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生活,五颜六色的花馒头

店铺 1
,用料纯天然。
走出小康路 花样生活 根据村民年龄、职业等特点,村“两委”还建立了7个微信群,及时公布村务政务、解读惠民惠农政策等。
只要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小到福利发放、大到村庄发展大计,除了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外,还通过微信群及时倾听全体村民的意见和呼声。
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遇到事情,大家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
>>>福利 免费大桶水,过节有礼品 行走在西王村,一条条硬化路宽敞整洁,在大集主干道摆摊的商贩秩序井然,路面上几乎没有垃圾。
临街的村民住房墙壁上,水墨色调的一幅幅集市百态装饰壁画,古朴之中韵味十足,暮色降临后,与街道两旁的中国结亮化灯饰,相映成趣。
“村里现在环境好、产业兴,生活幸福指数高高的。
”孙向明告诉记者,除了村民每人每月有4桶免费大桶水外,村庄每逢重大节日,都会为村民发放福利,每季度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米、面、油、鸡蛋及日用品。
在他看来,更重要的是,这些福利让村民在分享村庄发展红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精神层面的尊重与关怀。
“从我们村的经验来说,小康生活不光要物质丰富,还得让村民们有精神追求、事业动力,这样日子才能过得精彩、出彩。
”吴显竹说,下一步,西王村党支部将以“党建引领产业兴、社会治理树新风”为品牌引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支部领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原则,进一步做大做强馒头合作社和电商合作社,并研究成立“休闲旅游”合作社,全力促进集体、群众双增收。
2020年11月7日星期六责编高书华美编宁付兴审读昝阳 吴显竹准备去送货。
大集上不少市民来购买西王村的自产馒头。
■创业故事 98年小伙回村“触电” 两年成“电商大佬” 年轻一代是村庄的未来,也是带动乡村小康持续繁荣的主力军。
在农村普遍“空心化”的当下,如何让“外流”的年轻村民,与村庄发展实现互动,西王村的答案是创业。
2017年,根据青岛市农村电商“515+X工程”,田横镇逐步实施培育农村电商工作,并牵头对接供应链资源,吴显竹看到了机会。
“村里有不少全职在家带娃的妇女,她们有就业意愿,电商相对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场所要求,也比较适合,唯一要解决的就是业务方面要进行培训。
”为此,村里帮忙联系协调有电商从业经验的专家进村开设培训班,2018年起,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接收村民免费培训。
“报名的人不少,大部分是年轻人,而且其中还有在外打工、生活的,听说这个消息后主动回村报名参加培训学习。
”吴显竹说,报名情况超出了他的预料,而接下来的发展,则让他更为惊喜“,两年多时间,我们已经成功孵化了12家网上店铺,这些店主都是我们的村民,并且经营良好”。
李长斌就是吴显竹所说的村民电商中的一员。
1998年出生的他,2015年中专毕业后,跟村里许多年轻人一样,选择外出打工“。
在建筑工地干过施工员,还做过房屋中介。
”虽然此前从未接触过电商,但是当听说村里办起了电商培训班的消息后,刚满20岁的李长斌心中燃起了创业的火花。
“村里给免费培训,镇上帮忙对接产品,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是很好的机会。
”李长斌告诉记者,2018年10月,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随着对店铺后台管理及日常运营业务知识的不断掌握,他尝试注册开通了网店,边学习边实践。
“发展农村电商,必须先把店铺培育起来。
”当时担任田横镇电商中心主任,如今调至即墨区鳌山湾未来城管委会工作的吴春泉告诉记者,考虑到市场需求和电商营销特点,供给这些创业初期店铺的主营产品,以正规供应渠道的日化用品为主。
有了村镇对农村电商从培训到供货的一条龙扶持,凭着王村大集周边历史悠久的商贸底蕴,以及年轻人学习能力强、互联网意识高的优势,李长斌的店铺开得顺风顺水。
经营两年多已经晋升皇冠店,网上销售平台也不断开拓,从零售到批发都有涉及,规模也越做越大“,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团队,一共七个人,在即墨和李村分别有货仓,日销售额稳定在21万~26万元,去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 通过参加村里的电商培训,今年32岁、曾经是全职妈妈的吴佳佳也拥有了自己的皇冠店铺。
去年6月,她开始跨平台、品类拓展业务领域,并且尝试直播带货,“直播主要是做服装,现在每天都有一二百件的销量”。
在西王村,跟李长斌和吴佳佳一样通过电商创业的村民大有人在。
如今,这些村里创业扶持的受益者们也正在成为促进村庄后续发展的推动者。
“村里在搞花馒头产业,电商直播是很好的销售形式,如果村里需要我一定会积极支持。
”吴佳佳说。
而这,跟吴显竹的想法不谋而合。
“村里成立了电商合作社,下一步将依托现有的电商资源推广花馒头,争取通过线上渠道把传统特色产业做得更好,让村民通过获得感不断提升幸福感。
”吴显竹说。

标签: #剪辑 #网络 #网站推广 #网站推广 #视频 #视频 #水印 #如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