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4日星期五,2022年6月24日

黑夜 4
星期五副刊专刊部电话:23602884
9 文摘《只没希头望脑能和给不你高兴一》点之快父乐任溶溶1:2版 烈日炎炎古人如何避暑 照片里的小孩:岁一心当红军 12版 版 当心透明偷App走流量10版 12 三大“养生死角”需重点关照 版11 11 擦玻璃的师傅10版 人越胖靠运动减肥越难 11版 下过的功夫不会浪费 10版 冠心病患者最好下午或晚上锻炼 11版 用高科技监控员工涉嫌侵权 10版 蚊子叮人挑时间避蚊驱蚊全攻略来啦11版 第167期 “95后”工匠邹彬:每份职业都很光荣12版 这样洗筷子细菌“越洗越多” 11版 疫情中独居老人的生活难题无处就餐无人跑腿无人倾诉 当疫情阻断了线下通道,不擅长手成了老人的负担。
一箱防 太孤独了。
”“孤独”是多位封控、管控区 机电脑操作的老人们遇到了各种生活疫物资,年轻人取一趟只要 里的独居老人最常提及的词汇之
一。
难题,尤其是一些独居老人。
他们还需10分钟,林大爷却要颤巍 疫情之下独居老人的“心理防疫”,也成 要更多的关注。
巍走上二三十分钟。
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就餐难不会网购天天速冻水饺 90多岁的贾大爷,得坐上他的电动轮椅才能下 75岁的刘阿姨自4月下旬所住社区被划定为高风险地区,至解除管控措 王宏瑞老人81岁,老伴去世后,他楼活动。
平时,他的所有快 施,独居家中近一个月。
“两个儿子都 独自住在朝阳区某小区的家中。
老人递都由暖心的快递小哥送 忙,平时我习惯推着轮椅出门遛弯儿, 虽然基本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但平时上门。
小区封闭管理后,贾 跟邻居们聊聊天。
”刘阿姨说,封控后不 还是以自己买菜做饭为主。
大爷只能求助于社区工作 能下楼,她唯一的消遣就是看电视,看 日前,小区实行封控管理,全体居人员,“但他们也挺忙的,我 困了就倒在沙发上睡觉,到了晚上反而 民居家隔离,这让王宏瑞老人犯了难:就尽量不买或少买东西。
” 睡不着了。
前几天,刘阿姨在家里不小 “不能出门,去哪里买菜啊?”于是,在封 “独居老人、孤寡老人, 心摔了一跤,倒在地上40分钟都爬不起 控初期的近一周里,他的一日三餐一直还得街坊邻居多照顾。
”在社区从事志愿动的徐晶被住在同一栋楼的阿姨拉住来,挣扎着起来后,发现半身都摔青 是“随便凑合着吃”,速冻水饺成了主者工作的杨阿姨同楼住着一位高龄孤寡了。
原来,老人的手机已经欠费几天,了。
疫情、回忆、病情交织在一起,让老 角。
直到后来,有爱心人士联系到老人,老人,出门办事前,她会时不时去老人家而附近的营业厅已经关门。
人的心弦儿一点点绷紧。
免费给他提供荤素搭配的爱心餐,才好门口问问有什么需要。
买菜买药、拎垃 “阿姨您别急,我先给您充上值,然 心理咨询师李女士也说起一个发 好吃上几顿饭。
像王宏瑞老人这种情 况,解在题本轮:养疫老情驿中的站不成“少社助区餐都食有堂出”现。
解决疫情期间老人的吃饭难题,养
老驿站提供了助力。
10元一袋的主食、25元一份的午餐、18元一份的晚餐……最近,朝阳区一养老驿站的微信群里热闹起来,居民们每天都可以在群里预订 解题:社区里花甲助耄耋圾、取快递,她能帮的就尽量帮一把。
花甲助耄耋,“小”老人帮扶“老”老人,这样的模式在丰台区右安门街道让不少独居老人受益。
80多岁的张老爷子最近需要到医院疼痛科进行手术治疗,孩子们远在千里之外,疫情之中出行又不方便。
正当老两口犯难时,右安门 后再慢慢教您。
”徐晶帮老人缴了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年轻人已 习惯于手机缴费,可对于不少独居老人来说,至今仍保留着诸如线下缴纳水电燃气等费用、线下取钱的习惯。
当线下网点 暂停解营题业:后期,待缴费话的费短也期有困难绿出色现通了道。
记者了解到,国家电网就规定,疫 生在疫情中的故事。
一位独居老人拨通热线电话说“:屋里屋外都是安静的。
我刚哭过,现在就想找人说说话。
”挂掉这 通解电题话:后可,她通的过内社心区久寻久不求能心平理静疏。
导 当独居老人出现孤独等心理状况时,可通过社区组织,寻求专业的社工或者心理咨询师进行疏导。
记者了解 午餐和晚餐。
窦珍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志愿者伸出了援情防控期间,对居民用户采取“欠费不到,目前,西城区各社会心理服务站点 对于许多独居老人来说,社区养老手,陪同老人约车、挂号、办理住院手续,停电”的便利举措。
而针对线下网点关已经行动起来,组建起心理援助咨询师 驿站就像是“助餐食堂”。
据记者了解,让他感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暖。
闭导致老年人取款难的问题,北京部分团队进行“心理抗疫”,随时为有需求的 本轮疫情中,为保障周边社区老年人的 窦珍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志愿者一银行也于近期推出存折取现预约服务。
