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微信上文件打不开怎么办

打不开 4
2018年11月28日星期三时政新闻部主编责编/唐华美编/路智电话:3502636E-mail:tg1@ NEWS·要闻A03 中共江门市蓬江区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紧接A02版 7月24日以来,从公安部门移交的问题线索中排查涉恶腐败“保护伞”问题线索2条,立案3宗3人,结案2宗2人,办结问题线索5条,破获罗某泉涉恶腐败“保护伞”一案。
截至9月底,全区立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案1宗,立涉恶九类案件217宗,破案188宗,刑拘537人,逮捕264人,移送起诉206人,打掉涉黑恶犯罪团伙43个,挖出“保护伞”4名。
共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250.28万元,“6·19案”扣押资产约35万;区检察院提起公诉7件11人,发出涉黑恶案件检察建议1份,发出涉黑恶案件《侦查活动监督通知书》5份,发出《应当逮捕犯罪嫌疑人建议书》7份,纠正漏捕13人;法院受理涉黑恶案件7起11人,审结9起25人。
五是加强宣传发动,营造正气氛围。
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强化宣传,整改期间,在主流媒体刊登报道7篇,电视台报道4条,设置大中型广告牌50个,重点区域广告1272个,加油站广告13个,候车厅广告33个,阅报栏灯箱广告41个,电子LED显示屏349处,发放传单532470份,宣传六进活动474次,微信公众号发布456条,微博发布583条。
印制了《蓬江区扫黑除恶期刊》二期1500本。
印制宣传手册30000册。
在教育系统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在全区形成“黑恶势力人人喊打”的浓厚氛围。
(二)对“党的建设虚化弱化”问题的整改
4.关于“党建工作存在薄弱环节”问题
(1)关于“党组织建设滞后”问题的整改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
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有关规定,再次梳理蓬江区各单位建立党组(党委)情况,规范党组(党委)设置,做到了应设全设、及时跟进,并进一步完善了各党组(党委)工作规则和议事决策程序。
二是扎实推进国企党组织建设。
成立区资产办党委,统筹领导全区国资系统党建工作,并将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10家国企纳入联合党支部进行管理,全区一级国资全部完成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写入《公司章程》。

(2)关于“组织生活不正常”问题的整改 一是规范组织生活。
从严从实开好民主生活会,区四套领导班子、滨江新区领导班子、6个镇(街)、31个党组(党委)分别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巡视反馈的问题,全面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原因,自我批评做到了不遮不掩、正视问题,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互相批评出于公心、坚持原则、坦诚相见,真诚地帮助同志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红脸出汗、团结鼓劲的目的。
二是提升党建质量。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加大财政投入,采取“实地参观+经验介绍”方式,在镇(街)、区直机关、区教育系统等分别召开现场会,编印了《蓬江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化工作手册》。
《工作手册》分农村、社区、机关和事业单位、国企、“两新”组织等5个领域,从组织建设、党员管理、组织生活、工作职责、服务功能、阵地建设和工作保障等7个方面,推动标准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5.关于“选人用人问题多发”问题
(1)关于“程序不规范”问题的整改 一是实施“选人用人工作规范化行动年”计划。
对全区2014年以来选人用人工作规范化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并把自查发现的问题一并列入巡视整改。
二是严把选人用人程序关,提高选人用人规范化水平。
深刻吸取王积俊案的教训,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及《区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意见》和《区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操作规程》,提高选人用人规范化水平。
2016年9月份以来,区委提拔的干部全部严格遵循相关规范程序和制度规定。
三是开展全区干部档案专项审核“回头看”行动。
在完成全区干部档案专 项审核工作的基础上,对全区各单位公务员和参照管理、事业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开展干部档案专项审核“回头看”工作。
目前,已经完成复查近1600人。
四是开展选人用人工作规范化情况专项检查。
对各镇(街)、区直各单位开展选人用人工作规范化情况专项检查,全面了解各单位干部选拔任用情况。
通过开展专项检查,切实提高全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2)关于“存在‘带病提拔’及‘小圈子’现象”问题的整改 一是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带病提拔”专项整治。
对2014年以来“带病提拔”干部选拔任用过程倒查工作开展“回头看”,暂未发现倒查结论不准确、问责不到位的情况。
对2017年度“带病提拔”干部选拔任用过程开展集中倒查,并 按照要求形成了专门的倒查工作报告。
经倒查,暂未发现在选拔任用过程中存在违规违纪的问题。
二是开展执行任职回避制度问题专项治理。
在各镇(街)、区直各单位分批开展执行任职回避制度不严问题专项治理。
目前,全区已完成任职回避排查,建立了任职回避整治台账。
同时,开展提拔使用同一地域干部、违规调入亲属问题对照清查,暂未发现蓬江区存在提拔使用同一地域干部、违规调入亲属等问题。
将对各单位领导班子综合分析研判制度化,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制度,定期对可能存在的圈子问题进行筛查,防止圈子文化对选人用人的影响,净化选人用人环境。

