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criteria是什么意思中文

中文 6
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 世翰大学校大学院教育学科教育行政学专业 张胤指导教授纪德奎 2019年8月 대학생의체육활동에대한태도와자아개념간상관관계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 AStudyontheCorrelationbetween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andSelf‐conceptofCollegeStudents 指导教授纪德奎 世翰大学校大学院 教育学科教育行政学专业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 指导教授纪德奎世翰大学校大学院教育学科教育行政学专业 张胤 本论文作为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提出2019年5月 대학생의체육활동에대한태도와자아개념간상관관계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 AStudyontheCorrelationbetween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andSelf‐conceptofCollegeStudents 世翰大学校大学院教育学科教育行政学专业 张胤 上记者的硕士学位论文认准 委员长委员委员 所属世翰大学校世翰大学校天津师范大学 职位教授教授教授 学位姓名教育学博士高兴印教育学博士李池莲印教育学博士纪德奎印 2019年7月 目录
I.绪论.....................................................................................................................................1

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目的...................................................................................................................

2

2)研究意义.....................................................................................................................

3


3.概念界定...........................................................................................................................

31)

体育锻炼态度...........................................................................................................

3

2)自我概念.....................................................................................................................


4 II.本论.....................................................................................................................................6

1.

文献综述.........................................................................................................................

61)关于体育锻炼态度的结构与测量工具的研究.........................................................62)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调查研究.........................................................................7

3)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9

4)文献述评...................................................................................................................

10


2.研究假设.........................................................................................................................

11
I 3.研究方法.........................................................................................................................

11

1)调查对象...................................................................................................................

11

2)研究工具...................................................................................................................

12

3)研究程序...................................................................................................................

15

4)数据处理...................................................................................................................

15
4.调查结果.........................................................................................................................

15

1)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总体状况...........................................................................

152)不同类型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差异分析.......................................................16

3)大学生自我概念的总体状况...................................................................................

234)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的相关分析.......................................................

24
5.讨论.................................................................................................................................

271)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以上...............................................272)不同类型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差异讨论.....................................................283)大学生自我概念处于中等水平以上.......................................................................304)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显著相关...........................................................30 II.

结论与建议.....................................................................................................................32
1.结论.................................................................................................................................

321)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以上...............................................32 II 2)不同类型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差异显著.......................................................323)大学生自我概念处于中等水平以上.......................................................................334)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显著相关...........................................................33


2.建议.................................................................................................................................

331)要注重大学生体质健康意识的培养.......................................................................342)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不同类别学生的差异性...............................................34

3)不断强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354)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可支配时间进行锻炼...............................................................36参考文献.................................................................................................................................37
中文摘要.................................................................................................................................42
ABSTRACT.................................................................................................................................57
附录.........................................................................................................................................79
致谢.........................................................................................................................................85 III 表目录 <表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12
<表2>锻炼态度量表CRONBACHΑ系数...............................................................................13<表3>自我概念量表CRONBACHΑ系数.................................................................................14<表4>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总体状况..........................................................................16<表5>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在性别变量上的差异..........................................................17<表6>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在生源地变量上的差异......................................................18<表7>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20<表8>是否学生干部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差异..........................................................23<表9>

大学生自我概念的总体状况..................................................................................

24 IV
I.绪论
1.问题的提出 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宗旨是增强学生体质,尤其是近年来,对于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空前提升,培养21世纪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则是学校体育需要承担的重要任务。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为手段,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我认为三者是辩证统一的,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且转化为积极的锻炼行为,通过积极的运动实践,最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见锻炼态度的形成对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而言,至关重要。
因此,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教学要围绕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态度这一重要目标,积极开展体育健康课程,使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得到提升。
自我概念是个体作为一个单独个体对自己的意识和感知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观念整体架构。
一般而言,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身所有方面的评价,这种评价也就是对于自身认知程度的体现。
一个人的自我概念与其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等心理因素密切
1 相关。
为此,近年来对于自我概念尤其是大学生自我概念的重视程度逐年上升。
考虑到自我概念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且关系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因此很有必要对大学生的自我概念进行研究,以从自我概念的角度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态度是引起行为的潜在原因,通过态度可以间接地考察人的行为(Fishbein,1975)。
行为有时是由态度而产生的,态度与行为具有较高一致性(Shelley,2004)。
大学生具有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也就会形成积极地体育锻炼行为,就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有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使其对自身有着更加全面的的认识,从而促进其形成更加积极的自我概念,更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因此对当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的关系进行研究尤为重要。

2.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 当前大学生群体在体育锻炼态度方面的具体情况,分析体育锻炼态度的具体表现特点,了解在不同类别变量上,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具体表现。
通过对自我概念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自我概念与体育锻炼态度的相互关系,且进一步分析体育锻炼态度对自我概念的影响,在相关结论的基础之上,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出促进大
2 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的相关建议。
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体育锻炼态度一直是影响当前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问题,因此应当加大对此方面的重视程度。
当前针对大学生而言,此方面的研究还应当在现实调查的基础上予以深化,因此在理论上本研究有利于形成较为完善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基础。
此外,从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相互关系的角度进行探讨,有利于开拓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理论研究范围。
实践意义:体育锻炼态度与实践关系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本研究能够引起大学生对自身体育锻炼态度的重视,有利于其认识到其自身体育锻炼态度存在的问题,促进其更加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此外,还会提高学校对于大学生如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的重视程度,通过积极的引导,带动大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

3.概念界定 1)体育锻炼态度时蓉华(2003)认为态度是个体对于各种事件和现象所特有的一种协调一致的, 有组织的习惯化的心理反应。
态度是对某种社会客体积极(或消极)评价、情感体验
3 及预先行为倾向的一种稳定体系。
我国心理学界给态度的一个比较综合的定义是:态
度是个人对某一特定对象所持有的评价总和与内在的反应倾向(荆其诚,1991)。
体育锻炼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的一种相对稳定、持久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倾向(毛荣建,2004)。
包含了人们对体育活动的目的、意义、价值的理解和评论,对体育活动的情感体验以及体育活动的行为反馈。
体育态度也是一种潜在心理现象,调节着人们参与体育项目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反馈,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及效率,是体育活动调节人体动力系统的重要因素之
一。
体育锻炼态度具有以下特点:它具有可塑性和过程性。
体育锻炼态度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通过一个连续的渐进过程所形成的。
体育锻炼态度指向对象的具体性,体育态度指向对象极为广泛,既包含体育锻炼,同时也涵括了竞技体育等一切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学校体育是基础,竞技体育对学校体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体育锻炼态度的指向对象较为具体。
它的相对稳定性,和体育态度一样,其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和稳定性,不会轻易改变。
2)自我概念 综合各个学者对自我概念的界定,自我概念就是个体对自身所有方面的认知和评价,这种认知评价对个体的其他心理因素和个体的行为有所影响。
自我概念可分为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生理自我指个体对自己的性别、容貌、年龄、健康状况等生理特质的认识;社会自我指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
4 包括家庭和亲友的社会地位、学生在学校里的角色地位、自己的民族、国家、阶层等;心理自我指对自己的智能、兴趣、爱好、气质、性格、道德、理想、信仰等心理特征的认识。

