财产安全;
1.线上和线下相结合
2.培养正确避灾、避险和防骗、识骗
3.网络安全; 的教学形式; 技能,提高防灾避险和防骗能力;
3.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和正确
4.消防安全;
5.学习安全; 32
(2)
2.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手段; 的价值观;
6.公共卫生安全;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掌握有效预防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
7.社会活动安全; 的教学方法。
方法。

8.灾害自救安全。

1.人生境界;
1.提高学生的艺术教养与审美素质;
2.审美教育;
1.线上和线下相结合
2.引导学生追求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3.艺术、绘画、雕塑、 的教学形式; 更有情趣的人生;
3.引导学生拥有高远的精神追求,追 建筑、设计、书法、音32
(2) 乐、舞蹈、戏剧、电影、
2.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手段; 求高尚的精神生活。
摄影、艺术与宗教等鉴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赏; 的教学方法。

4.美育与人生; 12
5.中华美学精神。
劳动教育必修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必修划 就业指导必修
1.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2.能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3.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4.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1.创新创业教育;
2.奋斗精神教育;
3.奉献精神教育; 16
(1)
4.增强诚实劳动意识;
5.树立正确择业观。

1.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2.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3.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教师拥职业生涯与
1.理解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
2.了解职场角色的转换,适应职场;
3.增强职业人意识和处事能力。

1.了解自我;
2.了解职场;
3.了解职业环境;
4.职业生涯规划;
5.求职材料撰写;
6.职场角色适应。
发展规划理论知识和 实践经验;
2.采用“理论+实践” 的教学模式;8(0.5)
3.采取任务活动式的 方法组织教学;
4.采用“过程考核+终 结性考核”的方式评定 成绩。

1.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
2.了解社会当前就业形式,认识自我个性特点,让学生掌握就业技巧和创业方法;
1.大学生活与职业发展规划;
2.职业理想与择业观念;
3.职业素质的提升和职业能力的提升;
3.了解就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
4.求职就业中的权益 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保护和心理调适; 道德和职业价值观;
5.职业适应与职业发
4.掌握就业基本途径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5.了解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就业和创业的重要性。
展;
6.求职就业与方法技巧;
7.求职材料准备及应聘技巧。
32
(2)
1.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2.线上16学时,每学期4学时;线上课程16学时;
3.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手段;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
13 创业基础创业活动 必修选修
1.创业基础。
了解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创新
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
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掌握线上创业的技巧与操作流程;
3、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
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与创业;创业与自我认识;创业模式。
商业模式及模式的选择;评估与分析;
2.创业者与创业团队。
创业者与创业团队的社会责任与分工工32
(2)作,评估与分析;
3.创业计划。
创业调查;完善创业构思;编写创业计划书;评估与分析;
4.创业融资;
5.创业企业的设立;
6.创业风险与防范;
7.创业案例剖析。

1.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模式;
2.线上30课时,线下2课时;
3.线下采取专题分班授课方式进行,每次授课不得以讲座形式,上课人数不得超过100人/次。
课程教学模式+过程性
1.帮助创业者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创业;
2.衡量自己的创业想法是否具备可行性;
3.完成自己的创业计划书;
4.掌握工商注册基本流程及要求。

1.评价你是否适合创业;
2.如何挖掘好的企业构思;
3.市场评估;
4.企业人员组织及法律形态;
5.预测启动资金及利润计划;
6.创办企业。
20
(1) 考核相结合。
可认定合格的情形有:
1.完成线下SYB培训班理论课程,获得结业证书;
2.在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从事创业实践活动;
3.参加省级创新创业大赛,荣获省级三等奖及以上荣誉;
4.学生从事创业活动。
人文素质选修课 选修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三年中在学校开放的选修课程中选修满两 48
(2) 门任选课程。
课程教学模式+过程性考核相结合。
14 (二)专业基础课程 表4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及要求 课程名称 选修必修 课程目标 主要内容 学时学分 教学要求 建筑制图与识图 必修
1.养成耐心细致认真的职业态度;
2.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作图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
4.能按照制图规范要求绘制简单工程图样。

1.投影原理;
2.基本体和组合体的投影知识;
3.工程构件的投影与剖面、断面图绘制;
4.建筑制图标准;
5.简单工程图样的绘制。
48
(3)
1.教练结合教学;
2.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
3.搭建网络化的教学平台。
建筑材料建筑力学 必修必修
1.树立作为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
2.培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每项试验,对试验结果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并具有环保意识和开拓精神;
3.熟悉建材产品及其应用的技术标准;
4.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建筑材料,并应用于建筑工程;
5.具备对常用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检测的能力,并能够正确判断其质量是否合格。

1.建筑材料的含义与分类及其对发展建筑业的作用;
2.建材产品及其应用的技术标准;
3.材料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它们与材料性质的关系;
4.材料的力学性质及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48
(3)
1.合理设计及使用多媒体辅助课件,加大教学信息量;
2.探究式教学。

1.形成勤于思考的工作习惯;
2.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3.能够通过力学计算判定结构的安全性能;
4.了解力学基本概念、结构、构件类型构;
5.了解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并会简单判定结构几何性质;
6.能对单个物体和简单的物体系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并正确画出受力图;
7.能熟练应用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
1.静力学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平衡计算;
2.静定结构内力分析;
3.杆件的应力与强度 计算; 48
(3)
4.构件的变形和结构 的位移计算;
5.压杆稳定;
6.截面几何参数计算。

1.教练结合教学;
2.启发式教学。
15 建设法规 必修 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系的约束反力;
8.能进行拉、压、弯、剪构件的内力计算,并会绘制内力图,判定结构的危险位置。

