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力量“先导”,如果cc微博

cc 2
CHINASCIENCEDAILY 主办: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扫二维码看科学报 扫二维码看科学网 总第7284期 2019年5月13日 新浪微博:/kexuebao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84邮发代号:1-82 星期一今日8版 去年我国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超47亿元 本报讯(记者陆琦)在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发布2018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中国海平面公报》。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2018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海冰和海岸侵蚀等灾害为主,各类海洋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7.77亿元,死亡(含失踪)73人。
与近10年平均状况相比,2018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低于平均值,死亡(含失踪)人数略高于平均值。
2018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16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4.56亿元,占2018年海洋灾害总直接经济损失的93%;造成死亡(含失踪)人数最多的是海浪灾 害,占总死亡(含失踪)人数的96%。
《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中国沿海海 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近七年海平面均处于近40年来的高位。
1980—2018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3毫米/年,高于同时段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48毫米,比2017年略低,为1980年以来第六高。
此外,近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持续偏高,其长期累积效应直接造成滩涂损失、低地淹没和生态环境破坏,并导致风暴潮、滨海城市洪涝、咸潮、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等灾害加重。
同时,沿海地区的地面沉降导致相对海平面上升,加大海岸带灾害风险。
科学网: ﹃提 一出 带 项科
技行 路 动计 ﹄防 划和 灾 项推进 减 举措 灾︽ 北 京 宣 言 ︾发 布
9 4 本报北京5月12日讯(记者丁佳)今天下午,为期两天的“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大会在北京闭幕。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近40个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负责人,以及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700余名中外科学家,共同发表了《“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提出将共同致力于加强科技及政策交流,推进构建“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协同机制。
在11日举行的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长、“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主席白春礼在讲话中指出,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携手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和实现国际社会经济繁荣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国的科技国家队,中科院有责任和义务为建设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一带一路”贡献科技智慧和力量。
他还表示“,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作为首个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运行的综合性国际科技组织,将积极深化与沿线各国的科技合作、携手应对共同挑战、促进民心相通与人文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白春礼希望,大家能进一步汇聚国际智慧、凝聚国际力量,为有效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积极创新平台、创新机制,切实提高沿线各国防灾减灾与生态建设水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宣言》聚焦《联合国仙台减灾框架》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等议题,提出了4项科技行动计划和9项推进举措,支撑“一带一路”灾害风险防范与管理。
