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小米cc9e什么时候上市的

什么时候 5
2021年7月30日星期
热点聚焦FOCUS A3 宁德时代首推钠离子电池在汽车储能领域已开始商业化合作 本报记者李婷 7月29日下午,宁德时代如期举办线上发布会,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及锂钠混搭电池包正式亮相。
早在两个月前,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就在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上透露,钠电池技术已经成熟。
这一表态也使得钠电池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彼时业界普遍预期宁德时代将在7月份正式推出钠电池产品。
7月28日,宁德时代对外宣布将在29日下午举行钠离子电池发布会。
在二级市场,宁德时代在28日、29日连续两日上涨,截至7月29日收盘,宁德时代报556.8元/股,当日涨幅6.05%。
“我们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已开始与车企和储能客户进行商业化合作。
”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钠离子电池有独特优势和不同的适用场景,将与锂离子电池实现共存互补。
“电化学的世界,就像能量魔方。
”7月29日下午,曾毓群在发布会上表示,作为宁德时代创新技术产业化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钠离子电池将为能源清洁化和交通电动化提供全新解决方案,推动“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宁德时代在发布会上透露,公司钠离子电池在材料上实现了一系列突破,如在正极材料方面,采用了克容量较高的普鲁士白材料,负极材料则采用了硬碳材料。
基于此,宁德时代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高达160Wh/kg;常温下 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在零下20度的低温环境中,也拥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系统集成效率可达80%以上。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锂电池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给正在快速发展的动力电池企业带来巨大压力,全球70%左右的锂资源集中在南美洲,我国80%的锂资源依靠进口,为破解锂资源“卡脖子”问题,相关企业将目光投向钠电池。
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宁德时代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直追磷酸铁锂电池,而这种能量密度水平已经能够实现场景的商业应用。
理论上来说,钠电池比锂电池更具备成本价格优势。
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宁德时代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已开始与车企和储能客户进行商业化合作。
其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倍率充电、优异的热稳定性、良好的低温性能与高集成效率等优势,可应用于各种交通电动化场景,尤其在高寒地区具有突出优势,又可灵活适配储能领域全场景的应用。
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钠离子电池原材料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没有资源依赖性,具有战略安全价值,钠离子电池的规模成本优势将在未来逐步凸显。
墨柯认为,新能源电池未来的三大发展方向是确定的,一是电池的安全性越来越高,二是电池的能量密度越来越高,三是电池的成本价格越来越低。
钠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逐步追 赶,同时具备突出的价格优势,使其具备产业化基础。
曾毓群在发布会上也表示,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研发目标是200Wh/kg以上。
据公司透露,在制造工艺方面,钠离子电池可以实现与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工艺的完美兼容,产线可进行快速切换,完成产能快速布局。
目前,宁德时代已启动相应的产业化布局,2023年将形成基本产业链。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未来钠电池将全面替代锂电池? 对此,墨柯认为,事实上,钠电池在实现产业化的过程中依然面临一定挑战,比如现在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硬碳的成本依然较高,另外钠元素本身在性能上也存在一些需要破解的挑战,如元素本身特性比较迟缓,体积较大等。
而宁德时代也创新性的提出了锂钠混搭电池包的解决方案。
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分析,2020年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市场规模已达174GWh,预测未来10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
随着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在持续保持高增长的同时,新能源产业已进入到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发展阶段,愈发细分的市场对电池提出了差异化的需求。
钠离子电池具有独特优势和不同的适用场景,将与锂离子电池实现共存互补。
“电池茅”频繁“出圈”彰显新经济势力崛起 李春莲 今年5月份时候,市场盛传一道选择题,请在下面两家公司中选择你认为市值更大的:A营收19338亿元,净利润190亿元;B营收503亿元,净利润56亿元。
