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新春笔记,怎么剪切视频

视频 3
天津卫·家春秋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天津卷语言类六卷出版工程启动 收民藏间好文天学津的家底谭汝为 收集整理民间口头文学作品,编纂出版《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大型文库,建成“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一件大事。
本项工程将结合天津具体情况,推动民间歌谣、说唱、小戏、谚语、谜语、俗语的编纂工作,在市文联和市民协的领导下,组建了语言类六卷本编委会,力争在2026年底之前,分别完成六卷本的普查、采集、鉴别、遴选、分类、编排、阐释、配图、音像、统稿、校对、印制、出版等各项工作。
例如“: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杨村糕干林亭口的蒜,要吃稻米上小站”等谚语;例如:“不怕家着火,就怕掉臭沟“”梁嘴子过河——赵场(照常)办事”的俗语“;五千年前天津卫(打一位京剧名家)——原是海(袁世海)”的谜语以及歌谣、民间说唱、民间小戏都在收集之中。
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意义在于搞清天津民间文学的家底,抢救和整理珍贵的散落在民间的传统文化资料,进一步促进天津民间文学资源的活化和发展。
哲言漫像 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
编绘/王玉荣 旧时津门冰场遍地开李琦琳天津是中国较早接触西方文化的城市,其中就包括滑冰这项运动。
最早的英租界滑冰俱乐部 1893年,天津英租界成立了天津滑冰俱乐部。
滑冰场是冬天由球场经过人工浇水而成,四周用铁架和芦席搭成室内冰场样式,分为一大一小两部分,小冰场专为儿童和初学者设立。
20世纪20年代,国人开始参与滑冰运动。
1927年冬,意租界滑冰场筹办,由住在意租界的张杏亭、曾世英等人组织实施,1928年1月9日开业。
当时在此滑冰的人,国人与侨民各占一半,是滑冰运动在津普及的开始。
国人掌握滑冰技巧后,冰场需求加大。
1929年12月,南开中学、南开大学设滑冰场。
1931年1月,滑冰场增至五处,南开中学、英国冰场、日本冰场设在室内,南开大学和中日中学则是露天的。
1932年,天津市立公共体育场利用原有水塘开办溜冰场后,天津的冰场达10处之多。
至1937年,比较有名气的滑冰场达12个。
人工滑冰场构建需要在温度基本达到零度时,采用人工担水或自来水浇灌,逐渐形成冰层。
比较讲究的英租界滑冰场,先用自来水送水三寸,然后在冰上铺撒少量灰土,等到天气严寒时,再放水三寸,冰厚共达六寸,才算符合标准。
各种档次滑冰场众多 根据1937年1月调查显示,市政部门管理或直接经营的滑冰场设施最好、管理水平最高。
市立第一公园滑冰场利用公园内的湖面,吸引了附近工业、北洋、女师各校学生,平均每天在此滑冰的有百人以上;第三公园滑冰场临近海河东岸,即原俄租界的俄国花园,是利用公园水系形成的反9字形天然冰场,由商人承包经营。
因为地缘关系,在此滑冰的绝大多数是俄国侨民;宁园冰场虽为露天,但湖面广大,曾经举办过天津市冰运会,是著名的滑冰场所。
旧时,天津校园滑冰场不少。
南开中学滑冰场直径近300米,长期到此运动的男中、女中、小学部师生达400余人;南开大学利用思源堂旁莲花池作为 1932年《天津商报画刊》刊登的在北宁公园滑冰场组图 师生锻炼滑冰的场所;中日中学就近使用今天鞍山道、卫津路交口附近农田水面作为专用滑冰场。
