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刊,读书周刊电

ios 2
话:010-82296505 邮箱:readingbar@ 2012年9月27日星期
主编:王珺编辑:王珺设计:王星舟校对:冯华QQ群:226839819博客:/u/2729239724 09 好书点亮智慧阅读陪伴成长 荩荩新学期新阅读·校长篇 校长是谁?这个问题在许多人看来,简单到可以忽略不计,校长不就是校长办公室里的那个人吗?然而,作为一所学校的领导者,校长何为?何为校长?这些问题实在需要细细思量。
本期我们聚焦两本有关校长的书,一本是校长写的,一本是写校长的。
女作家湘湘创作的纪实文学《中国特区校长》(大众文艺出版社)以朴素的纪实手法,记录了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创立者李先启校长“心里装着梦,怀里揣着爱”的教育实践,这不仅是一部教育者的追梦史,也是一部资料详实的深圳特区学校教育发展史。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褚宏启评价该书“用很多事实和细节成功地诠释了李先启校长内心的强大与高贵”,他还用智者、仁者、勇者为我们解读 了这位特区校长的不凡之处。
先后在十所学校当过校长、每所学校都被经营得风生水起的校长高峰,2011年来到北京,担任玉 泉小学校长。
他将这段经历作为新的发现学校之旅,并将自己在这一年中的发现写成《重新发现学校》 (教育科学出版社)一书,告诉读者,一位外来的新校长在一所普通的公办学校一年里的所思所想。
清晨,站在学校门口迎接学生,就如“站在学校门口数星星”。
我非常欣赏高峰校长的这个 比喻。
从这个意象出发,走进这两本书,或许,我们会对何为校长、校长何为的问题做出自己的 回答。
(王珺) 书海更方便更丰富 观潮 国内首个汉语工具书 查检学习数字平台面世 站在学校门口数“星星”的人 何为校长? ■高峰 校长的形象有一个天天携一本书在校园里穿行的校长,全校的学生就会喜欢读书;有一个把孩子当“人”看待的校长,校园里就会弥漫着民主与自由的气息;有一个穿戴整齐、风度翩翩的校长,学子们就会像君子一样优雅……校长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孩子们心目中,校长是全世界最大的“官”。
我做校长有个习惯,就是喜欢早上站在学校门口迎接孩子,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我将其称为“站在校门口数星星”。
我曾到美国一个学区访问,他们学区要求校长认识全校80%的孩子。
我认为这才叫教育———校长若连自己的学生都不认识,怎能影响孩子?我们有的小学有学生上千人,“星星”太多了,校长根本认不过来。
于是,我天天站在校门口那儿“数”并分析。
譬如,一个穿戴整齐或邋遢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妈妈?一个彬彬有礼或不懂礼貌的孩子,有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一个个子矮小或是胖乎乎的孩子,有怎样的生活习惯?校长,可不是坐在办公室里装腔作势、发号施令的那个人!校长的职业定位我曾在台湾参观过包括新竹“清华大学”在内的10所学校和幼儿园,接触了近20位校长。
通过与他们交谈,我了解到,台湾名校是一届又一届风格不同的校长智慧的结晶,而不是因为有一个“能人校长”就成为名校,也不会因“能人校长”调走或退休学校又随之弱化为普通学校。
大陆学校校长的职业化还是一个遥远的愿景。
一是因为没有一个完整的选任体制,都是教育或组织部门直接考察任命,甚至许多校长并非教育专业出身,选任随意,必然导致良莠不齐。
二是因为没有明确和制度化的使用机制,到任校长除非出了问题或提拔了或退休了,否则会一直在一所学校里做下去。
问题是,今天评职称,明天考核,后天评先进……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活动项目一个接一个,必然导致学校内部问题多多、矛盾重重,长此以往,便很难解决。
三是因为没有校长的淘汰和退出机制,只能上不能下。
如果是一位不称职的校长,或者平调到教育机关任职,或者调到另一所学校继续任校长,或者等待退休,不可能再回去教书。
四是因为“班子制”导致了相互扯皮、内耗,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我们大陆学校不管大小一般都配备2至7位副校长。
由于任用体制问题,校长往往难以协调关系,领导干部一旦 形成派系,校园里就会乌烟瘴气。
决定学校教学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是校长。
改进校长的选拔和任用制度,把学校的领导权托付给合格的,尤其在管理方面受过特定培训的专业人员就显得尤为重要。
都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但是,办学不能只靠几位好校长。
要让所有校长都成为好校长,中国的教育才有希望。
校长的假期行成于思。
对于学校这样的机构,尤其如此。
学校是一个“自组织”,具有规定性、程序性的特点。
学期初,只要排妥课程表,安排好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发放完教材,规定作息时间,铃声一响,老师、学生、家长各就各位,校园就会自动运转起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没有校长,学校都一样运转!学校怎样“行”得更好?这就需要校长的“思”。