其中,A是中国石油,市值为8500亿元;B是宁德时代,市值破万亿元。
答案不言自明。
而宁德时代市值超越中国石油的事实似乎表明新旧能源之间的更替。
7月29日,宁德时代发布钠离子 电池。
钠离子电池技术并不是全新的电池技术路线,但如何商业化应用则需要技术的加持。
此前,发改委、能源局在新型储能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加快钠离子电池等技术开展规模化试验示范。
这意味着宁德时代有望引领钠离子行业的发展,并进一步布局储能行业。
在笔者看来,宁德时代再次“出圈”并非偶然,从磷酸铁锂电池、固态电池再到如今的钠离子电池,每一次改变和进步彰显的是技术持续创新的力量。
根据A股最新市值来看,排名前十的个股中,茅台总市值仍居首位,除宁德时代外,其余9只个股均是传统蓝筹股。
即便如此,笔者注意到,锂电池、半导体等科技型产业公司正在逐渐成长为大市值公司,资金正在不断增持新经济板块,半导体芯片、锂电等板块昨日再次上演涨停潮。
另外,从上市公司近期发布的上半年业绩预告也可以看出,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新经济势力正在不断崛起,不论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 还是芯片上下游相关公司,在科技创新引领下迎来收获期。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作为全球氢氧化锂龙头企业,赣锋锂业日前上修了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16亿元,同比增长730.75%-922.46%,此前预计盈利8亿元-12亿元。
受益车用芯片需求持续升温,北京君正预计今年上半年盈利3.13亿元-4.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31.64%-3412.62%。
同时,多家芯片行业公司业绩预增超过10倍。
都说“时势造英雄”,但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资本市场的竞争更是残酷。
在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不进则退,即便是行业龙头,也不能高枕无忧。
诸如曾经很多传统行业中的明星企业,时代淘汰它的时候连声招呼都不会打。
笔者认为,碳达峰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势在必行,以新经济势力为代表的科技型公司有望逐渐成为我国产业转型的主要方向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雷军发微博招贤:首批招募500人自研L4级智能驾驶 本报记者向炎涛 小米造车正在抓紧招兵买马。
7月28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小米汽车自动驾驶部门的招聘海报。
海报显示,首批招募500位自动驾驶技术精英,自研行业领先的L4级智能驾驶能力,支持全国多地办公。
《证券日报》记者扫描上述海报中的二维码进入其招聘链接了解到,小米汽车此次招聘的岗位涉及高性能计算/深度学习模型优化、相机驱动开发、后端研发、C++研发、定位、激光点云算法、超声波雷达算法、仿真平台、数据中台、算法优化、高精地图、感知、控制 等自动驾驶工程师,此外还包括自动驾驶项目经理、自动驾驶产品经理、自动驾驶测试经理等多个职位。
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中旬,小米就已经在官网悄然推出大量关于自动驾驶的职位需求,且招聘信息前都加上了“急”字,引发业界对小米造车进程的猜想。
如今雷军亲自招募,无疑将小米造车进程又往前推了一步。
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雷军发布的招聘海报中表明,小米汽车将“自研行业领先的L4级智能驾驶能力”。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L3意味着还需要人干预,但是在所谓的自动驾驶模式下,人的注意 力不在驾驶上,如果需要干预,往往要几秒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反应过来,容易出事故。
如果出事故,责任归属就扯不清了。
而L4级是不需要人干预的自动驾驶,因此有的企业提出跳过L3,直接搞L4。
”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会很快落地,目前大部分传统车企15万元以上的车已经能实现L2级的自动驾驶,部分25万元以上的车已经能够通过5G通信、V2X、高精度地图等技术实现L3级的自动驾驶。
今年上海车展上很多车企已经发布了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会进一步增加自动驾驶 汽车的感知能力。
而在出租车领域,目前已经有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车辆,其成本在大幅降低。
“小米汽车预计最快也要在两年后开始发布交付上市,那时候L4级自动驾驶有望商业化,所以小米现在提前布局L4级是必须的,否则未来新车上市会缺乏竞争力。
”张翔表示。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小米汽车已经开始授予员工期权奖励,以此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加盟。
据悉,小米汽车将授予员工独立的汽车公司期权,分5年发放完毕。
张翔对记者表示,对于小米造车来说,人才非常重要,现在人才流动很大,小米可以通过从其他公司招募 人才,吸取先进的经验,少走弯路。
除了招募人才,小米汽车近期在 产业链投资方面也动作频频。
7月9日,有报道称小米已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公司DeepMotion(深动科技),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主营业务和产品包括自动驾驶感知模块、高精度地图服务、高精度定位和各种决策规划,目前致力于开发下一代立体视觉ADAS设备和下一代高精度自动驾驶地图。
不过该消息尚未得到小米方面证实。
今年6月份,自动驾驶公司纵目科技宣布正式完成累计金额1.9亿美元的D轮融资,其中D3轮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领投,这也是小米宣布造车后首批投资的企业之
