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J-CD,caj文件怎么打开

文件 5

ICS01.140.40A14 CAJ-CD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技术规范CAJ-CDB/T1-2006 (CAJ-CDB/T1-1998修订版征求意见稿)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DataNormforRetrievalandEvaluationofChineseAcademicJournal(CD) 2006-06-01修订 2006-10-01实施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 前言(CAJ-CDB/T1-1998)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是我国第一部以电子期刊方式连续出版的大型集成化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之
一,在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知识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规范本数据库重要检索数据项和统计评价数据项的名称、标志、结构和编排格式,对促进这一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充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规范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数据库制作技术和信息检索与评价系统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国际、国家有关标准为依据,并充分考虑了与国内各学术期刊研究团体的有关规范化文件的一致性,按照简明、易行、实用,有利于计算机处理和保证数据准确检索与统计的原则,对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期刊,包括社会科学类期刊和科学技术类期刊的重要检索和统计评价数据格式提出了具体要求。
期刊对这些数据格式的规范化处理将为其文献内容在大型集成化数据库中的可检索性和可评价性提供重要保证。
本规范在起草制订过程中,广泛征求了我国期刊出版、图书情报和文献工作标准化等各界专家和广大入编期刊编辑部的意见,从1997年3月至1998年10月先后召开了十余次不同学科、不同规模的座谈会、研讨会,对本规范草案进行了多次补充和反复修改,使内容逐步完善。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信息产业部、文化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标准化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国家主管部门及有关方面领导,以及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等期刊学术研究团体的负责人和专家对本规范的制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我们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规范于1998年12月24日通过由新闻出版署主持的专家评审会审定,随后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的通知”(新出音[1999]17号),从1999年2月1日起本规范将在全国近3500种入编期刊中试行。
我们相信,通过大范围的宣传贯彻和实际应用,本规范将会进一步完善、丰富,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在更大的数据规模和更高技术水平上的发展,为我国期刊事业的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1999年1月20日 修订说明 1999年2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通知”(新出音(1999)17号)。
7年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在全国先后组织了49场《规范》培训班、延续近5年的《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以及3次全国性的规范化学术研讨大会,总计5000多个编辑部近万人次参加。
全国执行《规范》的学术期刊已由1999年初的360种增加到2005年的5013种,占全国学术期刊的大多数,其中获得执行《规范》优秀奖的期刊达到2230种,形成了规模化的规范期刊群体。
《规范》的推广实施工作得到了广大期刊编辑部的大力支持和合作,并得到了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科技部等国家主管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认为《规范》的推广大大提高了我国期刊数字化信息处理、检索、评价和利用的速度,对我国大型集成化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促进我国学术期刊规范化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的进步。
随着“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入编期刊数量的不断扩大,《规范》文本先后6次印刷,总印数达22600册。
以《规范》为基础建设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已在多项国家权威评估活动中得到应用。
根据新出音(1999)17号文件中对《规范》“在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映给《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以便进一步完善该项规范”的精神,《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规范化工作组总结了《规范》试行7年来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广大期刊编辑部的合理建议,并在2006年5月27~29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论文注释、文后参考文献与文献计量评价专题研讨会”上进一步征求了各方意见,参照近年来国际、国家有关标准的新发展,按照“保持稳定、适当增补”的原则,对《规范》部分条文进行了修订,形成《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修订版本CAJ-CDB/T1-2006。
修订版与CAJ-CDB/T1-1998相比,主要修订了如下内容:——以数据项目的英文名称代替其拼音缩写,如“刊名(KM)”改为“刊名(Journaltitle)”。
——增加了“目次与栏目”一节。
——将“文献标识码”改名为“文献标志码”,且与“中图分类号”合为一节。
——参照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在参考文献类型中增加了“汇编”;修订了析出文献的标志,用“//”代替“[A]”;增加了作者-出版年制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增加了同一文献重复引用时的著录格式。
——增加了“参考工具”这一参考文献类型。
——对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和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将“档案”、“古籍”类文献列入引文注释。
——增加了外文文献的引用格式和示例,建议在外文期刊刊名后加注ISSN号。
——对中文参考文献的英译表达作出了规定。
——在期刊的基本参数中增加了参考文献格式。
——采用“电讯地址”广泛包罗数字通讯地址、电子信箱和网络地址。
——删去附录A表A1中中文标识(格式2),统一以“:”作为数据标志。
——删除了原附的模拟样本A和模拟样本
B。
本规范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规范化工作组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万锦堃,朱诚,张积玉,花平寰,冯有为。
本规范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规范化工作组负责解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2006年6月1日 目次 前言(CAJ-CDB/T1-1998)···························································································································Ⅰ修订说明······················································································································································Ⅱ1范围··························································································································································12引用标准及参考规范文件·······················································································································13刊名(Journaltitle)与刊号(ISSN,CN)········································································································24目次(Contents)与栏目(Columns)·············································································································25文章编号(ArticleID)································