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如何打通区县如何打通,区域周刊主编:赵秀红

如何做 9
编辑:赵秀红设计:王保英校对:赵阳电话:010-82296659邮箱:jybqyjy@ 2021年9月11日星期
03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区县如何打通“梗阻” 王旭东 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意义是破除“唯分数论“”唯升学论”,促进学校大力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培育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达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近二十年,虽然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很多有关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文件,但是,学校层面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还存在“过程性评价被忽视、结果性评价不合理、评价依据不客观”三大问题。
笔者认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上热下冷”之“阻梗”在于区县教育局。
学校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实施者,最遵从区县教 育局的要求;区县教育局高度重视,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态度也会高度重视;区县教育局提供什么样的评价技术,学校就应用什么技术;区县教育局有什么要求,学校就会按什么要求实施。
区县教育局没有重点抓、科学抓、扎实抓、持续抓,学校也不会重点落实、科学落实、扎实落实、持续落实。
要学校实实在在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区县教育局先要“自我破梗”。
必须遵循《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做好承上启下工作,转变校长和教师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态度,并为他们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技术。

1.探索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提高家校重视程度 目前,绝大部分地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采取等第制,个别地方已经开始探索量化评价,一种方式是过程性评价先采取分数评价,结果评价时再转化成等第,另一种方式是过程性评价先采取等第评价,结果评价时再转化成分数。
综合素质采取量化评价,与中考挂钩,引起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高度重视,推进了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和实践。
基于学生和家长、教师和学校的习惯性思维,他们对分数都会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就如体育纳入中考成绩后,学校不仅仅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开设体育相关的拓展性课程,而且在师资配备、体育场馆建 设、体育设备购置、运动会组织等方面加大投入。
很早以前,温州市将游泳纳入中考体育选考项目,虽然学校几乎都没有游泳馆,但是很多学生积极学习游泳,出现校外游泳馆里学生爆满现象。
无论是直接量化纳入中考成绩,还是作为高中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只要综合素质成为中考高利害的考查内容,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赋分评价工作就不敢随意化、形式化和简单化,就会从更高更规范的要求对待这件事。
结合“双减”政策,学生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就会积极参与综合素质活动,不再只聚焦文化课补习。

2.优化等第认定政策,激励学校开展活动 很多区县教育局对各学校综合素质评价“优秀、合格、待合格”等第比率结构采取一刀切办法,如“优秀占20%,待合格控制在5%以内”。
这种方法会压抑学校开展综合素质活动的积极性,很不合理也不公平。
采取等第制的定性评价,优秀等第(A)比例不应该限制。
只要学生达到优秀的标准,就应该给予优秀等第。
就如同学科考试,得满分就应该给满分,而不能限制满分人数。
给不同学校优秀等第名额做微调,既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公平性需要。
优秀等第比例微调的依据必须科学,不能以办学水平高低为依据,而要依据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培育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对那些积极开展高品质的综合素质培育活动的学校给予倾斜。
为此,建议区县教育局每年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先进校评比,对先进校上调优秀等第比例;激励学校积极开展大规模的综合素质相关的活动,惠及每一个学生。
温州市永嘉县实验中学的麦饼课程。
谢云海摄
