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养老资讯,每日养老资讯2018

网站 3
年3月13日·星期
欢迎订阅 目录 养老视点......................................................................................................................4 河北:衡水市出台实施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服务机构,2020
年全面

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4山东:烟台市印发2018年老龄办工作要点..................................................................4山东:高密市认真做好2017年度老龄事业统计工作..................................................5安徽:出台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行动计划............................................................6广东:广州放宽养老投资项目市场准入........................................................................7江苏:镇江出台15条具体措施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8四川:2018年宜宾市民政暨老龄工作会议召开...........................................................9福建:宁德市养老服务设施开展星级评定,星级机构可获资金奖励......................10海南:放宽行业准入,激发医疗养老等社会领域投资活力......................................10推进智慧养老、医养结合试点,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11针对“特殊老人”,养老服务应有特殊性还应“小而美”......................................12失能、半失能老人在家养老可获政府购买的上门护理..............................................13

养老机构护理床位有了地方标准..................................................................................

14全国人大代表、省民政厅副厅长耿学梅:建议制定国家养老服务政策清单..........15袁红梅代表:志愿者不是免费劳动力,积极推广“时间银行”..............................16何学彬代表:推行子女“带薪陪床假”,给“常回家看看”创造条件..................16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亚忠:基层设专人从事老龄工作加强老年人 权益保护..........................................................................................................................

17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为老年人带来健康和幸福..........................................18民革中央提案建议:加快养老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19霍勇委员:建立家庭、社会、机构养老的组合拳......................................................19

人口老龄化的现象..........................................................................................................

20让养老服务“跑赢”人口老龄化速度..........................................................................21居家、社区、机构中,关键点可能是社区..................................................................21专家:未来家庭养老需建立养老多方“共筹模式”..................................................

22 热点新闻....................................................................................................................24 老人上楼难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武汉审核效率加快..........................................

24陈彪:解决医养结合问题要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24马宗保委员建议:出台《电梯安全条例》确保群众安全乘梯.....................................25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全文)......................................................................................

25王立祥:心脏骤停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全应推广正确抢救方法..........................30孔晴宇:建议将心血管病的预防和康复纳入医保......................................................30向华:从学科建设入手做大县域医院老年医学..........................................................31 老龄数据....................................................................................................................31 人大内司委谈老龄化:2017
年底60岁以上人口达2.4亿........................................3187.9%受访青年关注养老问题近七成担心养老问题....................................................32 人大内司委:中国老龄化速度之快世界上绝无仅有..................................................34专家:未来家庭养老需建立养老多方“共筹模式”..................................................34 政策法规....................................................................................................................35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促进健康及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

年)的通知......................................................................................................................

35 养老研究....................................................................................................................45 人口老龄化对小城镇建设的影响..................................................................................

45 养老类型....................................................................................................................46 陕西:今年将新建
35个居家养老服务站....................................................................46

互助养老,怡然自乐......................................................................................................

46 养老产业....................................................................................................................47 王国涛:提振有限市场需求,发展健康持续的医养结合产业..................................

47 养老访谈....................................................................................................................48 社科院专家:年轻人要为自己养老早做准备..............................................................

48

社科院专家:中国未来如何养老..................................................................................

50 智慧养老....................................................................................................................52 全国政协委员王茜:搭建“互联网+”健康养老平台,加快发展智慧健康养老....

52 养老培训....................................................................................................................53 40

名养老护理员参加应急救护培训.............................................................................

53 老年大学....................................................................................................................53 河南:驻马店市老年大学开学啦
600多名老人圆大学梦..........................................53山东:高密市老年大学“三个着力”打造老年人精神文化家园..............................

54 健康管理....................................................................................................................54 肖新华:加强基层糖尿病医护人员的规范化培训......................................................

54 养老地产....................................................................................................................55 任志强:中国养老地产存在概念性错误......................................................................

55 养老金融....................................................................................................................57 专家:多措并举发展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险..................................................................

57专家:养老金入市,流动性与安全性须放首位..........................................................58 社会保障....................................................................................................................59 山东:滕州市
2018年度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工作实施方案特殊人群个人缴费部

分由市财政承担..............................................................................................................

59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方案将推出?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空间更大?
...............................59解读:养老保险改革,如何增强可持续性..................................................................

60 国际交流....................................................................................................................61 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助力破解全球养老难题..............................................................

61 城市规划....................................................................................................................62 养老、乡村振兴等成为代表委员关注话题..................................................................

62 老年说法....................................................................................................................63 山东:潍坊市多项举措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63山东:烟台市公布2017年十大消费投诉热点老年人消费投诉呈快速上升趋势....64山东:济宁市将老年消费教育纳入3•15宣传活动....................................................

64 政府购买服务...........................................................................................................

65 广东:广州市花都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公开招标公告..............65汝阳县购买居家养老试点村(社区)2018年60岁以上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招标公

告......................................................................................................................................

66

福建:福州市鼓楼区民政局鼓楼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设备资源服务采购项目公开 招标公告..........................................................................................................................

68 关于我们....................................................................................................................69
联系我们....................................................................................................................71 2018
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养老视点 河北:衡水市出台实施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服务机构,2020年 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降低准入门槛、提高审批效率、放宽外资准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近日,衡水市出台的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将通过一系列措施,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到2020年,该市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行业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基本建立,使得养老服务业成为促进该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降低准入门槛,按照“先照后证”的简化程序执行。
该市规定,非本地投资者举办养老服务项目与本地投资者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在鼓励境外投资者在衡水市独资或合资、合作举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开市场,鼓励境外投资者在该市设立非营利性养老机构。
提高审批效率,精简审批环节。
全面清理、取消申办养老机构的不合理前置审批事项,优化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流程。
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加快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养老机构服务收费管理机制。
民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由经营者自主确定,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由经营者合理确定。
政府运营的养老机构,按照非营利原则,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以公建民营等方式运营的养老机构,采用招投标、委托运营等竞争性方式确定运营方,具体服务收费标准由运营方依据委托协议等合理确定。
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
加快推进具备向社会提供养老服务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成为企业或开展公建民营,到2020年,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全市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超过50%。
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
为提升居家社区养老生活品质,该市将加快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其中新建居住区按每百户不少于3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老旧小区按照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由所在地政府负责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逐步配置。
未按要求配建、不能同步交付使用的住宅小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
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等上门服务,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和服务水平。
(来源:河北新闻网) 山东:烟台市印发2018年老龄办工作要点 日前,烟台市老龄办正式印发《2018年烟台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要点》,对2018年全市老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按照工作分工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和完成时限。
2018年烟台市老龄办总的工作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定位和着力打造健康养生胜地、重点建设国家医养结合示范市的工作部署,立足本职、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实现一个目标、叫响两个品牌、夯实三个基础、突出四个重点、加强五项工作、强化
4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队伍建设,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促进全市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为加快建设创新开放包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海滨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要点》中明确得主要工作任务有:
一、实现一个目标。
即按照市委市政府“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定位,确保实现全市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率先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二、叫响两个品牌,积极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环境。
通过开展敬老文化教育活动、为老志愿服务活动、第三届敬老爱老助老创建活动、“烟台市敬老模范企业”和“烟台市敬老模范企业家”推选活动、“敬老月”集中行动等,叫响“孝行烟台•爱传港城”品牌;通过举办全市老年体育系列比赛活动、“书香烟台•讲烟台故事”系列活动、第六届烟台市老年摄影大赛、老年艺术团队规范化建设、“送文化三进(进社区、进农村、进养老机构)”活动和举办优秀老年艺术团业务骨干培训班等,叫响“银韵烟台•炫丽仙境”品牌。

三、夯实三个基础,打牢基层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根基。
一是通过制定出台《关于加强老龄联络协调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2018年度市老龄委全体会议、健全农村‘三留守’服务体系和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汇总和公布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项目、建立对人大和政协涉老建议提案答复工作责任机制等,夯实老龄工作大格局基础。
坚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群团组织积极参与、上下左右协同联动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形成老龄工作大格局。
二是通过巩固提高基层老年协会建设水平、搞好留守老年人帮扶工作、举办全市基层老龄干部培训班等,夯实老龄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完善好县乡两级老龄工作队伍,巩固基层老年协会示范化创建活动成果,实现城乡社区老年人事情有人管、老龄工作有人抓、老年人困难有人帮。
三是通过开展好老龄工作调研、完善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第四次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监测调评估夯等工作,实老龄工作履职基础,加强老龄政策调研和老龄信息统计工作,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健全配套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提供依据。

四、突出四个重点,即党的十九大和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责任落实和中期评估、为老服务项目落实和医养结合示范市创建等,实现老龄工作创新发展新成效。

五、加强银龄安康、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老龄产业发展、老龄信息宣传、老年人参与社会等五项工作,促进特色亮点工作取得新气象。

