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进士”不是进士,尿维生素c阳性是什么意思

阳性 0
04今日闲情fkcll@ 曾楚楠专栏 书边摭拾 “岁进士”不是进士 当今尚在流传的“潮州八景诗”,是清代郑兰枝的杰作,像“鹭飞矶上霜千点,鱼织波心绢一溪。
”(《西湖渔筏》)“鸦洲涨起翻桃浪,鳄渚烟深濯柳条。
”(《湘桥春涨》)“一天银竹侵朱槛,八面詹花点碧苔。
”(《凤凰时雨》)等佳句,至今依然脍炙人口。
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本叫《潮州名胜》的小册子曾介绍说:“郑兰枝是潮州乾隆年间的进士”,后来几乎成为“定论”,现在还有不少文章沿袭这种说法。
郑兰枝诗写得好,但他是不是“乾隆年间进士”?在介绍作者身世时,从对读者负责的角度看,这可不是一个小问题。
刻印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的《潮州府志》,根本查不到“郑兰枝”的名字,证明他即使有功名,也不会出现在此之前。
再查光绪二十六年(1900)付印的《海阳县志》,其[选举表四]中却记得清清楚楚,嘉庆朝[贡生]栏:“郑兰枝、潘光治(已上十六年岁贡)”。
原来,郑兰枝仅仅是嘉庆十六年(1811)的一名岁贡生。
为何要将一名岁贡生说成进士,有什么依据吗?记得二十多年前一位长者曾和我说过一椿往事,当年他们亦曾带着上述的疑问,请教过那本小册子的编写者。
回答是:“郑氏宗祠中挂着一块刻有“岁进士”的木牌匾,证明郑兰枝中过进士。
”长者说:“当时我们碍于老先生的脸面,不便说什么,只是‘哦、哦’地应付过去。
其实心里大不以为然。
老先生竟连什么是进士,什么是‘岁进士’都分不清。
” 岁进士、进士,两者之间有何分别呢?还得从科举的“进士科”说起。
中国的科举滥觞于隋文帝。
大业五年(609)隋炀帝始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后世皆沿袭之,成为级别最高的科考,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方随科举制度的废除而退出历史舞台。
唐代是科举制的初始阶段。
科试的名目很多,而“进士科”最受士子重视。
唐·李肇《唐国史补·叙进士科举》说:“进士为时所尚久矣……投刺谓之乡贡,得第谓之前进士。
”其中之“投刺”,是指不在中央设立的国子监、弘文馆等校读书的士子,自己向州、县“投牒自举”者(名片,古代称“名刺”),经考试合格,由州县保送到尚书省参加进士科考试。
因每年随地方进贡朝廷的贡品解送上京,故称“乡贡进士”。
这意味着,唐代凡参加进士科考试者,均可称“进士”。
那末,考中的又如何称呼呢?就叫“前进士”(即“名列前茅的乡贡进士”)。
而且,唐代的“前进士”表明已具备做官的资格,要出仕还得通过由吏部主持的“博学宏词”科考试,合格者方能正式任命。
韩愈于贞元八年(792)在第四次应试后才登进士第,但又连续三次被拒于“博学宏词”试之外,仍是白衣,故写《上宰相书》求仕,其开头即云:“(贞元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前乡贡进士谨伏光范门下(按·光范门在宣政殿西南,通中书省)再拜献书相公阁下”,这个自称,正好印证了《唐国史补》所说的“得第谓之‘前进 士’”的说法。
宋沿唐制,凡应进士科试者皆 可称“进士”。
考试则固定为二个程序:会试与殿试。
会试为礼部主持,称“礼部试”或“省试”,录取者称“贡士”。
殿试由皇帝在殿廷上对贡士进行考试,亦称“廷试”。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开始将殿试后的贡士分为五等(亦称五甲):
