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论文还是广告?,cn是什么意思

cn 5
CHINASCIENCEDAILY 6213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甲午年十一月廿
总第 期 今日8版国内统一刊号:CN11-0084邮发代号:1-82 扫二维码看科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官方微博新浪:/kexuebao腾讯:/kexueshibao-2008 “2014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启动 由《中国科学报》、科学网、《医学科学报》《科学新闻》杂志共同主办的“2014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正式启动。
本次活动旨在评出推动2014年中国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具有优秀创新能力与重大影响力的科学家、科技传播者(含科普工作者)和科技企业领军人物。
获奖人应于2014年间在科学技术领域作出过重大创新贡献,获得过重大荣誉;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取得过杰出成就;在科技传播、科学普及领域取得重要成就、有独特表现; 推动所在企业创新行业生态,引领市场应用,并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为了方便公众参与,本次活动开通了四种投票渠道:官网投票、报纸选票投票、微博投票、微信投票。
综合投票结果,经评委会评议,将最终确定2014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终评名额及名单。
“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已经成功举办四届,在科技界具有良好口碑和影响力。
(候选人名单详见本报1月13日3版;详细投票规则等请见评选活动官方网站:/) 《科学》杂志中医药增刊引发争议 “定制出版”是论文还是广告? 姻本报记者甘晓 2014年12月,一条题为《2014年中医最后一件大事》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发酵。
消息称,美国《科学》杂志于12月19日出版增刊,编发了中医药的多篇文章。
然而,细心的读者发现,《科学》杂志在专刊每一页上都注明了该专刊为定制出版办公室(CustomPublishingOffice)受赞助发行的增刊(Supplement),没有经过《科学》编辑的审核,因此是一次“自编自导的广告”。
对此,2015年1月6日,《科学》主编MarciaMcNutt回应称:“《科学》不会出版以科学内容为名,实则为广告产品的赞助增刊。
” 近年来,发生在科技出版界的“定制出版”备受争议,因为涉及利益冲突,而使其沦为“灰色地带”。
学术期刊应如何对待定制出版的商业诱惑和经营冲动,颇引人关注。
回应称为公益性赞助 此次刊发的中医药系列文章之所以有“广告”之嫌,是因为增刊首页印有两家赞助单位的标识———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
《科学》定制出版办公室是出版与会员服务办公室(OfficeofPublishingandMemberServiceOffice)的下设机构。
2011年,《科学》在中国设立定制出版办公室,面向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新加坡、韩国等地开展业务。
该办公室负责人,《科学》杂志国际协作、运营与出版副总监吴若蕾介绍,《科学》杂志是一家非营利机构,定制出版的目的不在营利,“不会收取版面费”。
“但对于正刊以外的内容,杂志没有预算能够承担审核、编辑、印刷的成本,需要由第三方进行公益赞助。
”对于具体费用标准,吴若蕾称“不适宜讨论”。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科学》“定制”出版了香港生物科技专题、退行性神经病变副刊、载 人航天人因工程副刊、雅培公司应对营养不良文集等赞助性文章。
“科学成果并不只包括学术论文一种表现形式,还有新闻、专题、副刊、海报、论坛会议、奖项等多种形式。
