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语切是什么意思,男人回你切是啥意思

用语 2

按照《说文解字》中的释义

按照《说文解字》中的释义

切 | 看取刀头切藕。厚薄都随他手。

按照《说文解字》中的释义,“切”左边的“七”表示字的读音与它接近,右边的“刀”表示字的意思与刀相关。许慎在此处使用了本身表“切割”之意,但现已罕用的“刌”字。



许慎对字义的解释固然正确,但是他对字形的解读却存在一定问题。这是因为,“切”字左边的“七”在甲骨文里原本写作等,在后来的金文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秦简、楚简里面,也有与此近似的字形。许多文字学家对这种字形的考据结论是,此字意谓切割物体,所以他们认为“七”正是“切”最初的字形。



因此,“切”左边的“七”不仅与其字音相关,而且还是其字义的源头。

“切”是加工食材时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大厨们手中的刀完全可以同制作工艺品的家什媲美。无论是斩成大块的肉类,还是切得细若发丝的“文思豆腐”,它们都是在大厨们娴熟的刀工之下幻化而成的。


在大文豪、美食家苏东坡笔下的一阕《乌夜啼(寄远)》中,就有“更有鲈鱼堪切脍”之句。

北宋词人李之仪也填过一首《雨中花令》,其中有“看取刀头切藕。厚薄都随他手”两句。这两句朴素直白的话,看似意谓把藕切成或厚或薄的片,但实际上,从整首词看,词人表达的却是抛却功名、恬淡生活的志趣,因为就连这简单寻常的切藕之举,也都是厚薄随意,不较劲、不纠结。


把藕切成片,这是烹制莲藕之前的准备工序,其实“片”这个字也有“用刀横切成薄片”的意思,如“片烤鸭、片生鱼片”等等。

不过,“片”在甲骨文里有或这两种反转相对的写法,虽然对于这类字形的含义,人们持“一分为二后的木板”与“床榻一类卧具”等不同看法,但显然都认为它与木材有关。而且,它最初表示的是木材这类特定事物,后来又表示一切扁而薄的东西,再往后,还产生了“用刀切成薄片”这样的动作性含义。

宋代李孝美撰写过《墨谱法式》一书,在论及煮胶方法时,有一句“片割著釜中”。这里的“片”还不具有行为动作的含义,而是表示“割”的具体方式,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割”的结果,即切割成片状。


而要把材料加工成片状,还有一种加工方式,叫作“削”。

“削”这个字的情况比较复杂,原本读作xuē,后来又产生了xiāo这个读音,但这两种读音在意思上并无分别,都表示用刀斜着片割,并在后来又发展出除去、减少等含义,只是该字在读作xuē时,专门用于“削弱、削减、剥削”等词语中。


名中带“削”的美食,最典型的,可能莫若山西名吃“刀削面”了。

另外,我们根据《说文解字》等古代工具书可知,“削”这个字还有qiào这种读音,指刀剑的套,与如今常用的“鞘”相通,例如西汉扬雄《方言》:“剑削。自河而北燕赵之间谓之窒,自关而东或谓之廓,或谓之削。”

还有,当它读作shào的时候,在古代则又表示帝都周边王公大臣的封地。例如《周礼·天官》中的“四曰家削之赋”,即指士大夫私家封地的赋税。

当然,“削”与刀剑的关系还是最紧密的。例如清代郭庆藩在其《庄子集释》中辑录唐代成玄英疏云:“既削刻为牛,又加青黄文饰……”将“削”“刻”连用,表示了制作牛形祭器时的刀工技法。

“刻”这种方法在制作食品中的作用有限,一般只是用于加工摆盘时所用的装饰,比如“刻萝卜花”等。

但是,“刻”这个字产生的年代却十分久远,在先秦两汉时期的器物、竹简上,我们便已得见它的身影。它最初的含义就是雕刻、刻镂等,例如南梁文学家、史学家萧子显《日出东南隅行》:“明镜盘龙刻,簪羽凤凰雕。”还有唐代诗人孟浩然《寒夜张明府宅宴》:“列筵邀酒伴,刻烛限诗成。”


这种通过在蜡烛上刻出标记来计时作诗的意趣还真是具有《七步诗》的遗风呢。


其实,“刻”字表计时之意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例如白居易的《紫薇花》:“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丝纶阁”是古代撰拟朝廷诏令的地方,所以肃穆而安静;而“刻漏”原本指古代的一种计时装置,在这句诗里代指时间。因此,诗句透露出的,是诗人翰苑生涯的清静与恬适。

我一直在看你的视频

我一直在看你的视频,拍摄的确实不错,之前的解说文采优美。但现在你随口说,除了拉近、切过去、卧槽这些不合时宜的词语,再无新意200多斤的胖子

终于进城了,徒步西藏第52个县城曲松,烧烤吃起来

标签: #叫什么 #工具 #视频 #什么意思 #用语 #访客 #合集 #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