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美工 6
(2020年) 学位授予单位 名称:上海师范大学代码:10270 授权学科(类别) 名称:艺术学理论代码:1301 授权级别 □博士☑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硕士 学位点负责人 姓名:手机: 2021年9月2日
1 编写说明
一、本报告主要依据学术学位或专业学位授权点抽评要素,编写本学位点年度建设情况。

二、本报告按学术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授权点分别编写,同时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只编写一份总结报告。

三、封面中同时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级别选“博士”;只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级别选“硕士”。

四、本报告采取写实性描述,能用数据定量描述的,不得定性描述。
定量数据除总量外,尽可能用师均、生均或比例描述。
报告中所描述的内容和数据应确属本学位点,必须真实、准确,有据可查。

五、本报告各项内容统计时间一般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六、除特别注明的兼职导师外,本报告所涉及的师资均指目前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专职人员(同一人员原则上不得在不同学术学位点或不同专业学位点重复填写)。

七、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励、教学成果奖励等)应是署名本单位,且同一人员的同一成果不得在不同学术学位点或不同专业学位点重复填写。
引进人员在调入本学位点之前署名其他单位所获得的成果不填写、不统计。

八、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一律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后编写。

九、本报告文字使用四号宋体,字数不超过10000字,纸张限用A4。

2 目录
一、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学理论硕士学位授权点发展现状...................................................41.培养目标与学位标准

............................................................................................................

41.1

培养目标.............................................................................................................................

41.2

学位标准.............................................................................................................................

42.基本条件

................................................................................................................................

62.1

培养方向.............................................................................................................................

62.2

师资队伍.............................................................................................................................

62.3

科学研究.............................................................................................................................

72.4

教学科研支撑.....................................................................................................................

82.5

奖助体系.............................................................................................................................

93.人才培养

............................................................................................................................

103.1

招生选拔...........................................................................................................................

103.2

思政教育...........................................................................................................................

103.3

课程教学...........................................................................................................................

113.4

导师指导...........................................................................................................................

113.5学术训练或实践教学

.......................................................................................................

123.6

学术交流...........................................................................................................................

133.7

论文质量...........................................................................................................................

133.8质量保证

..........................................................................................................................

133.9

学风教育...........................................................................................................................

143.10

管理服务.........................................................................................................................

143.11

就业发展.........................................................................................................................

144.服务贡献

............................................................................................................................

144.1

科技进步...........................................................................................................................

144.2

经济发展...........................................................................................................................

154.3

文化建设...........................................................................................................................

15二、本学位点年度建设与发展情况.....................................................................................151.年度建设目标

....................................................................................................................

152.年度建设重要举措

............................................................................................................

163.年度建设成效

....................................................................................................................

17三、发展瓶颈问题和持续改进计划.....................................................................................201.发展瓶颈问题

....................................................................................................................

202.持续改进计划

....................................................................................................................

20
3 一、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学理论硕士学位授权点发展现状 艺术学理论旨在通过对艺术的学理、历史、知识与现象进行宏观的整体研究,解释艺术的性质与特点、揭示艺术的一般规律与法则,探讨艺术的文化功能和社会作用,是一门具有理论性和学术性、知识系统完善的人文学科。
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学理论于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开始招收艺术史理论、艺术理论与批评两个方向硕士研究生,2015年增加艺术教育和审美文化两个招生方向。
2020年,该学科点从人文学院转至美术学院,根据现有师资力量与综合条件,在学科规划中调整培养方向为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鉴藏三个方向,继续招收硕士研究生。
本学位点目前有教师14人,其中硕士生导12人。
截止2020年9月,艺术学理论学位点已培养8届研究生共计54人。
现有在校学生15人。
艺术学理论硕士点自开始建设以来,立足上海国际大都市背景,依托人文学院、谢晋艺术学院与美术学院平台优势和跨学科的人才队伍,整合全校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和学术资源,通过在专业教育、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加强与国内先进院校乃至国际同行的交流,已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教研体系,并力争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发展出自己的学科特色。

1.培养目标与学位标准 1.1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的是涵盖艺术史、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艺术品鉴藏等研究方向的高水平艺术理论学科,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艺术事业发展需要,品学兼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共备,既能够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又能胜任艺术管理、艺术评论、艺术创作等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是:
1.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具有系统的艺术史与艺术理论专业知识,能够对人类历史、现实中的艺术活动、艺术教育传承、制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研究;
3.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艺术史论方面的实际问题,;
4.能够运用至少一门外语在本学科领域进行对外交流的能力。
1.2学位标准
(1)基本素养 本学科点培养的研究生应具备三方面的基本素养:第
一,优秀的政治道德品格。
学生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过硬的专业技术素养。
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良好的治学方法,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能在艺术学领域研究上做出一定的创造性成果,能胜任与艺术管理、艺术评论、艺术创作等领域有关的各项工作。

