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实世界尽在掌握,vr视频如何制作

视频 0
主编:肖洁编辑:冯丽妃校对:傅克伟E-mail押news@ 4综合LOCAL 2017年4月11日星期二Tel:(010)62580633 虚拟现实:让真实世界尽在掌握 ■本报记者倪思洁 两年前,如果你听到“虚拟现实“(VR),可能会认为这是科幻小说中想象出的一种未来技术。
但如今,不少人已经用VR技术看起了电影、玩起了游戏。
“我想,大家很快能看到VR行业在大众生活和应用领域的兴起。
”3月29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周忠在2017年首期产业前沿技术大讲堂上说。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尝试将VR+视频技术用于安防监控领域。
安防领域的断裂时空 十几年前,周忠等人做的虚拟现实技术合作项目被一些人评价为“阳春白雪”,时至今日,他们与合作伙伴已经把这项技术让行业接受。
这项快速发展的技术当然不只是在电影、游戏中大显身手。
“VR将承载新一代通用计算平台使命,能够像个人电脑(PC)一样改变世界。
到2025年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软硬件市场营收乐观估计将达到1820亿美元。
虚拟现实将从大众消费和行业 应用两个方面进入市场,目前来看,行业应用将更快取得突破。
”周忠说。
近年来,周忠等致力于将VR+视频技术用于安防监控领域。
“摄像头越来越多,后台的监控人员需要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不间断值守。
有研究表明,对于这样的场景,一个人在看了21分钟之后,就会出现大脑疲劳,因为监控场景是时空断裂的、破碎的。
”周忠说。
他表示,截至2015年,我国大数据中65%是监控视频,监控摄像机每年还在以20%的速度递增,而每个摄像机拍摄的视频都是相对独立的。
在此情况下,视频融合的需求凸显出来。
新技术拼贴现实碎片 面对这一问题,周忠想到了VR+视频技术。
“有了VR的技术基础,我们能够把现在每个监控视频融合起来,提高对真实世界监控的掌握。
”周忠说。
几年前,周忠等人突破了单边建模技术,先把场景碎片的位置构建出来,然后重新组成一个完整的场景模型。
“我们首先对图像做点、线、面的分析,然后把图像放到基底上做 融合。
”周忠说。
新技术还能大大减轻融合难度,并提升 融合精度。
“这项技术与现在运行的监控系统能够兼容,只要在后端装一个服务器,前端装一个VR终端,就可以把后端来自不同存储设备中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提供一个虚实融合的前端展示。
”周忠说,如果将这样的视频融合技术应用到火车站,人们就可以通过地面相机,看到整个火车站的清晰全貌。
当下,周忠等人仍在进一步发展这项技术,并试图构建三维数字地球,触摸“正在接近的未来”。
“未来,我们可能通过视频技术,产生三维地图,并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查看。
”周忠说。
国际国内联手促转化 文化环境和社会机制决定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比如VR+视频技术虽然在我国的发展空间较大,但在某些国家却难以推进。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只能“闭门”发展和推广这一技术? “VR+视频技术是一个很好的技术,但这个技术在德国的应用是存在问题和挑战的。
”德国勃兰登堡州经济发展局媒体和计算 机技术部高级经理霍尼·柏迈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德国有着严苛的法律,规定只有在特别危险的地区才可以对人进行监控。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VR+视频技术无法得到应用。
柏迈表示,未来可以将VR+视频和3D激光扫描相结合,比如通过该技术准确、快捷地检查建筑工地的每个角落是否按照计划修建。
“这种技术在工业领域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我们对于和中国的合作非常感兴趣。
”柏迈说。
对于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国安防产品协会副理事长靳秀凤建议,应该形成一个立体的联合机制,促进技术向产业转化。
“这不是一个学术部门、国家实验室或集成商、企业能完成的,需要成体系地往前推进。
”靳秀凤说。
记者了解到,产业前沿技术大讲堂由中国科协企业工作办公室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北京安全技术学会联合承办。
此后还将就互联网智慧城市安全服务平台技术及应用、分子生物技术及精准医疗产业的应用、雾霾监测治理技术及在京津冀产业应用示范等产业前沿技术的研发应用问题开展交流讨论。
