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快讯,遥感快讯REMOTE

cad 8
SENSINGNEWSLETTER2017第2期(总第230期)目次 业内动态 科学治理灰霾,促进绿色发展……………………………………………………………………
(1) 会议资讯 2017中国环境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单位会员交流年会……………………………(7)2017中国(北京)国际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成果应用博览会……………………………………(11)2017全国城市污泥污染防治与资源(能源)化循环利用学术研讨会…………………………(13)第二届数字一带一路国际会议暨第三届热带与亚热带遥感应用会议………………………(17)THE38THASIANCONFERENCEONREMOTESENSING……………………………………………(17) 会员招募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会员招募…………………………………………………………(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信息系统与遥感专业委员会会员招募………………………………(21) 征稿启事 《遥感快讯》征稿启事…………………………………………………………………………(23) 主办: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
中国遥感委员会
0 科学治理灰霾,促进绿色发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人民网两会视频访谈。
今天我们访谈的主题是科学治理灰霾,促进绿色发展。
我们请到三位嘉宾聊这个话题,他们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
白春礼 大家好。
主持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副所长顾行发。
顾行发 大家好。
主持人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贺泓。
贺泓 大家好。
主持人 欢迎三位嘉宾的到来。
首先第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白院长,去年我们中科院有哪些重大的突破和成果,能否先跟我们说一下吗?白春礼 过去一年,中国科学院按照习总书记“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要求,大家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在很多领域取得重大的科技成果。
比如在习总书记2017年的新年贺词当中提到2016年有四项重大的科技成果,这四项当中,前三项都是科学院为主完成的,后面一项也是科学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项是“中国天眼”落成,“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口径的500米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它会使我们中国在射电天文研究方面能够领先世界20年这样一个时间周期。