校长何时“思”?在假期。
所以,假期不是校长玩耍的空闲,而是思考的日子,因为若开学之前没有思考好“行”的问题,开学后,校园便像以前农村的驴拉磨,根本来不及重新开始。
于是,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学校那盘“磨”就不知转到哪里去了。
由于校园运转品质不一样,学校的层次也就不一样———有的变成优质学校,有的变成薄弱学校。
上学期一开学,为了落实学校的发展目标,我列出了本学期要完成的35件事,主要围绕着两个点展开:管理学方面,强调基础与规范;教育学方面,强调师生的自主发展。
发展,如果靠外来的力量推动,我想不可能取得成功。
发展和成长,一定是老师和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自己想发展、要发展,才能寻找到幸福教育的路径。
譬如,彻底改变以教师教为主的模式(甚至限制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不能超过15分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
譬如,把课外发展的权利还给孩子,不要控制,不要逼迫,不要约束,而要通过实施“追星计划”,让孩子主动发展、幸福成长。
譬如,实施教师的专业发展积分奖励制度。
我想,只要我们的老师、孩子,把发展变成自己的事,学校就成功了。
作者简介:高峰,校长,博士。
著有《寻找教育原生态》、《幸福在心》、《幸福教育的叙事研究》等。
朱晓兰绘 校长何为? 【专家视角】 褚宏启(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 李先启校长在基础教育领域成绩卓著,《中国特区校长》一书中已有充分描述,值得思考的是:李校长何以做出如此不同凡响的事情?何以成为全国近30万小学校长的优秀代表?何以成为专业化校长的典范?我认为所有这一切都源自他的精神与人格。
李先启校长来自深圳特区,他的所作所为是特区精神的典型表现。
他的教育实践还展示了一种至关重要的精神,那就是理性精神。
正是理性精神,正是科学的规划和谋划,才助推他成就了不凡的教育功业。
从这个意义上讲,李校长不仅是仁者、勇者,更是智者。
有仁而无智,只是一个平庸的老好人;有勇而无智,只是一个鲁莽的武夫。
智仁勇三者合
一,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李先启校长是勇者,有胆量有气魄。
他1991年放弃在四川相对优越的社会地位和令人羡慕的工作成绩,勇闯深圳,白手起家重新创业。
在深圳这块新土地上,他勇字当头,不因循守旧,不断推进教育创新,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李先启校长是智者,有智慧有理性。
他对于教育有深刻的理解。
他不想把孩子变成考试机器,他的教育理想是孩子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此服务的。
为实现学生发展的目标,他潜心研究课程、研究学生、研究社会。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国际化是李先启校长极力推进的两大教育工程,实施这两个工程的背后是李校长对于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入思考,在信息化与全球化叠加的社会,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国际化素养,教育必须让学生适应并引领未来社会的发展。
教育不仅研究社会,还要研究学生的特点。
李先启校长对于学生有深刻的研究,他主持的“8岁能读会写实验”是把学生研究与社会研究融为一体的结晶,这个实验对于学生的特点与潜能有深入的思考,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有巧妙的运用,把学生认知特点与现代信息技术融为一体,这个实验使教育紧扣学生特点、紧扣时代脉搏。
而这正是该项目广受欢迎并在全国十多个省市被推广的原因。
【作家视角】 赵湘华(《中国特区校长》作者)每当思维凝聚书中的人与事,便有不可解救的深深缺憾。
当写下每个字,内心的不安和紧张长久不得修复。
这感觉缘于我笔下记录的主人公所创造的价值,具有不可复制的力量,在相对历史时期成为唯
一。
他在中国教育历史长河中的贡献,更广远的意义在于,教育隐性的发酵功力不仅属于一代人,尤其对女性而言,它可以幸福三代人。
什么是好校长?我在与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总校长李先启的深度访谈中,在创作《中国特区校长》的过程中,找到了答案。
他所领导的深圳南头小学(南山实验学校前身)从1994年的24个教学班78名教师,发展为近万人的集团化学校。
他坚信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他的学生在各行各业均有所建树。
他的教师队伍名师涌现,他的教职工安居乐业,身心幸福。
他指导教师投资理财,增加生活幸福指数。
他学有专长,儿童“能读会写”实验成果在国内外遍地开花。