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本学科虽侧重于理论
4 知识的教育和理论思维及叙述能力的培养,但艺术是一项关涉人类社会文化多种领域的综合性活动,单纯的理论思考无法透彻理解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的社会文化内涵。
因此本学科要求学生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外,走出象牙塔,接触和认识社会,尤其是通过各种形式多参加与艺术相关的文化实践活动,塑造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学习年限、课程及学分 学制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硕士学位点设置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及选修课共四类课程。
每个研究方向须完成上述四类课程,且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7学分。
其中,学位公共课3门共5学分,包括公共外语课1门2学分,公共政治理论课2门共3学分;学位基础课不少于3门9学分,每门课程3学分;学位专业课不少于3门9学分,每门课程3学分;学位选修课不少于2门4学分,每门课程2学分。
以同等学力考入我校的硕士研究生,要补修有关的大学本科基础课3门;跨学科或基础理论知识有缺陷的硕士研究生,须入学后适当补修相关学科的本科课程,均不计学分。
各研究方向可根据本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规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听取学术讲座或参加学术讨论的次数及考查要求。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
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3)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论文选题和内容应具有学术价值和前沿性,选题需经导师或指导小组审核同意。
论文应工作量饱满,有足够的写作时间,工作时间一般应不少于一年。
学位论文的形式应以是专业领域的研究论文,一般应包括以下部分: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主要符号表、正文(含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致谢、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含发表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学位论文一般用中文撰写,如特需用英文或者其他文字撰写,则论文题目、摘要等必须有中文译注。
论文的撰写,要求表达准确、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文字通顺、格式规范、数据准确、图表规范、结论可信。
学位论文应保证学术质量,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实践价值。
在理论价值方面,应做到选题合理、材料可靠、举证恰当、论证严密、表达清晰、观点正确,富有一定的创新性。
在实践价值方面,应注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性,并对艺术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论文应具有原创性,切忌抄袭剽窃。
论文必须经过“查重”检测并符合要求,参加学校组织的“双盲”评审并获通过方能参加答辩。
论文须聘请2位(或以上)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
答辩委员会由3或5名教授(或研究员)、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组成,论文须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同意通过,由答辩委员会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硕士学位。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表决时,同意票数须超过全体委员人数的二分之一并达到出席会议委员人数的三分之二方为通过。

5 2.基本条件 2.1培养方向 2020年下半年开始,本学科点设置三个培养方向,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鉴藏。
其中艺术史方向带头人是彭莱教授,艺术理论方向的带头人是王宏超副教授,艺术鉴藏方向带头人是邵琦教授。
三个培养方向计划每年招生6-8人。
三个培养方向的内涵如下:
1.艺术史艺术史是通过对人类艺术的历史研究,了解艺术价值的产生、变化过程和现状,揭示艺术与人类思维及历史观念的互动关系,帮助人类通向对历史、对自身和对世界的理解的一门人文学科。
“艺术史”分中外两大领域,主要是对艺术的历史研究;“艺术史学”是对艺术史编纂传统的研究,即通过对艺术史编纂传统的产生、变化和现状的历史研究,以及艺术史编纂的思想、学派的理论研究,探讨艺术史的学术传统与方法论。

2.艺术理论艺术理论专业以中外艺术理论的核心成果和当代艺术批评实践为重点,在校勘和译介经典原著基础上,深度解读文本;在学术史和思想史框架下,梳理各门类艺术的理论的思想源流,发掘、整理和系统把握艺术理论与哲学、文学及其他新兴人文学科的思想纽带,扩展艺术理论与批评学科的人文内涵,为不同门类艺术的研究提供方法论的启示,促进理论研究成果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学术影响力。
艺术理论专业可以分为中国艺术理论、西方艺术理论、艺术批评等方向。