一、二等称“及第”,三等称“出身”,
四、五等称“同出身”。
(元顺帝时,始定一甲只限三名) 明、清定制,贡士经殿试后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头名称状元,二名称榜眼,三名称探花(俗称“三鼎甲”)。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其中的第一名称传胪。
三甲亦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也就是说,从宋代开始,凡应进士试的士子,得到“赐及第”、“赐出身”、“赐同出身”荣衔的,才是考中者,即世人心目中真正的“进士”。
进士是科举中最后亦是最高的一阶,由于它有“三甲”之分,因此在某些心高气傲者眼中,如果中了进士却名列三甲,总是终生的遗憾。
相传清末的曾国藩曾经扶持过只是举人出身的左宗棠,让他到湘军大营中当高参,两人之间的关系亦相当融洽。
因此,有一次曾国藩有事找左宗棠相议,不用门房通报便径往左的卧室,不料一进门,正碰见左蹲着身替坐在床上的小老婆洗脚。
尴尬之下,随口说了一句:“噢,替如夫人(妾的雅称)洗脚。
”正扭头退出,而感到脸面大失的左宗棠竟回了一句:“赐同进士出身!”曾国藩一听,嘴上不说,心里却窝了火,原来,他是三甲进士 出身,这是他一生的心病,你左宗棠当小老婆的面揭我的短,我能不冒火吗?从此,两人便交恶了。
传说当然不可全信,但传说中的两句话,却是一副绝妙的对子:“替如夫人”对“赐同进士”;“洗脚(潮音读,<鞠>)”对“出身”,可谓天造地设!而从故事中亦可看到,世人不管地位、才情如何,都有一种爱面子的虚荣心,体现在称谓上,就是所谓“尊称”即“就高不就低”的心理惯性且久而之地形成一种习尚与社会潜规则。
类似“岁进士”这种“体面”的称谓即由此而来。
《正字通·进》谓: 各省、直(隶)乡试中试者曰“乡进士”,岁贡曰“岁进士”。
明明是“乡试中试者”即“举人”,却要称为“乡进士”;明明是岁贡生(贡入国子监读书的生员,要成为举人还须参加乡试且成绩合格),却要称“岁进士”,就是因为“进士”的名头比举人、贡生响得多。
何况,正如前文所说的,唐代每岁由州县推荐上京应进士科考试者,称为“乡贡进士”,举人原本就具备这个资格,贡生处于秀才与举人中间,经过努力,也有望加入“乡贡进士”的行列中,如此说来,倒也“顺理成章”,于是,“乡进士”、“岁进士”的称呼也就为社会所默认,特别是祠堂里要张挂旨在“光宗耀祖”的牌匾时。
写《潮州八景诗》的郑兰枝是嘉庆贡生而不是乾隆进士、《县志》没有记错。
贡生同样能够写出流传于世的好诗,这倒雄辩地说明了一个道理:文凭不代表水平。
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人间有味是春菜 □熊荟蓉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说人间最有味道的是清淡的欢愉。
而我以为,这清淡的欢愉是“蓼茸蒿笋试春盘”带来的。
这世间,唯有美景与美食不可辜负,春风十里与春菜一盘同等珍贵。
“一月葱,二月韭。
”韭菜被誉为春天第一菜。
春天去郊外踏青,随处可见一棵棵,一丛丛的野韭菜,在清风中翩翩起舞,水灵灵的、羞答答的,一副温良恭俭让的小模样。
初春的韭菜,清爽、鲜嫩。
清炒的韭菜,盛在青花瓷盘里,宛若碧玉丝,秀色可餐。
用韭菜炒鸡蛋,金碧辉煌,悦目爽口。
用韭菜炒田螺、炒鳝丝、炒河虾,更是无上的美味。
而我记忆最深的,是祖母做的韭菜粑粑。
将洗净的韭菜切碎,放在湿面粉里搅拌均匀,加少许盐,放一个鸡蛋,然后放在油锅里煎至两面金黄,热热地捧在手里,左一口鲜,右一口翠,吃得那叫一个喷香啊。
“门前一树椿,春菜不操心”。
儿时的乡村,家家户户都栽香椿树。
每年谷雨前,香椿树就冒出一簇簇紫红的嫩芽,一股浓郁的香气就弥漫开来。