六、强化自身建设,通过加强党组建设、抓好基层党建、切实转变作风、强化廉政建设等,努力建设一支特别能战斗的老龄工作队伍。
(来源:烟台市老龄办) 山东:高密市认真做好2017年度老龄事业统计工作 潍坊市老龄办《关于做好老龄事业统计的通知》下发后,高密市认真组织,迅速落实。
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制定下发《通知》到市人社局、民政局、公安局、卫计局等部门,要求按照《2017年度山东省老龄事业统计表》的要求填写相关数据。
随后在老龄办会议室召开了五部门联席会。
会上,大家相互交流了各自领域的涉老工作。
一致认为,做好新时期的老龄工作,需要部门之间更加搞好配合,集中智慧,共享资源,形成共建共赢的良好工作局面,共同推进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来源:高密市老龄办)
5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安徽:出台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行动计划 日前,安徽省政府出台了《安徽省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018—2020年)行动计划》。
该项行动计划中,重点任务是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三项制度”、全力提升城市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着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深入推进医养结合等。
力争到2020年,全省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养老产业加快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省老年人养老服务获得感明显增强。
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三项制度”让养老服务有度可循按照计划要求,2018年,省、市、县(含市、区)三级分别制定发布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
2018年底前,省级制定安徽省老年人需求评估表,2019年底前,形成老年人需求评估地方标准。
2020年底前,全省城乡普遍建立老年人需求评估制度。
同时,全面落实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对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范围的老年人给予养老服务补贴。
经评估确定为轻、中、重度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分档提高补贴标准,用于护理支出。
全力提升城市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打造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依托配建设施,建立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道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简称“三级中心”),形成兼具行业监管、资源整合、直接服务功能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打造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2018年、2019年、2020年,“三级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20%、60%、100%。
根据“三级中心”建设以及功能设置标准,优化其运营管理。
鼓励有条件的县级人民政府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配备基本生活辅助器具或给予一定改造补贴。
2018年起,全省每年选择不少于1000户特殊困难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示范,其中,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市每年各不少于100户。
着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推行签订家庭赡养协议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养老服务更为薄弱。
此项行动计划中,要求着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在每个乡镇设置1个具备养老服务和政策指导功能的养老服务中心。
利用现有设施资源,在行政村设置养老服务站。
2018年,在全省20%以上的乡镇设置养老服务中心,并在其辖区内试点建设2-3个村级养老服务站;2019年和2020年,全省乡镇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60%和100%,并同步在其辖区内设置3-5个村级养老服务站。
鼓励农村自理老人居家养老,2018年起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签订家庭赡养协议,督促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夯实农村居家养老基础。
同时,组织农村留守妇女、低龄健康老年人等群体照护农村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培育农村互助服务队伍。
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子女众筹资金开展互助养老、老年人集中居住互助养老等农村居家养老互助模式。
此外,开展老年人联系走访,并不断增强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能力。
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鉴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医疗机构势必与养老服务脱不开联系。
根据计划要求,推进各类养老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协议合作关系,2020年底前全省医养签约率达到100%。
支持部分闲置床位较多的
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人护理院。
适时启动安宁疗护试点。
按照计划要求,2020年底前,全省建立6个省级医养结合综合示范区、20个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园区)、100个医养结合示范项目、300个社区医养结合示范中心。
对65周岁以上老年人和60周岁以上的计生特困家庭老人,每年免费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2020年底前,全省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80%以上。
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辖区内自愿签约的高龄、重病、失能失智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等上门服务。
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十百千万”工程落实入职奖补根据计划要求,将开展养老人才培养培训“十百千万”工程。
遴选10所省内院校培养养老服务专
6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业人才,培养、引进100名医养结合、科技助老领域管理、运营人才,符合条件的享受人才引进政策。
在全省培训1000名中级管理人员、护理师资人员和中级社工师,10000名养老护理员、居家养老从业人员、初级社工师和照护老年人的家庭成员。
2020年底前,落实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学费补偿、入职奖补有关规定,明确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尤其是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最低工资保障标准和社会保险参保要求,落实员工制养老服务企业的社会保险补贴。
此外,还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在养老领域开展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重点发展适老化的康复辅具、智能穿戴设备、服务型机器人与无障碍科技产品,打造安徽适老工业精品。
(来源:中安在线) 广东:广州放宽养老投资项目市场准入 广州将争取到2020年底前,全市健康及养老产业发展规模超5000亿元,占全省比重50%以上;放宽养老投资项目市场准入,将南沙区域内的港澳养老机构审批下放到南沙…… 近日,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广州市促进健康及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中,透露了上述信息。
未来,广州将建成一批高水平国际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并形成产业集聚态势,引导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及养老产业,打造“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
建国际领先产业集群,2020年生物产业企业总收入超3000亿元 “十二五”期末,广州健康及养老产业实现总产值(销售额)超过3000亿元。
根据《计划》,到2020年底前,广州将基本建立内涵丰富、结构合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及养老产业体系,成为新常态下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总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在产业规模方面,广州将争取到2020年底前,全市健康及养老产业发展规模超5000亿元,占全省比重50%以上,其中生物产业企业总收入超过3000亿元。
培育30-50家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形成5000家创新活力强劲的生物科技型中小企业。
实现养老服务“9064”目标,社区和居家养老配套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高,规模化经营的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达到500家。
产业布局也将渐趋合理,广州将基本形成“一核引领、五基驱动、三带联动、多点支撑”的健康及养老产业空间总体格局,到2020年底前建成并提升广州健康医疗中心、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广东广州南沙新区国家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中国—瑞士(广州)从化生态医药健康产业基地、GE生物科技园、增城高滩健康小镇、花都生物医药产业园、广州国际医药港、市级养老产业集聚(园)区等重点园区,每年滚动实施100项健康及养老产业重大项目,打造协同效应、集聚效应明显提升的多元化健康及养老产业集群。
广州还将在南沙、中新广州知识城、大坦沙、从化等区域建成一批高水平国际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并形成产业集聚态势,在南沙建成国际医药保税港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医疗综合服务枢纽。
粤港澳医疗养老合作体制机制取得重大突破,广州将建成一批粤港澳医疗养老全面合作示范区。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芯片诊断、免疫细胞治疗等生物技术产业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产业集群。
对东南亚、华南地区产业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布局智慧医疗,打造“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 根据《计划》,广州将布局智慧医疗,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建立“互联网+健康医疗”、“人工智能+健康医疗”服务、完善支付和信用、健康管理与促进体系,推广在线医疗服务新模式。
同时,鼓励成立医生集团,发展“医生集团+连锁医院”模式,并鼓励第三方医疗检验检测机构、医生集团等与医生合作创办“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站”,提供一站式
7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个性化全程医疗服务。
在培育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主体方面,广州将扶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龙头企业,通过公益创投、政府购买服务、评估认证等方式,培育社区养老服务市场。
比如,鼓励企业在城镇社区举办或运营养老服务设施,实现规模化、网络化、智能化、品牌化、连锁化运营。
鼓励养老地产、品牌物业管理公司、二级以下医院、护理院、养老机构等延伸社区养老服务。
为鼓励养老机构融入社区,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广州将通过资金补助、政策引导、水电气补贴等方式,推动养老机构向社区开放就餐、娱乐、医疗、日托、看护、慰藉等定制服务。
广州还将打造“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建设覆盖全市的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面向居家的养老信息惠民工程试点、远程医疗服务试点和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积极发展老年电子商务、老年互联网金融、老年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为老年人提供老年常见疾病跟踪监控、定位、紧急呼叫、网上购物、远程情感关怀、远程文娱、远程教育等各类服务。
降低准入门槛,引导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及养老产业 《计划》提出,降低准入门槛,引导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及养老产业。
探索与国有资本投资公
司合作,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健康及养老产业。
每年对社会公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共建健康及养老项目清单。
为放宽市场准入,提升服务监管水平,《计划》提出,落实项目并联审批办法,出台养老服务建设工程项目区域评估办法,凡是符合已经批复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区域,不再对区域内具体养老投资项目进行交通影响、水影响、地震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估审查。
同时,出台简化优化养老机构相关审批手续管理办法,明确简化设立养老机构的申请材料,简化环境影响评价,取消部分机构的消防审验手续,支持加快完善服务场所的产权登记手续细则。
将南沙区域内的港澳养老机构审批下放到南沙。
为加强监管,广州将建立健全行业诚信体系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医药卫生行业、养老行业“黑名单”制度。
将所有医疗机构、保健和养老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资质、执业记录等统一纳入广州社会信用体系。
广州还将出台优惠用地政策。
对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利用自有存量建设用地从事养老设施建设,涉及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补办有偿使用手续的,在原土地用途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补缴土地出让金,办理协议出让手续。
在人才保障方面,广州将支持民营医院、养老院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对非本市户籍的健康及养老产业人才绿卡持有人,在购房、购车、子女入学等方面按有关规定享受待遇。
数读2020年底前,全市健康及养老产业发展规模超5000亿元,占全省比重50%以上;其中生物产业企业总收入超过3000亿元。
培育30-50家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形成5000家创新活力强劲的生物科技型中小企业。
规模化经营的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达到500家。
每年滚动实施100项健康及养老产业重大项目。
(来源:南方网) 江苏:镇江出台15条具体措施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 近日,镇江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了5个方面15条具体措施,推进镇江养老服务业发展。
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包括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社区适老化改造两项措施。
明确到2020年,城乡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40%,街道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新建和改造社区适老化项目达到10个。
进一步促进养老机构发展。
包括放宽已举办养老机构补办设立许可条件、简化新举办养老机构登
8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记许可程序和规范养老机构管理、加快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四项措施。
