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博学力行致远,学会了c语言能干嘛

语言 3
校训:厚德博学力行致远 黄师精神:尚师表、勇担当、秉诚朴、图自强 1/21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8年版)
一、专业代码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代码:050101。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依托黄冈师范学院百年师范教育优势,适应新时代县乡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立足黄冈、服务湖北、辐射全国,培养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浓厚的人文情怀,具有全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素养和语文教育教学能力,具有较强的班级管理和综合育人能力,具有较强的反思精神、创新意识、教学研究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胜任县乡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业化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5年后,预期实现以下目标:目标1: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和浓厚的人文情怀并能融入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恪守教师职业规范,依法执教,热爱县乡中学语文教育事业,扎根基层,乐于奉献,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会发展。
目标2:具备全面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素养与语文教育教学能力,具有一定跨学科知识结构,能综合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等进行中学语文教学。
目标3:善于育人,能运用中学德育原理和方法进行班级管理与群团工作指导;善于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开展育人活动,能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学校文化开展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
目标4: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理念,关注语文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内外基础教育发展趋势,善于反思,勇于创新,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改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在师德、教学、育人和发展等方面达到如下要求:(一)践行师德第
一,具有坚定的思想政治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 2/21 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确立“四有”好老师的职业理想。
【师德规范】 第
二,乐于从事教育事业,认同中学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振兴乡村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积极向上的情感、端正奋发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具备人文艺术和科学知识,初步具有人文积淀和审美情趣,具有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需求,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立志做中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教育情怀】 (二)学会教学第
三,掌握中国语言文学知识、语言文学理论,具备阅读、鉴赏、表达能力,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了解语文学科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价值;了解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学习科学的相关知识。
【学科素养】第
四,能够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运用汉语言文学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独立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发现问题,改进提高;初步具备研究教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能力】(三)学会育人第
五,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基本方法和班级常规工作要点;能够运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获得积极体验。
【班级指导】第
六,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语文学科育人价值,初步掌握语文教学中育人的路径和方法,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
【综合育人】(四)学会发展第
七,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语文学科发展动态和基础教育发展趋势,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规划自己的专业提升和职业发展;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学会反思】第
八,理解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和价值,具有团队协作意识;掌握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的一般知识、方法与技能;善于合作,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能积极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沟通合作】 3/21 毕业要求师德规范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图 培养目标
1 培养目标
2 培养目标
3 √ 培养目标
