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5,怎么样关闭qq空间

空间 2
102015/09/15 登封76岁的高尚孩老人寻亲60多年,近日,省第三监狱干警魏庆豪等众多好心人终于帮其找到禹州亲人,一时在禹州市和省第三监狱传为佳话。
大墙内外 HENANLEGALDAILY 60寻亲载 狱警帮她找到家 今年7月23日,三监狱干警魏庆豪在微博上看到禹州市公安民警张汇涛转发的一篇题为《七旬老人寻亲60载,禹州乡亲请多留意》的寻亲报道后,心情十分复杂。
一个登封老人,只记得自己4岁时,跟着哥哥姐姐西行逃荒,后寄宿在登封告成吴老太太家,早上醒来时发现哥哥、姐姐都走了。
十五六岁时,高尚孩开始寻找家人,现在老人已经76岁,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如若不能尽快找到,老人将遗憾终生。
根据当时西行一天时间里程推算,老人应该是禹州西部人。
魏庆豪老家在禹州西部方山,对老人60多年的漫漫寻亲故事深感震撼。
他决心帮老人找家。
于是,他先向在老家的父亲打电话询问,后又询问自己的岳父母,同时将信息在微博、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大量转 发。
7月24日晚上,他又以一个禹州 省第四监狱参观抗战展览 西部老乡的名义,写了一篇题为《禹州西部老乡帮亲人回家》的文章,以长微博形式播发,激发更多的禹州人,特别是禹州西部人加入到帮助老人寻亲的事情中来。
不到一个月时间,文章转发、阅读、浏览近1万人次,使更多的人知道老人的信息,传播老人的信息。
为了尽快帮老人找到亲人,他将有可能提供信息的40多名西部同学、亲人、老乡组建了“禹州西部老乡帮亲人回家”微信专群,激发大家提供信息,加强互动,信息共享,了解进程。
同学、亲人、老乡在他的感召下,积极互动,逐村寻找,获得了大量信息。
对相关信息,他打电话上百次进行联系、追踪、求证。
特别是禹州电视台到登封为老人制作专题寻亲节目后,魏庆豪及时将电视播放时间在微博、微信、QQ空间进行多次转发,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去观看电视节目,以更直观的信息进行了解, 进行比对验证。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众多爱心 人士的关注、传播、帮助下,有30多人与登封老人大儿子高水林进行联系,有6户信息较为接近,最终经过多方印证,确认火龙镇东汪楼村汪国建(老人的侄子)家就是老人的家。
原来,1943年,日寇侵略到中原,河南旱灾加蝗灾,生命难以保证,生活无法维系,当年10月,17岁的哥哥汪文亮带着10岁的大妹秀花和4岁的小妹荣花西行逃荒,走到登封告成将小妹荣花留在了毛氏沟,走到宝鸡将大妹秀花送给当地人家。
宝鸡的大妹与禹州家里没有断过联系,小妹荣花失联。
高尚孩的哥哥汪文亮先后两次去登封寻找妹妹,均未找到,但常给子女讲述当年逃荒的故事,每次经过告成时总是伤心地指给家人说小妹在这里丢失。
汪文亮和汪秀花均带着遗憾去世。
为了感谢好心人的帮助,近日,老人大儿子高水林携兄妹一大家人到禹州市省第三监狱,为魏庆豪送来一面锦旗,上写着:“赠给禹州好心人魏庆豪帮助七旬老母亲圆了60年寻亲梦”。
(方伟敏) 本报讯近日,为进一步培养和发扬监狱警察爱国主义精神,提升警察政治觉悟和爱国热情,省第四监狱组织监狱警察参观洛阳市博物馆开展的《永远铭记的历史——白河书斋珍藏抗日战争历史文献资料展》。
2600余张珍贵图片、320余种文献史料在干警眼前展现出一幅全国各族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血肉之躯抗击日军,以不屈精神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
参观结束后,干警们纷纷表示:“经历了残酷的战争,今后将更加珍惜宝贵的和平,战争虽已远去,但我们要永远铭记那段历史。
感谢昔日的抗战老兵,感念他们对抗日战争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作为监狱警察,我们一定要发扬传统、立足本职、无私奉献,为国家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壮大而努力工作!”(袁园张慧琳) 省新郑监狱“三课”教育开课 ▶近日,省司法厅关工委的老领导又一次来到省郑州未管所帮教未成年犯,给他们带来社会的关爱和节日的问候,殷切勉励他们积极改造,奔向新生。
周玲玲郭建刚摄影报道 ◀近日,省豫东监狱成立了篮球队,坚持周周有比赛,有效丰富了服刑人员生活。
余红军刘涛摄影报道 本报讯“没想到在监狱里面也有 这样好的学习条件,我一定要珍惜这个 学习机会。
”近日,当在省新郑监狱服刑 的李某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参加文 化学习之后这样说。
和李某一起参加 文化学习的还有
440余名服刑人员。
这也意味着该狱新学期“三课”教育正 式开课。
据了解,为了严格落实“5+1+1”改 造模式,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该狱在新 学期开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进行了合 理编班,为每名入学人员建立了学籍, 确保入学率。
同时,开展师资培训,明 确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
制订教学 计划,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思想 教育以司法部统编教材《认罪悔罪教 育》为重点,文化教育开设扫盲、小学、 初中三个层次的学历教育,技术教育开 展缝纫、烹饪、护理等技能培训。
为参 加学习人员调配、发放课本、作业本等 学习用品。
下发开课通知,召开动员 会,明确督学警察和有关要求。