3.艺术鉴藏艺术鉴藏偏向于研究与分析人们对艺术品的收藏活动,主要的研究对象以往昔的经典藏家或藏馆为主。
同时此方向也致力于拓展艺术的文化学研究,并结合社会的文化资源发展艺术产业的研究,培养全面了解人类艺术活动的规律与特征的艺术管理与艺术收藏的人才。
更宽泛地说,可以认为此方向是在着眼于古今人类的视觉性生产、消费、权力及其文化结构,将学术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专业方向,如艺术鉴藏、艺术市场研究等。
2.2师资队伍 目前艺术学理论学科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现将他们的基本情况列表于下: 姓名职称出生年月邵琦教授1964.6彭莱教授1971.8 王宏超副教授1977.8 吴佩烔赵贵胜陆蕾平 副教授副教授副教授 1987.81978.31975.3 张茜讲师1983.9 学位/学科学士/文学博士/历史学 博士/文艺学 博士/文艺学博士/艺术学博士/艺术学 博士/艺术学理论 研究方向艺术鉴藏艺术史 艺术理论 艺术史艺术鉴藏艺术鉴藏 艺术理论
6 研究专长 导师 书画鉴藏、中国书画理论硕导 中国美术史、中国画学、中硕导 国绘画文献 中国审美文化、明清以来中硕导 西美学与艺术交流史 硕导 数字艺术理论、虚拟艺术硕导 艺术管理、西方艺术史、艺硕导 术鉴藏 西方艺术史、艺术史学理论、硕导 艺术鉴藏 岳妍讲师1984.2 徐立讲师1982.12 王素柳副教授龚之允讲师1988.3 赵丹娜付威乔宇 副教授讲师讲师 1976.31985.11988.10 博士/艺术学理论 博士/美术学 博士/美术学博士/艺术史 博士/美术学博士/美术学博士/美术学 艺术鉴藏 艺术理论 艺术史艺术理论 艺术鉴藏艺术理论艺术史 视觉文化与艺术管理、博物硕导馆学现代艺术史、视觉文化与艺术管理 硕导中西艺术交流史、艺术鉴藏、艺术管理中日美术交流史、艺术鉴藏硕导中国艺术美学、书画理论中国书学、中国艺术文献 教师队伍的人员构成如下: 职称人数35岁及以 下 正高
2 0 副高
6 1 中级
6 2 总计143 35至45岁0639 46至55岁1001 56至60岁1001 博士学位17513 海外经历16512 博导硕导
0 2
0 6
0 2
0 10 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教师都掌握了外语阅读与科研能力,其中,至少12位教师有翻译西方艺术史学专著的经验。
有1位老师能翻译日文文献,2位老师能翻译法语文献。
2.3科学研究 艺术学理论学科目前一方面正在建设本学科自己的科研平台“艺术史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另一方面积极地与校内的其他文科学术平台合作联动,如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光启学者中心及海上绘画研究工作室等,在科研、教学上为教师与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学术研讨的机制与保障。
本学科自成立以来,在中外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史学史、艺术鉴藏等专业方向上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学术积累。
在职教师2020年在本学科领域在研和获得的各类各级别的项目共计13个,作为项目主持人获得经费总计82万元。
发表论文14篇,其中核心期刊10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权威杂志转载3篇,出版专著2本。
详见下表。
艺术学理论在职教师2020年在研和获得的项目与经费情况: 序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级别 号 1学校与博物馆协力开展美育的行动研上海市教育科学研 究 究一般项目 2中国近现代美术国际交流文献研究国家哲学社科基金 艺术学重大项目 3中国近现代绘画作品的海外收藏研究国家哲学社科基金 艺术学重大项目 4文艺复兴早期艺术作品的题材、寓意上海市哲学社会科 与接受:以波蒂切利与梅迪奇家族的学规划一般项目 收藏为例 520世纪欧美新马克思主义艺术社会上海市艺术科学规 史研究 划一般项目 起讫时间2020-20232020-20252020-20252020-2023 负责人 岳妍(主持)岳妍(参与)岳妍(参与)张茜(主持) 经费额度8W 8W 2016-2020 张茜 8W (主持)
7 620世纪欧美艺术史学史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 学项目 7国际视野下中国水墨动画的传承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发展研究 艺术学一般项目 8水墨剪纸动画紧缺人才工作室第
1、海市教委文教结合 2期 项目 9中国现代美学的学科制度与知识谱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后期资助项目 10当代美国汉学对中国古代视觉艺术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 跨文化阐释方法研究 学规划青年项目 11基于大数据的传统戏曲服饰纹样数国家社科基金艺术 字化分析与再设计系统研究 学一般项目 12当代图书馆系列岩彩壁画的实践研横向项目 究 13二十世纪社会转型期书法艺术嬗校级文科科研项目 变:沈延毅与他的时代 2016-2020张茜 (参与) 2017-2022赵贵胜20W (主持) 2020-2021赵贵胜 (主持) 2017-2021王宏超20W (主持) 2018-2021吴佩烔6W (参与) 2019-2023陆蕾平 (参与) 2020-2021赵丹娜10W (主持) 2020-2023付威 2W 2.4教学科研支撑 艺术学理论在职教师在教学之外一直致力于本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下表是2020年教师发表论文与出版专著的情况: 序 成果名称 号 1画史疏凿手——试论阮 璞先生的中国绘画研究 2不确定的真实——马 奈的而立之作《杜伊勒 里花园音乐会》 3浙禾金石圈与全形拓的 肇始 4浙禾地区早期全形拓群 体 5从“双重治理”到“公 行机构”——法国公立 艺术博物馆管理体系的 变迁 6波蒂切利与人文顾问: 贡布里希对《春》绘制 方案的假设 7理想的团体:
