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某些术语用词辨析,character是什么意思

character 0
术语辨析 地质学某些术语用词辨析 杨建超章雨旭黄泽光 摘要:对地质学专业术语中几组常见的错别字进行了辨析,并分析了产生错别字的原因,阐述规范地质学专业术语的重要性。
关键词:地质学,汉字,别字 DiscriminationofSomeGeologicalTerms YANGJianchaoZHANGYuxuHUANGZeguangAbstract:monwronglywrittentechnicalcharactersingeologyarediscriminatedinthisarticleandthereasonisanalysed.Theimportanceoftechnicalcharacterregulationisalsoelaborated.Keywords:geology,character,wronglywrittencharacter 地质学是对地球的组成、结构和演化进行研究的学科。
地质学专业术语是地质学领域定义明确的专业用语,它反映了地质学基本特征及其释义。
规范地质学专业术语有利于国内外地质学学术交流。
尽管1993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地质学名词》早已公布,但研读地质学论文、著作及一些工具书,包括字典、词典,可以发现,有许多术语的用词或用字尚不统一;在笔者从事地质学论文的编辑过程中,还常见一些错别字。
因此,地质学专业术语用词亟待规范统
一。
  笔者结合编校工作实践,对几个常见的尚未统一的地质学专业术语进行辨析,以期与同行探讨,进而规范地质学专业术语。
一术语别字分类 (一)由于不解词义而出现的用词错误 
1. (蜓.)科化石(打点的为错字,下同) 为有孔虫类微体化石的分类名称,是石炭纪、二叠纪的重要化石。
 又称“纺锤虫”,旧称“筳蜗”。
已发现的 的写法有: 、筳、、蜓4种。
在笔者编辑的文稿中这4种写法均曾见过。
1979年地质出版社出版的《地质辞典》(三)古生物地史分册和198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类》用的是 ;1983年地质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地质词典》用的是 ;而1992年某出版社出版的《英汉石油大辞典》石油地质分册用的是,但该词典附录2词目汉字拼音索引中用的是蜓,同一版本的词典用词前后竟然不一致。
200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增补本《现代汉语词典》、1980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均未收录“ ”字。
一般计算机也无法录入“ ”字,百度搜索的几百个结果都是用“蜓”代替。
中国 科研究是由李四光创始并奠定基础的。
他把“筳状之虫”命名为“ ”,以代替纺锤虫一名。
值得注意的就在于,该字是竹字头,而不是虫字旁。
古生物学中把壳为钙质,外壳有凸镜形、纺锤形、圆球形、圆柱形的纺锤虫称为 [1]。
因此,笔者认为上述关于“ 、筳、、蜓”的4种写法中,应选择“ ”为正确的字,这符合李四光对 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应增补收录“ ”字。

2.腐殖(植.)质  35 中国科技术语/2007年第3期 200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
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
有的作者以为腐殖质是植物腐烂后形成的,所以误把腐殖质写成了腐植质。
实际上,腐植质 的植是错别字。
  (二)沿用已废止了的字(简化字)
1.潟(泻.)湖 有的作者把“潟(音xì)湖”写成“泻湖”“舄湖”,造成“潟”“泻”“舄”混用。
1992年出版的《英汉石油大辞典》石油地质分册用的“潟”,如“潟湖”,1979年地质出版社出版的《地质辞典》(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分册,用的是“泻”,如:“泻湖”。
200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用的是“潟”,即“潟湖”。
其释义为:浅水湾因湾口被淤积的泥沙封闭形成的湖,高潮时可与海相通。
而“泻湖”则是“潟湖”的旧称。
1994年9月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质学名词》为“潟湖”,曾用名“泻湖”。
20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由周麒主编的《出版校对培训教程》则把“泻湖”的“泻”列为误用被淘汰的术语[2]。
潟字的含义为“咸水浸渍的土地”,既然是“浸渍”,应该是不流动或流动不畅;而“泻(繁体字为瀉,字形与潟相近)”则是“液体很快地流下”[3]。
因此,根据定义,应统一用“潟湖”,而非“泻湖”。
 
