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下无无处处不,微信拍一拍有什么用

一拍 7
10百花台 工夫茶话 shuxiaoq@ 天天下下无无处处不不故故乡乡 人生有许多遇见,说巧遇,一定是欢喜的相逢,如果是不愉快的事,我们说是遭遇。
茶话,我立足于说愉快的事,有趣的事,倒不是因为人生无悲苦,问题是,若事情已过去而又无法改变,回忆徒生伤感,在茶座上说了,喝茶也不知味。
这是闲话,休提。
这次巧遇,是在羊城,刚来两天,忽然手机上有人要求加我微信,自称叫蔡曙鹏。
呵,蔡曙鹏博士,既是潮籍乡亲,又是国际友人,他祖籍潮安庵埠文里乡,在印尼出生,定居新加坡。
而我们相识,则是在泰国,时间是1991年初。
那年1月至3月,我所供职的潮剧团,应谢慧如先生之邀,到泰国演出。
在曼谷,在清迈,在北榄,所到之处,乡音盈耳。
许多潮籍乡亲,从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越南,到来观看我们的演出。
其中,看戏最多,与我们交流密切的就有来自新加坡的蔡曙鹏博士,他在曼谷的华文报纸上发表不少观后感,如《潮州雏龙试南海》《〈背解红罗〉历沧桑》等,涉及编剧、作曲、导演、舞美、服装以及各行当的表演,很少 见的全才。
有一天,他还带两位法国女郎到后台来观赏服装道具。
两位法国姑娘对中国古典戏曲感到新奇惊奇。
我则对蔡博士刮目相看,他与法国女郎对话、当翻译,是法语还是英语,我一句都听不懂。
后来他还为此写了一篇《法国人看潮州戏》的文章。
当年,蔡博士只有36岁,我对这位青年所显露的才华很感兴趣,于是设法了解他的经历。
他毕业于新加坡南洋大学后赴英国,1979年获北爱尔兰皇后大学博士学位,主修是民族音乐学与文化人类学。
他是世界舞蹈联盟发起人之
一,该联盟新加坡分会主席。
1997年,我们剧团到新加坡演出,与他再度见面,他的身份是新加坡戏曲学院创院院长。
这种身份,就难怪他的文章中涉及到艺术的许多领域,并能左右逢源,令我们获益良多。
他之所以知道我的微信号,是因为他到广东艺术研究所访问,恰好我女儿就供职于该所。
蔡博士一听我刚好来广州女儿家,立即要求见面,并说他后天要回新加坡。
女儿下班回来,带回蔡博士签 赠的著作《狮城说戏》,并说已定于明天一起茶叙,因姚璇秋也正巧在广州,后天也要回汕头,就约她一起聚会。
我看《狮城说戏》,内容谈及话剧和地方戏曲,其中的《有笑有泪〈御园辨亲〉》和《〈再世皇后〉莎翁名剧变潮剧》是潮州市潮剧团出国演出剧目,前者由我根据传统淮剧《牙痕记》改编,后者由刘管耀兄和我根据莎士比亚的《冬天的故事》合作改编,刘改前半部,我改后半部。
两篇观剧记显示他对我们剧团的熟知,从编剧、作曲、导演、舞美说到演员,点出名字,评价得失,可贵的是指出一些不足。
读之,有自家人谈话的亲切感,点评到位,不失行家风范。
第二天,我们先接蔡博士,再到姚璇秋家门口接她同到酒店喝茶。
甫一见面,仍然是那么干练的中年人,他说已退休了。
现在,每年100天在中国,100天在越南,100天在新加坡,60多天满世界跑。
啊,精力无限,他说刚为越南排了长剧《红楼梦》,获得国家级一大奖项。
并出示手机上他与孟加拉国学生的合影…… 很快在姚璇秋家门口接到她, 见到普宁籍青年作家黄剑丰与她同来,啊,又是一巧遇。
蔡曙鹏与姚璇秋不熟,与黄剑丰则是初逢,但大家都热爱潮剧,熟知潮剧,谈话毫无障碍。
我们说着潮剧界一些事,一些人,并互赠著作。
我带来两首为姚璇秋写的“潮州新四句”,因怕专家们用平仄来评判,不敢称之为诗。
我读给璇秋听: 潮州戏(二首)其一潮剧发源潮之州,陈三五娘最风流。
深情一曲《荔镜记》,人人争说姚璇秋。
其二五娘六娘陈璧娘,潮州女子谱华章。
潮曲随着潮水走,天下无处不故乡。
黄剑丰听完立即说,他正在编一本璇秋老师的艺术资料集,这二首新四句要用进去。
蔡博士也觉喜欢,一边连声说写得好,一边掏出手机拍了照。
因为潮剧结缘,使我们有了一场羊城巧遇,又因为那曲曲乡音,使我们感到:天下无处不故乡! 责编:舒小梅电话:23567732018年1月30日星期