二,“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卫星,在天上已经运行了一年,我们取得了非常好的数据,这样对于暗物质的研究会有很重要的一个发现。
第三是量子通信卫星。
量子通信卫星也是世界上第一颗量子实验的卫星,去年8月发射成功后,在天上做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实验,得到了一些初步的结果。
去年4月份还发射了一颗“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卫星,在天上做了很多试验,包括第一次在太空当中发现了哺乳动物的胚胎可以发育,这实际上也是第一次。
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当中还提到关于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的工作,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空间实验室。
空间实验室是由中国科学院负责抓总,共有14项空间科学实验,这些工作很多关键技术都达到了国际的领先水平。
比如说我们自主研制了空间冷原子钟,中国科学院和欧洲合作研制的伽玛暴偏振探测仪,也多次得到伽玛射线暴、X射线暴和蟹状星云脉冲星信号。
另外,我们科学院研制的很多像温控元件、空间
1 特种胶,一共十多种材料设备,都为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的发射以及在轨实验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学院去年还有一个很大的成果,就是我们自主研制“探索一号”科考船,在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 沟,开展了我国第一次综合性万米科考实验,“海斗号”的无人潜水器最大的浅深达到10767米,这是我们国家最大的下潜深度,也使中国成为美国和日本之后第三个拥有万米级无人潜水器研制的国家。
其实我们还有其他的工作,比如说平流层的飞艇,去年一次实验取得成功,它的驻空和动力飞行时间都刷新了世界的飞行纪录。
去年在上海光机所实现了世界上最强的超强超短激光实验,实现了5.3派瓦的的激光输出,这是当前国际上最高激光脉冲峰值功率。
还有其他一些工作,应该说都在国际上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去年我们在北极建成第一个海外陆地卫星接收站,顾所长一会儿还会介绍。
主持人 刚才白院长回顾和总结了一下,以及给我们汇报了一下2016年有很多的第一次取得的一些很重大的成果。
2017年我们有哪些重点工作要开展呢?白春礼 2017年最重要的工作是,我们跟北京市政府和上海市政府正在紧急谋划如何整合科学院在北京地区的研究所和在上海地区的研究所的力量,紧紧配合国家的战略需求,通过体制机制的大幅度的改革,建设好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今年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中央决定要建设国家实验室,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某种意义上就是国家实验室,但是我们需要用一个新的体制和机制通过跨所跨学科的整合,瞄准世界的科技前沿,瞄准国家最迫切的需求,也瞄准国家的经济建设主战场,整合科学院的整体力量,把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做一个谋划,争取在这方面能够先走一步,尤其注重科技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改革。
我想这是科学院在大的层面上主要的工作。
我们谋划和制定了“十三五”期间科学院发展的重点。
今年的工作,在基础研究方面,有两个工作估计今年会有一些重要的产出。
一是刚才提到了量子科学卫星,去年8月发射成功以后,在天上我们做了几项重要的实验,包括从卫星到地面量子密钥的分发,卫星到地面量子纠缠态的分发,地面向卫星上量子隐形传态,这三项关键数据基本上都采集完,今年估计会有比较好的成果。
因为量子科学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量子卫星,所取得的数据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基础研究方面会有重大的突破。
另外,我们已经在建设北京到上海的量子通信网络,我们叫京沪干线,京沪干线今年会完全建成。
我们通过北京、上海光纤网络进行保密的量子通信,我们希望能够在城域间、地域间以及天地间建立空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希望今年有一些初步的实验。
第二个突破就是总书记非常关注的,在新年贺词当中提到的暗物质卫星,暗物质卫星在天上已经运行了一年多,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多高质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比原来所设计的质量还要高,目前已经得到很好的结果,今年估计在暗物质研究方面也会有很重要的成果出现。
这是在面向世界科技方面。
我们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方面继续也要不断地创新,作出一些新的成果,来回馈国家对中国科学院的支持,回馈社会各界对中国科学院的关照。
做出“三重大”产出,就是重大科技前沿的突破,重大的战略性技术和产品,重大示范转化工程。
当然包括像大气灰霾、环境变化等方面。
另外,我们在资源、
2 环境、生态乃至于我们促进科学成果转移转化方面都有一系列的工作,比如说去年科学院通过科技成果的转
移转化,以及我们院所投资企业,所产生的产值已经达到8千多亿,而且提供了15万个就业岗位。
今年我们将在这方面还能够在已有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
主持人 能够取得更多更好的突破。
刚才白院长也提到大气灰霾的工作也要即将展开,这个问题我想问一下贺所长,能否跟我们解释一下灰霾是什么吗?贺泓 我们往往在媒体上都讲到灰霾现象的时候都用“雾霾”这样的词,这是比较通俗,约定俗成,经常使用的词。
其实,雾是雾,霾是霾,是两种不同的现象,雾是自然的现象,是云接地,由大的水滴造成能见度下降,雾是一种自然现象。
霾主要是由于我们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的排放,跟不利的天气条件这样一个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污染的现象。
但是,雾和霾有的时候是交织在一起,不可分的,特别是湿度高的时候,有污染的时候,实际上是雾加霾的现象,叫雾霾,也不能说错。
但是我们从科学上讲,我们重点研究的还是霾,所以我们科学院的灰霾专项是叫灰霾,而不是叫雾霾。
主持人 我想问一下灰霾的成因是什么呢?贺泓 灰霾的成因,从原理来讲,由于大气中所生成的细颗粒物,不管是一次排放还是二次生成的这种细的颗粒物,比如PM2.5,它所造成大气能见度下降这样一种现象,我们叫灰霾现象。
它的成因,应该说不利的一个气象条件是它的外因,总是由一个不利的气象条件所引发的。
但是,我们所排放的污染是它形成的内因,这是一个总的来说。
当然,各地不同季节,它的成因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我们国家的几大重点区域,像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还有成渝地区、关中地区,都是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但是这些地区的成因又各不一样。
拿污染最重的京津冀地区,它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我们过重的产业结构,就是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结构,以及我们过多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再加上我们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交通、生活的排放所造成的。
它的原因应该说,各个地区都是不太一样,各个季节不一样,比如秋冬季,往往有季节的污染,由于秸秆的燃烧或者是散烧煤取暖这样季节性的原因所诱发的,在不利条件下所诱发的灰霾现象也是比较突出的。
主持人 您感受到这几年来的治理情况,或者您感受到它有一个什么样的变化吗?贺泓 最近工程院受环保部委托进行大气十条中期的评估,我也参加了这个工作,这个工作中,我们结合全国的数据,全国的专家都会聚在一起,我们得到共同的结论是说,在大气十条实施中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全国平均来说,从2013年到2016年,PM2.5的浓度是有明显下降,平均浓度下降了接近30%左右。