发现·进展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发现B型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新机制 本报讯(记者黄辛)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课题组与王明伟课题组合作,发现了B型G蛋白偶联受体(GPCR)新的激活机制。
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生物化学杂志》。
B型分泌素GPCR家族由15种肽类激素受体组成,包括胰高血糖素受体、血管活性肠肽受体、胰高血糖素样肽受体和甲状旁腺激素受体等,在体内激素平衡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是治疗骨类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药物作用靶标。
目前对该家族受体的激活机制及构象变化知之甚少,基于其下游信号通路的药物开发举步维艰。
研究人员以胰高血糖素受体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其激活的分子机制,即受体第六跨膜区被保守极性口袋和疏水区域限制在非活性构象,破坏这两个关键结构域会使第六跨膜区的构象发生改变从而产生自我激活效应。
研究人员还发现,该保守极性口袋的重组也会导致其他B型GPCR(如血管活性肠肽受体
I、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
I、甲状旁腺激素受体I和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受体I等)的自我激活,说明重组该保守极性口袋为B型GPCR的共有激活机制。
专家表示,该项研究成果解释了人们20年前观察到的现象,即甲状旁腺激素受体中的双位点突变为何会引起受体发生自我激活而导致先天性软骨发育异常症。
简讯 中国科协与北航共办合唱音乐会 本报讯4月9日晚,中国科协科学之声合 唱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合唱团在北航 晨兴音乐厅共同举办了“致音乐致祖国影视 及艺术歌曲合唱音乐会”。
中国科协科学之声合唱团成立于1988 年,由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 学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 院所热爱合唱的科教工作者组成,成员中60% 以上具有高级职称。
(李晨阳) 出口南非内燃机车本地化生产获进展 本报讯日前,在中车大连公司工作人员 与南非本地员工的合作下,南非TE德班工厂 完成出口南非内燃机车本地化项目首台机车 司机室侧墙的组焊,这是南非本地化生产出的 第一个机车部件,标志着南非机车本地化生产 取得突破性进展。
南非机车本地化生产自去年
9月开始, 至今已完成钢结构生产所需工装110套中 的103套的安装任务。
日前,中车大连公司 委派多人前往德班,负责南非本地生产的工 艺布局、工装安装、车体钢结构和构架的生 产,加强管控和考核,保证生产任务按进度 有序进行。
(刘万生邢毅) 青岛研发国内首套完整民用无人机反制系统 本报讯记者近日从青岛市科技局获悉, 青岛蓝谷创业中心入孵企业青岛国数信息科 技有限公司推出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完整民用无人机反制系统。
该系统集探测预警、电磁干扰、无人机捕 获、溯源为一体,可为民用无人机飞行管控提 供整套解决方案,消除低空公共安全隐患。
该 系统已在上海市
2017跨年活动的安保工作中 得到应用。
(廖洋周圆) 梅文化与陈俊愉院士学术研讨会召开 本报讯日前,北京植物园梅花文化馆揭牌迎客,并举办了梅花文化与陈俊愉学术研讨会。
据悉,新开馆的梅花文化馆展示了梅花的历史、应用、分类等内容。
其中,梅花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生平及科研贡献等,格外引人注目。
陈俊愉是梅花品种国际权威,是中国近现代园林植物事业的奠基者和开创人之
一。
他一生致力于梅花等中国名花的研究推广。
今年正值陈俊愉院士诞辰100周年之际,北京植物园制作了陈俊愉铜像,以激发后人学习陈院士的梅花精神和学术追求。
(郑金武铁铮) 大连理工多项专利获日内瓦发明展览会大奖 本报讯近日,第4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在瑞士举行。
大连理工大学三项优秀发明专利参展,其中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教授贺高红团队的专利项目“高效膜法回收挥发性有机物”获展会特别嘉许金奖,建设工程学部教授程春田团队的专利项目“梯级水电站群混合优化技术”获展会金奖,建设工程学部教授李宏男团队的专利项目“结构健康监测多类型传感器采集系统”获展会铜奖。
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创办于1973年,截至2017年,已成功举办45届。
此次展会吸引了来自48个国家及地区的近1000个项目参展。
(刘万生马坤) 4月10日,在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一家自行车生产企业,工人在生产共享单车。