5 II.本论
1.文献综述 1)关于体育锻炼态度的结构与测量工具的研究张立军(2007)从认知、情感、行为倾向3个维度对体育锻炼态度的理论结构进 行了解释,且从这三个方面编制了74个题目的《大学生身体锻炼态度调查问卷》,经过验证,问卷的信度效度均符合测量学的要求。
赵俊龙、韩玉(2007)编制了《中学生身体锻炼态度问卷》,从理论维度的构成来看,该问卷分为认知、情绪和行为意向三个部分。
经过相应的专家认证以及评定,经过进一步的本因素分析、同质信度、重测信度检验,对此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了研究,结果体现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杜晓红、陈永发、赫忠慧(2007)在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且对信度效度进行了验证。
毛荣建(2004)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较具有代表性,此量表包括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这几个维度,共70个测试题,47个正向计分,23个负向计分。
且经过验证,问卷的信度效度较好。
目前国内锻炼态度研究方面,对此量表也较为认可,应用也较多,在大多数
6 的锻炼态度相关研究中进行了相应的运用。
2)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调查研究
(1)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具体状况根据相关研究来看,针对大学生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尤其是针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得出了大学生锻炼态度处于一般水平的结论,且锻炼态度在各个变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杜晓红、陈永发、赫忠慧(2007)研究发现,北京市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比较乐观,在具体的性别特征表现上,总体来说男大学生锻炼态度水平要高。
殷洁森、常华(2018)研究发现,苏南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态度总体较优,但这没有转化到积极的运动实践中去,造成当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较差,因此从态度的发展特点来看,多处于意向阶段和准备阶段,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激发,促进体育锻炼行为实践的强化。
张持晨、赵慧宁、陆姣(2018)抽取山西省5所高校的93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大学生处于意向阶段的人数最多,在具体的人类学差异变量上,男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总体好于女生。
钱光健(2018)研究发现,当前的大学生有半数以上在健康意识方面存在问题,且对于自身身体锻炼不重视,平时作息时间非常不规律,体育参与不积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健康不良。
聂晶晶(2017)研究发现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呈现内隐态度积极性的特点。
在人口学相应的差异检验方面,积极参与锻炼的大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锻炼态度水平,且男生的态度水平要高于女生。
何茂林
7 (2016)研究发现大学生在行为态度方面得分较高,但是对于体育锻炼,没有建立起适宜的目标态度和。
男女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刘佳、朱小毛、阮彬彬(2014)研究发现长沙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普遍良好。
从具体表现来看,男生要具有较高水平的锻炼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体育锻炼态度会激发积极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而会对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具有明显作用。
贺金梅(2014)对内蒙古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研究发现,对于具有一定区域特点的大学生而言,内蒙古大学生锻炼态度各分量表的得分较高,由此可以体现出当前其锻炼态度较为积极,具体到锻炼时间上,呈现出每周锻炼的次数和每次锻炼时的强度偏低的现实情况。

(2)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者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对体育锻炼态度与锻炼行为、心理韧性、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妨碍行为与身体自尊、自我效能感、体育价值观等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各个因素都与体育锻炼态度呈现出了显著的相关性。
田红梅、李欣(2018)研究发现大学生锻炼态度对其锻炼行为有积极影响,因此为了提升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水平,可以从激发改善大学生锻炼态度入手。
王喜平(2017)研究发现,使用健身类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养成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应当对此办法进行积极的推广,让更多的学生运用此手段进行体育锻炼。
王伟强(2017)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与心理韧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要是大学生注重体育锻炼,则对于提升
8 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很有帮助。
张玉强(2013)研究了父母积极和消极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要是父母在家庭的教养过程中,过多的运用积极的教养方式,例如运用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
汪改英、王擎宇(2013)对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在不同变量的差异检验,发现学生性别、专业及年级不同,其体育锻炼态度不同。
李德奇(2016)研究发现,身体自尊、自我效能感和体育锻炼态度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体育锻炼态度水平高的学生,则其自我效能感水平相对较高。
杨木春、李欣(2016)研究发现,大学生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态度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
且在学生性别、家庭住址等变量上,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陈子莹(2017)研究发现昆明市女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会影响到体育锻炼态度,且其生活方式也会对体育锻炼态度造成显著的影响。
3)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自我概念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有学者展开相关研究,在自我概念的理论结构上,美国心理学家费茨认为在评价个体的自我概念时,除了要考虑自我概念的多维性,还应该考虑个体的总体状况。
他把自我概念分为自我总分与自我批评两个大部分,称为个体综合状况。
自我总分又分成自我概念的结构维度和内容维度。
王振宏(2000)根确定了自尊的外表、体育运动、能力、成就感、纪律、公德与助人等6个结构维度,并据此建立了自尊结构的探索模型。
黄希庭(2000)将大学生自我概念分为交际、友
9 善、信义、容貌、学业、志向、家庭、成熟和自纳等维度。
针对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有学者对此进行了一定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大学生 自我概念的具体状况,且对各个不同因素与自我概念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
例如武成莉(2004)的研究显示大学生自我概念在总分及大多数维度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家庭背景等方面差异性显著,而男、女生之间差异不显著。
赵晓露(2012)研究发现,90后大学生的外显自我概念积极,在性别和独生子女变量上差异较为显著。
林静(2011)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我概念总分得分较高,且也是存在独生子女、年级变量上的不同水平体现。
刘兴华(2011)大研究认为学生的觉知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有关联,自我概念在二者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张红巫、程成、黄洗墨(2017)、吴志雄、王文敏(2017)等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我概念总体比较积极,且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呈现出相关性。
陈萌萌、张野、张珊珊(2015)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概念呈显著正相关,要是自我概念水平相对较高,则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越强。
4)文献述评 综上所述,随着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对于如何促使大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则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因此针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相关研究也逐步增多。
在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方面,相应的研究较多,调查了自我概念的现实情况以及不同的表现特点。
结合相关文献来看,针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较少涉及,较少有研究者对此进行相关的论述。
在当前 10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出现较多体质健康问题的现实状况下,应当对当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进行积极的探索,且进一步分析其余自我概念的关系及影响,对于促进大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锻炼,提升自身的自我概念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基于此,本研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具体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与自我概念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2.研究假设 1)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处于中等程度以上(得分高于中值3)。
2)不同类别(性别、年级、城市和农村、学生干部)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存在差异。
3)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显著相关。

3.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主要对问卷调查法进行相应的介绍。
1)调查对象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信效度较高的问卷对天津财经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采用随机调查 11 的方式,共发放4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25份,回收率为92.4%。
调查对象的基本 情况见<表1>。
性别生源地年级是否学生干部总体 <表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类别男女 城市乡村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 是否 人数(N)20921622220310514410571140285425 百分比(%)49.250.852.247.824.733.924.716.732.967.1100 2)研究工具问卷一:采用毛荣建(2004)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量表是针对青少年学生编制, 包括8个分量表。
该量表包括70个题目,共八个维度,分别为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和主观标准。
量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采用五个等级进行单选评价,依次记1-5分其中1,7,9,10,15,18,25,31,33,34,39,41,45,47,49,55,57,58,62,63,66,69,70题为反向记分,依次5-1分,其余题目为正向计分。
问卷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89,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73-.89之间,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见表
2。
12 <表2>锻炼态度量表Cronbachα系数 分量表题数 题项 α系数 行为态度
8 1,9,17,25,33,41,49,57 .83 目标态度122,10,18,26,34,42,50,58,63,66,69,70.87 行为认知
7 3,11,19,27,35,43,51 .73 行为习惯10 12,20,28,36,44,52,59,64,67 .89 行为意向
8 5,13,21,29,37,45,53,60 .84 情感体验10 6,14,22,30,38,46,54,61,65,68 .86 行为控制感
8 7,15,23,31,39,47,55,62 .80 主观标准
7 8,16,24,32,40,48,56 .64 总问卷70 1-70 .89 在正式调查前,本研究进行了前测,同时与天津师范大学纪德奎教授对本问卷的内 容效度进行了探讨,内容效度良好,本问卷可以用于本次研究。
用以分析问卷的信度。
共 对大学生发放
3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0份。
经分析,问卷总的内部一致性信 度系数为.90,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依次为:行为态度(.80)、目标态度 (.82)、行为认知(.85)、行为习惯(.76)、行为意向(.86)、情感体验(.87)、 行为控制感(.83)和主观标准(.80)。
可见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问卷二:采用美国心理学家菲茨(Fitts)于1965年编制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 表,林邦杰于1978年进行修订。
这个量表共70条题目,分为内容维度(生理自我、道 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结构维度(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 我行动)和综合状况(自我总分、自我批评)。
采用5等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我概念 13 水平越高。
问卷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891,各个维度在.603-.859之间,可 见具有较好的信度。
见表
3。
分量表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 总问卷 <表3>自我概念量表Cronbachα系数 题数 题项 12 1,2,13,14,25,26,37,38,49,50,61,62 12 3,4,15,16,27,28,39,40,51,52,63,64 12 5,6,17,18,29,30,40,41,53,54,64,65 12 7,8,19,20,31,32,43,44,55,56,67,68 12 9,10,21,22,33,34,45,46,57,58,69,70 10 11,12,23,24,35,36,47,48,59,60 24 1-24 24 25-48 22 49-70 70 1-70 α系数
.603.639.690.811.799.702.859.679.829.891 在正式调查前,本研究进行了前测,同时与天津师范大学纪德奎教授对本问卷的内 容效度进行了探讨,内容效度良好,本问卷可以用于本次研究。
用以分析问卷的信度。
共 对大学生发放
3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0份。
经分析,问卷总的内部一致性信 度系数为.903,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依次为:生理自我(.635)、道德伦 理自我(.702)、心理自我(.699)、家庭自我(.705)、社会自我(.793)、自我 批评(.752)、自我认同(.803)、自我满意(.708)、自我行动(.832)。
可见问 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14 3)研究程序首先,选定本次调查研究对象,随机发放和回收问卷,进行问卷的有效性筛选, 将有效问卷数据输入电脑中。
其次,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自我概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再次,分析研究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情况。
4)数据处理本研究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主要采用里面的频 数统计、描述统计及t检验、方差检验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