在我们京津冀地区,下降还更加明显一些。
主持人
3 它其实起到了一个在下降的趋势。
贺泓 这是一个平均值。
至于到秋冬季,比如去年的秋季到冬季,实际上下降的幅度,就是在这个季节里头改善的幅度并不是很明显,甚至局部地区有加重的现象,所以造成我们的一种印象是重污染还是很重。
但是从平均的数据来看还是有明显的改善。
主持人 刚才贺所长也提到了,其实我们现在污染治理情况有所下降,这个问题我想问一下顾所长,为什么百姓直观的感受不明显呢?关于我们这样的情况。
顾行发 关于灰霾,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用卫星技术,从1982年开始有卫星数据开始起,我们就分析了数据,一直到现在,对三十几年来我们整个全国的重点京津冀地区的整个灰霾的浓度时空变化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在2013年之前,我们国家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灰霾的程度确实在不断地恶化。
总的来讲,一些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比较集中的区。
我们监测结果正是刚才贺所长说的,整体来讲,从2013年到2016年,灰霾的浓度大概降低了30%以上,我们细分了一下空间分布,在京津冀地区,最高的降低程度达到了50%以上,最低的,只有5%这样一个程度,总体来讲是达到30%。
我们在整体的全年平均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细分了一下,不仅空间的分布,也分布了一下时间,总的来讲有这两种现象。
一是在夏天的时候,总的来讲,灰霾的程度比较低,天气也比较好。
到了秋冬的时候,由于天气的状态和取暖的情况,灰霾状况加重。
在京津冀地区,从2013年到2016年,我们监测的结果表明,降低的程度是比较小,甚至有些地区灰霾的程度还有增加。
这里面我们也进一步地在里面做了详细的分析,发现主要还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和一些并不是中心的城区,这里面可能和取暖甚至和不断加强的温室种菜等一些也许相关。
总的来讲,环境在不断地改善,而且趋势也非常的明显。
主持人 现在有所改善,也是在慢慢的好转过程当中。
顾行发 总体来讲是在好转,但在冬季来讲,任务还比较艰巨。
我们在这次两会上,张高丽副总理参加座谈会上,我也提出来,我们要精准治霾。
我们不仅要知道治霾在什么地方治,还要知道在什么区域治,还有什么时间治。
这里面我们觉得要用卫星,把卫星的时空分布搞准,这是治霾的第一步,我们完全掌握这方面的技术。
在整个世界来讲,还是比较有一定的创新性。
主持人 今年两会上您带来相应的一个提案和建议吗?顾行发 对。
主持人 刚才顾所长提出了成因以及发展情况,这个问题想问一下贺所长,您认为现在灰霾治理的难点在哪里
4 呢?贺泓 灰霾治理的难点还主要是从成因来分析,它的成因,根本原因是过重的产业结构以及偏向煤炭的这样一个能源结构所造成的。
很显然,要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长期的过程,首先这是它的一个艰巨性所在。
还有一个成因的复杂性。
PM2.5导致消光致霾,我们发现成霾过程中不仅是一次颗粒物排放导致的,往往在成霾过程当中,二次颗粒物的占比能占到百分之六七十甚至更高。
所谓二次颗粒物,我们排出来的污染物,原本是气体的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物理化学过程变成二次颗粒物。
我们能控制的只是一次污染物,但是导致灰霾现象的主要是二次颗粒物所造成的。
二次颗粒物形成机制非常复杂性,特别是在一些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在一些复合污染的情况下,我们发现二次颗粒物有爆发增长的一个现象,就是短期内快速上升。
就二次颗粒物爆发增长,我们了解到一些规律,但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完全弄清楚。
主持人 现在工作还是在研究当中。
顾行发 对。
白春礼 我知道有些同志对二次颗粒物的概念不是特别的清楚,我解释几句。
所谓叫灰霾,看到的是霾,从学术角度来讲产生消光现象,比如PM2.5颗粒遮挡散射了光线,我们看不见阳光、蓝天,灰蒙蒙的一片,这叫消光现象。
消光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PM2.5这些颗粒物产生的。
刚才讲二次颗粒物是什么意思呢?有的时候我们感觉到,今天蓝天、白云很好,但第二天马上中度污染甚至重度污染,这不是一次排放产生的,不是一夜排到天上的一次颗粒物产生中度的或者重度的污染,而是原来已经排放到空气中的一些氮化物、硫化物,以气体的形式存在的一些东西,在适当的温度、气候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又重新快速地聚集,形成了新的PM2.5颗粒,在天空当中聚集,这叫二次颗粒物。
简单说就是通过化学反应,在天上生成的颗粒物,不是一次排放产生的。
有时候二次颗粒物,可能爆发很快,一下子产生重度污染,这是我们关注一次颗粒物排放的同时,也要关注氮化物、硫化物的排放,使二次颗粒物在天上产生的先决条件不存在。
为了加强大气灰霾的追因与控制,科学院实施了先导专项,这个专项已经立了四年了,今年第五年了,我们还要继续做下去。
主持人 刚才白院长给我们解释了一下概念,让我们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
想问一下中科院在治理灰霾上会提供哪些科技支撑呢?白春礼 最近十多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引起了中央和各级政府、社会公众,也包括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中国科学院,我们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科技力量,与国家有关部门,像环保部、科技部、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紧密合作,在大气灰霾追因研究、大气灰霾的控制技术方面有了一些很好的进展。
我们把大
5 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作为一个长期研究的领域,进行重点支持。
在国家未来大气灰霾治理当中,科学院将继续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我想支撑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第
一,我们科学院作为第三方进行大气环境观测和大气灰霾模拟与预报预警技术研究。
科学院已经在全国布
设了40多个站点,组成大气质量观测的一个观测网,覆盖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关中一些主要的区域。
利用自主研发的一些环境、光学、激光雷达测量大气灰霾的专用设备,结合我们在高塔分层梯度观测和卫星反演这些手段,我们对PM2.5的浓度、化学成份、气态污染物和大尺度的传输开展长期的、立体的联网观测。
同时不定期的联合国内外有关科研单位组织所谓的走航观测、联合观测的项目,就不是在一个点上进行观测。
这些数据在监测的区域和监测的参数上,与国家的环保、气象部门的常规监测是一个相互补充,也是准确、全面掌握我们国家大气灰霾污染特征的基础。
科学院在大气灰霾的模拟和预报预警技术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
围绕我国大气污染治理预报预警的需求,科学院自主研制了我们国家自己的一个新的空气质量预报模式。
这个空气质量预报模式,是三维的大气数字模拟,我们量化了很多物理化学过程和综合作用。
现在已经被环保部广泛使用,对于最近几年像APEC、G20、9.3阅兵等一些重大的活动提供了非常准确的空气质量监测预警。
空气质量的监测预警,也对空气质量的保证,以及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计划,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
我们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实时监测灰霾排放的技术,因为环保部门靠人工去监测灰霾的排放,有时候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也可能顾此失彼。
如何利用科技的方式监督偷排现象的发生,为环境的监测、污染排放提供一个科学技术支撑的手段,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工作。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关于灰霾的生成机制。
