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A202021

不出去 4
年6月30日星期三责编:海鹰美编:张宁投稿邮箱:yy1220@ Citsyupplement身/ 边/ 人/ 身/边/事 XIAMENDAILY 我的退役故事征选文登 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厦门日报社联合主办 投稿邮箱:csfk@ 为高考护航的橄榄绿 ♥三点水 “翔安一中考点服务人员到位!”“新店中学考点志愿者到位!”……2021 年的高考在酷暑中如期来临。
早晨不到七点,厦门某拓展策划公司陈经理的手机就响个不停,各个高考点的志愿服务者都提前到位了。
“好!好!辛苦大家!”陈经理的脸上喜笑颜开,忙不迭地组织员工们搬运给志愿者的防暑降温用品。
这是一支特殊的志愿者队伍,所有志愿者都是这家公司的退役军人。
早在高考前几天,陈经理就把组织“高考护航”志愿服务的想法和员工们说了,为高考生送考,保障考生安全,大家一拍即合,因为报名太过踊跃,公司不得不提前进行了一轮筛选,劝退部分人员留守公司、提供后勤保障,选派18名经验丰富的优秀退役军人参加此次的“高考护航”活动。
志愿者们统一穿着迷彩服,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早晨,考生入校的时间刚好赶上上班交通高峰,志愿者和交警一起疏导分流过往车辆,护送师生安全过马路。
不足百米的斑马线,志愿者们往返不下百次。
临近中午,考生陆续走出考场,此时正是艳阳高照,地面暑气蒸腾,人只要在露天站上一小会儿就觉得脚底板发烫,他们身上的迷彩服被汗打湿了又晒干了,晒干了又被汗打湿了,但没有一个志愿者叫苦,没有一个人喊累,所有人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位置,守护着莘莘学子的安全。
傍晚时分,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哪怕被雨淋湿,依然没有人退缩,大家像钉子般钉在了岗位上。
很快,一把把雨伞遮在了志愿者的头上,原来,是考生家长们自发地为校门口站岗的退役军人志愿者高高地擎起了伞,演绎出“爱出者爱返”的动人诗篇。
连续三天高考,18名退役军人志愿者早出晚归,和警察、老师们一起为高考学子搭建起一条安全的赶考路,营造出平和有序的考试环境。
三天的志愿服务结束,每个人都晒黑了一些,有的人甚至晒脱了皮、脚底磨出了水泡,但大家的脸上都是藏不住的喜悦,心里更别提多舒坦了。
“志愿服务光荣”“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是大家一致的心声。
我想,多年后,已步入高校、走出社会的孩子们再忆起当年的高考,除了考场内沙沙作响的纸笔交响、教室外嘤嘤不绝的盛夏蝉鸣,还会有校门口那一抹默默守护的橄榄绿吧。
征文启事
一.征文内容:紧扣主题,通过见闻、经历,记录抒写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故事。
征文以记叙文为主,侧重于征集退役军人退伍后创新业、立新功的故事,可以是退役军人讲述亲身经历和感悟;也可以写战友的故事,或者记录身边退役军人的故事,展现他们忠诚奉献、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和军人风采。

二.征文时间:2021年5月11日至2021年7月25日
三.征文要求:扣紧主题,弘扬主旋律。
以记叙文为主,篇幅800字左右为宜,长则不超过1000字。
题目可自拟,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作品须是署名作者自己所写、首发,严禁抄袭。

四.征文邮箱:征文作品请发送到邮箱csfk@,注明“退役军人故事”字样,并留下真实姓名、地址、联系电话。