································································································26题名(Title)················································································································································27作者(Author)及其工作单位(Organization)······························································································38作者简介(Biography)·······························································································································39摘要(Abstract)··········································································································································410关键词(Keywords)·································································································································411中图分类号(CLCnumber)与文献标志码(Documentcode)·································································412收稿日期(Receiveddate)························································································································513基金项目(Foundationitem)····················································································································514参考文献(References)····························································································································515期刊基本参数(Serialparameters)·········································································································1116电讯地址(E-address)····························································································································11附录A使用说明·······································································································································12表A1数据标志格式及建议排印位置·····································································································12表A2各类文章规范数据选项表·············································································································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DataNormforRetrievalandEvaluationofChineseAcademicJournal(CD) CAJ-CDB/T1-2006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主要项目的名称、标志、结构和表示格式,提出了各类文献的选用项目及其在印刷版期刊上排印位置的建议。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期刊的数字化处理,也可供其他类型文献及文献检索与评价系统参考。
2引用标准及参考规范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被本规范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T788图书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GB/T3179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GB3259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GB3469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T3860文献叙词标引规则GB4880语种名称代码GB6447文摘编写规则GB/T7408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7713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9999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GB/T13417科学技术期刊目次表GB/T16159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ISO690Documentation—BibliographicReferences—Content,FormandStructureISO690-2InformationandDocumentation—BibliographicReferences—Part2:ElectronicDocumentsorPartsthereofISO4InformationandDocumentation—RulesfortheAbbreviationofTitleWordsandTitlesofPublicationsANSI/NISOZ39.56SerialItemandContributionIdentifier(SICI)本规范修订还参考了下列规范文件: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排格式规范TheChicagoManualofStyleMLAHandbookforWritersofResearchPapersPublicationManualofthe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2006-06-01修订 2006-10-01实施
1 CAJ-CDB/T1-2006 3刊名(Journaltitle)与刊号(ISSN,CN) 3.1期刊应具有稳定的刊名(GB3179)和由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与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组成的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GB9999)。
中文刊名应按GB3259的要求以词为单位加注汉语拼音,同时应加英文或拉丁文的并列刊名。
3.2中文刊名在不同的表示位置(封面、目次页、版权页、刊眉、参考文献……)应保持名称与格式的一致和完整,不可简缩。
外文刊名在封面、目次页、版权页上应以全称表达,在刊眉、参考文献中可按ISO4规定缩写。
3.3刊名若发生变化,除按国家期刊管理有关规定刊登新刊号外,还应在封面、书名页或版权页的显著位置注明原刊名,或刊登更改刊名的声明。
4目次(Contents)与栏目(Columns) 4.1期刊应具有目次页(GB/T13417、GB/T3179),学术期刊应分别编排中、英文目次页。
每一条目次应包括文章题名、作者姓名及正文所在的首页码。
4.2期刊可设立一种或多种栏目,相同主题或内容的文章目次可集合于同一栏目名称之下。
学术期刊的栏目名称应保持相对稳定。
4.3栏目可分为综合性栏目(如“大家谈”“读者来信”“综述”等)与专题性栏目(如“数学科学”“工程材料”“红楼梦研究”“人类学研究”等)。
专题性栏目名称应在该栏目所属的每篇文章正文首页题名的侧上方标注。
5文章编号(ArticleID) 5.1凡具有文献标志码的文章均应标识一个数字化的文章编号,该编号在全世界范围内是该篇文章的唯一标志(参见ANSI/NISOZ39.56)。
5.2文章编号是文章整体的唯一标志代码,其结构为XXXX-XXXX(YYYY)NN-PPPP-CC;其中XXXX-XXXX为文章所在期刊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参见GB9999,暂无ISSN的期刊可用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中的前9个字符代替,如CN42-1564),YYYY为文章所在期刊的出版年,NN为文章所在期刊的期次,PPPP为文章首页所在期刊页码,CC为文章的连续页码数。
5.3期次为两位数字。
当实际期次为一位数字时需在前面加“0”补齐,如第1期为“01”。
分别用“S1”“S2”等表示第1期增刊、第2期增刊等,用“S0”表示仅1期无编号增刊。
合刊用起始刊期做期次号。
如:第1、2期合刊,用“01”;第11、12期合刊,用“11”等。
5.4文章首页所在页码为四位数字;实际页码不足四位者应在前面补“0”,如第139页为“0139”。
5.5文章编号由各期刊编辑部给定,中文文章编号的标志为“文章编号:”。
如: 文章编号:1003-2797(1997)02-0013-05为发表在《图书情报知识》1997年第2期第13-17页上题为《关于社会经济信息化的思考》(作者:严怡民)一文的文章编号。
英文文章编号的标志为“ArticleID:”。
6题名(Title) 6.1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参见GB7713)。
部分文章还应有英文题名(参见附录A2)。
