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养老资讯,每日养老资讯2019

微博是什么意思 1
年1月23日 香山颐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特别鸣谢:幸福颐康养老产业投资公司 欢迎订阅 目录 养老视点

....................................................................................................................


4 北京:养老、救助、保障、治理、动员、服务,加快构建民生六大体系................4上海:社区老年助餐点4年将增800个,到2022年日均服务16万人....................5上海:浦东将养老顾问点下沉到居村............................................................................7上海:养老服务“进退间”有深意....................................................................................8重庆:2020年养老服务城市社区将实现全覆盖...........................................................9山东:淄博市政协委员刘盈,关爱老年人出行优化公交站设置..............................10山西:敬老养老美德扬——我市社会化养老事业扫描..............................................10浙江: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温州今后开办养老院将零门槛..............................11浙江:杭州探索居家养老,社区植入式医养结合......................................................12江西:吉安县2018年高龄补贴惠及万名老年人........................................................12江西:宜丰县民政局扎实谋划2019年涉老工作........................................................13湖北:老河口市委老干部局深入驻点村开展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活动......................13宁夏:出台最新老年人保障权益条例..........................................................................14广东:佛山将建养老服务信息数据库..........................................................................14养老院排队100年:中国老人正在诠释什么叫老无所依..........................................15微博CEO王高飞:建议加强改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20王祎楠:人口或负增长,中国人如何养老?..............................................................21应对老龄化须充分认识“中国特征”..............................................................................24 老龄数据

..................................................................................................................

25 2030年上海人口老龄化率将超19%,健康养老机构发展迫在眉睫.........................25我国老年人数量接近2.5亿...........................................................................................27
就业人数迎58年来首降,深度老龄化社会正向我们走来........................................27权威发布: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老龄化加深!

..................................................................................................................................

28 养老研究

..................................................................................................................

29 中国经济面临人口拐点:老龄化带来的三大影响......................................................29构建“全龄化”社区养老优化体系..................................................................................38 养老类型

..................................................................................................................

40 浙江:如何让更多行动不便的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推出社区小规模多机能养老机构

......................................................................................................................................

40中国高端养老院什么样?法媒:上芭蕾课、练举重、吃营养餐..............................40 养老产业

..................................................................................................................

41 三部委再次明确产业政策,智慧健康养老迎发展黄金期..........................................41一个老龄化的世界应更繁荣..........................................................................................42 中华孝道

..................................................................................................................

46 啥是佩奇不重要,重要的是拥抱亲情..........................................................................46 健康管理

..................................................................................................................

47 法研究:运动有助于降低老年人摔跤受伤风险..........................................................47 互动养老

..................................................................................................................

47 父母出游子女买单,“银发旅游”市场潜力巨大..........................................................47 养老金融

..................................................................................................................

49 唐霁松局长在《建立中国特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研究》课题发布会上的发言

......................................................................................................................................

49 社会保障

..................................................................................................................

50 辽宁:全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调整..............................................................50福建:南安兑付1月低保老年人高龄补贴69500元..................................................51河南:我省80岁以上老年人可领高龄津贴................................................................51税延养老险或全国推开,三个特征制约市场规模......................................................51对于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政策的建议..........................................................................53合理控制养老基金对财政的依赖度..............................................................................54南方养老金支援东北?网友炸锅、专家回应..............................................................55 国际交流

..................................................................................................................

58 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延迟退休势在必行,日本“以官带民”延长退休年龄..........58 老年说法

..................................................................................................................

59 张婷:老年理性消费的引路人......................................................................................59让老年人摆脱对保健品的迷信......................................................................................60父母身陷保健品,该怎么办..........................................................................................61银发经济,你的名字不叫“权健”..................................................................................63揭露老年人消费“陷阱”..................................................................................................64
保健品价格翻20多倍卖给老年人!............................................................................65 政府购买服务

..........................................................................................................

66 云南:腾冲市敬老养老服务中心招租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66陕西:铜川市民政局政府援助居家养老2019年至2020年服务和运营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

68 关于我们

..................................................................................................................

70联系我们

..................................................................................................................