五.奖项设置:设一等奖2名,各奖励1000元;二等奖5名,各奖励500元;三等奖8名,各奖励300元;优秀奖10名,各奖励200元,并颁发获奖证书。

六.刊发方式:入选的优秀作品将在《厦门日报》“城市副刊”陆续刊发,同步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微信公众号发布。
作者若无特殊声明,入选及获奖作品一经投稿即视为同意无偿授权主办方纸质媒介、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及相关单位进行线上线下以推文、公众号文章转发或汇编丛书发行等方式对外宣传。
老照片之史料♥楚人 一份珍贵的演讲布告 周末晚上,我们几个文史爱 张闻天同志曾担任过马克思 好者又聚在一起,开始了我们的共产主义学校的校长,1933年他 文史沙龙。
刚刚坐下,收藏家林亲自做过多次演讲。
根据中央苏 细平先生就迫不及待地对我说:区发行量最大的报刊《红色中华》 “听说你最近在认真学习党史,今发布的海报,4月9日洛甫演讲的 天我带来的这份史料,你一定会主题是“中国苏维埃政权的现在 非常感兴趣!”他边说边郑重地把与未来”,5月14日他演讲的主题 一份塑封的史料递给我。
是“目前红军建设中的几个基本 这真是一份珍贵的党史资问题”,12月3日洛甫演讲“广州 料!泛黄的纸张上,印着简单的公社”。
演讲布告,没有图片,布告全部都 根据史料记载,当年马克思 是文字。
这个布告的标题是:党共产主义学校的办学条件是非常 校第二次学术讲演。
内容有四艰苦的,党校学员的宿舍是农民 点,分别是:讲题——中国苏维埃的草房,地上铺上稻草就是床铺, 政权的现在与未来;讲员——洛有时草铺也不够,学员们干脆就 甫同志;日期——四月九日上午睡楼板。
在洋溪办学时,一座旧 九时;地点——洋溪马克思共产祠堂兼当教室、饭堂、俱乐部、礼 主义学校。
末尾用一行小字做了堂,教室里的桌椅板凳都非常破 说明:欢迎各机关同志自由参加,旧,门前的空地上有篮球架和两 但最好事先阅读参考书籍,以帮张乒乓球台,是学员们利用课余 助理解。
布告周围用一个简约的时间自己动手做的。
当时,因敌 图框做了修饰。
机不断袭扰,学员们经常在茂密 这里提到的洋溪马克思共产的树林里上课。
后来,马克思共 主义学校就是今天中央党校的前产主义学校迁到瑞金沙洲坝大埠 身,洛甫即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村,师生自己动手,种菜养猪,养 领导人张闻天同志。
马克思共产鸡养鸭,做豆腐,打草鞋,经过努 主义学校首开中央党校的办学历力,伙食才大为改善。
史,成为我党培养造就干部的摇 我们反复端详着眼前这份难 篮。
从1933年3月在瑞金叶坪洋得的珍贵史料,革命前辈们在战 溪村创办到1934年10月红军开火纷飞中艰苦学习的情景,仿佛 始长征而停办,它在不到两年的浮现在眼前,格外催人奋进。
正 办学时间内共培养了300多名苏值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重要时 区党政军和群众团体干部,在紧刻,能够近距离接触这样一份稀 张动荡的战争形势下造就了一批有的史料,让我们对“学史明理、 具有较高马列主义水平与实践斗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争经验的宝贵干部人才。
有了更深的体会与感悟。
人间草木♥寒霜马齿苋唤醒的记忆 炎热的夏天,我特别钟情凉拌马齿苋,不仅因为做法简单、口感滑嫩、味道清爽,还因为马齿苋有我温暖的记忆。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父亲因病在家休养三年,没有工资收入,家里就以养猪作为家庭经济来源。
菜园里种的猪菜不够猪吃的时候,我放学后就要拎着菜篮子去田间地头摘白苋菜、带刺红苋菜、马齿苋来喂猪。
