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010),学c能干什么

能干 2
Tel(押010)82619191-8181E-mail押xhwen@ >>>本期关键词:用功 网谈 编辑:温新红校对:王心怡2011年11月10日星期
A3 “羊性”人才能创新吗? 秦四清 从小咱中国的父母就要求孩子们“听话,不听话打屁 “什么叫用功?把手背在背上听老师讲,整齐的回答一个字的答案 股”,长此以往,孩子们就把“听话”当成了圣旨。
小孩子好奇心重,问“爸爸,苹果为什么要往地上落呀?”老实巴交的爸爸会说“苹果不掉地下,还能掉到天上啊,哪来这么多为什么,没事自己玩去吧”。
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想探明究竟,受好奇心的驱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咱中国人看到苹果落地,觉得那是天上掉下的馅饼,用水洗也觉得 是用功?大家一起听老师讲,学会一样的解题方法是用功?大家一起写SCI的文章就是科研的用功? 俺很赞成:人应该向动物学习。
因为动物 费事,用手搓搓灰尘,立马吃进肚子里了。
从小,我们的孩子不自觉被培养成了听话的绵羊,好 奇心和质疑能力被磨掉了不少。
从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学生学习的目的基本上是为 了应付考试,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从不怀疑老师讲得对还是不对,从不怀疑教科书的正确性与局限性。
每次考试题都有标准答案,答案对不对看看标准答案就行了。
常常孤独地思考并作出准确的判断,而俺们常常忘了自己是什么,也忘了自己在什么地方,更是忘了自己的责任,一切听大牛的,就是不会也不能独立思考。
我想,如果我们的考题没有标准答案就好了,出题灵活一些,答案有多样性,看哪个学生的答案有创意就ok了。
如果大部分考题没有标准答案了,就说明应试教育改革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逐步培养出来了。
实际上,许多科研难题的突破方法都没有标准答案,如有了标准答案,科研人员都该下岗了。
到了研究生阶段,知识面过窄,缺乏质疑能力,听学术报告提不出尖锐的问题,甚至没有问题可提,已成为研 究生的通病。
我曾经让一位研究生读一篇斜坡稳定性分 析方法的文献,看看存在什么问题。
结果该生看了几天, 说人家的研究引入了极限分析理论,经实例验证表明与 董怡辰制图 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相近,没看出什么问题。
我说,首先,
他的计算方法假设坡体为刚塑性性质,而实际上坡体假 定为弹塑性性质较合理;再者,如果他的方法更实用,怎 么能用旧方法证明他的新方法正确呢?既然旧方法和新 为啥我们非常勤奋却没有创新钥 方法得到的结果差不多,还需要新方法吗?这说明他的方
法存在缺陷,新方法之所以新,至少应该证明旧方法的不合理性,甚至是错误的,新方法的适用性如何应该用监测数据验证,而不是用旧方法验证。
再说说“创新”,尤其是重要的突破性创新这个老生 武际可 常谈的话题,在目前的科研环境下,有多少人的研究有重要创新?牛A们不多,牛C们更少,介于牛A和牛C之 间的人们整天为如何创新头疼,如何指导和要求科研“青 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
”爱迪生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这类关于勤奋的语录,我们知道的很多,它的确是世人经过千百年经验的总结。
它教育人们,为了收获,是需要勤奋的。
不过,令人不解的是,就以我在上世纪80年代访美的观察,美国的教授平均起来,并不比中国教授勤奋,学生也是。
可是为啥,在大部分学科中,他们总是排在前面。
我们还可以引用,改革开放初期中美相互派代表团考察初等教育得到的印象和结论。
1979年6月中国派人赴美考察初等教育 同年美国访问中国初等教育的报告: 2004年1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美国就占了
7 见闻:“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名。
放在胸前,除非向老师发问举起右手,否则轻 你说究竟是为什么? 易不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胳膊放在 (/u/武际可) “背后,室外活动除外。
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
7 点前在中国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边吃早点。
中国学生有一种家庭作业的课余劳作,据一位中国教师解释,它是学校作业在家庭中的延续。
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 跟帖 [127]gallzhao中国把学生培养成硬盘、图书馆,而美国把学生培养成CPU。
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 则没有。
” [104]samuelwatch [72]gswscience真的很勤奋吗?勤奋是表象,叫“瞎忙”,顶多叫“没忙在正道上”!时间都用在造论文、评估考核、开会、勾兑……也有真勤奋而缺乏创造性的,或是在应试教育坛子里长期浸泡的结果,或是橘生淮北则为枳,缺少创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70]hsm勤奋有什么用,都勤奋地替老板干活了,不用创新思维!因为都在替老板打工,创新不是年轻人的事! 椒”们创新?现在多数人搞的是模仿、跟踪或改进式的科研工作,多属于homework式的工作,还远谈不上原始创新。
这也说明,人才的培养模式出了问题,最终会在科研创新能力方面显现出来,民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语道破了天机。
科研创新要从人才培养的源头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和质疑能力,这是解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本质所在。