对已举办养老机构,在确保房屋建筑安全和场所消防安全的前提下,放宽补办设立许可的条件;对申请新设立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直接向民政部门登记,取消审查同意程序;对申请设立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按“先照后证”的简化程序执行。
对利用闲置资源设立养老机构的,设立许可条件参照已举办养老机构。
提出对全市尚未取得设立许可的已举办养老机构开展一次全面排查并进行整改。
进一步推动医养融合发展。
包括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与养老机构深度融合、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三项措施。
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辖区内养老机构开展驻点服务,落实医疗机构巡诊养老机构制度。
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包括推行学历教育、加大培训力度、完善激励机制三项措施。
鼓励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对养老服务类专业学生给予减免学费等政策优惠。
市本级重点扶持1-2家优质培训机构,建立1个市级养老护理实训实习点。
对在市区范围内连续从事养老护理岗位工作满60个月的本科、大专及中专院校养老护理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的一次性入职奖励。
进一步落实财政支持政策。
包括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完善机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等三项措施。
在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方面,明确到2020年,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10%以上,其中,市区购买养老服务对象包括市区户籍60周岁以上低保、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重点优抚对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等四类困难群体。
在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方面,建立和完善服务设施建设及运营补贴制度。
在完善机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方面,取消养老机构床位自理等级运营补贴,适当提高机构收住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补贴标准;建立养老机构运行补贴奖惩制度,通过运营补贴杠杆,促进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
(来源:江苏民政) 四川:2018年宜宾市民政暨老龄工作会议召开 3月8日下午,宜宾市政府召开2018年全市民政暨老龄工作会议。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国、全省民政、老龄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7年、安排部署2018年全市民政(老龄)工作。
市政府副市长张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李亚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2017年,全市民政在民生保障中的兜底作用进一步发挥;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巩固;对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支持作用进一步增强;对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
特别是市民政局进入全省年度综合考核第一方阵,市老龄办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
会议强调,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政(老龄)事业发展也迎来了新使命新要求新任务。
做好2018年全市民政(老龄)工作,要始终做到“三个必须”和“五个聚焦”:必须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民政(老龄)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和大局谋划工作,必须不断深化民政(老龄)领域改革和聚焦“兜底线”,推动基本民生保障取得新成效;聚焦“提质量”,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开创新局面;聚焦“固根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新突破;聚焦“强服务”,推动国防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聚焦“重规范”,推动老龄事业展现新风貌。
会议号召,各县(区)政府,全市民政(老龄)系统和市级相关部门务必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思想上来,全面贯彻落实民政部、省民政厅、省老龄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深入推进“五个民政”建设,奋力谱写宜宾民政(老龄)事业发展新篇章,持续实现“群众满意、领导认可、国省争先”的奋斗目标。
一要着眼从严管党治党,不断锤炼民政(老龄)干部队伍。
二要着眼决战脱贫攻坚,强化基本民生兜底保障。
三要着眼高效应对灾害,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四要着眼养老服务需求,加快推进老龄事业发展。
五要着眼
9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服务国防建设,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六要着眼社会治理创新,夯实固牢基层执政根基。
七要着眼优化服务质量,提高社会事务管理水平。
会议通报了全市民政(老龄)系统2017年度考核结果,市政府、市减灾委分别与各县(区)政府和市减灾委成员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市直相关部门(市减灾委成员单位、市老龄委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各县(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民政局班子成员、办公室主任,老龄委办主任或专职副主任;临港区管委会分管负责同志,社事局局长;市民政局、市老龄委办中层以上干部参加会议。
(来源:宜宾市老龄办) 福建:宁德市养老服务设施开展星级评定,星级机构可获资金奖励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市民政局将开展全市养老服务设施星级评定,以进一步促进宁德市养老服
务设施标准化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星级评定对象包括全市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不含乡镇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含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农村幸福院。
据了解,星级评定标准从高到低依次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
各级民政部门负责组建评委会,评委会人数为三至七人。
评定机构应同时采取资料审查、实地查验、满意度调查、重点抽查等方式开展星级评定。
3月底前,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按照评定标准开展自评。
4月底前,由市县两级民政部门逐级审核、分级评定。
星级评定旨在养老行业树立一批示范性、标杆性机构,打造兴业品牌。
原则上各县(市、区)农村幸福院三至五星级总数控制在本辖区内农村幸福院总数的20%以内,市级评定的四星级控制在本辖区内农村幸福院总数的10%以内,省级评定的五星级控制在5%以内。
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星级评定不限数量。
对兼具日托护理、上门服务、护理康复、居住养老等功能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各地可参照五星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评定程序一并逐级申报。
据悉,星级评定结果有效期3年。
对获得星级的养老服务机构由各级民政部门予以政策支持和资金奖励。
(来源:宁德网) 海南:放宽行业准入,激发医疗养老等社会领域投资活力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海南省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深化我省社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扎实有效放宽行业准入、进一步扩大投融资渠道、认真落实土地税费政策、大力促进融合创新发展、加强监管优化服务等举措,进一步激发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投资活力。
《实施方案》指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
一,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坚持营利和非营利分类管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在政府切实履行好基本公共服务职责的同时,把非基本公共服务更多地交给市场;坚持“放管服”改革方向,注重调动社会力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吸引各类投资进入社会领域,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在扎实有效放宽行业准入方面,坚持非禁即入,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其他领域一律对社会领域民间资本放开。
在用地、用电、用水、用气等要素供给方面,对社会领域民间资本不得设置任何门 10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槛。
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
在社会需求大、供给不足、群众呼声高的医疗、养老领域尽快有突破,重点解决医师多点执业难、纳入医保定点难、养老机构融资难等问题。
指导和鼓励文化文物单位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通过知识产权入股等方式投资设立企业,总结推广经验,适时扩大试点。
在进一步扩大投融资渠道方面,研究出台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结合其平均收益低、回报周期长等特点,落实有利于相关产业发展的鼓励条款。
发挥政府资金与政策的引导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实际在上述社会领域设立以社会资本为主、市场化运作的社会领域相关产业投资基金。
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创新开发有利于社会领域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合理确定还贷周期和贷款利率。
在认真落实土地税费政策方面,将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用地优先纳入省和市县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农用地转用指标、新增用地指标分配要适当向上述领域倾斜,优先保障项目用地计划指标,有序适度扩大用地供给,适当增加土地供应规模。
企业将旧厂房、仓库改造成文化创意、健身休闲场所的,可实行在5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
(来源:南海网) 推进智慧养老、医养结合试点,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 民政部部长黄树贤做客新华网、中国政府网《部长之声》,回应社会关切。
黄树贤表示,目前养老服务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些老年人生活比较困难,需要加大救助保障力度,尤其是对一些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护理照料不够;一些养老院设施落后、服务类型单
一、服务质量不高;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偏低、人才流失严重,队伍十分短缺;相关法规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健全等。
目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6.7岁,随着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老年群体普遍存在慢病为主,多病共存的特征,对慢病管理、照料服务、长期看护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对于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来说,居家养老已经不能满足其医疗与养老需求,越来越多老人愿意选择能够提供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继续推进医养结合。
目前,国内已涌现泰康之家等为代表的养老模式,将医疗资源和养老保障相结合,可谓直击养老痛点。
民政部部长黄树贤称,下一步,民政部将推动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继续实施“十三五”养老相关规划,加快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深化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推动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推进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制定“互联网+养老”政策措施,推进智慧养老、医养结合试点工作。
众所周知,养老行业具有开发周期较长,服务性强,资金回笼速度慢的特征。
目前,养老市场形成了地产系、保险系和央企系三足鼎立的格局。
其中,险资企业由于保险资金的天然匹配,以及拉长产业链的内生动力,成为养老服务市场上的中坚力量。
(来源:新华网) 11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针对“特殊老人”,养老服务应有特殊性还应“小而美” 2018年3月12日讯,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周晔颇为引人注目。
作为特教老师和手语主播,周晔委员表示,特殊教育要有特殊性。
其实,在养老这个问题上,针对“特殊老人”的养老服务也应该要有特殊性。
但实际上,对于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等特殊老人,养老服务不仅还不够有针对性,他们的“特殊需求”往往也不为人所知。
被忽视的“无声世界” 前不久,一场特殊的养老沙龙在海淀区花园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举行。
这场沙龙的主题是“看见您的声音,读懂您的需求”。
之所以用“看见”,是因为参加沙龙的除了几十位社区老人外,还有几位用手语交流的听障老人。
孙联群是北京启喑实验学校的一名退休教师。
作为听障老人,他和老伴在生活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与人交流。
他表示,听障人士一般通过手语或“笔谈”与人交流,这些交流方式和家人沟通起来还比较顺畅,但和外人交流时就很不方便了。
比如去旅游,因为听不见,听障人士在没有手语翻译的情况下很难了解景点的情况。
许多听障人士往往是先看相关书籍再去旅游,但“功课”做得再扎实,也不如导游讲的丰富生动。
孙老师的老伴则表示,在集合点名时,听障人士也会因为听不见而遇到相同的尴尬。
这些不便,是普通人想象不到的。
也正因为此,听障人士在养老需求上也有着自己的想法。
孙联群介绍,相比普通的养老院,他们更希望有一家专门接收听障老人的养老院,这样大家在一起交流起来比较方便。
但是据他所知,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样的机构,一般的养老机构中,会手语的工作人员也非常少。
他建议,养老机构可以招募一些中青年的听障人士为听障老人服务。
听障人士的养老需求并非没有道理。
随着手机的普及、微信的兴起,听障人士的交流方式得到了很大丰富。
但是,在许多场景中,听障人士还是面临着诸多不便。
启喑实验学校教师张然介绍,听障人士在就医时要比普通人要困难得多,由于手语和笔谈不能准确描述病情,医生往往会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诊断。
特殊老人难得实质性帮助 孟女士的母亲今年82岁,是一位听障老人。
在沙龙上,她也分享了自己作为听障老人子女的经历。
她的母亲非常热心,虽然听不见,但是见到盲人过马路时总会上前帮助。
后来,母亲年纪大了,出现了认知障碍,还走失了两次,让她整天忧心忡忡,并开始为母亲物色专业的养老机构。
“现在的养老机构有大众的,也有高端的,就是没有专门面向残疾人的。
”孟女士感叹,听障老人的养老需求,不仅有生活起居的需求,也有交流的需求。
“他们希望自己能够照顾别人,也希望自己在需要照顾时,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
”她说,许多听障人士都心灵手巧,他们希望为社会做贡献,希望社会能给他们助人为乐的机会。
但是因为交流不便,听障老人特殊的养老需求往往并不为人所知。
是不是戴上助听器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呢?张然介绍,虽然助听器、人工耳蜗可以帮助听障人士改善听力状况,但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这些辅助仪器的效果也是因人而异。
“对于有的听障人士而言,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是没有作用的。
”沙龙主办方,“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张现场调研问卷显示,多数老人是从60岁至70岁之间,开始明显感觉到了听力、视力的衰退。