1.形成工程建设的法律意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2.具有一定的建设法律法规知识;
3.具有运用建设法规对工程实际案例进行合理分析的能力;
4.能在实际工作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1.建设工程基本法律 知识;
2.施工许可法律制度;
3.建设工程发承包法 律制度;
4.建设工程安全法律 制度; 20
(1)
5.建设工程质量法律 制度;
6.建设工程监理法律 制度;
7.建设工程合同法律 制度。

1.案例教学;
2.讨论式教学。
BIM建模建筑CAD 必修必修
1.具有刻苦学习精神;
2.具有团队协作和积极沟通的能力;
3.具有分析相关专业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理解建筑信息模型制作的理论和方式;
5.掌握专业空间联想基本方法;
6.掌握建筑信息模型制作技术要求;
7.熟练运用revit软件;
8.熟练运用所学软件对接专业核心课程,并能表达其课程成果。

1.Revit软件安装;
2.建筑样板的建立;
3.体量、族的建立过程和方法;
3.族放样的基本过程和技巧;
4.参数化建模的技术要求。
64
(4)
1.自学探究式教学;
2.搭建网络化的教学平台。

1.养成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习惯;
2.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掌握软件的常用命令;
4.掌握图纸的制图规范;
5.掌握图纸的打印输出;
6.能熟练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建筑施工图。

1.AutoCAD的绘图命令 及编辑命令:
2.绘制平面图形、三视图、正等轴测图及三维模型的基本方法;
3.AutoCAD图形打印的 基本知识。
32
(2)
1.自学探究式教学;
2.搭建网络化的教学平台。
16 装配式建筑概论 必修
1.了解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
2.掌握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构件组成;
3.了解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生产的操作步骤;
4.了解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
5.掌握预制装配式施工的主要流程。

1.装配式建筑评价标 准;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发展现状;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20
(1) 结构体系与部品部 件;
4.装配式混凝 土建筑常用材料与构 造。

1.合理设计及使用多媒体辅助课件,加大教学信息量;
2.参观式教学;
3.探究式教学。
安装工程识图与施必修工
1.具有良好的工作协作、沟通能力;
2.熟练掌握安装工程基本知识;
3.具备识读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采暖通风与空调工程、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图的能力;
4.能够根据建筑给排水、通风空调、建筑电气施工的基本要求,协助进行建筑设备工程的质量验收评价等工作。

1.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类型及适应场合,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的内容及表示方法;
2.建筑采暖与通风空调系统的基本知识;
3.供电和配电系统基本知识,电气照明基本48
(3)知识,安全用电基本知识;
4.建筑弱电初步知识;
5.消防工程的基本知识与施工图识读;
6.建筑设备工程与土建施工配合的知识。

1.项目教学;
2.搭建网络化的教学平台。
(三)专业核心课程 表5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及要求 课程名称 建筑构造与施工图识读 选修必修 必修 课程目标
1.形成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主要内容
1.建筑的分类、等级及 学时学分
2.了解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的分类组成; 及等级划分;
2.基础、墙体、楼地层、
3.掌握民用建筑中各构造组成及其作屋顶、楼梯电梯、门窗、64
(4) 用; 变形缝、装配式建筑构
4.掌握常用的建筑构件的构造做法和造及详图识读; 构造要求;
3.建筑施工图识读。
17 教学要求
1.合理设计及使用多媒体辅助课件,加大教学信息量;
2.探究式教学;
3.参观式教学。
建筑结构与平法识必修图 建筑施工技术 必修
5.能识读一般的建筑施工图纸,基本掌握建筑细部构造节点图样。

6.具备根据图纸要求使用标准图集选用构造详图的能力;
7.具备查阅建筑设计说明、技术要求等资料的能力;
8.具有识读建筑施工图的能力和绘制部分构件大样图的能力。

1.具有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树立结构安全的责任意识;
3.掌握荷载的种类及其计算方法;
4.掌握常见结构构件计算简图的简化方法;
5.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板和柱的构造规定及配筋计算方法;
6.了解钢筋混凝土梁裂缝宽度及挠度的构造规定;
7.掌握钢筋混凝土楼盖、楼梯和雨篷的构造规定;
8.掌握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剪力墙节点构造规定;
9.能判断施工中的结构质量控制点;10.能正确计算荷载;能设计或验算钢筋混凝土梁、板和柱等基本构件;11.能结合平法图集识读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

1.结构的定义和分类及组成。

2.混凝土结构材料及基本计算原则;
3.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截面验算;
4.混凝土受拉构件和受扭构件的构造特点;
5.混凝土构件抗裂度、裂缝宽度和变64
(4)形的构造规定;
6.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7.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识读;
8.砌体结构基本构造;
9.单层工业厂房基本构造。

1.探究式教学;
2.项目教学;
3.搭建网络化的教学平台。

1.具有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
2.能检索资料并自学(如学习施工员手册等资料);
3.能独立工作、独立克服困难;
4.掌握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5.熟悉现行施工规范、标准;
6.掌握施工质量检测的方法和内容;
7.能进行技术交底;能确定编制框架结构、框剪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1.选择分部工程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
2.对建筑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安全事故进行64
(4)分析处理形成报告;
3.依据质量验收标准,参与工程验收,整理归
1.项目教学;
2.虚拟实操辅助教学。
18 建筑施工测量 必修 建筑施工组织 必修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必修价
8.能确定框架结构、框剪结构施工质量关键控制点并进行质量控制;
9.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施工现场一般技术问题。
档施工技术资料;
4.根据确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安全交底。

1.养成一丝不苟、细致耐心的工作作风;
2.掌握水准仪、全站仪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
3.掌握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知识;
4.能熟练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测量。