4 教育情怀 √ 学科素养 √ 教学能力 √ 班级指导 √ 综合育人 √ 学会反思 √ 沟通合作 √
四、学制和学位 本科学制4年,修业年限4-6学年,修满162.5个学分,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五、专业主干课程(核心课程及学位课程)(9门)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写作语文教学论语言学概论(在下列表格中用▲标示)
六、学分和学时分配表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程 性质 必修选修小计 学分 小计32.5
8 占总比20.00%4.92% 40.524.92% 学科专业必修71课专程业(实含践选修20模块)小计91 必修19教师教选修3育课程 小计22 综合实小计9践环节 43.69%12.31%56.00%11.69%1.85%13.54% 5.54% 学时 小计520128 占总比20.00%4.92% 64824.92% 11363201456 43.69%12.31%56.00% 30411.69% 481.85% 35213.54% 1445.54% 理论学时 小计368128 占总比14.15%4.92% 49619.07% 9362881224 36.00%11.07%47.07% 2047.85% 160.62% 2208.47%
0 0.00% 合计 162.5100.00%2600100.00%194074.61% 实践学时 小计152
0 占总比5.85%0.00% 1525.85% 备注 总学分≥10% 2007.69%321.23%总学分≥ 50%2328.92% 1003.85%321.23%总学分≥ 22学分1325.08% 1445.54%规定9学分 毕业论文≥6周;教育实 66025.39%践18周;实 践学时≥25% 4/21
七、课程体系下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活动支撑毕业要求程度的关联矩阵 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及教学活动 课程性质 道德情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必修 础 道德情操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修 道德情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必修 道德情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必修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道德情操 形势与政策 必修 国际视野 大学外语 必修 健康发展 大学体育与健康必修 信息技术 计算机应用基础必修 健康发展 军事理论 必修 学科基础 专业导论与教师职业规划 必修 学科基础 ▲语言学概论 必修 学科基础 中国文化概论 必修 学科基础 形式逻辑 必修 学科基础 《论语》导读 必修 学科基础 中国思想史 必修 学科基础 ▲现代汉语 必修 学科基础 ▲古代汉语 必修 学科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
必修 师德规范 HHHHH HH
M 教育情怀 HMMMM
H HHHMM 支撑毕业要求程度的关联矩阵 学科素养 教学能力 班级指导 综合育人 学会反思 沟通合作
M H
M M
H H
H H
M M
M H
L H
M M
H M
L M
M H
H M
H H
H H
H H
H M
H H
M L
M L
M M
L L
M 学科基础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修
M H
H M 学科基础 ▲写作 必修
H M 学科基础 ▲文学概论 必修
H H 学科基础 ▲外国文学 必修
H H 学科基础 美学 必修
H H
H 专业认知与 专业实践 必修
H 社会实践
M M
M H
M M
M 5
/21 课程体系 专业实践专业实践 课程设置及教学活动 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实践(含素质拓展实践) 必修 毕业论文(设计)必修 师德规范
L 教育情怀
M 支撑毕业要求程度的关联矩阵 学科素养 教学能力 班级指导 综合育人 学会反思 沟通合作
H M
M H
M H
H H
M 教师基础 教育学基础 必修
H H
H H
M H 教师基础 心理学基础 必修
H H
H H
M 教师基础 中学生心理发展
与学习 必修
H H
H H 教师职业道德与 教师基础 必修
H H 政策法规
M M
L 教师基础 ▲语文教学论 必修
H H
M M 语文课标与 教师基础 必修
H H
M 教材研究 教师基础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必修
H H
M 教师基础 普通话 必修
H H 教师基础 书写基础 必修
M H 教师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必修
M H 教师发展 教育见习 必修
H H
M M
H H
M H 教师发展 语文学科教学技能训练 必修
M H
H L 教师发展 教育实习 必修
H H
H H
H H
H H 教师发展 教育研习 必修
M H
H 注:H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高支撑,M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中支撑,L代表教学环节 对毕业要求低支撑。
6/21
八、教学计划进程表 课程课程编号类别 1841200101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841200102 中国近代史纲要 公共平台类通识教育课程综合素养类 1841200103184120010418412001051841300101184250010118431001011840000101 校级选修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 大学外语 大学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应用基础 军事理论生命与健康教育课程模块 美育与艺术课程模块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模块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课程模块(含地方特色文化课程模块)国际视野与语言能力课程模块 自然科学类课程模块通识教育课程小计 课程性质 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 选修 小计
3 学分必修
3 选修 学时分配理论实践 44
4 开课学期
1 考核形式考查考试
1 开课单位
2 2
3 3
4 4 32
2 48
3 60
4 4 1马克思主义 1学院
1 2
2 32 1-
4 1
8 8 128 1-
4 1 外国语学院
8 8
2 2 0.50.5
2 2
2 2
2 2 1281-
4 1 16 16
2 8
2 1 32 1-
2 1 32 3-
4 1 32 5-
6 1 体育学院
1 计算机学院 学工部 备注 讲座
2 32
1 2 1-
6 2 32
1 2 32
1 40.5
32.5
