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彩色CCD的棱镜摄谱实验,ccd是什么

ccd 6
基于彩色CCD的棱镜摄谱实验张希文张权 光谱学是研究各种物质的光谱的产生及其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
光谱是电磁波辐射按照波长的有序排列;通过光谱的研究,人们可以得到原子、分子等的能级结构、电子组态、化学键的性质、反应动力学等多方面物质结构的知识。
在化学分析中也提供了重要的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
发射光谱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别的光谱:线状光谱、带状光谱、连续光谱.线状光谱主要产生于原子,带状光谱主要产生于分子,连续光谱则主要产生于白炽的固体或气体放电。
待研究问题:
1.将复色光变成单色光的分光元件有哪些?根据什么原理?
2.复色光经棱镜分光后的未知光谱是如何计算的? 实验原理 棱镜摄谱仪是利用棱镜作为分光元件的摄谱仪器。
棱镜的分光原理如图21-1所示。
棱镜摄谱仪的构造分为平行光管、棱镜、光谱接收三部分;按所用的波长的不同,摄谱仪可分为紫外、可见、红外三大类,它们所用的棱镜材料也不同;对紫外用水晶或萤石,对可见光用玻璃,对红外线用岩盐等材料. L2 
F P F2 F1dl f2'b 图21-1三棱镜分光原理本次实验所用的是可见光范围内的小型棱镜摄谱仪,如图21-2所示。
S为光源,L为聚光透镜,使S发出的发散光会聚后均匀照亮狭缝,S1为狭缝,以控制入射光的宽度;L1为准直透镜,和S1的距离大小等于其焦距,产生平行光后,均匀的照射在阿贝棱镜的入射面上,这是摄谱仪的第一部分。
经透镜L1照 射过来的平行光,通过阿贝棱镜中的两个30度三棱镜分光,并作90度转向后出射,经阿贝棱镜分光后的各种单色光不再相互平行,而是之间有相互较小的夹角,这就是分光的本质所在。
至此完成了摄谱仪的第二部分。
经过分光后的各种单色光,由会聚透镜L2,将各种分离的单色光会聚成单一谱线,成像于L2的谱平面上。
将彩色CCD的成像面置于L2的谱平面上;通过彩色CCD连接到计算机和显示器,可以看到各种分离的彩色谱线。
利用CCD拍摄不同的光源谱线,记录成图片格式存储。
计算机对这些图片进行比对,用插值法,从已知谱线和未知谱线的位置(像素)关系上,就可以计算出未知谱线。
同时,我们在CCD的成像面的位置上,安装了平板玻璃视窗转换机构,用20倍放大的广角目镜,可以观察到全景的彩色分离光谱。
图21-2棱镜摄谱仪原理简图 图21-3阿贝复合棱镜截面图 实验装置 汞灯及电源、氢灯及电源、氦灯及电源、狭缝、聚光透镜
L、准直透镜L1、阿贝复合棱镜、会聚透镜L2、彩色CCD、计算机。
其中重要的元件是阿贝复合棱镜和彩色CCD,以下是两个元件的简介。

1、阿贝复合棱镜小型摄谱仪常选用阿贝(Abbe)复合棱镜,它是由两个30角折射棱镜和一个45角全反射棱镜组成,如图21-3所示。
它是摄谱仪中的关键元件。
在摄谱仪中,棱镜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分光,即利用棱镜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折射率的性质来进行分光。
折射率n与光的波长λ有关。
当一束白光或其它非单色光入射到棱镜时,由于折射率不同,不同波长(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偏向角,从而出射光线方向不同。
通常棱镜的折射率n是随波长λ的减小而增加的(正常色散),所以可见光中紫光偏折最大,红光偏折最小。
一般的棱镜摄谱仪都是利用这种分光作用制成的。

2、CCDCCD是电荷耦合器件的简称(ChargeCoupledDevice),也称为CCD图像传感器。
CCD是1969年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威拉德·博伊尔(WillardBoyle)和乔治·史密斯(eSmith)所发明的。
1971年,贝尔实验室的研究员已能用简单的线性装置捕捉影像,CCD就此诞生。
CCD它使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把光线转变成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压缩以后由相机内部的闪速存储器或内置硬盘卡保存,因而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借助于计算机的处理手段,根据需要和想像来修改图像。
本次实验中使用彩色CCD是作为记录分析工具,代替了原来的费事耗时的黑白底片冲洗方法;不仅如此,更为关键的是底片成像工艺已逐渐被CCD取代,现在只要少数行业在继续使用。
实验中,氦灯谱作为已知谱,氢灯谱和汞灯谱作为未知谱.在实验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分别将三种光源谱分段拍摄下来,记录成图片格式。
利用计算机处理图片的技术就可以准确的由已知光谱将未知谱 线计算出来。
计算的方案是利用插值法,如图21-
4,将21与dl2l1近似看 成线性关系,则 
1
2 ddx x图21-4插值法计算波长原理 x1dx21d ()dx x
1 21d 实验要求
1.预习要求
(1)可以用来分光的元件有哪些?
(2)理解阿贝复合棱镜分光原理。