1.水准仪、全站仪的功 能、构造、应用与调校;
2.角度、距离、高差测 量;
3.建筑工程实施阶段 64
(4) 的测量与测设;
4.测量工作的准备与 测量资料的编制。
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

1.具有一定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
2.熟悉工程建设程序,熟悉施工项目 及生产特点,掌握施工生产要素的配 置和施工管理组织的原理;
1.建筑工程流水施工
3.掌握工程流水施工和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组织方 的基本概念、编制方法和计算方法,法; 掌握网络计划优化的基本原理和步
2.施工进度计划的网 骤,并能熟练运用; 络计划技术;
4.掌握施工组织的基本原则及评价指
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64
(4) 标; 的基本知识;
5.掌握工程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
4.建筑工程施工准备 资源配置计划和施工平面图的设计的工作的主要内容; 编制依据、方法和步骤;
5.单位工程施工组织
6.掌握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设计的编制方法。
进度管理、资源管理、现场管理和信 息管理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具备 一定的施工组织管理能力。

1.养成遵法守纪、诚实守信的的职业素养;
2.掌握建筑清单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和方法;
3.理解清单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法和程序。

1.定额的应用;
2.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3.建筑与装饰工程量计算,编制工程量清单64
(4)的方法和程序;
4.清单投标报价的编制。

1.项目教学;
2.搭建网络化的教学平台。

1.项目教学;
2.搭建网络化的教学平台。
19 地基与基础 必修
1.形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具备结构安全意识;
2.了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内容;
3.理解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掌握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的计算方法;
4.熟悉基础类型及特点,掌握地基处理的方法;
5.具备阅读和使用工程地质勘察资料能力。

1.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2.土中应力和土体变形;
3.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常见的基础类型;
4.桩基础的适用范围和桩的分类;
5.桩基础设计要点和施工要点。
32
(2)
1.教练结合教学;
2.启发式教学。
(四)专业拓展课程 表6专业拓展课程设置及要求 课程名称 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 选修必修 选修 课程目标
1.形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具备产品质量意识;
2.熟悉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构造;
3.了解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生产设备;
4.熟悉钢筋混凝土预制件构件生产工艺流程;
5.能对钢筋混凝土预制件构件生产过程和产品进行检查和质量管理。
学时主要内容 学分
1.钢筋混凝土预制件;
2.钢筋混凝土预制件 生产设备; 32
(2)
3.钢筋混凝土预制件 构件生产工艺流程。
教学要求
1.合理设计及使用多媒体辅助课件,加大教学信息量;
2.参观式教学;
3.探究式教学。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选修术
1.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和协作能力;
2.掌握装配式建筑各工种工程施工的方法、工艺、工法、质量标准及安全技术;
3.熟悉装配式建筑各工种施工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4.熟悉装配式建筑各工种工程施工的常见质量、安全问题;
5.具有识图、记录和整理技术资料、进行技术交底的能力;
6.具有项目施工及分析、研究、处理工程施工问题的能力;
1.装配式建筑各工种 工程施工的方法、工 艺、工法、质量标准及 安全技术;
2.装配式建筑各工种工程施工的基本计算 32
(2) 理论和方法;
3.装配式建筑各工种 施工的相关规范、规程 和标准。

1.项目教学;
2.虚拟实操辅助教学。
20 建筑工程监理 选修 建筑质量与安全管选修理 BIM应用必修工程资料选修
7.具有准确使用施工规范、规程进行 工程检查验收的能力;
8.具有收集信息、编制工作计划的能 力。

1.养成遵法守纪、诚实守信的的职业
1.工程监理制度,工程 素养; 监理机构设置;
2.熟练掌握工程监理相关的法律法
2.监理工程师的职业 规、工程监理基本概念、制度政策;
3.具备现场监理的岗位技能, 道德,建设工程监理规划的内容和编制要求; 32
(2) 具有“三控”即投资、进度、质量控
3.建设工程施工阶段 制的监理职业核心技能; 监理的方法、程序及
4.具备合同管理和资料管理的能力。

1.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合同管理和资料管理。
具有一定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
2.能结合相关专业知识进行一般建筑
1.国家质量管理标准 单位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的的有关规定; 相关工作,初步具备施工现场管理的能力;
2.质量检测基本知;
3.施工安全管理知识; 32
(2)
3.具备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提出施工安
4.施工安全技术基本 全技术方案的能力; 理论及要求。

4.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相关表单,会编 制填写及相关的检测方法。

1.具有合作精神和管理协调能力,善 于沟通、乐于助人,具有良好的心理 素质;
1.建设全阶段各部门基
2.了解BIM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应于可视化平台协同工作 用,掌握建筑模型的创建方法,和的原理模型;
2.BIM 建筑构件族的制作方法,以及各专业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应32
(2) 间的协同,达到具备解决实际项目中用; 遇到问题的能力;
3.建筑模型的创建方
3.掌握BIM技术可视化与虚拟施工功法,和建筑构件族的制 能,理解并掌握建设全阶段各部门基作方法。
于可视化平台协同工作的原理模型。

1.了解建筑工程资料的组成;
1.资料员的基本要求
2.熟悉和掌握各类资料的填写; 和工作职责;
3.能进行建筑工程资料的分类与归
2.建筑工程资料的分32
(2) 档; 类与归档;
4.能够完成与施工进度同步的工程技
3.建筑工程资料组卷;21
1.案例教学;
2.讨论式教学。

1.案例教学;
2.讨论式教学。

1.项目教学;
2.搭建网络化的教学平台。

1.案例教学;
2.讨论式教学。
工程经济选修 建筑鉴赏选修 工程质量检测 选修 BIM设计施工综合技选修能与实务 术资料、安全资料,以及施工过程中
4.建筑工程资料的验 完成相关的资料申报工作并配合上级收和移交。
部门的检查。