8 496152 校级选修课(任选一门) 文学院 7/21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学 科 专 业 课 程 专业 核 心 课 课程编号 1841101201 18411012021841101203184110120418411012051841101206184110120718411012081841101209184110121018411012111841101212184110121318411012141841101215184110121618411012171841101218184110121918411012201841101221184110122218411012231841101224 课程名称 专业导论与教师职业规划 ▲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 形式逻辑《论语》导读 中国思想史▲现代汉语(一)▲现代汉语(二)▲古代汉语(一)▲古代汉语(二)▲中国古代文学(一)▲中国古代文学(二)▲中国古代文学(三)▲中国古代文学(四)▲中国现当代文学(一)▲中国现当代文学(二)▲中国现当代文学(三) ▲写作(一)▲写作(二)▲文学概论(一)▲文学概论(二)▲外国文学(一)▲外国文学(二) 美学 课程性质 必修 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 小计 1 22222233334342332323232 学分必修 1 22222233334342332323232 选修 学时分配开课理论实践学期 16
1 32
4 32
2 32
4 32
1 32
3 32
1 48
2 48
2 48
3 48
3 64
4 48
5 64
6 32
1 48
2 48
3 16 16
1 24 24
2 32
2 48
3 32
4 48
5 32
5 考核形式
考查考试 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开课单位 文学院 8/21 备注 课程类别 学科 专专 业业 拓课 展程 课 课程编号 18411012251841101226184110122718411012281841101229184110123018411012311841101232184110123318411012341841101235184110123618411012371841101238184110123918411012401841101241184110124218411012431841101244184110124518411012461841101247 18411012481841101249 课程名称 汉语语用学导论古代汉语语法专题现代汉语语法专题修辞学与语文教学中学文言文教学专题格律诗词鉴赏与创作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说文解字》研读 鄂东方言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诗经》《楚辞》导读中华文化典籍导读中学古典诗词研读中学古代散文研读中国古代小说专题中国古代戏曲专题先秦诸子研究 苏轼研究现当代文学经典与中学语文教学 鲁迅与中学语文教学新诗研究 影视文学鉴赏比较文学原理 东方文学20世纪西方文学 课程性质 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 选修选修 小计 学分必修 任选2门(4学分) 任选5门(10学分) 选修 22222222222222222222222 22 学时分配 理论实践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24
8 24
8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开课
学期 56565656565656568655685 56 考核形式考查考试 1111 1111111111111111111 11 开课单位 文学院 备注 9/21 课程类别 学专科业专拓业展课课程 专业实践模块 基础课教师教育技课能 课程编号 184110125018411012511841101252184110125318411012541841101255184110125618411012571841101258184110125918411012601840000201 1840000202 1840000308 184170030118417003021841700303184110130118411013021841101303184110130418411013051841101306 课程名称 民间文学儿童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专题 西方文论与马列文论中国古代文论 《文心雕龙》导读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 西方文化概论鄂东文化研究 创意写作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专业认知与社会实践 创新创业实践(含素质拓展实践) 毕业论文 学科专业课程小计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 ▲语文教学论语文课标与教材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普通话书写基础 课程性质 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 小计 学分必修 任选3门(6学分)
2 2
2 2 选修 22222222222 学时分配 理论实践 32 32 32 32 32 32 16 16 32 32 32 32 开课学期 65564565856
2 1-
7 考核形式考查考试 11111111111
6 6 ≥6周
8 91 71 201224232
2 2 32
3 1
2 2 32
3 1
2 2 32
5 1
1 1 16
3 1
2 2 28
4 4
1 2
2 32
5 1
2 2 16 16
6 1
2 2 16 16
1 1
2 2
0 32
1 1 开课单位 文学院 教育学院
+文学院文学院文学院 备注 讲座 10/21 课程类别 程课 教技师教能育课课程 课程编号 1841700310 184110130718411013081841101309184110131018411013111841101312 1841101401 课程名称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班主任工作艺术与班级管理地方特色教师教育课程模块 教师口语演讲与口才师生沟通艺术教师礼仪教师教育课程小计 教育见习 综教合育实实践践环节 184110140218411014031841101404 语文学科教学技能训练教育实习教育研习 综合实践环节小计 合计 注:▲表示学位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 必修 必修 必修必修 小计 学分必修 选修 学时分配开课理论实践学期 考核形式考查考试
2 2 32
4 1
1 1 11-6
1 3
1 1
1 16 32
4 1
1 1 1-
6 1 1-
6 1 22 19
3 220132 1 19 6
1 18周2-
6 (不含学科教1-
6 学技能
7 训练≥ 40小时)
7 9
9 162.5131.531 1960 280+实践周 开课单位 教育学院+文学院 备注 文学院 讲座+实践 文学院 ≥40小时,不计学分 11/21 附件1:相关说明 (一)本次培养方案的执行时间:从2018级学生开始执行;(二)本次修订培养方案的负责人和参加人员:负责人:胡立新(院长、专业负责人)、舒开智(院长助理)教师代表:陈志平、丰建霞、方星移、饶向阳、汤天勇、郭伟、曾军、方正、潘峰、张志华、王 金禾、周秀荣校外专家: 序号 专家姓名 职务/职称 所在单位