居民提供电话、视频连线等形式的心理 需求,全市大多数养老驿站的助餐服务大半都是退休老人,他们会定期为高龄 话费的缴费服务能否也依据老人疏导。
同时,一些社会化心理咨询机构 都没停,有的驿站是由老人自取,有的老人提供上门理发、陪同就医、买菜买需求提供预约制的线下服务?记者询也开展了针对独居老人的公益行动。
驿站是由工作人员配送。
药等代办跑腿的服务。
也有老人建议,问移动、联通客服得到的回应是,“目前 此外,独居老人的儿女也应多打电 取件难拉个小车颤巍巍取快递 林大爷的子女常年在外地生活。
多推广这类“协同式”互助养老模式。
缴费难手机欠费只能找邻居帮忙 暂时没有这样的服务。
” 倾诉难就想找人说说话 话陪老人说说话,关注老人是否出现情绪低落、饮食睡眠问题、身体慢性疼痛等症状,特别是当老人主动说出自己抑 过去,快递员都会把东西送到家门口,随着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到门口取快递 “闺女,你帮阿姨看看,这手机欠费了,怎么充值?”几天前,正在小区里活 “生活上的大事小情,社区、儿女都能帮着解决,一个人住最大的困难就是 孙奇茹鹿杨杨天悦郁、难受时,要给予回应、理解和支持。
(摘自《北京晚报》) “岂猎能奇践创踏安意全”食红品线 近期,南京市一家餐饮店销售的“洗衣液奶茶”引争议,同时类似的“网红”食品、用品的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推出“洗衣液奶茶”门店被调查 据南京市市场监管局介绍,上述这款奶茶产品名称为“斑斓厚椰椰”,是南京南椰里·泰式大排档销售的自制饮品,由于奶茶包装容器与洗衣液瓶子类似,被称为“洗衣液奶茶”。
“虽然这款奶茶的瓶身及瓶盖检测报告显示符合食品级包装材料标准规定要求,产品也没有质量安全问题,但这种包装与洗衣液瓶相似,会误导消费者。
”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说,无底线的搞怪设计不值得提倡,商家在食品包装方面应把握好尺度。
“猎奇”食品仍在网络大量销售 “洗衣液奶茶”已被叫停,但记者在部分网络购物平台上看到,诸如灯泡糖、草莓蛋糕精油皂、香烟糖等类似的“网红”食品、用品还在大量销售,给孩子带来的安全隐患仍令人担忧。
一类是做成日常用品形状的食品,孩子容易误食。
如一款灯泡形状的糖果“灯泡糖”,是按照电灯泡1比1制作,颜色五彩斑斓,非常吸引人,网上显示月销量达到600多件……网民担心这些“搞怪”食品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一类是做成食品形状的日常用品,也给孩子造成误导。
一家销售“草莓蛋糕精油皂”的店铺里,销售的精油皂做成了草莓蛋糕的形状,非常逼真,有五种颜色可选。
还有很多做成食物形状的小玩具,非常仿真,很受孩子的欢迎。
这些“网红”食品打擦边球,容易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猎奇创意不能践踏食品安全 淮阴师范学院教授赵海林认为,洗衣液奶茶、灯泡糖、草莓蛋糕精油皂、香烟糖等“网红”食品和用品,一定意义上满足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容易产生比较好的销售效果,但这类包装对于辨识力弱、好奇心强的孩子极易产生误导,造成安全隐患。
商家“猎奇”“创意”要有度,不能为了追求利益而践踏食品安全“红线”,有关部门对于此类奇葩包装应加强监管。
“国家对食品及食品用包装材料有严格的规格和标准要求,但对包装设计的外形没有明确的规定。
”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尽管如此,食品类产品涉及身体健康和安全,在创新设计中,不应与非食用产品的包装外形类似,以免误导消费者。
(摘自《北京青年报》) 社交媒体晒照片当心隐私“一键泄露” 近日,“发原图或暴露隐私”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报道中,记者将随手拍摄的一张原图照片发送给专家,专家很快便读取出照片中所包含的大量信息。
这些信息不仅包括拍摄时间、拍摄设备以及拍摄所在的具体位置,而且如果将经纬度信息输入地图软件,还能立即准确找到照片拍摄的建筑物。
这让网友惊呼:天呐,再不敢发原图了! 事实上,在微信、邮件里发送原图,都会将照片和信息一同发送,任何人都可以读取。
这些信息是如何产生的?哪些处理技术能最大程度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公众又应当如何增强个人防护意识?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一线网络安全专家。
隐私信息潜藏于数码图像生成时 “当我们以原图或者原文件的形式发送信息时,Exif信息会一并发送出去,这与是否使用微信发送无关。