一。
(上接A1版) 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走向纵深 7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下简称“国常会”)指出,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有序推进,取得积极进展,共批准设立100多家外资银行、保险、证券、支付清算等机构。
《证券日报》记者据公开资料统计,截至7月29日,国内共有9家外资控股券商。
其中,汇丰前海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摩根大通证券、大和证券和星展证券为新设券商;瑞银证券、高盛高华证券、瑞信证券、摩根士丹利证券为外资股东通过提高持股比例实现控股。
据悉,2020年12月份,高盛已经启动收购高盛高华证券100%股权的程序,高盛高华证券有望成为国内首家外商独资券商。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推进,外资机构加速抢滩国内市场。
外资控股券商方面,7月27日,证监会接收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团设立证券公司的申请材料,截至目前,渣打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和美国华平 投资等3家外资券商的设立申请排队待批。
公募基金方面,2月份,证监会受理施罗德基金设立申请材料,此外,路博迈基金和富达基金的设立申请正在排队中。
7月初,首家外资独资公募贝莱德基金已经正式提交了其首只产品的成立申请。
另外,去年8月份,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获批,近日,花旗银行已经完成筹备工作并依法领取了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
“近年来,外资不断涌入我国证券市场,外资机构纷纷开抢证券、基金和期货牌照。
同时,国内金融机构不断布局海外业务,我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走向纵深。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对外开放举措逐步落实并走向纵深。
”兴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王德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取消期货公司、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以及疫情对全球资本市场造成冲击,越来越多的海外金融机构 积极入场中国,视中国市场为避风港和广阔蓝海。
优化外资参与渠道可从QFII和沪深港通入手 国常会提出,要围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中国始终是吸引外资的热土。
优化外资参与境内金融市场的渠道和方式。
推进完善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直接投资项目管理要求。
具体到资本市场而言,王德伦表示,目前来看QFII和沪深港通是外资参与境内金融市场的主要渠道,相关制度规定可以继续优化提升。
未来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放松和简化QFII资格认定和额度审批的流程。
对于沪深港通而言,则可以考虑进一步扩大股票池范围。
“与此同时,随着A股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升,境外投资者对套期保值和衍生工具的需求也会相应提升,需要进一步丰富期权、期货等避险工具的品种,进一步放宽参与门槛,让国际投资者充分管理投资组合的风险。
此外,可以继续完善A股交易机 制,与国际接轨,从而方便境外投资者参与。
”王德伦进一步表示。
田利辉认为,应该推进大宗商品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在大宗商品定价上凸显中国话语权。
对于企业境外上市,今年6月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一直以来,证监会对企业选择上市地持开放态度,选择合适的上市地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作出的自主选择。
一些企业愿意到境外上市,一些赴境外上市的企业愿意回归,有来有去是一种正常现象,证监会总体都持支持态度。
但需要强调的是,企业不论在哪个市场上市,都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都要树立公众公司的意识,敬畏法治,敬畏投资者。
同时,证监会将切实处理好开放与安全的关系,企业赴境外上市的前提,是要符合境内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持续推进对外开放具有三大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2321.76亿元,累计净流入超过1.4万亿元。
田利辉认为,资本市场保持对外 开放步伐的意义非常重大。
只有国际化,我国资本市场和市场主体才能更好地学习借鉴国际实践经验,形成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要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推动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
王德伦表示,在当前背景下,资本市场保持对外开放具有三大重要意义:一是吸引更多外资入场,为A股提供“活水”。
对比成熟股票市场来看,A股市场的外资持股占比还有广阔提升空间,未来外资仍然是A股市场重要的增量资金之
一。
二是推动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奠定“A股长牛”基石。
外资增配A股,为我国资本市场注入更多的国际化元素,进一步优化了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