3.建设区县综合素质评价智能平台,监管学校过程性和客观性评价 通常情况下,区县教育局只需要学校提供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对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缺乏过程性监管和督导评估。
很多学校在初三下学期初接到教育局高中招生文件后,才启动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一次性补做了五个学期的综合素质评价。
这样的结果性评价显得匆匆忙忙,信效度不高。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贵在过程性评价,没有过程性评价支撑,就会失去综合素质评价的初心。
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纳入中考体系,真正目的是通过结果性评价,引导学校常态化开展综合素质活动,不要让学生陷入应试教育的题海中。
只有学校重视综合 素质过程性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才有真实意义。
虽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都有一个严格规范的流程,但是由于教师和学生都缺乏综合素质评价能力,而且没有及时提供相关数据和事实证据,大家就会凭感觉做主观评价,缺乏客观性。
曾经出现一个案例:一学生平时学科成绩一般,中考成绩却高于某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结果因为综合素质等第没有达到2A(优秀)3B(合格),不符合录取条件。
家长提出申诉,学校和教育局都无法提供令人信服的评价证据。
教育局要建设区县层面的综合素质评价智能平台,每学期收集各学校、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过程性评价数据和重要证据,监管学校开展综合素质过程性评价工作。
综合素质过程性评价数据量巨大,需要大数据、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的支持。
通过区县层面的综合素质评价智能平台,可以规范学校每学期进行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班级评价、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学校评价、学校公示等流程;可以建立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成长记录袋;可以查证学生重要实证材料,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可以留下每一位评价者(教师)信息,让评价者警醒自己的责任,保证评价的公平公正性,有利于消除弄虚作假等违规违纪行为。

4.改良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倒逼学校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学校在学期末都会向家长发一份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主要内容有各学科成绩分数、综合素质评价等第、班主任评语、奖惩情况和出勤。
这种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内容简单不完整,侧重文化学科成绩评价,侧重结果性评价,难以反映学生在校一学期的综合素质过程性表现。
应在综合素质评价智能平台 上增设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子系统,增加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重要的、具体的表现记录,增加学生个性化综合素质相关课程修习和活动参与内容。
各学校结合本校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开设、活动开展、评价方法等实际情况修正综合素质报告单内容框架,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
学校综合素质报 告单要成为学校课程改革、核心素养养成教育的佐证和标志,倒逼学校积极开展大量的综合素质活动。
将学生六个学期的综合素质报告单数据汇总整合,就可以形成学生初中三年总的综合素质报告,不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过程性,而且还为学生高中生涯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5.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研训机制,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 综合素质评价必须规范、真实、科学、有效。
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专业要求很高、涉及面很广、高度复杂的工作,是当前教育评价改革的难点。
因为区县教研部门没有设置综合素质评价研训员岗位,导致区县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行政化过浓,本土化虚弱;导致区县层面综合素质评价的学术研讨活动非常稀少;导致学校层面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机制不健全、评价体系不科学;导致班主任、教 师的综合素质评价能力得不到系统的培训和培养。