2.新沟嘴(咀.)组 规范的名词术语包括地名、机构名和人名。
查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31年5月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其释义为,新沟嘴在湖北监利县北九十里。
当东荆河北岸。
此辞典用的是嘴,而不是咀。
“咀”字是《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简称《二简》)中的字。
国务院于1986年6月24日发出了批转国家语委《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的通知,宣布《二简》自通知下达之日起停止使用[2]。
因此,新沟嘴组为正确的名称。
(三)音近形似易混的字 坳(拗)陷。
坳(ào),释义为山间平地,例:山坳。
拗(ǎo),使弯曲,使断;折。
“坳陷”是泛指在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区中,由负向构造运动所产生的相对下降的地区,其规模、形状、内部结构和成因都是不确定的[4]。
坳陷一般作名词用,譬如:济阳坳陷等。
而“拗陷”则作动词时才用,例如:由于地质作用发生了拗陷。
(四)术语运用不准确例如:“……可能来自深部的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5]。
这里“系”本身就是地层划分中使用的单位术语,若把句末“地层”二字省去,句子结构已经完整。
若把“二叠”后的“系”字改写成地质年代单位的“纪”字也可。
又如:“上石炭系”应为“石炭系上统”或“上石炭统”,“上石炭纪”应为“晚石炭世”。
依据《地质学名词》中所列名词,早、中、晚元古界采用“古、中、新”元古界(代)作为正式名称。
并在“古、中、新”之后加括号标明相应的“下、中、上”,例:古(下)元古界、中(中)元古界、新(上)元古界,以示同国内传统名称的对应关系[6]。
再如“碳酸岩”和“碳酸盐岩”的用法也不统
一。
地质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92年已有明确的界定。
沉积成因的用“碳酸盐岩”,对应的英文名为“carbonaterock”,岩浆成因的是“碳酸岩”,对应的英文名为“carbonatite”[7]。
(五)有争议的字 
1.板块汇(会)聚  板块汇聚或板块会聚都是指板块运动彼此汇合。
笔者认为“汇”的动感更强烈,而“会”更多地是表现一种状态;而“板块汇聚”更清晰地体现了板块移动的过程,“板块会聚”则更多地只能体会其结果。

2.“与”“和”  在日常口语中,二者差别很小,可以相互替代,但在科技论文中,二者若不能明确分工,则可能使句子含义不明。
如“印度板块与羌塘地块和扬 36 术语辨析 子地块碰撞”“Fe2+与Mg2+和CO32−结合”都还可以据常识理解。
但类似于“张三和李四与王五打起来了”就不易弄清了,是二打
一,还是各自为阵?若是二打
一,谁和谁是盟友?笔者建议将赤壁之战表述为“曹操与刘备和孙权打起来了”,即“与”仅作介词用,而“和”仅作连词用,给它们明确分工,以免歧义。

3.“伊迪卡拉系”还是“埃迪卡拉系” 最近国际地层委员会将与我国震旦系(狭义)相当的地层命名为Edicaran,命名剖面在澳大利亚南部的Ediacara山,与Edicaran生物群有关。
查“中国期刊数据库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文章均将Edicaran生物群译为“埃迪卡拉生物群”,仅现代地质上有一篇文章译为“伊迪卡拉生物群”。
1993年出版的《地质学名词》一书中也用的是“埃迪卡拉生物群”。
但是最近地质出版社出版的《地质英汉大词典》用了“伊迪卡拉生物群”。
笔者等认为,依据从先律,“埃迪卡拉系”“埃迪卡拉生物群”不能改为“伊迪卡拉系”“伊迪卡拉生物群”。
类似的其他词汇也不应轻易更改译名。
 