我们监测到灰霾是哪产生的,还要了解灰霾是如何产生的。
只有知道如何产生的,才可能采取针对性地治理办法。
准确认识灰霾的生成机制和灰霾演变的规律,这是制定污染防治措施的一个基础。
白春礼 刚才贺泓也说了,PM2.5的来源、成因,它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季节,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冬季可能是取暖,煤的燃烧占得比较多,夏季不一样;长三角、京津冀,各地也不一样。
中国目前大气污染的治理与当初像英国伦敦、美国洛杉矶那个时候发生比较重要的大气污染的事件还不太一样,关键是我们现在的污染是一个复合型的污染,它不是单一的一种污染物造成了这么一个局面。
所以,我们的灰霾治理需要综合施策。
我们将把PM2.5形成的机理、演变的规律做深入的研究,为政府灰霾治理提供科学的支撑。
刚才谈到关于PM2.5的二次爆发,就涉及到如何控制柴油、汽油当中氮化物、硫化物的排放,这些理论将为政策制定以及相关标准法规的出台提供科技的支撑。
第三个方面,科学院针对大气污染物源头减排的迫切需求,积极组织大气污染的控制前沿技术研发。
比如在工业锅炉方面,科学院的脱硫脱硝,还有细粒子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我们国家的热电、钢铁、建材这些行业的烟体的净化;在机动车方面,科学院主导的研究团队,还成功研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柴油车排放控制后处理技术系统,现在实行了规模化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最近我到科学院的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他们运用纳米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汽车尾气排放的PM2.5,我们也希望能够推广。
同时,像我们的生态环境中心,科学院的过程研究所,针对散煤燃烧,尤其是冬季燃煤造成的污染,发明了一种特殊的叫
6 解耦煤炉,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在山东等一些地方已经做了示范性的推广,这样能够减少黑烟的排放,也减
少散煤污染的排放。
政府现在已经制定了一些用电取暖的替代方案,如果说还用煤炉来燃烧取暖的话,这也是一个可以用的技术储备。
今后科学院将针对我国不同区域大气污染的特点开展高效控制技术和设备研发,并加快推动技术的集成和工程示范,希望为实现大气污染源头减排提供更加有效的基础知识和科技支撑,我想这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主持人 刚才白院长给我们介绍了一下今后接下来要开展的工作,也是通过三位今天给我们带来的分享,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灰霾形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以及未来我们该如何做。
今天非常感谢三位在演播室带来的分享,感谢您的关注,再会! ----转载人民网/fangtanDetail.do?
pid=15626********************************************************************************************* 2017
中国环境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单位会员交流年会 我国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为发挥我会“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职能,推动环境科技创新与环保产业发展,我会将于2017年5月3-6日在上海举办“2017中国环境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单位会员交流年会”(以下简称“交流年会”),为我会会员提供政产学研互动交流平台,介绍最新环保政策,交流环境创新技术及转化推广,探讨环保市场商机与投融资合作。
“交流年会”包括与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2017中国环境技术大会高峰论坛”和由我会分支机构与国际国内环保行业机构、研究机构合作举办的28场专业技术论坛及近300场技术路演交流等系列活动。
“2017中国环境技术大会高峰论坛”将于5月3日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举办,论坛以“谋略环境产业变革,论道环保技术创新”为主题,设置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环境第三方治理、面向环境质量改善的科技创新、绿色金融四个议题,将邀请环保部、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领导以及国内外著名环境专家、环保企业家、投资机构等,共同探讨面向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及环境质量改善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同期5月4-6日我会与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等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第十八届中国环博会”。
作为亚洲最大的专业环保展览,“中国环博会”继承了慕尼黑博览集团世界第一环保展“慕尼黑国际环博会”(IFAT)50年的国际品牌卓越品质。
2017年展会预计将有1600多家参展单位,展区面积10万平米,参观客流预计8万人次,其中有超过40%的海外展商和15%的海外买家。
展览涵盖整个环境技术领域,包括水展、大气展、固废展、土壤展四大主题及环境监测、环境服务、资源利用、室内环境等七大板块。
本届环博会将为我会会员单位举办“环境创新技术展”,为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提供展示和交易融资平台。
世界品牌的传承、强大的展商阵容、专业的观众以及国际水平的会展服务,将成为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展示技术产品、洽谈合作的最佳平台。
我会单位会员参展将享受最高折扣优惠,观展可以免费提供门票及资料。
欢迎我会分支机构、地方学会、会员单位参展参会。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地点
7 2017中国环境技术大会高峰论坛:时间:2017年5月3日地点: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 中国环境技术大会系列分论坛及技术交流会:时间:2017年5月4-6日地点:上海浦东新国际展览中心 2017中国环博会:时间:2017年5月4-6日地点:上海浦东新国际展览中心
二、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环境商会、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承办单位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指导单位环境保护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和核安全部协办单位英国环境产业委员会、欧洲水协、国际固体废弃物协会、德国水、污水和废弃物处理协会、新加坡水协世界水环境联盟、韩国环境保全协会、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技术中心
三、合作媒体CCTV、新华社、中国环境报、第一财经、凤凰网等200多家媒体
四、参会人员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中国科协、国务院研究中心领导、国际环保机构代表,环境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我会理事会及分支机构、地方学会领导,常务理事单位、理事单位、团体会员单位领导、环博会国内外著名参展企业代表
五、参会事宜
1.我会分支机构、地方学会及单位会员代表可免费参加“2017中国环境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单位会员交流年会”和“2017环博会”(部分收费会议除外)。
其中“2017中国环境技术大会高峰论坛”会议费3000元/人(含注册费、资料费、茶歇、午餐等),我会常务理事单位有3名免费名额,理事单位2名免费名额,团体会员单位1名免费名额,单位会员超额参会代表会议费优惠为2000元/人。