E.H.贡布 里希对波蒂切利神话题 材作品绘制方案的研究 8专访张弘星:在数字时 代,为中国传统图像建 立知识图谱 9画中有诗:中国水墨动 画的诗意美学特征 10“海国新奇妇有髭”: 晚清域外游记中有关妇 人生须的“观察”与跨 文化想象 类型作者 成果出处 论文彭莱中国美术 论文 龚之允 美术观察 论文论文论文 陆蕾平陆蕾平岳妍 西泠印社出版社西泠艺丛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发表时间2020052020.08 2020.082020.122020.02 刊号/书号/来源 ISSN:0256-212XCN:11-5887/JISSN:1006-8899CN:11-3665/CSSSI来源期刊ISBN:9787550831469 ISBN:9772095936205 ISSN:1008-9675CN:32-1008/J/CSSSI来源期刊 论文张茜文艺研究 2020.03ISSN:0257-5876CN:11-1672/J 论文论文 张茜张茜 贡布里希论坛暨文献展论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信睿周报 2020.042020.04 ISBN:9787559826084CSSSI来源期刊 论文赵贵民族艺术研究胜 论文王宏国际比较文学超
8 2020.042020.02 ISSN:1003-840XCSSSI来源期刊 ISSN:2096-4897CSSSI来源期刊 11中国书画的语境主义诠释——以美国学者石慢和乔迅的研究案例为中心 12沈延毅书法的语言——“沈体行书” 13容庚:从青铜器收藏到书法艺术 14以辩证法为中介的社会批判理论 15古人的生活世界 16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增订本) 论文 论文论文论文专著专著 吴佩烔 付威 付威 付威 王宏超邵琦 中国比较文学 美术大观中国书法中国社会科学中华书局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0.4 ISSN:1006-6101CSSSI来源期刊 2020.11ISSN:1002-2953 2020.122020.122020.09 ISSN:1003-1782CSSSI来源期刊CN:11-0274CSSSI来源期刊ISBN:9787101145403 2020.12ISBN:9787549634026 由于本学科作为艺术学科的特殊性,一些教师在学术研究之外还具备艺术创作的能力,下表为2020年教师参加省部级以上艺术作品展览或竞赛获奖情况: 序号12 34 成果名称摄影作品 琉璃境域 类型创作获奖创作参展 行草兰亭序匆匆一抹琉璃白 创作参展创作参展 作者赵贵胜王素柳 乔宇赵丹娜 成果出处 2020大学生国际影像大赛教师作品一等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中国画展 “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软笔类教师组一等奖 城市·山水—2021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创作和教学研讨会师生作品展 时间2020.112020.09 2020122021.05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文联、浙江画院主办 教育部、国家语委主办 上海市美协主办 2.5奖助体系 我国目前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三助”岗位津贴。
其中,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注重奖优,激励研究生潜心学习,努力进取;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注重公平,为贫困研究生提供基本的学习和生活费用;“三助”津贴注重酬劳,旨在调动学生参与科研、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为了吸引优秀学子报考我校研究生,并激励在校研究生努力学习,勇于进取,上海师范大学依照国家研究生奖助政策,建立了自己的研究生奖助体系。
该奖助体系除国家层面的奖助内容外,还增加了新生生源奖学金、宝钢奖学金、科研成果奖励、学术竞赛奖励等内容,并将“三助”岗位津贴扩展为“三助一辅”计划,从而扩大奖助范围。
学校就每一项奖助措施都制定了严格精细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实施方案,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评选原则,使最优秀、最有需要的研究生获得国家和学校的奖助,同时对大多数在读研究生形成良性的激励效应。
本学位点全面贯彻以上国家、学校的奖助体系,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条件申请不同奖助项目,参与各类评优评奖,彰显艺术学理论研究生积极上进的精神风貌。
2020年,艺术学理论在读研究生共获得国家助学金6.72万元,学业奖学金12.6万元。