隐心 乐年 □郭华悦 年,可以是一次世俗之旅。
平日里,戴着面具做人。
人前,说着言不由衷的话;人后,却有着笑不由心的伤。
而年,也不过是平日里的延续。
在各种各样的饭局中,觥筹交错,你来我往。
一个年过下来,脑中除了一片片开开合合的唇,一张张虚与委蛇的笑容,再无其他。
这样的年,看似热闹,却空虚到了极点。
年,也可以是一段避开世俗的隐逸之旅。
当你双脚站在久违的土地上,不禁会卸下心防与伪装。
迎面而来的,是热情好客的乡亲;家中等候的,是双鬓染雪的父母。
乡情与亲情,都是岁月里沉淀下来的醇香美酒,尝一口,都能让人心醉神驰。
在这片熟悉的风景前,再多的伪装,都是多余的。
在你工作的地 方,你需要带着面具,与人虚与委蛇;说话,也得小心翼翼,左右权衡,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人。
可当你踏上故土的那一刻,所有的世俗炎凉,都烟消云散。
在这样的氛围里,你可以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你可以卸下面具,以真实示人;甚至,亦可以放纵自己的小任性,不怕得罪人。
而这些,平日里都是不可能的。
我见过一位女同事,唯一一次蓬头垢面的样子,就是在其过年期间。
那次,偶经其老家所在的小村子,顺道去看看。
结果,平日里不化妆绝不出门的女同事,竟然素面朝天,毫无装饰。
这样的她,于我们而言,实在是陌生的。
那次聊天,难得的愉快。
卸下妆容的女同事,也难得地向人敞开了心扉。
我们这才见识到,平日里坚强的女强人,也有着小女孩的一面。
临别时,想着一旦回城,开始工作,见到的又会是那位强势的女子,心头顿时一阵惋惜。
而这,不就是年的魅力吗?年,就像一道屏障,将世态炎凉隔绝在外。
外头,寒风凛冽,刮骨伤心;里头,暖风阵阵,犹如寒冬之外的桃源。
而在这片被称为之“家”的桃源中,我们需要的,仅仅是释放本心。
月光如洗 思故乡 □耿庆鲁 月光如洗的晚上,我在思念故乡,洗涤心灵。
回忆我的故乡,我恍惚又回到儿时模样,有着月亮一般的纯真,有着月亮一般的思想。
每个人都有一个月光如洗的故乡,既圣洁又亲切,既清澈又明亮。
不管离家有多远,不管离家有多久,游子的心中总有一个角落,安放着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不管夜晚如何漆黑,不管前路多么坎坷,在游子看来,故乡,总是处在一片光明之中。
似乎,晴天里的彩虹,雨天里的泥泞,陈年里的旧事,孩子们间的关系,都洁净如新,如一副纤尘不染的画。
月光把故乡画在每个人的心中,那是最动人、最亲切的场景,成了那个永远的故乡。
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普天之下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
故乡有亲人,故乡有旧物,故乡有熟悉的往事,故乡有难以舍弃的情感,对月思乡,让流浪四海的游子,找到心灵的慰籍。
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温柔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岸之时,诗人思念故乡,仰望天上的明月,似乎在说,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月光普照的夜晚,人们在思念故乡,故乡也在思念着远在千里外的乡人。
每个人的故乡不一样,但每个人对故乡都亲切无比,人们可以失去前行的目标,却丢不掉身后的故乡。
唐代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人借明月以抒发思念家乡怀念朋友的感情,真是匠心独运和技巧娴熟。
月亮是每个人的精神寄托,是每个人的情感纽带。
如果没有月光,很多人将再也忆不起远方的故乡,再也找不回心中的往事,少了一份情感的归属感。