(3)关于“统筹考虑不足”问题的整改 一是建立长效机制。
研究出台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制度》,建立经常性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析研判的长效机制,全面深入了解各单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精准分析研判,配准配强重要岗位干部。
二是科学调配干部。
对干部调整提出明确要求,明确镇(街)、区直部门的重要岗位和一般岗位任职后原则上不得调整的时间限制。
同时,通过调研、考核、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等渠道,全面深入了解蓬江区各镇(街)、区直各单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为科学调配干部打下良好制度基础。

(4)关于“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的整改 一是开展专业干部库建设。
分职务层次、分类别、分行业、分领域,建立专业化干部人才库,特别是重点推进环保、规划、住建、金融等重点领域紧缺专业干部库建设。
目前,已按照科级、股级、科员级等级别分别建立四个专业干部库,共有169名专业干部进入蓬江区专业化干部人才库,充实了蓬江区专业干部的人才储备。
二是加强干部培养教育力度。
通过引进14名省、市直部门专业干部到区对口部门挂职,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重点在投资项目管理、国有资产监管、环境监测、城乡规划和建筑、土地储备管理等相关专业领域,帮助蓬江区培养一批专业人才,逐步解决蓬江区在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紧缺的现状。
同时,举办“经济发展与创新驱动”专题培训班,切实加强干部的专业化能力。
三是改进公务员招录工作。
计划从明年开始,在每年公务员招录中,适当预留一些招录计划,有针对性地向与全区主导产业联系紧密和各部门紧缺的专业人才倾斜。

(5)关于“监督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问题的整改 一是强化多部门联动互通的监督信息沟通协作机制。
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和信息沟通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增加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沟通职责和内容,严肃信息报送纪律和要求,形成了干部监督信息沟通协调的工作合力。
二是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以职务职级为标准,分类整理干部监督信息,建立干部监督信息库和干部监督档案,对干部监督信息实行信息化管理和动态化管理,做到及时更新。

(6)关于“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的整改 研究制定了《关于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干部超职数配备问题排查,对超职数配备干部的问题,立行立改,建立整改台账,制定整改消化计划,对超配的干部通过岗位调整、到龄退休等方式逐步整改消化,2020年内消化完毕。

6.关于“意识形态工作不严不实”问题
(1)关于“落实《党委(党组)建立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不够到位”问题的整改 一是建立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检查考核机制。
研究制定《蓬江区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检查考核方案》,明确各级党委(党组)每半年书面报告一次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全面督查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蓬江区创先争优考核体系,作为领导干部评价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发生重大意识形态事件的责任党委(党组)进行问责,进一步压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巡察范围。
自区委第三轮巡察(2018年第二轮)开始,已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巡察内容,写入巡察报告。
三是强化工作汇报机制。
严格执行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汇报制度,各镇(街)、区直各单位向区委宣传部提交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情况书面报告共47份,向市委宣传部汇报意识形态工作情况3次。