马齿苋生命力超级顽强,是“取之不竭”的一种野菜,最常被农人摘来喂猪,所以在闽南马齿苋又被称为“猪母菜”。
夏至过后,尽情享受阳光照耀和雨水滋养的马齿苋长得饱满翠绿、肥厚多汁、口感脆嫩,是采摘的最佳时期。
这时,父亲总会从篮子里挑出一大把水灵嫩绿的马齿苋,放进锅里焯水,捞出放凉后,加入香油、黑醋、蒜末、辣椒粒,凉拌一盘让我们配饭。
说实话,刚开始我是十分抗拒的,心里想:这是猪吃的东西, 怎么能给人吃啊?父亲告诉我,马齿苋作为蔬菜,味道 不算特别好,吃起来像苋菜一样滑滑的,略有些酸,但它的营养价值却相当高,这么好的菜,有必要吃一吃。
那时,农村卫生条件不太好,邻居小男孩爱在地上玩,手脏兮兮的还拿东西往嘴里塞,他染上痢疾,父亲用马齿苋煎水让他连喝三天,不打针、不吃药,他的痢疾就痊愈了。
后来,我到中药厂工作才知道,马齿苋性凉,清热解毒,可治痢疾。
马齿苋又名长寿菜,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可以降肝火、清心火。
父亲经常熬夜写文章,第二天起来眼睛发红,吃吃马齿苋就好了。
马齿苋还能清肠热、调理便秘,奶奶年纪大胃肠蠕动慢,父亲便不时做凉拌马齿苋给奶奶吃。
弟弟患上湿疹,父亲挤点马齿苋汁涂抹在患处,涂几次弟弟的湿疹就好了。
据说,马齿苋还可以防治少白头,不知道是不是我 们小时候吃多了马齿苋的缘故,我们三姐弟年过五十还拥有一头令人羡慕的乌发。
那年夏天,我到北京看望儿子,在他居住的小区草地上看到一簇簇开着黄色小花、茎红叶绿的马齿苋,记忆中的味道便在内心深处蔓延,那是带着泥土清香的味道,更是一缕淡淡的思亲愁绪。
我赶紧采摘了一把,带回儿子的宿舍凉拌,不承想,竟被儿子数落:“也不知道有没有喷洒农药,你就敢摘来吃?”我像个犯错的孩子低声狡辩:“我有用盐巴水浸泡了半小时,还清洗了好几遍呢。
” 儿时我们住的村庄早已建成大型商业广场,难觅马齿苋的踪影。
幸好漳浦婆家菜地里有很多自由生长的马齿苋,年复一年,蓬勃旺盛。
每次回去看婆婆,我都要去采摘食用,熨帖了肠胃,滋润了味蕾,也唤醒了记忆。
情网♥临水 哥哥 也许是做泥瓦时,羡慕桃红哥哥帮桃红做的泥瓦又大又漂亮;也许是站在桑树底下流口水时,眼馋四妮哥哥爬到树上帮四妮摘了一捧红得发紫的甜桑葚;又或许是寒冬时节,嫉妒麦苗哥哥偷偷从麦垛沿儿给麦苗抓回了一只活泼的小麻雀……小时候的我,多想像小伙伴一样有个哥哥啊!为此,我曾经很不讲理地埋怨妈妈:“为什么要把我生成老大?为什么不先给我生个哥哥?” 想要有个哥哥,应该是许多女孩的心愿吧!我的这个心愿,在认识老公后,稍稍得到了些满足。
这绝不是因为我把老公当哥哥一样依赖,我的心愿能实现,全因为老公是个有哥哥的人呐!结婚之前,哥哥是如何照顾我老公的,我不太清楚。
听婆婆说,我老公上大学的学费是 哥哥提供的。
刚工作时,哥哥便碰到了喜欢的女孩,可为了供我老公上学,哥哥拒绝了女孩:“要供弟弟上完大学,才谈恋爱。
”好在女孩也喜欢哥哥,善解人意的她一直等到我老公大学毕业,才和哥哥定亲,那个女孩就是我们的嫂嫂。
我和老公结婚后,哥哥确实是让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老公是个特别讷言的人,每次从厦门回湖南老家,哥哥总是不厌其烦地带领我们去拜访亲朋好友,开车载我们去景区游玩,请我们吃好吃的……有时候,我很不理解地问老公:“这不是你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老家吗,怎么啥事都要哥哥操心?”老公很骄傲地说:“哥哥疼我啊!”哎!一句话就戳到了我的痛处,从小没享受过哥哥的疼爱,自然理解不了他的那份心 安理得。
哥哥建立了一个大家庭微信群,每 当过年过节他都在群里给家人发红包,不光如此,他还常常给我们网购吃的喝的和日常用品。
去年我生日那天,哥哥一大早就在家庭微信群发来了祝福红包,并嘱咐我那不解风情的老公,要他给我做好吃的,中午,在哥哥的“遥控”下,老公还给我送来了生日蛋糕,晚上哥嫂帮我挑选的新衣服也寄到了。
