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扫码鉴真假墨迹“锯齿”来帮忙,ck手表怎么查是不是正品

正品 0
财经日报青 岛 2018年3月26日星期
编辑中心主任:孙小伟责编:李旭超美编:郝宗耀审校:刘璇电话:68068368 财经要闻·博览A5 拍照扫码鉴真假墨迹“锯齿”来帮忙我国第三代商品防伪技术问世可100%验证假货 墨水喷印到纸张等承印物表面时,墨迹边沿会随机形成许多“刺”(又称微型锯齿),这些“毛刺”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
对喷印的二维码来说,这些随机的“毛刺”正是一种防伪特性。
近日,中国第三代商品防伪技术——锯齿防伪技术已由海南拍拍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
这项名为“二维码锯齿特征识别系统”的最新防伪专利技术,标志着中国商品防伪技术进入世界领先水平,将开启中国商品防伪与打假领域“人人监督、个个打假”的新时代。
“锯齿”新技术聚焦“不可复制” 由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在无法辨别真假的情况下买了假货,使得资金从消费者手上流经零售商、批发商,最终积攒于制造商。
消费者的误购是整个假冒产业链的动力源头。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让消费者能够鉴别假货。
作为中国防伪业的技术领军人物,拍拍看公司董事长、发明家陈明发发明了信息查询防伪、个性随机物理特征防伪、“互联网+个性随机物理特征防伪”等三代防伪技术,被中国防伪行业协会誉为“开创了我国信息查询类防伪技术的先河”。
第三代防伪技术——锯齿防伪是凝结陈明发心血的防伪之作。
其利用的原理是当墨水喷印到纸张等承印物表面时,在扩散力的作用下,干燥之前的墨迹必然迅速扩散开,从而在墨迹边沿随机形成众多微观锯齿,这是一种无法克服的自然浸润物理现象。
该项专利技术于2017年10月在国家级防伪技术评审会上获得“不可复制”、易于识别等最高评审结论。
这也是迄今为止全国495次防伪技术评审中,第一次获得“不可复制”等级的防伪技术,远远超过了国家标准。
中国防伪协会副秘书长陈锡蓉在发布会上讲道:“新系统利用了二维 上图为放大拍摄的墨点、二维码一角的定位回字框,可见其边沿具有明显的锯齿。
码随机特征与索引码结合,保证防伪标识具有唯一性,这一点非常重要。
” 陈明发坦言:“防伪技术的三个标准:人人、最快捷、百分之百的验证假货,是我研发方向的指明灯和理论指导。

一、二代技术都没能达到‘不可复制’,第三代技术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 细小毛刺成低成本防伪利器 一枚正方形的二维码犹如专属护身符,简单而神奇。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扫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性动作,你睁开眼睛吃第一顿早餐,登录银行账户办理转账业务,或提着篮子在胡同买菜,都离不开二维码。
二维码本身无法防伪,但拍摄采集二维码的微观锯齿特征,就可赋予其防伪功能。
2015年的一天,陈明发接到一家客户投诉,称印制的二维码不够美观,要求退货。
陈明发仔细观察,原来是二维码的墨迹边缘不够整齐,有些细小的毛刺。
如何消除毛刺,竟成为一道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
工艺分析显示,湿润的油墨与印刷介质接触的瞬间,墨迹必然向外扩散、无法避免。
经查阅技术资料证实,这被称作“浸润现象”。
墨迹边缘的扩散现象,是在微观状态发生的,所产生的微观锯齿特征,人的肉眼无法看见,那么普通的消费者如何准确识别呢? 对计算机技术专家来说,这可不是什么难事,一扫一拍就可搞定。
消费者如果在商品外包装上看到可鉴别商品真假的二维码,用手机自带的任意一款扫码软件扫码,就可自动进入二维码锯齿识别系统平台,这时手机页面会显示一个相机按钮,只需轻轻一按,咔嚓一声,给二维码拍张照片,并上传到系统的云端数据库,后台计算机收到照片,就可将其与二维码的档案照片进行比对,若锯齿特征相同,就可将结果反馈给消费者:恭喜你,这是真品!反之,则可告诉消费者是假货。
原来厂家在生产线上给商品包装喷印二维码时,架设在流水线末端的高速拍摄数码相机,已经捕捉、拍摄了每枚二维码墨迹边缘的微观锯齿特征,并将照片上传到识别系统数据库储存起来了。
“一物一码”是国家对商品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为了能对产品进行精细化管理和及时分析处理市场数据,企业普遍接受并开始实施产品“一物一码”。
如果商品生产厂家普遍采用微观锯齿特征识别系统这项技术,从此无需再专门生产制作任何防伪溯源标签,只需在包装物进行“一物一码”喷印时,同步完成拍照采集。
海南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朱东海介绍道:“‘锯齿’防伪成本比传统技术低不少,这也是所有有防伪需求的企业高度渴求的。
” 多维运用开启打假新时代 二维码“锯齿”特征防伪系统的设计,是对电商新时代防伪打假模式的有益探 索。
目前,某品牌专供润滑油正式上线,启 用的便是“锯齿”防伪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 教授、防伪技术专家哈流柱教授表示:“目 前为止,各国央行对发行大面额纸钞都持 谨慎态度,就是因为防伪技术无法做到绝 对安全,大额纸钞一旦遭到仿造,损失太 大。
陈明发的这项新技术成果,未来可以 被应用于货币防伪。
例如将二维码锯齿特 征识别系统安装在银行点钞机上,以快速 识别验证每张纸币的个性化指纹,让假币 无法流通。
” 此外,拍拍看公司将在海南建立“全 国商品打假(黑名单)数据中心”。