1 石在中 副主编、编审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
2 黄念然 教授、博导 华中师范大学
3 王杰泓 教授、博导 武汉大学
4 郑涤非 局长 黄冈市教育局
5
睿 局长、语文教师 黄梅县教育局
6 沈燕 语文教师 黄梅一中
7 刘耀华 书记、语文教师 英山南河中学
8 江敏 语文教师 英山县实验中学
9 胡慧 校长、语文教师 英山麻元小学 10 王溶冰 副校长、语文教师黄冈市思源学校 11 马玉琴 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 12 徐鑫 校长、语文教师 黄冈市东坡小学 13 马丽 语文教师 黄冈市东坡小学 14 毛元德 教研员 黄冈市教科院 15 黄建军 教研员 黄冈市教科院 16 林永红 教研员 黄冈市教科院 17 丰晓岚 书记、兼职硕导 团风中学 18 胡
强 语文教师 黄冈中学 19 孙维娇 副校长、语文教师黄石八中 20 毛衣斌 副校长、语文教师武汉光谷实验中学 21 卢杏元 语文教师 罗田三里畈中学 22 潘红胜 副校长、语文教师罗田一中 23 吴文峰 副主任、语文教师黄州中学 24 李述河 副校长、语文教师红安一中 25 徐爱枝 副校长、语文教师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26 周彩萍 教导主任、语文教师团风思源实验学校 27 雷中怀 普教科科长 黄冈市教育局 28 周旺平 副主任、教研员 浠水县教育局 高年级学生代表:胡贞贞(文学1501班)、刘莲(文学1502班)、贺筱颖(文学1503班)、 曾剑悠(文学1502班)、胡寅虎(文学1602班)、梁佳敏(文学1604班) 12/21 附件2: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 2.1师德规范具有坚定的思想政治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确立“四有”好老师的职业理想。
2.1.1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2.1.2能够准确理解并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要求;2.1.3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并将师德认识内化为师德认同,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语文老师。
2.2教育情怀乐于从事教育事业,认同中学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振兴乡村教育事 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积极向上的情感、端正奋发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具备人文艺术和科学知识,初步具有人文积淀和审美情趣,具有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需求,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立志做中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2.2.1具有正确的教师观,认同中学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振兴乡村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成为优秀中学语文教师为己任,乐于从事教育事业; 2.2.2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端正奋发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有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情感; 2.2.3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黄冈丰富的地方文化和人文传统,初步具有人文积淀和审美情趣,具有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 2.2.4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需求,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甘为人梯,立志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3学科素养掌握中国语言文学知识、语言文学理论,具备阅读、鉴赏、表达能力,理解语 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了解语文学科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价值;了解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学习科学的相关知识。
2.3.1掌握中国语言文学知识、语言文学理论和阅读、鉴赏、表达能力,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 13/21 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2.3.2了解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人文性等特点,关注身边语言文 字、文学、文化现象;2.3.3了解语文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具有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思维意识;2.3.4了解学习科学的相关知识,了解语文学科在学生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并能 在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
2.4教学能力能够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运用汉语言文学学科 知识和信息技术独立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发现问题,改进提高;初步具备研究教学问题的能力。
2.4.1熟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尤其是乡村中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 2.4.2能够综合运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分析中学语文中的语言文字现象和文学现象,能对文本进行有效解读,初步具备语言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4.3具备语文教学技能(含“三字一话”等),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掌握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策略,初步具有教学能力(含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考试与评价等);能够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改进与提高; 2.4.4初步具备研究教学问题的能力。