72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养老视点 北京:养老、救助、保障、治理、动员、服务,加快构建民生六大体系 近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布会上,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介绍了北京加快构建保障和改善民生六大体系的有关情况。
一是加快构建特大城市养老服务体系。
截至2018年11月底,北京户籍老年人口353.31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5.72%。
新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82家,累计达到680家,出台实施运营扶持办法,支持驿站为老年人就近就便提供服务。
启动向60-64岁老年人制发养老服务卡工作,实现“今天退休明天领卡”。
二是加快构建首都版精准社会救助体系。
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实施细则》,该政策已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惠及老人、残障人、以及城乡低收入家庭中16周岁及以下未成年人和16周岁以上,接受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历教育的在校学生等近20万人。
三是加快构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民生保障体系。
“哨声”连着民生,“报到”解决问题。
2018年,北京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累计受益32.9万人。
实施为1.1万名农村地区困难残疾儿童和老年人示范性配置康复辅助器具项目。
实施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机构集中养育孤儿弃婴标准提高到每月2000元,增幅25%,出台弃婴救治工作意见,从根本上解决孤儿弃婴医疗保障等问题。
四是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
全面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启动新一轮社区减负工作,起草完成《关于贯彻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深化社区减负工作的意见》,社区盖章证明事项减少至4项,实现大幅度缩减。
深入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全市3177个城市社区全部建立议事厅,实现城市社区议事厅全覆盖。
加快构建“一平台统筹、多网络融合、全方位覆盖、多领域共享”的治理格局,在全市4个区71个街道(乡镇)开展“多网”融合试点。
推动各区和大部分街道(乡镇)建立本地区网格化平台,初步实现市级部门和网格员的扁平化直接实时沟通联系。
五是加快构建社会动员体系。
北京构建社会动员体系,全市登记备案社会组织达到3.7万家,万人社会组织拥有量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制定出台关于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和精准救助的指导意见,对北京市234个低收入村以及河北等省市的72个地区进行对口帮扶。
修订《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的实施办法》,明确从2018年1月1日起,将北京市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平均水平由不低于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70%提高到100%。
调整后,社区工作者年人均应发工资达到10万元,月人均应发工资增长约3000元。
起草完成《北京市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实施办法》,打通社会工作者职业发展通道。
实施乡土社工培养计划,目前,全市持证社工总量达3.2万人,占全国十分之
一。
起草北京市志愿服务条例,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数突破426.7万,注册志愿者团体7.4万多个,志愿服务工时累计3亿多小时。
发布北京市社会企业认定办法(试行),启动社会企业认证工作,开展社会企业试点,推动社会企业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
六是加快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北京全市新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128个,累计建成1580个,覆盖92%的城市社区,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到2020年将基本实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
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起草《关于加强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建设100个社区心理服务示范站(室),积极推进将社区心理服务纳入社区公共服务。
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全市社工机构达600家,实现各区全覆盖,推动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专业化服务。
持续深化婚姻登记跨区办理改革,推进“互联网+婚姻登记服务”,方便群众就近办理。
全年办理婚姻登记20.1万对。
积极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完善基本殡葬服务制度,统一全市遗体接运车形象标识,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
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完善慈善信托管理制度。
实施“互联网+慈善”计划,推动慈善参与精准救助,全年帮扶困难群众超过7万人次。
改革接济救助管理体制机
4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制,加强长期滞留人员托养机构监管。
加大长期滞留人员寻亲工作和接送返乡力度,首次实现长期滞留人员负增长。
李红兵表示,2019年,北京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力兜好民生保障的底线,更大程度地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来源:千龙网)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6/aid/60477 上海:社区老年助餐点4年将增800个,到2022年日均服务16万人 昨天中午11点,王阿婆在浦东洋泾社区食堂吃上香喷喷的午饭。
王阿婆现在一日两餐都在这里解决,“这里就是我家的小厨房。
” 2019年上海市政府养老服务实事项目增加到六项。
1月21日,在2019年首次市政府新闻办“每月一访”中,记者了解到,继2008年之后,本市再一次将社区老年助餐点建设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
为了让年迈的空巢老人们就近、方便地吃好一日三餐,今年起4年上海将力推社区助餐点建设,每年增加200个,让“社区助餐服务网络”成为“上海15分钟养老服务圈”标配。
食堂布局专为老人设计 中午11点,巨野路上的洋泾社区食堂已经坐满了人。
取菜窗口前排起了长队,六七十个老人依次拿菜、结账。
“一个荤菜、一个素菜,只要12元!”李老伯是这里的常客,为了避免排队,每天10:30就来了。
李老伯住在旁边的小区里,走过来只有五分钟,“今天老伴和朋友出去活动了,我就到这里来搭伙,碰到小区里很多熟人。
”另一名老伯买了一条红烧鱼,两个素菜,坐到饭桌前,忙着先打包,“中午吃一半,晚上吃一半。
晚上就不用出门吃饭了。
” 其实,这个助餐点6年前就露面了。
去年,洋泾社区食堂进行了升级改造。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食堂布局、桌椅都是专门为老人们设计的:取餐区域的通道加宽了,沿线加装了固定扶手。
同时,配备了一条无障碍通道,并在大门及无障碍通道旁都分别加装了不锈钢扶手。
餐桌的桌腿设计在居中位置,防止老人绊倒。
同时,根据老人的身高定制椅子的靠背高低,增加了老人就餐时的舒适度。
改造后,洋泾社区食堂配备餐桌15张,就餐座位60个。
这里每天提供两餐,午餐10:30-12:30,晚餐16:30-18:30,周末正常营业。
每天有不少于30个品种的菜品供居民选择享用。
洋泾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希望把洋泾社区食堂定位为居民家里的小厨房。
除了提供现场就餐外,该社区食堂还承担着洋泾辖区的居家养老送餐。
目前,洋泾社区食堂每天的居家养老送餐量约270份,堂吃量约400份。
为了让助餐点更加具有公益性,洋泾社区食堂针对社区内的老人用餐,给予一定优惠:充卡时,根据不同年龄享受优惠,如60-69岁的老人,每充值100元可以返还5元;70-79岁的老人,则返还10元;80岁以上的老人,返还15元。
返还的金额充值时,一并打进餐卡中。
助餐点重点发展“两头” 像这样的助餐点今后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身边,出现在老人的家门口。
记者了解到,一张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正在编织中。
到2022年,全市助餐服务点数量,将在现有800余个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即不少于1600个,其中,2019年起,每年增加200个;助餐服务供给能力,也将在现有日均服务约8万人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即达到日均16万人,从而覆盖全市65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的5%。
为此,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已在抓紧拟制《关于提升本市老年助餐服务水平的实
5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施意见》,有望于近期出台。
未来4年,本市社区老年助餐点将重点发展“两头”,即规模较大的“社区长者食堂”和规模较小的家 门口的“助餐点”。
“社区长者食堂”,指集膳食加工配制、外送及集中用餐等功能为一体,供餐能力在150客/餐以上 的助餐点。
社区长者食堂一般由政府举办和建设,交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服务对象以老年人为主,可适当兼顾其他人群。
近年来,本市出现的日供客能力800份以上的社区食堂,因价格公道、菜品丰富、老年人可选择而广受欢迎。
“助餐点”,指以方便老年人就近集中用餐或中转外送等功能为主,供餐能力一般在10客/餐以上的助餐点。
重点发展具有中转功能的“配送点”和老年人家门口的就餐点,可依托日间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睦邻点等设施,在老年人家门口就近设立。
同时,进一步优化老年助餐配送体系,满足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到家”的需要。
为此,上海将加快发展“家门口”的老年助餐点,依托社区生活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等设施,重点发展具有中转功能的“配送点”和居民小区的就餐点,一般集中就餐人数达到10客以上的场所即可设立老年助餐点。
有关部门明确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送餐服务。
未来,相关部门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与相关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企业、市场化物流企业合作,利用其送餐网络为老年人送餐。
同时,将继续依托和动员社区为老服务组织、物业公司、志愿者等各类人员开展送餐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最后100米的送餐到家服务。
坚持公益,老人吃得实惠 从2008年起,上海就开始发展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当年曾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基本满足了社区老年人享受就近、便捷、价廉的助餐服务的需要。
10年前,曲阳路街道在玉田路430号建成了首个“老年食堂”。
多年来,曲阳路街道不断探索“十五分钟养老服务综合服务圈”站点布局,如今街道已有4个老年助餐点,平均每个助餐点每月提供就餐服务24583人次。
在老年助餐点里,既有针对老人设定的10元、12元的低价套餐,还有为糖尿病老人提供无糖餐,为吞咽困难老人提供软食餐。
曲阳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体现助餐点的公益性,街道在餐单定价上有指导权,须比周边小餐厅价格便宜10%-20%左右。
为实现助餐点的可持续,街道每年对运营方进行财务审计,通过补贴其部分水电开支,允许公益微利运营。
《关于提升本市老年助餐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明确,上海社区老年助餐点坚持公益,将加强政策和财力支持,优先重点满足失能、纯老、独居、无子女、高龄、困难等老年人的助餐服务需求;要加强老年餐价格指导,让老年人得实惠。
与此同时,上海会扶持各类市场主体运营老年助餐设施、开展送餐服务,鼓励社会餐饮企业和企事业单位食堂参与老年助餐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丰富、更多样、更优质的餐品和服务。
支持企业开展助餐服务 记者了解到,上海将出台数项具体举措,扩大老年助餐服务供给,特别支持社会餐饮企业开展助
餐服务。
拟制中的《实施意见》提出,各区、各街镇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合作共建等方式,利用公共餐饮单位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的加工能力和网点提供助餐服务;可在有资质、有信誉、有爱心的公共餐饮单位服务场所设置“老年餐桌”,为老年人提供价格优惠、品种多样的老年餐。
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超市、便利店等商贸企业加盟老年助餐服务体系。
上海也鼓励单位食堂提供助餐服务。
拟制中的《实施意见》提出,各街镇可以依托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或者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内部食堂或集体食堂,为老年人提供膳食加工配制、外送及集中用餐服务。
在居民区的养老机构特别是公办养老机构,在满足在院老年人就餐需求的前提下,都要
6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开放成为老年助餐场所。
解决养老服务最迫切需求 与去年相比,今年市政府养老服务实事项目增加了两项。
民政部门在实事项目的立项上如何选择?上海市民政局透露,这些实事项目都是根据养老服务当前最迫切的需求、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入手。
目前养老床位供给存在结构和功能的不平衡,难以很好满足认知症老人的照护需求等,2018年实施的“改建认知症老人照护床位”和“改造郊区农村薄弱养老机构”受到普遍欢迎。
2019年还将继续推进这两个项目,“认知症老人照护床位建设”项目未来几年将持续推进,今年农村薄弱养老机构改造全面完成,实现全覆盖。
今年助餐点建设项目重新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是因为2018年民政部门在开展基层大调研中发现,原有的助餐体系已不适应新时代老年人对助餐服务的需求,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布点,提升品质。
这也体现了政府部门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养老服务向高品质、高质量发展。
(来源:解放网)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6/aid/60473 上海:浦东将养老顾问点下沉到居村 去年
5月2日,上海市首批68家社区“养老顾问”点正式挂牌,接受市民咨询,浦东新区的的南码头街道、沪东新村街道、惠南镇、曹路镇等14个街镇先后启动试点。
下半年,在“家门口”服务提质增能的大背景下,浦东率先将养老顾问点延伸到了“家门口”,川沙新镇界龙村、七灶村、连民村,陆家嘴街道市新居民区,花木街道牡丹七居等18个村居的“家门口”服务站(中心)首批设置了养老顾问点,百姓和养老顾问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一步。
全市养老顾问制度试点之初,浦东的社区“养老顾问”设置在各街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每个中心配备两名工作人员,为居民解答所有的养老问题。
老年居民就社区内有哪些养老机构、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护中心、助餐点、老年活动室等硬件设施,不同情况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哪些养老服务补贴、长期护理保险等都可以向“养老顾问”进行咨询。
不仅如此,老年人想要参与社区文化团队、想要参加健康养生项目、想要结伴外出旅行,“养老顾问”也会根据服务资源给出建议。
在此基础上,新区民政局在广泛调研、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养老服务进“家门口”服务体系的工作方案,将养老服务融入“家门口”服务体系。
接下来,不仅是养老顾问点,老年活动、助餐、日托等社区养老服务内容都将嵌入“家门口”服务点,丰富“家门口”养老服务内容,提升“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质量。
也就是说,顾问点从街镇又下沉到了居村,老百姓和养老顾问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一步。
“家门口”的养老顾问既熟悉居民的具体情况又熟知各类政策和养老资源,能为老百姓提供有价值、个性化的参考。
比如陆家嘴街道市新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的养老顾问由老年协会负责人张轶男和“健康小屋”负责人吴旭敏担任。
根据统计,养老顾问所面对的政策咨询最多,占52.5%,定制化服务计划和为老服务资源咨询分别占22%、21%。
老人问得最多的政策问题包括长护险、养老服务补贴、入住养老机构、日托、助餐或送餐服务等政策,市新居民区的实际情况和全市统计数据十分一致。
为规范“家门口”服务站养老服务内容,近日,新区民政局组织开展“家门口”服务站“养老顾问岗”培训工作,同时,根据大半年来的实际咨询服务情况制作了浦东新区“家门口”养老顾问岗工作手册,内容包括本社区的养老服务资源,其他街镇包括外区的养老服务资源。
据了解,手册即将发放到每一位养老顾问手中,进一步提升养老顾问的专业化水平。
据了解,养老顾问目前基本都是由老龄条线相关人员兼任。
新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楼国放表
7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示,未来养老顾问的作用将不断凸显,或将成为一个专业性岗位设置。
“不久的将来,养老顾问的服务能级提升了,老百姓的相关意识也到位了,从60岁到100岁都需要养老顾问的积极介入,根据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对老年生活做一个全面规划,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调整。
接下来,大专院校里或许将开设相关课程,专门培训合格的养老顾问人才。
”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6/aid/60485 上海:养老服务“进退间”有深意 2019
年,“新增200个社区老年助餐点”被列入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这是继2008年之后再度列入。
仔细想想,社区老年助餐点建设在市政府实事项目清单上的“进退之间”,却是别有一番深意。
2008年,社区老年助餐点建设首次列入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明确当年要“新设200个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
至2015年的8年间,助餐点建设都在市政府实事项目之列,只是每年建设的数量有所调整。
近年来,随着全市助餐体系基本建立,助餐点建设不再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而是作为日常工作常态化推进。
社区老年助餐点建设原本已经“退出”实事项目清单,2019年却被再次纳入,为什么?在2018年开展的基层大调研中,民政部门听取广大市民反馈的意见后发现,原有的助餐体系已不适应新时代老年人对助餐服务的需求,老人们不仅要吃得上,还要吃得香、吃得好、吃得热乎,这对助餐点的布局、功能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完善布点,提升品质。
于是,时隔三年,社区老年助餐点建设再次被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明确要求2019年要新增200个社区老年助餐点。
“增量增能增效”是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处长陈跃斌的解读。
同样是新建助餐点,这次绝非单纯增加设施,要在增量的同时,优化结构、提升功能,要让助餐点更有活力,发展有可持续性。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
截至2017年底,上海60岁以上户籍人口达483.60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3.2%。
为了应对老龄化,自1998年以来,上海每年都将“新增养老床位”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从未间断,已成为最“年长”的市政府实事项目。
养老服务,需要持续发力,更需要适时进退,在不同阶段满足不同老人的不同需求。
工作怎么做?要听老百姓怎么说,要知道老百姓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老年助餐点建设的“进退之间”让大家看到的是大调研的成效,体现的是政府的工作方向和姿态。
事实上,从1992年开始,老年人就已经成为政府实事项目关注的群体。
从组织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医疗、救助服务到改造敬老院,从老年活动室到日间服务中心,从养老床位到老年学校,从助餐服务到认知症照护……20多年来,在诸多项目的“进退之间”,留下上海养老工作的发展脉络和痕迹。
进入新时代,养老服务也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看到,2018年市政府实事项目新增了“改建1000张失智老人照护床位”,因为随着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其中相当部分是认知症老人)比例持续上升,养老机构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日渐意识到认知障碍老人照护的特殊性,认知症老人照料的专业性、复杂性和高强度给老人及其所在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社会需求日益迫切。
而这一项目的开启,标志着上海的养老服务开始朝着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同样,2019年“新增40家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又是一个新进的项目,40个看起来不多,实际上已实现了上海所有街镇的全覆盖。
在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助餐点、日间服务中心等惠民项目成了标配,为完善“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打下坚实基础。
未来上海的养老服务会是怎样的场景?或许你会看到,养老院的“围墙”打开了,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相融合;社会化服务做到老百姓家里,家里的床位也可以成为专业的养老床位;随着综合照护
8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模式的推行,养老模式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未来,养老服务机构布局更合理、管理更科学,不同老人的多元化、多层次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养老会有一个“服务清单”,老人只需“按需点单”。
这并不是空谈。
如果能像社区老年助餐点建设一般,养老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带着调研的态度,以市民的需求为导向,进退有时,各项工作切实细化、落实,某一天,这定能承载起老百姓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来源:新民晚报)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6/aid/60502 重庆:2020年养老服务城市社区将实现全覆盖 1月23日,重庆召开2019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
记者从会上获悉,2019年重庆民政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以推进新时代大爱民政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推动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将确保城乡低保差距缩小到不低于1:0.76,到2020年实现养老服务城市社区全覆盖、2025年农村社区全覆盖,为市民带来更多福祉。
成绩单:全年救助供养困难群众150万人养老服务工作获国家点赞 会上总结了过去一年全市民政工作成效,在保障基本民生、维护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卓有成效,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具质感、社会更加和谐,具体来看呈现出“三大亮点”。
在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方面,充分发挥了民政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和对困难群众的托底保障作用,研究出台城市特殊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政策、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等,23万名扶贫对象纳入农村低保,160余万名贫困人口纳入医疗救助,97万名贫困群众纳入公益扶贫,全年救助供养困难群众150万人,城乡困难群众生计更有保障。
在强化公共服务功能方面,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全市养老床位增至21.8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0.8张,并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省市。
此外,还强化社会治理创新,建立省级社会组织协调机制,加快推进“三社联动”,累计培育社会组织1.7玩家,创造就业岗位20多万个,社会工作人才增至5.5万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初步构建。
定目标:缩小城乡低保差距明年实现养老服务城市社区全覆盖 根据工作部署,2019年,全市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规定纳入社会救助兜底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同时逐步提高救助保障标准,确保城乡低保差距缩小到不低于1∶0.76,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1.3倍。
“老有所养”方面,重庆将持续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站40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0个;启动开展“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服务”专项行动,在部分区县建设城市普惠性养老院,力争3年内新增1万张普惠性养老床位;继续实施“特困供养”计划,改造升级30个区域性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巡访制度。
通过这些建设工程和专项计划的实施,力争到2020年实现养老服务城市社区全覆盖、2025年农村社区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还将依托重庆旅游资源和生态优势,试点打造一批康养小镇养老服务中心,探索发展养生养老、旅居养老等新业态。
支持企业开展老年生活用品研发生产,建设市级老年用品展示中心。
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力争政府运营床位数比例缩小到60%。
举办第十四届中国(重庆)老年产业博览会,引进培育一批国际化养老服务企业落户重庆。