4.调查结果 1)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总体状况基于了解现状的考虑,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总体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 的方法为描述性统计,运用此方法对体育锻炼态度各个维度以及总分的平均值进行了统计。
15 <表4>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总体状况 维度
N M SD 行为态度 425 3.51 .81 目标态度 425 3.42 .86 行为认知 425 3.51 .80 行为习惯 425 3.49 .95 行为意向 425 3.22 .93 情感体验 425 3.37 .85 行为控制感 425 3.42 .81 主观标准 425 3.36 .89 体育锻炼态度总分 425 3.41 .90 根据<表
4>可知,从总分上看,平均值为3.416,可见高于中值
3。
从各个维度来 看,体育锻炼态度各个维度的均值都高于中值
3。
由此可以认为总体上大学生体育锻炼 态度处于中等水平以上。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生对于参与体育锻炼基本持积 极的态度,对于自己参与体育锻炼的行动有了较为积极的评价,且对于通过体育锻炼 获得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效果有了正确的认识。
总体上大学生愿意积极的参与体育 锻炼,通过体育锻炼感受到了较为丰富的情绪体验。
大学生树立了较强的自我锻炼的 主观标准,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2)不同类型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差异分析
(1)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在性别变量上的差异 性别的不同可能会造成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不同,因此本研究运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的方法对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差异进行了检验。
16 <表5>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在性别变量上的差异 变量 性别
N M SD t p 行为态度 男 209 3.61 .53 3.896 .000 女 216 3.42 .47 目标态度 男 209 3.50 .51 3.840 .000 女 216 3.33 .38 行为认知 男 209 3.60 .54 3.421 .001 女 216 3.43 .44 行为习惯 男 209 3.57 .60 2.825 .005 女 216 3.42 .48 行为意向 男 209 3.34 .58 4.458 .000 女 216 3.11 .46 情感体验 男 209 3.44 .49 3.103 .002 女 216 3.30 .40 行为控制感 男 209 3.51 .55 3.553 .000 女 216 3.33 .46 主观标准 男 209 3.43 .53 2.683 .008 女 216 3.30 .43 体育锻炼态度总
男 209 3.50 .45 4.300 .000 分 女 216 3.33 .32 根据<表5>可知,在性别变量上,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显著,存在的差异主 要体现在行为态度(t=3.896,p<.001)、目标态度(t=3.840,p<.001)、行为认知 (t=3.421,p<.01)、行为习惯(t=2.825,p<.01)、行为意向(t=4.458,p<.001)、 情感体验(t=3.103,p<.01)、行为控制感(t=3.553,p<.001)、主观标准 (t=2.683,p<.01)以及体育锻炼态度总分上(t=4.300,p<.01),根据差异检验的结 果,都是男生显著高于女生。
由此可见在性别变量上,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显 著,男生比女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
17
(2)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在生源地变量上的差异 <表
6>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在生源地变量上的差异 变量 生源地
N M SD t p 行为态度 城市222 3.60 .51 3.800 .000 农村203 3.42 .49 目标态度 城市222 3.50 .48 4.163 .000 农村203 3.32 .42 行为认知 城市222 3.58 .51 2.765 .006 农村203 3.44 .48 行为习惯 城市222 3.57 .54 2.947 .003 农村203 3.41 .54 行为意向 城市222 3.33 .57 4.305 .000 农村203 3.11 .46 情感体验 城市222 3.45 .47 3.913 .000 农村203 3.28 .42 城市222 3.51 .51 3.756 .000 行为控制感 农村203 3.32 .50 主观标准 城市222 3.43 .50 3.170 .002 农村203 3.28 .46 体育锻炼态度总城市222 3.49 .42 4.534 .000 分 农村203 3.32 .36 对于大学生而言,生源地区域可以分为城市与农村,成长环境与教育环境的存在 差异,这也可能会造成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不同,因此本研究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 的方法进行了检验。
根据<表6>可知,在生源地变量上,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显著,存在的差异 主要体现在行为态度(t=3.800,p<.001)、目标态度(t=4.163,p<.001)、行为认知 (t=2.765,p<.01)、行为习惯(t=2.947,p<.01)、行为意向(t=4.305,p<.001)、 18 情感体验(t=3.913,p<.001)、行为控制感(t=3.756,p<.001)、主观标准(t=3.170,p<.01)以及体育锻炼态度总分上(t=4.534,p<.001),根据差异检验的结果,都是城市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
由此可见在生源地变量上,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显著,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

(3)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 对于大学生而言,各个年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理解以及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这些可能会对其体育锻炼态度造成影响。
本研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进行了检验。
19 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 感主观标准体育锻炼态度总分 <表7>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 年级
N M 一年级1053.70 二年级1443.41三年级1053.46四年级713.54一年级1053.57二年级1443.36三年级1053.35四年级713.40一年级1053.69二年级1443.43三年级1053.44四年级713.52一年级1053.71二年级1443.33三年级1053.47四年级713.53一年级1053.32二年级1443.24三年级1053.11四年级713.21一年级1053.53二年级1443.31三年级1053.33四年级713.31一年级1053.69二年级1443.31三年级1053.30四年级713.41一年级1053.53二年级1443.35三年级1053.29四年级713.25一年级1053.59二年级1443.34三年级1053.34 四年级713.39 SD
F p LSD .53 .46.48 7.258 .000 一年级>
二、三、四年级 .53 .47 .42.44 5.340 .001 一年级>
二、三、四年级 .49 .46 .48.54 6.639 .000 一年级>
二、三、四年级 .45 .55 .51.52 10.106 .000 一年级>
二、三、四年级 .54 .59 .46 2.616.051 .51 .59 .48 5.734.001 .42 一年级>
二、 .41
三、四年级 .47 .5114.846.000 .46 一年级>
二、 .50
三、四年级 .50 .52 .43.46 6.376 .000 一年级>
二、三、四年级 .52 .41 9.487.000 .36 一年级>
二、 .38
三、四年级 .41 20 根据<表7>可知,在年级变量上,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行为态度(f=7.258,p<.001)、目标态度(f=5.340,p<.01)、行为认知(f=6.639,p<.001)、行为习惯(f=10.106,p<.001)、情感体验(f=5.734,p<.01)、行为控制感(f=14.846,p<.001)、主观标准(f=6.376,p<.001)以及体育锻炼态度总分上(p<.001),从各个维度的得分来看,都是一年级学生的得分相对较高,其它年级学生在体育锻炼态度总分以及各个维度的得分相对较低。
在行为意向(f=2.616,p>.05)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各个年级学生在此方面较为一致。
进一步的对各个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总分及各个维度的两两比较可知,在行为态度维度上,一年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
二、三、四年级学生,可见一年级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的行为态度水平。
在目标态度维度上,一年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
二、三、四年级学生,可见一年级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的目标态度水平。
在行为认知维度上,一年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
二、三、四年级学生,可见一年级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的行为认知水平。
在行为习惯维度上,一年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
二、三、四年级学生,可见一年级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的行为习惯水平。
在情感体验维度上,一年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
二、三、四年级学生,可见一年级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的情感体验水平。
在行为控制感维度上,一年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
二、三、四年级学生,可见一年级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的行为控制感水平。
在主观标准维度上,一年级学生的得 21 分显著高于
二、三、四年级学生,可见一年级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的主观标准水平。
在体育锻炼态度总分上,一年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
二、三、四年级学生,可见一年级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年级变量上,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显著,除行为意向维度的差异不显著以外,在体育锻炼跳动总分以及其它各个维度上都显著,由此可见总体上大学一年级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