其中4项科技行动计划包括加强灾害风险认知、灾害风险管理、提高灾害风险抵抗能力建设、加强灾后重建对策。
9项推进举措包括加强灾害风险评估能力,促进大数据、灾害风险数据及新兴技术等共享与应用,建设高效灾害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社区、地方、国家、跨境、区域多层级风险管理科学研究、防灾减灾政策制定以及减灾应用,推进跨学科国际减灾科技计划等。
同时,《宣言》强调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研机构和组织的地域特点及多学科综合优势,促进《仙台减灾框架》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教育推广,特别关注培养青年科学家和发挥青年科学家在其专业领域的作用,鼓励政府和社会加强减灾科技投入,倡导发挥学会智库作用,加强推广社会广泛参与减灾科技创新项目,强化学科交叉在灾前规划、灾害预防、灾害应急及灾后重建恢复中的作用。
(下转第2版) “先导”的力量 ■本报记者丁佳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丁抗是个“贪心”的人。
早在2017年,研究所所承担的“探索一号”深渊科考项目就已经超额完成任务,实现了万米深潜,可他却总觉得,还有些工作没有做到完美,“我们得把万米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所以在第二年,丁抗又带领着科考团队,第三次赴马里亚纳海沟进行深渊科考。
在54天的时间里,科研人员开展了装备技术、地球物理、海洋地质与地球化学、海洋生物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终于“彻彻底底把这件事做扎实了”。
明明已经可以“交账”,丁抗为何还要不断追求极致?又是谁,给了这艘科考船“说干就干”的魄力和“说走就走”的勇气? 一切为了重大产出 2019年5月7日,包括院长白春礼在内的7位中科院领导,一大早就坐在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一间报告厅里。
这里正在召开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2019年度工作会,26个专项主要负责人、5个项目管理负责人悉数作报 告。
用白春礼的话说,借助这个机会,不同专项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同时对专项的管理情况加深了解。
中科院B类先导专项侧重于瞄准新科技革命可能发生的方向和发展迅速的新兴、交叉、前沿方向,取得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占据未来科学技术制高点,并形成集群优势。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许瑞明将“生物超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功能与调控”先导专项实施的5年定义为“集中产出期”。
例如,在该专项的支持下,2014年,科研人员利用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解析了30纳米染色质的高级结构,解决了分子生物学领域一个30多年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这一成果目前已经写入国际通用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教科书中。
让许瑞明深有感触的是,先导专项的组织模式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产出。
就以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离不开的冷冻电镜为例,在机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作为专项依托单位,拿出了1/4的时间专门为先导专项服务,并为之提供了一流的技术队伍支持。
而专项的首席科学家则根据产出情况来分配机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原创性科研 ▲工作人员将斑海豹放归大海。
一头被放置追踪器的斑海豹在大连市旅顺口区虎平岛附近海域活动。
上海光源这十年 我国用户最多的大科学装置 (详见第版) 5月10日,大连举行第二批斑海豹幼崽放归活动,37头此前被盗捕的野生斑 海豹幼崽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虎平岛附近海域被放归大海。
至此,共61头被 盗捕的野生斑海豹幼崽被全部放归大海。
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研究揭示mRNA上的m5C独特结构特征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中山大学教授张锐团队揭示了m5C修饰在哺乳动物细胞系与组织的mRNA中的精确定位和动态变化,并表明mRNA上的m5C具有独特的序列和结构特征。
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
该研究通过分析发现,目前报导的m5C位点往往成簇存在于高GC含量区域,对针对NSUN2的RNA干扰不敏感,也无法被m5C抗体所富集,极可能是实验引入的假阳性。
根据这一特征,该研究建立了一套新颖的生物信息学计算流程过滤噪音,得以精确地定位mRNA上的m5C。
通过进一步分析,该研究发现NSUN2依赖的m5C位点倾向于拥有一个3’富G的基序,通常位于在一个小颈环结构的底部,与其tRNA底物高度一致,揭示了mRNAm5C序列和结构特征的由来。
该研究发现除了NSUN2, NSUN家族其他成员不调控mRNAm5C位点,暗示除了NSUN家族成员,可能存在新的甲基转移酶参与了不依赖于NSUN2的mRNAm5C位点的催化。