9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此外,还将围绕“智能驱动”加快构建“大数据”格局,以建设智慧社区为抓手,集成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组织、社区治理、社会工作、婚姻收养、殡葬服务、地名管理、执法监管等民政业务,建成覆盖市、区县、镇街、社区四级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来源:人民网)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6/aid/60519 山东:淄博市政协委员刘盈,关爱老年人出行优化公交站设置 如今,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关爱老年人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
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山东姜
玉坤视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盈在其《关于设立淄博市老年大学(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公交站》的提案中,就提到了老年大学的老人公共出行不方便的问题。
刘盈告诉记者,目前,淄博市老年大学(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日均人流量大约为1000人左右,这些老年人上学除个别开车外,大多数骑自行车、电动车,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坐公交车。
“据调查,途经市老年大学(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公交线路共有6路,分别是:7路、88路、137路、139路、157路、160路。
这6路公交车分别在钻石商务大厦(人民公园)和理工大学东校区(南门)停靠,两站间距大约1公里,均不在市老年大学(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停靠。
”刘盈说,老年人不管从钻石商务大厦(人民公园)下车,还是从理工大学东校区(南门)下车,都需要步行一段时间甚至穿越路口,因此老年人在上学过程中存在众多不安全因素。
“我建议途经市老年大学(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6条公交线路全部增设市老年大学(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站,老人下车就可以直接进校门,为老年人到市老年大学上学提供方便。
”刘盈说,鉴于山东理工大学东校区南门站与原市技术监督局公交站间隔距离太近,两站合并更加可行。
这样在公交站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站点安排更加合理,为老年人上学提供更多方便。
(来源:淄博晚报)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6/aid/60519 山西:敬老养老美德扬——我市社会化养老事业扫描 目前,我市已步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尤为明显,需要照料的
失能、半失能老人呈高发态势,老龄化给养老、医疗、社会服务带来的压力初现端倪。
预计到2020年,全市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4%,老龄化带来的各类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养老社会化”大势所趋 “养老社会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对应于不同类型的老人,需要提供具有不同功能的养老院和养老服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国家提出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方针以及9073(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的老人实现社区养老,3%的老人进机构养老)或者9064(90%的老人居家养老,6%的老人实现社区养老,4%的老人进机构养老)的养老格局。
我市要高度重视社区助老和机构养老的发展,因为我们不仅是“未富先老”,而且是令人担忧的“未备
先老”。
据相关部门介绍,当下全市机构养老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其一是床位数总体上供不应求和结构性闲置现象并存。
口碑好的公立养老机构受到热捧,而成长中的民办养老机构还缺乏市场信誉和公信 10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力。
其二是在养老产业化和高端化的风潮下,机构养老的市场价格被不断推高,有些入院门槛过高,将很多想去机构养老的老人无情地挡在了门外,导致资源供给与有效需求的脱节和错位,叫好不叫座。
其三是养老机构的内部管理水平与服务品质还有待提高。
机构养老业发展新貌 改革开放新时代,养老服务业的春天也悄然来临,我市出台了《关于做好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开办补助和运营补贴工作的通知》,转发了《关于做好全省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政策的出台对我市养老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5年市人民政府专门出台《吕梁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全市以《意见》为指导,根据上级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到2020年,在全力推动民营养老事业的发展基础上,将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分布合理、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十三五以来,各县市区分别建设一所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并列入年度责任制考核内容。
目前,县级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已运营的有石楼、方山、交城、汾阳、兴县、柳林;主体完工的有岚县、临县;正在筹建的有文水、交口、孝义、中阳。
这些福利中心的建成,将为城市三无人员、流浪乞讨人员、孤寡老人、优抚对象的集中供养提供极大的方便;市多功能福利中心工程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该项目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设计床位300张,它的建成和运营将对全市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全市把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科学规划、精心安排、狠抓落实,取得了长足进展,全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达到507个。
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80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基本实现857个千人以上村全覆盖。
同时,全市集中供养标准提高了1900元(标准最低的达到5000元),大大提高了五保老人的入院积极性,切实保障了农村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来源:吕梁新闻网)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6/aid/60516 浙江: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温州今后开办养老院将零门槛 昨天下午,记者从温州市民政局养老指导中心获悉,民政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民政部门不
再受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申请,这也就意味着今后开办养老院将零门槛,不再需要民政部门审批。
今后,我市也将落实此政策。
市养老指导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为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民政部要求,各级民政部门今后不再受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申请。
发布之日前已经受理,尚未完成审批的,应当终止审批,将申请材料退还申请人并作出说明。
各级民政部门不得再实施许可或者以其他名目变相审批。
已经取得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且在有效期的仍然有效,设立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不再换发许可证。
“取消之前,社会力量创办养老机构要到很多部门办理多项前置手续,繁琐复杂,很大程度上拖延了养老机构创办进度。
许可取消之后,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将实现零门槛。
”市养老指导中心工作人员说,今后,社会力量设立民办公益性养老机构,可依法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民政部门申请社会服务机构登记,同时向民政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服务活动。
今后,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民政部门也将不断提高服务便利化水平,逐步实现申请登记养老机构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最大限度方便申请人办事。
(来源:温州网)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6/aid/60479 11 2019
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浙江:杭州探索居家养老,社区植入式医养结合 时下如何养老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杭州,社区植入式医养结合的引入,为老年人提供了医疗与养老服务的双重保障。
在杭州市拱墅区温州路社区的“阳光老人家”,不少老年人在这里进行血压测量等日常的身体检查,工作人员在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服务的基础上,也提供送医、陪诊等特需服务。
2017年,在杭州米市巷街道红石板社区,和康医疗集团开设了“和康医养健康服务中心”,将植入式医养引入社区,此后,又与杭州多个街道社区合作以自身的医疗资源做后盾,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养老服务。
“养为医服务,医为养支持,我们要做的是聚焦基层医疗、养老、护理服务,打造医养护联合体平台,为社区老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及时给予健康指导与建议,同时为居民提供基础护理、慢病管理、养老服务、健康管理、远程医疗、转诊一体化的全方位服务。
”和康医疗集团董事长钱培鑫介绍,“未来还会将分级诊疗的概念引入这一体系,让老年人日常的慢病管理及常见的感冒等,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解决。
” 据悉,这一模式弥补了以往完全依靠社区社工的力量进行养老服务的不足。
它在社区保障性服务的基础上,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规范、更专业、更具可持续性。
(来源:新华网)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6/aid/60490 江西:吉安县2018年高龄补贴惠及万名老年人 2018年吉安县继续认真落实高龄补贴政策,完善发放机制,规范管理运作,强化资金保障,全年共为9769名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资金达644.19万元。
政策宣传到位,确保辖区高龄老人全覆盖。
2018年该县高龄补贴政策的享受标准为80-8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月50元,90-99周岁老年人100元/人.月,百岁老人500元/人.月。
县、乡财政部门联合民政部门通过进社区咨询、入村调查、上门采集等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实现辖区高龄补贴政策城乡全覆盖。
动态管理到位,确保发放对象不重不漏。
县财政局与县民政局积极沟通和对接,不断更新完善高龄补贴数据库,严格进入和退出机制,做到日常动态化管理,为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及时准确发放提供完整的基础信息依据。
服务监管到位,确保资金足额安排和拨付。
补贴资金全部通过“一卡通”发放,并在存折摘要栏注明高龄津贴或长寿补贴,方便受惠老年人对所收款项进行确认。
随着老年福利事业的不断发展,各项老年人优惠待遇的落实为该县营造了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环境。
(来源:中国吉安网)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6/aid/60510 12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江西:宜丰县民政局扎实谋划2019年涉老工作 为扎实推进2019年涉老工作,江西宜丰县民政局尽早谋划,按照“惠民生、重管理、强服务、促和谐、保稳定”的工作要求,突出工作重点,主动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困难群众的迫切需要、特殊群体的特殊需要,全力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加快建设社会养老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推进城乡社区管理,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努力实现民政领域涉老工作新的发展和跨越,该局2019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涉老工作。
一是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因灾害需要救助困难群众尤其是困难老人基本生活。
坚持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建立有效的灾情收集、报告、统计评估制度,全面推进防灾减灾、查灾救灾工作,做好灾民生活安排,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要切实做好春荒受灾和困难群众的生活安排,制定周密的春荒救助方案,规范工作程序,妥善解决受灾群众的口粮、衣被、住房和过冬取暖问题,继续做好青苗关爱工程,筹备组织好老年节活动,落实各项老年人优待政策,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是以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五保供养为重点,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水平,让困难老年人有更多的获得感。
加强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的衔接,全面启动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建档立卡对象的衔街,通过对扶贫建档立卡对象的适度倾斜,全力落实省核定的农村低保对象补助基数,促使全县低保更加符合贫困状况实际,同时全面提升社会救助信息化水平。
三是做好民政中涉老项目建设工作。
完成同安、澄塘敬老院扩建项目。
积极争取天宝、车上林场两个乡镇敬老院建设扩建项目资金,对本乡镇敬老院进行新改扩建。