6.2英文题名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
例: CityPlanningUndertheCircumstancesofSocialEconomyinChina(中国社会经济环境下的城市规划)
2 CAJ-CDB/T1-20066.3同一期期刊中应避免出现完全相同的题名。
对于笔谈(一类将多个作者围绕一个主题发表的独立署名文字组合在一起的文章形式)中某一作者文字的单独引用,其题名应由笔谈主题名与该作者文字题名以“:”连接组成。
7作者(Author)及其工作单位(Organization) 7.1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
作者署名应符合GB7713的有关规定。
7.2依据GB/T16159,参照ISO690,并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认可,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
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连写;“双姓”(包括“夫姓+父姓”、“父姓+母姓”)中加连字符。
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
如: ZHANGYing(张颖)WANGXi-lian(王锡联)ZHUGEHua(诸葛华)FAN-XULi-tai(范徐丽泰)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
7.3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逗号隔开,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
这一原则应在论文目次页、正文题录、摘要、刊眉、参考文献及其他多作者姓名排列时统一应用。
7.4文献标志码为
A、B、C的文章,应标明主要作者的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省会城市可略去省名)及邮政编码,以便于联系和按地区、机构统计文章的分布;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
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力学系,合肥230001)作者工作单位宜直接排印在作者姓名之下。
如注于地脚或文末,应以“作者单位:”作为标志。
英文文章和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工作单位还应在省市名及邮编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
例:(InstituteofNuclearEnergyTechnology,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7.5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若一作者属于多个与该文有关的单位,可将其一并列出;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
例:韩英铎
1,王仲鸿
1,李古兴
2,相永康
2,黄其励3,
1,蒋建民3(
1.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北京100084;
2.华中电力集团公司,武汉430027;
3.东北电力集团公司,沈阳110006)如果多位作者属于同一单位中的不同下级单位,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小写的英文字母,并在其下级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上相同的小写英文字母。
例:邢茂1a,张恩娟1a,叶欣1b,张林2(
1.北京理工大学a.化工与材料学院;b.机电工程学院,北京100081;
2.南京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南京210094)如果多位作者属于同一一级单位,阿拉伯数字序号可省略。
例:张坤a,向文娟a,高朋芬b(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a.肝胆外科;b.眼科,福州市350025) 8作者简介(Biography) 8.1完整的作者简介包括作者的基本信息(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出生地)、简历信息(职称、学位、简历、研究方向等)和联系信息(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三部分,其中基本信息是必需的。
对文章的主要作者可按以下顺序刊出其简介:
3 CAJ-CDB/T1-2006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简历、研究方向(籍贯以后各项任选)及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信息。
在简介前加“作者简介:”作为标志。
例: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
副教授,博士,199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修,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
Tel:471-6660888,E-mail:ulana@。
8.2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作者简介可以在同一“作者简介:”的标志后相继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最后以“。
”结束。
8.3英文文章的作者简介及通讯信息用“Biography:”作为标志,最后以“.”结束。
例:Biography:WANGDa-xiang(1953-),male,nativeplace:Beijing.Professorofchemistry.Tel:010-62396688,Fax:010-62891188,E-mail:wangdx@. 9摘要(Abstract) 9.1部分文章应附中文摘要,其中有的文章还应附英文摘要(参见表A2)。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
9.2中文摘要编写应执行GB6447规定,篇幅100~300字。
短文可不写摘要。
9.3根据GB7713“学术论文应有所创新”的要求,
A、B两类文章的摘要中应明确列述该文的创新点(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工艺等等),建议用黑体字(英文用斜体字)排印,以便于创新性知识的发现、提取和评价。
例: 摘要:……首次提出了利用洋流发电的新设想,其可行性已被初步的试验证实。
……Abstract:......Anewideaofutilizingtheoceancurrenttogenerateelectricitywasproposedforthefirsttimeandthefeasibilitywasdemonstratedbysomepreliminarytests.......9.4中文摘要前加“摘要:”作为标志,英文摘要前加“Abstract:”作为标志。
10关键词(Keywords) 10.1部分文章应标注中文关键词和英文关键词(参见表A2)。
每篇文章可选3~8个关键词,由期刊编辑在作者配合下按GB/T3860的原则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文章题名中的人名、地名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
10.2多个关键词之间应用分号分隔,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
10.3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中文关键词前应冠以“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前冠以“Keywords:”作为标志。
例: 关键词:电子点火;模糊逻辑;汽油机;燃爆控制Keywords:electronicignition;fuzzylogic;gasolineengines;knockcontrol 11中图分类号(CLCnumber)与文献标志码(Documentcode) 11.1具有文献标志码的文章应标注分类号。
11.2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进行分类。
11.3文章一般标注一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注两个或三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应以分号分隔。
11.4分类号前应以“中图分类号:”作为标志。
例: 中图分类号:TK730.2;O357.511.5英文文章以“CLCnumber:”作为标志(CLC—ChineseLibraryClassification)。

4 CAJ-CDB/T1-200611.6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根据其内容性质标识一个文献标志码。
本规范共设置以下五种: A——基础性理论与应用研究B——应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扎记(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政策性评论、标准技术规范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志码。
11.7中文文章的文献标志码以“文献标志码:”作为标志,如:文献标志码:A英文文章的文献标志码以“Documentcode:”作为标志。
12收稿日期(Receiveddate) 12.1编辑部收到稿件的日期,依照GB/T7408,采用全数字表示法的扩展格式YYYY-MM-DD表示。
12.2收稿日期以“收稿日期:”作为标志。
如: 收稿日期:2002-02-2412.3英文文章以“Receiveddate:”作为标志。
13基金项目(Foundationitem) 13.1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属于文章题名注释的一种,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
