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新生活,什么网站买鞋子是正品

正品 0
2013年8月9日星期五主编:王璐编辑:王骞鸿校对:么辰Tel(押010)51949401E-mail押luwang@ 网购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但近年来网购人群规模越来越大,网购仿佛无孔不入地渗进人们的生活,狂热的网络消费支撑着人们的衣食住行。
但不可否认的是,网购在提升效率、方便用户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和社会问题。
小丽周末约了朋友吃饭。
且看她一身的行头:淘宝代购的韩风连衣裙、唯品会抢购的小皮鞋、某网上商城秒杀的i手包,连遇水就开出隐形花朵的阳伞也是从蘑菇街、美丽说一类的购物分享网站上淘回来的。
小丽来到购物广场旁,用手机APP查看了附近的自助团购,选定付完款就招呼朋友走进了自助餐厅。
她兴奋地跟朋友说,已经提前一个月在网上买到了打折机票,准备飞往丽江度假,连酒店都已经网订好了。
在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编织的环境下,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聚集了越来越多热爱网购的人。
人们喜爱网购的程度可以从2013年最新发布的《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反映出来:截至2012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42亿人,实际通过手机购物的用户规模达到5544万人,占手机网民的13.2%。
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金额达到12594亿元,较2011年增长66.5%。
我国网购用户人均年网购消费金额达到5203元,与2011年相比增加1302元。
“网购”衣食住行 其实,网购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但近年来网购人群规模越来越大,网购仿佛无孔不入地渗进人们的生活,狂热的网络消费支撑着人们的衣食住行。
《报告》显示:2012年,用户网上购买最多的商品类型是服装鞋帽,81.8%的用户最近半年在网上购买过服装鞋帽。
第二位的是日用百货,用户购买的比例达到31.6%。
第三位的是电脑、通讯数码产品及配件,用户购买比例为29.6%。
购买家用电器和书籍音像制品的比例也分别为22.9%和18.4%。
网购新生活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人在网上购买游戏卡、化妆品、食品、电影票、餐饮美食服务等,如果地区条件适宜,还能在网上交水电费,预约各种挂号服务、使用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等。
人们在线预订旅行也越来越频繁,据《2012年中国网民在线旅行预订行为调查报告》,截至2012年6月,我国使用在线旅行预订的网民为4258万人。
由于我国火车票在网上的预售期比窗口售票和电话订票都要长,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预订火车票。
另外,团购也是近年比较火的网购方式之
一。
据团800的《2012年度中国团购行业数据统计报告》显示,国内团购市场2012年全年开团期数共249.9万期,成交额总量达到213.9亿元,团购用户规模达到4.56亿人次。
市民黄女士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自己在过去一年中几乎什么都从网上购买。
家人也被带动起来在网上购买商品。
“今年一看去年我在淘宝的年度消费账单,我的消费额度排名北京市前10%,我公公排名他所在地级市的前5%。
我爸昨天还在家里说,没有糖了,给我在网上订包糖。
”黄女士说。
刚参加工作的赵先生已经是某购物网站的金账户,他一般爱在网上买衣服、食品和电子产品。
赵先生说:“尤其是在网上充话费,多方便,感觉网购买的东西都物有所值。
” 网购体验“冰火两重天” 网购带来的便利是有目共睹的。
不少人接受采访时表示,网购十分便利,大部分商品相对商场来说比较便宜。
黄女士说:“像粮油之类的商品,平常从超市搬回来很累,网购能直接送到家。
” 姻本报实习生李勤 图片来源:昵图网 中国互联网中心互联网发展研究部的分析师陈晶晶指出,电子商务网站提供的品类和商家数量丰富,便于用户“一站式”查询、比较、购买。
网购一般可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不必出门,便可享受贴心服务,获得所需商品省时省力。
在网购出现之前,传统零售业界已经进入市场发展惰性周期,网购打破了这一平静,整合优化供应链,提升用户体验,促进整个商品销售效率的大幅提升。
当前电子商务行业的利润模式不再是简单的商品差价,而是减少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如实体店高额的租金。
网络商家通过高质量的服务,如快 捷的物流、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一站式”购物等,提升产品的溢价能力,从而获得利润。