“忽起故园想,泠然归梦长。
”傍晚,独自站在阳台上,思乡的惆怅袭上心头,故乡的一切历历在目,什么都让我深深怀念,此时,我仿佛听到故乡的召唤。
故乡,是一份信仰。
叶圣陶说“:所念在哪里,故乡就在哪里。
”我蓦然懂得,在这思念面前,故乡已失去字面上的定义,不再是地理上方位的坐标。
我们心中守护的故乡,是心里牵念的亲人所存在的地方,也是我们思念的珍贵情感,和久久难忘的美好时光。
故乡有家,有亲人、有牵挂。
见月思乡,说不上是苦是乐,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
凭窗远望,视线仿佛乘了月光,穿越时空,重回故乡的怀抱,享受故乡的温情。
我忽然顿悟,乡愁不过是因为思念被打上了距离和时间的烙印,是一种无法抛却的如同落叶归根的情愫。
对月怅望,思念的心已飞向故里。
月是故乡明,好想回家,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
人生得意须尽欢 □刘亚华 朋友阿雅觉得自己活得不如别人风光,经常郁郁寡欢,其实在我们眼里,她已经相当不错了,孩子听话懂事,老公对她宠爱有加,她在公司是一名高级主管,每月工资收入非常可观。
按理说,她应该每天快乐得跟神仙似的。
可我经常听她说“,烦死了,没劲透了,等到我升到经理之后,我一定会很快乐。
”或是“等到我女儿上了小学,我一定会很快乐。
” 可是,等她升到经理,她虽然兴奋了几天,但后来依然不快乐,孩子上了小学,她虽然快乐了一个月,但后来也不快乐了。
每个人的欲望都是无穷的,一个愿望实现了,又新生出另一个愿望。
结果是,那些原本可以即时享受的快乐,却被她一点一点延误了。
而我另一个叫小慧的朋友,她却 懂得享受当下的快乐。
哪怕是小快乐,也能让她兴奋好长一阵子。
她整天乐呵呵的,连散步都哼着歌。
超市里抽奖,她抽中一包纸巾,虽然只是省了点小钱,但她觉得是自己特别好运;接到一单生意,或是签下一个合同,她都会认为是老天特别眷顾她,心存感恩,要快乐好一阵子。
有一次,我和她逛街,她看到一款打折的大衣兴奋极了,立马买下来。
原来,她相中这款大衣好长阵子了,但一直觉得贵,她还一直担心这衣服款式好会被别人买走呢,哪知道竟然还留着,这不刚换季打半价,她就碰上了。
她拧着衣袋爱不释手,满心满眼都是快乐,说自己真是太幸运了。
发现生活里的小快乐,及时地享受它,其实是很幸福的事情。
有些人说,我不快乐,因为我不知道什么 才是真正的快乐。
三毛在《雨季不再来》里说:真 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
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就是真正的快乐。
一刹那间的喜悦太多了,何止升职加薪,何止结婚生子,只要你用心发现,每个清晨都是最好的礼物,每个日子里都有数不尽的惊喜与感动。
诗人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我们每天都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不要延误快乐,好好地享受快乐,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快乐幸福地生活,用感恩之心成就美好人生。
心灵的乡村 □徐长顺 到乡村去。
并不是厌倦了城市的生活。
只是想换一种环境生活,哪怕只有一天,也是一种幸福。
城里寻找不到的香味,乡村有。
最美的风景在乡村,你去了就知道。
到乡村去。
如果你现在走在去乡村的路上,这就对了。
也许,你会留在那里。
留在那里,你的爱,你的情。
乡村,对你而言,可能很陌生。
只在电视里看过,等你去了,就是永远相识。
你会发现,乡村有自然的风,有自然的阳光,孕育出不一样的人。
他们没有太多的压力,没有太多的烦恼,也许在你看来,乡村人体力上付出太多,却没有你的心累。
有些累,值得。
他们活得轻 松,活得简单。