因为场地的优势,该校还专门举办了冰上运动会;汇文中学在运动场西侧,划分了大约3个网球场大小的地方浇制冰场。
英租界内滑冰场出现最早、规模最大、管理最完善,在天津各冰场中独领风骚。
冰场借原天津网球会网球场场地,面积800平方米左右。
设施完善,票价也是最高的。
尽管如此,1937年加入的会员仍超过800人,百分之八十以上为国人;美兵营滑冰场位于今新华中学附近,为棒球场改建。
该冰场也对外营业,且以“家庭”名义购买团体票,可领到八张入场券,可谓经济实惠。
两个特殊的滑冰场 滑冰场都面向公众,可有两个冰场却比较特殊。
1929年12月,媒体关注到居住在静园(今鞍山道70号)的逊帝溥仪对滑冰 产生了浓厚兴趣,在院子里浇制了小滑冰场,请日本人池田担任教练。
经过每天练习,已经能够转动自如,基本不摔跤了。
1931年1月,溥仪曾派人去北京东四的一家体育用品商店,以当时2000元的总价购买了滑冰鞋10双、足球10个、网球20个。
还有一个是中国银行专用的津中里滑冰场。
津中里是中国银行为职工建设的住宅区,在今汉阳道、云南路、贵州路围合地块内,现有部分建筑遗存。
当时这里附设子弟小学——津中小学,滑冰场就在小学前面,专为中国银行职员及其眷属使用。
由于银行财力雄厚,该场每年基本是天津人工冰场中最早开放的一个。
冰场面积约1000平方米,设备完善,更衣室宽敞。
入场须持入场证,分为顾问、特别、行员、眷属、普通等五六种之多。
票价较高,如1937年,季票15元,临时票达每次2元。
以这种高价限制,非中行员工和家属,考虑到滑冰的性价比,自然就转往他处了。
112022年2月7日星期
责任编辑:张桐刘颖副刊专刊部电话:23602884 名厨话津味 早在19世纪初,诗人崔旭就有“烹调最说天津好”的咏吟。
而“味兼南北,烹调精绝”则是天津菜系的 画像。
天津人讲吃、会吃,成就了天津籍中国烹饪大师博采众长的个性。
本刊与天津烹饪协会联合推出“名厨话津味”专题,邀请名厨讲述天津风味菜的故事。
为挑选驻外厨师设计“菜篮子”口述白庆华撰文孙贻林 编者按: 从18岁走进登瀛楼饭庄后厨学徒开始,白庆华,这位享誉全国的元老级中国烹饪大师,在近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中认真做了两件事:做菜和教人做菜。
作为中国烹饪协会理事,他曾是外交部外派厨师考试专家委员会组长,设计的“菜篮子方案”至今仍是挑选驻外厨师的考核形式。
1963年,我从十六中高中毕业,被分配到滨江道94号的登瀛楼饭庄学徒。
工作两年后,就被提拔为厨师长。
记得刚学徒时,厨房里有两三位老师傅指导我们。
这些老师傅干活儿细致、讲规矩,无论墩儿上、灶儿上都有板有眼。
潘毓藻师傅教我墩儿上的活儿,要求特别严。
要有一点切不好,肯定让你重新切,而且现场示范。
师傅严要求练就了我扎实的基本功,匠人精神影响我到现在。
从登瀛楼饭庄到周家食堂(苏闽菜馆)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从事烹饪理论研究和教学培训工作了。
这些年,我在天津电视台录制了很多烹饪节目;去新疆、西藏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帮助驻津武警部队培训炊事员;在老年人大学从事烹饪基础教育工作,使我在烹饪理论研究和教学方面飞快提升。
2004年5月,外交部人事司通过中国烹协邀请全国五位专家成立了外派厨师考试专家委员会,由我担任组长,负责选拔驻外使馆厨师。
外交工作是和外国人交朋友,一道精美的菜肴能为交流打开话题。
因此,驻外大使对厨师的素质要求很高。
人事司负责人要求,选厨师,不仅能做国宴,还得会做“家宴”。
当时,驻外使馆厨师由各地选派,进京考试时食材自备,有的厨师所带食材甚至是做好的半成品,很难评定一个厨师的真实水平。