他把教育“静态”的本质“活体”化,获得“生态”教育的深刻内涵。
在采访南山实验学校的学生之后,师生间自在友好、畅所欲言的氛围让我心生羡慕。
我接受的小学教育是传统式的,必须遵守课堂上最原始的规矩,学生在老师面前战战兢兢、拘谨严肃,完全掩盖孩童的天性。
我不只一次地想,如果我小时候能接受李校长这种开放式、启发式的现代教育,我的思维潜能、创造力的开掘、天性禀赋的激发等等,我的人生命运会不会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我不完全是理想主义者,但假使在接受教育的最初阶段,我的自卑胆怯、懦弱恐惧等心理能得到及时引导、修复,那我会不会成为“栋梁之才”?成为“大贡献者”?《中国特区校长》这部长达34万字的作品是我在2008年深秋完成的。
那段日子,我经历了一次现代化教育的洗礼。
作者简介:湘湘,原名赵湘华,作家。
著有《活跃在中国的日本残留孤儿》、《千年无悔》等。
消息树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举办第三届国际版权推介会 近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第三届国际版权推介会”在北京举行。
《皮皮鲁绘本馆》、“小文”系列、《我的第一本大中华寻宝漫画书》的作者郑渊洁、王若文、孙家裕分别就自己作品的特点和“走出去”的可能向嘉宾们进行了阐述。
据了解,该社自2010年以来,已经成功实现了多部作品向欧、美、日、韩及台湾地区的版权输出,其中《腰门》日文版已推出;“彩乌鸦”图书品牌更是实现了从引进、借鉴,再到原创、输出的华美转身,首创引进和输出双向进行的新出版模式;同样实现反向输出的还有《我的第一本大中华寻宝漫画书》,被大韩教科书出版社相中;晓玲叮当的《魔法小仙子》也受到香港新雅文化事业公司的青睐,已签订出版意向性协议。
今年6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特别授予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推广运用奖”予以表彰。
(却咏梅) 退休教师抒写心路历程回顾教育人生 江西师范大学附中退休教师张定东的《一生心血化桃李———我的教育人生》一书近日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
从教52年的张定东15岁登上讲台,教过小学、中学、大学,当过中小学校长、创办过民办学校,直到2007年5月离开教师岗位退休。
该书以平易朴素的笔调,详尽介绍了张定东老师从苦难童年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字里行间闪烁着生命的激情和自强不息的追求。
该书时间跨度从1955年写到2007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亦可作为教育研究人员了解、研究江西省不同历史时期小学、中学、大学和民办学校改革发展的史料。
(徐光明) 【暑期征文·教育专业组】 一本相见恨晚的“校长书” ■赵文陆 我当了二十多年小学校长,自认为对业务早已熟稔。
今年暑假,县教育局给全体校长安排了统一的阅读任务,书目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乍看之下,这本书好像并不太适合已经不是“青年校长”的我。
最初,我带着一丝不屑去浏览这本书。
但当读到“我认为教育者的首要使命,在于帮助自己的学生赞赏道德美并被这种美所鼓舞,使他坚定地相信,美和真理总是会胜利的”这句时,我激动不已。
苏霍姆林斯基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在教育现象和学校日常工作重点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见解。
作者在书中提出的许多观点打破了我多年前形成的思维定式。
这时我才发觉,自己与这本书相见恨晚。
首先是对难教儿童的认识。
我们称之为差生或后进生的群体,在各类学校普遍存在。
造成差生的原因通常归咎于 他们的智力低下,或是父母从小溺爱放纵,教育方法有问题。
解决的办法无非是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多补课,引导他们多读相关的教科书。
苏霍姆林斯基却认为"难教儿童并不是智力上有障碍,而是他们的观察能力出现了问题"。
他反对强迫难教儿童学会一定数量的教材,而要教他们去观察世界,发展他们的智能。
方法转变了,这些孩子多年产生的对教科书和补课的畏惧便会烟消云散,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随之减轻。
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其次是对教师管理的理解。
我们一直认为对教师的管理应该严格,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管理松懈便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对于学校是真正的威胁。
应当尽可能给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自学,让他们从书籍这个最重要的文化源泉中尽量地充实自己。
第三是对校长角色的定位。