”安天移动安全资深安全专家潘博文表示,每一张数码照片中都有一组可交换图像文件格式的信息,简称Exif,它是照片在拍摄时生成的自带信息,主要包括拍摄时的准确位置和时间,以及拍摄设备的唯一ID号。
“这些信息在使用智能手机或者数码相机拍摄照片时会自动生成。
” 潘博文说。
当前,华为、小米等智能手机的相 机程序都提供关闭自动记录地理位置信息的开关。
当选择关闭时,手机将无法使用相册中根据拍摄位置来筛选和查看照片流的产品功能。
“这样,在照片原始文件中就不会包含地理位置信息,但拍摄时间和设备标识信息依然会存在。
”潘博文补充说,“在拍摄过程中去掉地理位置信息确实能够提高隐私安全性,但也不能一劳永逸。
” 社交平台与设备厂商可继续提质升级 信息的传输依靠渠道,高清原图的传送渠道大都为社交平台。
为了信息传送便捷和个人隐私保护,当用户在一些主流社交平台上传或者分享照片文件时,程序会默认对文件进行裁剪或压缩处理“。
在此过程中,照片不仅会变小,原始的Exif信息也会被移除或者修改,这是对隐私信息的一种保护。
”潘博文说。
潘博文建议,对于社交平台而言,为帮助用户避免照片原图暴露隐私,可以在用户选择上传图片或者分享图片时,给予前置性的检查功能,当检测到存在疑似敏感信息时,提醒用户安全风险的存在,或者对其进行删除。
当然,为了提高交互性体验,社交平台也可提供内 置的自动删除图片Exif信息的功能。
而当用户在用手机拍摄图片时,生 成的照片能否自动进行信息保护?对 于拍摄厂商而言,这对手机等设备的拍 摄功能提出了升级优化的新要求。
筑牢隐私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删除Exif信息 并不能完全消除用户泄露隐私的风险, 用户在使用社交媒体等产品时自身的隐 私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潘博文告诉记 者,对于隐私保护,技术手段的应用是客 观条件,关键在于主观意识的提升。
“现在有种类繁多的社交产品供用 户
分享日常生活,在这个过程中,用户 如果设置了不恰当的访问权限,特别是 设置陌生人可以公开访问到这些信息 内容,对于个人隐私安全来说将是灾 难。
”潘博文说。
潘博文提醒,对于普通用户来说, 在分享、上传和个人隐私相关的照片之 前,应将社交平台的“隐私和权限”设置 为仅朋友可访问;如果存在分享时间的 设置,尽量设置短一点。
另外,如果拍 摄的照片存在明显的位置标识,可以选 择裁掉再发送。
“而且,我们建议,家长 要谨慎分享自己孩子的照片内容。
”潘 博文说。
(摘自《科技日报》) 研究生“超长待校”十几年却始终无法顺利毕业,高校掀起“清退潮”,甚至有的一次性清退逾百人……近年来,高校“超期硕博”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带来的高校教学资源被挤占、管理成本上升等问题引发社会讨论。
硕博“超长待校”成“拖油瓶” 2021年12月,江西财经大学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113名研究生作自动退学处理,其中超期最长的一人为2004年入学的产业经济学博士生,超期11年。
而这并非高校第一次因清退“超期硕博”引关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20年10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养方案进行分流退出,做 “超期硕博”难博一纸文凭 好学生分流退出服务工作,严格规范各统考范畴,这些专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 类研究生学籍年限管理。
” 入学门槛普遍低于全日制研究生,而学费 据了解,“超期硕博”现象正在挤普遍高于甚至两倍于全日制研究生,使得 占高校教学资源。
一位名校毕业的博部分高校一度热衷于招收此类研究生。
士生告诉记者,一流学科点的研究生 一名曾就读MBA的学员表示,他们 导师通常每年招收2名博士、3名硕的精力主要被家庭、工作占用,毕业难 士,即使所有学生均正常毕业,在培养度不小。
但比起一纸学位证书,大家更 过程中也会出现1名导师同时辅导15在乎的是读研带来的人脉。
名甚至更多学生的情况。
在正常情况 “学位是国家公信力的体现,坚决 下,导师精力、实验室资源等也只是勉清退过度延期未毕业研究生,是高校应 强够用。
若有硕博“超长待机”,高校坚守的底线。
”中国教科院研究员储朝 教学资源只会更加紧张。
晖说,从人才培养规律看,高校规定的 某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告诉记者,最长学习年限较为宽松,通常硕士生为 学校需要每年为“超期硕博”办理延长4~6年、博士生为6~8年。
如果研究生在 学籍的手续,如果年年“心软”,办手续此期限内无法达到预定培养要求,表明 的学生越积越多,将不断增加学校管理其缺少教学可塑性和相应的学习能力。
成本。