2.5班级指导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 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基本方法和班级常规工作要点;能够运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获得积极体验。
2.5.1理解立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内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2.5.2能够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能。
2.5.3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能够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取得良好效果。
2.6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语文学科育人价值,初步掌握语文 教学中育人的路径和方法,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
2.6.1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特点,以及中学生思想品德培育、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与方法; 14/21 2.6.2理解语文学科育人价值,了解语文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具有通过语文教育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意识,初步掌握语文教学中育人的路径和方法;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掌握主题教育和社团育人的原则和策略; 2.6.3能够运用课堂教学、学生活动等方式设计综合育人目标,能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能够组织策划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
2.7学会发展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语文学科发展动态和基础教育发展趋势, 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规划自己的专业提升和职业发展;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2.7.1了解学习的作用,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专业发展意识;2.7.2能够关注语文学科和中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沿动态,能够制定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2.7.3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信息收集、自我诊断、自我改进,优化教学。
2.8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和价值,具有团队协作意识;掌握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 的一般知识、方法与技能;善于合作,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能积极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2.8.1理解学习共同体在学习与教学中的特点和作用,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8.2掌握倾听、表达、沟通等技能,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有效地进行协作,与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同事及社区进行有效沟通; 2.8.3积极参加团队协作活动,乐于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15/21 附件3:专业实践及教育实践环节学分认定办法 (一)专业认知与社会实践【课程编号】1840000201【学分要求】必修2个学分。
【修学时段】第2学期。
【学分认定】专业认知与社会实践是为了建立学生对中学语文教师职业的初步了解,强化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而创设的实践环节,属于专业实践模块。
学生进入中学,初步感知语文教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并形成实践报告。
课程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实践表现及实践报告综合评定,总计2个学分。
(二)创新创业实践(含素质拓展实践)【课程编号】1840000202【学分要求】必修2个学分。
【修学时段】第1-7学期。
【学分认定】创新创业实践(含素质拓展实践)学分是为了提升学生内在修养、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各类课外实践、社会实践等第
二、第三课堂活动中安排的学分。
第7学期末,学生填写《认定表》,经学院认定,公示无异议,确认学分。

1.创业类创业项目被遴选入驻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黄冈市创业园区等的,团队负责人加1学分,项目参与者比照项目负责人依次以0.2学分递减,最低可计0.5学分;注册成立公司并实际运营半年以上的,可计1.5学分。

2.专业类科研项目:与所学专业及学科相关的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并按期结项,校级项目主持人计1.5个学分(市厅级、省级、国家级依次增加0.5个学分),参与人计1个学分(市厅级、省级、国家级依次增加0.5个学分)。
该项学分可累计。
专业获奖:参加学院及以上单位举办的与专业相关的赛事获奖:院级一等奖计0.3个学分,二等奖计0.2个学分,三等奖计0.1个学分;校级在院级相应等次基础上增加0.5学分,市厅级、省级、国家级以此类推。
市厅级及以上获奖可累计计算学分,校级及以下获奖按照就高原则计算。
