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NEWS服务/互动

打不开 4
2020年3月25日星期
责编:唐逸豪陈露露美编:黄财武 郑芸如 厦门 今天 明天 天气 18℃~25℃ 20℃~24℃ 晴转阴 小雨转阴 海洋预报 厦门海洋环境预报台发布 ■高潮时:00时56分和13时12分■低潮时:07时08分和19时22分■表层水温:17.5℃至20.0℃■厦门岛南部海域浪高:0.5米至1.0米轻浪 后天 17℃~28℃ 多云转小雨数据来源:中国天气网 省今 内日 福州多云转阴18℃-27℃ 宁德多云 17℃-24℃ 城天 莆田多云转阴19℃-25℃ 市气 泉州晴转阴17℃-25℃ 漳州多云转阴19℃-27℃ A09 龙岩三明南平 多云转阴多云转阴多云 19℃-27℃17℃-29℃19℃-28℃ 数据来源:中国天气网 《听,老师的话》为您解答亲子教育难题 ■本报专门开设父母心理健康讲座,邀心理专家解答问题,首期节目今日推出■家长可通过本报微信和微博、厦门招考微信公众号、潮前智媒等平台观看 本报讯(记者陈露露)现在,亲子教育问题困扰着很多家长。
当父母以“神兽”等词在调侃自家孩子时,除了玩笑,也含着一些无奈——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越来越多的父母力不从心,他们急需帮助。
为了解答父母的棘手问题,厦门日报社特别策划一档专门为父母开设的心理健康讲座——《听,老师的话》。
这档新节目以访谈的形式进行,将不定期邀请心理健康老师,为家长们答疑解惑。
欢迎家长关注厦门日报微信和微博、厦门招考微信公众号、潮前智媒等新媒体平台观看。
现实中,有不少父母喜欢说“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但孩子并不买账。
问题究竟出在哪?《听,老师的话》首期节目将于今日推出,围绕“‘我都是为了你好’怎么把孩子养废了?”这一话题展开,邀请厦门市青少年宫高级教师黄蓉来为大家解答。
黄蓉老师不仅曾获评“厦门市优秀教师”“厦门市优秀班主任”“福建省教坛新秀”等称号,更是多年深耕家庭教育研究,通过举办多场育儿专题讲座有效为每个家庭指明教育方向。
在这个问题上,黄蓉老师表示,父母这种说教只会让 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而当家长们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时,其实也暴露了父母的焦虑情绪。
诚然,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父母也要重新审视两个问题:教育的初衷是什么?孩子成长过程中真正的刚需是什么?明确了这两点,才能放下焦虑,与孩子好好沟通。
节目中,黄蓉老师还提到,教育孩子,除了“说服”,还有“看服”,孩子都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什么样的家庭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要想培养出一个豁达开朗的孩子,家长在孩子面前就不要斤斤计较,要 与人为善;想要培养出一个积极向上的 孩子,家长在孩子面前也就要表现得非 常努力等。
更多访谈内容请 关注《听,老师的话》。
节目还设置了“你问我 答”环节,您在亲子沟 通、教育方面存在哪些 问题和烦恼,请告诉我们,我们将请专家来为您解答。
扫一扫,观看《听,老师的话》首期节目。
运动场走起别忘了预约哦我市体育运动场所昨起逐步开放,记者走访现场为您梳理“开练指南” 提醒 错峰运动避免人群聚集 “进入体育运动场所时要佩戴口罩,工作人员也会监督。
”工作人员提醒市民朋友们做好个人防护,目前恢复开放的运动场地不安排线下培训和激烈的对抗运动比赛,也不建议市民进行聚集性的运动。