这时候采摘的香椿芽,无论是清炒,还是凉拌和腌制,都风味独特,气息迷人。
在青黄不接的春三月,母亲做的香椿芽炒鸡蛋是我们最好的下饭菜。
香椿的香,馥郁绵长,唇齿留香。
香椿的椿,谐音“春”,饱含新春的清气。
香椿芽是最地道的春菜。
孟春,我们餐桌上又会多出一道美味——地捡皮。
地捡皮色泽墨绿,类似木耳,又名地木耳,是一种季节性的菌类和藻类的共生体。
雨后,家乡的堤坡和草地就会长出一撮撮这种黑不溜秋的东西来。
地捡皮娇嫩,不胜暖阳的抚摸,我们往往要在天刚放晴时抓紧去捡。
炒地捡皮要把锅烧热,先将蒜苗,生姜丝,辣椒末翻炒,再倒入地捡皮,放盐,盖锅略焖片刻。
地捡皮炒好后,淋点猪油,特别鲜香滑溜,还带着泥土的芬芳。
若是凉拌,又透着雨水的宁静。
“三月
三,荠菜赛灵丹。
”说的是荠菜的药用价值。
荠菜花小色白如米粒,又称“地米菜”。
《本草纲目》云:“荠菜味甘性平,入心肺肝经,具利尿、明目、和肝、强筋健骨、降压、消炎之功。
” “农历三月
三,地菜煮鸡蛋”的多种美丽传说,都与健康相关。
在阳春三月
三,采一把叶嫩根肥的地米菜回家煮鸡蛋,或者包饺子和制春卷,风味独特。
在品尝春天的同时,也将健康吃了下去。
营养又美味,何乐而不为! 暮春时节,槐花开了。
一串串白色的槐花晶莹剔透,掩映在一片片绿叶之中,是小清新的最好注解。
微风吹拂,幽香直达五脏六腑,说不出的熨帖畅快。
摘下一瓣放进嘴里,甜丝丝的香味就会缠绕唇齿。
槐花富含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润肺、降血压、预防中风的功效。
还能滋润肌肤、美容养颜。
槐花蜜色泽乳白,口感细腻、气味清香,是四大名蜜之
一。
槐花糕、槐花饼、槐花羹,都是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不管是哪一种春菜,留在舌尖的都是阳光和雨露的香味,留在心底的都是故乡和母爱的味道。
所以,我们不可辜负的不仅是美景与美食,更是这大好春光和人间情怀。
即使百思不得其解,也不必一解仍沉百思(漫画)观云作只有阅尽世事的明志,饱尝沧桑的睿智,才能得意淡然,失意坦然,为人处事自然而然! ▲鹅趣余庆煜摄 趣说“睡懒觉” □李凤高 春困秋乏夏打盹,冬日深眠正对味。
昨日,闲暇时,与妻聊起“睡懒觉”的话题,颇有同感,撷来一趣,心绪轻松如也矣。
幼时,家父早逝,诸事多由家中大伯照料。
大伯温厚善良,且无子嗣,我与大伯之间,情同父子,无丝毫隔膜矣。
深冬一日,我与母亲住于家中老屋,母晨起,吾睡意正酣,招呼我三遍,让我起来去和大伯去起菜窖,取出白菜萝卜来。
我没睡够,光答应就是不起床。
大伯在窗外也喊一遍,生儿,起床!哎!我应一声,继续照睡不误。
过一会儿,又来喊,生儿,快起床!哎!我答应得痛快,依然不动坑儿。
又过一会儿,大伯干脆进得屋来,将被掀起,只冻得光腚子的我,瑟瑟发抖,接连求饶,我起,我起,马上起! 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啊,无奈何,我只好乖乖地穿衣服,离开我心爱的热被窝,和大伯一起踏着咯吱咯吱的积雪,去树林里起菜窖…… 说起“睡懒觉”,妻毫不示弱,而且胜我一筹。
她说十八岁 那年刚到酒厂上班时,躺在家里温暖的热炕头上就是不愿起床。
早上父亲叫班,叫一遍,答应一声,不起。
再叫一遍,依然还是不起。
叫第三遍,还是不起。
父亲气得直翻白眼。
一直靠到上班的点了,才慢慢爬起来,结果收拾收拾,吃了饭,到单位,就迟到一小时。
为此父亲烦透了,不让我在家住了,让我搬单位宿舍住去。
结果到了单位宿舍,还是旧习不改,一贯睡懒觉。
大伙都起床了,我还蒙头睡。
当时,车间副主任是个男的,不敢进女宿舍,只好站在门外喊,可还是干答应,我依然不起床。
最后没招了,把看门的老大姐派过来催我起床。
后来,单位上班迟到扣奖金,我只好宿舍都不住了,直接搬到车间更衣室,躺在大凳子上睡,随时工友们换衣服坐凳子就把我弄醒了。