1.具有科学严谨的工作精神;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3.掌握工程经济基本概念、工程经济 分析的原则与方法;
4.掌握工程项目投资、成本、收入、 税金、利润等经济评价要素等基础知
1.工程经济评价原则; 识;
2.现金流量图的绘制,
5.熟悉投资估算、项目税前收益估算利率的确定; 方法;
3.工程项目投资及构
6.掌握现金流量、资金的时间价值及等计算; 成,各种类型的折旧计算方法,工程项目的税 32
(2)
7.掌握工程项目方案经济评价选择指前、税后现金流量的确 标与方法; 定;
8.熟悉项融资方案及融资成本,掌握
4.房地产开发项目及 项目盈利与偿债能力分析; 其前期工作。

9.掌握工程项目盈亏平衡分析、敏感 性分析; 10.掌握价值工程原理及在工程中应 用; 11.了解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后 评价。

1.初步了解建筑艺术发展的历史,了解建筑艺术与人类文化史的关系;
2.掌握主要风格特征建筑艺术的特点、成就及其影响,具有一定的赏析建筑艺术作品的能力。

1.掌握建筑工程各阶段、各部位质量检验的标准、程序、方法。

2.能应用检测设备进行建筑工程各阶段、各部位质量检验。

1.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
2.建筑艺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审美赏析方法。
32
(2)
1.建筑工程验收的各种规范的介绍;
2.建筑工程各阶段、各32
(2)部位质量检验的标准、程序、方法。