(4)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在学生干部变量上的差异 对于大学生而言,在班级中的身份可以分为学生干部学生与非学生干部学生,这种身份的差异,可能对其各个方面造成一定影响。
例如学生干部学生的态度积极认真,具有较强的进取心,注重自己的综合发展等,体现在体育锻炼态度上,可能会表现出一定差异,因此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在学生干部变量上的差异进行了检验。
根据<表8>可知,在学生干部变量上,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显著,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行为态度(t=2.444,p<.05)、目标态度(t=3.313,p<.01)、行为认知(t=2.477,p<.05)、行为习惯(t=2.695,p<.01)、行为意向(t=2.742,p<.01)、情感体验(t=2.769,p<.01)、行为控制感(t=2.801,p<.01)、主观标准(t=5.199,p<.001)以及体育锻炼态度总分上(t=3.734,p<.001),根据差异检验的结果,都是学生干部学生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学生。
由此可见在学生干部变量上,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 22 差异显著,学生干部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
<表8>是否学生干部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差异 变量 学生干部
N M SD
T p 行为态度 是 140 3.60 .55 2.444 .015 否 285 3.47 .48 目标态度 是 140 3.52 .49 3.313 .001 否 285 3.36 .43 行为认知 是 140 3.6 .52 2.477 .014 否 285 3.47 .48 行为习惯 是 140 3.59 .55 2.695 .007 否 285 3.44 .54 行为意向 是 140 3.32 .64 2.742 .006 否 285 3.17 .47 情感体验 是 140 3.46 .48 2.769 .006 否 285 3.33 .43 行为控制感 是 140 3.52 .55 2.801 .005 否 285 3.37 .49 主观标准 是 140 3.53 .51 5.199 .000 否 285 3.28 .45 体育锻炼态度总 是 140 3.51 .44 3.734 .000 分 否 285 3.36 .36 3)大学生自我概念的总体状况
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的具体情况,本研究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大学生 的自我概念总分以及各个维度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23 <表9>大学生自我概念的总体状况 维度
N M SD 生理自我 425 3.45 .83 伦理自我 425 3.47 .85 心理自我 425 3.37 .89 家庭自我 425 3.25 .90 社会自我 425 3.37 .87 自我批评 425 3.47 .87 自我认同 425 3.43 .80 自我满意 425 3.33 .85 自我行动 425 3.42 .89 总状况 425 3.39 .90 根据<表
9>可知,根据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自我概念的总分为3.396,高于中 值
3,从自我概念的各个维度上来看,得分也都在中值3以上,由此可见,总体上大学生 的自我概念水平较好,处于中等水平以上。
4)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可以从数据统计上体现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因此为了分析大 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应对方式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运用相关分析的方 法对二者之间进行了相关。
24 行为态度
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体育锻炼态度总分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自我概念总分 **p<.01 行为态度1.725**.631**.684**.482**.611**.688**.561**.819**.618**.613**.583**.367**.603**.694**.696**.581**.672**.689** 目标态度 1.663**.709**.552**.758**.704**.630**.893**.721**.685**.729**.582**.756**.677**.816**.700**.818**.825** 行为认知 1.653**.398**.559**.632**.546**.772**.669**.647**.557**.384**.585**.575**.678**.571**.671**.680** 行为习惯 1.394**.644**.685**.544**.821**.700**.778**.652**.441**.694**.760**.814**.653**.806**.804** 行为意向 1.599**.573**.548**.703**.364**.377**.488**.544**.400**.421**.468**.515**.490**.521** 情感体验 1.655**.623**.848**.636**.608**.718**.604**.624**.646**.741**.664**.747**.761** <表 行为控制感 1.647**.856**.647**.623**.668**.497**.598**.637**.725**.612**.719**.727** 10>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的相关分析 主观体育锻炼标准态度总分 生理道德伦自我理自我 心理家庭社会自我自我自我自我自我批评认同 1.772**.504**.493**.555**.540**.537**.468**.600**.534**.607**.615** 1.752**.745**.766**.619**.747**.755**.860**.747**.859**.872** 1.776**.685**.459**.699**.781**.851**.784**.836**.875** 1.751**.423**.674**.724**.831**.766**.831**.859** 1.602**.677**.691**.846**.752**.853**.867** 1.624**.424**.652**.665**.678**.706** 1.732**.848**.761**.851**.870** 1.858**.742**.828**.860** 1.751**.993**.970** 自我满意 1.748**.887** 自我行动 1.969** 自我概念总分
1 25 根据<表10>可知,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行为态度维度与自我概念总分(p<.01)以及各个维度(p<.01)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由此可以认为大学生的行为态度水平越高,则大学生也就具有越高的自我概念水平。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目标态度维度与自我概念总分(p<.01)以及各个维度(p<.01)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由此可以认为大学生的目标态度水平越高,则大学生也就具有越高的自我概念水平。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行为认知维度与自我概念总分(p<.01)以及各个维度(p<.01)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由此可以认为大学生的行为认知水平越高,则大学生也就具有越高的自我概念水平。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行为习惯维度与自我概念总分(p<.01)以及各个维度(p<.01)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由此可以认为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水平越高,则大学生也就具有越高的自我概念水平。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行为意向维度与自我概念总分(p<.01)以及各个维度(p<.01)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由此可以认为大学生的行为意向水平越高,则大学生也就具有越高的自我概念水平。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情感体验维度与自我概念总分(p<.01)以及各个维度(p<.01)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由此可以认为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水平越高,则大学生也就具有越高的自我概念水平。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行为控制感维度与自我概念总分(p<.01)以及各个维度 26 (p<.01)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由此可以认为大学生的行为控制感水平越高,则大学生也就具有越高的自我概念水平。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主观标准维度与自我概念总分(p<.01)以及各个维度(p<.01)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由此可以认为大学生的主观标准水平越高,则大学生也就具有越高的自我概念水平。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分与自我概念总分(p<.01)以及各个维度(p<.01)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由此可以认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水平越高,则大学生也就具有越高的自我概念水平。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分以及各个维度,都与自我概念总分以及各个维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由此可以认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水平越高,也就具有越高的自我概念水平,尤其也就体现出了体育锻炼对于自我概念水平提高的积极作用。

5.讨论 1)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以上总体上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处于中等水平以上。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生 对于参与体育锻炼基本持积极的态度,对于自己参与体育锻炼的行动有了较为积极的 27 评价,且对于通过体育锻炼获得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效果有了正确的认识。
总体上
大学生愿意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感受到了较为丰富的情绪体验。
大学生树立了较强的自我锻炼的主观标准,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这也体现了当前我国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成果。
我国从21世纪初进行新一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变革,例如由单纯的注重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及身体素质的提升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寄希望于通过体育课程形成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2)不同类型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差异讨论
(1)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在性别变量上的差异显著在性别变量上,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显著,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行为态度、 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以及体育锻炼态度总分上,男生比女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
对于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性别差异,有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的论述,例如陈作松(2008)研究发现,男生具有更加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
万力芳(2006)也是研究发现男生的锻炼态度比女生积极。
男生比女生更加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产生较强的体育锻炼动机,具有体育锻炼的愿望,也会形成丰富的体育锻炼情感体验,因此男生也就具有了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
28
(2)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在生源地变量上的差异显著在生源地变量上,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显著,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行为态 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以及体育锻炼态度总分上,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
对于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在此方面的差异,可能是因为成长的家庭环境与教育环境的差异导致的,尤其是对于城市学校而言,在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更为彻底,因此学习在体育锻炼的态度及行为方面都要相对较好,因此城市学生也就具有了相对较好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