更重要的是,我国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穿透式监管等特色制度得到国际同行广泛认可,跨境监管合作、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是资本市场“开放红利”将惠及实体经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开放引入竞争,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发挥资本市场支持创新、支持经济转型的潜能,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
阿里系黄明端高票当选苏宁易购新任董事长 本报记者曹卫新 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后,苏宁易购新一届董事会产生。
7月29日晚间,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公司非独立董事候选人黄明端、冼汉迪、曹群、张康阳以高票获选进入公司董事会。
股东方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淘宝中国”)提名的董事候选人黄明端获董事会全票通过,当选公司新任董事长,此前暂任董事长一职的任峻被聘任为总裁。
受预期消息影响,7月29日临近午盘,苏宁易购触及涨停,封单超22万手。
截至当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于5.8元/股,上涨10.06%。
创始人张近东辞职董事会“大换血” 7月5日晚间,苏宁易购连发多条公告,宣布将引入江苏国资、阿里巴巴及海尔、美的、TCL、小米等产业资本对公司进行战略投资。
一周后,公司即宣布股权已过户完成。
从股权关系来看,目前苏宁易购不存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持有苏宁易购20.35%股权,淘宝中国持股19.99%,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新新零售基金二期”)持股16.96%,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有限合伙)持股5.59%。
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后,苏宁易购随即着手推进董事会改选一事。
7月12日晚间,苏宁易购公告称,公司创始人张近东向董事会提出辞任董事长一职。
同时提交辞呈的还有公司董事兼副董事长孙为民、董事孟祥胜、董事杨光。
作为股东方,张近东提名其子张康阳作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新新零售基金二期提名冼汉迪、曹群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淘宝中国提名黄明端作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
7月29日,苏宁易购召开股东大会就上述提名事项进行审议,表决结果显示,黄明端获得了66.89亿股赞成票,占出席会议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的103.84%。
其中,中小投资者的赞成票为8.3亿股,占出席会议中小投资者所持有效表决权股份的142.42%。
另外3名董事候选人获得的赞成票占比也均超过了98%。
谈及苏宁易购本次管理层的变动,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董事会成员较为多元,有助于夯实公司未来的资金实力,能够更多地从不同生态参与方的角度共同主导其未来发展。
” 黄明端正式接过“帅印”零售业务有望打开新局面 作为老牌零售商,苏宁易购在零售业已摸爬滚打30多年。
危局之下,引入社会资本为这家零售业巨头推进混改,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进一步聚焦零售服务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了解到,混改方案公布十余天后,苏宁易购便获得首个新增授信项目。
7月19日,在江苏省、南京市有关方面支持下,苏宁易购与海尔智家、江苏银行达成一致,依托数字化能力,打通三方系统,完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票据流的四流合
一,实现金融机构全面介入流通领域,成功推出数字零售行业的全新银企合作模式。
本次董事会改选,有着丰富零售经验的黄明端以全票当选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长。
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阿里派出黄明端,是一种比较明确的对接,表明并不只是财务投资,而是会深度介入苏宁易购的经营,不管黄明端是否担任董事长,都是这个目的。
” 记者从苏宁易购方面了解到,对于外界关注的苏宁易购未来发展战略问题,公司新任董事长黄明端在董事会上表示,“苏宁易购已经构筑起国内最完整的线上线下零售服务体系,下一步发展将明确三大战略路径——做好零售服务商、做强供应链和做优经营质量。
” 就公司未来的零售业务布局,盘和林在采访中表示,“当前苏宁易购最大的问题,是线上缺乏流量用户入口,线下缺乏门店的准确定位,线下门店和线上业态之间存在经营冲突等。
眼下最重要的是让线下门店活跃起来,成为有用的资产。
” “对于苏宁易购来说,与淘宝对接生态是最实际的做法,虽然这个做法可能会让苏宁丧失自主性,未来成为淘宝线下生态的一部分,从而失去线上独立自主的业态模式,但是这将会很快的帮助苏宁易购脱困,找到线下一个比较实际的模式,成为阿里电商自营网络的线下点。
”盘和林补充说。
“对于苏宁来说,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基础上,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将业务和管理理顺,使其更符合目前市场的实际情况。
”崔丽丽对记者表示,“新掌门人是零售行业老兵,能否盘活苏宁这个线上线下融合的摊子还需拭目以待。
” 本版主编姜楠责编陈炜制作王敬涛E-mail:zmzx@电话010-83251785

标签: #三星 #什么时候 #安全员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开始 #安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