结果懒觉依然睡得太甜了,像着了魔似的,竟然从大凳子上掉到地板上都浑然不知,好在车间里温度高,地板不凉,裹了裹被子,我继续蒙头睡去。
责编:陈丽丽电话:23567732019年3月29日星期
土核桃 □黎大杰 年前,乡下亲戚送来一袋土核桃,说皮薄,肉厚,内瓤脆香。
甚喜,当即砸开一枚,饱满桃仁一入口,果然满口生津,香味悠长。
晒核桃时天公不给力,阴晴参半,核桃没干透,亲戚说,这土核桃油性重,还要再晒晒,不然要生虫和发霉的。
母亲于是借来一个竹篾簸箕,在阳台上晒核桃,阳台当西,每下午,阳光会如从楼宇间蹦出来,满满地照耀,密密麻麻的核桃有如得到指令,立即发出黄褐色光芒,映亮整个客厅。
一袋土核桃足以勾起我在老家的记忆。
时光停留在九月,放学回家,父母亲此时定还在山坡上劳作,我先围着房侧一棵硕大如伞一般撑开一片浓荫的核桃树转上一圈,几枚破皮的熟透了的核桃已经躺在地上了,自然成了我腹中之物。
仰望核桃高枝,果实颜色与叶子几乎一致,让人凝为满树是核桃。
微风过处,青核桃相互碰撞发出夏天阳光般金属质地的响声,这些声音与不远处竹林里笋壳掉落的声音有些相似。
去阶沿上取一根竹杆,瞄准枝头上一枚大核桃,杆起核桃落,没摔裂口的,直接往硬土上摔,青皮破,核桃跳出来,用一鹅卵石砸开,桃仁薄皮未撕,就放入口中。
脆,若腰果,香,若葵花籽,涩,若青菜皮。
手指染上的核桃皮汁无法掩盖我偷吃核桃的形迹,这自然要受到父亲的处罚,他那根竹篾条一直藏在无人能找的地方,我手指黑了,那根竹篾条就适时出现了,我的小屁股或小手板心也跟着受累了。
当时家穷,核桃是要上街换钱贴补家用的。
当然一点小小处罚,怎能阻止我偷吃核桃的行动。
老核桃树高过房顶,一大半浓荫都撒在青瓦上,我曾经像牛顿一样坐在阶沿上等核桃落。
啪,居然真有熟透了的掉下来,先掉在青瓦上,再顺瓦沟往下梭,像雨滴一般从屋檐掉下,那是我儿时生命时光中不可多得的惊喜。
核桃树下半部分核桃让我敲打得差不多了,枝尖向阳的、硕大的,都躲在核桃叶间,我似乎早忘记竹篾条的疼痛,把瘦弱的身体从双手合围的核桃树主干送到细枝丫上,如一位骑 马将军,挥动长竹杆,对着大核桃狂扫,核桃掉落一地,随之掉下来的,还有我单薄的身子,脚杆擦掉一大块皮,血流如注,父亲回来,抱着我哭了,那天我破例没挨打。
亲戚走后,母亲每天都去翻晒阳台上的那些土核桃,像晒刚从地里采回的黄豆和绿豆一样。
母亲将核桃分三类,个大的、个小的和三瓣的各放一堆。
阳光从窗外斜射下来,照在母亲头上,我发现母亲头发斑白了,眼睛也不好使了。
母亲看核桃的眼色有些特别,那股亲切劲就像在看一簸箕的粮食。
母亲说,个头小沟纹深的不会是夹米子吧?夹米子是老家对铁核桃的称谓,也叫挖耳屎,铁核桃个大,瓣粒小,桃仁不好取,肉质却无比鲜香,砸开后,肉质紧紧夹在核桃分隔片内,这得借助一棵大针或挖耳才能挑出来。
我把几枚三瓣核桃据为己有,对母亲说,我想从中选出几对来玩。
把玩三瓣核桃时有人笑话我,这可食核桃当不得文玩的,不信拿我轻轻一捏就碎了。
我笑而不作答,文玩不文玩,在心情而不在核桃本身,在把玩而不在价值评判。
有一文玩爱好者见我玩如此低劣的土核桃,说要送我一对真正的文玩核桃,我拒绝了,不是我不想要,而是我真正丢不下手中这一对已经融入我身心的土核桃呀!反正都一个玩字,又有什么区别呢?吃掉了,核桃就不在了,我每天捏它,揉,搓,压,扎,蹭,滚,核桃会提醒我,你还有一个故乡,你还有在故乡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是的,谁能知道和理解一枚小小核桃在我心中承载了怎样一份对故乡的眷恋呢? 到现在,我还在玩着这一对拙朴的三瓣核桃,我的体温、油汗和注目,让这一对核桃在我手中焕发出一种质地有若釉彩的光芒。
这对纹路清晰,深刻饱满,质地坚硬,品相近似,重量相当,配对精妙,声脆如玉的土核桃现在已由暗黄变成暗红了,我对这一对土核桃的喜爱,绝并不亚于对一件精美艺术品的看重。