(3)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显著在年级变量上,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以及体育锻炼态度总分上,可见在年级变量上,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显著,除行为意向维度的差异不显著以外,在体育锻炼跳动总分以及其它各个维度上都显著,总体上大学一年级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
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大学阶段学习,还保持了一定的新鲜感,对于各种新鲜事物都会积极的去体验,尤其是有了很多的自主时间,也就会去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
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年龄的增大,其学习的范围也逐步增大,且高年级学生感受到的来自社会、家庭期望、自身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增大,这也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压缩其自由支配时间,导致高年级学生体育锻炼的 29 次数减少,这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体育锻炼态度水平。

(4)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在学生干部变量上的差异显著在学生干部变量上,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显著,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行 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以及体育锻炼态度总分上,学生干部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生干部都较为优秀,且在各个方面都想做好表率作用,尤其是在大学阶段有很多集体性的体育活动都需要班干部学生进行积极的组织,且在组织的过程中都需要自己的身体力行。
例如在每年的运动会组织及参与过程中,学生干部就需要积极的参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其体育锻炼态度水平。
3)大学生自我概念处于中等水平以上 根据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自我概念的总分高于中值
3,从自我概念的各个维度上来看,得分也都在中值3以上,由此可见,总体上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较好,处于中等水平以上。
4)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显著相关 相关分析发现,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分以及各个维度都与自我概念总分以及各个维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由此可以认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水平越高,则大学生也就具有越高的自我概念水平。
关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的相互关系,有研究者进行了相应的论述,例如孙延林(2014)等研究显示,体育锻炼有利于提升自 30 我概念水平,且能够提升心理品质水平。
黄志剑(2008)也是对体育锻炼与自我概念的关系进行了相应的探讨,研究发现,体育锻炼与自我概念关系显著。
罗雅莉(2010)则是研究了大学生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锻炼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存在高度相关。
Malete(2008)研究发现,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与身体自尊关系极为密切。
Rod(2006)等人研究发现患抑郁症的青少年女生的体育锻炼参与和整体身体自我概念有密切间接关系。
体育锻炼对于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有显著作用,主要是因为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面发展。
体育锻炼态度水平较高的学生,会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因此其身体健康状况也就相对较好,且在体育运动过程中需要遵守各种规则,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较强的规则意识。
体育运动能够促使大学生更加自信,也会促进其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及问题,思考去如何改进问题,对于大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自我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较高的学生,也就具有了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
31 II.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以上从总分上看,平均值为3.416,可见高于中值
3。
从各个维度来看,体育锻炼态度 各个维度的均值都高于中值
3。
由此可以认为总体上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处于中等水平以上。
2)不同类型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差异显著
(1)男生比女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在性别变量上,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显著,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以及体育锻炼态度总分上。

(2)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在生源地变量上,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显著,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以及体育锻炼态度总分上。

(3)大学一年级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 32 在年级变量上,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以及体育锻炼态度总分上。

(4)学生干部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在学生干部变量上,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显著,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以及体育锻炼态度总分上。
3)大学生自我概念处于中等水平以上根据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自我概念的总分为3.396,高于中值
3,从自我概念的各个维度上来看,得分也都在中值3以上,由此可见,总体上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较好,处于中等水平以上。
4)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显著相关相关分析发现,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分以及各个维度都与自我概念总分以及各个维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由此可以认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水平越高,则大学生也就具有越高的自我概念水平。

2.建议 33 根据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的分析发现,当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处于中等以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且不同类别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应当注重此种现实情况。
相关分析发现,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与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显著正相关,可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对于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1)要注重大学生体质健康意识的培养 对于当前的大学生而言,个人的行为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缺乏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造成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次数较少,强度不够,也进一步造成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乐观的情况。
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应当注重培养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质健康的意识。
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而言,应当加强对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意识相关教育,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得学生真正认识到健康的重要作用以及体育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积极影响,真正树立大学生的健康第一的思想,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健康观。
此外,学校也应当积极的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加大学生参与的力度及范围,提升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在各种体育比赛中认识自我,形成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
2)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不同类别学生的差异性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在学生性别、年级、生源地以及学生干部变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于大学体育教学而言,应当关注此种差异,注重提升各类 34 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
当前很多高校的体育课都实行自主教学,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及时间选择体育课程,这也就满足了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体育课程需求,尤其是对于很多女生选项课班级而言,教师更要注重提升其积极锻炼的热情,在课上要多对女生施加影响,尤其是组织女生多参与体育锻炼,提升其体育锻炼态度水平;对于年级方面,尤其是对于高年级学生,由于没有体育课程安排,其体育锻炼的次数也就相对较少,因此应当积极探讨在高年级学生中建立相关的体育俱乐部的相关机制,激发高年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此外,要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积极组织班级同学参与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班级体育锻炼的氛围。
3)不断强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对于处于高校的大学生而言,体育课是对其施加影响,促进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的主要途径。
但是要是学校的体育教育不注重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不注重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没有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技术方法,学生的兴趣爱好水平不高,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不积极,也会造成学生在没有体育课以后就远离体育锻炼的现实情况。
因此应当重视当前的学习体育教学改革,对于学校而言,首先就需要提高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要重视通过体育课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应当严格的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及规定,把体育课放到应有的高度。
此外,应当尝试针对大学生的分层次教学,针对自主选课的学生,根据其运动技术及身体素质的现实情况,结合实际,按照班级进行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水平等级学生的要求。
此 35 外,还要积极更新教学内容,选择具有时代性及代表性的体育项目,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
4)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可支配时间进行锻炼 对于大学生而言,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较多,但是很多学生都没有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而是把很多时间都用到玩手机上,因此应当加强对于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积极的运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学校要通过校园信息发布平台,发布体育锻炼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注重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及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自我概念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6 参考文献 陈萌萌,张野,张珊珊(2015).大学生自我概念对自主学习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成都师范学院学报,31
(9):6-
9. 陈子莹.昆明市女大学生不同体育生活方式体育价值观,体育锻炼态度的对比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师范大学. 陈作松(2008).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与锻炼行为之关系.上海体育学院学报,(3)37-41. 杜晓红,陈永发,赫忠慧(2007).北京市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
(1):70-72. 何茂林(2016).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 贺金梅(2014).内蒙古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5):648-651. 黄希庭(2000).青少年身体自我研究述评.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31-39. 黄志剑(2008).体育锻炼与自我概念关系的元分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6):39-41.李德奇(2016).情境变量调节下自我妨碍与大学生身体自尊,自我效能感和体育锻 炼态度的关系研究.浙江体育科学,38
(6):94-98. 37 林静(2011).1711名大学生自我概念特征研究.中国校医.25,(11):807.27-31.刘佳,朱小毛,阮彬彬(2014).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以长沙市大学生为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
(6):295-297.刘兴华(2011).大学生觉知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心理科学,19,
(1): 98-99.罗雅莉(2010).大学生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锻炼行为的关系性研究.山东体育学 院学报,3,31-33.荆其诚(1991).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1991.聂晶晶(2017).大学生体育锻炼内隐和外显态度的改变-基于联想命题评价模型.硕 士学位论文,北京体育大学.钱光健(2018).广东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与行为调查及相关性研究.青少年体 育,3,31-33.时蓉华(2003).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6.孙延林等(2014).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认知,焦虑,抑郁和自我概念的研究进展.生 理科学进展,
(5):21-23.田红梅,李欣(2018).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其锻炼行为的关系:锻炼伙伴的调节 作用.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1):29-32.万力芳(2006).高中生、大学生和研究生锻炼态度一行为九因素模型特征比较研究. 38 硕士学位论文,武汉体育学院.汪改英,王擎宇(2013).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体 育世界(学术版),
(9):118-119.王伟强(2017).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以广州商学院为例.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31
(2),95-100.王喜平(2017).健身类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首都体育学院.王振宏,梁三才(2000).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 8
(3),257-259.吴志雄,王文敏(2017).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研究.兰州教育学院学 报,33
(4):165-166.武成莉(2004).大学生焦虑与自我概念、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杨木春,李欣,吴铭,刘冯铂,张国俊(2016).大学生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 研究.当代体育科技,6(31):89-92.殷洁森,常华,华宝元,李林朱(2018).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锻炼.体育世 界(学术版),
(7):51-53.张持晨,赵慧宁,陆姣(2018).应用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 39 研究.中国学校卫生,
(4):38-39.张红巫,程成,黄洗墨(2017).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困扰关系:社会支持的调节效 应.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8
(3):22-25.张力为,毛志雄(2004).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 版社.2004:95-96.张立军(2007).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评价.中国学校卫生, 200728(10):929-930.张玉强(2013).父母积极和消极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廊坊师范 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3
(3):90-95.赵俊龙,韩玉(2007).中学生身体锻炼态度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分析.沈阳体育学院 学报,2007,26
(2):47-49.赵晓露(2012).90后大学生自我概念、群体身份认同及其关系的研究.硕士学位论 文,华东师范大学.Fishbein,
M,&Ajzen,
I.(1977).MA:Addison‐WesleyI.Belies;attitude,intention,and behavior.PsychologicalBulletin,Vol84
(5),888‐918Malete(2008).Examiningphysicalself‐perceptionsandphysicalactivityofjamaican youths:AculturalextensionofthePSPP.InternationalJournalofSportandExercisePsychology,Vol.6
(1),39‐52. 40 RodK.Dishman,DerekP(2006).Halesa,KarinA.Pfeifferb,GwenFeltonc,RuthSaundersd,DianneS.Warde,MarshaDowda(2006).PhysicalSelf‐ConceptandSelf‐EsteemMediateCross‐SectionalRelationsofPhysicalActivityandSportParticipationWithDepression.HealthPsychology25
(3),396‐407. 41 中文摘要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 대학생의체육활동에대한태도와자아개념간상관관계 张胤 世翰大学校大学院教育学科教育行政学专业 (指导教授纪德奎) (审问初论) 42
I.绪论
1.问题的提出 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宗旨是增强学生体质,尤其是近年来,对于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空前提升。
锻炼态度的形成对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而言,至关重要。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要围绕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态度这一重要目标,积极开展体育健康课程,使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得到提升。
自我概念是个体作为一个单独个体对自己的意识和感知觉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观念整体架构。
一个人的自我概念与其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为此,近年来对于自我概念尤其是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的重视程度逐年上升。
大学生具有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也就会对形成积极地体育锻炼行为,就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有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使其对自身有着更加全面的的认识,从而促进其形成更加积极的自我概念,更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对当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的关系进行研究尤为重要。