四是解决好优抚对象“三难”问题。
加大对重点优抚对象等人员排查力度,突出抓好政策待遇落实工作,帮助解决住房、就医、生活等实际困难。
(来源:宜丰县老龄办)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6/aid/60521 湖北:老河口市委老干部局深入驻点村开展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活动 为认真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确保包保村贫困家庭能过一个祥和幸福年,1
月22日,湖北老河口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叶卫东同志带领老干部局扶贫队员深入驻点村——湖北老河口市袁冲乡土地岭村贫困户家庭开展春节前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
市委老干部局精准扶贫队员们为该村贫困家庭送去了米、面、食用油等慰问物资。
叶卫东同志热心询问了贫困群众的身体状况和家庭困难,耐心听取了村书记和群众反映的问题。
鼓励贫困家庭要坚定信心,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用勤劳双手改变生活、改变命运。
在走访该村今年已104岁高龄的毛王氏老人家中,叶卫东同志还亲自送上了200元慰问金,祝福老人福寿安康,并联系老龄委了解老人百岁补贴事宜,叮嘱子女要细心照顾好老人。
市委老干部局下一步将继续与驻点村干部群众保持互动联系,积极为该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将结合该村实际与产业发展规划和村民生产生活具体状况,帮助该村及贫困户量身定制帮扶计划与措施,力促该村早日实现全面脱贫。
(来源:湖北老河口市委老干部局办公室)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6/aid/60508 13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宁夏:出台最新老年人保障权益条例 1月2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将最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与原条例做了对比,着重介绍了事关老年人家庭赡养、社会保障等政策方面的新亮点。
据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作忠介绍,在老年人家庭赡养方面,新条例进一步明确赡养人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义务,尤其针对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做了详细规定;针对老年人患病住院期间无人照料专门设立子女陪护假;加强老年人财产和婚姻自由权益保护等。
与此同时,新条例还建立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多层次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并针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等困难老年人建立相应补贴机制;增加扩大老年人享受优待的内容和为老年人提供优待服务单位的职责等。
据了解,新条例已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由原条例的7章37条扩展为9章48条,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
新增条款多涉及社会服务、社会优待、宜居环境、参与社会发展等方面。
(来源:新华网)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6/aid/60518 广东:佛山将建养老服务信息数据库 1
月22日,佛山市召开2019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报告提到2019年佛山将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
同时佛山还推进佛山市养老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养老服务信息数据库,并加速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广佛同城化。
根据目标,全市要新建收养性床位4695张以上,同时全市社区居家养老综合设施达到405个以上。
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广佛同城化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佛山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2018年佛山在民生保障上水平大幅提高,全市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980元/人·月,排在全省第二位;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平均达1863元/人·月,同比增9%。
2018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佛山60岁以上老龄人口数达76.9万,纯老年人家庭人口数近12万。
报告称,到去年底,全市新建和在建收养性养老床位超过3827张,总数达到37007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保持全省前列。
此外,佛山去年新增88家社区居家养老设施,超额完成年初设定的目标;佛山市颐养院(市级养老护理院)、新社会福利院建设有序推进。
另外,佛山还出台了《佛山市养老服务对象评估工作实施办法》《佛山市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办法》,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化,市、区两级政府共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推动区级养老信息平台建设。
数据显示,现有5万多老人通过信息平台享受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个性化、便捷精准的养老服务。
根据部署,今年将从5方面来推进养老服务,根据目标全市要新建收养性床位4695张以上,同时全市社区居家养老综合设施达到405个以上。
佛山市民政局局长陈浩斌表示,要完善全市养老项目布局规划,优化资源配置,着力解决各区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问题;同时要加速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广佛同城化。
另外,佛山还将推进佛山市养老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养老服务信息数据库,为完善养老规划、统筹资源分配提供决策依据。
另外佛山还将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
报告指出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对民办养老机构以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给予政策扶持、进行适当补助,营造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14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此外,佛山还将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加快推动社区“长者饭堂”建设等。
养老亮点举措点击 “区块链养老服务”精准对接养老需求,“互联网智慧养老”、引入慈善资金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发展……昨天会上,佛山五区代表也分享了各自在养老领域的工作亮点和经验。
禅城:“区块链养老服务”精准对接养老需求2018年,禅城的创新“贡献”社区案例成功入选全国十佳案例。
禅城区民政局副局长钟群介绍,在共享社区构建的基础平台上,禅城将计划建立“区块链养老服务”架构,搭建养老服务区块链数据共享和联动平台,利用数据交换和与IMI系统的融合对接,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养老服务身份认证、服务质量、服务评价等流程,完善服务管理机制,并应用到“居家上门服务”“生活帮扶”等服务,精准对接养老服务需求。
南海:“互联网智慧养老”构建无围墙养老院在构建社会普惠型养老体系上,南海区则是从建设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入手,记住网络科技实施“互联网智慧养老”,实现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大养老服务体系的有机联动。
南海区民政局局长周剑雄介绍,目前南海有养老机构22家,提供床位数5853张。
作为全国首批养老服务信息惠民工程建设试点之
一,南海在全省率先建成投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老人数据统计、消费责任监管、SOS紧急救助等服务。
如平台为老人提供智能设备,可联动养老平台,实现居家老人一键呼叫等功能。
此外防走失定位功能,构建起“无围墙敬老院”。
顺德:引入慈善基金长者吃上“爱心餐”会上,顺德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陈炳宜则介绍了顺德在引入慈善资金会来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
据介绍,去年该局与顺德区慈善会联合实施困难群众“安心善居”房屋修缮计划。
此外,区慈善会联合德胜社区基金会开展长者爱心餐(饭堂)项目,首年投入近300万元,直接受惠长者达480人。
(来源:广州日报)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6/aid/60501 养老院排队100年:中国老人正在诠释什么叫老无所依 老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需要有人在身边看护照料,但老人往往排斥在养老院养老。
在家里养老,三代人之间又容易产生摩擦,引发一系列的家庭矛盾。
就算老人接受在养老院养老,条件比较好的公立养老院又是“一床难求”. 其实,很多时候有钱人不必考虑赡养父母的难题,可以请十几人甚至更多人来照顾老人,连眉头都不必皱一下;赤贫的人也不必考虑,他们没有多余的选择。
只有处于中间阶层的人,会反复挣扎。
等电梯的时候,尤先生掏出手机看了一眼,还有四分钟,上午是部门新领导第一次开会,不能迟到。
这时候,电话响了,是照顾住院父亲的护工。
“大夫说让你马上过来一趟,可能要进ICU。
昨天又叫了一晚上,不吃不喝不睡。
大夫还说已经欠费了,今天必须交上。
”简短的三句话,句句戳心。
挂了电话,尤先生走进电梯,心里盘算着开完会怎么跟领导请假。
新来的领导对人事方面有不少新想法,而两周内他已经请了三次假。
进ICU的话可能一天都回不来,明天就要跟客户谈方案,今晚必须连夜加班了。
上次父亲进ICU,一周费用将近五万,这次更严重,可能要准备更多钱,还要加上请护工的支出。
他在心里默默把所有的股票、基金、存款算了个遍。
20万,这是他目前能拿出的全部现金。
人到中年,职位中层,虽然已经练就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本领,但将近40岁的他,还是把眉头皱了起来。
除了担心三天不吃不喝只靠营养液维持的父亲,还有很多事需要他操心,脑子已经被填满了。
15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突然会有一些时候,觉得自己良心过不去,首先想到的不是老爷子难不难受,痛不痛苦,而是时间和钱。
但是没办法,如果我抛开一切,守在我爸身边,没有收入支撑他的治疗,他可能早没了。
”尤先生说。
“很多时候恨不得分出十个身子” 一年前,尤先生的父亲诊断出肺癌,开始了漫长的放疗、化疗、出院、定期检查、复发、住院的过程。
刚开始,尤先生请长假短假,事毕亲为。
母亲走得早,他不想让自己将来后悔。
仅仅一个月之后,他的孝顺梦就被现实打醒了。
尤先生在一家狼虎丛生的外企工作。
在照顾父亲的一个月期间,自己负责的重要项目被同事接手了,上级似乎也有点不满,再这样下去,自己的位置就会被人取代。
辛苦奋斗四年,加了无数班,喝吐了无数次才得到的项目主管位置,可能会保不住。
而父亲的病,自己的家,孩子上学、辅导班,每月近两万房贷,都需要这份收入。
筋疲力尽之后,他决定像同病房的其他人那样,请一个护工。
按照深圳的行情,每天240元。
但是这次父亲的病情加重,护工要求加价至280元一天,他答应了。
因为护工的工作量的确很大,白天晚上都休息不好,还要不停给父亲擦身子以防褥疮。
尤先生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父亲没有养老保险,也没有商业保险,从生病到现在已经花去将近五十万。
“刚开始离开医院去上班的时候,我爸在病床上看着我,说‘没事别过来了,有事让护工给你打电话’,我开车哭了一路。
现在我有空还是会去看他,但是每次走的时候,都像在做一件很坏的事,真恨不得分出十个身子。
”他说。
像他这样每年有40多万进账的人,在外人看来理应光鲜从容,与“狼狈”完全沾不上边。
然而,“狼狈”恰恰是他形容目前自己的词。
现在,他连叫外卖都要掂量一下价格。
以前能帮他接孩子,做做饭的父亲,现在躺在病床上要人照顾。
好像突然有一天,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他身上。
不仅如此,他还要不断衡量他对父亲所做的一切,是不是对得起父亲对他的付出,并且在这两者的差距中反复煎熬。
孝顺是个奢侈品 护工李阿姨回到13平方米的出租屋里收拾东西,她要跟着准备出院的王阿婆回家。
“除了我以外,还有一个护工,这老太的儿子雇了我们两个人照顾她,其实护理起来不难,就是走路不方便而已。
她儿子跟我们说,主要的任务就是陪着老太太打麻将,说是特别爱玩。
”每天260元,一个月7800,活儿少钱多,李阿姨觉得自己很幸运。
“这家儿子很孝顺的,什么都要买最好的,吃也要最好的,老太太一个人的生活费每个月大概都要差不多2万。
人家说了,只要妈高兴,多花点钱算什么。
”她撇撇嘴,“老太太命真好,有这么孝顺的儿子。
”这样的孝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绝对是奢侈品。
一个背负房贷,每年收入40万的家庭,日常支出大概要需要24万。
子女的教育方面,按照市场价格,一个英语辅导班的开销是每年2万左右,每个孩子至少两个课外辅导班,再加上其他费用,粗略计算至少5万。
这还不包括夫妻两个人各自社交需要和购买大件物品的支出。
李阿姨照顾的老人,一年支出至少需要24万,这远远超出了一般中等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
步入晚年的父母,一旦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大多数的子女就会进入继抚养子女外的另一个困境——赡养上一辈的焦虑期。
方先生至今仍坚信,自己在父母养老问题上颇具前瞻性。
在自己三十二岁的时候,他先后给自己的父母和岳父岳母在自己家周围买了两套80平米的房子,位于北京四环和五环之间,按照几年前的价格,每平米两万出头,每家一百多万,三家人凑,再加上贷款,并不是非常困难。
“我是八零年的,我们这一代人很多是独生子女,4-2-1的家庭模式非常普遍。
如果一方或双方老 16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人有什么问题,既要保证照顾,又不能全住在一起,我这种方法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在他的带动下,身边很多的朋友都开始考虑借鉴他的做法。
但这种做法的难度已经上升了许多,按照目前一线城市的房价,想在四环和五环之间临近买两套房子,首先房源不太容易找到,其次,现在的房价已经比几年前翻了3倍。
方得意当时买房子的小区,现在已经超过5万元一平方米。
吴先生没有这么幸运,父亲脑血栓后,他把父亲接到自己的家,雇了保姆照顾。
妻子也是上班族,孩子刚上小学,对孩子教育的焦虑,需要付出的资金和精力,对于一个普通的工薪族家庭尚且不易,更不要说三代同堂,老人还患病。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家庭矛盾…… “全家人都非常压抑、烦躁,原来孝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说。
找一个好保姆比找个媳妇难 保姆也是问题,而且是仅次于房子的大问题。
如果房子能用钱来解决,保姆则不仅需要钱。