同时,多所高校研究生院相关负 受访专家建议,不断提升研究生招 责人表示,教育部会根据研究生的毕业生准入门槛,优化生源结构;强化过程 率来评定高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并管理,建立研究生教育的过程监测体系; 在招生指标上进行相应调整。
这样一来,高校也只能清退“超期硕博”。
坚守底线,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据了解“,宽进”学员“严出”难毕业,是“超期硕博”现象频发的重要诱因。
过去,MBA、EMBA等专业未被纳入研究生 胡锦武袁慧晶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格局性、深层次 变革。
(摘自半月谈网) 今晚文摘文章见报后,请原作者速与编辑部联系,以便寄发稿费。
联系电话:(022)23602884。
防“高考诈提前骗查分”、是花钱考补录后第一课 又是一年高考季,在考生们忙着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时,诈骗分子也跃跃欲试,忙着布置起了各种“陷阱”。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其他网络电信诈骗,受害人损失的往往只是钱财,但对于“高考诈骗”,考生父母损失的不仅仅是钱财,还可能因此误了孩子的前途。
为此,一些媒体和警方梳理了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高考骗局”,希望能够引起考生和家长的注意。
“提前查分”谨防木马 比如高考结束十几二十天,就可以查询分数了,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短信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虚假提前查分网址,考生或家长一旦点击进入,木马病毒便会自动植入手机,从而获取手机所关联的银行卡等相关信息。
此外,不法分子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还可经网购消费变现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等方式获得钱财,所以考生和家长千万不要轻信所谓的“提前查 热点 责任编辑:杨玉燕 分”,即便要查分,也要认准教育部门指 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 击手机短信里来历不明的链接。
花钱“补录”都是骗局 到了招录环节,“补录”骗局又开 始兴风作浪。
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 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 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 生家长钱财。
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在考 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 额。
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明白,高校正 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 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 标费的“招生指标”,百分之百是诈骗。
家长考生切莫偏听偏信 “高考骗局”五花八门,但考生和 家长要做到“以不变应万骗”,那就是 不管是从哪里来的信息,都不要偏听 偏信,不存在提前查分,也没有所谓的 花钱购买录取名额,尤其是涉及到收 费的各种信息,一定要通过正规官方 的渠道去进行验证,包括孩子就读的 学校或老师,以及当地的教育部门等, 不贪便宜,不走捷径,多方求证,骗子 的伎俩,自然就露了原形。
此外,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加强 此类防诈宣传,及时公布涉及查分、招 录的相关权威信息,让不法分子没有 可乘之机。
(摘自《重庆晨报》) 别被“治愈”近视的营销忽悠 最近,近视治疗市场的“魔法”越来越多了。
据报道,有中医按摩的,还有护眼贴和3D训练,也有采用降度镜和各式仪器的,如星趣控镜片+哺光仪+拉远镜+反转拍,更有苗医之类的疗法,都是宣称不用手术就能治疗近视。
但是,大多数人近视没治好甚至加剧了病情。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2.7%,小学阶段35.6%,高中阶段80.5%。
对于孩子的近视,没有人比家长更着急。
但是,治疗和康复的基础是科学,而不能“病急乱投医”。