13.2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以“基金项目:”作为标志,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13.3基金项目名称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著录;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
例: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4BA523B)13.4英文文章以“Foundationitem:”作为标志。
14参考文献(References) 14.1参考文献是学术专著、科研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
一,本规范推荐采用GB/T7714中规定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也可采用GB/T7714中规定的作者-出版年制。
14.2参考文献著录项目a.主要责任者(普通图书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献作者等)。
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
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
b.文献题名;c.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志;d.其他责任者(译者、校注、校点、校勘者等);e.版本(初版省略);f.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g.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5 CAJ-CDB/T1-2006h.文献起止页码; i.文献标准编号(ISBN,ISSN,…)。
14.3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志14.3.1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普通会议报纸期刊学位报标专汇参考 献类型图书论文文章文章论文告准利编工具 文献类 型标志
M C
N J DRSPGK 14.3.2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14.3.3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puter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bulletinboard)等电子文 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志: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志 DB CP EB 14.3.4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志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志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 型。
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ictape)——MT,磁盘(disk)——DK, 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表示包括了文献载 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志。
如:[M/CD]——光盘图书(monographonCD-ROM);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onictape); [CP/DK]——磁盘软件puterprogramon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online); [DB/OL]——网上数据库(database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bulletinboard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做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14.4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志;英文文章后 的参考文献表上以“References:”(左顶格)作为标志;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 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每条文献只与一个序号相对应;当文献题名等内容相 同而仅页码不同时,可将页码注在正文中的指示序号后。
参照ISO690及ISO690-
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 的末尾均以“.”结束。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14.4.1中文文献 a.普通图书(包括教材等)、会议论文集、资料汇编、学位论文、报告(包括科研报告、技术报告、调 查报告、考察报告等)、参考工具书(包括手册、百科全书、字典、图集等)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任选).出版地:出版者(有 编号的知名系列报告可不注出版地和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昂温
G,昂温P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3]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5]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6 CAJ-CDB/T1-2006 [6]吕启祥,林东海.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G].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7]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G].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177-178.[8]公安部交管局.49~99五十年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汇编[G].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9]张永录.唐代长安词典[K].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10]张加铨,关景时,程鹏.常用药物手册[K].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337.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11]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
(3):167-173.[12]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
(4):62-67.[13]闵周植.‘东方美学的前景’笔谈:全球化时代东方美学的角色[J].文史哲,2001,
(1):16-18. c.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14]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d.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规范、法规等) [序号]主要责任者(任选).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任选):出版者(任选),出版年(任选).[15]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16]JT/T623-2005,集装箱吊具[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2005. e.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编号[P].公告日期或公布日期. [17]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7.3[P].1989-07-26.f.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g.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18]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19]王家益.1995年湖南省交通肇事逃逸案件[G]//公安部交管局.49~99五十年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汇编.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 h.电子文献对于载体为“DK”“MT”和“CD”等的文献,将对应的印刷版的[文献类型标志]换成[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包括[DB/MT]和[CP/DK]等);对于载体为“OL”的文献,除了将对应的印刷版的[文献类型标志]换成[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以外,尚须在对应的印刷版著录项目后加上发表或更新日期(加圆括号,有出版年的文献可不选此项)、引用日期(加方括号)和电子文献的网址.建议在网址和相应的文献间建立起超链接。
[20]方舟子.学术评价有新招[N/OL].中国青年报,2006-01-11.(2006-01-11)[2006-03-02]. . [21]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 .

标签: #文件 #children #压缩文件 #文件 #文件 #cos2x #压缩文件 #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