1.掌握施工计划和5D模拟的相关能力;
2.掌握机电深化的能力;
3.具备项目级案例分析能力。

1.机电模型及深化设计;
2.模型应用案例。
22 32
(2)
1.教练结合教学;
2.启发式教学。

1.案例教学;
2.讨论式教学。

1.案例教学;
2.讨论式教学。

1.项目教学;
2.搭建网络化的教学平台。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表7专业实践性教学项目一览表 对应的专业 培养 项目名称 核心能力 途径 实训实习场地 评价方式 开设 建议 学期 学时 现场观 过程考核结合实训 认知实训 建筑认知 校外实训基地
1 26 摩 成果考核 建筑CAD
实 过程考核结合实训 建筑工程图绘制实操 cad实训室
2 26 训 成果考核 BIM建模与应用实训过程考核结合实训 BIM实训 土建建模 实操
3 26 室 成果考核 建筑制图与识图实训过程考核结合实训 识图实训 建筑工程识图 实操
3 26 室 成果考核 工种操作钢筋下料与绑扎、 过程考核结合实训 实操 工种实训室
4 52 实训 砌体砌筑 成果考核 跟岗实习岗位职业 过程考核结合实训 跟岗实习 实操 跟岗实习单位
5 52 能力 成果考核 专业知识综合应用 毕业设计 实操 能力 过程考核结合毕业 校内
5 104 设计成果考核 顶岗实习
实习岗位职业能力实操 实习单位 过程考核 5、
6 624 (六)课程体系结构分析表 表8课程体系结构分析表一览表 统计项 课程门数 总数 56 按三类课程统计 A类数A类占比B类数B类占比C类数C类占比 12 21.43% 33 58.93% 11 19.64% 总课时数 2790 388 13.91% 1286 46.81% 1096 39.28% 总学分数 141.5 22.5 15.9% 79 55.83% 40 28.27% 核心课程门数
7 0 0.00%
7 100%
0 0.00% 选修课程门数 10
0 0
8 80.00%
2 20.00% 23 选修课程学时数 288
0 0 240 83.33% 48 16.67% 公共基础课学时数 790 300 37.97% 378 47.85% 112 14.18% 实践学时数 1704
0 0 608 35.68% 1096 64.32%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教学周数分学期分配表 表
9教学周数分学期分配表 学期项目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学期学期学期学期学期学期 AB类课程教学周C类课程教学周 机动周考试 寒暑假合计 15 17 16 16 14
0 3
1 2
2 6 20
1 1
1 1
0 0
1 1
1 1
0 0
4 8
4 8
4 0 24 28 24 28 24 20 24 (二)教学进程表 表
10教学进程一览表 公共基础课公共课程 教学时数 课程开设顺序 备注 考 课程 课程编 课程核 第第第第第第 课程名称 学分 类别 码 类型方 总学理论实践一二三四五
式 时学时学时学学学学学学 期期期期期期 3060000思想道德修养 BF1.52418 152 与法律基础
1 6√ 3060000思想道德修养 BF1.53022
8 153 与法律基础
2 毛泽东思想和 3060000中国特色社会 BF2 3628
8 154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
1 毛泽东思想和 3060000中国特色社会 BF2 3628
8 155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
2 √√√ 3060000156 形势与政策 AF1 3232 0√√√√ 3070000641 军事理论 3070000642 军事技能 AZ2 3636 0√ CZ21120112√ 第一至四学期每学期开设
8 课时 第一学期的第
一、二周进行,军训期间穿插 军事理论 3000000 美育 BZ2 3224
8 √ 203 3000000202 大学语文 BZ3 48 24 24√√ 3000000计算机应用 BZ3 48 24 24√ 438 基础 3000000应用数学 AZ3 48 48 0√√ 25 436 3000000 高职英语
A 432 3000000大学体育1B 440 3000000大学体育2B 441 3001000体育专项课1B 678 3001000体育专项课2B 679 3000000职业生涯与发
A 201 展规划 3000000心理健康教育A 444 公公共 共基础 课课3000000 就业
A 程 452 指导 3000000 创业基础
A 200 3007000 劳动教育
B 492 3000000 安全教育
A 448 公共基础课小计 公共 3000000 公
拓展 美术
B 672 共课 Z3 4848 0√√ Z2 32 12 20√ Z2 32 12 20 √ Z1 22 10 12 √ Z1 22 10 12 √ Z0.58
8 √ Z2 3232
0 √ Z2 3232 0√√√√ Z2 3232
0 √ Z1 16
8 8 √ F2 3232 0√√ 41.5790520270 Z1 24 12 12√√√√√ 混合式教学(线上课程16学时+每学期2次线下小班课程)
1、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模式;
2、线上30课时,线下2课时; 混合式教学(线上课程+每学期4次线下大班讲座) 线上
+线下选 混合式
教学 26 课 程 3000000 音乐
B 673 3000000文学历史哲学A 674 3007000 创业活动
C 462 3007000有声有色(挑
C 464 战记录) 3007000社会调查实践C 460 3007000社团协会活动C 463 3007000社会公益活动C 640 公共拓展课小计公共课程合计 建筑制图与识 3020160
B 图 专 001 业专业3020160 建筑材料
B 课基础002 程课3020160 建筑力学
A 003 Z1 24 12 12√√√√√ Z1 24 12 12√√√√√ Z1 20
0 20 √√√√ Z1 20
0 20 √√√√ Z1 28
0 28 √√√√ Z1 28
0 28 √√√√ Z1 28
0 28 √√√√
4 96 24 72 45.5886544342 F3 48 24 24√ Z3 48 24 24√ Z3 4848 0√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创客基地注册,考勤,成 二果 选团委组 一织课余定期挑战网上展示暑假自 主进行,交报告团委组三织课余选活动一课余时间,学工志愿者组织 每周4课时,第一学期4-16周开设8周。
27 3020160 认知实训 CZ1 26
0 26√ 004 3020160建筑CAD
B 005 3020160 BIM建模
B 006 3020160 建筑CAD实训C007 3020160安装工程识图
B 008 与施工 3020160 BIM实训
C 009 3020160 识图实训
C 010 3020160 建筑法规
A 011 3020160 工种操作实训C012 3020160装配式建筑概
A 013 论 专业基础课小计 3020160建筑构造与施
B 014 工图识读 3020160建筑结构与平
B 015 法识图 专3020160建筑施工技术
B 业016 核3020160建筑施工组织
B 心017 课3020160建筑工程计量
B 018 与计价 3020160建筑工程测量B 019 3020160地基与基础B 020 专业核心课小计 Z2 Z4Z1Z3Z1Z1Z1Z2Z1 26F4Z4F4F4Z4Z4Z2 26 3212 6420 26
0 4830 26
0 26
0 2020 52
0 20204841986440 6440 6434 6434 6434 6430 3220416232 20√ 44 √ 26 √ 18 √ 26 √ 26 √
0 √ 52 √
0 √ 286 24 √ 24 √ 30 √ 30 √ 30 √ 34 √ 12 √ 184 28 每周
8课时,第一学期 17-20周开设。
3020160 BIM应用 BZ2 32 12 20 √ 021 3020160 建筑工程监理AZ2 3232
0 √ 专022 业3020160建筑质量与安 BZ2 32 16 16 拓025 全管理 三选二√ 展3020160 工程资料 BZ2 32 20 12 √ 课029 3020160装配式建筑构 BZ2 32 20 12 √ 023 件生产 3020160装配式建筑施 BZ2 32 16 16 024 工技术 √ 三选
BIM设计施工 3020160综合技能与实BZ2 32 16 16 √ 033 务 3020160 工程经济 BZ2 32 16 16 √ 030 3020160 建筑鉴赏 AZ2 32 32
0 031 三选二√ 3020160 工程质量检测BZ2 32 16 16 √ 032 专业拓展课小计 20320196124 3020160 毕业设计 CZ41040104 √ 027 3020160 跟岗实习 CZ2 52
0 52 √ 034 3020160028 顶岗实习 CZ246240624 √√六个月 专业课程合计 9619045421362 总合计 141.5279010861074 说明:
1.每一学期各班级的课程教学执行计划表(见附件

2)应在上学期期末结束前两个月提交教 务处。

2.每一门课程均应在对应的教学周位置标注该课程周学时,务必保证周学时总计与人才培养 方案中课程的总学时一致。

八、实施保障 (一)专业课程师资队伍 29
1.

师资队伍结构建成一支师德素质高、专业水准强、结构合理、专兼互融的教学团队。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控制在20:1左右(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不低于60%,专任教师在文化程度、职称、年龄等方面形成科学合理的梯队结构。

2.专任教师专任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建筑工程技术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有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3.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建设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主要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30 表11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一览表 专业课程教师配置总数:15人,师生比:1:20 人数/比例 人数比例(%) 备注 教授
0 0 职称结构 副教授讲师
4 26.7% 兼职教师高工视同副教授 11 73.3% 兼职教师工程师视同讲师 初级
0 0 博士
0 0 学位结构 硕士
5 33.4% 本科 10 66.6% 35岁以下 10 66.6% 年龄结构 36-45岁
4 26.7% 46-60岁
1 6.7% 双师型教师 11 73.3% 专任教师 11 73.3% 专业带头人
1 6.7% 兼职教师
4 26.7% 序号 1
23456789101112 教师性质 专职专职专职专职专职专职专职专职专职专职专职兼职 表12专业课程教师团队人员清单表 姓名 年龄 学历 朱燕 36岁 本科 郑淑芬 36岁 硕士 宾智 32岁 硕士 苏叶青 31岁 本科 何玉立 31岁 本科 段慧 32岁 硕士 赵鑫 34岁 本科 唐文 30岁 本科 陈琦 32岁 本科 廖玮琰 32岁 本科 王亚涛 30岁 硕士 宋士法 38岁 本科 31 职称 副教授、工程师副教授、工程师 讲师、工程师讲师、工程师讲师、工程师讲师、工程师讲师、工程师讲师、工程师讲师、工程师讲师、工程师讲师、工程师 工程师 13 兼职 席安明 52岁 本科 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14 兼职 陈赢 34岁 本科 工程师 15 兼职 欧长贵 37岁 硕士 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专业教室应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 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安 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 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校内实训室建设建筑制图与识图综合实训室、构造认知实训
室、 测量实训室、工种实训室、施工技术实训室、施工组织实训室、计 量与计价实训室、BIM建模与应用实训室,以及满足建材实验、力 学实验、结构实验等实践教学要求的实验室,以满足课程实验、 校内实训的要求。