夫妻双方都要工作,一旦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保姆就是必备装备。
“每个家政公司都说自己的保姆专业有经验,但往往不是那么回事。
找一个好保姆比找个媳妇难。
孩子出生后找月嫂时我就体会到了,现在又来一遍,甚至更难。
照顾婴儿可能只是体力上辛苦,照顾老人可没那么简单。
”范女士的母亲半年前被一辆汽车撞,导致多处骨折,做了两次手术,已经换了四五个保姆了,都没能做够一个月。
“在我妈看来,这些阿姨不是干活儿不干净,就是懒,要么就是总是吃家里东西,总之没一个让她满意的。
”她摇头,换了几个以后,她决定自己上网找。
登录一家大型网站,输入服务内容,保姆类型,经验要求后,范莉发现一排字,在24小时内已有268人成功预约了保姆。
“原来这么多人家里都有类似我妈这样的老人,需要保姆照顾。
”她看到一组数字,2016年从事家政行业的人员超过2000万,全国家政服务业营业收入3500亿元,比去年增加了26%。
费用也不是开玩笑。
按照现在的行情,如果老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管吃管住,大概一个月要4500至5000元不等,如果大小便都不能独立完成,还需要加价五百元左右。
每家中介的中介费则在4000元上下。
“上有老下有小,正在用钱的时候,这不是一笔小数目。
”但范莉现在已经顾不得钱,只要能找到合适的保姆,解决燃眉之急,让她不必再因这事每天烦心,她就烧高香了。
“每天因为家里的事,工作都没办法安心,这些领导都是能看在眼里的,时间长了自然就会被边缘化,升职加薪基本上就没你事了。
”她语气中带着无奈和焦急。
养老院也是分阶级的 犹豫了好多天,吴先生还是试着跟父亲说了去养老院的事。
“最近一段时间,他开始大小便失禁。
家里还不到80平方米,加上保姆五口人。
房子是买不起了,如果在附近租,我又怕只有保姆和他,更不放心。
还不如去一家养老院,有专业点的照顾,还有老人作伴。
”他说。
当他说完后,父亲没吭声。
“诶呀,眼圈红着,特别可怜。
”说到这,吴所求也说不下去了,眼睛看向窗外。
自从有了送父亲去养老院的想法,吴所求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
他时常想起小时候去海边,害怕地紧紧搂住父亲的脖子,腿夹住父亲的身体;夏天的晚上,父亲会不时给他买个雪糕,在那个年代这是很奢侈的事……他一边想,一边默默流泪,枕巾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尽管没有最后决定,吴所求还是去打听了一下养老院的情况。
他来到一所公立的养老院。
这里价格便宜,条件好,护理相对有保障,但现在光排队的就有两千多名老人,每年只能安排入住不到一百人。
一位老人如果从现在开始排队,得等到至少20年后才能入 17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住。
“如果两年后还没有排到,你到时候再联系我,看看情况,这种失能的情况我们会适当优先照 顾,但不能保证,因为人太多了。
”所有接触过养老院的人都知道,公立养老院的“门难进”,这是一个无奈的现实。
吴先生拜访的这类区一级公立养老院,排队20多年的情况已属乐观。
曾经有媒体报道称,全国标 杆公立养老院——第一社会福利院,仅能提供1100张床位,排队登记的老人一度超过1万人。
一位从事养老工作的业内人士对该媒体称,“1万多人排队,每年只能入住几十位,即使按100人算,也要等上100年。
” “那种一个月两三千的不能考虑,条件设施不行,更不要说护理水平,我曾经去过一家,老人们就在一个小院子里坐着,吃饭时每个人拿个小盆,而且那些护理人员说话的口气很不耐烦。
” 有朋友给吴先生介绍了一家医养结合的老年病医院,以养老为主,也有医生护士,如果是深圳市本地户口可以走医保,但是最多只能覆盖一周到十天,报销上限是6500元左右,届时系统变会自动切换回养老模式。
护士长介绍:包吃住,三人间,每个月8910,所有护理人员三班倒,负责所有老人,没有一对一服务。
“如果想一对
一,也可以自带护理人员,我们可以减2400元。
” 护士长说,在深圳,这算是中上水平。
凡是在送不送养老院问题上煎熬的人,一旦决定把父母送养老院,都会挑能力范围内最好的选择,以让老人在没有家人陪伴的情况下过的舒服,也图自己的心安。
虽然知道这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但养老院的价格,还是比一般人想象的高。
“给孩子都那么舍得花钱,老人辛苦了一辈子,不能在身边养老,还不找个条件好的养老院,我自己的日子能过下去吗?”郑先生看中了一家保险公司的养老社区,独门独户,整个社区分为独立生活区和护理区。
独立区是给能够生活自理的老人准备的,具体的收费是,第一笔需要交20万的入门费,第二笔要根据一居室、小一室一厅、大一室一厅、两居室这四种不同的户型,分别交100万、150万、200万和300万的押金。
月费是5000-17200元(不含餐费),以上都是按户收费。
餐费是按人收取,每人每月1800元。
护理区的月费会更高些,总计为16000-24000元/月不等。
后来他听说还有外资的养老机构,也顺带打听了一下。
这家外资机构总部在上海,北京也有。
对入住的老人有一定的要求,要预先评估,比如有精神类疾病,认知障碍,或者严重失能的老人,一般不会接收。
费用方面,能够自理的老人费用在12000元/月-15000元/月之间,需要护理的老人,按照护理级别的不同,每月的费用在15000元-25000元之间。
“贵的地方,不光硬件好,软件也不错,更重要的是家境更接近,就更容易聊得来。
”郑绸说。
“一开始我也觉得送老人去养老院舍不得,自己心里也过不去。
但是后来一想,跟老人一起住或者给老人买个房子在身边,白天也是他们自己在家,晚上我们回去也是各忙各的,还要给我们做饭,时间长了有了矛盾更不开心。
这样我们把给他准备另一套房子的钱,用在养老院,条件又好,又有同龄人,想想也是不错的,我爸最后也同意。
”他显得很轻松,好像解决了一件大事。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那样轻松。
徐菲是一名脑外科医生,在医院见惯了生死别离,也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不易,拿不出钱的、没时间的。
每天穿梭于手术台和病人之间的他,最长不间断手术记录是27个小时。
即便如此,他绝不会送自己的父亲去养老院。
“这是我的底线。
每个人都不容易,只是不容易的方面不一样。
条件好的人的烦恼,并不比条件不好的人少。
如果用自己的困难作为借口,我说服不了自己。
”方女士刚接到一个电话,“我们这儿一个老人的孩子,给我打电话特别高兴,说他母亲自从来了以后,心情开朗了很多,气色也好了。
”二十多年前他在天津创办了一家养老机构,专门针对失能老人,后来还有了福利协会和公益基金 18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等,他自己也是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
他说,对于家里有失能老人的这部分人来讲,很多问题是没有经历的人想象不到的。
“刚才给我打电话的这个人,老母亲失去自理能力很多年,总是对着固定的人,心理会发生很大 的变化,到后来变成了对子女的怨恨,而且这种怨恨越来越强烈,最终导致整个家庭的氛围很不好,老人更不高兴,恶性循环。
“到了我们这以后,最起码有护士和护理的人员陪伴,每个老人每天要接触至少8个人,这8个人里总有他喜欢的人,这就是一种盼头。
”他笑着说。
送不送养老院,送什么样的养老院,怎么开口说去养老院,丝毫不比我们为待下一代挑幼儿园和学校更轻松。
赡养上一辈的过程一旦开始,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无奈。
父母对自己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期的付出,使子女们都希望能给父母一个更好的晚年。
然而这些已经步入中年的子女们,受制于金钱与时间,往往既不能让父母享受最好的照顾,也不能长期陪伴父母左右。
将父母送往养老院,或许是保障自己家庭和谐及生活舒适的最好选择。
但除了金钱的压力外,情感上的羁绊也让子女们踌躇不已。
面对抚养自己成人的父母,终究是不忍。
但无论如何无奈,这个选择的时刻,总有一天会到来。
10年养老压力增三倍:延迟退休影响巨大中产养老难 25年前18个人养1人;15年前10人养1人;2015年,3人养1人;2050年,1.3人养1人……中国人养老现实日益严峻。
养老金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5月底,人社部官方发布了《201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
万亿“缺口”说争议 “养老金有3.5万亿结存,为什么还有人说缺口?”45岁的李明岚对此疑惑不解。
作为年龄最大的70后,她对养老金和延迟退体等一切事关自身利益的事件都极其关注,也不时对未来养老感到焦虑。
上述疑虑代表了相当多70后、80后所面临的养老现实。
而事实上,对养老金缺口的争议由来已久。
早在2012年,时任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预测,2012年到2050年期间,养老金体系资金缺口约为39万亿元,该预测后被媒体广泛引用。
2013年,时任社保基金理事长的戴相龙曾对媒体表示“我国养老金确有缺口。
”他解释,一是转制成本和历史欠账,即1997年养老金制度改革为现有“统账结合”模式前,老一批退休工人没有缴纳养老金,占工资总额20%的统筹账户不足以支付他们的养老金,因此政府挪用了8%的个人账户用以支付这部分缺口。
但根据十六大决议精神和国务院相关文件,养老金要把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分开,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这样的话,是存在缺口的。
”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群义也表示,目前存在的缺口主要指养老金个人账户的“空账”、还有统筹账户收不抵支的“赤字”。
而中国社科院发布的预测报告,结论更令人忧心。
2014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下的隐形债务为86.2万亿元。
10年养老压力增3倍 中国的老龄化之迅速,远超大多数已进入老龄社会的发达国家。
今年两会期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曾透露,目前职工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是3.04:
1,也就是三个人养一个人,2020年将下降到2.94:1,2050年将下降到1.3:
1。
而在1990年,职工养老保险的抚养比为18:1;2000年,这一数字下降为10:
1。
在数量如此巨大的老龄人口压力下,“养老靠国家”恐怕没那么容易实现。
19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的“现收现付”制,即把年轻人交纳的养老保险交给领取社保的老人,被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讥为“最大的庞氏骗局”。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延迟退休被提上议程。
记者从接近人社部的知情人士处获悉,延迟退休方案目前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年内有望完成初稿。
人社部指出,延迟退休是保障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政策。
这项政策的提出,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偏低的实际情况而提出。
建国初期,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40岁,然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现在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4.8岁。
目前,中国职工退休年龄男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人口学专家王丰认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法定的退休年龄早就不能适应目前的老龄化速度。
”但是,延迟退休决定一出,社会各界包括不同群体纷纷持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民间普遍对延迟退休存在怨气。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褚福灵认为,“小步渐进”是延迟退休较好的方式,既与国际接轨,又能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接受,对社会造成的震动更小。
延迟退休影响巨大 目前看来,在延迟退休方案中,70后、80后将成为受影响最大的群体。
按照尹蔚民的说法,方案有望2017年推出,推出至少5年之后渐进式实施,即2022年实施,之后每年按照几个月的速度递进增长退休时间。
记者在渐进式延迟退休的基础上算了一笔时间账。
假设递增时间为6个月,以55岁退休为标准,渐进式延迟退休针对的即是1967年出生以及1967年以后出生的人群。
那么1967年出生人群将于55.5岁退休,1968年出生人群于56岁退休,1969年的人群于56.5岁退休,依次类推,1980年出生人群的退休年龄为62岁,1986年出生人群的退休年龄已达65岁。
按照现有预测,法定退休年龄可能是65岁。
这些被延迟退休的人员,以70后、80后为主力军,从社会结构看,大部分属于中产阶级,这部分人群所面临的养老压力,可谓空前。
其实,养老从来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老人愿不愿意去养老院、中年人如何平衡父母在家养老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养老院资源紧缺等等问题,对每个家庭来说可能都难以平衡、难以抉择。
在“我们赚钱的速度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成为当代人的共同心声的今天,这些为人子女的中年人又受制于金钱与时间,可能既不能让父母享受最好的照顾,也不能长期陪伴父母左右。
实际上,在养老这件事上,没人能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每个家庭的情况都千差万别,很难找到一个普适的方法。
但在养老与生活之间寻求平衡的每个人心里也都明白:父母和自己的缘分,大概就只剩目送他/她的背影渐行渐远了。
(来源:搜狐)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4/aid/60498 微博CEO王高飞:建议加强改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 目前,北京是中国老龄化态势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
一,老龄化趋势的增强让“养老”成为了北京民众,尤其是独生子女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
北京市政协委员、微博CEO王高飞在《关于加大力度改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的提案中建议,政府应加大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政策的倾斜力度,让已进入老年期的独生子女父母受到比一般老年人更优待的养老和医疗服务。
20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近期新浪针对在职员工父母的养老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644份。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养老压力大和很大的员工占比分别为36.07%和42.52%,父母养老压力主要来自生活照料占比73.84%、经济供养占比56.69%、医疗费用占比52.62%。
王高飞指出,独生子女是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支持者和践行者,目前所面临的父母养老困难应得到政府的优先支持。
具体建议包括: 第
一,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如保障房优先供给、相关税收减免、提供专项补贴等,倡导鼓励独生子女与父母就近或共同居住。