《科学》正刊的内容也包括新闻、评论、论文等。
”吴若蕾说。
面对质疑,吴若蕾回应:定制出版与广告截然不同。
“广告有统一的格式与版面,有完全一致的报价和刊出时间,广告刊登方也不会对内容进行修改与编辑。
具体到传统医学这一项目,如果在正刊刊登同样页数的广告,费用比赞助费要多很多。
”她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一名资深广告人士认为,所谓的“广告产品”不仅指文章,还包括品牌、声誉、形象等软性内容,无论如何解释,《科学》出版中医药增刊就是广告行为。
“中医药增刊不就是以科学内容为名的广告产品吗?”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回应称,作为国内中医界的教育机构,北中医有责任为中医药在国际最好的学术期刊上提供展示机会。
“为了规避利益冲突,在挑选赞助方时,有意拒绝了医药企业。
”徐安龙向《中国科学报》记者透露。
反对者则认为,赞助与否和文章是否发表有直接关系。
所谓“规避利益冲突”的说法有掩耳盗铃之嫌。
“镀金”舞台 一位要求匿名的科技界人士认为,国内中医药研究者借《科学》之名“花钱做广告”,如同艺术家自费赴维也纳金色大厅“镀金”,本质没有差别。
“即使确属广告行为也没问题,但外行很难区分增刊与正刊的差别。
这有可能滋生新的学术不端行为。
”前述匿名科技界人士认为“,一些国内机构和人员会‘刻意’把赞助性文章拔高成最新的学术 成果,以此作为进一步获取资源与利益的筹码。
”据《中国科学报》记者了解,2012年3月,《科 学》邀请英国剑桥大学药理系血管新生与中医药实验室主任樊台平担任“传统医学专刊”的召集人与主编。
随后,樊台平向全世界传统医学领域专家约稿。
去年年初,徐安龙根据他在南京发表的学术报告写成《“证”———疾病诊疗的系统生物学方法》,成为此专刊的入选论文之
一。
樊台平称,包括两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GP-TCM项目专家以及WHO、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的评审专家,按照相关原则对约稿进行了10分制打分。
吴若蕾指出,正是由于学术界对于传统医药科学与非科学的争论,《科学》很少刊登传统医学领域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西方科学家对传统医学了解程度也比较低。
“有许多科学家认为,传统医学就是针灸、拔罐。
” 为了说服《科学》更高层的管理者,吴若蕾还邀请《科学》国际总监BillMoran到中国,和中医药研究者一起学打太极拳。
事实上,增刊具有的广告性质往往具有迷惑性。
不仅是媒体和公众,有时候连科学家也难以区分。
2013年5月,《科学》刊登了一则中科大少年班的专题报道。
中科大官网称“《科学》杂志专题报道少年班,称赞其是一项对中国优秀学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实践”,该报道被大量转载。
科学网博主王守业下载原文后,在文章的首页左上角发现了“ADVERTISEMENT”(广告)的标注。
王守业发表博文指出:“新闻中的‘称赞’显然不代表《科学》杂志的态度和观点,而是纯属自己称赞自己。
”不久后,中科大官网修改了此条新闻,标题改为《<科学>杂志介绍少年班》。
不久前,《科学》出版《人在太空的能力与绩效:中国航天人因工程研究进展》增刊后,国内多家主流媒体评价“此为我国载人航天和国内人因工程研究领域迈进国际学术舞台的重大跨越性 标志”。
这期增刊事实上是由我国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赞助,增刊首页也作了声明:增刊内容未经《科学》编辑部评议。
科技出版的“灰色地带” 专刊要与正刊严格区分,《科学》最终出版的中医药专刊也遵循了这一原则。
例如,专刊页面颜色显著区别于正刊,页码也在正刊之外另外排序,每页上都写明:“以下经赞助的特别内容是由《科学》定制出版办公室审核、编辑和出版的。
”“编辑团队和作者为文章的科学内容和事实的准确性承担全责。
” 但记者调查发现,此专刊中多项解释性内容和反复出现的形式,在《科学》发行的多期增刊中为首次出现。
《科学》主编MarciaMcNutt在1月6日的回应中称:“我们的定制出版团队重点确保了该增刊保持最高的伦理标准,也确保赞助方不存在会让读者质疑其所展示内容公正性的利益冲突。
”不过,这份回应却没有解释“最高伦理标准”是什么、如何做到既接受赞助又不产生利益冲突等关键问题。