同时,首批恢复开放的10处户外运动场地根据实际情况开放不同的预约时间段,且有相应的人数限制,工作人员也建议市民朋友们,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预约,错峰运动避免人群密集。
本报记者黄雪燕卢剑豪刘少敏 昨日市体育中心部分场馆恢复对外开放,图为市民在篮球场上打篮球。
(本报记者黄雪燕摄) 气温回升健身别穿太厚 今天暖湿气流又占据上风,气温继续上升,潮湿温暖的天气又回来了,要去体育场馆运动、健身的市民可以少穿点衣服。
昨天,才上场不久的冷空气泄气退场,厦门气温回升。
今天起,暖湿气流重新主宰厦门,不仅从海上运来充沛的水汽,还向厦门输送热量,气温继续回升。
今天中午市区最高气温将达到25℃,夜晨最低气温为18℃。
暖湿气流将给我市带来降雨。
明后天,厦门以阵雨或雷阵雨的天气为主,空气湿度增大,夜晨能见度较低,气温起伏较大。
后天中午,市区最高气温将达到28℃。
本报记者吴晓菁 数据 昨日近3000人次预约 记者从厦门路桥体育产业集团了解到,截至昨日下午5时,共有近3000人次通过“Ai运动”App平台预约首批恢复开放的10处户外运动场地。
其中,市体育中心预约人数最多,有近2000人次;其次是市人民体育场(斗西路),逾500人次预约;翔安人民体育场、集美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梧侣文体中心预约人数紧随其后。
本报记者黄雪燕卢剑豪刘少敏 本报记者黄雪燕卢剑豪刘少敏昨日起,我市体育运动场所分 期分批分类型逐步恢复对外开放。
第一批恢复开放的体育场所以10处户外运动场地为主,且健身人员必须通过“Ai运动”App提前预约,才能进场运动。
昨日上午,记者走访位于岛内的市体育中心、市人民体育场(斗西路),以及位于同安的美峰体育公园等场馆,现场已有不少市民前来健身,部分市民特意赶在上班之前到体育运动场所健身,感受久违的户外运动魅力。
市民昨日在市人民体育场内散步。
(本报记者卢剑豪摄) 预约凭预约码进场志愿者现场指导 按照相关要求,进场运动的人员需通过“Ai运动”App提前预约。
昨日上午,记者兵分三路,按照指导下载App,对岛内的市体育中心、市人民体育场(斗西路),以及位于同安的美峰体育公园等场馆进行预约。
记者发现,每个场馆会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约时间进行划分,每个预约时段均有人数限制,市民可选择时段进行预约;预约成功后将得到一个验证码。
昨日上午7时,记者来到市体育中心南1门,工作人员对每名入场市民进行 测温,查看市民的“通行证”——“Ai运动”App的验证码后才放行。
现场有不少市民对预约平台操作不熟悉,在市人民体育场(斗西路)、市体育中心、美峰体育公园等场馆入口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会通过现场教学,指导市民进行预约操作。
记者留意到,一些老人使用“老年机”或不会使用网上预约时,这些体育场馆也贴心地准备了现场登记系统来满足需求。
现场目前只开放露天场馆不少市民来运动 篮球场里传来久违的篮球弹跳声音,田径外场市民挥洒汗水在跑步……昨日上午7时至9时,市体育中心场馆恢复开放的第一个时间段,迎来200多名前来健身的市民。
“目前只开放露天篮球场、露天足球场、露天网球场、田径外场等地。
”市体育中心场馆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工作人员会不时地对每个场馆进行巡逻,同时做好场馆和相应配套设施的消杀工作。
“每个体育运动场所都会有相应的时间和人数限制。
”厦门路桥体育产业集团是此次体育场所恢复开放预约平台“Ai运动”App的建设与运营方,工作人员说,他们会根据线上预约情况和线下实际人数进行调控,配合体育运动场馆做好人员的预约管理工作。
市人民体育场(斗西路)传来悦耳的 音乐,市民张先生正随着音乐练剑。