一个已是不惑之年的中年母亲,还有机会像小女孩一样被哥哥嫂嫂善待、疼爱,心里的那份幸福自然不言而喻。
我知道,哥哥对我的疼爱,自然是因为老公的存在,这种疼爱也不过是世间万种亲情中的一种,但它足以温暖我的生活,弥补我从小没有哥哥的遗憾。
感悟♥淡茗 专心当下 我时常陷入一种心浮气躁的状态。
逛商场时,惦记着家务活还没干完;干家务活时,一心只想尽快完事,出门散步;散步时,想着得挤出点时间练琴;练琴时,又心猿意马不在状态,想着一篇稿件还差个结尾,今天的阅读任务也还没完成;拿起书本,却不能真正沉下心进入文字世界,不时放下书本,拿起手机……如此这般,没有一件事做得心无挂碍,舒畅痛快的。
时间是真的不够用。
每一个工作日,下班回到家后,可支配的时间只有区区数小时,这些时间得用来做饭烧菜,完成日常家务活儿,学习和锻炼也是必须的,睡眠时间也得保证基本充足。
周末两天似乎更忙,想赖床不起睡懒觉,平时 无暇顾及的琐事皆留待周末解决,阳台花草需要打理,亲友要相聚联络感情,还想约闺蜜见面喝茶,美容保健商场购物……什么都想做,却似乎都做不了、做不好,稍不留神,时间就像小鱼儿似的迅速溜走,根本揪不住。
不想日子过得如此纷繁杂乱却一事无成,最近开始自我反思,进行改变——既然时间不够,那就不给自己设定枷锁,选择做某件事,那就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去完成:练琴时,便心无旁骛倾情投入,感受旋律流畅之美妙;写作灵感来时,就放下手中无关紧要的活儿,打开电脑一气呵成;读书时,逐字逐句沉浸其中,享受阅读的时光静好;逛商场就逛个 尽兴方归;玩手机便玩个痛快过瘾。
脏衣服滞留一两天再洗也无大碍,不出阳台即可对满地枯叶落花视而不见;一天不锻炼不会变成大胖子,一个月不写稿件算不得犯罪;三日不读书未必真的面目可憎,五日未练琴也非了不得的大事,毕竟我又不用考级。
当然,改变固有的行为习惯其实并不容易,这需要我们有意识地一点点慢慢付诸努力。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在安享休闲,当我认真投入,我会感到身心充盈,舒心畅快。
时光充实得让我忘记孤独寂寞,忘记空虚颓废,甚至忘记疾病伤痛。
专心当下,为人、行事,这样生活,真的很好。
再回首 ♥烙忱 荔枝红艳艳 每年夏季,我都期盼着荔枝登场。
第一次知道荔枝,是1964年我读初中时,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解课文杨朔的《荔枝蜜》,他说自己曾在海南品尝过荔枝:“果肉晶莹,皮薄核小,肉厚汁多,味道清甜,爽滑可口。
”老师的话,让我口舌生津,垂涎欲滴。
第一次品尝荔枝,则是五年后的事了。
1969年1月,我参军来到福建,这年7月,连队进驻师农场“双抢”。
一天,班长从连部领回一盆荔枝,说是师领导犒劳我们的。
大家非常高兴,你一颗我一颗地吃了起来。
我轻轻剥开一颗荔枝,只见果肉如珍珠般透亮,放入嘴里,牙一咬,果汁四溢,清甜沁心,细腻爽口,不禁大赞:“真是佳果圣品!”班长接过我的话:“没错,荔枝就是百果之王!好多诗人给荔枝写过诗句,比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熟悉当地情况的班长告诉我,福建的荔枝主要分布在闽南和莆田,郭沫若的诗句“荔城无处不荔枝”,说的就是莆田。
第一次见到满树荔枝的壮观景象则在1971年7月。
那时,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十周年,我所在的部队组织文艺汇演,各师宣传队陆续到军部集中。
那天,我们的车开进莆田,只见那山坡上、公路旁一棵棵荔枝树挂满红果,像一盏盏小灯笼缀在绿叶间,叠翠流丹,惹人心醉,压弯枝头的荔枝,不时在我们乘坐的“解放牌”敞篷卡车边擦身而过,只要伸出手,就能轻易地把荔枝拽下,但车上的战友们没有一个人伸手。