2.我会会员可免费或优惠参加“交流年会”系列专题论坛会议活动(详见附件1系列论坛会议日程),“环博会”参展享受最高优惠折扣。

3.因场地所限,“2017中国环境技术大会高峰论坛”参会人数控制在500人以内,其他专题论坛会议也有人数限制,请尽早报名预约或注册缴费,并于2017年3月31日前将报名表传真或电邮至我会。

4.为推动环境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为会员搭建技术展示推广合作平台,我会在环博会期间将举办“环境创新
8 技术展”,遴选会员优秀环境科技成果进行展览展示和技术路演,与投资机构和用户进行对接洽谈。
欢迎我会单位会员中的科研技术单位、创新型企业积极参展。

5.展会期间房源非常紧张,请尽早联系我会会务组预订住房,或尽早自行预定会场展馆附近酒店。
报到住宿酒店:上海茂业华美达广场酒店(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南路938号,近北中路,酒店电话021-68659888)
6.环博会及交流年会的详细安排请查阅通知附件、我会网站及展会网站www.ie-expo.en,并欢迎关注微信号:Ieexpoo六、联系方式
1、分支机构、地方学会参会请联系: 联系人:陈会婵、刘永杰电话:010-62210597传真:010-82211021邮箱:hby@ch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邮编:100082)
2、单位会员参会及参展请联系:联系人:张培胜、吴波电话:010-63701383、传真:010-63701383
9 附件:单位 2017中国环境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单位会员交流年会参会报名表邮编 地址 传真 电话姓名 手机性别 职务/职称 Email 手机 预定住房 标间 ( )间 是否合住:□是□否 (请尽早预定住房) 单间 ( )间 是否参加高峰论坛是否参加分论坛 □是(姓名: )□否 □水务分论坛□大气分论坛□固废分论坛□场地修复分论坛□监测分论坛□国际环保分论坛 本单位是否参展 □是 □否 是否参加创新技术展及路□是 □否 演 备注 请将此回执于2017年3月31日前传真或额email至会务组 (如参展请联系会务组并填写展览报名表)(如参展请联系会务组并填写报名表) 10 2017中国(北京)国际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成果应用博览会
一、展会名称:中国(北京)国际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成果应用博览会(GEOCHINA)时间:2017年5月4日-6日地点: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荣昌东街6号
二、同期活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三、大会主题:创新引领升级融合驱动发展
四、组织机构主办单位:国家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防灾减灾应急产业协会国际遥感信息交流协会全国测绘地理技术联盟特邀单位:国土资源部、工信部、科技部、地震局、环境保护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参谋部战场环境保障局、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中国卫星导航位置协会承办单位:北京新格拉斯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境外协办:香港飞歌国际展览集团有限公司
五、展会前言“十三五”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推进测绘地理信息强国建设,实现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国测绘地理在实现数字化转型后,正在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地理信息综合服务正在成为现代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主要内容,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战略机遇期。
为深入贯彻《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落实执行“加强基础测绘,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壮大地信产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测绘强国”总体战略,2017中国(北京)国际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北京测绘展GEOCHINA)将于5月4日-6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再度荣耀启幕,旨在加快新型基础测绘、数字中国、地理国情监测及应急测绘保障建设,完善军地测绘深度融合发展机制,为构筑我国现代大测绘体系搭建国家级专业交流平台。
北京测绘展(GEOChina)得到了国内外众多测绘仪器、3S技术研究、生产、贸易商以及各测绘单位的关注和支持,徕卡、天宝、欧诺嘉、富斯德、天力发、索佳、苏一光、科力达、拓普康、尼康、合众思壮、华测、南方测绘、中测、法如、超图、佳能、司南、浩宇天地、立得空间、航天远景、中海达、TeledyneOptech、Pix4D等百余家知名品牌悉数莅临。
现场来自于国内各省市地区的测绘、规划、电力、国土、地矿、勘测、交通、水利、海洋、建工、环保、林业、设计院等行业近万名专业观众参观采购。
同期并举办了国家测绘应急保障发展论坛、地理信息处理及应用技术交流会、新产品发布会等一系列高规格的活动。
2017北京测绘展(GEOCHINA)将秉承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办展风格,积极推动国内外测绘地理 11 信息行业生产商、渠道商、经销商、科研单位、服务机构、测绘专家和终端用户之间互动交流,集中展示行业内相关软件、硬件、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覆盖行业陆、海、空、天、地一体化的技术和应用,推动产业不断向跨界融合方向发展。
“北京测绘展”展出面积预计超过2万平米,拟接待专业观众3万人次,为企业了解市场、沟通信息、宣传产品、广交朋友、洽谈业务搭建高端盛会,赢得了测绘地信业界人士的广泛赞誉,是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展会第一领导品牌。