当校长以来,我一直认为校长应该是学校教师和学生 的教育者、管理者和监督者,我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行政事务方面。
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那你首先得努力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好的教学专家和好的教育者。
校长的书架上应该有各年级的教科书。
言下之意,校长要成为学校的首席教师,教学上的内行以及师生的引领者和服务者。
在读《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的过程中,我的教育理念不断和作者的教育思想产生共鸣。
建议没读过本书的新老校长们都能静下心来读读这本书。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教育科学出版出版 (作者系河南辉县市北云门镇前卓水学校校长) 第四届随笔大赛全国教师暑期阅读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主办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协办 进入数据库首页,输入“红”字,系统很快便给出了“红”字的注音、释义、笔画数,包含“红”的顺序词、逆序词、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新词语,以及与“红”有关的古今知识。
不仅如此,搜索结果还提供“红”字的真人发音和汉字动态笔顺。
这是记者近日在“商务印书馆·精品工具书数据库”专家评审会上看到的演示。
据悉,我国首个汉语工具书查检学习数字平台即将面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工具书由于能提供即时、免费的检索服务,越来越成为人们喜欢使用的知识检索方式。
然而,随着读者对知识精准查询要求的不断提高,一些没有经过权威编撰整理、且内容来源标注不明的在线工具书平台,已远不能满足读者的现实需求。
据商务印书馆数字出版中心主任孙述学介绍,此次,商务印书馆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近30部精品工具书为基础,进行数字化整合,集字、词、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名言及专科词语等多类型词汇于一体,开发出了词条量高达40万的精品工具书数据库。
“商务印书馆·精品工具书数据库”利用同方知网的技术领先优势,在广泛调研使用需求的基础上,历时两年多,对工具书数据进行了全面、全新的深度加工和动态重组,遵循“知识学习-知识积累-知识应用-知识拓展”的认知规律,成功构建了一个庞大的词语知识单元网络。
在专家评审会上,来自大中小学、图书馆系统的专家们对“商务印书馆·精品工具书数据库”在智能检索、知识衔接、学习拓展等方面的优势,给予了高度肯定。
专家们认为,该数据库是目前国内权威、专业、创新的工具书查询与知识学习平台,在内容和功能很多方面具有独创、领先的特色。
据悉,“商务印书馆·精品工具书数据库”10月将正式投入市场。
到2013年底,商务印书馆还将精选汉语、外语类等100部精品工具书陆续更新到这一平台中,并加入更多的新功能。
(王珺) 更醒目更好玩 “第一次发现”丛书 推出iOS版、大开本版 “第一次发现”丛书是接力出版社2009年开始引进出版的法国国宝级儿童科普启蒙读物,一流的绘图水平、跨国界的丰富主题与透明页的精巧创意,使其深受中国孩子的喜爱。
日前,这套丛书中的《蛋的秘密》、《对比》、《奇妙的感觉》、《甜甜的乳汁》、《会隐藏的动物》变身“科学大个子”,与法国伽利玛少儿出版社共同开发的“第一次发现”iOS版电子书也同时面世。
从过去的小开本变身为现在425X500mm的超级大开本科普胶片书,是应各地幼儿园和绘本馆要求推出的,“科学大个子”不仅画面更为清晰,而且便于集体分享式阅读。
在该书的阅读赏鉴会上,来自北京各城区的幼儿园老师表达了欣喜之情。
iOS版首批上线的《瓢虫》和《森林》是根据“第一次发现”丛书中的《七星瓢虫》和《走进森林》改编的APP应用中文版。
该产品应用了仿3D技术、多点触控、重力感应等多项数字出版技术,使阅读过程更具互动体验性。
孩子们通过喂瓢虫吃东西、让瓢虫展翅飞跃、给瓢虫指引方向等互动操作,可了解瓢虫的生活习性,学会分辨瓢虫的种类,深切地认识瓢虫的世界。
孩子们还可以通过电子书籍学会如何分辨阔叶树、针叶树,认识世界各地的森林以及森林里的植物和动物,感受森林四季变化,认识森林对于生态平衡的作用。
每一幅动画、每一次触控体验、每一个声效、每一段讲解都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扇认知自然世界的门。
接力社希望借助亿部文化有限公司在AppStore渠道的网络精准营销能力,综合运用邮件和彩信群发、微博互动、联合限免、交叉链接营销等多种营销手段,帮助读者认识、了解“第一次发现”丛书。
据介绍,除这两种童书外,接力出版社目前尚在开发中的iOS版电子书还包括著名作家葛冰的“蓝皮鼠大脸猫”系列、何秋光的“儿童数学智力潜能开发”系列等。
(王珺)

标签: #cold #card #cancel #文件 #有什么区别 #单位 #ct #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