2.研究目的和意义 2)研究目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群体在体育锻炼态度方面的具体情况,分析体育锻炼态度的具体 表现特点,了解在不同类别变量上,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具体表现。
通过对自我概 43 念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自我概念与体育锻炼态度的相互关系,且进一步分析体
育锻炼态度对自我概念的影响,提出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的相关建议。
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在理论上本研究有利于形成较为完善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基础。
此外,从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相互关系的角度进行探讨,有利于开拓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理论研究范围。
实践意义:能够引起大学生对自身体育锻炼态度的重视,有利于其认识到其自身体育锻炼态度存在的问题,促进其更加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此外,还会提高学校对于大学生如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的重视程度,通过积极的引导,带动大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

3.概念界定 3)体育锻炼态度体育锻炼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的一种相对稳定、持久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倾 向。
包含了人们对体育活动的目的、意义、价值的理解和评论,对体育活动的情感体验以及体育活动的行为反馈。
2)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就是个体对自身所有方面的认知和评价,这种认知评价对个体的其他心理因素和个体的行为有所影响。
44 II.本论
1.文献综述 随着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对于如何促使大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则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因此针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相关研究也逐步增多。
在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方面,相应的研究较多,调查了自我概念的现实情况以及不同的表现特点。
结合相关文献来看,针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较少涉及,较少有研究者对此进行相关的论述。
基于此,本研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具体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与自我概念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2.研究假设 1)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处于中等程度以上(得分高于中值3)2)不同类别(性别、年级、城市和农村、学生干部)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存在差异。
3)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显著相关
3.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主要对问卷调查法进行相应的介绍。
45 1)调查对象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信效度较高的问卷对xx大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采用随 机调查的方式,共发放4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25份,回收率为92.4%。
2)研究工具 问卷一:采用毛荣建(2004)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量表是针对青少年学生编制,包括8个分量表。
该量表包括70个题目,共八个维度,分别为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和主观标准。
量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采用五个等级进行单选评价。
问卷二:采用美国心理学家菲茨(Fitts)于1965年编制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林邦杰于1978年进行修订。
这个量表共70条题目,分为内容维度(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结构维度(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和综合状况(自我总分、自我批评)。
采用5等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我概念水平越高。
3)研究程序 首先,选定本次调查研究对象,随机发放和回收问卷,进行问卷的有效性筛选,将有效问卷数据输入电脑中。
其次,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自我概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再次,分析研究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情况。
46 4)数据处理 本研究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主要采用里面的频数 统计、描述统计及t检验、方差检验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