(1)建筑材料实验室 实验室目前主要供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专科学生的《建筑材料》 课程的实验教学之用,就现有设备仪器条件下可开实验项目包括:建筑 材料基本物理性质试验、水泥试验、混凝土用骨料试验、普通混凝土 试验、砂浆试验、砖试验、钢筋试验。
实训室名称 表13建筑材料实验室一览表 建筑材料实验室 面积要求 400m2 序号 核心设备 数量要求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32
1 工作平台 20个
2 净浆搅拌机 20台
3 水泥检测工具套 20套
4 水泥、砂浆、混泥土模具 80套
5 砂浆抗折试验机 20台
6 计量器(精确到0.01KG) 4台
7 计量器(精确到0.01g)
8 天平
9 混凝土搅拌机 10 振筛机、筛网 11 环刀、土压实度检测设备 12 沸煮箱 40台
20台1台4台、20套20套1台
1.建筑材料水泥、石灰性能检测;
2.建筑材料混凝土性能检测;
3.建筑材料砂、石物理性能检测;
4.建筑材料沥青性能检测;
5.建筑材料密度检测;
6.土的性能检测。
13 烘烤箱 1台 14 沥青试验机 10台 15 烧杯、玻璃棒 40个、40根 16 李氏瓶、滴管 20个、20个 17 电脑、白板、投影设备 1台、1块、1套 18 打印复印一体机 1台
(2)
建筑力学实验室实验室目前主要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建筑材料》、 《建筑力学》课程实验教学之用,可开展钢筋拉伸,抗剪,旋转,混凝土抗压等试验。
表14建筑力学实验室一览表 33 实训室名称 建筑力学实验室 面积要求 200m2 序号 核心设备 数量要求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1 液压试验机 1台
2 万能力学拉伸试验机 1台
3 液压万能试验机
4 冲击试验机
5 弯扭组合实验机
6 超声波探测仪 1台
1.工程力学拉伸弯扭检测; 1台
2.建筑材料钢筋抗拉、抗弯试 验检测; 1台
3.建筑材料混凝土抗压、抗剪 实验检测。
1台
7 计算机、打印机 1台、1台
8 投影设备、白板 1套
(3)土工实验室 实验室目前主要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建筑施工技 术》、《建筑材料》、《地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之用,可 开展土的含水率、压缩测定、直剪强度、三轴剪切等试验。
实训室名称
序号 表15土工实验室一览表 土工实验室 面积要求 核心设备 数量要求 500m2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1 数显式塑液限联合测定仪 10台
1.土的含水量、密度试验、比重试
2 烘箱 验、含水率试验、击实试验;1台
2.液塑限测定;
3 双联固结仪 10台
3.压缩指标测定;
4.直剪强度测试;
4 应变控制式直剪仪 10台
5.三轴剪切试验。

5 三轴压缩仪 5台 34
6 天平(感量0.01g) 10台
7 烘土盒 20个
8 环刀 50把
9 秒表 10个 10 百分表(量程10mm) 20个
(4)
建筑制图实训室 实验室目前主要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和造价专业学生 《建筑工程制图》、《建筑识图》课程实验教学之用,可开展 建筑工程制图实训、手工图绘制等试验。
表16建筑制图实训室一览表 实训室名称 建筑制图实训室 面积要求 120m2 序号 核心设备 数量要求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基本体模型(圆柱体、长方体、球体、棱柱体、棱
1 锥体)
2 组合体模型 各1个5个
3 A1图板
4 丁字尺
5 绘图桌椅
6 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10)
7 建筑施工图 50块50把50张10套10套以上
1.基本体、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
2.建筑施工图的绘制。

8 多媒体设备 1套
(5)识图与CAD操作综合实训室 实验室目前主要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和造价专业学生 《建筑CAD》、《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实操教学之用,可开展 35 建筑CAD图纸绘制试验。

17识图与CAD操作综合实训室一览表实训室名称识图与CAD操作综合实训室面积要求 100m2 序号 核心设备 数量要求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1 多媒体设备 1套
2 投影设备 1台建筑CAD教学及实训。
计算机(安装建筑绘图工具软件、建筑与结构绘图
3 50台 及设计专业软件)
(6)构造认知实训室 实验室目前主要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和造价专业学 生,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学生展开认知实习,情景教学使用。
表18构造认知实训室一览表 实训室名称 构造认知实训室 面积要求 100m2 序号 核心设备 数量要求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1套
2 投影设备 计算机(带office操作系统、常用办公软件、虚拟
3 仿真软件)
4 建筑模型 各类建筑构造节点模型(基础、墙体、楼地层、楼
5 梯、屋顶、变形缝)、装配式建筑节点模型
6 小组讨论学习桌椅
7 建筑标准图集 1套25台1-2个各1个10张桌50张椅10套 建筑构造认知与表达。

8 工程案例图库 10套以上
(7)建筑工程工种实训室 36
(8) 实验室目前主要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钢筋实训》、 《砌筑实训》进行工种实操。
表19建筑工程工种实训室一览表 实训室名称 建筑工程工种实训室 面积要求 400m2 序号 核心设备 数量要求

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1 工作平台 20个
2 材料、工具区 5个、3个
3 钢筋切割机 1台
4 钢筋弯曲机
5 砂浆搅拌机
6 计量工具(精确0.01kg) 1台
1.