可能是我既做过一线厨师,也搞过厨师培训的原因,我提了一个方案:给参选厨师每人一个菜篮子,食材由专家组成员随机分配,参选厨师 抓阄,在规定时间内将菜篮子里的食材做成一桌菜。
我的方案提出来后,得到了外交部人事司和专家委员的一致赞同。
并且把我提的方案命名为:“菜篮子计划”。
“菜篮子计划”实施第一年,参加选拔的有18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厨师,其中有两位是我们天津人。
评委要从这18名厨师里选拔3名推荐给人事司。
事后,听咱天津厨师讲,当时参选厨师听说“菜篮子计划”内容后,有的当时就泄气了。
我记得,第一天考核热菜,每个菜篮子里有四种不同食材。
咱天津有位厨师很幸运,抓到的“菜篮子”里有鲈鱼、大虾、猪五花肉、荷兰豆。
另一位就没这么幸运了,抓到的“菜篮子”里除了海参、鸡腿,其他两样是盒豆腐、白萝卜。
我对这个菜篮子特别有印象,因为第一次搞这样的选拔没经验,分菜分到最后食材都不够了,现买又来不及,只能把临时在职工食堂现抓的白萝卜、盒豆腐放在菜篮子里面。
外交部的同志跟我说,驻外机构烹饪条件就是这样。
尤其在贫困地区的小国家,食材得不到保证。
如果厨师不能随机应变,真有在国外干了半截给退回来的。
这位天津籍厨师真行。
他用盒豆腐做的是“文思豆腐”,白萝卜做的是“鸡汁萝卜丝”。
文思豆腐是道淮阳名菜,但白萝卜很难做出能上桌的菜。
这位厨师把白萝卜去皮后切成了文思豆腐粗细的丝,用水焯过后,用鸡汤煨制入味,装入一小碗里定型,随后扣在盘子里。
用原汤蒙上一层清汁,上面点缀着几根细细的青红椒丝,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按理说一桌菜不应该出现同样刀工的菜品,但评委们还是为这位厨师精湛的刀工和应变能力给了高分。
最后,天津这两位厨师都入 选了。
(扫码看名厨做菜) 老爸患了眼底黄斑病变,视力越来越差。
今年春节,我和妻子头一回成了主力。
在老爸的口授下,从置办年货、洒扫庭除,再到贴春联、挂吊钱儿,我俩忙得不亦乐乎。
老爸眼看不见,但手可以摸,摸到了,心里就踏实了,脸上带着笑,嘴里哼着皮影戏,活脱脱一个老小孩。
年夜饭的餐桌上,妻子好一顿煎炒烹炸。
菜品还没端上桌,老爸早就闻到了香味,有点迫不及待。
知道老爸爱吃鱼,我想给老爸挑刺,继母不放心,坐在老爸身边,挑好一块,放进老爸碗里。
哪怕自己不吃,也要先让老爸吃好。
那样的场景,让我心生感动,我拿起手机,特意让老爸揽着继母的肩膀,记录下那个温暖的片断,定格了美好瞬间。
年夜饭过后,老爸靠在沙发上听春晚,我在旁边给老爸做现场解说,从晚会的场面到演员的服饰,尽量说得详尽。
妻子提醒我:“你怎么不把刚才饭桌上拍的照片和视频,发个抖音呀!”我一想,对呀,母亲过世后,老爸和继母携手恩爱15年,这是多好的素材呀!经过简单编辑,抖音很快便发布了。
当时光顾着陪老爸,我并没在意。
转天,我打开抖音一看,那条视频居然有了1万多的浏览量。
很多陌生人不光点赞,还在评论区留言,感动于继母的贴心,赞许我的有心,更多人在 在抖音“晒”年 祝福老爸和继母晚年幸福平安。
我把那些评论念给老爸听,老爸脸上的褶皱慢慢舒展,像音符一样流淌,老爸不停夸继母,夸得继母有些不好意思了,脸颊上飞起一点红晕。
那一刻,我突发奇想,如果用抖音记录下和老爸共度的春节,该是多么有意义啊! 心底有了这样的想法,每天陪伴老爸时,我都在寻找值得记录的精彩瞬间。
老爸年轻时酷爱皮影戏,当年单位搞联欢,老爸的皮影戏是联欢会上的保留节目。
如今,老爸年纪虽然大了,但扯起嗓子,还能唱得有板有眼。
我央求老爸唱几段,老爸丝毫不怯场,掐着嗓子便唱了起来,从《乾坤带》到《五峰会》,有时还一人分饰两角,房间里顿时回声嘹亮,连门上的吊钱儿都跟着跳起了舞。