也就是说,我们要多培养具有“狼性”的人才,而不是“羊性”的人才。
如果培养出的科研人员具有狼一样的观察、敏捷、出奇制胜的扑食能力,还愁作不出重要的创新性成果吗? (/u/qsqhopeiggcas) 的报告:见闻:“美国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 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
在他们眼里,让地球调个个儿好像都易如反掌。
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 美国教育团的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也是世界上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
他们的学习成 绩与任何一个国家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
可以预测,再用20年时间,中国在科学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 实际情况是,到2004年为止: 内耗+瞎忙+短视+特种文化+特种体制+扼杀创新能力+污染创新环境=目前结果 [87]chemicalbond文中提及的对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估是有问题的,因为在美国很多小孩还是很用功又 “[67]daorina 我们的努力还是需要开辟方向的,而目前大多数的勤奋都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 [30]thermophysics太崇洋了吧!美国如果不是收割中国、印 跟帖 [1]ljxm为什么,是创新的前提!现在的教育你不能提为什么, 因为有现成的答案,你记住就是了,适用于“机读”判卷的需要,不得有别的答案的!一种思想更是毁灭一个民族! 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 25年过去了,当年念小学的儿童都已经聪明的,而未来的科研人员占的比例总是个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博士,还有神马科研? 化则无人问津。
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成人了。
这新的一代人应当能够反映当年考很小的数字,外加各种年龄留学生的加入,美 博主回复: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人才能 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 察者的结论。
事实恰恰相反,在这期间中国虽国是根本不缺少人才储备的。
从国家的角度够让人家收割?20世纪50年代,我们不是也 中国访问团的结论:“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
可以预言,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 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远未把美国甩在后面。
而且还全面落后于美国。
1979~1999年,20年间,美国有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近200位亿万富翁。
讲,科研水平的整体提高是需要长期的积累,不是二十几年就能解决问题。
而近年来的大跃进式发展更是揠苗助长,培养了一个声势浩大却又素质低下的科研队伍。
从美国和苏联收割了一大批人才吗,不过除了钱学森等少数出类拔萃的外,后来有一批当特务挨整,于是又出去了,连带他们的子女也一去不返了。
创新的好时代 曹聪 我们果真用功了吗?俺们的用功的确用对了地方? 记得当年在京都大学学习的时候,实验室有十几个日本学生,几个企业来的进修生,只有我一个留学生。
开始时,俺每天9点准时到校,日本学生和老师都还没有到,他们一般10点钟以后才会陆陆续续到来。
初来乍到的俺认为,都说日本人很用功和敬业,怎么上班都不守时呢?而且来了没多久,就都去吃午饭了,上午基本上做不了什么事情。
下午6点左右,大家开始陆陆续续去吃晚饭了,俺也就背着书包,骑着自行车回家。
几天后,慢慢开始和他们熟悉了,聊的东西也多起来,知道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赶末班车回家,而末班车是晚上12点发车,这才是他们大多数学生离开实验室的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节奏开始慢慢地和他们趋同,发现身体和精力都跟不上,每天都是在熬,也知道了日本人为何每天眼睛都是红红的血丝。
这种累和困,在到学校大约一个多月的时候非常明显,有时甚至趴在桌子上就睡着了。
坐在旁边的助手老师递过来一支烟,说,累了吧?抽一支?俺以前不抽烟,可是,抽完了那支万宝路,俺马上下楼去自动贩卖机上买了一盒,从此,没有戒掉过。
看我开始学坏,助手老师认为俺是很好的材料,是个他培养的对象,开始跟我说一些与学习有关无关的事情,也开始知道,大多数的日本学生并不是每天都做实验,即便是这些日本最优秀的学生,也不会每个学生都会成为教授或者研究人员,但是,他们每天都在思考。
思考是日本人必须做的作业,也是日本学生每天苦熬的动力。
随着语言慢慢好起来,开始有了实验室 我们真的用功了吗? 吴飞鹏 里面的朋友,慢慢地我也不再晚上9点就发常常孤独地思考并作出准确的判断,而俺们 困,而是开始和他们有了一样的生活节奏,常常忘了自己是什么,也忘了自己在什么地 早上10来点钟到校。
在晚上12点实验结束方,更是忘了自己的责任,一切听大牛的,就 后,开始闲聊,从研究内容到社会,再从语言是不会也不能独立思考。
到生活习惯,几乎每天都在两三点才离开实 (/u/cwufp) “验室,有时是早上5点。
这种聊天让我学会 了很多课本里没有的日语,也知道了日本人都在怎么想。
和那几个日本企业来研修的年龄稍大的学生聊天,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其中一个是来自松下的研究主任,他说,在上世 跟帖 [68]schenmath按要求造句:一句广告词: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 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日本的东西粗制自然的搬运工。