只有经过正规医院的诊断,才能确认孩子是否近视、近视到什么程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及是否需要治疗和采用什么样的治疗。
针对真性近视,只有一种方法能显著改善视力,那就是激光手术。
早在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就联合发文,要求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加强监管,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等宣传 用语。
即便是手术,也不能治愈近视,只 能是改善和矫正。
诸如“眼部护理技术”“眼放松技术”“阿尔法脑波技术”等营销话术,都没有充分的和可以验证的科学根据, 有家长称,他们的孩子经过某种方法治疗后视力有改善。
其实,这是一种错觉。
药敷、按摩、戴特效眼镜等方法能改善视力,原因是神经肌肉放松了,可以缓解因眼疲劳而产生的一些近视症状。
实际上,病因未除,近视依然存在。
而青少年的假性近视,通过休息、纠正不良用眼习惯,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康复。
抓早抓小,也就是让孩子从小养成科学用眼的习惯,再加上适量的户外活动才能有效避免近视。
每次用眼的时间不要超过45分钟;同时,看书写字的距离需要保持在30厘米;光线要适中,不能过强或过弱;不能长时间使用手机和电脑等。
此外,每天一定时 张田勘间的户外活动更是防止近视的良方。
(摘自《中国青年报》) 轻量化婚礼渐流行 不必盛大,不必亲友到场齐聚一堂,不必麻烦朋友一起忙活……如今,年轻人的婚礼,从观念到形式都在发生着变化。
在行业媒体发布的“2022中国结婚产业10大关键词”中,第一个关键词便是“轻量型婚礼”。
现在,“小而精”“新而美”的婚礼越来越多,从午宴到晚餐、派对,从酒店草坪到林间露营,虽然规模不大,但处处体现着个性、创意和温馨。
婚礼纪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关于沉浸式轻婚礼的咨询量同比上升了143%。
露营婚礼、民宿婚礼、婚礼派对是典型的沉浸式轻量化婚礼风格。
相比之下,直播婚礼在各种形式的婚礼中更为轻量化。
今年5月2日,一场仅靠一台手机完成的线上婚礼,让近万人送上了祝福。
新郎和新娘在 天津市工作,双方父母分别在不同的城市,疫情打乱了原有的结婚计划。
新娘想到了一个主意:线上结婚,请所有的亲朋好友在家里观礼。
婚礼上,新娘安排了很多特别环节,一系列活动在直播间掀起了刷屏、转发的热潮,这一场婚礼获得了近万人次的观看和超过14万次的点赞。
在婚庆行业,柳菁算是“老人”了,做婚礼策划、主持已有十多年。
柳菁表示,近年来,年轻人的婚礼数量减少,一方面是适婚人群不婚、晚婚者增多;另一方面,疫情的出现也影响了大型婚礼的举办。
而最关键的是,人们的婚庆消费观在改变,不愿大操大办了。
为适应这种改变,户外轻量型婚礼已成为重点打造的产品。
(摘自《中国消费者报》) “医美面膜”能挤出多少“水分” 所谓医美面膜其实是一种医用敷不断加强监管。
2020年1月,国家药监 料,通常情况下是医院开给皮肤科患者局发文称,根据《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 或激光医疗术后的人群使用的产品,用名规则》要求,不得含有“美容”“保健” 于帮助患者修复愈合皮肤创伤等。
等宣传词语,不得含有夸大适用范围 一股“医美面膜”风,正在当下的或其他具有误导性、欺骗性的内容;不 护肤领域刮起。
价格不菲,但难挡爱得存在“械字号面膜”的概念,医疗器 美人士对它的追捧。
在机构、网红、明械产品也不能以“面膜”作为其名称。
星的“力荐”之下,医用敷料脱离医嘱, 另外,药监局明确,一些面膜类化 被定位为高端的“普通面膜”。
妆品将产品宣称为“医学护肤品”“药 巨子生物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妆”产品等,属于明示或者暗示产品具 年末,企业产品销售至全国1000多家有医疗作用,均是违法宣传行为。
公立医院、1700多家私立医院(诊所) 2021年年底,国家药监局再次发 及约300家连锁药房。
之所以会有“医文,在《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中删 美面膜”的概念,是商家为了让消费者除“液体、膏状敷料”相关条目,并表 更好地理解产品,与日常使用的面膜示:“成分不具有药理学作用、所含成 联系起来而故意为之。
换句话说,“医分不可被人体吸收的液体、膏状敷料 美面膜”其实就是一个营销噱头。
为了“打假”,国家有关部门开始 俞瑶刘谧(不包括凝胶)拟均按照II类器械监 管。
” (摘自《成都商报》)

标签: #中国传媒大学 #注册时间 #视频 #怎么删除微博 #婴儿 #快手 #字母 #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