该企业 日均下线共享单车约1500辆,目前正扩充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共享单车。
随着共享单车走红大江南北,国内传统自行车制造业迎来新的机遇。
共享单车投放量的 快速增加,给自行车行业注入一针强心剂,多地自行车企业着手调整思路、升级产能,为下
步发展做准备。
新华社发
董鑫摄 我国科学家首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工作组主席 本报讯(记者陈欢欢)近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简称IAU)跨委员会联合工作组“数据驱动的天文学科普教育”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完成组建并通过IAU的审核。
工作组由中国虚拟天文台“台长”、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崔辰州发起并担任工作组主席。
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现有50多个工作组中,这是唯一一个由我国天文学家出任主席的工作组。
近年来,世界各国重大天文观测计划频出,如CTA切伦科夫望远镜阵、DESI暗物质光谱巡天、FAST五百米口径球幕射电望远 镜等。
同时,一系列大规模数值模拟计划伴随这些重大项目同时实施。
崔辰州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天文学已成为一门名副其实的“大数据”科学。
天文数据不单是科学研究的必需品,也是宝贵的科学普及和教育资源,在“互联网+”和云计算时代更是如此。
据悉,工作组挂靠在IAU设施、技术和数据科学部的数据文献委员会,创始成员16人,其中很多是国际天文科普教育界的“大咖”。
工作组的主要任务包括:探讨科学数据的科普教育价值、数据驱动的科普教育活动的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为数据驱动的科普 教育活动开展提供方法指导、课程、工具和资源平台,为数据驱动的科普教育理念推广提供示范案例。
工作组同时与国际虚拟天文台联盟教育兴趣组、美国天文学会万维望远镜顾问委员会、宇宙乐园项目等非IAU组织保持密切合作。
崔辰州表示,此次由中国虚拟天文台发起并成立IAU数据驱动的天文学科普教育工作组,将使China-VO与国际天文科普教育领域的专家和热心人士一起,在“互联网+”时代把天文大数据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有助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视点 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主任米卫东: 麻醉远不止“打一针“”睡一觉”那么简单 ■本报记者丁佳 “病人做手术的时候,麻醉医生‘打一针就走’,病人睡着了就没事了。
很多人甚至不把麻醉医生当医生,而是叫‘麻醉师’,认为最多算是一个技师。
” 日前,第一届“中国麻醉周”在解放军总医院举办义诊活动,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候任会长、解放军总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米卫东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老百姓对麻醉有很多误解。
米卫东认为,麻醉医生在手术中的作用就像开飞机。
从手术前的准备,到术中维持患者正常生命体征,再到病人清醒后的监护,与飞机起飞、飞行、降落的过程非常类似。
“手术期间病人可能什么感觉都没有,但其实中间经历了很多看不到的惊涛骇浪,表面 上是睡着了,但手术造成的创伤人体的五脏六腑都能感知到。
”他说“,所以,麻醉医生最重要的工作远不止打那一针,而是要让病人能够耐受这样的大创伤,并在术后好好活下去。
” 随着麻醉学科的发展以及公众对医疗舒适性安全性要求的提高,麻醉科的工作范围已逐渐从外科手术的麻醉拓展到包括胃肠镜、放射介入手术、分娩、膀胱镜、关节镜等在内的多种有创检查、无痛舒适化医疗,以及对各种慢性疼痛的诊疗上。
然而,目前中国社会对麻醉学的认知程度仍比较低,这也导致了我国高质量麻醉医学人才严重匮乏。
统计显示,我国目前麻醉医学从业人员约为8万人左右,而美国则有10万人。
对比中美两国巨大的人口差异,使得中国各医院的麻醉医生成为劳动强度最大的工种之
一。
米卫东粗略测算过,即使在解放军总医院这样麻醉科发展比较完备的医院,麻醉医生平均每人每天的工作时间也超过了10~12小时,现有麻醉医生数量难以满足临床需求。
现在,围术期医学概念的提出为麻醉学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
“因麻醉本身造成的死亡率现在已经不到二十万分之
一,但手术后因各种并发症造成的死亡率却提高了千倍、万倍。
”米卫东指出,现在手术后对病人的管理主要还是由外科医生完成,但外科医生主要专注于局部病变,对整个人体系统的管理则缺乏相应经验。