二,探索通过地方立法等形式,建立独生子女家庭护理假制度,建议独生子女父母在住院得病期间,子女每年可累计享受10-15天的护理假,休假期间工资、津贴、奖金等不予扣除。

三,探索出台社区养老专项扶持政策。
鼓励现有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站实现深度融合,并加快培育和扶持社区养老服务企业发展,鼓励跨区域、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经营。

四,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解读力度,鼓励街道、社区建立微信、微博居家养老资源供给信息平台,帮助需求人群快速全面地了解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情况与服务内容等信息,提高知晓率和参与度。
(来源:千龙网)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4/aid/60524 王祎楠:人口或负增长,中国人如何养老? 尽管中国官方尚未正式公布
2018年全国人口出生数据,但“出生人口大跌”,乃至“人口负增长时代已经提前到来”已经成为2019年第一波热议话题之
一。
不管官方最终公布的统计数字是否支持坊间的“拐点”论,可以确定的是人口问题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都是中国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事实上,生育问题与养老问题可以说是同一社会问题的一体两面。
持续低迷的生育通过失衡的供养比,最终都会把问题折射为养老愈发艰难。
面对低生育率和养老难这一对世纪难题,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予以应对,但到目前为止,包括“开放二胎”在内的生育政策并未达成目标,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比以往更加严肃地应对还会进一步加剧的养老问题。
而具体到养老方式的选择上,我认为较之于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依然是中国养老问题的主要出路所在。
这并不意味着国家不应继续鼓励专业养老机构的发展,也不意味着大众不应该逐渐转变认识,把机构养老作列为选项。
只是考虑到现阶段的国情,重点依靠居家养老仍旧是中国国情下的必然。

1.养老问题在中国的严峻性毋庸置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亿90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7万人。
从年龄构成看,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亿019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9%;60周岁及以上人口2亿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亿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
2017年全年共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人。
同时老龄化程度继续加大,60岁以上及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都有明显上升。
如今人口学界普遍相信,照此速率发展,中国会在2025—2030年前后进入“超老龄社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时为“老龄化社会”,达14%为“老龄社会”,达20%为“超老龄社会”)。
届时将有约3亿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需要解决。
这些数字用最通俗的话总结起来,就是中国正在以全球第一的老龄化速度步入超老龄社会,并长期负担全球第一的老龄人口,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残酷事实。
21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2.养老问题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自然解决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给了我们一种“发展自信”,即发展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解决,但也必然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似乎只要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就有越来越多的养老供给,问题总会得到解决。
但是,如果这么认识中国面临的养老问题就过于粗糙了。
以人类社会的发展经验来看,我国已经步入经济增长趋缓的阶段(即增长率下降,虽然总量依然在增长)。
这就意味着如果养老事业在社会总支出中的比重不变,则今后养老投入的增长就会与经济增长一同趋缓。
上文已经明确指出,今后相当一个时段里,老龄化乃至超老龄化趋势却在加剧。
这一对逆向的趋势复合一起,导致的结果就是养老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3.快速提升养老支出占比不现实 既然维持现状则问题愈加棘手,那么是不是可以通过提高养老事业在社会总支出中的占比来解决问题呢?也就是说把更大比重的钱花在养老上?想要精确地计算出养老在中国GDP中还应该或还能够增加多少占比,需要系统的经济学计算,不是本文可以完成的。
但我在这里可以给出一个大方向上确定的答案——中国的现实决定了我们将不得不逐步增加养老事业在社会总支出的占比,但快速提升是不能指望的。
而且必须要明确的是,这里的“逐步增加”指的是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逐步增加”,而不是根据养老需求“逐步增加”,大家不要抱着侥幸的心态而误读。
如果没有显著的效率提升,这种“逐步增加”在大概率上意味着每年养老事业在社会总支出中的占比的增加,将不足以抵消正在加速老去的中国社会当年新增的养老需求,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巅峰(学界粗略估计可能在2050年前后)过去之前,总体的养老压力不会减小。
既然“逐步增加”不足以解决问题,为什么不“快速提升”养老事业在社会总支出中的占比呢?要知道,事实上除非发生工业革命级别的技术进步,或者进入世界大战级别的紧急状态,根本就没有任何一项事业可以快速提升其在社会总支出中的占比。
例如1993年我国确立财政性教育经费GDP占比达到4%的目标后(1993年的该项占比为2.51%),用了近20年时间才达到2012年的4.28%。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在较为稳定的国家,各个方面所获得的资源分配总体上都呈现帕累托最优(即不可能在不伤害其他板块福利的前提下,增加某个板块的福利),短时间内大规模提高养老事业的资源占比,就意味着其他也很重要的事业将难以为继。

4.养老支出增长难跑赢其他优势产业 “快速提升”指望不了,那么退一步,指望养老取得相对其他行业更为显著的占比增长是否可行呢?因为如果可以这样,依然意味着大量的资源流入。
我的观点是由于不得不逐步增加养老事业在社会总支出的占比,养老一定会不断吸纳资源而发展为一个更大的产业,但养老在社会总支出中占比的增长速率很难跑赢其他优势产业。
这是人类从生物本能、社会心理、政治权利等诸多角度综合平衡的结果,涉及大量的细致分析。
这里仅仅粗略地将这些复杂的道理结合在一起给出一个简单的解释,即相较于维持必然消亡的,生物本能和社会机制都决定了我们更倾向于投资新生的。
只要不颠覆现有的普遍认知,养老在社会总支出中的占比的增长速率几乎不可能快于教育、科技、基建等更易为将来积攒优势的产业。

5.更多资源聚集也未必降低养老压力 以上都是说既有观念下养老事业的增幅有限,不足以应对日渐沉重的养老负担。
那么假设在史无
前例的超老龄化社会全面来临之际,中国人决定把养老问题摆在较教育、科技、居住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优先安排资源搞养老,哪怕为此付出经济发展速率上的代价,那么是不是就可以降低养老压力呢?答案是依旧很难。
因为在那种状态下,养老很可能跑赢其他各种行业,成为最能吸纳资源的国民第一产业,但是当一个产业吸纳的资源越多,它往往会变得越贵而不是越便宜。
这一点,看看过往20 22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年的中国房地产发展就明白了。
如果养老取代了房地产的地位,对于已经布局养老产业的企业家来说,当然是好消息;对于相当一些有养老问题要解决的家庭来说,确实也意味着可以享受到更多品质更好的养老服务,但是,相应的负担估计不会变轻。

6.综合考虑“养老”和“养小”后情况更艰难 在讨论养老问题的时候,我们绝不应该忘记需要供养的不仅仅是老年人,还有未成年人。
中国目前的出生率已经很低且不排除进一步降低,目前大约2.6亿的未成年人口很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会持续下降,但是毕竟基数大,跌破2亿尚需时日。
再加老年人口将逐步逼近3亿,预计2030年左右中国的供养比将会攀升到0.7左右(一个劳动力需要养活0.7个老人/孩子),接近2015年0.37的水平的两倍。
如果65岁退休制度未能全面实施,再考虑到平均寿命还可能略有增加,一些学者甚至将2050年左右中国社会的供养比预计在1.0左右,这种观点不无道理。
如果说如今天的中年人已经在为“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感到艰辛,那么当你们的孩子步入中年,他们的压力会比你们现在的翻番甚至更多。