这一商 品打假数据中心的建立在中国尚属首 次。
该数据中心将应用图像识别技术、人 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提供大规模采集、 实时处理和反馈全国各行各业的企业客 户与消费者鉴别真假的信息服务。
数据 中心未来将开展“售假黑名单”大数据的 采集与应用,为中国商品防伪、打假及商 品消费、流通数据链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 大数据服务支持。
近日,拍拍看获得船山资本2亿元融 资,这也是中国防伪技术发明企业所获得 的单笔最大融资。
双方将进行紧密的战略 合作,将锯齿防伪技术及人人打假的新模 式快速推广到市场。
随着二维码“锯齿”特 征防伪系统的推广应用,人人都将作为打 假监督员和践行者,假冒如过街的老鼠人 人喊打无处藏身,形成打假防伪社会公治 的新局面。
据《科技日报》 中国建成首台散裂中子源 据新华社电中国散裂中子源25日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工艺鉴定和验收。
建成后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成为中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应用领域的空白,为我国材料科学技术、生命科学、资源环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对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前沿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散裂中子源建在广东省东莞市,是我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工艺鉴定验收专家委员会评价:中国散裂中子源性能全部达到或优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的验收指标。
装置整体设计科学合理,研制设备质量精良,调试速度快于国外的散裂中子源。
靶站最高中子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散裂中子源就像一台“超级显微镜”,用于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在材料科学和技术、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化工、资源环境、新能源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通过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中国散裂中子源在加速器、靶站、谱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成果。
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0%,显著提升了我国在磁铁、电源、探测器及电子学等领域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在强流质子加速器和中子散射领域实现了 重大跨越,技术和综合性能进入国际同类装置先进行列。
例如:国内首次研制成功25Hz交流谐振励磁的大型二极和四极磁铁及电源,交流磁场精度达到同类装置国际领先水平;自主研制成功液氢慢化器,通过靶-慢化器-反射体紧凑耦合的物理和工程设计,保证靶站高中子效率等。
中国散裂中子源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建,共建单位为物理研究所,于2011年9月开工建设,工期6.5年,总投资约23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台直线加速器、一台快循环同步加速器、一个靶站,以及一期三台供中子散射实验用的中子谱仪,是各种高、精、尖设备组成的整体。
此前,中国散裂中子源已经获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如,2017年8月,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并获得中子束流。
首期三台中子谱仪,即通用粉末衍射仪、小角散射仪和多功能反射仪,都顺利完成样品实验。
通用粉末衍射仪已经完成了两个高水平的用户实验。
中国散裂中子源建成后,将充分发挥一期三台谱仪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凝聚态物理和化学等领域的作用,为用户提供国际先进的研究平台。
同时,将尽快启动二期工程立项,开始后续谱仪建设,进一步提升束流功率。
DNA编码分子库技术取得新进展 据新华社电记者近日从重庆大学获悉,该校与瑞士的科研团队合作实现了基于恒定大环骨架的DNA编码分子库的合成与筛选,获得内含超过3500万种不同化合物的分子库,有望将这一筛选时间从数年缩短到几个月。
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化学》在线发表。
“如果把医治某种疾病的药物靶点比作需要打开的锁,那么分子库就是无数把钥匙。
无数把钥匙想要打开一把锁,只能一把一把去尝试。
”论文第一作者、重庆大学药学院研究员李亦舟介绍,传统筛选“钥匙”的方式效率较低,即使是目前最常用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筛选500万个分子就需要二十年时间。
这意味着时间和资金投入极大,即 使研发出了新药,价格也较为昂贵。
“而DNA编码分子库技术,就是为分子 库中的每一个分子都贴上‘条形码’,只要‘扫一扫’就能识别分子的属性。