区县教育局非常有必要聘任综合素质评价研训员,专业引领区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组织团队探索区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研究本区县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赋分技术、等第认定技术等专业内容,克服本地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疑难问题;指导学校建立校本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优化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机制;开展区县综合素质评价学术活动,提 高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综合素质评价能力。
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是我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
只要区县教育局采取科学有效的行为,政令就会上下通达,我们就会看到一片欣喜的新场景:所有学校大力开展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和活动,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所有家长非常支持子女参与。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温州市教育评估院) 福建福清 沉浸式教学视导为学校会诊 本报记者黄星 谈及暑期前接受的沉浸式教学视导,福建省福清市北亭中学校长陈展明依旧倍感震撼。
“多年校长生涯中,我是头一次接受如此全面、深入、高效的教学视导。
”陈展明说,“视导组不提前打招呼,3天时间住在乡镇里,早起看晨读,晚归盯自习,通过听评课、翻阅材料、问卷调查及师生座谈,直面问题,帮助学校出谋划策,让我们这样的乡村学校很是受益。
” 激发基层活力是出发点 陈展明提及的沉浸式教学视导正是福清市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于2019年开始在各中小学全面推行的专项行动。
福清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游孙瑛曾长期任职教育行政岗位。
2018年刚调任教师进修学校时,他就敏锐地发现教研员普遍缺乏工作积极性,基层学校没有活力。
“福清市教育体量大但办学活力不足,亟须寻求新的出路。
”游孙瑛告 诉记者,那段时间福清有好几所高中因为教学质量低下招不到学生而被迫停办。
几经思索,游孙瑛将目光落到进修学校的常规工作——教学视导上。
何不改进教学视导,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引领?在他的力促之下,一场浩浩荡荡的学校“会诊”、改进行动开始在福清市各中小学全面推开。
据介绍,每个沉浸式教学视导组主要由二三十名各学科教研员及福清市名优骨干教师构成,一般小学视导时间为2天,中学为3天。
按照通知要求,教学视导须做到“五必听”(校级领导、教研组长、课题负责人、新教师及其指导教师、教学管理干部的常态课必听),“七查看”(看组织管理、教学计划、教学常规、教研集备、师资建设、教学设施、办学效益),最终形成系统的调研反馈报告,指导学校整改。
该项举措实施以来,福清市的教育风气大为改观,福清市的教学质量也逐步回升至福州市的中上游水平。
为学校私人定制“改进计划” 与标准统一的教育督导不同,福清市推行的教学视导更加聚焦专业性,侧重从细处着手。
“以往都是教研员不定时下校,时间多浪费在路上,且学校容易走过场,难以发现问题。
现在的视导更类似于中医问诊,通过听、看、查、议、评、导,为学校发展精准把脉。
”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主任杨裕天介绍说。
2019年由高山中心小学调任龙田中心小学校长的周遵安对此深有体会。
长期在农村学校工作的他,甫一到任就察觉学校问题不少,但又有些理不清头绪。
视导组进驻学校进行了沉浸式教学视导,这让周遵安明晰了学校的当务之急是整饬教学常规,要从基本的备课、教案、作业设计等入手,加以规范化。
视导结束后,他就迅速组织学校骨干结合视导组反馈的问题,对实行多年的教学常规细则进行逐条修订,改变学校原本慵懒倦怠的教学氛围。
祖钦中学是福清市一所地处偏远的农村初级中学。
该校英语学科尤为薄弱,仅有的一名英语教师苦于单兵作战,多年未有集备、磨课的经历。
进修学校对该校进行教学视导后发现了这一突出问题,不久即安排中学英语兼职教研员专程到祖钦中学举办了一场片区英语学科专题教研活动。
游孙瑛表示:“教学视导是福清市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一个有力抓手,实质上这也是为学校‘撑腰’,帮助他们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
”之所以将教学视导与送培送教结合起来做,就是为了在帮助学校查找问题的同时,引入优质资源,助力学校发展。
架设桥梁实现同生共长 “教学视导是一种过程性评价。
我们不仅给学校开‘处方单’,还要开出‘诊断书’,并落实‘回头看’,继续跟踪指导学校的改进过程,从而有效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名师名校长工作处副主任陈华忠说。
每次教学视导的最后半天,是视导组向学校集中反馈的时间,也是双方激荡思维火花的时刻。
游孙瑛每场反馈必会到场。
他说:“我们其实更关注‘视’之后的‘导’,一方面我们为学校改进扫除障碍,接入高端资源,推动学校持续改进;另一方面各学科教研员也能从中发现亮点,获得启发,加以迁移推广,实现多方共赢。
” 现实也的确如他所言。
比如,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推动组建学科中心组,开展定期集体备课,形成教学范本,引领基层学校常态化教研的做法,正是基于教学视导过程中暴露出的农村学校校本教研薄弱问题的解决之策。
该做法经全面推广已成为进修学校的一大亮点工程。
沉浸式教学视导就像一盏明灯,点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了别人。