7.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总体效率 综合以上内容,我们从经济趋势、支出分配、产业竞争和供养比四个方面说明在养老这个问题
上,现阶段的国情已经决定我们不能依靠平时挂在口边的“全面加大投入力度”来解决问题,因此无论是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今后的长远之计,中国养老问题的主要关切都应该是设法使得单位养老投入满足更多的养老需求,或者说,就是要提高总体的养老效率。
谈到总体效率问题,有必要先简要分析一下目前主要的两种养老方式,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各自的效率。
居家养老指选择居住在家庭中,不脱离原有社区生活的养老方式。
排除那些非常依赖社区品质来获得的服务(比如社工的协助在低收入社区就很稀缺),老百姓不妨将居家养老接地气地想象为:老年的父母可以在家点外卖,出门跳广场舞;一方面接受其中年子女的照顾,另一方面也帮他们带孩子;当然如果老年父母的父母尚在,恐怕他们还要以老年人的身份为更老的一辈提供部分养老服务。
不难发现,居家养老突出了对社区公共资源和家庭内部资源的复合式利用,对于大多数所需的护理强度尚不太高的家庭来说,成本更低,综合效率更高。
机构养老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养老机构中安度晚年生活的社会化养老模式。
如今养老机构的注册类型、目标客户都出现了细分,收费和服务水平自然也多种多样,但总体说来最显著的优势在于有专人开展看护工作(虽然专业程度差异很大),对于所需的看护强度高的老人来说,肯定更为妥当。
这是一种降低了资源的复合利用,但提高了专业效率的设计,相应地,成本也更高。
经过以上简要比较,可以看到两种养老模式能够发挥高效率的方面不同,谁也不能完全替代谁,所以关键还是在于斟酌怎样搭配才有更好的总体绩效。
这里提供两重看法。
第一重,宏观上看,这其实是一个数学问题,有一个简单、明确的答案,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投入总量既定,如果将更多的比重配置在居家养老上,总体绩效会更好。
因为居家养老具有成本上的优势,综合效率更高,在到达临界点前,越是将资源配置在居家养老上(而不配置给机构养老),总体上能够服务的人就越多。
这显然更符合我们设法使得单位养老投入满足更多养老需求的初衷。
而所谓临界点就在于如果全部适合居家养老的人的需求都已经被满足,而可投放的资源还有剩余。
此时当然应该停止将资源配置到居家养老中,转而配置给机构养老,不然就是浪费。
第二重,但是仅仅执行这种宏观角度计算出来的数学方案肯定是不够的。
首先,这就意味着在居家养老的服务被彻底满足前,机构养老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
其次,微观里每一个具体的场景下,投放公共资源的政府、投资养老产业的企业,和要获取养老服务的老百姓的需求并不总是一致的。
在此,我的观点是,养老,虽然压力山大,但也不能大到推翻坚持市场经济这一原则。
所以企业和个人要怎样配置资源,应该完全由他们自己做主。
而事实上,也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自己的需求,和愿意为满足这个需求而付出的代价。
至于政府投入,应当向居家养老重点倾斜,达成花一样的钱,照顾到更多人的效果,先保证政策的宏观效果。
与此同时,不忽略那些必须借助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才能被满足的养老需求。
而且要在 23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微观上对于这部分需求再细分:已经从满足护理需求过度到追求品质体验的高端需求,依旧留给市场;基本满足护理需求,兼顾服务体验的中端需求,建议也留给市场;留出更多资源去兜底勉强满足护理需求的低端需求。
当然,我国各地人口和经济状况不同,这里无法具体计算出,特定地区应当向居家养老投入多少占比,才能保证政府也有余力去兜底机构养老中的低端需求。
但是,我国高校、智库、咨询公司里从事相关研究的队伍已经在飞速发展。
具体施政时,政府可以考虑聘请他们用严格的量化方法研究具体方案。
(来源:搜狐)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4/aid/60525 应对老龄化须充分认识“中国特征” 重新理解老龄化这一现代社会大趋势,积极探索老龄化时代城市与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

日前,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第19期《人口与劳动绿皮书》。
绿皮书预测,我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14.42亿,从2030年开始将进入持续的负增长,至2050年减少到13.64亿,2065年减少到12.48亿,即缩减到1996年的规模。
改革开放40年来,人口规模、人口质量和高度活跃的人口流动,在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丰厚的人口红利的同时,也造就了一座座蓬勃发展、高度繁荣的大中型城市。
截至2016年底,中国城区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达88个,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及重庆城区人口超1000万,成为超大城市。
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我国总和生育率长期维持在1.6左右,进入21世纪以来,劳动年龄人口加速减少,老年人口加速增长,人口抚养比持续提高。
早在2000年,中国社会就已经进入了传统意义上的“老龄化社会”。
当前,我国深度老龄化趋势正日益加剧。
虽然那些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来说,庞大和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规模,迅猛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与经济社会转型以及“敬老尊老”的文化传统等因素,不同程度地放大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使得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任务更加艰巨。
面对这一既具有全球普遍性又具有中国独特性的挑战,我国城市亟需转变发展思路、更新发展理念,重新理解老龄化这一现代社会大趋势,积极探索老龄化时代城市与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
必须转变对老龄化的理解,从视老龄化为危机变为视老龄化为常态乃至机遇。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我们应构建更加积极的“老龄观”,以此为核心,积极治理而非消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当前,不论是公共设施还是公共政策,很多是建基于以中青年人口为主体的社会基础之上的,有意或无意地形成了城市建设、治理中对老年人的排斥乃至歧视,这样既使老年人利益受损,又导致老年人力资本的极大浪费。
此外,传统观念还习惯于将“老”与“衰”画上等号,放大了对老龄化社会不必要的恐惧和悲观。
因此,我们亟需革新理念,广泛树立“年龄平等”原则。
顶层设计上,亟需尽快按照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重新定义“老龄”,对社会经济制度涉及年龄标准的方面进行深刻改革,以年龄平等的观念和标准消除现有治理格局中存在的固有障碍及老龄歧视。
必须改变各地各部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的“各自为政”,变碎片化管理为整体性治理。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治理模式和政策体系不应该是相对孤立的,而应成为国家和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需要突破传统的以部门为主导的固有体制机制制约。
我们需要积极搭建和实施跨功能、跨部门的解决老龄问题的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统筹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等不同的社会子系统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老龄化问题的整体性治理。
24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必须充分认识中国国情和所处时代的特殊性,变人口老龄化的“中国特征”为“中国优势”。
如何系统应对老龄化对全球而言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发达国家的经验固然能提供一定的借鉴,但由于中国国情及所处时代具有特殊性,应对老龄化的中国方案必须基于中国思考。
中国有强大而稳定的政府,其组织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使其在应对养老金、退休制度改革等复杂问题时具有较大的政策灵活性和创新可能性,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应对老龄社会挑战上的集中体现。
同时,中国的大国优势与大中小城市的多样性为老龄社会治理提供了施展舞台,并为资源配置提供了巨大的政策腾挪空间。
此外,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养老、孝老、敬老、尊老文化传统奠定了中国式养老的伦理基础,并丰富、拓展了养老资源。
积极应对老龄化的中国治理创新方案,应基于这些“中国特征”,并逐渐将其转化为“中国优势”。
(来源:新华社)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4/aid/60533 老龄数据 2030年上海人口老龄化率将超19%,健康养老机构发展迫在眉睫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17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比17.3%。
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比11.4%。
上海也不容可观。
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
“十三五”中期,上海户籍老年人口预期突破500万。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老龄化率全国居前高龄老人群体持续扩大 2017年,上海老龄化率达到14.3%。
按照联合国划分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上海老龄化率在国内主要城市中老龄化程度是最高的,与国际上大城市相比,也处于较高水平。
上海老年人口总量规模大,增量速度快2017年上海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到539.12万人,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到345.78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37.6万人和26.99万人。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量自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以来首次高于新出生人口。
户籍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显著高于全市水平2017年,户籍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5.06万人,户籍人口老龄化率为21.8%,即平均不到5个户籍人口中就有1个65岁及以上的,而60岁以上的占比更高达33.2%,即每不到3个户籍人口中就有1位60岁以上的。
因此,上海户籍人口老龄化显著偏高。
占全市常住人口40%且整体年龄偏轻的外来常住人口,大幅拉低了全市老龄化程度。
外来老年人口开始呈增加态势随着长期在沪工作的外来常住人口长期定居,以及外来老人来沪为新上海户籍人口子女照料孩子等因素影响,近年来上海外来老年人口规模也开始扩大。
2017年,上海65岁及以上外来老年人口总量 25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达到30.72万人,比上年增加7.97万人,增长35.0%。
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群体持续扩大2017年上海80岁及以上老年常住人口为82.77万人,比上年增加1.29万人,占全市60岁及以上 老年人口的比重为15.4%。

二、上海人口老龄化预测:2030年常住人口规模约为480万人,老龄化率超19%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上海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也是必须承担和解决的社会责任,是关系到上海每一个家庭的重大民生问题。
因此,有必要尽快提高现有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并提高保障标准,以适应一个人口迅速老化的社会结构,让每一位老人能够安享一个健康安全而有尊严的晚年。
根据当前上海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机械变动和自然变动情况以及上海城市人口总量规划目标2500万人等因素测算,2030年左右,上海常住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历史峰值,约为480万人,常住人口老龄化率为19.2%。

三、上海养老服务工作迫在眉睫,积极探索医养结合之路 从退休起,老年人即被纳入健康关爱,家庭医生上门保平安,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联手帮扶将共同为老年人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医养结合将为申城老人创造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条件,让他们的银龄生活不再孤单。
10几年前,上海率先提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9073”养老服务发展框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提供老年健康服务的重要平台。
如今,上海已成为中国最“老”的城市之
一,养老服务成为改善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居家、社区和养老机构应该如何共同携手,满足老年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上海正在积极探索医养结合之路。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上海市养老机构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养老服务、医疗服务等方面作了明确。
按照“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发展要求,上海市统筹推进各项养老工作。
近年来,上海市养老服务机构数量不断增长,2016年机构养老服务机构数数超700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数为488家。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全市共建成养老机构703家、床位14万张,床位数占户籍老年人口数的2.9%,预计到2020年可实现“十三五”规划设定的16万张床位的目标。
积极发展符合上海超大型城市特点的嵌入式、多功能、综合性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全市已有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00家、长者照护之家127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60家、助餐服务点707家。
在郊区农村,积极发展“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情”的互助式养老,已建成500余家宅基睦邻点。
在深化医养结合方面,连续3年实施“每年新增50家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的市政府实事项目,截至2017年全市拥有内设医疗的养老机构达287家,占全市养老机构的40.8%。
同时,在徐汇、普陀、松江3个区启动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区建设。
据统计,截至2016年11月10日,上海市已有17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1+1+1”签约试点,签约60岁以上老人近68万人,家庭医生成为这些老人与社会联系的一根紧密纽带。
到2017年上海市常住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率60%以上。
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启动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签约居民超过340万,其中60岁及以上老人256万。
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内就诊率74%,签约社区就诊率53%,开具延伸处方累计94万张,就诊下沉效应初显。
到2020年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15.9万张,乡镇薄弱养老机构改造全面完成;在街道(乡镇)层面建设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00家以上,提供“一站式”服务;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长者照护之家等社区托养机构1000家;培育示范睦邻点2000家,发展非正式照料,推动互助式养老。
大力发展多功能、专业化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促进机构、社区、居家养老的融合发展。
全面推进医养结合,加强养老护理员专业能力建设。
另外,根据《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显示,2020年末上海市医养结合服务中全市老年护理床位预期达到户籍老年人口数的1.5%,家庭医生1+1+1签约老年人有效服务率要达到70%及 26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以上。
具体发展指标如下:
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建议 在建设养老服务体系过程中,也应看到发展中存在一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中心城区与郊区养老设施在资源利用上不够平衡。
一方面,全市养老院按每年新增约6000张床位的速度在扩容,但另一方面,部分存量养老院又存在床位闲置现象,尤其是一些郊区农村养老院的床位使用率偏低。
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在扶持力度上不够平衡。
各区在推进时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相对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
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在融合发展上也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那么如何改善这种不平衡的现象呢?建议进一步促进机构养老与社区和居家养老协同发展。
在机构养老上,从主要关注失能老人向关注失能、失智老人并重。
在社区和居家养老上,扎实打造好“服务圈”,对农村养老工作给予更多政策倾斜。
在医养结合上,通过增加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比例、做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服务、畅通转诊绿色通道等措施,切实提升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医疗支持能力。
更多数据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上海养老产业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Home/Article/index/pid/0/id/615/aid/60499 我国老年人数量接近2.5亿 国家统计局1月21日公布的2018年经济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
2018年经济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总人口(不含港、澳、台)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
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351万人,女性人口68187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4(以女性为100)。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6401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9.58%,比上年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
全国流动人口2.41亿人,比上年年末减少378万人。
(来源:健康报网) /Home/Article/index/pid/0/id/615/aid/60499 就业人数迎58年来首降,深度老龄化社会正向我们走来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相比2017年末的77640万人有所下降,但这是196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就业人员减少失业率却创新低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介绍201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2018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比上年增多10万人,连续6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完成全年目标的123.7%。
12月份,全国城 27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镇调查失业率为4.9%,比上年同月下降0.1个百分点。
在1月16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就表示,目前我国 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2018年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降到了近年来的低位。
根据数据,就业人员还在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降低,而全国就业人员数量在减少,可能意味着 部分人员已更快的速度退出劳动力市场,比如退休人员不算失业。
老龄化社会不断深入 全国就业人员数量下降可能在于老龄化社会的深入。