六、展示范围硬件:无人机、航测相机、激光雷达、移动测量车、激光三维扫描仪、全站仪、测距仪、水准仪、电子经纬仪、激光标线仪、激光隧道断面仪、GPS超站仪、GPS导航仪、GIS数据采集器、陀螺经纬仪等、应急通讯设备;软件:GIS应用软件、GIS电子地图、GPS卫星监控预警系统、应急遥感影像集群处理系统、智能交通解决系统、路桥监测系统、管网电子数据管系统、虚拟与可视化技术、高性能计算与模拟技术、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软件、摄影测量软件、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与预警等解决方案;周边设备:激光产品、棱镜、棱镜配件、角架、塔尺、测量绳、测量尺、座标格网尺、对讲机、计算器、航空数码相机、电池、望远镜、计算机外设、扫描仪、绘图机、CAD软件及设备、集成测绘技术及产品等;
七、活动亮点参展理由
1、在产融结合、跨界融合大背景下,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已进入“新常态”发展轨道,中国测绘展立足首都辐射全国,极大满足了广大测绘行业同仁需求,充分利用北京地区测绘资源、科研单位、政府部队机关及配套服务等资源优势,专业打造顶级“北京测绘展GEOChina2017”,为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和迎接工业4.0升级版助推加力。
参展理由
2、展商观众满意度均逐年增加。
参展理由
3、优质配套服务助力无限商机。
参展理由
4、形式内容丰富提供出彩机会。
参展理由
5、权威组织匠心铸造行业标杆。
参展理由
6、深化境外合作增加国际范元素。
参展理由
7、展会论坛相结合激发智慧火花。
参展理由
8、特设年度测绘地信企业创新奖。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专业专注,用心服务。
群英荟萃凝聚智慧,“互联网+”时代携手共同谋划未来测绘地理行业发展战略格局,品测绘地理行业成果辉煌,享年度北方测绘专业大展,GEOChina2017将以热情周到的北京精神迎接各位大驾莅临。

九、宣传计划 CCTV、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ChinaDaily、人民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京华时报、参考消息、法制晚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科技日报、《中国测绘报》、《中国测绘杂志》、《地理信息世界》、《遥感信息》、《全球定位系统》、《城市勘测》、《地理空间信息》等;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环球网、搜狐、网易、新浪、腾讯、中国测绘网、中国测绘新闻网、中国测绘仪器网、赛迪网、中国地 12 理空间项目网、3sNews、51GPS世界网、测量师网、中国化工仪器网、测量仪器网、中国测控网、国家安全 网、仪器仪表商情网等300多家媒体;
十、费用标准
(1)标准展位:9㎡(3m×3m)的标准展位,特装光地(36平米起租);
(2)国内单位:13800元人民币;光地:1380元/㎡;精品展位16800元人民币。

(3)境外单位:4500USD; 光地:450USD/㎡
(4)标准展位包含三面展板、洽谈桌椅、两个射灯、220V/5A电源插座、地毯及公司名称楣板;光地不 提供任何展览设施,光地管理费和电源费自理。

(5)申请大会赞助及出席演讲请来电索取相关资料; 十
一、参展程序
(1)展位按照“先报名、先付款、先安排”的原则进行。

(5)选订展位,详细填写《参展申请表》签字盖章后传真、扫描或邮寄至展会主办单位。

(2)参展单位在报名之日起
2个工作日内支付全款费用。

(3)主办单位在收到全部展位费后,将向参展单位发出《参展确认函》,参展单位凭函件在规定时间内报 到布展。

(4)如参展单位没按照规定时间内交付预订金,主办单位有权调动展位。

(5)主办单位将向参展单位发出《参展商指南》,详细介绍展前有关事宜。

二、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
组委会秘书处: 联系人:张磊 电话:010—59346627E-Mail:ecidrea@ 商务在线QQ:2468668909测绘地信行业高端QQ群:526621198 地址:北京市大宁山庄二区邮编:102445 官方网: ********************************************************************************************* 2017
全国城市污泥污染防治与资源(能源)化循环利用学术研讨会 随着我国污水处理率的迅速提高,目前城市污泥产生量为3500万吨-4000万吨(80%含水率)/年,据估计,到2020年,这一数据将达到6000万吨/年。
城市污泥中不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水分以及丰富的氮磷营养物质,而且含有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盐类、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臭味,如果不进行妥善处理处置,将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城市污泥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之
一。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中关于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的要求,促进“政、产、学、研、用”相结合,提高我国城市污泥污染防治与资源(能源)化循环利用研究与管理工作水平。
由我会联合固体废物分会、北京林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关村紫能生物质燃气产业联盟共同主办的“2017全国城市污泥污染防治与资源(能源)化循环利用学术研讨会”,定于5月18日-19日在重庆 13 市召开。
会议主题是:推进污泥处理处置,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1)特邀主旨报告会;2)专题分会场研讨会;3)优秀科技成果推广交流会等。
届时,来自全国污泥污染防治与资源(能源)化循环利用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环境部门管理者、企业单位的研究开发、工程技术人员等将出席会议。
欢迎大家踊跃报名参加。
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组织主办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单位: 固体废物分会、北京林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关村紫能生物质燃气产业联盟。

二、会议交流和研讨的主要议题
1.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政策措施与标准研究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与利用政策与措施;污泥利用处置的环境保护问题;污泥基础通用类标准研究;污泥处理、处置和利用工艺、装备与产品标准研究。

2.城市污泥污染防治新技术与新工艺 污泥表征与分析;城市污泥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城市污泥中难降解有机物污染防治技术与工艺;城市污泥中新型污染物防治技术;污泥中抗性基因防治技术;城市污泥除臭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3.城市污泥减量技术创新与装备制造 污水处理过程污泥减量技术与装备;污泥处理过程中的减量技术与装备;污泥浓缩、调理与脱水干化技术与装备;污泥消化技术与装备;污泥石灰稳定技术与装备;污泥其它物理化学稳定技术与装备。