通过进一步对7个人类组织于10个小鼠组织的转录组测序分析,分别确认了3212与2498个高置信度位点。
结果表明,在不同组织中mRNAm5C位点的数量与甲基化水平有很大差异。
在人和小鼠的睾丸、肝脏、心肌和骨骼肌,mRNA上有数百个高置信度的m5C位点,而在其他的一些组织则寥寥可数。
另外,这些m5C位点在人和老鼠之间并不保守,说明它们很可能是受到顺式调控的。
该研究开发的方法为mRNAm5C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其构建的哺乳动物mRNAm5C精确图谱为发现mRNA上m5C修饰的调控和功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 抗艾滋病新药塞拉维诺进入临床研究 本报讯(记者黄辛)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合作开发的抗艾滋病化学1类新药塞拉维诺于5月5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试验通知书,同意开展临床试验。
据悉,目前该项目正在开展临床I期研究的准备工作。
塞拉维诺是由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柳红、蒋华良院士和研究员吴蓓丽课题组以及昆明动物所研究员郑永唐课题组组成的科研团队联合开发的。
蒋华良课题组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采用基于结构和改变代谢途径的药物设计策略,设计新结构类型CCR5拮抗剂;柳红课题组通过高效合成技术开展CCR5拮抗剂的多轮结构改造和成药性优化;吴蓓丽课题组解析了马拉维诺和多个CCR5拮抗剂与CCR5受体的复合物晶体结构;郑永唐课题组开展CCR5拮抗剂的HIV病毒抑制活性筛选。
据介绍,团队在此基础上,紧密 合作进行深入结构修饰、药效评价和成药性优化,发现候选药物塞拉维诺———一种具有全新骨架的CCR5拮抗剂。
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与现有唯一针对CCR5靶点的临床药物马拉维诺相比,塞拉维诺对CCR5受体具有更好的拮抗活性,对多种艾滋病病毒株、临床株以及耐药株的抑制活性和治疗指数优于上市药物马拉维诺或与其相当;塞拉维诺具有良好的大鼠和犬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种属差异小、对CYP450酶无抑制和诱导作用,无潜在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安全性良好。
目前,塞拉维诺及其系列化合物已获得美国、欧洲、俄罗斯、韩国和澳大利亚的专利授权。
塞拉维诺是国内首个获批进入临床研究的CCR5受体拮抗剂,曾先后获得“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及中国科学院自主部署项目等基金的资助。
成果的高效产出。
在“一切为了重大产出”思想的指引下, 2014年以来,该专项共有400余篇论文产出,其中刊发在《自然》《科学》《细胞》三大刊物的论文共有40余篇,占整个中科院同期发表在这三本刊物论文总数的20%。
“我们不能老做好看没用的科研” 对于自己所负责的“大规模光子集成芯片”专项,中科院西安分院院长赵卫直言不讳:“我们这个工作不好看,但是我们不能老做一些好看没用的科研。
” 大规模光子集成是诸多领域的支点技术,欧美多国都在大力推进。
2016年,由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牵头、多家研究所参与的“大规模光子集成芯片”先导专项正式获得立项支持,主要瞄准高性能计算中计算芯片所面临的数据处理瓶颈,采用光子取代电子进行信息交互的技术思路,开展大规模光子集成芯片技术研究。
3年来,该专项不但在诸多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集成规模达到领先水平,还完成了光集成芯片研发公共平台的建设工作,并建立了光子计算专业实验室。
赵卫希望,他们的研究成果能不断得到应用,研究能直接推动国家工业化的发展。
“我们手头必须有一些自己的技术,才能在国际上更有话语权。
” 实际上,中科院B类先导专项从未把论文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对一些非纯基础研究的项目来说,论文甚至都不能算是一个重要标准。
“B类先导专项的侧重点是源头创新水平的提升,看的是能不能面向国际前沿,做出从0到1的突破。
”白春礼说,“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坚定创新的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有独创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课题。
” 个人英雄vs创新集群 相比于其他项目,中科院院士康乐所负 责的“作物病虫害的导向性防控”专项更多 地聚焦于田间地头。
“我们这个项目服务于 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事关中国人舌尖上的安 全。
” (下转第
2版)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在国际科学界,无论按科研投入、学术队伍或者发表论文计 迎算,中国都已经名列前茅。
接下来 应该是量变到质变,成为创新强国;而学术上出现“中国学派”,应 接该是质变的标志之
一。
20多年前,我投了篇文稿给 科某国际学报。
一位匿名评委认为 此稿立题不妥“,你应该讨论区域问题,而不是全球问题。
”这篇讨 学论“全球问题”的文稿,最后当然 还是发表了,但这句话我永远不会忘记。
几乎与此同时,我在上海 研组织和海参崴海洋科学家的双边 论坛,俄方领队在会下对我说: 究“哇,你们谈的都是美国大科学家 才谈的大题目!
