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如何写网络小说

网络小说 4
2021年4月23日星期五责编/郑娅敏董富勇审读/胡红亚美编/雷林燕A17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它的全称叫“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199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设立,其目的在于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
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举办各类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庸星我的读书观 说到读书的话题,我注意到,有人喜欢把手里的一粒米,炸成爆米花,甚至是搬出些名人名言,将读书的好处无限放大。
恕我之大不敬了,我不认为读书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就像女人喜欢化妆,男人喜欢足球,或是养花种草,弄墨舞剑。
在我以为,只要能够愉悦身心,不影响到他人,做什么都是好的。
以前有个叫王寿的人,背着一大捆书吃力行走,路遇他的朋友徐冯。
徐冯说:“事情是靠人做出来的。
做任何事情都要适时合规,而时势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哪有什么万能不变的知识?且书本上所记录的都是前人的言行心得,是出于他们对于事理的了解和体会。
真正的知识都不是从书上来的,聪明人没必要去收藏书籍。
而你现在背着那么多的书赶路,多累呀?”王寿听了,豁然开朗,把书给烧了,并为自己的觉悟而高兴得手舞足蹈。
“王寿焚书”的故事出自《韩非子》。
是想说明知识在不断发展变化,不必拘泥于前人的经验。
我认同故事里的道理。
知识与智慧,实在是两码事,智慧更多的是一种筛选和决策的能力,知识却常常会让人产生歧义。
所谓人生识字糊涂始。
如果知道太多,却不知道其所以然,反而干扰判断,甚至泯灭人的性灵。
柴隆写写宁波城的“边角料” 倏忽一瞬,《宁波老味道》第四次加印,作为甬上一本饮食文化小品,纸媒荒芜之时,尚能附骥于皇皇书林,高兴之余亦颇惶恐。
如若读者尚觉可读,也是我最大的欣慰,更是感谢读者对小书之厚爱。
不知何时,我渐渐拾掇起这座城的“边角料”文学。
从宁波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切入每一个专题,陆续出版《宁波老味道》《宁波有意思》《宁波府城隍庙的前世今生》《江厦观潮》等著作,新作《宁波人》将于近期出版。
2016年12月8日,我在同心书画院收到一封特殊的“读者来信”。
在信中她这样写道: “在苦难中找寻生机,在疑难中找到喜乐。
宁波的城市精神是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于此宏远的蓝图之下,于宁波的寻常百姓纵有丰富的物质文化,仍需要更多精神上的食粮。
希望透过柴隆先生《宁波老味道》一书,能有来自于宁波家乡的祝福,也希望两岸能够于经济、贸易交流之余,在文化上能更多所互动……” 原来,这位读者正是前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女士。
她祖籍宁波余姚,翻阅宁波城的“边角料”文学后,勾起对宁波老味道的记忆。
原来,一块溪口千层饼,是他们魂牵梦萦的故乡之味,是一串锁在他们心底的思念。
记者胡龙召摄 推荐榜 徐渭明 四明深处,春枫飞扬 小山 寻找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秤锤树 帕蒂古丽 大梁坡散文七章(之三):丢在路上的谜底 高渐离 剡川笔记:在废弃的采石场 大山雀 春探桃花溪自荐或他荐入驻红人堂请发送资料至电子邮箱:121082716@ 赵淑萍读书带来的“伤痛” 也许有人奇怪,读书居然带来伤痛?
那一定是不爱读,被逼着读而产生的悲哀。
但我要说的,恰恰是书本带来的强烈的精神上的冲击,它使你此生对书欲罢不能,备受煎熬。
古人曾津津乐道读书的好处。
“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是说读书是寻求飞黄腾达的唯一出路的;“花片飞红留墨沼,竹荫摇绿上书签“”松桂清荫静读书”“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是抒写读书佳趣的;即使苦读,“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典故也无一不充满着雅意。
英国作家培根又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书能弥补我们知识、经验的不足,能够使人类文化薪火相传,图书馆就是世界上最华美的宫殿。
我懂那样的道理,但我还是不爱读书。
在我看来,与人一起郊游、聊天、打牌或在公众场所谈论、讲演,这些远比读书新鲜、刺激。
当年龄的增长使我的心渐渐平静起来时,我才捧起了书本。
那一刻起,我的伤痛开始了。
午歌一条通向自我的征途 说来奇怪,一名机械专业的高级工程师,怎么忽然就写起小说来了?其实也不怪,从小学起,我便常常在作文竞赛中拿奖。
虽然高中读了理科,但文科的成绩一直不错。
高考时,语文超过数、理、化,拿到了145分的高分,大学时一直在校报做记者。
工作后,偶尔操刀的党务、政务材料,也常常获奖,写作是自己长久以来坚持的习惯。
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写成了我人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大海航行》后,我兴冲冲地跑到一家出版公司拿给内容总监审稿。
这位总监说,你小说写得还可以,但也没好到非给你出版不可的地步。
她问,你是名人吗?我说,不是。
她又问,那你有固定的粉丝群吗?我说,也没有。
她摇摇头说,不是名人,就困难喽。
看我一时有些失落,总监补充说,你可以试试在豆瓣网上面写日志,会有不少读者和专业编辑看到。
2013年3月3日,我在豆瓣注册账号,开始尝试着写一些小故事。
那段时间,我日日亢奋,五迷三道,乐在其中。
好事很快发生。
在豆瓣写作半年后,北京一家电影公司联系到我,希望能将我的短篇小说《世界上一切都是胖子》翻拍成电影,我惊喜非常,欣然应允。
一年后,作家出版社集结出版了我在豆瓣上发表的故事作品,这本封面是黄色的短篇故事集《晚安,我亲爱的人》,被很多读者乐称为“暖床小黄书”,出人意料地在上市半年内热销了几十万册,成为当当网2014年全年小说热销榜的第7名,而当年的第8名,是我的偶像刘慈欣先生的短篇小说集《2018》,这一度让我兴奋不已。
不久,《晚安,我亲爱的人》的译本在越南发行上市。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研究生院也将这本书和我这个玩票写作的理工男,一并列为当年的畅销书研究选题。
其间我结识了越来越多的写作者。
我曾说,写作于我而言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修行,可在文学道路上,修行并不孤独,总有人和你一起山长水远,砥砺共行。
扫描二维码,可阅读全文

标签: #新手 #电饭锅 #视频 #片场 #片场 #流程 #重设 #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