近3年来,福清市已有二十多个教学单位接受了这项特别的教学视导。
按照福清市教育局的部署,新学期将有更多城区优质学校接受“会诊”。
近5年来,参照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教师培训 区 会甘指南(以下简称“指 域 宁肃南”),依托甘肃省“国培 案 计划”项目支持,甘肃省白 例 教银市会宁县构建乡村教师研 修共同体,支持乡村教师专 业成长,赋能乡村教育。
我们将送教下乡培训作 师为全县乡村教师全员培训的 一种新常态,围绕课堂教学 和现场指导,从优势学科入 研手,分步完成乡村教师研修 共同体建设。
具体步骤为: 分学科、分阶段组建结构合 修理、具备一定水平的送培团 队;定期开展以问题为导向 的主题送教下乡培训;提升 共送培团队的现场指导能力、 乡村学校校本研修实施能力 和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生成一批乡村教师学习资 同源;完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支持服务功能;引导乡村教 师养成自主研修习惯——这 体是实现乡村教师成长、改进 赵 乡村课堂和推动学生成长的 彦 最直接动力源。
鹏 赋为了提高送教下乡培训 的实施能力,依照指南中规 定的职责,我们对县域教师 能培训职能进行整合,建立县 教师发展中心;从教研员、 电教员、教师进修学校专职 培训者和学校推荐的优秀学 乡科教师中遴选出21人,委 托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 校进行为期三阶段的培训师 村培训(包括60天封闭式集 中培训、实践指导培训、诊 断提高培训);遴选204名 教优秀一线学科教师为县级教 师培训团队成员,依托甘肃 省“国培计划”置换研修项 育目,由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 训学院等高校实施两期4个 月的培训者培训;将乡村学 校按照乡镇分为5个研修片 区,每个研修片区确定研修 中心学校。
这种四位一体的 送教下乡培训支持服务协同 组织,保证了多项工作的有 序、快速开展。
参照指南中送教下乡培训流程,我们以课堂教学为 中心、现场示范指导为手段,以提高四种能力、培养
种习惯为目标,确定每一次送教下乡培训分三个阶段组 织实施。
共同准备阶段,突出预设的精准性。

一,做到 供需融合:确定研修主题。
县教师发展中心结合学校 课堂教学所处的发展阶段,与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 学院商定主题,然后由片区研修中心根据主题自主拟 定多个学科研修主题,县教师发展中心筛选汇总后由 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选定。
这样自下而上确定 的研修主题既接地气,又能对接送培团队的能力优 势,将“需”的愿望和“供”的能力集中到相同的兴 趣线上。
其二是做到工学同步:预定研修课例。
根据研修 主题、时间和学校教学进度,确定研修课例,使送教 下乡培训与学校教学工作同步,能突出培训的针对性 和时效性,能对学校教学实践发挥前瞻与引领作用。
其三是知行合一:组建研修团队。
分学科、分年级 组建乡村教师研修共同体,成员由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 训学院教授、县专兼职教研员、县教师培训团队成员和 片区研修中心同年级同学科任课教师共同组成。
这样的 研修组织既有实践宽度又有理论高度,既有片区研修中 心的基层课堂,又有全县层面的优质课堂,可进行横向 与纵向的比较。
其四是三线协同:研制实施方案。
我们围绕三条线 路,即课堂教学生长线、送培团队助学线、片区学科教 师团队参与线;做到三个统
一,即活动环节、活动内容 和活动方式的统
一。
共同交流阶段,突出参与度与获得感。
教师的参与 度与获得感是成正比的。
在培训中,我们注重从五个方 面保证乡村教师深度参与培训活动。
一是准确角色定位:送培团队以助学者的角色,在 共同交流中发挥学术性支持和实践示范作用。
二是开放 任务设置:选择具有开放性、复杂性、真实性的任务, 使共同交流有挑战性、必要性,保证生成的可能性、多 样性与选择借鉴价值。
三是增进自我认知:从组织形式 上增强乡村教师的“共同体意识”,如播放乡村教师的 个人介绍,以小组为单位的个体面对面交流、互帮互 助,小组间的分享交流、碰撞比较等;重视乡村教师彼 此间的交流、容纳和支持,对个体认知活动产生的促进 作用更为明显。
四是支持有效交流:通过评价推进共同 交流的进程,如用为乡村教师设计准备的课堂教学问题 诊断记录表等交流工具支持共同体持续的交流协作活 动,用设计具体的协作任务单引发共同体合作解决问题 活动,用点评个体贡献、小组成果以及相互评价提升共 同体的交流层次等。
五是启迪深层思考:将多种比较法 运用到共同交流活动中,引发乡村教师从不同层面、不 同路径进行最大化的鉴别和选择。
共同总结阶段,突出研修情感与认识的升华。
我们 注重专业上的“收”,由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教 授对整个送教下乡培训活动过程进行引领式梳理总结; 注重突出实践中的“放”,共同体成员返岗后要写生成 性总结,目的是促使共同体走向更高层面的行动反思, 其效果不仅体现在教学知识的补充、教学技能的提高以 及研修过程与方法的优化,更体现在价值观的具体化和 教育视野的开阔化。
对于片区学科教师队伍的总结,我 们不限篇幅和载体,因为自主的空间越大,劳动的效度 和创造性就越高,研修生成就是一种有感情的自我鞭 策。
实践表明,送教下乡培训是一种覆盖面大、干扰度 小、见效快、作用力久的培训,是提高区县教师培训设 计能力、送培团队助学能力、乡村学校校本研修实施能 力和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教学研究室)

标签: #步骤 #免费网络电话 #如何在 #企业宣传片 #视频 #最简单 #字幕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