其中,80%的被调查老人正在经历听力、视力下降的情况,67.5%的老人正在经历因行动不便带来的困难。
在40位填写问卷的老人中,虽然有57.5%的老人担心自己的生活质量会因此受到影响,但是愿意佩戴助听器的老人只有一位。
可见,佩戴助听器并不能解决老人的有效需求。
因而,许多听障老人都希望养老机构中有会手语的工作人员为他们服务,以期得到实质性的帮助。
特殊化养老需求日益凸显 相比听障老人,数量更为庞大的,是听力下降的老人。
在社区里面,这样的老人并不在少数。
“夕阳再晨”创始人张佳鑫介绍,在蓟门里社区,有一位戴着助听器的老人长期跟他们学习电脑课程。
虽然老人学得很认真,但是交流起来必须特别大声地讲话才行。
因为老人听力差,志愿者们在和 12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老人交流时也比较忐忑,不知道该怎么和老人相处。
而在交流了一段时间之后,志愿者们发现,老人同样也有这方面的顾虑。
“老人也担心自己听力不好而被嫌弃。
”这件事情也让张佳鑫颇有感悟。
他说,这样的老人听力有所下降,但毕竟是“活力老人”,还能与普通人交流。
然而,他们已经感受到了这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并开始担心被人嫌弃。
听障老人更是如此,但是他们的需求却没有被社会关注到。
而随着社会治理精细化程度的提高,听障老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也越来越凸显。
注意到听障老人的这种特殊需求之后,一些组织和个人已经开始行动。
最近,北京邮电大学几名学生研发出了“手语实时翻译系统”,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帮助听障人士实现无障碍交流的一种尝试。
张佳鑫介绍,这个研发成果是一种可穿戴式的智能设备,即在手套中植入智能硬件模块,配合手套中的弯曲传感器实现手语手势数据采集,通过蓝牙发送到手机,在手机端进行手语实时翻译,并实现语音同步播放和文字显示。
从外观上看,这种“手语手套”和普通的手套没有明显区别,只是在手背上添加了一些线路和电池板;而在使用上,也比较方便,直接套在手上就行了。
这样的技术创新让听障老人看到了自由交流的曙光,但是,要使听障老人真正得到实质性的帮助,光靠技术还不够。
养老服务还应“小而美” “如果家中有一位听力障碍的老人,和他的交流其实是需要多方面来配合的。
一方面老人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决定是否要佩戴助听器或者学习手语。
另一方面,家人要多和老人进行情感和心理上的交流,但这需要技巧。
”张佳鑫表示,如果不注意交流的技巧和方式,会给老人的心理带来损伤,从而影响老人的自信。
在沙龙现场,来自星健养老的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11种为老服务的专业语言,其中包括微笑、抚摸、陪伴、倾听、肢体表达等。
“所有这一切其实都是爱的语言,养老服务就是通过专业语言来传递对老人的爱和支持。
”星健养老生活方式经理余贞臻说。
张佳鑫介绍,在国外,有一些社会机构是专门面向某一小众群体的诉求的。
但随着社会治理精细化程度提高,会有越来越多“小而美”的组织和企业越来越重视这样的“小众需求”。
目前,在对感官障碍老人照护方面,国外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模式,国内的养老机构也开始重视这部分老人的“特殊需求”。
以星健养老为例,他们引入了澳大利亚先进理念,其团队中也不乏有经验丰富的、服务过听障老人的成员。
针对有交流障碍的老人,他们则会寻求有效方法促进沟通。
如果老人自身无法表达清楚,他们也会与其亲友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获得老人的信任。
“听障老人只是老人群体的一部分,但是他们的需求是值得被尊重的,是值得被社会各界所了解的。
他们的需求虽然小,但却是很专业的问题,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去做。
”张佳鑫说,他们举办这个沙龙,也是希望社会各界能够了解和关注老人方方面面的诉求,从而使养老企业和社会组织在未来设计项目时能够把这些考虑进来,让老人的需求真正得到满足。
(来源:北京晚报) 失能、半失能老人在家养老可获政府购买的上门护理 市网上群众工作部、市政府督查室联合在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启动的第二场“十件实事”系列
上线互动活动,一个小时就吸引2000余网民交流互动。
网友“蹦蹦狐”说,很多养老院的门槛高,一般普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根本不够,门槛低好点的养老院又进不去。
养老怎么办?
在线与网民互动的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国汉说,中低收入群体一直是民政部门重点关心的群体,对于他们的养老问题,也是我市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相继启动了市区公办养老院的新、改、扩建项目,全市已有市、区公办养老机构14家(市级2家、区级12 13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家),床位总数10585张。
在完善设施、提升床位的基础上,目前市民政局正在起草制订《武汉市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办 法》,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的托底作用,使我市公办养老机构重点为城市特困人员和低收入、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偿的供养、护理服务。
对于暂时还入住不了公办养老机构的中低收入失能、半失能老人,李国汉说,目前我市正在起草《武汉市养老服务补贴办法》,对于愿意在家养老的,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其购买上门护理服务,对愿意入住机构的,拟根据失能等级、收入状况,按照“200-800元/每月”的标准给予养老护理服务补贴。
李国汉说,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中低收入老年群体,将主要通过“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依托互联网技术手段,整合各类为老服务资源,采取政府补贴,开展以“助餐、助洁、助医、远程照护”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在家中即可享受到专业照料、看护支持等机构养老服务,打造“虚拟养老院”。
今年将兴建30个幸福食堂满足社区老人就餐 网民“读者21”:李局长,武汉市现在的老年人口很多,能否像广州学习开设老年食堂?
市民政局:关于您反映的“开设老年食堂”问题,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老年人助餐服务,将助餐纳入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
目前全市共开办街道和社区老年食堂100余处,特别是中心城区针对老年人多、助餐需求大的特点,加大了助餐的网点布局和资金投入力度,如江岸区、硚口区将建设社区老年食堂纳入各区十件实事,每个街道都开办了中心食堂,还在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设立了助餐服务点,为老人提供就餐和送餐服务。
今年,市政府出台了《武汉市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实施方案》,将助餐服务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推进,通过签约引进有能力开展餐饮服务的社区养老院、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以及社会品牌餐饮服务单位作为服务商,通过统分结合平台组织开展送餐和集中助餐服务。
今年将采取政府投资建设或提供场所、社会组织运营的方式,兴建30个幸福食堂,采取“一个中心厨房+N个配餐点”的方式,满足社区居家老年人就餐需求。
我们也将学习借鉴广州市的做法,积极推进为老服务助餐工作,更好地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
独生子女家庭老人护理假每年不少于15天 网民“按时到位”:我在央视新闻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新闻,全国有八个省份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了“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护理假制度”,其中湖北省从2017年12月1日开始实施,但我们在武汉市政府网站上找不到此文件,请问此政策是否有正式公布。
市民政局:《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于2017年9月29日经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并已在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湖北省老龄办网站上、武汉市民政局官网上进行公布,也可通过互联网搜索查到。
关于“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护理假制度”,在《办法》第十一条已作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扶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对独生子女照顾失能或者患病住院老年人的,每年护理时间应当累计不少于十五天”,《办法》明确的内容在全省范围内有效。
武汉市目前也正在组织实施此《办法》。
(来源:长江网) 养老机构护理床位有了地方标准 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医养结合,鼓励养老机构设置护理型床位。
上海市民政局日前印发《养老机 14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构护理型床位设置指引(试行)》。
根据《指引》,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是指在养老机构内部面向失能、失智老人照护服务需求,体现基本生活照护功能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功能的床位设施。
护理型床位规模总数不少于30张。
《指引》指出,设立护理型床位的养老机构,内部需设置有医疗机构且符合执业规范要求,或与医疗机构整合、邻近设置,能够满足养老机构内基本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并纳入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范围。
能够提供包括口腔护理、鼻饲、吸氧、静脉血标本采集、生命体征监测、肌肉注射、皮下注射、血糖监测等常用临床护理服务。
《指引》提出,至少配备2名注册护士(其中1名为主管护师)。
每增加100张护理型床位需增1名护士或中级养老护理员。
至少配备1名社工或心理咨询师(可兼职),至少配备1名康复师和营养师。
(来源:健康报网) 全国人大代表、省民政厅副厅长耿学梅:建议制定国家养老服务政策清单 养老政策体系:制定国家养老服务政策清单 据安徽商报报道耿学梅认为,十八大以来,国务院、中央部委牵头出台的各类养老服务发展政策
有80余项,可以说十分丰富,涉及发展规划、扶持政策、行业管理等各个方面。
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基本养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关政策不明晰。
“拿概念界定来说,现行政策多以经济困难为标准确定基本养老公共服务的供给对象,但是对真正需要照顾服务的失能失智群体关注不足。
” 此外,社区居家和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政策相对滞后,特别是社会资本对农村养老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亟需强有力的政策指引和扶持。
她建议,要加大核心政策的创制力度,比如制定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发展指导性意见或规划,明确基本养老服务公共服务概念内涵、目标对象、服务内容、支出责任等;加大社区居家和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相关政策制定,推广成熟的发展模式、明确扶持政策。
“建议中央有关部委根据职责分工,对照规划文件开展对养老服务现行政策的清理、修订和整合工作。
重点针对政策互为前置、互相矛盾、无法落地的问题进行清理修改,形成国家养老服务政策清单。
” 同时,耿学梅还建议将养老服务政策落实情况列入国务院大督查范围,强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职责,采取自查、督查、社会第三方评估并举方式,开展年度和相关规划中期评估检查。
针对土地供应、税费减免等政策无法落地的问题,加强政策修订和部门协调力度,推动各类扶持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特困人员供养:培育发展农村志愿者队伍 谈到特困人员的供养服务问题,耿学梅认为,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在扶贫开发和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受限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投入往往难以满足需求。
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农村特困人员40.2万人,供养服务机构1813家,机构工作人员1.1万人。
这其中存在着机构性质不明确、法人登记困难,以及机构管理服务人员工资、福利、保险等缺乏系统保障等问题。
超过50%的工作人员年龄超过60周岁;60%的工作人员月工资低于1500元,且基本没有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留不住人才。
她为此提出了几点建议,比如对公办公营的特困供养机构,符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条件的,应依法申请和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
同时,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工 15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资待遇不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标准,并为其办理相应的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建立完善从业人员培训机制,提高特困供养机构工作人员的参训率和持证上岗率。
培育发展农村志愿者队伍的同时,在高校中针对加强老年人护理,专门设立专业课,加大对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料护理经费上的投入等等。
(来源:中安在线) 袁红梅代表:志愿者不是免费劳动力,积极推广“时间银行” 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河北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东方家园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袁红梅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国家层面建立志愿者时间储蓄银行制度的建议》(下称“《建议》”)。
《建议》首先提到,在《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和《志愿服务记录办法》中要求,“指导志愿服务组织及时、完整、准确记录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信息,保护志愿者个人隐私,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组织的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
”但目前单个居委会并不能实现这一点,如果时间银行的记录登记在居委会,随着人员的更替,这些记录未必可以保存好。
《建议》指出,如果国家建立一个大的数据库,把每个志愿者的时间付出登记在案,这样就可以解决“很多人想去做点善事,却找不到目标对象”的尴尬,当社区需要志愿者上门服务时,也不会发生因信息不全联络不到登记人的情况。
《建议》还指出存在的三大问题。
一是全民的参与度、认可度还是不太高。
居民在需要服务时能真正想到志愿者的也不多,志愿服务活动还不够常态,不能及时很好的为社区居民排优艰难。
二是社区志愿者很大部分是由离退休人员构成的,志愿者的年龄,身体,知识结构老化,随着社会和志愿服务的发展,难以解决如青少年问题、医疗救助、法律咨询等复杂的社会事务。
三是许多人对志愿组织、志愿活动、志愿者等概念不了解,仍旧停留在志愿服务只是学雷锋活动这个层面上,不少志愿者在少数被服务对象的眼中,成了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免费的劳动力”。
结合中国实际,袁红梅今年再提出国家层面建立志愿者时间银行储存的爱心制度。
具体建议包括,第
一、建议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多层次、多样式的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建立志愿者服务“储蓄”制度。
积极推广“志愿服务时间银行”、“互助服务”、“服务转换”等有效形式,把提供志愿服务与享受国家福利政策、补贴、晋级、升学、求职、信贷、公共设施、他人和组织提供的服务结合起来,从而使志愿者服务成为“付出、积累、回报”的爱心储蓄,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二、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转变观念,了解志愿活动、认同志愿活动,进而参与支持志愿活动。
积极引导和鼓励青年、在职人员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
尤其要号召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医生、社会贤达、企业家积极争当志愿者,成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逐步提高我国志愿者队伍专业化水平。
(来源:澎湃新闻) 何学彬代表:推行子女“带薪陪床假”,给“常回家看看”创造条件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文广旅新局文艺创作办公室副主任何学彬建议,在全国范围 16 2018