张先生说,前一天晚上得知体育场恢复开放的消息,次日早晨便迫不及待地约上好友,带着太极剑来到体育场进行健身,“好久没练得这么开心了,明天还要带着其他器材来健身。
”离场时张先生说。
记者发现,部分市民为尽快享受户外运动的魅力,特意在上班前来到场馆进行健身。
市民刘先生穿着宽松的运动服独自一人在场上打篮球,不跟其他人聚集,他说:“许久没出来运动了,等会打完篮球就去上班。
太久没有享受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的乐趣了。
” 昨日下午4时过后,环东海域滨海旅游浪漫线同安美峰体育公园段逐渐热闹起来,不少市民选择家庭出游,老人小孩在旁边的滨海沙滩上缓步观景、拍照,年轻人则在跑道上尽情奔跑。
社区牛人他常把本报报道说给德国朋友听88岁的汪锦树与《厦门日报》结缘70载,每日读报,还经常投稿 文/图本报记者邓宁“踏上湖北武汉无硝烟的征程,眼珠闪烁着坚定必胜的信念,春天的厦门,英雄的儿女,随身带上百般武艺,牢记乡亲们的千言万语……”本报的老朋友汪锦树又来投稿啦。
这次,他写了散文《脸上的痕迹》及五首诗歌作品,致敬白衣战士。
88岁的汪锦树与《厦门日报》结缘已有70载。
70年来,他每日必读《厦门日报》,还时常给本报报料,是本报热线968820的常客;他还曾在第十八届读者节荣获十佳读者称号……提到与本报的情缘,老人有说不完的故事。
标记每日重要新闻时常向本报报料 早晨6点半左右出门,去白城海滩附近晨跑十到十五公里。
9点左右,汪锦树会回到自己位于碧山路的家中,捧起还散发着油墨香的《厦门日报》,细细品读。
发 88岁的汪锦树正在看《厦门日报》。
现重要信息时,老人会用笔标记出来,或者干脆剪下来,悉心收藏。
这些天,汪锦树随时都在通过《厦门日报》关注疫情动态。
为表达对一线白衣战士的感激,老人还撰写了散文《脸上的痕迹》及五首诗歌作品向本报投稿“。
每次发现大事小情,我会第一时间与媒体联 系。
”读报几十年,汪锦树还是本报读者热线968820的常客。
去年,汪锦树在沙滩上捡到六条三厘米长的小河豚,致电本报后,不出半个小时,记者就登门拜访。
第二天,厦门出现河豚的专家说法就登上了《厦门日报》。
汪锦树有七八个一起晨跑的跑友,每日新闻是他们时常谈论的话题。
与邻居朋友照面时,老人也会把当日《厦门日报》上的重要新闻一一告知。
精通英语的汪锦树有一位目前在上海工作的忘年交,这位三十来岁的德国人,曾在厦门生活多年,对这座城市颇有感情。
每次通电话,汪锦树都会把自己通过本报了解到的厦门重要新闻介绍给这位国际友人。
每日都去白城跑步,汪锦树跟一位姓吴的环卫工人熟络了起来。
得知这位环卫工人爱看书读报,汪锦树就把前一天,或当天的报纸拿给他阅读。
32年前优秀通讯员证至今仍悉心保存 “70年前,我还在双十中学读书,课前读报是学校的传统,我就是读报员之
一。
1949年底,我和一位同学在上学路上捡到了一箱战争时期留下来的子弹。
第二天,我就在熟悉的报纸上看到自己的名字。
”说起与本报的缘分,汪锦树老人如数家珍。
尽管后来学校不再延续课前读报,但每日必看《厦门日报》的习惯却被他保留了下来。
这一看,就是70年。
1988年,56岁的汪锦树获得了本报颁发的“优秀通讯员”证。
这本早已泛黄的证件,依然被他悉心保存着。
读报几十年来,汪锦树以通讯员身份,为本报撰写了十多篇文章。
汪锦树曾当过翻译,现在他仍会认真备课,义务为周边的中小学生教授英语。
“奔跑、阅读、教学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几件事。
”汪锦树说。
“厦门云祭园”开通可通过“i厦门”进入 本报讯(记者李晓平)清明将至,为避免人员外出聚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即日起,我市开通网上祭扫平台“厦门云祭园”,市民可通过“i厦门”微信公众号免费进行网络祭扫,以特殊的方式寄托哀思。
市民先关注“i厦门”微信公众号,通过“掌上服务”,进入“厦门云祭园”。