每当汽车交会时,我们的驾驶员总是放慢速度,避免碰落树上的荔枝。
这真是“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最好诠释。
后来,我调往莆田的部队机关工作,与荔枝有了更多的“亲近”。
一次,我去某机关大院办事,看见一棵用栅栏围着的荔枝树,便好奇地问:“这荔枝树怎么还围着?”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一棵唐代栽种的荔枝树,名叫“宋家香”,虽树龄1200多年了,仍枝叶繁茂,果实累累;据说,二十世纪初,美国传教士蒲鲁士曾两次从莆田运走荔枝树苗,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试栽成功,并推广到南部各州及巴西、古巴等地,由此可见,美国等国所种的荔枝,还都是“宋家香”的后代呢。
听了他的介绍,我真是大长见识。
记得有一年,台风即将登陆莆田,地方请求部队派人抢收荔枝,一声令下,战士们紧急行动,拿剪刀的、扛梯子的、背筐子的、开卡车的……浩浩荡荡奔向荔枝林。
为了与台风抢时间、争速度,战士们饭也顾不上吃,啃干粮、喝水壶的水。
在场的乡亲们过意不去,一直叫我们吃荔枝,可大家回答:“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沈战役时解放军一个也不吃;莆田这个地方出荔枝,如今我们一颗也不能吃。
”看着已经抢收好的荔枝,乡亲们和干部们都万分感激。
在莆田生活久了,我也学会了用荔枝做美食,比如,用荔枝与薏米煮糖水、荔枝与山药煮粥等,别有一番风味。
荔枝吃多了容易上火,我也懂得了把荔枝泡在冰凉的井水里,凉透了吃,绝对是消暑佳果。
如今,家家户户都有冰箱,荔枝放入冷藏“,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的担忧自然没有了,当我们愉快地品尝那清甜美味的荔枝时,不由得感慨社会进步,更珍惜当下美好的生活。
食尚 ♥出尘 四季豆与状元豆 四月一到,四季豆就开始上市了,一把把青翠可人。
我爱吃四季豆,掐头去尾,撕掉豆角两边的筋,洗干净后,斜着切成丝儿,把薄薄的三层肉片炒得焦香油亮,再加入豆丝儿一起炒,就是一道很好的下饭菜;或者,和老家的酸菜梗一起下油爆炒,也是一道好吃的菜。
小时候,老家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四季豆,那些留下来做种子用的豆角一条条圆鼓鼓、荡悠悠地挂在田间地头。
用不了那么多豆种,一部分豆子晒干后,在端午时节可与瘦肉掺在一起,包成豆粽。
豆粽咸咸香香的,散发着诱人的豆子香和粽叶清香,人人都爱吃。
现剥的豆子还可以放进盐水里煮熟,柴火灶煮出来的豆子软烂绵密,豆香浓郁,还带点淡淡的咸味,吃多少都不觉得够。
母亲是种菜能手,她种的芋头、地瓜、花生都很高产。
母亲曾在我家屋后种过状元豆,整地、播种、搭架、堆肥都是她一个人。
我一次一次地跑往后山撒欢,也见证了屋后的这片小菜地从荒芜到茂盛,当时我惊叹的是种子的力量,却忽略了母亲的辛苦劳作。
待状元豆收成时,母亲摘回了好几簸箕。
剥开豆荚,扁圆的豆子看起来鼓鼓的,很是小巧可爱。
母亲变着花样给我们做状元豆吃,焖炒炖煨,我最喜欢母亲做的状元豆焖排骨,排骨炸得香喷喷的,加水慢炖,排骨软烂之后加入状元豆一起焖熟。
这道菜一出锅,满屋飘香,馋得我们直流口水,一心只想着快点开饭,我们好大口吃菜大口扒饭。
随着年岁增长,很多食物的滋味已不似孩提时那么令我们心动,只是记忆中那些食物的味道与食物带给我们的快乐却逐年加深,那些令我们难忘的滋味,大概源于我们对童年、家乡、亲人挥之不去的深厚情感吧。

标签: #手机 #店铺 #找对象 #都是 #机顶盒 #有没有什么 #格式 #微信闪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