(2)关于“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宣传方式相对单一”问题的整改 一是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区委正在参照上级做法,结合机构改革方案,设立区委网信办专职管理意识形态、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切实解决网信部门力量薄弱问题。
根据上级要求,暂停机构编制事项调整,该机构将在开展新一轮机构改革时一并调整设置。
同时,印发《蓬江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方案》、《蓬江区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文件,强化舆情收集分析研判能力,增强重大舆情事件的舆论应对引导力。
把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加强对基层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督查考核,大力推进6个镇(街)文化站、143个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对各镇(街)宣传委员兼职情况开展调查摸底,根据摸查情况分析研判,正在起草制定明确各镇(街)党政办必须配备1名宣传员,专职从事宣传工作。
二是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载体和手段。
加强与中央、省、市11家主流媒体合作,通过全媒体发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新闻宣传报道50多条,深化意识形态工作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等宣传文化理论知识宣传教育,强化主流思想传播力。
充分发挥区文化馆、镇(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十九大精神文艺宣传队和社会宣传队等基层文化阵地力量,通过开展120多场次群众文化活动,以及全区10间24小时自助图书馆、142个村居宣传专栏,张贴通告及宣传海报逾4000张,全区设置700多处大型户外广告牌、6000多个灯柱广告,电子LED显示屏712个,发放宣传单张43.4万份,开展重点场所宣传“六进”活动364场次,发送宣传短信3.2万条,深入基层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基层。

(3)关于对“政治敏锐性不强”问题的整改 一是严肃追究重大意识形态事件责任。
针对某单位涉意识形态安全事件,启动立案问责,查处1人,问责单位1个,相关责任人4人。
开展全区教育系统教师宗教信仰、涉外教育交流、非法借贷、民办教育机构举办者资质等涉意识形态问题的摸底排查,并部署各学校加强教师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安全教育。
二是加强抵御错误意识形态思想渗透。
印发《蓬江区维护网络政治安全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部署推进意识形态反渗透专项行动,抵御境外势力渗透和香港不稳定因素“倒灌”,防止渗透;组建成立全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小组,开展国家安全知识宣传活动,牢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印发《网上重要舆情控制工作预案》,对意识形态网络信息开展24小时不间断网络巡查工作,加强对重点线下人员的盯防管控,注重政策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确保反渗透工作有效推进到位。
三是加强对民营文化机构、社会组织活动监管。
印发《关于成立蓬江区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协作小组的通知》,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
8月份以来,出动72人次,深入辖区36家网吧、KTV文体市场经营场所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刻督促整改;开展网络、邪教、非法宗教出版物专项整治行动,检查辖区书店、报刊亭、印刷企业、打字复印店及宗教场所近300户次,未发现线上线下有销售传播非法出版物情况,规范商会、行业商(协)会重大活动管理。
(三)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不到位”问题的整改
7.关于“管党治党‘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
(1)关于“党委主体责任有所缺失”问题的整改 一是建立健全机制,抓好党建工作。
8月2日召开的区委九届六次全会原则通过了《中共江门市蓬江区委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
建立健全区委常委会定期研究党建工作制度,要求区委党政领导班子切实落实从严治党工作职责,定期督导所联系镇(街)、区直单位抓党建“一岗双责”落实情况工作。
8月27日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把“传达贯彻全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列入会议议题,落实“两个责任”。
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抓好民主生活会。
区委常委会会议严格贯彻落实党委(党组)工作规则、议事规则、决策机制。
已印发提醒函,要求各镇(街)、区直各单位凡涉及“三重一大”事项都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切实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8月24日,蓬江区(滨江新区)党政领导班子召开巡视整改暨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恶劣影响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刻查摆问题,进一步消除腐败案件恶劣影响。
各镇(街)、区直各单位也分别召开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省委的巡视反馈意见认真查摆,尤其是发生窝案的区人社、教育、发改等单位,班子成员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查找病灶,吸取腐败案件的深刻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三是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加强 “三资”监管力度。
按照“突出重点、不定比例、动态管理”原则,精准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落实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确保村级后备干部招准人、管好人、留住人。
完善“三资”管理制度、村级议事制度,从源头上规范村级组织运作,对现行“9+1”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修改和完善。
已实现6个镇(街)财务监管平台与银行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大额资金等支出进行网上审核。
正组织全区593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清产核资工作。
严格落实“三资”督查机制,对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经济审计,目前正在复核由广州新中南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80份镇村两级审计报告,现已复核完成70份。
四是严肃问责。
对棠下镇委原主要领导案件涉及的15名成员,已全部调整岗位并调离原单位。
经查,涉案2名班子成员均于2016年8月被立案查处并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及移送司法机关。
对水南三社原出纳员侵吞单位资金问题,水南三社严重违反财经纪律问题均已对相关人员进行责任倒查。