那一刻,老爸并不知道,我在全程录像,更不知道,那些精彩的唱段,很快被我发布到了抖音里,效果不是一般的好。
除了唱皮影戏,老爸还会说年俗,讲“古记”,没想到80多岁的人了,老爸的记忆力居然那么好…… 虎年的春节假期,我每天都抽出时间陪伴老爸,给老爸拍视频,再发到抖音上。
要是哪天更新慢了,还有人求更新。
那天,我带老爸出门散步,连小区外面都有人认出了老爸,说在抖音上刷到过。
我跟老爸说,如今他已经成了抖音上的“网红”,老爸不知道 抖音是什么,至于“网红”不“网红”的, 大年初
二,我这个爱管闲事的 更不关心。
老爸说了,只要我陪着他, 业余红娘捕捉到张三小姐的一点点 他就开心。
无聊。
她发了个朋友圈说:“还不如 春节在抖音里晒年,晒的是幸福, 上班有意思。
” 虎年新春笔记
刘士帅也是陪伴。
过年了,给老人多一些陪 伴,便会少一些遗憾。
张三小姐工作很忙,年过三十还没正式谈过恋爱。
虽然她父母开 和爸妈味蕾同步的春节 公婆去世后,我们一家每年春节都回我爸妈家过年。
春节前我住院做了个手术,遵医嘱,在家安心休息,回家过春节的计划算是彻底泡汤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除夕这天,我竟然想家想得眼圈泛红。
丈夫安慰我:“虽然不能回家,但照样可以回家过年。
” 我怼他:“怎么回,飞回去呀?”丈夫说:“不用飞回去,咱回家后怎么过年,在这里也怎么过。
”说着他从冰箱里变戏法似的取出好多食材,说晚上要和爸妈视频,跟着他们同步做年夜饭。
原来,他背着我打电话给老妈,打听到了家里年夜饭的菜谱,还按老妈说的,买好了食材,就等着除夕夜给我个惊喜。
除夕晚上,丈夫在爸妈指挥下, 做了一桌家乡菜,虽然味道比不上爸妈做的,但至少他这份心意让我感动。
边吃饭边和爸妈视频聊天,我的心情逐渐好转起来。
初一一早,起床洗漱完毕,我就和老妈视频通话,老妈在包饺子,我们这边也包饺子,都是素三鲜水饺。
丈夫早和爸妈商量好了,春节假期,要让我的味觉回家过年。
爸妈那几天变着花样做饭,一边做还得一边教丈夫做,餐餐都不重样。
我家老爸是主厨,通过视频交流,不善言谈的老爸打开了话匣子。
几天下来,丈夫和老爸成了“菜”友,两人没事便微信聊做菜。
丈夫笑道“:早知道,做菜可以打开咱爸语言的任督二脉,我第一次去你家,就该跟爸学做菜。
” 今年这个春节,我人在外地,却结结实实过了个家乡年。
味蕾记得 五虎纳福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郝桂芬剪纸 回家的路,回家过年也是爸妈张罗一桌饭菜,一家人坐一起吃吃饭、聊聊天。
今年虽然没回家,但也和爸妈吃到了一样的菜,聊到了一块儿。
唯一遗憾的是不能帮爸妈干点活儿。
丈夫说:“这个我早想到了,我已经给爸妈买了扫地机器人,过几天爸妈就能收到了。
” 省下了回家的路费,给爸妈买点实用的东西,丈夫比我还细心。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也是心灵休息的驿站,只要走心,无论在 雨娃哪里过年都能过得其乐融融,欢乐 喜庆。
手机人人有,视频天天看,可当看到别人发出的视频都那么好时,羡慕之余,我决定也要学学视频制作。
因为我有这个条件,儿子就是学动漫视频制作的。
儿子在市里一家动漫公司实习,到家已是除夕。
当他得知我的想法后,二话没说,先是帮我在手机上下载了一个视频剪辑软件,然后拉着我到街上拍视频。
“拍视频要围绕一个主题内容,尽量多拍些,基础材料多了,剪辑时才有‘米’下锅……”平时不善言辞的儿子,当了“老师”后,讲起来竟是滔滔不绝。
我围绕“家乡除夕夜”,拍了 正月,做媒! 明,基本不催婚,但她自己也有小小的紧迫感。
周围热心人也给她推荐过几个单身男生,但她有时忙活,有时拉忽,这缘分就错过了。