据记者调查,包括《自然》杂志母公司麦克米伦集团、Wiley出版集团、爱思唯尔公司等世界顶尖科技出版机构都下设“定制出版办公室”,提供各类“增刊”服务。
上述广告人士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定制出版讲究鼓吹式的内容,无论披上什么样的外衣,其本质都是广告,毫无疑问是期刊获取利益的手段。
” 受科学家访表示,论文在权威性期刊上发表是作者的荣耀,代表了其学术水平。
只有期刊以严格的标准筛选科学研究成果、传播可靠的科学知识,才能为作者带来荣誉,保持科学界与各种利益间的相对独立。
尽管没有任何法律法规禁止学术期刊提供 《科学》2014年12月19日出版《传统医学的艺术与科学》增刊封面 定制出版服务,学术期刊发表“未经编辑部同行评议”文章的定制出版服务,始终处于科技出版的“灰色地带”。
国内某知名学术期刊编辑部负责人指出,编辑部评议是保持科技期刊水平的关键环节。
“不加限制地定制出版,极有可能破坏学术期刊长期积累的好名声。
” 2010年,世界医学领域权威杂志《柳叶刀》发表题为《危险的增刊》的文章。
文章明确提出,医学期刊的定制出版服务会因利益冲突而为编辑部带来诸多麻烦,《柳叶刀》拒绝接受定制出版赞助。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柳叶刀》主编HortonRichard仍然表示“:我们不会出版由制药企业赞助的增刊,这会带来行业偏见的风险。
” 美国肯塔基大学药学系教授郭培宣则指出,目前,许多唯利是图的机构和个人正在利用低成本的网络发布平台侵入科技出版领域。
在他看来,过去,没有把好质量关的期刊很难生存。
现在,低成本的网络出版平台正用其增刊传播低劣的研究成果。
“年轻的或者研究新兴领域的科学家很可能被增刊所迷惑。
”郭培宣对此感到担忧。
种种迹象显示,科技类学术期刊的定制出版已经开始受到科学家和普通大众的广泛关注。
关于科技期刊定制出版到底是论文还是广告,应当如何界定,值得我们关注。
○主持:张林彭科峰○邮箱:lzhang@ 近日,北京大学世界 遏 制 学 术 不 端 姻谷米 须 双 管 齐 下 历史专业博士毕业生于 艳茹论文抄袭事件有了处理结果。
北京大学发布《关于撤销于艳茹博士学位有关情况的通报》称, 于艳茹日前在学术期刊《国际新闻界》发表的论文,存在严重抄袭行为,决定撤销其学位。
值得庆幸的是,此次女博士抄袭行为北大没有姑息养奸,而是主动处理,以取消其学位的严厉 举措显示了校方对学术不端的零容忍态度。
北大的此次做法值得肯定。
然而,北大尚且如此,那么在中国的高校乃至学术界,还有多少此类行为尚未被发现呢? 几年前,就有资深学术期刊编辑在《自然》上发文称:“中国某期刊检测出31%的投稿中有抄袭现象。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基于软件分析 的保守估计。
当前国内学 术不端的严重性和普遍 性可见一斑。
对于学术不端,首先必须要加强惩 罚的筹码,唯其如此才能遏制这种行 为。
其次,应对学术不端,学术界需拿出 “刮骨疗伤”的勇气和行动,找出其深层 次原因,对症下药,全面改革。
一个基本素质过硬的学生或者科研 人员不仅应当具备丰富的知识,更须拥有 过硬的品行。
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其实反 映了行为人本身品行教育的欠缺。
但一直 以来,我国重视培养人才的高水平、高能 力,对其学术诚信、学术人格的形成却一直 没有给予同样高度的重视,而这恰恰是
些人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

此,要想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关 键是要吸取前车之鉴,加强后来者学术 诚信、学术文化的培养和熏陶。
笔者认 为,只有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惩罚的 力度,一方面从树立学术人的学术诚信 入手,才能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遏制 学术不端等行为的发生。
首列“永磁高铁”试跑成功 本报讯(记者成舸通讯员胡小亮)近日,由中国南车株洲所研制的永磁同步牵引系统在青岛成功完成首次轨道运行,并顺利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评审,即将开始整车型式试验与运行考核。