”是啊,大题目为什么我们不能谈呢?以后,这双边论 的坛就没有再举行。
确实,在我所从事的地球科 ﹃学里,既有区域甚至地方性的问 题,又有全球性的问题。
通常全球 中性成果着重创造性、理论性,含金 量高;地方性成果或者为前者提供素材、验证结论,或者为当地应 国用所需,对创新的要求比较低。
而 这正是当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 学家科学界的分野:前者输出“原 料”,后者进行“深加工”,但发表的形式都是论文。
几十年来我们习 派惯了“原料”输出,反正评奖升职 讲究的是论文数量“,原料”和“深 ﹄加工”是不分的。
假如我们追求的 只是论文数量,那不妨就安心于 多米海盆张裂时的岩浆岩,使得南 海成为世界上深部研究最好的边 缘海之
一。
可是其研究结果却挑战 了传统的认识:南海是西太平洋板 块俯冲带的盆地,它的张裂机制和 大西洋模型有着根本区别。
南海不 是个“小大西洋”。
这次发现揭示了 西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不同,从而 为形成新的观点准备了条件。
如果 中国的学术界能够抓住这类自然 条件的特色进行深入研究,将新发 现提升到理论高度,经过努力就有 可能出现自己的学派。
40
年前,李约瑟问道“:为什么 汪 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话至今值得回味。
仔细分析起来,中 品国古文化里确实含有不利于科学 先创新的成分,历史大浪淘沙的结果 是中国当今在世界基础科学的舞 台上处于被动地位。
面对现实,当发现与前人所说 不同时就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削 足适履”,尽量去凑乎原有模式;
种是根据新的发现,去完善甚至去 纠正前人的模式。
后一类的成果当 然不容易发表,因为评审人一般都 不喜欢反对派。
因此还需管理层面出手,采取 措施鼓励新观点甚至新学派的出 现。
至于科学家个人,两百年来我 们对西洋文明的态度经常摇摆,不 是崇洋媚外,就是仇洋排外。
根源 其实都是对“外”并不了解,只有知 己知彼才能平起平坐,既不尾随紧 “原料输出”,把“全球问题”“大问 跟,也不夜郎自大。
别的学科我不 题”留给发达国家。
敢说,中国的海洋地质起步晚,离 然而要做创新型科学,就不能只是
国际引领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只有放眼 输出原料。
假如能够通过深加工提出创新全球、起步足下,瞄准突破口、脚踏实地前 观点,就可能形成自己的学派。
科学创新进,才能实现中国梦、建立中国学派,决不 要求有文化基础。
要将标新立异与科学发展相混淆。
青藏高原两边的东亚文化和欧洲文 这方面我国是有过教训的。
改革开放 化,正是当今世界多种文化中的两大主
初期,当国际上正在建立“板块学说”的时 流。
现代科学产生于欧洲,占据着自然科候,国内却关起门来,鼓吹“大地构造学 学界的主导地位;而东亚文化的主体在中派”的“百家争鸣”。
这类现象今天当然不 国,一旦也能成为科学创新的基地,必然可能出现,但是当前国内评价系统贬值, 产生自己的学派。
“国际领先”的标签随意乱贴,还真要当心 在各门基础学科中,地球科学是最不要让历史重演。
具有地区性的,从而为学派的产生提供了 总之,华夏振兴既要有硬实力,又要 特殊条件。
人类认识世界都是从自己身边有软实力。
创造性文化是软实力的精髓。
开始的,地球科学产生于欧洲,不可避免而在当代世界上,基础科学研究就是创新 地染有“欧洲中心论”的色彩,总是偏向于性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应该相信, 用欧洲发现的规律解释全球,而我们自己在科学上只有建设独立发展能力,形成自 也长期习惯于奉欧洲为圭臬,与之不同的己的学派,才会真正确立国际竞争力;在 都算“例外”。
文化上只有将民族传统与先进科技相结 以我从事的海洋地质专业来说,英合,而不单是重复先哲古训,才能在国际 美之间的北大西洋就被认为是海洋的标文化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准。
海洋如何产生是海洋地质的头号大问 (作者系中科院院士) 题,北大西洋海盆的张裂过程就成为全球 海洋盆地形成的榜样。
世界上也只有北大 西洋的研究最为深入,于是大家都相信这 就是真理。
但这种情况是可以变的。
探索海洋盆地的形成,最直接的办法 是在深海海底打钻井。
最近几年,在南海 三四千米的深海底,大洋钻探计划用六个
多月打了12个站位的深井,取上来300 主持:张林邮箱:lzhang@

标签: #程序 #吉他谱 #语言 #吉他谱 #该怎么走 #结核 #来生 #如果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