4.调查结果 在正式调查前,本研究进行了前测,同时与天津师范大学纪德奎教授对本问卷的内容效度进行了探讨,内容效度良好,本问卷可以用于本次研究。
用以分析问卷的信度。
共对大学生发放3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0份。
1)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总体状况 从总分上看,平均值为3.416,可见高于中值
3。
从各个维度来看,体育锻炼态度 各个维度的均值都高于中值
3。
由此可以认为总体上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处于中等水平 以上。
见表
1。
<表1>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总体状况 维度
N M SD 行为态度 425 3.51 .81 目标态度 425 3.42 .86 行为认知 425 3.51 .80 行为习惯 425 3.49 .95 行为意向 425 3.22 .93 情感体验 425 3.37 .85 行为控制感 425 3.42 .81 主观标准 425 3.36 .89 体育锻炼态度总分 425 3.41 .90 47 2)不同类型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差异分析
(1)在性别变量上,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行为态度(t=3.896,p<
.001)、目标 态度(t=3.840,p<.001)、行为认知(t=3.421,p<.01)、行为习惯(t=2.825,p<.01)、 行为意向(t=4.458,p<.001)、情感体验(t=3.103,p<.01)、行为控制感 (t=3.553,p<.001)、主观标准(t=2.683,p<.01)以及体育锻炼态度总分上 (t=4.300,p<.01),都是男生显著高于女生。
见表
2。
<表2> 变量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体育锻炼态度总分 性别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在性别变量上的差异
N M SD t 209 3.61 .53 3.896 216 3.42 .47 209 3.50 .51 3.840 216 3.33 .38 209 3.60 .54 3.421 216 3.43 .44 209 3.57 .60 2.825 216 3.42 .48 209 3.34 .58 4.458 216 3.11 .46 209 3.44 .49 3.103 216 3.30 .40 209 3.51 .55 3.553 216 3.33 .46 209 3.43 .53 2.683 216 3.30 .43 209 3.50 .45 4.300 216 3.33 .32 p
.000.000.001.005.000.002.000.008.000
(2)在生源地变量上,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行为态度(t=3.800,p<.001)、目 48 标态度(t=4.163,p<.001)、行为认知(t=2.765,p<.01)、行为习惯(t=2.947,p<.01)、 行为意向(t=4.305,p<.001)、情感体验(t=3.913,p<.001)、行为控制感 (t=3.756,p<.001)、主观标准(t=3.170,p<.01)以及体育锻炼态度总分上 (t=4.534,p<.001),都是城市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
见表
3。
<表3>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在生源地变量上的差异 变量 生源地 n
M SD t p 行为态度 城市 222 3.60 .51 3.800 .000 农村 203 3.42 .49 目标态度 城市 222 3.50 .48 4.163 .000 农村 203 3.32 .42 行为认知 城市 222 3.58 .51 2.765 .006 农村 203 3.44 .48 行为习惯 城市 222 3.57 .54 2.947 .003 农村 203 3.41 .54 行为意向 城市 222 3.33 .57 4.305 .000 农村 203 3.11 .46 情感体验 城市 222 3.45 .47 3.913 .000 农村 203 3.28 .42 城市 222 3.51 .51 3.756 .000 行为控制感 农村 203 3.32 .50 主观标准 城市 222 3.43 .50 3.170 .002 农村 203 3.28 .46 城市 222 3.49 .42 4.534 .000 体育锻炼态度总分 农村 203 3.32 .36
(3)
在年级变量上,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显著,除行为意向维度的差异不 显著以外,在体育锻炼跳动总分以及其它各个维度上都显著,由此可见总体上大学
年级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
49
(4)
在学生干部变量上,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显著,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 在行为态度(t=2.444,p<.05)、目标态度(t=3.313,p<.01)、行为认知(2.477,p<.05)、 行为习惯(t=2.695,p<.01)、行为意向(t=2.742,p<.01)、情感体验(t=2.769,p<.01)、 行为控制感(t=2.801,p<.01)、主观标准(t=5.199,p<.001)以及体育锻炼态度总 分上(t=3.734,p<.001),学生干部学生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学生。
见表
4。
<表4>是否学生干部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差异 变量 学生干部n
M SD t p 行为态度 是 140 3.60 .55 2.444 .015 否 285 3.47 .48 目标态度 是 140 3.52 .49 3.313 .001 否 285 3.36 .43 行为认知 是 140 3.6 .52 2.477 .014 否 285 3.47 .48 行为习惯 是 140 3.59 .55 2.695 .007 否 285 3.44 .54 行为意向 是 140 3.32 .64 2.742 .006 否 285 3.17 .47 情感体验 是 140 3.46 .48 2.769 .006 否 285 3.33 .43 行为控制感 是 140 3.52 .55 2.801 .005 否 285 3.37 .49 主观标准 是 140 3.53 .51 5.199 .000 否 285 3.28 .45 体育锻炼态度总 是 140 3.51 .44 3.734 .000 分 否 285 3.36 .36 50 3)大学生自我概念的总体状况
根据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自我概念的总分为3.396,高于中值
3,从自我概 念的各个维度上来看,得分也都在中值3以上,由此可见,总体上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较好,处于中等水平以上。
见表
5。
51 <表5>大学生自我概念的总体状况 维度
N M SD 生理自我 425 3.45 .83 伦理自我 425 3.47 .85 心理自我 425 3.37 .89 家庭自我 425 3.25 .90 社会自我 425 3.37 .87 自我批评 425 3.47 .87 自我认同 425 3.43 .80 自我满意 425 3.33 .85 自我行动 425 3.42 .89 总状况 425 3.39 .90 4)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分以及各个维度,都与自我概念总分以及各个维度具有显 著的正相关,由此可以认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水平越高,也就具有越高的自我概 念水平,尤其也就体现出了体育锻炼对于自我概念水平提高的积极作用。
见表

6。
52 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体育锻炼态度总分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自我概念总分 **p<.01 行为态度1.725**.631**.684**.482**.611**.688**.561**.819**.618**.613**.583**.367**.603**.694**.696**.581**.672**.689** 目标态度 1.663**.709**.552**.758**.704**.630**.893**.721**.685**.729**.582**.756**.677**.816**.700**.818**.825** 行为认知 1.653**.398**.559**.632**.546**.772**.669**.647**.557**.384**.585**.575**.678**.571**.671**.680** 行为习惯 1.394**.644**.685**.544**.821**.700**.778**.652**.441**.694**.760**.814**.653**.806**.804** 行为意向 1.599**.573**.548**.703**.364**.377**.488**.544**.400**.421**.468**.515**.490**.521** 情感体验 1.655**.623**.848**.636**.608**.718**.604**.624**.646**.741**.664**.747**.761** <表 行为控制感 1.647**.856**.647**.623**.668**.497**.598**.637**.725**.612**.719**.727** 10>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的相关分析 主观体育锻炼标准态度总分 生理道德伦自我理自我 心理家庭社会自我自我自我自我自我批评认同 1.772**.504**.493**.555**.540**.537**.468**.600**.534**.607**.615** 1.752**.745**.766**.619**.747**.755**.860**.747**.859**.872** 1.776**.685**.459**.699**.781**.851**.784**.836**.875** 1.751**.423**.674**.724**.831**.766**.831**.859** 1.602**.677**.691**.846**.752**.853**.867** 1.624**.424**.652**.665**.678**.706** 1.732**.848**.761**.851**.870** 1.858**.742**.828**.860** 1.751**.993**.970** 自我满意 1.748**.887** 自我行动 1.969** 自我概念总分
1 53 III.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从总分上看,平均值高于中值
3,从各个维度看,体育锻炼态度各个维度的均值都高于
3,由此可见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以上。
2)不同类型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差异显著
(1)在性别变量上,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显著,男生比女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
(2)在生源地变量上,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显著,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
(3)在年级变量上,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显著,大学一年级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
(4)在学生干部变量上,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差异显著,学生干部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 54 3)大学生自我概念的总分高于中值
3,各个维度得分也都在中值3以上,由此可见,大学生自我概念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以上4)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显著相关,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水平越高,则大学生也就具有越高的自我概念水平。