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内推广子女“带薪陪床假”,满足老龄化社会的“精神刚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
何学彬介绍,新修订 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加入了子女要“常回家看看”的规定,但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4亿,其中空巢老人占比较大。
“许多空巢老人经济上并不贫乏,但精神上却极其孤独。
尤其是当父母生病住院时,更需要子女的贴身照顾和心理抚慰,并非金钱支持和保姆护工所能替代的。
”何学彬说。
根据全国老龄办公布信息,到2017年底,全国已有8个省份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了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护理假制度。
何学彬建议,在取得成功经验后,有必要在全国范围推广,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这一制度红利。
何学彬表示,推广“带薪陪床假”还应统筹考虑以下问题:不少私企的资金压力较大,在“带薪陪床假”面前,会不会歧视或拒绝录用独生子女;无论是否为独生子女,均有照料老年人的义务,不宜忽略非独生子女及其父母的需求。
他建议,对执行“带薪陪床假”制度较好的企业予以奖励和税收优惠,执行不好的予以惩戒。
(来源:新华网)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亚忠:基层设专人从事老龄工作加强老 年人权益保护 截至2017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17.3%,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增长时期。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亚忠接受记者采访时谈了对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的看法。
他表示,在我国未富先老矛盾凸显的当下,养老政策的协调不足、社会养老产品单
一、矛盾突出的农村养老问题等都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机制。
作为九三学社中央常委、河南省委主委,他和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员会社员组成的团队以老年人权益保护机制为主题进行了调研,发现老年人防范维权意识普遍较低。
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虐待案,以各种方式诱导老年人购买昂贵保健品、治疗仪等层出不穷。
加之“精神赡养”的长期缺失,老年人极易上当受骗。
他建议,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推进科学、健康、高效的现代老年人保健品市场管理,同时加大打击力度,使保健品市场逐步规范健康。
在法律法规方面,张亚忠认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他举例表示,修订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要求家庭成员应当关心照顾老人,但我国计划生育背景下的家庭结构,如果老年人口主要依靠家庭照顾,就意味着平均一个成年的独生子女要照顾两个老年人口,“这对大部分家庭来说负担沉重,势必影响法律执行效果。
”他认为,我国现有保护老年人口特殊权益的立法尚未形成完整完备的法律法规,缺乏完整性、系统性。
老年人法律保护的强制性条款和指导性条款划分界限模糊,使得对不按照法律规定执行的行为约束和惩戒力度不足。
张亚忠建议,进一步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并加大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教育,使尊老爱老、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良好风尚。
目前,老龄化形势严峻,老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而负责老龄工作机构的人手又不足。
张亚忠建议,应加强各级老龄工作建设,特别是在基层设置专人从事老龄工作。
加强对老龄工作者的专业培训,增强老龄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老服务水平。
进一步加大对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老年人协会的培育和建设力度,为老年人解决更多的实际生活问题。
(来源:中国社会报) 17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为老年人带来健康和幸福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卫计委、民政部、发改委等九部委《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
2016年,民政部、国家卫计委发文《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医养结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医养结合”逐步落地。
近年来,随着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老年人的增多,对医疗、养老的双重需求日益增加,“医养结合”也逐步成为将传统养老与现代医疗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养老模式。
“医养结合”在发展过程中能带来哪些好处?当前正面临哪些问题?将怎样增强老年人群体的幸福感?记者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小组讨论的间隙,采访了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向他们问计寻策。
困境所在:需求大成本高定位有偏差 中国养老90%是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相对很少。
而随着中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即使有4%的老年人进入机构养老,养老床位仍然紧缺,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对于有医护需求的老人,好的养老机构一个月上万元费用,一般的养老机构只能提供生活照料,子女又不放心。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海淀区委主委徐凤芹向记者介绍,她经过大量基层调研后发现,养老机构里存在许多失能失智的老人,大多有医护需求,而医护专业人才匮乏、护理人员不专业,导致服务老年人的能力有限,因而失能老人有褥疮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存在。
医药卫生界别小组讨论的间隙,徐凤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层面的“医养结合”,在现实中尚存在一些问题,这包括,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身数量就不够,医护人员入户成本很高。
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需重新定位,对医生的评价标准有误区。
此外,养老、医疗、社保的主管部门分别是民政、卫计、人社部门,各部门分工不同,各管一块,统筹协调力度不够。
还有,国家鼓励发展医养结合的优惠扶持政策尚未出台,如目前老年人长期护理险并不普及。
前景展望:没有医疗的养老就不是养老 “医养结合”在居家社区养老中,就像胡同里的民警管自己的片域,提供家庭医生上门服务,老人有医疗需要时就来了。
全国政协委员张俊廷风趣地比喻道。
社区养老主要针对的是到一定年龄的空巢老人怎么办。
张俊廷说:“养老院设到哪儿,肯定要配备医疗服务。
社区医务站也是为社区老人服务。
比如,社区老人需要住养老院,档案自然也跟去养老院。
现在联网不成问题,用心电卡一刷,医疗健康数据就出来了。
关键是老年人在哪儿就得有人管他:大医院为老年人治疗,像做保健、量血压之类的,到社区医务站就可以。
” “没有医疗的养老就不是养老。
”在全国政协委员王阶看来,社区对养老的服务大部分是“医养结合”的服务。
老年人大多有病痛和伤痛,在衣食住行以外,要让伤、病痛得到缓解,才会有健康的身体状态,老年人才会获得健康感和幸福感。
委员支招:当好老年人健康的守门员 要重视“医养结合”在社区养老中的作用。
一些地方的养老驿站形式非常好,但是并没有医疗服务在内。
徐凤芹建议制定与“医养结合”相关的培训方案和日常照料护理标准,使依托于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的“医养结合”更便捷。
对医院、护理院承接失能老人的养老机构,进行“医养结合”十分有必要。
徐凤芹坦言,通过“医养结合”,医生、护士才具备资格进养老机构工作。
目前规定几名护理员配一名护士的做法其实还远远不够,仍然需要对养老管理人员、养老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医养结合人才培训机制,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18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在徐凤芹看来,机构养老中不是设立了医务室就“医养结合”了。
医务室医生开药后,老人能不能报销,还涉及社保问题。
甚至对老人进行慢性病管理,还涉及医保问题。
如果不能报销,对老年人而言会很麻烦。
她还介绍,“青岛的老年长期护理险比较成熟,老年人只需自费一点儿费用。
北京目前也在试行。
”此外,王阶建议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对社区医生不应以看病人多少、开药多少来评价,而在于建立社区健康率、为居民普及健康知识的多少,以及所服务居民不得病、少得病、更健康的评价机制。
要让医生当好老年人健康的“守门员”,有精力为更多失能老人服务。
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在采访中表示,要树立“医养融合”发展理念,民政、卫计、社保等部门应加强养老与医疗、社保、康复等公共服务资源的融合,推进部门联动的沟通协调和工作推进机制,发展集生活居住、康复医疗等为一体、多业务融合发展的养老社区和养老综合体。
(来源:中国社会报) 民革中央提案建议:加快养老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 自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快速推动与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初步形成。
然而,老龄化趋势下我国养老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民革中央提交了一份加快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建议建设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产业,鼓励家庭赡养、商业保险、企业年金、以房养老等多元化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加快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积极探索消费金融养老、保险养老。
鼓励社会力量开办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或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积极促进“养老+”关联产业发展,培育和拉动养老消费,鼓励养老服务业态的多元化创新。
建议地方在落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时具体分解任务和目标,明确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应该承担的权责、执行路径、经费来源、组织保证、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等。
同时,加快城市无障碍通道等营造老年宜居环境方面的设施建设。
加快养老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加快“补缺”,针对“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开展星级评定,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建立明确的准入和考核标准。
加强“统一”,把各地有共性的“地方标准”汇总提升,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
加强“执行”,政府部门针对养老服务相关标准的执行制定“监管标准”,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调查和评估。
民革中央建议推进养老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以地(市、州)政府民政部门为主,建设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或“互联网+养老”服务云平台),向下(区县、街道)收集信息,向上(省级、中央政府)则按标准汇总传送数据,并与本级信息化主管部门建立实时数据对接。
在政府APP、支付宝或微信等平台上开通养老服务手机查询,实现网上办理养老服务。
(来源:中国社会报) 霍勇委员:建立家庭、社会、机构养老的组合拳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联合多家机构共同举办“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
在“新时代下的健康老龄化”专场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表示:“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养老形式,需要建立一套家庭、社会、机构养老的 19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组合拳。
“霍勇表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去年底覆盖超过9亿人,解决我国养老最基本的保险保障这一问 题,离不开中央政策的支持,也离不开对养老产业的合理布局。
“养老不仅要有尊严,更要有效果,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老。
”霍勇建议,国家应该更好地承担 起社会养老的责任,政府还要做好督导,不要将养老的责任完全交给个人。
(来源:人民网) 人口老龄化的现象 中国人口红利期已经过去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就算现在全面放开二胎限制,但是新增的人口数量依旧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另外在过去人口一直都是支撑房价上涨的最大基础,现在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以及人口出现下滑这些现象无疑都会让房价出现下跌,在笔者看来如果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话,那么未来就算鼓励大家买房也不会有人买房了。
根据官方公布的最新中国人口年龄数据显示,中国即将步入到全面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数将在2017年2.4亿的基础上上涨一倍达到4.87亿的峰值,届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占据总人口数的34.9%,中国将成为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不仅老年人口数量多,就连老年人的增加速度也很快,快到房地产根本就难以做出有效的应对,届时在老龄化的冲击下,房地产会出现巨大的改变。
从现在的老年人口数量来看的话,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2.4亿,占据了中国人口的17%左右,而未来这一数据还将继续上涨,这样一来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会被削弱很多,特别是在当前家庭结构下未来家庭主要劳动力的负担会变得更加重。
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目前中国普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要赡养两个老人,养老负担十分大,自然不可能有多余的钱用来购买房产。
人口老龄化会给楼市带来巨大的变化,房价肯定会受到人口利率的影响而出现下跌。
一来前面说过会因为老龄化的影响房产难卖出去,二来是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拥有了足够的房子,特别是在目前的家庭结构下,独生子女的家庭格局会让一对夫妇接受三套以上的住房。
所以未来也不需要去购买额外的住宅了,那么现在开发商还在盖的房子最后还有可能会卖不出去。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平均空置率达到了20%左右,而且房屋空置率还在不断的上涨中,市场已经慢慢的出现供过于求的特征了。
而且截至到2016年中国的空房数量就能够满足3亿人口的居住,这其中有大量的开发商盖好没卖出去的房子。
这是一个十分大的数据,按照中国人均2.6人一套房的数据来算的话,那么就是说中国的空置房屋数量大概在1.4亿套左右。
再一个,目前我国在售的建筑面积加上开发商正在建设的建筑面积已经达到了132亿平方米,一旦这些房子都卖掉的话,那么也将足够满足3亿人的住房需求了,现在中国还有3亿人缺乏房子住吗?
肯定是没有的。
更重要的是开发商还在大量的拿地囤地用来开发盖房子,也就说说未来中国的房子会变的越来越多,在住房市场逐渐饱和的背景下,未来这些房子要卖给谁是一个大问题。
如果目前的楼市还不改变的话,那么在人口老龄化不断严重的背景下未来房地产将长期处于一个供过于求的状态,再加上未来持有房产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到时候别说还要实施限购政策了,就算鼓励大家买房大家也不一定会买房。
(来源:搜狐) 20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让养老服务“跑赢”人口老龄化速度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界上绝无仅有”,同时告诉记者,全国人大连续三年跟踪监督多个针对性很强的调研报告,推动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实施,起到了作用。