4.污泥焚烧、产电、产气与能源回收 污泥焚烧技术与装备;污泥产电技术与装备;污泥产甲烷/氢技术与装备;污泥生物质能源回收技术与装备。

5.污泥营养物质与资源回收 污泥中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回收技术与装备;污泥破解液作为反硝化碳源技术与装备;污泥蛋白提取回收技术与装备。

6.污泥堆肥与土地利用与管理 污泥好氧堆肥技术与装备;污泥土地利用技术与管理。

7.污泥基产品研究与应用 污泥制作建筑材料技术与装备(沥青、生态水泥、陶粒、砖、混凝土);污泥基吸附剂制备技术与应用(生物炭、活性炭等);污泥基可降解塑料制备技术与应用。

三、特邀报告会议拟邀请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就污泥污染防治与资源(能源)化循环利用作主旨报告。

四、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成果转化交流浅谈会 14 会议将汇集城市污泥处理优秀科技成果和典型工程案例,在会议期间进行发布和交流对接。

五、论文征集
1、请按照会议议题提交论文,论文摘要不超过500字,全文不超过5000字。
论文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
具体要求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等。

2、本届会议收录的论文将印刷为论文集作为会议资料,优秀论文可推荐到《环境工程学报》刊登。

3、请提交论文人员将电子版论文全文发送至wunihuiyi@信箱。
论文截止日期:2017年4月20日。

六、会议注册会议服务费为高校、科研院所人员1800元/人,学生代表凭学生证1200元/人,企业代表2800元/人。
会议服务费包含会务、餐饮、会议资料等费用。
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七、会议联络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交流部:联系人:张鹏张中华王国清电话:010-6271162262259894北京林业大学:联系人:李俊仪电话:010-62336673报名及投稿邮箱:wunihuiyi@ 15 附件:单位名称通讯地址姓名电话 其他参会代表登记 2017全国污泥污染防治与资源(能源)化循环利用学术研讨会报名表邮编 手机 部门 职称 传真 电子邮箱 姓名 职称 手机 电子邮箱 提交论文 题目 题目 大会发言 发言人 发言分会场 职务或职称 备注 注:请将参会报名表于2017年4月20日前传至E-mail至会务组电子信箱:csescses@,联系人:李向阳电话:010-56243686 16 第二届数字一带一路国际会议暨第三届热带与亚热带遥感应用会议 The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DigitalBeltandRoad(DBAR2017)、The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remotesensingapplicationsintropicalandsubtropicalareas(RSATSA2017)willtakeplaceduring6-8December2017,venue:The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MainConferenceTopics: RemoteSensingforCoastandMarineEcosystemsRemoteSensingforResourcesandEnvironmentMonitoringandAssessmentRemoteSensingforHarbourandPortCitiesDevelopmentRemoteSensingforDisasterRiskReductionRemoteSensingforNaturalandCulturalHeritage,andTourismDigitalEarthandSpati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ImportantDates:31May2017:Abstractsubmissiondeadline03July2017:Noti_cationofeptance30Sept2017:FullpapersubmissiondeadlineEnquiry:InstituteofSpaceandEarthInformationScience,The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Tel:(852)39434405Fax:(852)26037470Email:iseis@cuhk.edu.hk ********************************************************************************************* THE
38THASIANCONFERENCEONREMOTESENSING The38thAsianConferenceonRemoteSensing(ACRS-2017)willtakeplaceduringOctober23-27,2017,venue:TheAshok,NewDelhi,India().ACRS-2017willrepresentamajoreventinthelongseriesofessfulACRSconferences.ThemainthemeoftheconferenceisSpaceApplications:TouchingHumanLives. WeareaspirantthatACRS-2017willbringtogetherstudents,researchers,scientists,engineers,policymakers,professionalsandpractitionersfromdevelopedanddevelopingcountriesfromandaroundAsiatoshareinsightsintothe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ofRemoteSensingandrelatedgeospatialtechnologiesinbuildingresiliencyandencouraginginclusiveeconomicgrowthinone,dynamicAsia.Italsoaimstobeaplatformforinternational 17 engagementtoensurethatknowledgeisgeneratedinpartnershipwithsociety. TENTATIVEEVENTS TechnicalSessions Eminentlectures ScientificConferencesandExhibitions Visit/FieldExcursion/sightseeingin/aroundNewDelhi CulturalEveningdepictingIndianHeritage Post-conferencetutorials ImportantDates July1,2017:AbstractDeadline July31,2017:Abstracteptance Aug31,2017:DiscountedReg Sept10,2017:FullPaper Oct28-29,2017:Tutorials  Support:acrs2017ind@ Contact Dr.ShaileshNayak President,ISRS DistinguishedScientist FormerSecretarytotheGovt.ofIndia MinistryofEarthSciences Email:shaileshnayak@ Dr.ASenthilKumar Chairman,LocalOrganizingCommitteeACRS-2017 Director,IIRS/CSSTEAP Email:senthil@iirs.gov.in Dr.SPAggarwal OrganizingSecretary,LocalOrganizingCommitteeACRS-2017 HWRD,IIRS Email:spa@iirs.gov.in Dr.HitendraPadalia Treasurer,ISRS Email:hitendra@iirs.gov.in 18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会员招募
一、会员的权利凡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会员除得到每年十期电子版《遥感快讯》外,还享有下列权利:
1、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对本分会工作有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3、优先参加本分会举办的学术活动和取得有关学术资料;
4、积极参加本学会的有关活动;
5、会员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二、会员应履行的义务
1、积极参加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2、维护本分会合法权益;