4.埃达克岩 近几年“埃达克岩”这一名词频频见刊,而一般词典上均无此词,它原是Adakite的音译。
可是东西方的思维差异和对岩石的命名方法的不同导致Adakite含义清楚(是以产地命名的,即产于Adakite的一种较特殊的岩石),而“埃达克岩”含义却不清楚了。
因为我国的火成岩石命名是以成分为主线的。
现在对“埃达克岩”的定义主流是高锶含量的中酸性岩。
可以看出,它在火成岩石分类表上是没有明确位置的。
所以已经有岩石学家建议不用“埃达克岩”,就用“高锶石英闪长岩”或“高锶花岗二长岩”等。
二术语常见错别字及纠正 地质学论文中专业术语的错别字还有(加点的为错别字):上伏.(覆),下覆.(伏),倾覆.(伏),溶.融(熔),纺缍.虫(锤),胞.子花粉(孢),迭.层石(叠),油价低靡.(迷),付.矿物(副),同位素年令.(龄),固熔.体(溶),炭.酸盐(碳),侵.染状 (浸),孤.形构造(弧),花冈.岩(岗),径.纬度(经),不正.合(整),海棉.状(绵),二迭.系(叠),折.曲(褶),迭.加异常(叠),柔.皱(揉),蜿.足类(腕),班.岩(斑),萤.光显微镜(荧),幅.射(辐),摸.拟(模),浸.蚀面(侵),石腊.(蜡),超伏.(覆),伽玛.射线(马),油汽.(气),石碳.系(炭),岩芯.(心),钢.性地层(刚),沙.砾岩(砂),叶腊.石(蜡),炭.质页岩(碳),炭.质泥岩(碳),气.化(汽),等等。
三术语不统一的原因 学术论文、科技出版物存在名词术语不统一的现象比较普遍,影响科技成果的传播和交流,其主要原因是:
(1)编辑出版行业用词不统
一,某些出版物的误导;
(2)没有坚决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例如潟湖一词在1993年公布的《地质学名词》中就有,而“泻湖”则为“潟湖”的曾用名。
但因“泻湖”一词在群众中流行已久,因此,很多作者仍用“泻湖”,而不用“潟湖”。

(3)一些个别的字,《现代汉语词典》没收录,计算机字库里没有。
因此,人们往往选用字形相似,读音相近的字来代替。
例如:用筳、、蜓来代替 。

(4)某些词在社会上已广泛流传,在人们头脑里根深蒂固,国家标准与人们“约定俗成”的用词习惯出入甚大,因此,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与国家标准坚决执行产生矛盾。
例如:以往大家熟知的“矽卡岩”,在《地质学名词》中公布为:夕卡岩。
主要原因是元素名称“矽”字已改为“硅”(Si),“矽”字被废弃,留原音修订为“夕卡岩”[8]。
矽卡岩的矽用了几十年被废止了,许多人肯定难以接受,还有许多人了解不到这样的变化。
因此,语言文字规范化的一条重要理论,就是约定俗成,新的术语 用词要被人们接受和认同。
  四几点建议
1.坚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

2.坚决贯彻、遵照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名词。
37 中国科技术语/2007年第3期
3.建立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制度与监测制度,完善语言文字工作行政执法体制与机制。

4.新闻媒体、出版单位应起示范作用,提高全民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5.倡议全国地质专业编辑同行们对有争议的字词用法多进行讨论、沟通,尽量协调一致,达到统一规范我国地质科技名词的目的。
五结语 地质学论文、出版物中引用专用名词和技术术语非常广泛。
为了准确表述其学术内容,专用名词和技术术语的使用必须严格、准确和全文统
一。
因此,科技名词术语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科技名词。
未公布的名词应采用行业中通用的名词术语及名称,全书的名词术语必须统
一。
[9]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委员路甬祥指出:“科技名词规范化对于国家的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是一项配套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科技现代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一项支撑性系统工程”。
[10]  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科技出版物及科技出版工作者,应肩负起祖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重任,认真对待出版工作,力求语言文字严格、准确。
参考文献 [1]地质矿产部地质辞典办公室编辑.地质辞典(三).古生物、地史分册.北京:地质出版社,1979.28.  [2]周麒.出版校对培训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樊静,韩慕康.从“潟”与“泻”,到“潟湖”与“泻 湖”.科技术语研究,2002,4
(4):37. [4]地质矿产部地质辞典办公室编辑.地质辞典(一),普通 地质构造地质分册(下册).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114.[5]范国清.要准确使用地层术语.中国地质报,198308-15[6]中国地层典编委会.中国地层典:古元古界.前言,Ⅴ−Ⅵ.[7]地质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地质学名词.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8]李杰美.地质科技期刊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科技术语研究,2003,5
(2):38−39.[9]赵从旭.图书著译与编辑.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3.41.[10]路甬祥.我国科技名词的规范和统一任重而道远.科技术语研究,2006,8
(2)
4. 杨建超:《石油实验地质》编辑部,214151章雨旭:《地质论评》编辑部,100037黄泽光: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214151 38

标签: #cpm #文件 #cps #color #ccd #cfa #cookie #错误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