(3月12日《人民日报》)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显然已经是一个被常提起的重大的社会问题了,有数据显示:1999年60岁以上占比10%,2017年底提高到17.4%。
而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35年,中国老年人将高达28.5%,超过3.4亿人,大约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到2050年,将达35.1%,超过4.4亿,大约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从老年人口比例以及目前的人口发展趋势来看,无疑是令人担忧的,一个老龄化社会所衍生的问题之多、情形之严重,往往需要付出极大的社会成本来化解。
一个典型的“老年人大国”——日本,其现状堪称人口老龄化的标本,日本65岁及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8%,整个社会对老年人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劳动人口萎缩则意味着仅有较少的健壮成年人可以照顾老年人。
国家为老年人提供的设施不足,私人医疗保健费用昂贵,许多老年人不想给亲属们造成负担,于是选择独自生活,孤独终老也便成为常事。
在中国,目前“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独居老人”越来越多,由于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相对滞后,不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现实困境。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在于政府公共投入不足,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要改变这一点,关键是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最重要的是让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积极地加入进来。
这些年,我国对社会养老也进行过颇多的探索和试验,“居家养老”“时间银行”“共建民营养老机构”等都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而采取的社会养老模式。
这些模式,固然为创新养老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但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如不少居家服务养老机构由于缺乏运营补贴,处于赔本的局面;“时间银行”实施范围过窄,没有制度保障,最终导致管理和发展陷入僵局,等等。
要解决这些困境,就需要从宏观规划入手,构建社会养老服务多元主体和多元筹资的常态化渠道,通过引入竞争消费者需求导向机制,推动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发展。
只有政府、社会、家庭多方面共同努力,同时让社会组织发挥应有作用并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让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跑赢”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进一步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高速前进”之下的社会难题。
(来源:华声在线) 居家、社区、机构中,关键点可能是社区 我国已经迈进老龄化社会。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
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延长人的健康预期寿命?如何让人活得更长、活得更好?有记者采访了部分医学专家和代表委员。
医养结合的重点在社区 “未来中国老人90%是居家养老,7%是社区养老,3%是机构养老,中国式养老模式是90+7+
3。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卫学院院长刘远立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说,在家庭养老基础上,社区提供互助式的帮扶。
无论是社区养老还是居家养老,前提是基本社保托底、基本医疗覆盖。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养老形式,应建立一套家庭、社会、机构养老的组合拳。
21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养老离不开医疗,‘医’和‘养’的需求巨大。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医养结合专委会主任委员王国涛介绍,截至2016年底,我国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总数接近1.5亿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
“居家、社区、机构当中,一个关键点可能是社区。
”刘远立说。
很多重病在养老院是解决不了的,必须把病人送到医院。
与其到了养老院再转到医院,不如直接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完成转诊,医养结合的重点应该在社区。
建立社区层面的医养结合专业服务体系,不仅可以将医护服务辐射到家庭,还可提供转诊服务。
医养结合不是简单加起来 医养结合不是纯的养,也不是纯的医,医养结合处于养老保障和基本医疗的中间地带。
这种长期照护的成本,让单个家庭长期来承受是很大的负担。
“医养结合不是简单加起来,养老院办医院或者医院里开办一个养老床位,而是真正从学科专业上、人才上进行融合。
”王国涛认为,在机构内应该是医和养之间完全的融合一体化的服务,在机构之间就是养老院和医院之间紧密合作一站式服务。
老年人没发病之前谁负责、发了病谁负责、照料护理谁负责,需要建立起一个全程的管理体系。
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陈彪看来,打通医养结合“最后一公里”,要调动医护照料人员的积极性。
建立全程医疗管理体系,一是要解决医生的独立执业分级诊疗问题;二是要解决医护照料的联动问题。
陈彪说,首先是解决医生独立执业分级诊疗,解放医生。
其次是解决报销问题。
目前,医生到养老院查房,去家庭病床查房,收的钱不是医疗费,费用不能报销。
因此,医养结合必须破除“两层皮”。
王国涛认为,提高我国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应该做好“两个整合”,即整合评估和整合照料;做好“四个统一”,即统一管理部门、统一配套政策、统一服务标准及评估和统一信息化平台。
“保障牢不牢,关键看助老,这是检验社会保障体系的试金石。
只有构建养老、敬老、孝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才能加快老年健康事业和产业的发展。
”刘远立说。
(来源:搜狐) 专家:未来家庭养老需建立养老多方“共筹模式”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日前联合发布
的《2016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仅为6.0,这较2015年的6.51出现显著下滑,这也是该指数四年来首次止涨走跌,下滑至及格线。
业内专家认为,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下跌的深层次原因是受到宏观经济放缓、全球居民退休准备均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但必须强调的是,中国居民的退休预期与现实准备情况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家庭养老难”的困境逐年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除了依靠社保等传统养老方式,居民还少不了配置几份可靠的养老保险。
从社会养老体系来看,只有商业养老保险发力,真正成为养老三支柱之
一,老有所养的理想才可能充分实现。
25岁-44岁群体退休:准备指数低于平均线 截至目前,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已经连续发布了4年,从2013年到2015年,该指数基本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而2016年居民退休指数仅为6.0,刚刚够着及格线。
仅有15.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退休准备十分充分,而认为退休准备不足以支撑退休生活的群体则较2015年上升了10%。
22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对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指出,居民退休责任意识变弱、退休计划完善度下降、退休储蓄充分度不足,以及对取得期望收入的信心下降等实际准备情况是导致指数下滑的主要原因。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全球整体的退休准备情况都变差,居民对经济及退休后收入的预期也逐步回归理性。
”他说。
另一方面,居民的退休生活愿景和预期整体表现较为乐观,超六成居民认为自己退休后可实现“旅游”、“陪伴亲友”和“发展爱好”等愿景。
居民实际养老准备不足与美好养老愿望之间的鸿沟由此凸显,尤其是25岁-44岁群体的退休准备指数不容乐观,甚至低于6.0。
事实上,从退休准备来看,青壮年时期是最佳年龄段。
但在中国,因为家庭中往往只有他们正处劳动年龄,同时赡养老人、抚育子女已令他们捉襟见肘,如还要考虑未来养老的问题则更显力不从心。
养老准备:可多元化配置 老龄人口的增加、未来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等因素,无不在警示解决养老问题刻不容缓。
陈秉正表示,未来中国家庭养老需从现在起未雨绸缪,建立养老多方“共筹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强调,针对居民养老保障,应减少对第一支柱的依赖,发展第
二、第三支柱,而第三支柱应在居民养老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需求来看,大众购买投资性保险很明显是为了增值保值,为养老做准备。
陈秉正表示,中国居民对政府和个人的期望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2%的居民认为政府应为居民退休负责,35%的居民认为养老需要靠自己。
从雇主层面看,中国居民退休收入来源中企业占比低于发达国家,仅占24%。
他认为未来居民将减少对政府的依赖,增加对企业的依赖,企业应积极探索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建立经济保障、退休理财规划建议和管理服务为一体的退休保障计划。
“退休的准备期在15年到20年比较合适。
”他提醒每个人一定要做多元化的退休规划、多元化的财务准备,可以在商业保险、储蓄、定向基金、房产等多方面进行配置。
个人究竟应当如何准备退休?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勇表示:“我也从自身角度去考量过为养老所做的准备。
置业可以作为养老储备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再持有两份高额的养老保险作为未来现金流的保障。
”他同时指出,养老还涉及健康、亲情、护理等多方面需求。
中国居民目前遇到的困境是“未富先老”,而理想状态是“富足而退”,二者之间的鸿沟需要充足的准备来填补。
他说,到老时如能擅长“两项健康运动”、拥有“两位挚爱亲友”、备有“两项长线投资”以及持有“两份可靠保险”,就能从容退休,优雅老去。
那么,居民对商业保险持怎样的态度?相关调研显示,在20岁-69岁居民中,60%以上自己有可能接受长期照护,其中40岁以后有意愿购买长期护理类产品的人数则更多。
尤其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居民对商业养老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陈秉正指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现在慢慢已经形成了一个老年产业,大家也越来越认识到金融对养老产业的支撑作用。
”他认为,这种需求可能会形成一种独特的金融业新分支,可以称之为“老年金融”。
老年金融至少应在两方面谋求创新突破:第一个就是直接为老年人提供的金融产品,包括针对老年人需要的养老保险、健康保险、抵押保险等产品;第二个是要考虑金融业如何支持老年产业的发展。
事实上,养老需求正孕育着市场蓝海,也正是保险公司应重点调研和开拓的领域。
(来源:证券日报) 23 热点新闻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老人上楼难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武汉审核效率加快 “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配套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加装电梯。
”今年政府报告中提出的这句话,其实在武汉市已有成功案例。
6日,记者来到常青花园,一探加装电梯老旧居民楼现状。
走进常青花园社区12小区13栋1单元,就看见一个“凸”字型结构,这便是该单元居民于2015年自费50万元加装的电梯,乘着干净小巧的电梯,不过数十秒便平稳地到了五楼,顶层居民刘先生正好出门活动。
他告诉记者,2000年自己刚买房的时候没考虑太多,几年后发觉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每天上下5层楼太吃力,如果能有电梯就好了。
这个想法成为常青花园在既有楼房加装电梯的引子。
2010年刘先生向社区提出申请,不过几经周折,申请没有得到批复。
此后常青花园社管办多方协调,经过武汉市人大代表以建议案形式在武汉“两会”上提出后,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并推动武汉市于2013年出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意见》。
“意见”出台后,2014年9月,刘先生和邻居一商量,年纪相仿、性情相投的两家人立刻决定自费安装电梯。
他们认为,此举不仅方便自己日常生活,还可以避免因为设备老旧而重建楼房。
在加装电梯的过程中还能通过基建、电梯、保洁等方面拉动内需,既绿色环保又能为经济作贡献。
这次申请于2015年得到批复,当年就动工安装了电梯,使用至今让楼栋居民赞不绝口。
如今,常青花园社区已经在8栋居民楼加装了电梯,基本都集中在12小区。
在该小区业主委员会,记者见证该项工作一路推进的艰辛,业委会主任曹云生拿出申报加装电梯的所有历史资料,竟然堆满半张会议桌。
甚至整理出了既有居民小区加装电梯的所有流程和相应资料,堪称教科书式资料整理。
“只要居民有需求,我们都会支持。
”这句话听着简单,但每一次都是常青花园社管办工作人员亲自上门挨家挨户征取意见;政府、电力、建设、消防等部门每一个审批手续都要一一去办理。
谈起报批过程,业委会主任曹云生说,“可以说我们是全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模板文件’,2014年我们报批第一部电梯花了4个月通过审核,现在武汉市对加装电梯的审核效率更快了,只要符合要求,一两个月就能批复。
” (来源:长江网) 陈彪:解决医养结合问题要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联合多家机构共同举办“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
在“新时代下的健康老龄化”专场论坛,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陈彪表示:“医养结合的‘最后一公里’是解决谁来干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如何调动医护照料人员的积极性。
”陈彪介绍,当前,我国最常见的与衰老有关的大脑疾病,一个是老年痴呆、一个是帕金森。
“帕金森在临床前期没有症状,一旦发病是不可逆的。
所以对这类疾病,必须从预防入手,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管理’。
”陈彪称,然而,目前我国许多神经科和老年科的医生缺乏正确的认识,觉得人老了,动作慢、思维慢是正常现象。
24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将医疗体系和养老体系相结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陈彪称,对于病人,没发病之前谁负责任,发了病谁负责任,照料护理谁负责任,应该建立起一个全程管理体系。
医养结合的“最后一公里”是解决谁来干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如何调动医护照料人员的积极性。
陈彪表示,建立全程医疗管理体系,一是要解决医生的独立执业分级诊疗问题;二是要解决医护照料的联动问题。
通过保险保障机制,让医生到养老院查房可以收医疗费,护理人员可以收照料费,这样大家才有积极性动起来。
(来源:人民网) 马宗保委员建议:出台《电梯安全条例》确保群众安全乘梯 “截至2017年底,全国在用电梯561万台,全国每天有数亿人在购物、上下班、离家回家时乘坐电梯,整个社会对电梯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建议加快完善电梯立法。
”马宗保委员说。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质检部门高度重视电梯安全检查工作,通过完善规范和标准、加强监督检查和检验检测、开展隐患排查等一系列措施,电梯事故趋于平稳下降,保持了总体稳定的安全态势。
同时,多个省市也都在积极制定电梯专门的地方条例、规章等。
但一些企业反映,各地立法让生产企业无所适从,希望国家能够制定电梯法规,统一要求。
地方法制部门也反映,虽有地方立法,但在推广强制责任保险、明确安全责任主体、落实电梯维修及更新改造费用等方面,还需通过《电梯安全条例》提供法律支撑。
马宗保建议国家加快制定《电梯安全条例》。
在制定《电梯安全条例》时明确电梯从选型采购直至报废更新的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各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强化电梯安全主体责任,改革电梯安全管理制度,优化电梯安全维护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电梯安全水平,确保群众安全乘梯。
(来源:中国青年网)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全文) 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关于国务院组成部门调整 (一)组建自然资源部。