北京师范大学学者马丽和童建军在进行网购的人类学研究时,也认为个性消费、网络广告和文化符号的影响都在推动人们对网购的热情。
但有时热情也会被凉水浇,不少人有过不愉快的网购经历。
大学生艾青不太热衷网购,他认为:“物流是你不能控制的,可能出问题,会变得麻烦。
而且现在给差评的话有风险,会被骚扰,烦人。
” 很多人的网购遭遇印证了艾青的担忧,现在网上常曝光卖家因为买家给差评而采取邮寄死老鼠、灵牌等作为报复手段,另外收到的商品货 不对版、质量有严重问题也很常见。
黄女士表示,如果按照消费总量来看,自己 的网购消费其实并没有节省多少钱。
“丈夫看到我的消费清单之后被吓到了,所以今年我只打算在网上购买日用品和粮油。
”她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曾对用户网购不愉快经历进行调查,用户网络购物不满意的方面,最多的是送货时间太长,有49.2%的比例;第二位是感觉商品与网站宣传不一致,占49%;第三位是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有23.3%。
小心网购脚下的坑 陈晶晶说:“不可否认,网购在提升效率、方便用户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和社会问题。
” 她认为,目前网购引发的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网络欺诈,由于利益的驱使,一些不法人士设计钓鱼网站盗取用户账号和银行卡密码,或者实施虚假交易骗钱。
二是在网络购物的过程中,客户会填写个人真实信息,不法分子盗卖盗用信息牟利,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社会化营销也会带来一些隐患,如微博、微信、美丽说、蘑菇街等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趋势,这些营销方式属于前沿领域,缺少法律法规的监管,如何在不侵犯用户隐私的情况下,挖掘和使用用户在社会化媒体上留下的行为数据和生活信息是亟待规范和解决的问题。
”陈晶晶说。
此外,网购对传统行业的冲击也是不可小觑的。
网络购物迫使传统行业转型,借助信息化的手段进行营销和销售。
“但如何转型仍然是摆在企业家面前的一个困扰,尚未出现成功的案例。
”陈晶晶表示。
网购相对实体店购物来说是一种变革和创新,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和高质量的服务使人们的购物行为更加方便、快捷。
但尽管网购给人们带来新的购物体验和生活上的便利,这也是一种商家逐利,并让购买者乐此不疲的事,但以下几类现象让买方与卖方都变得不那么愉快。
网购成瘾之“剁手党” 网购成瘾不仅是当前的热议话题,也是网购人群极其容易沾染的“毛病”。
微博上曾经有个段子:“你一年要网购掉多少钱?”按不同额度划分,500以下为勤俭持家型;500~5000为普通青年型;5000~10000为铺张浪费型;10000~30000为“剁手型”;30000~50000应该被“拉出去枪毙型”;50000以上被称“枪毙10分钟都不为过型”。
网友一边叹息自己不知不觉就到了“剁手党”,一边自我调侃:“开了支付宝,生活真潦倒。
”“再买就剁手!谁也别拦我!”“剁完手发现自己是千手观音啊有没有!” 虽然网购成瘾的“深度患者”不多,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多多少少有点网购瘾的表现,在工作之余不时浏览一下购物网站,看看是否有打折的信息,利用空闲时间购买一些近期未 生活百态 网购江湖众生相 姻本报实习生李勤 必用得上的东西。
可甚者每天网购的时间超过6个小时,陷入了“网购无底洞+信用卡还债”的恶性循环。
中国互联网中心互联网发展研究部的分析师陈晶晶认为,是否真正成瘾取决一个人的网购动机、闲暇时间和经济条件。
与网络成瘾不同,网购成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与网络游戏成瘾不同,娱乐需求随时随地都有,网购需求则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
据专家分析,“网购瘾”有轻度和重度之分,如果网友能够自我反省,并采取自我克制的措施减少上网购物,则只是有轻度的瘾症;如果网友上网购物的欲望不能克制,并不顾经济能力,采取借贷的方式上网购物,说明网友已有重度瘾症。
职业差评师之“网络碰瓷” 职业差评师是由淘宝网催生的新兴职业。
淘宝上有很多恶意买家做起职业差评师,专门以给网店差评为手段索要网店钱财,甚至还出现多人合作的“团伙作案”,给淘宝卖家造成巨大伤害。
由于淘宝网络交易平台以信用评价体系为基础,买家可对商家每一笔交易进行评价,商家若获得好评,网店诚信度提高,光顾的人群也会随之增多;而每获得1次差评,网店则会被淘宝网扣除 1分,差评越多,网店信誉度越低,有的甚至会濒临倒闭。
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的网店都对自身的信誉度高度重视。
“网络碰瓷”———职业差评师看准了卖家重视网店信誉的心理,通常采用的手法就是“给个差评,要想我改,先掏钱来”。
从2012年6月,淘宝网圈定首批300多人的恶意差评师名单至今,共处罚恶意买家账号6.5万个,拦截关闭10多万笔恶意订单。