事实上,这一对土核桃已经成为我的掌珠,已经与我合而为一了,我定当一生珍视它。
忽然想到 □陈北溪 ○人在童年和少年时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但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历去感受世界的美妙;而步入中年后,世界就像你长期居住的房间,即使装修得再体面,每天都看,也麻木了。
○记得人民文学出版社曾有意请杨绛女士出席其本人新出版文集的作品研讨会,杨绛婉言谢绝:“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不知那些写有几行文字动辄就大开“研讨会”的人,对此有何感受想? ○在和平年代,男士们别说是没机会参与战争、械斗、狩猎等需要依凭勇敢、英武气质才能进行的阳刚活动,就连日常生活中拎米袋、扛煤气瓶上楼等稍需用点力气的活儿,也早已被服务细化、尽献殷勤的商人们包揽起来了。
于是,看足球赛,驾“悍马”牌越野车兜风,到荒僻的深山攀岩……便成了发泄男性荷尔蒙的最佳代替项目了。
甚至,连商人做广告,也不忘来上一句:“喝××洒,喝出男人味来。
” ○今天的摩托车,已远远超出了交通工具的简单定义。
它是春天里掠过原野的风,它是都市里人们追寻的目光,它是银幕上永恒的浪漫和经典。
它是追风的骑士、是西部牛仔的复活和延续,是一种表现独立、自由和男人风范的特殊载体! ○我们不能原谅羞与我们为伍的人,但是我们能原谅我们羞与为伍的人。
前者叫骨气,后者叫气量。
○人开始时往往为梦想而忙,后来却因忙碌而失去梦想;个中况味,极类乎“青年时拼命赚钱,老年时拼命花钱换(生命)健康。
” ○人生中,有时不冒险比冒险更危险。
一次马航事故使你不敢坐飞机,那么,一年四季老是到国内外出差的商业人士,又该如何“发落”每一桩工作呢? ○有白领网友称:你永远 不能休息,否则,你就永远休息。
这句辛酸的话,与某些劳工阶层在车间墙壁上看到的标语:“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可谓异曲同工,同出一辙。
○偶读一篇妙文,提及:“汽车使男人觉得舒服,驱散了他的孤独感受。
这是一种用钢铁、铬合金和玻璃制成的伟哥。
”像这样评价男人与汽车的关系,真是登峰造极,令人喷饭。
○别睡太长的时间了,因为我们要死很久。
○停止等于进步——我指的是如果方向弄错了。
○“如果你把时速再提高100公里,我想你的户籍取消的时间就会提前几十年哩”——位交警的幽默语。
○有些人,赚钱很轻松,休闲起来却一点不轻闲,相当“促急”;吃咖啡,专点云南“猫屎”;跳踢舞,要请爱尔兰教练;练瑜伽,要找印度老师;买串佛珠链子,不是九华山的就得少林寺的,觉得这才正宗。
太迷信正宗,反而花了太多的冤枉钱和时间。
○青年才子作家韩寒在接受采访时说:“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能让人看出来。
”语带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令人不能自拔的,除了牙齿,还有妄自尊大的秉性。
○青春就像卡上的薪水,看着像“水”很多,用不了多久就见“底”了。
○可以像猪那样生活,但永远不会像猪那样快乐。
站在山顶和站在山脚下的两个人,虽然地位悬殊,但在各自的眼里,同样的渺小。
○人生一辈子,区区三万天。
三万天是生命的长度,也是生命的宽度与厚度。
人生,不就是一种态度?苦中作乐,忙里偷闲,珍惜既有,活出精彩,也就不亏了这三万天。

标签: #心肺 #java #有什么 #激活码 #什么意思 #维生素 #函数 #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