这是国内首列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高速动车组,其“首秀”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高铁永磁牵引系统技术的国家之
一。
中国南车株洲所副总经理冯江华介绍说,世界轨道交通车辆牵引系统技术,经历了直流系统、异步系统、永磁系统三大阶段。
永磁同步牵引系统因其高效率、高功率、高可靠性及节能等显著优势,正逐步成为下一代列车牵引系统的主流。
高速动车组永磁牵引系统项目系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其中的永磁电机是国内轨道交通领域功率最大的永磁电机,无成熟经验可参考,项目研发难度大。
项目组攻克了高速列车永磁牵引系统方波控制、高速重投等系列技术难题,通过大量工程化研究和多轮样机试制、试验,完成了永磁牵引系统在高铁上的工程化应用,最终成功实现了我国首套高速列车永磁牵引系统的研制、试验和装车。
据悉,经过30万公里运行考核后,该型永磁高铁列车有望在2016年实现载客运营。
院士之声 这是“科学”号海洋科考船起航后穿越台湾海峡(1月10日摄)。
我国目前最先进的“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于本月7日结束对雅浦岛弧海山生态系统的海山第一航次调查任务。
1月10日,修整后的“科学”号从厦门港再度启程,赴西太平洋雅浦海山海域执行第二航次科考任务。
新华社记者孟菁摄 顾国彪 姻本报记者彭科峰 特斯拉汽车在国外发展得如火如荼,畅销欧美各国;国内的比亚迪、奇瑞等汽车厂商也纷纷发力电动汽车,试图跑马圈地,抢占新能源汽车的制高点。
近年来,电动汽车的概念越来越 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 电动汽车应成立跨产业联盟 热,成为大众看好的新一代交通工具。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有着极为 普遍的现实意义。
对于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顾国彪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成立跨产业联盟,实现共创共赢。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供的汽车效率曲线显示,汽车一二挡的燃油效率一般在15%以下,到 四挡才能达到25%~30%。
因此传统燃油汽车在城市工况条件下,环境污染问题就会很突出。
基于此,世界各国都提出要推动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并纷纷出台了宏大的目标。
顾国彪指出,以如今风头正劲的美国特斯拉公司为例,其采用的柱状18650钴酸锂电池 技术较为成熟,功率高、能量密度大、一致性较高。
问题是安全系数较低,热特性和电特性较差,成本也相对较高。
但由于其核心技术采用电池控制系统,在每个电池片、电池砖和电池组中设计了监控单元和保险,一旦电流过大或电池过热时立刻断开输出。
凭借这些核心技术,特斯拉才能赢得市场认可。
顾国彪认为,当下,电池研发的瓶颈制约了电 动汽车的速度与方向,高效的电机及系统仍是核心技术,超级电容及安全型锂电池或其他高能源密度型电池是核心,发展纯电动汽车应与充电站、供电网联合发展并尽可能利用新能源。
电动汽车的电池问题并不容易解决。
他指出,从产业规律看,电子产品一般两三年就要升 级换代,机电产品基本是二三十年进行换代,化学产品则需要两三百年才可能完成。
新一代的化学电池从被发现,到真正要用到电动汽车上,还要相当长过程。
“从研发角度而言,各类产业链相关企业应该摒弃‘小农经济思想’,组成产业联盟,好好研究未来发展思路和路径,将电网公司供、电池厂、电动汽车等组合起来,解决现实问题和矛盾。
”顾国彪说。
“由此看来,电动汽车要成为新能源汽车需要解决储能系统、新能源系统、智能电网如何协同发展的问题。
”顾国彪建议,成立跨产业联盟实现共创共赢,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比如进行碳减排量交易方式促进发展等。

标签: #文件 #chinese #职位 #cover #completely #ios #乙酰 #c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