在他看来,这一工作的主力可以由麻醉医生来完成,围术期医学是麻醉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他呼吁公众更多地了解麻醉学科的发展,对麻醉医生在保证围术期患者安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作出的贡献有更深的认识。
北林大 研发出纳米级石蜡乳液 本报讯近日,北京林业大学在木材防水剂制备应用 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新成果,研发出国内技术领先的纳米 级石蜡乳液。
使用这一纳米级石蜡乳液处理后,木材的防 水性明显增强。
项目负责人、该校教授曹金珍称,这一全新的石蜡乳 液在较低处理浓度的条件下,即可使木材获得良好的疏水 性和尺寸稳定性。
数据证明,在
1%~4%的乳液浓度条件下 处理木材,其抗胀缩率可达到88.2%,而其他同类产品
般都低于50%。
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使用石蜡乳液浸渍 处理和高温热处理对木材进行复合改性,制备防水型高温 热处理木材,其抗胀缩率进一步提高到92.9%。
研究团队结合高温热处理材自身的特点,制备了适用 于高温热处理复合改性的纳米级石蜡乳液,平均粒径在 250纳米以下,在木材中的渗透性良好。
可在室温条件下 存放两年以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系列多功能复合乳液体系,可抑制 木材力学性能损失,提高木材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实现 了一次处理、多方面改性的效果。
相关企业应用后反映良好。
项目组在河北平泉建立了 年产
500吨石蜡乳液的中试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250公 斤石蜡乳液。
(郑金武铁铮) 安徽农大 猪着床前胚胎死亡研究获进展 本报讯(通讯员曹雷记者杨保国)近日,安徽农业大学一项研究发现,WDR5蛋白能调控多个表观遗传修饰和胚胎基因组的稳定性,证实了WDR5蛋白是实现猪着床前胚胎正常发育所必需的重要表观遗传调控因子。
这一成果有助更深入地解析猪着床前胚胎死亡的原因,为胚胎体外培养条件的改善及优良品种母猪繁殖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生殖生物学》。
着床前胚胎死亡是导致母猪繁殖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
一,着床前胚胎发育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表观遗传信息的调控。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繁殖与生物技术团队与浙江大学、阜阳师范学院科研人员联合开展研究,以体外受精技术制备的猪着床前胚胎为模型,确定了WDR5基因和蛋白在着床前胚胎发育过程中精细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发现WDR5作为一种经典的母源因子在胚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表达。
通过基因删除和化学活性抑制技术,发现WDR5蛋白删除或活性丢失引起着床前胚胎发育失败。
进一步研究发现,WDR5蛋白删除会导致组蛋白H3K4三甲基化水平增加、组蛋白乙酰化酶MOF和它的底物H4K16乙酰化水平降低,并破坏基因组的稳定性,这些可能是造成猪着床前胚胎死亡的重要原因。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证明气候变暖诱导的干旱导致树木大量死亡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通讯员周飞)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森林生态与模拟研究组研究员黄建国与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合作,通过对沿纬度梯度上千公里广阔空间尺度的山杨树进行研究,发现由气候变暖诱导的干旱是导致近年来大量树木生长减缓和死亡的直接驱动力。
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
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树木生长及组分对气候变暖诱导的干旱响应是深入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森林演替影响的关键方向之
一。
近年来,北半球寒带混交林优势种山杨树大面积生长减缓及个体死亡率增加被普遍认为与气候变暖有关,但究竟是不是由干旱直接驱动的,学术界仍无定论。
研究人员发现干旱指数的时空变化与杨树生长的时空变化高度一致,干旱的持续时间越长、范围越大,山杨生长越急剧下降,干旱指标的时空异质性可以解释生长的空间异质性,并提出通过监测干旱指标来评估不断增强的干旱胁迫对混交林山杨树种生长的影响。

标签: #头发 #几个 #画眉 #游戏 #视频会议 #电脑 #飞镖 #快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