到了乡村,你会意外地发现, 还是乡村好,至少空气是新鲜的,至少人和人之间没有太多的防备,心和心那么近。
一切那么美好。
乡村回来,你发现开始坦荡做人了。
“找到心灵的乡村,做个心怀坦荡之人”,一定是你所想。
迫切期许的文字最用心 □殷海平 《林清玄散文自选集》是林清玄的一本散文集。
林清玄自己有三个孩子,所以深知培养孩子的艰辛与不易,他觉得学校和家长都有对孩子“教而不够”的观念,所以更加迫切地期许少年的孩子,拥有“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和“庄严的心”四个部分的展开来写。
该书文字简单易懂,看似来源于平常生活的小事件,又都能给人深深的感悟与思考,先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天真的心”里,他能把朋友从巴西旅行,千辛万苦带回的一只乌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启示,一点一点地展开,浅显易懂,直抒自己的忧伤之情,一个人“把头和四肢缩起来,缩进一个庸俗的社会化的壳里,和一只乌龟又有什么两样呢?”非常触动人心去深思。
而在写“枯萎的桃花心木”时,种树人从开始的三天或五天,甚至十来天才来种水,引起了作者的好奇之心,到最后听种树人说出“如果每天都来浇水,只会让树苗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生在地表上,无法探入地底”自然停止浇水就会枯萎,现在我让它自己找水源和拼命扎根,存活率就很高了。
非常哲理的小故事,娓 娓道来,记忆很深刻,人其实跟树是一样的。
还有一篇小故事是写性急的国王,要让她女儿立刻长大的灵药,作者悟到了“在被造谣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知之明。
在被误解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觉之道。
在被毁谤时……”因为他深深地相信“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
短短的散文,真可谓篇篇触动着读者的心,也符合少年的气息。
我好奇地用平时喝咖啡倒掉的渣,长出的一棵酪梨,居然也能变成咖啡色的果,感受到那份美好的事相遇,惊奇,赞美,欢喜;在写那篇挑水肥的人,走过时奇臭无比,我作为小孩很讨厌并闪躲时,爸爸告诉他“这担肥的人,在家里也是人的儿子,也是他儿子的爸爸,我们应该尊重人、疼惜人。
”从而我慢慢懂得“这世间的每一个众生,彼是从子,亦是人爸,应善待之!” 纯善的心里,我们才能体会人物的清欢和滋味。
比如卖“猫头鹰人”最后像是变成了猫头鹰,因为每天像是照镜子,俗恶的习气,在作者眼里是会改变一个人的形象和气质。
只有心向纯善,才会与“我”一样,在买水果的时候,买到摊位上真诚的推荐和帮忙的挑选。
也只有少年时期的孩子,确定和定位好自己,“好的小孩教不坏,坏的小孩教不好”。
像这样带着纯善美好之心,作者一而再地把凡俗的日子,过的更可爱,可想念!他也会去寻找幸运草;听知了的奇异的叫声;喝到爸爸很远带回的肉羹,时刻有一颗感受美好的心。
在作者的文字里,我能随着他而常常读懂简单的幸福、觉悟、情趣……当然人生也有很多庄严的时刻。
比如父母为了让我更勇敢,而让我“过火”;还有孩子对木瓜树做“让树转弯的方法”的试验,感受植物向上、向光明的生长,从不会失去自己;如果要练好剑术,一定要时刻“留一只眼睛看自己”,这样庄严的训练,才会赢,不能眼中只有敌人等等。
在作者的笔下,没有说教,只有小故事大道理的人生,学会成长的智慧。
林清玄作家的文字,还原了少年除了课业的重视,更该拥有优良的习惯与品质,永葆天真的人、纯善、美好之心,也不失一份庄严之心。
不管世俗是悲伤或是挫折,我们都能快乐面对,实现人生真正的价值。
正因为作者这份迫切的期许之心,所以林清玄作家的这本书最用心,给了我极深的感悟。
