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子乐”谩骂观众,太雷人!,2□本版编辑:郭青剑

cf 0
美编:杨兴□热线电话:(010)64810159□E-mail:zgysbxwb@ 综合 ·2011年12月14日 视窗 灯·光 法国里昂贝勒库尔广场的路易十四雕像被彩色气球装点得分外迷人 一年一度的法国里昂灯光节于12月8日至11日举行。
节日期间,整个里昂城都被各式各样的彩灯点缀一新,五彩斑斓的绚烂景观渲染着整个里昂市。
这里为您呈现的一组图片,以曲折的线条、丰富的色彩、迷幻的意境,展示出灯以光营造艺术之美所带来的惊艳效果。
(本组摄影新华社记者高静) 街灯 文艺界纪念张庚诞辰百年 本报讯(记者王新荣)12月13日,由中国文联、文化部主办,中国剧协、文化部艺术司承办的纪念张庚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李瑞环、孙家正和周巍峙、贺敬之、高占祥等领导题词祝贺。
王文章、杨承志和李维康、李小虹、董伟、季国平、罗成琰、陈建文等有关方面领导,于蓝、王昆、刘厚生、徐晓钟、方掬芬、薛若琳、何孝充、王蕴明等老艺术家代表,张庚夫人张玮及其子女、亲友代表约80人出席。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承志在座谈会上致辞。
她说,我们今天纪念张庚先生,就是要学习他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以高超艺术造诣和高尚价值追求作为人生理想,将个人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自觉把自己从事的戏剧艺术置身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学习他坚持深入群众、贴近实际,以人民为中心、向生活汲取营养的文艺创作研究导向;学习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倦探索文艺规律、实事求是开展文艺批评,不断用实践检验和校正自己理论的科学精 神;学习他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祖国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善于继承传统,勇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九次文代会、第八次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也在会上致辞。
刘厚生、徐晓钟、季国平、张玮及有关人员沈达人、刘立滨等先后发言,回顾了张庚为新中国文艺事业作出的贡献。
张庚(1911-2003)是我国著名的戏剧理论家、教育家、戏曲史家。
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戏曲学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剧协名誉主席、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等职。
在长达7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他紧密结合中国现当代戏剧发展各个阶段的实际状况,在戏剧实践、戏剧史和戏剧理论研究、戏剧评论、戏剧教育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首届海峡两岸欢乐汇落幕 人形灯光秀 罗纳河畔的一组灯光秀 “雷子乐”谩骂观众,太雷人! □欣然 日前,一位网名叫“枪枪方方”的观众在微博上发表了对雷子乐笑工厂剧目《如果不说那句话》“剧情烂、演员笑场”的针对性批评,横遭雷子乐笑工厂创始人及其团员、亲朋的微博轮番辱骂,言辞之污秽,人身攻击之激烈出人意料,十分“雷人”。
而雷子乐负责人竟以忙于演出疏于对员工道德素养的培育,又或者年底事务繁多、压力很大导致情绪失控作为其无良行为的托词。
这一由个人行为延展为集体骂战造成广泛社会影响的不良事件,被称为“2011年戏剧界郭美美事件”,众多戏剧界人士也对雷子乐提出批评。
“民营剧 社上演粗糙剧目,就有辱骂观众的豁免权吗?”“此公最可耻的地方在于,以‘破坏百花齐放’、‘迫害民营剧社’之道德帽子压人,既无耻,又畏怯。
观众看了坏戏发牢骚就是砸场子,这是什么思维方式?”……笔者在错愕、义愤之余,也不禁对当下戏剧圈光怪陆离的文艺生态深表忧虑,同时也多了一份对文艺从业者强化行业自律意识的期待和呼唤。
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
鲁迅有言:“文艺必须有批评。
批评不对了,就得用批评来抗争,这才能够使文艺和批评一同前进。
”对 观众批评当头棒喝,人为割裂了文艺创作与批评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使文艺创作成了自说自话、我行我素的即时消遣,在娱乐至上和商业拜金逻辑的绑架之下,让文艺批评的声音变得愈加微弱。
一个完整的艺术生产链条,艺术作品需要面向大众,而艺术作品的好坏,还得由观众来评判。
受众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艺术的接受也不是被动的消费,而是显示赞同与拒绝的审美活动。
一切批评的声音,对于艺术家来说,也比冷淡的景仰有价值得多。
“枪枪方方”的批评虽不见得如专业剧评人那般切中肯綮,但也代表了部分观众的声 音,文艺工作者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而不是一味敌对谩骂。