据统计,2018年末,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比上年的24090万人增加了近900万,比重增加了约0.5个百分点。
其中,2018年末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分别比2017年的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快速增加。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由此可见,我国深度老龄化趋势正日益加剧。
老龄化社会的危与机 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不利因素显而易见:劳动力减少、社会总需求下降、社保负担加剧、社会活力消退等等。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老龄人口增加快,这反映出社会经济、卫生、医疗水平提高的结果。
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后,如果经济发展水平更快,财富创造得也越来越多,就不存在养不起的问题,反之则是另外一回事。
而关于老龄化带来的新的机会,国联证券表示,现在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还属于起步阶段,地产、服务、金融、用品各方面都还在探索阶段,尚未有一个标杆性的龙头企业。
居家养老将是未来的重点,上海等地颁布了类似“9073”的计划,发展方向包括上门护理,智能养老设备,及时的医疗护理信息平台等。
机构养老前景明朗,政府大力扶持。
(来源:同花顺) /Home/Article/index/pid/0/id/615/aid/60474 权威发布: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老龄化加深! 2019年0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的人口数据:我国最新的老年人口数据为: 2018年末,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对比:2017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2018年相比2017年增长了859万,增长了0.6%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对比: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
2018年相比2017年增长了827万,增长了0.5%2018年我国增加了859万老年人,我们来看看近四年的数据对比:2015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65万人,占总人口的10.5% 周岁及以上人口 14386 28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2016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
2017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
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
2015-2016年末,60岁以上增加886万,65岁以上增加617万;2016-2017年末,60岁以上增加1004万,65岁以上增加828万;2017-2018年末,60岁以上增加859万,65岁以上增加827万。
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根据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趋势,对未来三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预测数据为:2019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长727万;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长603万;2021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长521万。
2022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长将比2021年多一倍!!!以下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原文: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死亡人口99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351万人,女性人口68187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4(以女性为100)。
从年龄构成看,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972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3%;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9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6401万人,减少126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
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86亿人,比上年末减少450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4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378万人。
注:2018年,全国总人口增加530万人,但60岁以上增加859万人,65岁以上增加827万人。
(来源:国家统计局) /Home/Article/index/pid/0/id/615/aid/60531 养老研究 中国经济面临人口拐点:老龄化带来的三大影响 近期,一篇名为《2018
年:历史性的拐点——中国人口开始负增长》的文章再度引起了人们对中国人口问题的关切。
文章指出,2016年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后,2017年的出生人口不但没有如预期般增加343万人,反而减少了63万人(3.5%);而2018年,不但没有如预期般多生79万人,全国活产数反而减少了250万人(14.2%)。
根据育龄妇女结构推算,2018年生育率可能仅为1.05%(同年日本生育率都有1.42%——笔者注),甚至负增长近30万人,乃是近数十年来第一次。
29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当然,由于可能存在的统计误差及方法偏误,笔者无意于对本文的具体数字与结论作出考订。
但是,2013年11月,在实行了30余年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中共中央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而在2015年12月27日,人大常委会又进一步表决通过“全面两孩”政策,两者相隔只有2年左右,这或许可以表明,“中国人口形式比较严峻”本身并不存在太大争议。
人口问题包罗万象,除了众所周知的人口数量与结构外,它还涉及家庭组织、移民流动、医疗卫生等各方面,但是与生育政策密切相关的,首当其冲是人口数量与结构问题。
对我国而言,则尤其体现为老龄化问题。
在本专题中,笔者将在横向比较中定位中国人口问题,并着重探讨这对中国经济的三个重大影响——劳动力市场、政府财政(养老金与医保支出)以及储蓄率。
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显得更迫切,根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到2025年,老年人口将达3亿,占总人口的20%;2033年,4亿,占总人口近25%;而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达4.87亿,占总人口将近三分之一!老龄化将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下面,我们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劳动力市场、政府财政与储蓄率。

一、劳动力市场 (一)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可以大概分为存量逻辑与流量逻辑两个方面,在存量逻辑上,主要体现为劳动年龄人口(workingagepopulation)的减少。
事实上,早在2011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和占比就已经开始下降(虽然幅度不大)。
根据OECD的报告,2011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74.4%,比2010年下降0.1%;到2012年底,劳动年龄人口为9.37亿,比2011年减少350万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末,中国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进一步降至9.98亿人,占比71.8%。
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将低于1980年的60%,而在1980年,劳动年龄人口主要是在努力养育子女,可到2035年后,那时的劳动年龄人口则主要是在努力赡养老人。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下图展现了中、印、日、美4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更有趣的发现:第
一,中国(深蓝色虚线)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在1970年代后半期开始飞速提高,在整个19802010年间都在迅猛增加,而这与中国经济腾飞的时期正好吻合,因此,中国的“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可见一斑。

二,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在近30年的迅猛增长后,于2011年附近达到拐点,并开始迅速下降。
观察图中绿线的日本可以发现,自1990年代初开始,日本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也开始大幅下降,随后日本便加速迈入了老龄化社会,日本经济也陷入了所谓“失去的20年”。
诚然,日本经济的停滞是各方面原因共同促成的,但老龄化无疑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
一。

三,虽然就2017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情况来看,中国高于样本中所有国家,但如前所述,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自2011年就开始迅速下降,而且降幅非常快,这表明,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形势可能发生巨大的逆转。
而且,对中国而言非常不利的是,中国的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点——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意味着单位劳动成本的增加,这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而另一方面,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仍然很低,且在总体劳动力质量与科技水平上还无法与发达经济体相抗衡,换言之,中国并不具备资本密集型与科技密集型产业方面的优势。
这意味着,中国可能会同时减少对低收入国家与高收入国家的竞争优势,从而为其经济转型增添更多挑战。

四,印度(紫红线)在上表中尤为引人注目。
可以看到,自1970年代开始,印度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就一直在增长,迈入21世纪以来,其增长率甚至还在进一步增加。
考虑到印度的“改开”比中国晚10年(详见我们先前对印度改革开放简史的梳理),从人口角度上看,虽然亦存在不少问题(详见我们先前对印度人口问题的深度分析),但印度在未来的经济增长前景仍不可小觑。
30 2019年1月23日《每日养老资讯》 (二)新增劳动力数量减少与劳动力成本提高由于人口老龄化与低迷的出生率往往一体两面。
较低的出生率,给劳动力市场也带来了流量意义上的影响:新增劳动力数量减少。
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研究,如果将新增劳动力定义为18-22岁的人口,那么,2008年,新增劳动力为1.24亿,而到2011年已经下降到1.08亿,且随后继续以平均每年约700万的速度下降。
预计到2050年,新增劳动力大约只有6000万左右: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与新增劳动力数量的同时减少造成的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劳动力成本的提高。
近年来,关于外国制造业公司开始将生产厂址设在东南亚的新闻屡见不鲜,那么,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与东南亚各国相比到底怎么样?2018年3月,YumingCui与ChangrongLu的一篇论文将中国与东南亚的劳动力成本对此作了详尽的对比,见下表1:如上表所示,在选定的15国中,中国的总劳动力(平均最低薪资+福利)成本仅次于马来西亚与泰国,位列第
三,而这还仅仅是2010的数据,考虑到近年来中国老龄化问题的进一步加剧,劳动力成本可能更高。
相比而言,被视为潜在的“亚洲之虎”的越南其劳动力成本仅为我国的一半,而常常拿来与我国作对比的印度其总劳动力成本甚至还不到我国的一半。
不过,该论文也指出,由于中国体量巨大,因此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在不同地区亦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比如,我国东北与西北地区的劳动力成本相较东南亚国家仍然有优势,因此国内范围的产业转移仍然有可行性。
但这进一步涉及我国的人口流动与户籍制度问题,因篇幅所限,本文暂按下不表。
总而言之,过去近40年来,出口与投资在我国的经济崛起奇迹中扮演着至为重要的角色。
我国之所以在出口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与相应地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但随着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成本抬升,这一模式在中长期内或难以维系,这无疑彰显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但老龄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也不总是消极的。
2012年,OECD关于中国老龄化的报告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中国政府之所以常常费很大力气打响“GDP增长率保卫战”,因为GDP与新增就业密切相关,而新增就业的数量则决定了消化新增就业人口(比如,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如果太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这将给社会稳定带来重不可忽视的影响。
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与新增就业人口的减少,这份压力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意味着,从社会稳定意义上,中国在未来实际上或能承受更低的GDP增长。

二、政府财政 人口老龄化,同样会对长期政府财政造成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养老金与医疗支出方面。
(一)养老金
1.现状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基本养老金制度(用人单位与个人共同缴纳,一般由省级地方政府管理)、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企事业在缴纳基本养老金后自建的补充养老金)与个人储蓄养老金制度(比如商业养老保险)。
在我国,目前,前两种养老保险的资产规模占比分别为80%和20%,商业保险占比微乎其微。
在美国,则分别为10%、58%和32%。
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在我国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2017年覆盖近9.15亿人,覆盖率为65.85%),最为重要,因此下文对养老金的讨论主要是指基本养老金制度。
当下,我国的基本养老金制度采取社会统筹账户(现收现付制)与个人账户(基金累计制)相结合的形式。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已经退休和工作多年的人往往并没有过去的养老金积累,这构成了存量意义上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
此外,由于人口老龄化及人均寿命的延长,流量意义上的养老保险支出也在不断增长。
而且,长期以来,我国养老金年均收益率很低,甚至不及通胀,这意味着既有的养老金实际上还在缩水。
凡此种种导致的结果,便是我国基本养老金的收支缺口不断扩大: 31 2019年1月23日《每日

标签: #电子商务 #微信是什么意思 #一拍 #软件 #软件 #有什么 #比较好 #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