砌筑实训; 1台
2.钢筋实训;
3.制作模型。
4台
7 投影仪 1套
8 白板 1台
9 互联网 100盒、捆 10 砌块切割机 2台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 实验室目前主要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和工程测量专业 《建筑测量》课程课程实操。
可开展项目包含水准测量、导线 测量等。
实训室名称 表
20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一览表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 面积要求 300m2 序号 核心设备 数量要求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1水准仪 20台
1.施工测量准备; 37 2全站仪3GPS 20台10台
2.测量放线;
3.编制测量资料。
450米防水防锈塑钢卷尺、5米钢卷尺 各20把 5电脑(带CASS软件)、联网 25台、套 6投影设备 1套 7白板 1块 8A3打印机 1台 9红蓝铅笔、测量用木桩(20个/捆) 100盒、捆 10锤子、白灰、5cm钢钉 20把、袋、盒
(9)建筑施工组织实训室 实验室目前主要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和造价专业学生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进行集中实训,实训项目有横道图 图绘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
表21建筑施工组织实训室一览表 实训室名称 建筑施工组织实训室面积要求 200m2 序号 核心设备 数量要求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1 多媒体教学平台 1套
2 投影设备 1套
1.流水施工;
2.网络计划技术;
3 计算机 50台
3.施工组织总设计;
4 地方规范与标准 50套

4.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5 施工组织编制软件 1套 (10)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室实验室目前主要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和造价专业学生 38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使用,进行手工实训和软件实训等。
表22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室一览表 实训室名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室面积要求 150m2 序号 核心设备 数量要求

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电脑(安装计量计价软件、三维算量软件,互联网
1 每人1台,共50台 接入)
2 白板 1个
3 服务器 1台
4 投影设备
5 扫描仪 1套
1.

建筑工程项目软件计量计 1台 价;
6 打印机
2.建筑工程项目手工计量计1台 价。

7 最新版湖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标准 每组1套,共10套
8 最新版湖南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标准每组1套,共10套
9 最新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每组1套,共10套 10 最新版湖南省建设工程计价办法 每组1套,共10套 11 分组教学课桌椅 可坐6人,共10套 (11)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室 实验室目前主要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和造价专业学生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使用,开展虚拟仿真实验、脚手架排布、深 基坑开挖等虚拟仿真实验。
表23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室一览表 实训室名称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室面积要求 300m2 序号 核心设备 数量要求 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1 BIM施工工艺虚拟仿真系统(土建+装饰) 45节点
1.各施工工序虚拟仿真实训; 39
2 台式计算机(含显示器) 45套
2.脚手架工程质检实训;
3.工程事故情境体验;
3 打复印一体机 1台
4.经典工法认知。

4 交换机 1台
5 无线路由器 1个
6 VR设备 1套
7 建筑事故模拟系统 1套
8 脚手架模型 1个
9 工法样板 1套 (12)
BIM建模与应用实训室 实验室目前主要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Revit建模、BIM 应用等课程使用。
开展信息化施工进度、场布等实操实训等。
表24BIM建模与应用实训室一览表 实训室名称 BIM建模与应用实训室 面积要求 100m2 序号 核心设备 数量要求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1 网络交换机 1台
2 计算机cpu多核,i5,3.0GH,内存8G
3 投影仪
4 Revit2019 45台1套45节点
1.BIM建模;
2.BIM。

5 其他相关厂家应用软件 45节点
3、校外实训基地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按照统筹规划、互惠互利、合理设置、全 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
尽可能争取和专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 合作,使学生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努力提高办学的 40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学院与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 企业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实训基地能够提供开展建 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实践教学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管理规 章制度齐全,能提供稳定的实训岗位和合格的实训指导教师,为
该 专业学生的认知实习、跟岗实习以及顶岗实习提供了保障。
表25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一览表 序号校外实习基地名称合作企业名称 合作项目 合作深度 株洲市新凯工程建设监理有
1 安全教育实训基地 限责任公司 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
2 安全教育实训基地 公司——株洲分公司
3 材料认知实训基地
湖南楚地恒大检测有限公司 装配式建筑构造认知实训
4 基地 远大住工
5 职业素养教育基地 湖南百仁建设有限公司
6 职业素养教育基地湖南久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7 顶岗实习实训基地深圳科宇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深圳市恒浩建工程项目管理
8 顶岗实习实训基地 有限公司 广东捷荣建筑安装工程有限
9 顶岗实习实训基地 公司 深圳市百川装饰设计工程有 10 顶岗实习实训基地 限公司 11 顶岗实习实训基地
湖南国际华远装饰有限公司 广州正和泰建设工程有限公 12 顶岗实习实训基地 司 广东鸿业工程项目管理有限 13 顶岗实习实训基地 公司 14 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广东创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认知实习认知实习认知实习认知实习认知实习认知实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 一般合作一般合作一般合作一般合作一般合作一般合作深度合作深度合作一般合作一般合作一般合作一般合作一般合作一般合作
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41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能提供施工员、监理员、质量员、 资料员、材料员、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等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 前建筑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能够配备 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 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教育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如 果没有教育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原则上征订国家一级出版社 出版的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
建立由专业教师、行 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老师推荐教材,经过规 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 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
专业类图书文献包括:有关建筑工 程技术专业理论、技术、方法、思维以及实务操作类图书和文献。