”李亦舟说,分子库就像是提前配好了大量钥匙,然后快速匹配。
百万级的分子量只需数月时间就可以完成筛选,研发的药品也将更及时、更便宜。
目前,重庆大学药学院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合作,发展了基于恒定大环骨架的DNA编码分子库的合成与筛选技术,获得内含超过3500万种不同化合物的DNA编码大环分子库。
研究团队针对9种不同靶标蛋白对分子库进行筛选,成功得到了特异性结合的大环化合物。
报告显示全球各地区生物多样性持续恶化 据新华社电联合国框架下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机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日前发布报告说,全球各地区生物多样性继续恶化,显著威胁人类经济生活和食品安全。
过去3年间,550多名专家对全球4个主要地区——美洲地区、亚太地区、非洲地区及欧洲和中亚地区进行了生物多样性调查。
结果显示,生态环境压力、过度开采、不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利用、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这些地区的自然承载能力不断恶化。
报告说,到2100年,气候变化会导致超过半数的非洲鸟类和哺乳动物消失,湖泊生产力下降20%到30%,植物种类大幅减少。
最新例证是,地球上仅存的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19日在肯尼亚离世。
至此,世界上仅剩两头雌性北方白犀牛。
在美洲,地区种群数量比欧洲殖民时期减少约31%。
到2050年,气候变化将成为该地区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预计将上述比例推高至40%。
亚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在下降,但也有一些改善。
如过去25年间,海洋保护区面积 增加近14%,陆地保护区面积增加0.3%,森林覆盖面积增加2.5%,其中东北亚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增加达22.9%。
但报告认为,不可持续的水产养殖和过度捕捞等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威胁更大,按目前的捕捞速度,到2048年,亚太地区可能将面临无鱼可捕的境地。
对生态、文化和经济至关重要的珊瑚礁在亚太地区也受到严重威胁。
即便按照气候变化的保守模式估计,到2050年,多达9成的珊瑚礁将严重退化。
报告指出,在欧洲和中亚地区,有超过27%的海洋物种“保护不力”,只有7%“保护得力”。
该平台执行秘书安妮·拉里戈德里说:“各地区未能优先推动政策和行动去阻止、逆转生物多样性消失。
自然对人类的供养能力持续恶化,严重危害了所有国家实现其全球发展目标的能力。
”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说,这些地区评估再次证明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
一,对食品安全也很重要,世界许多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国家、地区和全球层面的决策者应及时采取行动。
电离层:地球大气的高空魔镜 通讯广播导航定位都离不开这个区域 在距离地面约60到1000千米范围内,存在着一个特殊区域,尽管很多人不熟悉它,但日常的通讯、广播、导航、定位都离不开这个区域,它就是电离层。
美国航天局近期公布了两项探索电离层的新计划,目的就在于了解空间天气、地磁暴等现象如何影响大气层上部的电离层。
天生不安分存在着大量自由带电粒子 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地球大气聚集在地球周围而形成了大气层,大气层受到太阳辐射、日月引力等作用,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它的密度、温度、压力、成分和电离度等随着高度、经纬度时而变化。
我们熟悉的对流层、平流层、散逸层等,是按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来分的。
如果按大气电离状况分层,则可分为中性层、电离层和磁层。
与“老实”的中性层相比,电离层可谓是相当不安分。
在中性层中,原子和分子的电子被原子核牢牢吸引住,因而中性层并不导电。
而电离层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是被电离的大气层,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立波研究员介绍,要迫使电子离开牢牢依附着的原子或分子,就需要足够高的能量,而这个神秘力量正是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X射线等。
当紫外线、X射线到达地球上空时,被大气吸收,消散的能量引起中性大气电离,这个产生自由电子的过程称为光电离。
此外,进入大气层的高能粒子也能产生大气的电离,称为微粒电离。
电子密度是衡量电离层的重要物理量,其决定于两个相反的过程:一个是中性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而电离的过程;另一个是正负带电粒子碰撞而复合成中性粒子的过程。