拒绝了必要且有益的艺术争鸣,艺术创作水准的提高又从何说起? 拒绝对话,随意谩骂,“雷子乐笑工厂”不仅在艺术上不求精进,而且在德行上也违背了我国文艺创作,尤其是戏剧创作的一贯传统。
中国古代早有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之说,可见从艺者德行为大,立艺先要立德。
德与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唯有德艺双馨,方能行之久远。
尽管“雷子乐笑工厂”以4年演出1460余场次,两周一出戏的高密度、多产创作娱乐40余万观众,但博人一笑绝非文艺创作的 惟一目的,在更高层次上,文艺创作还应以德教化、发人深省、导人向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断听取包括观众在内的各个方面的意见,并根据这些意见对作品进行修改、调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德之不存,艺将焉附,以文艺激浊扬清、褒美贬丑,推动道德教化和社会进步,应该成为每一个有道德、有良知的艺术工作者的追求。
文化自觉、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需要健康的批评生态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正所谓,不知耻,莫从艺。
钟鼓楼 北大民进文化论坛举办 本报讯(记者何瑞涓)12月12日,由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大学委员会主办的北大民进文化论坛举办。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和龙永图、朱永新以及高友东、李焕喜、杨河、黄会林、向云驹、龚鹏程等有关方面领导与嘉宾出席。
与会人员就中华文化复兴、文化软实力建设与文化强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当下文化改革路径与方法提出了切实诚恳的建议。
严隽琪回顾了民进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历程和北大与民进之间的紧密关系,强调世界强国应该是文化强国,并对“文化强国”从三个层面进行了解读,将核心价值理念与公共传播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归之为“魂”与“体”的关系,指出中国要建设文化强国,必 须强“魂”健“体”,加深对文化建设规律的理解和把握。
博鳌亚洲论坛咨询委员龙永图就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路径和方法、正确处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等给出了三条建议。
著名学者黄会林提出了关于文化”第三极“的构想,指出中国文化将成为新的文化一极。
本报社长向云驹站在一个宏观的高度,从身体空间和想象空间、迁徙和移民空间谈到当下的网络虚拟空间和太空宇宙空间,勾画出一部递加的不断丰富的人类空间史,分析了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时期的具体表现。
与会专家还对文化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大学使命与校园文化建设、汉籍外译、文化强国从娃娃抓起、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建设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苏州评弹团庆建团60周年 本报讯(记者王春梅)12月10日至13日,由苏州市文广新局、苏州市文联主办的出人出书走正路·苏州市评弹团建团60周年系列展演在苏州举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和罗扬、刘兰芳、吴文科、曲华江等中国文联、中国曲协领导,以及陈焕友、蒋宏坤、张九汉、顾浩、陆军、王金华、郭进成、叶飙荣、吴天行等有关领导出席并观看了10日举行的《风雅江南光前裕后》苏州市评弹团建团60周年祝贺演出。
苏州市评弹团成立于1951年。
60年来,始终秉持陈云同志提出的“出人出书走正路”要求,致力于传承创新,精品迭现、人才辈出,涌现了《大脚皇后》《四郎尽忠》《雷雨》等 一大批荣获国家级大奖的优秀作品,形成了以金丽生、盛小云等为代表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队伍,产生了周调、徐调、尤调等流派唱腔,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评弹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11日举行的苏州市评弹团建团60周年座谈会上,与会专家畅谈了苏州市评弹团60年来的历程与光辉成就,并就苏州评弹的继承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研究。
展演期间,还举办了《昌盛万里含英咀华》纪念曹汉昌、魏含英双百诞辰专场演出、《吴韵静思》吴静评弹作品专场演出、优秀传统书目传承汇报演出、中篇评弹《雷雨》(青年版)专场演出、中篇评弹《老子折子孝子》(青年版)专场演出。
高占祥画展举行 本报讯(记者金涛)12月10日,北京来广营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式开园,高占祥绘画艺术展现场同时举行。
中国文联荣誉委员高占祥对文化研究、诗歌、摄影、书法、绘画、舞蹈等多个艺术领域均有涉猎,本次展览集中体现了高占祥近年来对绘画、书法艺术的着力探索和创新品格。