3、数字化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 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 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序号
1 表26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数字化资源一览表 课程名称 负责人 链接地址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赵鑫 42 /mycourse/teachercourse?
moocId
2 建筑工程测量 张晓东 =202992408&clazzid=21978718
3 建筑施工技术 苏叶青
4 BIM建模 唐文
5 建筑施工组织 廖玮琰 /mycourse/teachercourse?
moocId
6 建筑构造与施工图识图 段慧 =210790942&clazzid=28721583&edit=true&v=0&cpi=3701985 /mycourse/teachercourse?
moocId
7 建筑结构与平法识图 朱燕 =206832902&clazzid=30173054&edit=true&v=0&cpi=3703560 (四)教学方法 课程采用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课堂教学 组织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等 教学方法,以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并引导 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确任务,指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并作出决策, 然后实施工作计划,学生通过学和做完成工作任务,掌握教学内容, 达到教学目标。
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 略,坚持学中做、做中学。
(五)学习评价 通过学习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 力。
在评价过程上,将学生课堂出勤、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学习 效果等纳入课程评价体系中,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综合评定学生 的学习成绩,运用测试(笔试、操作考核、在线测试)、小论文、 课程设计、成果展示汇报等多种方式,兼顾认知、技能、
情感等各 方面要素,实施“过程性+终结性”考核。

1、教学评价与考核内容 43 教学评价应严格落实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有单元检测成绩评价;搜集资料及社会调查的评价;小论文、课程设计的评价;课堂表现评价(遵守纪律情况、参与讨论情况、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情况)等等。
终结性评价主要是期末试卷评价或成果评价,从知识方面评价。
每种评价方式都有其不同的效果,评价时应结合课程性质特点与学生学习特点加以选择。
在核心课中引入专业相关国赛评价标准,提高要求。

2、评价与考核方法过程性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应结合课程的特点灵活把握评价重点。
A类课程属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过程性评价的依据是学生出勤率、课后作业、课堂测验、课堂交流与讨论表现、项目报告等;
B、C类课程属于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应以项目考核为主,强调过程评价。
过程性考核方法,每完成一个学习(工作)任务,均进行学业成果的评价反馈,采用学生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学生自评主要是让学生自己从查阅资料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纪律观念、工作态度、安全文明、学习主动性、作业完成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对自己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肯定自我学习成果,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间互评主要通过对其他组展示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体现为实物、视频、PPT、文稿等形式) 44 进行评价并结合平时的学习工作情况进行互相评价;教师每节课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包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堂纪律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计划实施情况、成果展示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作为教师评价的依据,对每个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
终结性评价也须根据课程性质灵活选择,A类理论性课程可通过期末理论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结果性评价,考查学生对整个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B、C类实践性强的课程则通过成果评价考查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
(六)质量管理
1、建立组织体系,成立教学质量保证机构学院层面成立教学诊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成立“学院—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三级内部质量保证组织,明确工作职责,在日常工作中强化质量管理意识,有效建立并运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升管理服务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2、建立健全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学院层面应建立管理服务工作标准;各相关二级单位等应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学生全面发展标准,为教学诊断与改进提供标准依据。

3、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学院、质量办、系及专业教研室应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 45 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4、建立健全质量监控机制学院和各二级教学系部应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建立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学院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完成情况。
专业教研室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6、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和范式 学院每年度根据教育部、教育厅的有关要求结合学院的办学特色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指导性意见和范式,系部专业依据学院的指导性意见和范式结合专业调研结果制定对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各专业建设委员会讨论定稿,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核,由学院党委会审定后执行。

九、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必须达到: 46
1、必须修完总学分不低于141.5学分,而其中公共拓展选修课程 不少于4学分,专业拓展选修课程不少于12学分。

2、专业技能考核合格。

3、符合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要求。
表27职业资格证书转换学分、课程表 序职业资格号证书名称 职业资格证书等级及可转换的学分等级可计算的学分 职业资格证书可置换的 备 专业必修课程 注 1施工员证 初级
2 建筑施工技术 2监理员证 初级
2 工程监理 1+X技序 能等级号 证书 BIM等级考1试证书 表281+X技能等级证书转换学分课程表 1+X技能等级证书等级及可转换的学分 等级可计算的学分 1+X技能等级证书可置换的备 专业必修课程 注 初级
2 BIM建模 中级
4 BIM建模、BIM应用 47
十、附录 一般包括变更审批表及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等。
附件1: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变更申请表 所在部门(盖章): 填表日期:年月日 调整专业名称: 对象 年级:更改前后信息对照 更改前 更改后 课时课开 课时课开 课程 课程程课总理实课程 课程程课总理实变更 编号 名称类学课论践编号 名称类学课论践类型 型期时课课 型期时课课 时时 时时 申请变更理由 48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专业带头人审批意见签字: 系部负责人签字: 审批意见 年月日 年月日 教务处审批意见 签字: 分管院长审批意见 签字: 年月日 年月日 院长审批意见 学院党委会意见 年月日 院长签字:年月日 说明:
1.变更类型包括课程名称更改、课程删除、新增课程、学时更改、调整课程开设顺序等。
新 增课程,需同时附新增课程申请表及课程标准。

2.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公共任选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

3.涉及跨学期课程调整的或学分/学时总量发生变化的,需附原专业计划和调整后专业计划的总表,以便从计划总体审查。

4.课程新增、删除须经院长审批同意,思政课程变更须经学院党委会批准同意。

5.本表可加页一式两份,教学系部与教务处各存档一份 49 `50

标签: #图标 #转换器 #苹果 #web #蓝牙 #文件 #程序 #机顶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