德犬同声报春晓︵国画︶ 刘海亮 作 归客 □刘芳 风尘仆仆的客人,到哪都有归宿。
“客”,是对漂泊在外,流浪他乡之人的称呼。
异乡之客,羁旅之思,都是离乡人自古至今远居他处的感怀。
寄居他乡,是一座城市的客人,这客来的多少有点凄凉,城市在喧闹中接纳了一个异乡人安静的存在,为他提供了一处孤独。
每到异处,心里便升起一股陌生感。
看得见的灯火,看不见的故乡。
抬头寻望,除了迷茫,还剩下四周黑暗的侵蚀与内心的不安。
夜深人静,听着喧嚣落尽,灯火阑珊,思念却停不下脚步。
没有一盏灯为自己而亮灯的城市,是一座空城。
《世说新语》中有“客问远方”。
其实,客,不问远方,客,只有远方。
因为只有远方,才是客的归处。
“北漂“”横漂”,为了梦想背井离乡,他们是最贫瘠也是最富有的“客”。
贫瘠,是因为离开了故乡,根无所植,叶也苦涩。
富有,是因为记住了过去深埋土地的年月,时时刻刻把家安放在了心里,随双脚到达每一处他乡。
身处异乡,是为异客。
这些年,走的路不多,但每到一处,每看一处风景,总会不自觉的与家里的某处景物对照起来,想想家里与其眼前之景的差别,默默思忖着回家的期日。
口虽沉默,但每每提及家心都会冒出火花。
或许,根,不扎进土里,就不能得到生存的养分。
或者,根有保质期,有储藏能量的能力,过了一定的时日,需要重新回家储存能量,才能再次继续远行。
对每个陌生的地方,我们都是客人。
诗人蒋捷的羁旅之思,万般乡愁,皆赋之词中。
有家不能归的日子,只能含着肝肠寸断的心向故乡抛洒热泪。
夜朦胧,灯也朦胧,只有家的方向,可以隔着夜空望向好远“。
何日归家洗客袍”洗去客袍,粗茶淡饭,便是今生的归宿。
“壮年听雨客舟中”,舟中客,离乡人,客舟听雨,听者伤怀,令人断肠。
一生的 行程,双脚已测量一半。
归客颠沛流离,却还在路上未归。
异乡之客,有的客居十年,几十年。
最后,只要他们心里有家,还是会回去的。
祖父是我身边的异乡之客。
幼时贫穷,出来逃荒,便扎根在我现在生活的地方。
他从没忘记过自己的家,动荡的年代,人虽流浪,但他心里的家是安定的。
村里每有从异乡来的人,他都会前去搭讪,如若是祖父家乡那边逃出来的,他定会拿出仅有的食物,请人吃饭,打探自家的下落。
好在祖父的老家虽然变迁,但是房子的旧处还可以打听到。
十几年前他回去一次,五个兄姊只剩下了最小的姐姐,他上门找去,两人已是头发斑白,老眼昏花。
拥抱痛哭,无法言语。
祖父走时,姑奶挽留。
祖父说,能见一面已经很满足了。
最好的相逢是就此别过。
祖父和父亲一起回来,一如往常,只是发呆的次数多了。
有时会和老家的人通电话,但聊聊几句就挂了,彼此的说话方式已经被时间迁移的找不到共同的话题与生活轨迹。
南言北语,加上齿尽舌钝,好像没有什么话可说了,却又仿佛所有的话说尽也说不完。
前几年,祖父又回去了。
他回来笑着说,最小的姐姐还在。
祖父用满脸的皱纹告诉身边的人,他很幸福,幸福到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异乡之客。
世间除了血脉的延续,还有母系的血缘隔着千里之外在流淌,这是一位思家的老者心灵莫大的安慰。
每一个异乡之客,最好的结果是回到家乡,落叶归根。
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把念想实现。
而另一种归家的方式是“此心安处是吾乡”。
寄居他乡之久,你的灵魂已在此安放,只是心还没来得及适应,没来得及承认,这是他或她的另一个家乡。
他的心在家与家之间悬浮,这辈子怕是来不及去适应去接受,除了死后,再也没有什么能够禁锢着他或她的灵魂。
每个人都是人生的过客,客终有归处,客的归程是通向故乡与故乡的路上。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时隔多年,客如梦初醒,摆着灵魂的渡口,便踏上了归程。

标签: #软件 #软件 #有什么 #比较好 #正品 #互联网 #兼职 #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