将国土资源部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责,水利部的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农业部的草原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国家林业局的森林、湿地等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国家海洋局的职责,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职责整合,组建自然资源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自然资源部对外保留国家海洋局牌子。
不再保留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二)组建生态环境部。
将环境保护部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国土资源部的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职责,水利部的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职责,农业部的监 25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职责,国家海洋局的海洋环境保护职责,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区环境保护职责整合,组建生态环境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生态环境部对外保留国家核安全局牌子。
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
(三)组建农业农村部。
将农业部的职责,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农业投资项目、财政部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土资源部的农田整治项目、水利部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等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农业农村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将农业部的渔船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
不再保留农业部。
(四)组建文化和旅游部。
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
(五)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牵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职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保留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日常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承担。
民政部代管的中国老龄协会改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代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
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不再设立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
将民政部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职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军官转业安置职责,以及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后勤保障部有关职责整合,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七)组建应急管理部。
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务院办公厅的应急管理职责,公安部的消防管理职责,民政部的救灾职查,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灾害防治、水利部的水旱灾害防治、农业部的草原防火、国家林业局的森林防火相关职责,中国地震局的震灾应急救援职责以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职责整合,组建应急管理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中国地震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由应急管理部管理。
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转制后,与安全生产等应急救援队伍一并作为综合性常备应急骨干力量,由应急管理部管理。
不再保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八)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
将科学技术部、国家外国专家局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科学技术部对外保留国家外国专家局牌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改由科学技术部管理。
(九)重新组建司法部。
将司法部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司法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不再保留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十)优化水利部职责。
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并入水利部。
不再保留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十一)优化审计署职责。
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重大项目稽察、财政部的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的职责划入审计暑,构建统一高效审计监督体系。
26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不再设立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
(十二)监察部并入新组建的国家监察委员会。
国家预防腐败局并入国家监察委员会。
不再保留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6个: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调整和设置,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27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28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二、关于国务院其他机构调整 (一)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职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执法职责,商务部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以及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办公室等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同时,组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
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职责和队伍划入海关总署。
保留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具体工作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承担。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职责划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外保留牌子。
不再保留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二)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管理职责的基础上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不再保留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三)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
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四)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将商务部对外缓助工作有关职责、外交部对外援助协调等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对外援助的具体执行工作仍由有关部门按分工承担。
(五)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
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职责,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民政部的医疗救助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六)组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将国家粮食局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实施国家战略物资收储、轮换和管理,管理国家粮食、棉花和食糖储备等职责,以及民政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的组织实施国家战略和应急储备物资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不再保留国家粮食局。
(七)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
将公安部的出入境管理、边防检查职责整合,建立健全签证管理协调机制,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由公安部管理。
(八)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将国家林业局的职责,农业部的草原监督管理职责,以及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部门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等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由自然资源部管理。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
不再保留国家林业局。
(九)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
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职责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商标管理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
(十)调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隶属关系。
29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由国务院管理调整为由财政部管理,作为基金投资运营机构,不再明确行政级别。
(十一)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
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
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
国务院组成部门以外的国务院所属机构的调整和设置,将由新组成的国务院审查批准。
(最终以新华社公布的文本为准)(来源:搜狐) 王立祥:心脏骤停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全应推广正确抢救方法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联合多家机构共同举办“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
在“新时代下的健康老龄化”专场论坛,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主任委员王立祥表示:“心脏骤停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应推广行之有效的抢救方法。
” 王立祥指出,在老年人所患的慢病中,心脑血管疾病排在第一位。
心脑血管疾病最大的并发症就是心脏骤停,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一旦发生心脏骤停,以往的抢救方法是压胸,也被称为“胸外按压”。
但是,由于老年人钙流失严重,骨质疏松,在进行胸外按压时很容易出现胸肋骨骨折,不但无法保证按压的力度,还会因为骨折刺破临近器官带来负作用,使心肺复苏抢救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老年人的特点,王立祥和团队发明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第一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可以通过仪器改变腹内压力,进而改变胸腔内压力,产生循环和呼吸。
目前,已经在全国建立了近500个腹部心肺复苏基地,一大批老年患者通过使用腹部提压的方法,成功获得救治。
(来源:人民网) 孔晴宇:建议将心血管病的预防和康复纳入医保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联合多家机构共同举办“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
在“新时代下的健康老龄化”专场论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孔晴宇建议:“将心血管病的预防及康复纳入医保范围,不仅使病人受益,对于整个国家也是有利的。
” 孔晴宇表示,冠心病是颇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心血管病。
冠心病搭桥占老年人心脏手术的很大一块,去年安贞医院做了四千余例心脏病的冠心病搭桥。
病人接受搭桥手术之后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做完手术就认为自己没事了,还保持术前不良的生活习惯;还有一部分病人术后变得颓废了,认为自己成为了家庭的累赘、社会的负担。
因此,建立完善的心脏康复体系非常重要。
“老年疾病重在预防,”孔晴宇认为,如果将钱投在老年人得病之后的治疗上,或者投在手术本身,不如将预防和康复纳入医保。
看似是多投钱,但是却能节省二次手术或者大型手术的支出,不仅病人受益,对于整个国家也是有利的。
(来源:人民网) 30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向华:从学科建设入手做大县域医院老年医学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联合多家机构共同举办“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
在“新时代下的健康老龄化”专场论坛,湖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向华建议:“从学科建设入手,完善县医院的老年学科定义,做大县医院的老年医学。
” 向华指出,与大医院相比,很多县域医院老年医学缺失,导致科室设置混乱。
患者看老年病不会挂号,经常是感觉心脏有问题挂心内科,感觉脑袋有问题挂神经内科,感觉血糖高挂内分泌科,甚至会出现不同科室医生“抢”患者的情况。
针对这种现象,向华建议从学科建设入手,完善县医院的老年学科定义,做大县医院的老年医学。
县医院老年学科如何建设?面对这个困惑,他呼吁全国专家来共同探讨,建言献策。
(来源:人民网) 老龄数据 人大内司委谈老龄化:2017年底60岁以上人口达2.4亿 12日下午15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吴恒、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袁驷、内司委委员郑功成,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刘修文、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局巡视员傅文杰就“人大监督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记者提问,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请问全国人大将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在具体的监督工作中来提升监督实效?