展览分为岩彩画、梦幻画、书法、国画四个部分。
岩彩画色彩亮丽、气势磅礴,国画气韵流动,书法骨气洞达,尤其是他的梦幻画,以独特的构思、色彩和线条,为观者开启了一扇通往神秘和幻想的大门,展示了他独特的审美理念。
杨承志、鲁炜、廖静文等有关方面领导、艺术家参加了开幕式并参观展览。
本报讯(记者董大汗)12月8日至11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福建省文联主办,福建省曲协承办的首届海峡两岸欢乐汇活动在福州成功举办。
作为国台办重点项目,本次活动以展演交流、传承创新、共享发展为主题,以拓展海峡两岸曲艺文化交流领域、打造海峡两岸曲艺交流品牌、共建海峡两岸曲艺文化共同体为宗旨,通过组织海峡两岸著名相声笑星、曲艺名家,以展演、下基层、理论研讨等形式,增进了海峡两岸曲艺文化交流与合作。
12月8日晚,福州京剧院小剧场内欢声笑语,掌声阵阵。
以“两岸娃娃手牵手,中华曲艺代代传”为主题的“曲传中华”海峡说唱娃与名家大师面对面暨开班仪式在这里举行,来自福州北方曲艺专业委员会和台湾汉霖儿童说唱艺术团的20多名曲艺少年首次牵手,同台演出交流。
参加活动的大陆曲艺名家姜昆、大兵等对孩子们的表演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指导意见。
在12月9日举办的“探源求道共享发展”海峡两岸曲艺发展与未来论坛上,来自海峡两岸及新加坡的曲艺家、曲艺工作者、理论工作者,以中华“根”为纽带,探讨海峡两岸曲艺交流现 状、合作发展趋势、闽台曲缘文化、曲艺创作与创新、曲艺传承、曲艺市场等问题,梳理海峡两岸曲艺交流活动,交流发展曲艺新理念。
此次论坛明确了闽台曲艺在两岸曲艺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并达成共识,中国曲协与福建省文联签署了支持福建曲艺科学发展和先行先试合作发展备忘录,为两岸曲艺合作交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内容,12月9日、12月10日举行的“曲香两岸”著名笑星优秀作品展演、“送欢乐、下基层”走进南平两场演出中,大陆曲艺名家姜昆、戴志诚、刘全和、刘全利、陈寒柏、王敏、奇志、大兵等,以及来自台湾和新加坡的郭志杰、叶怡均、刘越逖、朱德刚、陈庆生、黄逸豪、徐惠民、邱胜扬等知名相声演员同台献艺,在为福州和南平的群众送去欢歌笑语的同时,也进一步增进了海峡两岸曲艺文化交流,增强了海峡两岸民众对同根同祖、同源同流、同心同德的认同感。
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袁荣祥和董耀鹏、马照南、范碧云、陈秋平、范斌、刁惠香、曲华江、罗训涌等中国曲协、福建省有关方面领导出席了有关活动。
资讯 “乡土盛典”展示中国乡土文化风采 本报讯(记者李雪钦)12月10日,由中国民协、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中国网络电视台联合举办的2011首届“乡土盛典”颁奖晚会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演播大厅举行。
顾秀莲和周巍峙、李屹、赵化勇、李维康、罗杨、张显、阎肃、贾作光、杨晓阳、陈平、傅玉祥等有关方面领导、艺术家出席晚会。
首届“乡土盛典”不仅是对中央七套文化栏目《乡土》开播五周年的阶段性总结,同时也为 优秀的传统民间文艺和文化遗产搭建展示平台。
颁奖晚会以“传承、保护、发展、创新”为关键词,揭晓了“最具活力传统文化产业”、“最具人文底蕴古城古镇”、“最具风情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与“最具人气民间节会”4大奖项,激发人们对于乡土与文化的思考。
此外,“乡土盛典”还以精彩纷呈的民间文艺节目为表现方式,集中展示了多民族、多区域的乡土民风民情。
据悉,“乡土盛典”将于2012年1月1日在中央七套播出。
专家助力职业学校传统文化教育 本报讯(记者怡梦)12月10日至11日,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举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报告会,学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会同时成立。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副会长李玉玲,全国政协委员周秉建为协会揭牌。
全校师生聆听了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带领的讲师团讲授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群书治要〉与中国古代官德修养》《播撒中华文化种子 扎下守规矩的根》等讲座。
这是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在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境遇下,并重职业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的举措。
该院还设立了文化素养培训中心,以组织中华经典诵读、举办传统文化节目汇演等形式在职业技能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滋养。
学院还设有中国文化概论、文学与艺术欣赏等精品课程,旨在克服职业学校长期以来重技能、轻素养的弊端。

标签: #率高 #怎么回事 #战场 #cf #代码 #风扇 #aspx #cay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