follow如下:我们不生产ideas, 滥造,没有中国的东西好,他们的父母都很我们只是人家ideas的搬运工。
喜欢来自中国的工艺品;来自东丽公司的
个研究科长说,纺织上很多先进材料的加工 [61]WC101 技术都是美国人的,公司买了专利在生产, 当然真用功了,用功拉关系、搞项目、凑 开发出特有技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日东的指标、挖空心思投机取巧! 研究员说,如何制造出圆度最好的聚合物微 球是他追求的目标,因为以后将快速发展的 [60]flighteer 触摸屏液晶的Spacer不能用别的代替(20年 看了文章感觉写得很肤浅,没有写出真 前的谈话)。
日本是一个没有资源的国家,独正的差别在哪里。
我们很用功很勤劳,甚至意 特的加工技术才是他们生存的出路。
发不发大利人说了“中国人的勤劳是不可原谅的”, 什么文章,那是学生自己的兴趣,他们不能中国人也在思考,思考如何在现有的环境下 有这个兴趣,因为身上有更重要的责任和义创造财富和完成创新,但效果不佳。
创新需要 务。
条件和成本,思考方向的保障也需要环境条 如何成为一流,要看看自己,也要看看件,中国人的辛劳付出却为什么收益不好,楼 自己所在的环境,再想想自己做的事情。
所主仍然没有写出个所以来。
谓的一流每个人都应该不同,更不应该制定 规矩要求都相同。
这也是俺们那个强大的邻 [59]lcf1 居每个人都在做的事情。
我们中国大部分人的用功方法堪忧, 什么叫用功?把手背在背上听老师讲,整
从视频上得知,复旦物理教授苏汝铿给学 齐地回答一个字的答案是用功?大家一起听生讲课,也是他老人家滔滔不绝地讲,学生 老师讲,学会一样的解题方法是用功?大家一听、记。
听不到学生的独立发言,听到的只 起写SCI的文章就是科研的用功? 有附和。
这样教育出的学生能有什么主见、 俺很赞成:人应该向动物学习。
因为动物创新? 博主回复:不评论具体的人。
互动式教学中国学生也很不适应,不管是课堂上的互动还是作业式的互动,学生认为是负担。
俺试过,他们喜欢填鸭,教他们知识,而不是思路。
[42]flowerofmay发明和技术进步比写论文重要,科研工作者、医务工作者身上背负的原本的责任和义务比其他都更重要!博主回复:最愚蠢的官员就是现在这些。
让医生不看病,让教师不教书,让工程师不设计,都去写论文。
一群蠢货。
[16]zlyang俺们无用功比较多:样子功、面子功、业绩功……博主回复:一天到晚按照表格进行检查和评比,本来就没有想搞科学,只是要政绩和满分的检查表。
[11]lvnaiji在于往什么方向用功,方向错了,就是路线错误! 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是这么开头的: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用这句话来套用 中国的创新也许再合适不过了。
现在无疑是“最好的时代”。
不是吗?中国在改革开 放以来经历了科学研究最稳定的时期;科研经费的增长 高于
GDP的增长;人才队伍质量的提高虽然赶不上数 量的增长,但确实在提高。
大家还可以举出很多定量指 标来说明“最好”。
与此同时,世界发达国家不但经济
蹶不振,甚至没有钱投入教育和科研,大学学费飞涨,教 师也有被解雇之虞,也迫使大量的留学生选择海归。
但是,现在又似乎是“最坏的时代”,因为大量的科 研经费被浪费或滥用,产出与投入不相称(SCI
论文和专 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真正有多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 新成果和一流的科学成就?);学术腐败严重侵蚀中国的 科研队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研究生并没有获得高质 量的教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我们并没 有意识到中国科技创新面临诸多挑战、急需改革,相反 却沾沾自喜。
中国科技领导人也许说得不错,经济危机往往会酝 酿出新的科技革命。
但是,下一次革命—
——不论是第几 次———都很有可能同样来自现正处于“最坏的时代”的西 方,而不是“最好的时代”的东方。
因为一旦西方发达国家 走出“最坏的时代”———这些国家的自我纠错功能保证它 们必然会走出来,问题只是什么时候走出来———它们的 机制能保证源源不断的创新。
本世纪初网络泡沫破灭没有带来西方创新的破灭, 从2008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也不会是西方创新的危 机。
“最好的时代”稍纵即逝。
如果中国不抓住这一机 遇,中国科技创新可能永远处于目前这种不上不下的位 置。
(/u/曹聪) “[3]lyj001 我们只是在为某个庞大的机器而忙碌,所以不知道自己应该忙啥,不能干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在思维的深处从小就种下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潜意识,遇到事 跟帖 [9]inoutin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中国有中国的历史,需要什么样的睿智,需要什么样的机制,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 情也不能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和自主行为, 样的机遇才能创造出完美的中国未来。
曹老师预言西方 即使是错的也不得不去做,然后感叹“身不 能够走出最坏,能不能预期中国是否走到最好,能吗?能 由己”! 吗??有希望吗????会很久吗????? 博主回复:是的,俺们经常不得不,因 博主回复: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最好的时代”机遇,改 此,只能求个内不化与外化的相对平衡。
革现行的体制。

标签: #数据库 #腾讯 #服务器 #服务器 #服务器 #编程是干什么的 #cmake #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