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司委委员郑功成表示,谢谢你的提问。
人口老龄化应该是举国上下都高度关注的社会发展现象,我们国家对老龄化有着一些自己的显著特点,就是速度快、规模大,同时还伴随着“少子”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和家庭保障功能快速弱化的现象。
我这里有一组数据,我国1999年60岁以上的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0%,进入了老龄社会。
到2017年底,这个占比已经提高到17.3%,65岁以上的人口在2000年的时候,占总人口的7%,去年底已经到了11.4%,这个速度之快在世界上是没有过的现象。
第二个指标,我们的规模。
2017年底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2.4亿人,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58亿人。
去年我们新增60岁以上的人口首次超过1千万,今后将按照一千万、一千万的往上增长,所以老龄化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界前所未有。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司委在常委会的统一部署下,紧紧抓住养老保障这一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监督工作。
从2015年到2017年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跟踪监督,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点情况。
2015年上半年内司委针对养老服务情况开展专题调研,为编制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相关建议。
调研组深入天津、河南两地实地调查,同时还委托吉林等九个省区市人大内司委协助调研,我们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论证,还考察了韩国、意大利的养老服务情况。
于2015年6月向常委会提交专题调研报告,针对实践中养老服务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要把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纳入到国 31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家“十三五”规划,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切实为居家养老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要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要大力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应该说许多内容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以及近年出台的相关政策中得到了体现。
2015年下半年,内司委协助常委会,牵头组织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执法检查,这次执法检查有四位副委员长分别带队到山东等六个省市进行检查,同时委托其他25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进行自查,检查的重点是各级政府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完善老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机制,社会养老服务建设,老年人社会救助和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情况。
这个执法检查在2015年12月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报告,这个报告连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一并提供给国务院。
国务院在2016年8月底,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专门报告了关于研究处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的情况,对执法检查中提出的问题、提出的建议进行了全面地回应。
在国务院反馈情况以后,内司委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并督促有关方面做好相关工作,内司委领导和组成人员又先后走访老龄办、民政部、人社部、财政部等6个部委,大家面对面地在一起,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方面还有什么问题、采取哪些改进措施进行交流。
同时还赴北京、宁夏再次进行调研,最终形成了一个总报告、五个分报告组成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养老服务的专题报告,并且上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
这五个专题报告分别是: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推进医养结合,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加快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
这次报告介绍了基本情况和现实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针对性、操作性很强,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
(来源:中国网) 87.9%受访青年关注养老问题近七成担心养老问题 87.9%受访青年关注养老问题,93.0%受访青年期待制定专门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政策“老有所养”是关乎每一个人生活幸福度、安全感的民生大事,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保障水平。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青舆情监测室、中青华云大数据曾以2017年2月10日至3月5日人大会议开幕前的微博为监测对象,随机抽取影响力较大的23580条各类话题文章分析发现,在各个年龄段中,90后是最关注养老问题的群体,这或与60后群体已经逐渐进入退休年龄、90后群体开始面临赡养老人压力的社会背景有关。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92名18~35周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9%的受访青年关注养老问题。
照顾老人时间和人手不够(65.3%)、收入和储蓄恐难支撑开销(59.0%)、“空巢老人”紧急求助(53.6%)是受访青年最担忧的三个问题。
为缓解养老焦虑,62.0%的受访青年通过理财为未来赚取更多养老金。
93.0%的受访青年认为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制定专门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政策。
受访青年中,定居在一线城市的占31.4%,二线城市的占47.8%,三四线城市的占17.2%,城镇或县城的占3.0%,农村的占0.6%。
65.3%受访青年担忧照顾老人时间人手不够 河北邢台某高校大四学生韩梅(化名)今年22岁,平时看新闻会特意关注养老信息。
“我家兄妹二人,父母在老家有哥哥照顾,而且他们退休后都有退休金。
我反而对自己未来养老更担忧。
”韩梅说,未来自己的收入可能只够满足当时生活需要,没有多少能投入到养老理财产品上。
24岁的张天是北京某互联网公司运营部员工,他和他的父亲都是独生子。
“爷爷奶奶前阵子同时生病住院,我父母除了要承担经济上的巨大开支,还要在医院照顾两位老人,我妈妈后来也因此病倒了。
”张天说,他由此想到了未来的情景,“我和我未婚妻都是独生子女,到时候要照顾四位老人,还要考虑孩子的教育等,压力会特别大。
”调查显示,87.9%的受访青年关注养老问题,69.0%的受访 32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青年坦言担心养老问题。
交叉分析发现,一线城市受访青年中,担心养老问题的人最多,达73.4%,其次是农村受访青年(72.7%),其他依次是二线城市受访青年(68.9%)、三四线城市受访青年(63.6%)、城镇或县城受访青年(53.3%)。
青年担忧哪些养老问题?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是照顾老人时间和人手不够(65.3%)、收入和储蓄恐难支撑开销(59.0%)和“空巢老人”紧急求助(53.6%),其他还有:病床、医护人员等医疗资源匮乏(39.4%),社区医疗机构水平参差不齐(27.9%)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指出,我国目前养老金制度发展不平衡,过多依赖第一支柱,即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水平不高,养老产业的准备不足,老年人所需的产品和医疗等服务存在缺口,而且在应对老龄化挑战上的专业人才配备还有待加强。
“我们国家老龄化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老龄化过程,所以,我们对老龄化的挑战要有充分认识,同时也要有应对挑战的信心”。
62.0%受访青年通过理财为未来赚取更多养老金 北京市某事业单位职员张北北(化名)近期在咨询和了解商业保险:“我父母和我都有社保,但遇到
一些疾病、药品报销等还不够用,越早购买越划算。
”她坦言,父母就因年龄大被限制购买某些保险产品。
28岁的北京高校老师吴一(化名)担忧父母年老时,自己没法陪伴和照顾他们,他打算以后把父母接到同一个城市生活,努力工作,给父母想要的老年生活。
调查显示,为了缓解养老焦虑,62.0%的受访青年通过理财为未来赚取更多养老金,54.5%的受访青年会定期督促家人和长辈去体检,47.5%的受访青年注意健康饮食和作息,积极锻炼身体,43.6%的受访青年想购买或已购买商业保险,25.8%的受访青年将收入中固定比例分配用于以后养老。
“我意识到我们这一代人要在年轻时就注意为以后养老做准备,不能光指望退休金。
眼下我除了要找个好工作,还要拓展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未来不把退休作为事业终结点。
”韩梅说。
“年轻一代要认识到,随着老龄化的深入,仅靠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是不行的,要运用多支柱的养老金体系来应对老龄化,关注相关政策,积极参与养老金的积累,在财务上为养老做好准备。
”董克用指出,完全依靠家庭、子女来照顾老人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社会化的服务。
而这种社会化的服务,要有制度建设和创新。
“养老要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不同模式,适应不同老人的需要。
前两种将是未来的主要模式,需要制度帮助,特别是那些空巢老人和少子女家庭的老人”。
62.5%受访青年希望制定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和退出机制 调查中,高达93.0%的受访青年认为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制定专门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政策,其中40.9%的受访青年认为非常有必要。
张天对记者说,独生子女的养老压力非常大,如果没有政策上的支持,很可能会赡养乏力。
“独生子女父母这一代人的退休和养老问题,是中国的一个独特现象。
”董克用介绍,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
假定那时在生育年龄的年轻人是25岁,从2011年起,这批养育了独生子女的人也进入退休年龄。
“而事实上也正是从2011年开始,我国老龄化进入了加速时期。
这一代人为国家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们曾是计划经济时期低工资时代劳动者,因在职时工资不高,退休金也不高。
我国的老龄化是一个长期过程,我称之为‘老龄化高原’,尤其需要关注少子女家庭甚至无子女家庭”。
调查显示,在解决养老问题上,62.5%的受访青年建议制定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和退出机制,61.9%的受访青年期待尽快落实护理补贴和养老服务补贴制度。
其他期待或建议还有:制定专门法律法规规范养老产业,明确各方法律关系、权责义务(55.9%),新老小区分别配置养老服务驿站、适老化改造服务等(38.2%),打造紧急报警、监控、医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快捷平台(26.5%)。
“我们在养老金制度的整体设计上需要加快推进改革。
”董克用指出,解决养老产业发展和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不能仅靠市场,必须要有公共政策的干预。
他表示,党和政府越来越关注到老龄化带来的一些挑战,目前养老金制度改革正在加快推进,很多优惠政策正在逐步推出,养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包括金融人才、产业人才、服务人才都得到了很多关注,前景还是很乐观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 33 2018年3月13日《每日养老资讯》 人大内司委:中国老龄化速度之快世界上绝无仅有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2日15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吴恒、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袁驷、内司委委员郑功成,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刘修文、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局巡视员傅文杰就“人大监督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国际台记者:老龄化社会,全国人大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如何在监督工作中提升监督实效? 郑功成:我国人口老龄化有显著特点,一组数据:1999年60岁以上占比10%,2017年底提高到17.4%。
老龄化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界上绝无仅有。
全国人大仅仅抓住这项工作,连续3年的监督,2015年上半年调研,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2015年6月份提出专题报告,提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纳入到十三五规划,切实为居家养老提供社会服务,大力推进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
连续三年跟踪监督,多个针对性很强的调研报告,推动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实施,起到了作用。
(来源:央视网) 专家:未来家庭养老需建立养老多方“共筹模式”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日前联合发布
的《2016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仅为6.0,这较2015年的6.51出现显著下滑,这也是该指数四年来首次止涨走跌,下滑至及格线。
业内专家认为,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下跌的深层次原因是受到宏观经济放缓、全球居民退休准备均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但必须强调的是,中国居民的退休预期与现实准备情况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家庭养老难”的困境逐年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除了依靠社保等传统养老方式,居民还少不了配置几份可靠的养老保险。
从社会养老体系来看,只有商业养老保险发力,真正成为养老三支柱之
一,老有所养的理想才可能充分实现。
25岁-44岁群体退休,准备指数低于平均线 截至目前,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已经连续发布了4年,从2013年到2015年,该指数基本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而2016年居民退休指数仅为6.0,刚刚够着及格线。
仅有15.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退休准备十分充分,而认为退休准备不足以支撑退休生活的群体则较2015年上升了10%。
对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指出,居民退休责任意识变弱、退休计划完善度下降、退休储蓄充分度不足,以及对取得期望收入的信心下降等实际准备情况是导致指数下滑的主要原因。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全球整体的退休准备情况都变差,居民对经济及退休后收入的预期也逐步回归理性。
”他说。
另一方面,居民的退休生活愿景和预期整体表现较为乐观,超六成居民

标签: #有什么区别 #推广员 #做什么 #网络 #考研英语 #上做 #不好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