系统将提前预建馆,亲属可通过系统核验基础信息后,领取纪念馆。
若无法自动领取,亲属可选择自建馆,等待人工审核通过。
点击页面上“我要建馆”,根据逝者安葬(放)地点选择墓园,输入持证人、逝者姓名,待系统自动核验后,进入纪念馆。
纪念馆创建者二次登录或审核通过后的亲友们,可通过首页“我要祭拜”,直达“我相关的纪念馆”。
纪念馆创建者可通过“功能”界面,进行逝者生平简介编辑、纪念馆权限设置,以及查看亲友圈、祭拜记录等。
下周网上教学内容增加心理微课程 本报讯(记者佘峥)市教科院昨日部署下周网上教学,增加心理微课程,并强调不得举行以排名为目的的线上考试。
自从延迟开学后,市教科院每周二都会发布下周线上学习指导意见,昨天发布的是3月30日到4月3日的指导意见。
换句话,下周学校还不会开学。
这次的线上学习指导意见,强调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生命安全教育问题。
市教科院在网上推出了心理健康系列微课程,要求各校要组织线上家长会,进一步指导家庭教育。
本次的线上学习指导意见还提出,非毕业班要加强自主学习指导,线上教学时间不得超出市教育局的规定。
根据市教育局之前的规定,线上教学,小学低年级一天不得超过2小时,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分别不得超过3小时、4小时、5小时。
此外,市教科院首次指出,体音美学科要以指导学生居家学习、训练或创作为主,尽量减少线上教学时间。
持厦航“尊医卡”这些地方免费玩 本报讯(记者吴君宁通讯员彭军)日前,厦航宣布向全国所有在册医务人员赠送“尊医卡”,享受专属贵宾权益。
记者昨日从市文旅局获悉,厦航“尊医卡”持卡人,可以在厦免费游玩部分景区和项目。
从疫情解除之日起至今年12月31日,持卡人可免费游览的厦门景区/项目包括:鼓浪屿核心景区、惠和石文化园、厦门胡里山炮台景区、诚毅科技探索中心(主展馆)、厦门园林博览苑、巨鹏飞梦幻海岸旗下梦幻水世界及梦幻陆世界、时空魔方展馆、通士达光影体验馆、闽南神韵、三圈模型科技体验基地、鼓浪屿世界名人蜡像·3D艺术馆、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凌云玉石博物馆、沙坡尾·吃堡呷茶看戏、古龙酱文化园。
接下来将有更多爱心景区持续加入。
提醒 24日12:01小草先森A: 这是我昨天在步行道拍到的。
这位妈妈还很高兴,嘴里不停地说“宝贝真棒”,真是缺乏安全意识。
24日17:37午夜的鱼: 这是我在高速上看到的。
之前也见到过几次,有一次还见到骑电动车的,这也太危险了吧。
《警惕!这些违法高发注意!这些路段易堵小心!这些时段危险》24日B07版 读者黄集群:厦门交警用数据说话,对2019年 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进行了剖析,对交通违法行 为、事故多发地点进行盘点,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 用。
每一个人都是交通参与者,只有不断加深对交 通事故的认识,从主观能动性上发挥作用才能减少 事故的发生。
《厦门支援湖北医疗队“90
后”占四成》24 日A08版 读者子荀: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市支 援湖北的“90后”在成长。
他们勇敢地冲到抗疫第 一线,肩负起重任,经得起考验,在祖国和人民需要 之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他们,是值得我们骄 傲的一代新人。
本报记者陈露露整理

标签: #连接到 #不会编程怎么办 #csgo #不见了 #组织机构 #删了 #好了 #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