一步,该狱将遵循教育教学规 律,狠抓教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确保 到课率,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 学水平,确保“三课”教育水平稳步提 高。
(张法泉) ▶为更好地使服刑人员认真改造,近日,省许昌监狱开展以“想亲人为亲人”为主题的板报宣传活动,通过优秀的文章和绘画作品,让在押服刑人员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关爱,使其增强改造动力,增强改造信念,积极投入改造。
记者王富晓摄影报道 ▲近日,全省死缓限制减刑罪犯教育管理工作研讨会在省第二监狱召开。
与会人员针对限制减刑罪犯的心理行为特征和现实思想反映,就如何强化限制减刑罪犯的教育管理、提高其改造积极性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李巧瑞郑立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李慧校对孟杰曼 E-mail:zhaolei31111@ 亲情抚慰责任“归来” 王二华这辈子似乎一直活在耻辱之中,铭刻在骨子里的羞耻让他对一切指指点点分外敏感。
2015年4月的一个夜晚,他刚回到了监舍,就看见邻铺的服刑人员张虎又和王斌窃窃私语,一看到他走近,二人和往常一样立即停止了话题。
王二华再也按捺不住怒火,上前给了张虎一个大嘴巴,指着他的鼻子痛斥,后果可想而知。
监区民警第二天宣布:王二华殴打他人关禁闭一周,当月的表现为“差评”。
这个后果十分严重,意味着王二华在今年上半年减刑中提前淘汰出局,成为监区重点监管对象。
王二华从小就活在父亲耻辱的阴影中。
他记事儿起就获得了一个绰号:小和尚。
绰号的来源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长大后王二华听到了各种风言风语,说他母亲一直在和一个绰号“和尚”的同村男子相好,而父亲生性懦弱,对妻子的红杏出墙只好忍气吞声。
2013年8月某日,在商丘打工的王二华因补办身份证回家,刚走进母亲的院子,就听见屋子里发出一种奇怪的喘息声,当他冲进卧室,看到的一幕让他血涌头顶……“和尚”癔症半天,才抓起衣服往外逃跑。
愤怒的王二华拿起墙边的锹把撵上前去,当头一棒,将“和尚”夯倒在地。
“和尚”死了。
天黑后,在地里劳作的父亲看到“情敌”的尸体和魂飞魄散的儿子,吓得瘫倒在地。
父子俩最后商量抛尸灭迹,将“和尚”的尸体沉在村里的一处坑塘中。
东窗事发,父子二人双双入狱,王二华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其母上吊自尽。
他的妻子顶不住村里的流言蜚语,坚决要求同他离婚,带着两个孩子外出打工,失去了联系。
王二华从此万念俱灰,对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渐渐变得失眠、多梦、敏感、易怒,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
通过“望、闻、问、切”等“诊断”程序后,省周口监狱监区班子开出了“亲情抚慰法”的“药方”。
多方努力,副监区长洪警官和王二华的妻子取得了联系,并告诉王妻,王二华的本性不坏,没有什么恶习,他对亲情极度渴望,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她和孩子能配合监狱对其亲情抚慰,他一定能改恶向善,重新做人。
但要是家人抛弃了他,他就钻进思想包袱的死胡同,可能一辈子就毁了。
人心都是肉长的,在洪警官的40多个电话的感动下,王妻终于答应带着孩子来狱探监。
2015年8月的一天,入狱近两年的王二华首次接到通知:家人探监。
欣喜若狂的王二华走出习艺车间,他看到了阴霾的天空早已云消雾散,天空出现了清爽的“会见蓝”。
画外音:省周口监狱副监狱长崔应召释义 “亲情抚慰法”就是激发罪犯根深蒂固的传统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唤醒其家庭责任,培养担当意识,克服冲动、任性、破罐破摔等性格缺陷,成为正常的“社会人”。
对症人群:传统家庭观念强,亲情意识浓,对家庭常怀愧疚,但性格倔强、认死理、易冲动的罪犯。
(邹志远)

标签: #手机上网 #土豆网 #视频播放 #存储空间 #工厂 #公众 #在国外 #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