2.实验过程要求
(1)调节光源、会聚透镜
L、狭缝中心处于等高共轴状态:用钢板尺测量狭缝中心、会聚透镜中心、光源中心,使之等高;同时,三者必须置于同一条直线上。
打开氦灯源,开启5分钟后,使光源经会聚透镜L成一个缩小的实像,实像位于狭缝处并照亮狭缝。

(2)调节狭缝:可调狭缝是用来限制入射光束的宽窄,它也是光谱线的宽度调节机构。
狭缝的大小通过狭缝上端的手轮调整,一般以0.1mm为宜,转动手轮时一定要用力均匀,轻柔。

(3)观察谱线:光源通过棱镜分光后,光谱成像在观察平板玻璃处,调节会聚透镜L2的调节旋钮,使用目镜观察谱线直到清晰为止。

(4)从左到右记录观察到的谱线颜色、条数、强弱。

(5)更换光源,重复上述步骤。

(6)摄谱a)将观察平板玻璃转换机构向上翻转90°,调整支撑CCD精密三维平台至合 适位置,打开CCD遮光罩,将CCD成像面居中对准光谱平面位置。
连接好CCD,打开计算机桌面上CCD应用软件toupview,在软件中单击相机选 项列表,可以看到VHCCD05100KPA,单击;可以观察到大窗口中,有图像的显示,此时图像可能不清晰,通过调节CCD的三维台的
X、Y、Z旋钮,直到观察到的图像到最清晰的位置。
单击捕获按钮拍摄图像,图像是按照次序1,2,3记录存于缓存中,此时必须通过另存为自命名文件夹xxx,将图片存于文件夹中。
b)将氦灯光源置于光路中,按步骤a)调整,先将三维平台由左向右移动,观察 全部谱线。
由于光谱线宽度比CCD靶面要宽,所以整个光谱线要用三张图片分段拍摄,处理时将三幅图片拼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先拍摄氦灯光源可见光长波段(红、黄)的光谱谱线图片,拍摄1次。
CCD位置保持不动,换上汞灯光源并调整,在CCD上出现清晰图像;拍摄1次。
再换上氢灯光源,重复上述步骤。
拍摄完图像后,按照具体拍摄的光源谱线对图像进行命名保存。
(如:氦-左
1,汞-左1等)c)移动CCD至光谱的中间位置,重复上述过程;移动CCD至光谱的右边位置,重复上述过程。

(7)光谱分析原理:在靠近待测波长的两侧,选两条波长和为已知的光源谱线,依据线性关系,求出值。
具体来说,可以在选择好的软件(如photoshop,PowerPoint,由于不同软件的使用方法不尽相同,这里不加赘述。
)中打开保存好的图片,将氦灯光源的三幅图片按照特征线重合的原则拼接在一起,同理拼接汞、氢光源的三幅图片。
这样,9幅图片被拼接成三张完整的光源谱。
然后将三种光源谱线图依次从上往下排列,形成一张图片。
再从这张谱线图上读出并记录谱线的坐标值(像素点位置),得到坐标之后,利用插值法即可通过已知波长计算位置谱线波长。
思考题
1.实验中影响光谱清晰度的调节机构有哪些?
2.实验中,CCD靶面的横向宽度小于光谱成像面的横向宽度,实验中是如何完 成的?
3.本实验中,能否将光谱成像面的横向宽度做到小于或等于CCD的靶面横向宽度?如果能,怎么做?实际实验中未做,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4.三棱镜可以作为分光元件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书目:[1].赵凯华、钟锡华.光学[M]上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16-21.[2].母国光、战元龄.光学[M].南开: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540-552[3].谢行恕、康世秀、霍剑青大学物理实验第二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47-151.[4].吴国安.光谱仪器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78-84.

标签: #cfa #cookie #错误代码 #压缩文件 #文件格式 #不接受 #工区 #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