发表作品:在校内未公开发行的学生社刊、校报、校园网等媒体上发表论文或作品,累计3篇计0.5个学分,1分封顶;在公开媒体上发表或者播出作品,按照市厅级、省级、国家级每1篇/副作品分别计1个、2个、4个学分;在非核心期刊发表的专业论文,每篇2个学分;核心期刊发表的专业论文每篇计4个学分。
市厅级及以上可累计计算学分。
16/21 原创手抄报:完成所有文体要求和篇幅要求的手抄报,经教师审阅合格计1个学分,未达标不计学分。
经典背诵:学生背诵《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掌握的诗词名篇,全部背诵计为1个学分。
专业调查: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师教育调查、语言调查、文化资源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单项记0.5个学分,1.5个学分封顶。
讲座论坛:参加学术沙龙、经典影视论坛、素质拓展讲座,每次计0.2个学分,1个学分封顶。

3.艺体类参加学院及以上单位组织的文艺演出,每次计0.2个学分;参加学院及以上单位的艺体类比赛,每次计0.3个学分,获奖计0.4个学分。
1个学分封顶。

4.管理类班级管理:担任1年以上学生干部并有实绩,计1个学分(封顶)。

5.社团类参加专业类社团活动1年以上,专业综合能力提升明显,具有相关书面证明材料,必须参加汇报,经老师认定,每个社团计0.5个学分,1个学分封顶。

6.资证类获得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计1个学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计算机国家二级考试分别计0.5个学分;获得其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计0.5个学分。
该项学分可累计。
学生在校期间如在其他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由学院依据原始材料提出给定学分意见,报学校教务处核定。
(三)语文学科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编号】1841101402【学分要求】1个学分,必修。
【修学时段】第1-6学期。
【修读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行练习粉笔字和钢笔字书写(以国家通用规范字表中Ⅰ级Ⅱ级6500个汉字为基准)、普通话,进行演讲、作品推介、课件制作、说课和试讲。
经老师检测合格计1学分。
普通话达到二甲,以证书为准。
若有任何一项未及格,则语文学科教学技能训练按照不及格处理。
17/21 附件4:课程支撑毕业要求分项指标程度的关联矩阵 课程设置及 课程支撑毕业要求分项指标程度的关联矩阵 教学活动师德规范 教育情怀 学科素养 教学能力 班级指导 综合育人 学会反思 沟通合作 2.1.12.1.22.1.32.2.12.2.22.2.32.2.42.3.12.3.22.3.32.3.42.4.12.4.22.4.32.4.42.5.12.5.22.5.32.6.12.6.22.6.32.7.12.7.22.7.32.8.12.8.22.8.3 思想道德修HH
H 养与法律
H M 基础 ▲▲ ▲
H M
M ▲ 中国近代史
H MM
M 纲要 马克思主义
H M 基本原理
H H
M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形势与政策 H▲ HH ▲ MM
H H
M ▲ ▲
M M
H 大学外语
M ▲ 大学体育
L 与健康 HMMM ▲ 计算机应用基础 HM ▲
M M 军事理论
H L 专业导论与 HHM HMMM
M 教师职业 HH 18/21 课程设置及 课程支撑毕业要求分项指标程度的关联矩阵 教学活动师德规范 教育情怀 学科素养 教学能力 班级指导 综合育人 学会反思 沟通合作 2.1.12.1.22.1.32.2.12.2.22.2.32.2.42.3.12.3.22.3.32.3.42.4.12.4.22.4.32.4.42.5.12.5.22.5.32.6.12.6.22.6.32.7.12.7.22.7.32.8.12.8.22.8.3 规划 ▲ ▲▲ ▲语言学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H M HHM ▲ ML 形式逻辑 HM
M L 《论语》导读 中国思想史 MMMH H▲ HMHM
M M
L ▲现代汉语 HH
H L ▲▲ ▲ ▲古代汉语
H M
M M ▲ ▲中国古代MHHHM 文学 ▲▲ ▲ ▲中国现当MHHHM 代文学 ▲ ▲写作 HH MM
M ▲文学HMHM 概论 ▲ ▲ ▲外国
H M
H M 19/21 课程设置及 课程支撑毕业要求分项指标程度的关联矩阵 教学活动师德规范 教育情怀 学科素养 教学能力 班级指导 综合育人 学会反思 沟通合作 2.1.12.1.22.1.32.2.12.2.22.2.32.2.42.3.12.3.22.3.32.3.42.4.12.4.22.4.32.4.42.5.12.5.22.5.32.6.12.6.22.6.32.7.12.7.22.7.32.8.12.8.22.8.3 文学 美学
H HHM ▲
H M 专业认知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含素质拓展实践) 毕业论文(设 L 计) MHM HHM
H M
H ▲ MH HM▲
M MMMM HM ▲HHH▲▲▲ MMM 教育学基础
H H MH ▲ ▲ HHHM ▲▲
H M
M ▲ 心理学基础
H HH MH
H M ▲ ▲▲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 HMH ▲ HM HH▲▲ 教师职业道 HHHH
H 德与政策
H 法规 ▲▲▲▲ ▲
M M L ▲语文教学论
H M MM ▲ HH ▲
M M 语文课标与HHMM 教材研究 ▲ 20/21 课程设置及 课程支撑毕业要求分项指标程度的关联矩阵 教学活动师德规范 教育情怀 学科素养 教学能力 班级指导 综合育人 学会反思 沟通合作 2.1.12.1.22.1.32.2.12.2.22.2.32.2.42.3.12.3.22.3.32.3.42.4.12.4.22.4.32.4.42.5.12.5.22.5.32.6.12.6.22.6.32.7.12.7.22.7.32.8.12.8.22.8.3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H HM
M ▲ 普通话 HL HL ▲ 书写基础 MM HH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教育见习
M HHH
H HMMM ▲▲▲
H HH
H H HHH
M M
H MM ▲▲ ▲ ▲ ▲▲▲ 语文学科教学技能训练
M H HL ▲ HHHHH
H H HHHHHH HH 教育实习
M HH
H H MHM ▲▲▲▲▲ ▲ ▲ ▲▲▲▲▲▲ ▲▲
H H 教育研习
M M ▲ ▲ 注:H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高支撑,M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中支撑,L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低支撑。
▲表示与该项毕业要求的分解指标项的 达成关联度最高的课程。
21/21

标签: #cc #孕妇 #编程学出来能干嘛 #游戏 #citespace #程序员 #维生素 #驾驶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