3、向本学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三、入会手续
1、请填写《入会申请表》;
2、交纳一寸照片两张,黑白、彩色均可。
请将上述资料邮件、传真或邮寄到我学会。
我会接到上述材料后,随时将会员情况存入数据库。
如有问题请与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办公室联系:联系人:吴洁于璐地址:100101,北京9718信箱学会办公室传真:86-10-64807989联系电话:86-10-64806542,64806569电子信箱:aers@网址: 19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会员入会申请表 编号 日期 通讯地址①单位 邮编电话及传真 ②住址 目前邮件寄到:①()②() E-mail 最后学历及主要工作经历: 国内外院校名称 最后学国内 历 国外 主要工 作经历 科系 起止年月毕业或肄业 主要科学技术成果及著作(发表年月及刊名、出版的年月及出版社名):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党派:.....................…………...文化程度:.....................................会何种外语及熟练程度:....................................………….......从事专业:..................................技术职称:........................获得时间:..................………….....工作单位:.......................................................部门:.............…..........职务:.....…………...........兼职单位:........................................................部门:..........................职务:................……….... 受过何种奖励或处分: 参加国内外哪些学术团体及担任的职务: 曾参加并希望今后参加本学会哪方面专业的活动: 介绍人: (签名盖章) (签名盖章) 意
单位盖章: 见 年月日 理事会审查意见:年月日 20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信息系统与遥感专业委员会会员招募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相关规定,本会会员均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员。
本会会员分为三类:针对中国公民设有个人会员,包括普通会员和高级会员;针对机构和单位设有团体会员。
申请加入本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普通会员 从事环境信息系统与遥感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或正在攻读环境信息系统与遥感及相关领域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承认本会管理办法,自愿参加本会活动,履行入会手续,即可申请成为本会普通会员。
(二)高级会员 凡取得教授、研究员职称(或相当技术职称)并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奖的主要负责人;取得上述职称五年以上,在学术上有较大影响者;担任本会主要领导或从事本会专职工作10年以上,对本会发展有重要贡献者,经本会委员会批准,即可聘为本会高级会员。
(三)团体会员 与环境信息与遥感各专业有关,具有一定数量的科技队伍,遵守本会管理办法,愿意参加本会有关活动,支持本会工作的科研、教学、生产和公益服务等企事业单位以及依法成立的有关学术性群众团体,可申请加入本会成为团体会员。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个人会员、高级会员
1.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对本会工作有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3.优先参加本会举办的学术活动和取得有关学术资料;
4.积极参加本会的有关活动;会员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团体会员
1.优先参加本会主办的有关学术和其他活动,并可直接取得本会的有关资料;
2.可要求本会优先给予技术咨询和帮助;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四)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1.积极参加本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2.维护本会合法权益;如有问题请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信息系统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办公室联系:联系人:吴洁于璐地址:100101,北京9718信箱学会办公室传真:86-10-64806569联系电话:86-10-64806542,64807989电子信箱:seir@ 2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信息系统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员入会申请表 最后学历及主要工作经历: 编号 日期 通讯地址①单位 邮编电话及传真 ②住址 目前邮件寄到:①()②() E-mail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党派:.....................…………...文化程度:.....................................会何种外语及熟练程度:....................................………….......从事专业:..................................技术职称:........................获得时间:..................………….....工作单位:.......................................................部门:.............…..........职务:.....…………...........兼职单位:........................................................部门:..........................职务:................……….... 国内外最院校名称后学历国内 国外主要工作 科系 起止年月毕业或肄业 经历 主要科学技术成果及著作(发表年月及刊名、出版的年月及出版社名): 受过何种奖励或处分: 参加国内外哪些学术团体及担任的职务: 曾参加并希望今后参加本学会哪方面专业的活动: 介绍人: (签名盖章) 意 单位盖章: 理事会审查意见: 见 年
月日 年月日 (签名盖章) 22 《遥感快讯》征稿启事 《遥感快讯》是由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联合中国遥感委员会编辑的遥感信息资料。
快讯旨在介绍国内外遥感科技动态、研究成果、学术活动以及其他最新科技信息。
快讯栏目有:业内新闻、成果与推广、技术与应用、科技进展、学术活动、专家论坛、学科前沿、市场信息、国际动态、简讯、书讯等。
为进一步提升文章质量,丰富栏目内容,为会员搭建信息沟通和交流的平台,现面向学会各理事、会员及成员单位诚征稿件。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稿件文字要求简练,每篇文章字数一般不超过700字为宜,消息报道性文章以500字为宜,专家论坛、学科前沿方面的文章字数可在2000字左右。
较重要的信息,应注明其来源出处。
本刊对采用的稿件一般都要进行编辑加工,如不同意删改,请在来稿上注明。

二、稿件文责自负,请自留底稿,不予退稿。
来稿请写明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单位、E-mail地址、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

三、来稿一经采用,作者今后将收到每期《遥感快讯》电子版作为资料。
望广大遥感科技工作者大力支持,踊跃投稿。
来稿请寄: 《遥感快讯》编辑部地址:北京9718信箱学会办公室邮编:100101联系电话:86-10-64806542,64807989传真:86-10-64806569联系人:吴洁于璐电子信箱:aers@ 23

标签: #copy #cellular #certain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 #文件 #catch #cant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