7月3日,全国首例“恶意差评师”案宣判,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对杨桂林等12名“淘宝差评师”以敲诈勒索罪判处十个月到两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河南省荣阳市人民检察院王莉在《职业差评师敲诈勒索案件的司法认定》的研究中认为:敲诈勒索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
威胁的方法没有限制,既可能是明示的,也可能是暗示的,还可以使用语言文字。
刑诉法修改后,电子数据经查证属实,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如果受害人保留有QQ、旺旺等聊天记录以及电话录音等,可以作为刑事诉讼证据提交。
骗保师之“无间道” 淘宝卖家魏晋波最近在微博上发了一篇长 文,揭示了隐藏在淘宝的另一灰色职业———“骗保师”。
骗保师,就是指利用淘宝“七天无理由退货”等相关规则,骗取“运费险”差价的人群。
比如,买家在某个接受“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淘宝店购买1件商品,花0.5元购买运费险,如果退货的话,保险公司会承担10元运费。
但是买家收到货后使用某低价快递退货,只产生了6元运费,这一笔赚到的差价总共是:保险公司赔付的10元-0.5元保费-6元快递费=3.5元。
不要小看这3.5元,如果买家一天操作了40个这样的退货订单的话,能拿到140元的赔偿款。
骗保师常常针对9.9元特价包邮卖家展开攻击,货到后原封不动直接退回,卖家往往因为商品已退回而无可奈何选择退款,但一笔交易就会损失相应运费,货物在运输途中也可能受损。
在骗保师的骗保行为中,利益最受损害的是保险公司。
据悉,华泰财险今年7月中旬新推出了一套针对买家行为的风险评估系统,针对每一笔交易进行事前风险审核,防止骗保行为发生。
如果买家有不良记录,或者被卖家投诉ID,系统会根据买家的出险次数、退货率进行分析,如果是高危客户,将不予以承保。
即便其退运险是卖家赠送的,系统也会自动屏蔽,显示未成功承保,同时不会扣除卖家的保费。
珠宝“邂逅”红木 近日,第八届红木古典家具展览会和第八届珠宝首饰展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亮相。
当充满东方神韵的凝固艺术品遇见星光璀璨的耀眼珠宝,一场视觉与触觉的盛宴便拉开帷幕。
酷暑的天气阻挡不住络绎参观的人群,或仰观俯察,或摩挲试戴,愉快的心情并不取决于成交与否,享受满目的柔和端庄、琳琅锦簇的美,就好。
本报见习记者贡晓丽摄 淤怀抱佛像乐开怀于好大的弥勒盂价钱好商量榆选哪个好虞试戴 闲适斋 葛兰素史克贿赂案硝烟未尽,央视新闻又接连曝出医疗购销领域腐败案。
福建省漳州市73家医院,包括全部22家二级以上医院100%涉案,医生退赃金额高达2049万元。
这似乎再次印证了一个事实:公立医院的药价虚高、医生收回扣是普遍现象。
因此,社会各方再次对“以药养医”机制狂轰滥炸。
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
目前,医院药品的零售价是在省级政府部门招标所规定的中标价基础上加价15%。
﹃ 以 药 养 医 姻王树平 ﹄推 医疗机构不能改变药品的中标价,当然也就不能改变药品的零售价。
试想,如果相关政府部门能够科学地对药品定价,即便是加上商业流通利润和医院加价,也不可能出现高达几十倍、几百倍的加价率。
所以,当前药价虚高问题并不是出在“以药养医”,而是源于药品虚高定价。
高药价? 而通过药品虚高定价获 取高额商业利润,以及药品销 售过程中的“回扣”现象与“以 药养医”是毫不相干的事,绝不能混为一谈。
假设一位患者在医院治疗一次花费100元, 其中药品费用40元(现在医院药占比40%左 右),按药品加成率15%,医院从药品收入中获利 不到6元。
为了这不到6元的收入,医院还要为药品从 购入、养护、调剂、质量管理全过程投入人力、物 力成本,“以药养医”实际上很有限。
反过来看,废除“以药养医”后,这位患者此 次诊疗可能少花了约6元钱,相对于花掉的94 元钱来说,他能感觉到看病不贵了吗?而国家还 要为每年3000余亿的药品销售额拿出四五百亿 补贴医疗机构。
这非但不能解决“看病贵”,还无 形中增加了政府财政压力。
另外,在目前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不足的境况 下,取消了“以药养医”,还会出现“以医养医”、 “以技养医”的相关问题。
我们可以注意到:对于打破“以药养医”的格 局,几乎没有一家企业主动抵制。
但他们却集体 上书国家有关部门,反对继续降低药品价格。
这 种看似矛盾的做法,唯一的解释就是,掩盖谜底, 转移视线。
因为只要过了主管药品指导价的发展改革 委和负责药品招标的政府部门的定价关,就能获 取更大的药品销售利润。
鉴于此,笔者认为,目前有关部门需要厘清 几个问题:首先,废除“以药养医”与药品顺价加 价15%政策相比,药企的竞争环境有变化吗?如 果没有变化,能治理药品价格虚高吗?其次,废 除“以药养医”,实行药品“合理定价、无回扣”的 营销方式能改变现有的“高定价、有回扣”营销 方式吗? 如果可以,那为何一些廉价药纷纷退市呢? 此外,废除“以药养医”,医生收药品“回扣”的个 人行为会消失吗?如果将药品价格通过定价或招 标,确定在一个合理范围,净化了“鱼池”,还会出 现鱼“死”的现象吗?

标签: #互联网 #兼职 #有什么 #网络 #做什么 #视频播放 #彩铃 #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