看着她的文字,我动了心思:难得张三小姐清闲,还有点寂寞空虚冷,此时不帮她牵上红线,更待何时呀? 正想着给她介绍谁,发现李四先生发了一条朋友圈:“新学会一道菜,要是有女朋友就好了,做给她吃!”附上的照片,是卖相极佳的香酥鸡腿。
我眼前一亮:张三和李
四,年龄、身高、学历、工作、家庭基本相当,李四半年前分手,此刻正空窗,给他和张三牵个线,说不定还真行! 说干就干!我分头向两人介绍对方的情况,他们基本都是秒回。
不知是不是受节日气氛感染,也盼着有个伴儿,两人心态很开放,都说:可以先微信聊聊。
看着他们在我的微信对话列表里一上一下,头像上的未读信息小红点此起彼伏,我心里也满是激动和好奇: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无意中被牵到了一起,如同一部小说写好了开头,至于男女主角将来会演绎出什么样的故事,是否会产生命运的交集,就看他俩的化学反应,留待时间呈现了! 给张三小姐和李四先生换完微信,我没再打扰这对单身男女。
直到假期快要结束,才若无其事问了女方一句:“怎么样,和李四先生见面了吗?”她回复说:“没有啊!”我发出一个吃惊的表情:“为什么?聊不来?”她发来捂嘴乐的表情:“聊得挺好,不是说正月里不能相亲,否则对媒人不好吗……” 扑哧!这回是我乐了。
“亲,你也太贴心了!”我回复她一个大大的拥抱,“不过,早就没这例儿了,我以前在正月介绍过好多对儿,还办过相亲活动呢!”张三小姐发来一个会心的微笑,说:“那我们抓紧约个时间见面,正好我俩离得不远,挺方便!”我一副资深红娘的了然:“这就对喽!你们趁热打铁尽早见面,才不辜负我这个媒人的辛苦!” 嘱咐完张三小姐,我又去撺掇李四先生“:约见这种事,还得男生多主动!”他发给我一个急切的表情,说:“姐姐,您擎好吧,我觉得跟这姑娘真挺合适!等我俩成了,给您买鞋去!” 嗬,这小嘴跟抹了蜜似的!要真能成,这可就是我在虎年收到的第一份喜报了!一元复始,万象更 新(…文…我中嗅人到物了为春化天名的)味红道娘!姐姐 学做视频过大年 街道拍广场,拍了广场拍公园,转了一大圈,拍了十多段。
到家后,儿子春晚也不看了,在书房手把手教我如何选镜头,如何分割,如何剪裁,说这些是最基本的剪辑技能。
按照他的指点,十多段总计7分钟的内容,剪辑后还不足1分钟,却把我想表达的全展现出来了。
嘴上不说,我心里还是挺佩服儿子的,哪承想,儿子一句话,让我差点儿动了肝火:“先别沾沾自喜,后边要学的技术还多着呢!”臭小子,要不是想着学技术,早就不理你了。
儿子不知我所想,接着给我讲如何让画面转场,如何插入特效,如何设置字幕,如何选配音频等等,直讲得我头晕脑涨,但《家乡除夕夜》的视频却制作成了。
当我发进视频号后,才一会儿,就收到了老伙计小桂子的电话,前一句是拜年,后一句便是“你那视频咋弄哩,怪美,明儿教教我。
” 之后的电话一个跟着一个,全是问视频咋制作的事。
在征求儿子的同意后,我们决定大年初一下午直播,由儿子统一教大家。
初一上午,我单独行动。
拍了不少街头见闻内容后,我回忆着儿子传授的技巧制作起视频来。
先是剪辑合成,再插入“恭贺新年,虎虎生威”的字幕,配上“恭喜发财”的音频,一个定名为《过年喽》的作品便制作完成了。
走出书房,我让正在补看春晚的儿子过目,原以为能得到点赞,没想到臭小子竟撇起了嘴来:“过年是喜庆的事儿,您为啥不插入一些特效,设几个转场……”听了他一顿“劈头盖脸”的“训示”后,我美滋滋地又回到书房制作起来。
下午的“统一培训”课上,我算出尽了风头,儿子拿着我单独制作的 徐善景《过年喽》当教材,老伙计们一个个为 我伸出了大拇指。

标签: #自动回复 #网络 #网络营销 #流量 #一千多 #防火墙 #抢红包 #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