(2)关于“监督执纪问责宽松软”问题的整改 一是坚守责任担当,严格执纪问责,坚决全面彻底肃清王积俊等腐败案件的恶劣影响。
自区委原主要领导王积俊案发以来,开展对公职人员查处,全区立案审(调)查79宗76人。
自整改工作开展以来,区纪委监委再次发函和走访市纪委、法院、检察院等机关,进一步梳理和调取相关线索和案件资料,对涉及王积俊腐败案件的原区商务局一名人员的违法犯罪问题加快审查审理,于2018年8月25日对其作出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理。
至此,查清涉王积俊案6人已全部双开并移送司法机关。
此外,重点聚焦党的十八大以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有提拔重用的领导干部,查处重点领域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形成利益集体的腐败案件,共立案13宗,已处分9人;严厉整治查处官商勾结问题,共立案16宗,已处分10人。
二是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发挥四个全覆盖监督效能。
今年以来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党员干部、监察对象违纪违法案件88件,同比增长25.7%,其中涉及科级干部17人。
结案45件,给予党纪处分37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3人、开除党籍18人。
全区各镇(街)办案覆盖率100%,连续11年实现镇(街)办案全覆盖。
同时,持续深化“三转”,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派驻机构相关事项的意见》等文件,推动派驻机构统一更名,延伸纪委监委日常监督触角。
自整改工作开展以来,共组织派驻纪检监察组召开审查调查工作会议等各类业务会议4次。
深化区级政治巡察,2018年3月底,区委已全部完成第一轮巡察的2个党组织的整改工作;5月初,已完成第二轮巡察,覆盖4个党组织。
目前,正在对6个区直单位党组织开展第三轮巡察,进行政治体检。
同时,派出专项巡察组开展对扶贫领域、扫黑除恶、环保整治三项重点工作的专项巡察。
三是坚持“一案双查”,强化责任落实。
在查清调查对象违纪问题的同时,对所在单位及责任人履行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一岗双责”问题一并核查,并进行责任追究,用问责倒逼“两个责任”的落实。
对发生“窝案”“串案”的单位既审查调查涉案人员违纪违法问题,又倒查纪检监督责任。
在区人社局集体窝案中,原纪检组组长被追究刑事责任,于2014年12月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3)关于“以案治本,用身边人身边事警示教育做得不够”问题的整改 一是把剖析典型案例作为开展“以案治本”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坚持把案件高发和发生窝案、串案的单位和系统作为重点,迅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蓬江区各系统系列腐败案件,作为“以案治本”的典型案例。
通过调取典型案件进行阅卷分析,特别是结合违纪人员的检讨、忏悔材料剖析违纪问题发生的原因,查找发案共性规律。
目前已完成多个单位发生的29宗案件的专题剖析。
二是以案施教、以案明纪,做好案件通报工作。
区纪委监委分别在区人社、国土、民政等单位通报各单位发生的系列违纪违法案件,对存在问题不遮掩回避、深刻剖析。
区各单位班子成员参加座谈会,通过深谈体会,触动现任领导班子灵魂,特别是区民政系统中在任的部分班子成员结合个人经历谈案发原因和整改方向,通过以案施教、以案明纪收到更好的教育和震慑效果。
三是督促案发单位认真做好整改工作。
要求案发单位督促党员干部把自身摆进去,对照案情查摆问题,深刻剖析个人不足和制度漏洞。
从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等多个方面着手查找存在漏洞和风险点,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区教育局出台《区直公办学校(幼儿园)建设工程及物资采购项目实施管理工作细则(试行)》,区人社局出台《“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办法》等制度,进一步扎紧制度的笼 子。
四是以警示教育为抓手,引导全区 党员干部以案为鉴、举一反
三。
印发《2018年全区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区各单位及时制定贴近实际、操作可行的纪律教育学习月计划方案。
从8月份开始,在区内举办“正风反腐·警钟长鸣”腐败案例警示图片展,已有40个党组织共1367名党员干部观展;8月9日组织全区5000多名党员干部收看警示教育片《蝇贪之害》。
同时,对全区各党组织、党员发放《警示教育读本(2018)》2450本并组织认真学习交流。
组织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中层以上500多名领导干部参加教育系统违纪案件情况通报会,要求深刻吸取案件教训,明确切实压实管党治党的责任等工作要求。