2.建议 1)要注重大学生体质健康意识的培养应当注重培养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质健康的意识。
加强对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意 识相关教育。
此外,学校也应当积极的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加大学生参与的力度及范围,提升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在各种体育比赛中认识自我,形成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
2)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不同类别学生的差异性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在学生性别、年级、生源地以及学生干部变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于大学体育教学而言,应当关注此种差异,注重提升各类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水平。
对于女生,教师更要注重提升其积极锻炼的热情。
激发高年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要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积极组织班级同学参与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班级体育锻炼的氛围。
3)不断强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首先就需要提高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要重视通过体育课培养全面发展的学 55 生,学校应当严格的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及规定,把体育课放到应有的高度。
应当尝
试针对大学生的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水平等级学生的要求。
此外,还要积极更新教学内容,选择具有时代性及代表性的体育项目,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
4)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可支配时间进行锻炼 学校要通过校园信息发布平台,发布体育锻炼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注重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及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自我概念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56 Abstract 대학생의체육활동에대한태도와자아개념간상관관계 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 AStudyontheCorrelationbetween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andSelf-conceptofCollegeStudents Of ZhangYin장윤 GraduationSchoolofSehanUniversityEducationAdministrationMajor,DepartmentofEducation (SupervisorDekuiJi)(Firstanalysis) 57
I.Introduction
1.Studybackground ThephysicaleducationreforminChinaaimsatenhancingstudents’physique,especiallyinrecentyears,theimportanceofphysicaleducationhasbeenemphasizedthanever.Theformationofpositivephysicalexerciseiscrucialforcollegestudents’physiquehealth.Thephysicaleducationcurriculumincollegesshouldfocusoncultivatingthestudents’active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refiningphysicaleducationcurriculum,soastoimprovethecollegestudents’health.Self‐conceptisarelativelystableconceptualframeworkdevelopedbyanindividualtoone’sconsciousness,senseandperception.Theself‐conceptofanindividualiscloselyrelatedtopsychologicalfactorssuchaspersonalitytraitsandmentalhealth.Therefore,inrecentyears,moreandmoreattentionhasbeenpaidtotheself‐concept,especiallytheself‐conceptofcollegestudents. Collegestudents’positive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willcontributetodevelopingpositivephysicalexercisebehaviors,thentheywillbemoreactivelyinvolvedinphysicalexercise,whichisbeneficialtothehealthydevelopmentofstudents’bodiesandminds,fosteringaprehensiveself‐concept,soastoboosttheformationofamore 58 activeself‐conceptandfurtheringtheall‐rounddevelopmentofstudents’physicalandmentalhealth.Therefore,itisofparticularimportancetostudythecorrelationbetweenthe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andself‐conceptamongcollegestudents.
2.Researchpurposeandsignificance
1.StudypurposeThispaperaimstoinvestigateaboutthecurrentcollegestudents’attitudestowards physicalexercise,analyzethespecificperformancecharacteristicsoftheirphysicalexerciseattitudes,andunderstandthespecificperformanceoftheirphysicalexerciseattitudesondifferentvariables.Basedontheanalysisofself‐concept,thispaperwillfindoutthecorrelationofself‐conceptandattitudetowardsphysicalexercise,furtherdissecttheimpactofattitudetowardsphysicalexerciseonself‐concept,thenmakemendationstopromotecollegestudentstodeveloppositiveattitudetowardsphysicalexercise.2)Reserachsignificance Theoreticalsignificance:Thisstudy,theoretically,isconducivetoshapingpletebasisforcollegestudents’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Inaddition,byprobingintothecorrelationbetween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andself‐concept,itisbeneficial 59 toexpandthetheoreticalresearchscopeofcollegestudents’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 Practicalsignificance:Thestudywilldrawcollegestudents’attentiontothe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promptthemtorealizetheproblemsintheir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encouragethemtoengageinphysicalexerciseinamoreactivemanner,andcontributetothedevelopmentofcollegestudents’physicalandmentalhealth.Moreover,thestudywillraisecolleges’attentionofhowtodevelopgood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forcollegestudents,thusmotivatecollegestudentstotakeactivephysicalexercisethroughpositiveguidance.
3.Definitionofterms 1)Attitudetowardsphysicalexercise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referstoarelativelystableandlasting understanding,andemotionalandbehavioraltendenciestowardsphysicalactivitiesbyanindividual,includingpeople'sunderstandingmentsonthepurpose,significance,valueofphysicalactivities,emotionalexperienceandbehaviorfeedbackofphysicalactivities. 60 2)Self-conceptSelf‐conceptisanindividual’scognitionandevaluationofallaspectsofoneself,which impacttheindividual’sotherpsychologicalfactorsandbehaviors. II.Mainbody
1.Literaturereview Zhanglijun(2007)explainedthetheoreticalstructureofphysicalexerciseattitudesfromthreedimensions:cognition,emotion,andbehavioraltendency,piled74questionsfromthesethreeaspectsofthe"CollegeStudentPhysicalExerciseAttitudeQuestionnaire",whichwasverified.Thereliabilityvalidityofthequestionnaireconformstotherequirementsofmeasurement. Duxiaohong,Chenyongfa,andHezhonghui(2007)piledthe"QuestionnaireonAttitudesandBehaviorofCollegeStudents'PhysicalExercise"onthebasisofrelevanttheoriesofsocialpsychology,andverifiedthereliabilityandvalidity. Withmoreconcernsforcollegestudents’physiquehealthbythesociety,researchershaveseriouslytakentheresearchesonthewayofboostingcollegestudentstoactivelyparticipateinphysicalexercise,hencerelevantresearchesoncollegestudents’sattitudes 61 towardsphysicalexercisehavebeengrowing.Withregardtoself‐conceptofcollegestudents,therearemanyresearchesinvestigatingthecurrentstatusofself‐conceptanddifferentperformancecharacteristics.Judgingfromtheliteraturereview,theresearchonthecorrelationbetween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andself‐conceptamongcollegestudentsisinadequate,withfewresearcherscoveringthissubject.Onthebasisofabove,thestudywillinvestigatethecollegestudents’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andanalyzeitscorrelationwithself‐concept.
2.Studyhypothesis 1)Collegestudents’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areinmediumlevel(scoreishigherthanthemedianof3) 2)Therearedifferencesin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astodifferentcategoriesofstudents(gender,grade,urbanandruralorigins,studentleader) 3)Collegestudents’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havenotablecorrelationwiththeirself‐concept.
3.Researchmethod Thispaperadoptedliteraturereviewandquestionnairestocarryoutthestudy.Thefollowingistheintroductiontothequestionnaires. 62 1)RespondentOnthebasisofliteratureanalysis,thestudyusedquestionnaires,amethodofhigh reliabilityandvalidity,tosurveystudentsofxxUniversity.Therandomsearchwasmadeandatotalof460questionnairesweredistributed,and425validquestionnaireswerecollected,witharecoveryrateof92.4%.2)Researchinstruments QuestionnaireI:ExerciseAttitudeScale,thequestionnairesaimingatyoungstudentsandformulatedbyJianrongMao(2004),wasadopted,whichconsistsof8sub‐scales.70questionsarecontainedintheScalefrom8dimensions,includingbehavioralattitude,goalattitude,behavioralcognition,behavioralhabit,behavioralintention,emotionalexperience,perceivedbehavioralcontrolandsubjectivecriteria.Five‐gradescoringwasusedtoevaluatefrom“Totallyagree”to“Totallydisagree”. QuestionnaireII:TheBangjieLin’s1978‐yearrevisionofTennesseeSelf‐conceptScalethatwasdevelopedbyAmericanpsychologistFittsin1965wasadopted.TheScaleincludes70questions,dividingintoexternaldimensionsofself‐concept(physical,moral‐ethical,personal,familyandsocial),internaldimensions(identity,satisfactionandbehavior)andsummaryscores(totalself‐conceptandself‐criticism).Five‐gradescoringwasadopted,in 63 whichthehigherthescoreis,thebetterself‐concepttherespondenthas. 3)Studyprocedures Firstly,therespondentsofthequestionnairesweredetermined,andthequestionnairesweredistributedrandomlythencollectedlater.Thevalidityofquestionnaireswasscreened,whichdatawasinputtoputer. Secondly,datastatisticsandanalysiswereconductedtothe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andself‐conceptamongcollegestudents. Thirdly,thecorrelationbetween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andself‐conceptamongcollegestudentswasanalyzedandresearched.4)Dataprocessing ThestudyprocessedandanalyzedthecollecteddatabySPSSStatistics21.0,inwhichstatisticalmethodsincludingfrequenciesstatistics,descriptivestatistics,TtestandANOVAwereemployed. 64
4.Researchresults Priortotheformalinvestigation,thisstudycarriedoutapre-test,andatthesametimewiththeTianjinnormaluniversityprofessorJidekuitodiscussthecontentvalidityofthisquestionnaire,thecontentvalidityisgood,thisquestionnairecanbeusedforthisstudy.Usedtoanalyzethereliabilityofthequestionnaire.Atotalof30questionnairesweredistributedtouniversitystudentsand30validquestionnaireswerecollected.1)Overallstatusofcollegestudents’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 Fromtheperspectiveoftotalscore,theaverageis3.416,whichishigherthanthemedian3.Inregardtodimensions,theaverageof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ineachdimensionishigherthenthemedian3.Therefore,itcanbeconcludedthatthecollegestudents’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areabovethemediumlevel.SeeTable1. Overallstatusofcollegestudents’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 Dimension
N M SD Behavioralattitude 425 3.51 .81 Goalattitude 425 3.42 .86 Behavioralcognition 425 3.51 .80 Behavioralhabit 425 3.49 .95 65 Behavioralintention 425 3.22 .93 Emotionalexperience 425 3.37 .85 Perceivedbehavioralcontrol 425 3.42 .81 Subjectivecriteria 425 3.36 .89 Totalscoreofattitudestowards 425 3.41 .90 physicalexercise 2)Differenceanalysisof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bydifferentcategoriesof collegestudents
(1)Intermsofgendervariable,themaindifferenceisinbehavioralattitude(t=3.896,p<.001),goalattitude(t=3.840,p<.001),behavioralcognition(t=3.421,p<.01),behavioralhabit(t=2.825,p<.01),behavioralintention(t=4.458,p<.001),emotionalexperience(t=3.103,p<.01),perceivedbehavioralcontrol(t=3.553,p<.001),subjectivecriteria(t=2.683,p<.01)andtotalscoreof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t=4.300,p<.01),inwhichmalestudents’scoresa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female students’.SeeTable2. gender Differenceofcollegestudents’attitudestowardsphysicalexerciseonvariabl

标签: #cvv #citizenship #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 #单位 #python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