那为什么只有电离层能产生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呢?原来在很高的高度上,太阳辐射虽强,但空气密度很小,可供电离的成分有限,所以电子密度不会很大;在较低高度处,空气密度大,可供电离的中性成分很多,但太阳辐射透过厚厚的大气时变得愈来愈弱,而且复合过程变强,因此,这里的电子密度也不会很大。
由此可知,电子密度在某一中间高度将达到最大值,因而电离层就成了大气层中的特殊成员。
由这个高度往下,电子密度迅速减小;由此往上,电子密度缓慢减小,到约1000千米处与磁层衔接。
像一面反射镜能改变短波无线电传播路径 按照无线电工程师协会(IRE)的定义,电离层是以地面60千米以上到磁层顶之间的整个空间。
虽然电离层中的电子密度不到中性成分的1%,但足以影响无线电波的传播。
1901年,意大利发明家、无线电工程师马可尼使用了一个通过风筝竖起的400英尺(约122米)长的天线,接收到从相隔3000千米外、横跨大西洋的英国普尔杜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开辟了无线电远距离通讯的新时代。
这也不仅让人产生了疑问,按照当时的理论,从英国发射的无线电波 应该直奔太空,怎么能绕地球传播呢?1924年英国科学家阿普顿证明了上 层大气有所谓的电离层存在。
在英国广播公司的合作下,他从波内茅斯发送台发射电波到上层大气,检验是否会被反射并折返回来,实验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电离层对电波的反射,和我们平时照镜子的原理很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天天都要照镜子,对着它梳洗打扮、整理衣冠。
但并不是所有镜子都能准确呈现我们的容貌,像哈哈镜中反映出的像就和现实相差甚远。
这是因为反射像的形状是由反射平面的形状和光滑程度决定的,哈哈镜虽然光滑,但表面却不是平面,呈现出的像自然歪曲了。
铜板镜不能照人,但打磨光滑了就能见到人像,这就是古人用的铜镜。
可见反射像的好坏和镜子的好坏密切相关。
同样,电离层就是短波无线电长距离传播的一面镜子,可以说短波无线电通讯是否有效和电离层有极大的关系。
如同光在水中传播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一样,短波无线电进入电离层时也会发生传播路径的改变。
让人欢喜让人忧或突然“兴奋”造成破坏性后果 实际上电离层并不是一面平滑的镜子。
刘立波告诉记者,季节、昼夜、太阳活动等都是影响电离层的重要因素。
电子密度越大,电波折射得越厉害。
通常我们将电离层分为
D、E、F三层,F层还可分为 >>链接 F1层和F2层。
D层是距地面60千米到90千米左右 的区域,它只存在于白天。
在夜间,由于 没有太阳辐射,D层自由电子迅速复合成 中性成分而消失。
E层的高度在90千米到120千米,电 子密度高于D层。
在夜间,E层电子也会 由于电子复合而迅速减少。
F层是电子密度最大的区域,对无线 电波的反射能力最强,是短波能够进行远 距离通讯的主要原因。
它的高度从120 千米到1000千米,电子复合过程较慢,夜 间仍然存在。
F层在白天分裂成F1层和 F2层,夜间则只有一个F2层。
电离层的变化规律虽然有迹可循,但 有时突然出现的扰动也会让人十分头 疼。
电离层的急剧变化,会使地面的无线 电通讯受到严重影响。
1989年3月13日 23时,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供电网络全部瘫 痪,全省陷入长达9小时的黑暗和寒冷之 中,灾难的元凶就是太阳风暴。
因受到太阳辐射而形成的电离层, 始终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
表面上气定 神闲的太阳,实际上暗流涌动。
在太阳 大气中,经常发生“爆炸”现象,这就形成 太阳风暴,向广袤的宇宙空间喷射大量 的高能带电粒子,正是它扰乱了地球上 空的电离层。
可见电离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一方面让导航通讯、雷达探测等成为可 能,另一方面又可能突然“兴奋”,给我们 的生产生活带来破坏性后果,真是让人欢 喜让人忧。
据《科技日报》 美国公布两项电离层计划 美国航天局官网近期公布“全球尺
度臂盘观测器”(简称GOLD)和“电离层连接探索”(简称ICON)两项计划。
GOLD已经搭乘SES-14商业通信卫星进入西半球上空地球同步轨道,而ICON航天器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射,进入电离层。
美国航天局表示,两项任务相互补充,距地表约560千米的ICON将在目标区域飞行,可更好地获得现场数据;距地表约35000千米的GOLD则可全景式观测电离层和高层大气。
它们可同时观测一个区域,从不同角度获取数据,比如一个共同目标是系统性观测飓风及地磁暴等地球和空间天气变化对高 层大气造成的影响。
地磁暴是太阳喷射的带电粒子流 与地球磁场发生作用所导致的一种现象。
美国航天局ICON任务科学家道格·罗兰说:“人们过去认为只有太阳射出的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会影响电离层,而另一方面只有底层大气受地球天气影响,现在可以看看两种能量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
” 此外,这两项任务还将验证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影响电离层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厄尔尼诺现象使太平洋变暖,导致更多水蒸气进入大气层,使得大气层吸收太阳光的热量增加,从而导致一系列变化并影响电离层。
据《科技日报》

标签: #素数 #麻将机 #自动挡 #dr #麻将机 #磁共振 #cf #读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