8.关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较多”问题
(1)关于津补贴发放相关问题的整改 对省委巡视反馈指出津补贴发放的问题,相关单位已建立整改台账,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并根据中央和省相关文件的精神及要求,做到严格对标、严格清理、从严从快完成清理整改任务,切实做到立行立改。
蓬江区举一反
三,印发了《关于开展违规发放津补贴专项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津补贴发放专项自查整改工作。
目前专项自查整改工作已完成,经查各单位均能严格落实中央、省工资与津补贴政策,落实津补贴管理的主体责任,把纪律挺在前面,严肃工资与津补贴发放纪律。
蓬江区将加强向上级业务部门的请示沟通,并结合工资与津补贴政策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防止违规发放津补贴的长效机制,同时加强对各单位津补贴发放的检查督导,进一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的管理制度,扎实制度的笼子,实现津补贴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2)关于“公务接待不规范”问题的整改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
加强制度学习,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通知》,要求全区党员职工干部要深入学习中央、省、市关于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等规章制度,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强化业务培训,于6月21日至7月3日对各镇(街)三资办工作人员、分管“三资”和财务的村“两委”干部及村财务人员共393人开展2018年财政支农政策培训;9月10日召开2019年部门预算和项目库管理系统业务培训班,开展“三公”经费支出培训和各项公务支出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已开展一次关于“三公”经费财务人员专题培训,提升业务技能。
二是开展专项整治。
印发《关于开展公款旅游、公款打高尔夫、转嫁公务接待费用问题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镇(街)、区直各单位对公款旅游、公款打高尔夫、转嫁公务接待费用等问题全面自查,全区共53个单位报送了“三公”经费执行情况,出台了内控管理规章制度182份。
对于“某单位陪餐人数超标”问题,要求区各部门严格按规定比例控制陪餐人数,按接待标准执行接待餐费用,确保公务接待规范管理。
三是加强“三公”经费支出的管理。
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等公务支出内控管理的通知》,建立健全部门内部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管理等基本制度,全过程规范“三公”经费支出,促进厉行节约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今年1月至9月,全区财政拨款安排的会议费用比2017年同期减少36.24%,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比2017年同期减少31.80%。
四是建章立制,长期推进。
印发《关于印发<区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会议费管理办法>的通知》等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完善制度,进一步细化、规范全区各单位的三公经费、公务接待等开支,确保有章可循。

9.关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存在”问题
(1)关于“形式主义突出”问题的整改 一是严控各类签约、动工、投产仪式及博览会、论坛、庆典等活动。
严格遵循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各类活动由主办单位于每年初报送书面计划及情况说明,区委、区政府作统筹计划安排。
目前,据梳理,今年下半年全区没有举办各类活动的计划,原则上不举办各类活动。
二是对签约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回头看”。
全面梳理2015至2016年举办的签约活动中各签约项目的进展情况,制定《签约项目推进任务清单》,对重复签约的项目认真排查。
经梳理,2015至2016年签约项目总共55个,其中已投产运营的项目18个。
目前,蓬江区已将已投产运营的18个项目列为已成功引入,进行销号归档。
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深刻分析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的原因,分清权责,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完成时间,并通过“一企一档”进行持续的跟踪、协调和服务,加快项目进度。
下转A04版

标签: #打不开 #ios13.3.1闪退怎么办 #打不开 #程序 #红了 #打不开 #大了 #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