9 3.人才培养 3.1招生选拔 (1)2020年研究生报考与录取情况本学科自建立硕士学位授权点以来,平均每年报考数量30人左右,考试录取比例大体为4:
1,平均年招生总数7人左右。
2020年本学科转入美术学院,当年没有招生。

(2)招生办法本学科研究生招生选拔的工作基于艺术学理论的学科性质和申报背景,并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制度》展开。
根据艺术学理论学科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在生源策略上鼓励具有较好文科与外语水准的考生,但也会对在艺术上有一技之长的考生可能会特别考虑。
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笔试和复试。
笔试科目包括英语、政治和专业,其中专业考试科目分为《艺术史与艺术理论》和《艺术史论通识》两门,对于同等学力的学生须加试两门本学科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笔试。
复试内容包括外语和专业两项。
复试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且全部为硕士生导师。
复试情况应有记录、成绩和评语。
复试结束后将复试记录和考核结果上报学院,由学院统一送交研究生院。
录取工作应当贯彻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3)生源优化措施为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学校设立了上海师范大学新生奖学金。
根据奖励办法,“985”、“211”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录取为我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以及我校录取的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皆在奖励之列。
其中“985”高校毕业生奖励0.6万,“211”高校毕业生以及录取的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奖励0.4万。
本学科点全面依循学校的奖励办法,以吸引优秀学子报考。
同时,本学科积极做好三方面的相关工作。

一,鼓励教师的学术发展,强化学科教研实力,通过学术交流与适当宣传,提高教师团队的学术影响力,扩大学科影响。

二、制定有效措施,完善培养制度,千方百计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研究生毕业后能凭借自身过硬的专业素养顺利就业,就好业,这也是学科点能否吸引优秀生源的根本条件之
一。

三,严把招生关,保证录取同类生源中最优者。
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学院层面,都制定了相当严格的招生办法,按照择优录取、兼顾公平的原则,从笔试、复试、加试等各个环节保证将报考学生中最优者招录到各专业中来。
3.2思政教育 本学科思政教育的特点:
一,本学科以学校入选首批上海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高校、首批上海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单位和首批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高校为契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位打造美术特色,助力学生,筑梦成长。
并从德育与美育并举,艺术服务社会、抓实意识形态阵地 10 管理、能力与素养并齐,引领价值,夯实思政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积极推进,且取得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二,本学科研究生的日常思政教育是纳入美术学院的相关工作同步进行的。
美院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全国及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结合艺术类学科特色不断推进思政教育特色创建。

三,德育与美育并举,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自2016年至今学科积极推进课程思政,通过课程思政及网络思政这两个途径挖掘艺术的德育功能,开展覆盖全学科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
紧密联系时事热点,多点结合开展主题教育。

四,美术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借鉴并利用艺术教育资源和优势,充分考虑艺术学生的特点,以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攻坚为抓手,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艺术专业教育全过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润物无声地浸润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初步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浸润式”思政育人新模式。
在思政教育的工作中,根据教学目标和专业特征,探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专业价值信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
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结合美术学专业的实践特征,使其具备鲜明的学科特色。
3.3课程教学 依据研究生教学的一般要求与规律,结合学科的特点,学科成员制定了培养方案。
方案的制定遵循以下原则:
一,本学科点开设的课程包括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及学位选修课。
除了学位公共课是根据国家对文科学生要求的几门标准进行,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都是在突出本学科的特点和立足本校学科规划与建设方向来设计的。

二,课程设计注重艺术史、艺术理论与艺术鉴藏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尤其在语言能力与中西方学术文献的阅读、艺术批评与鉴赏的实践、艺术史的观念与理论等方面有所侧重。

三,采取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结合的课程结构,注重培养学生文献阅读和理论思维的能力。

四,课程由本学科点教师开设,注重每位教师各自的学术擅长。

五,选修课程给学生在不同导师之中选修的机会,也适当安排一些校外聘任的导师的专题讲座,以补充日常课堂学习的不足,这方面主要涉及文博、艺术鉴定、展览策划等教学内容。

六,从本学科点当前的生源情况来看,本科专业背景大多涉及美术学、设计学及少数历史学或其他文科专业。
学生普遍缺乏系统的理论训练,对于学术阅读、写作也相当陌生。
故此,要改进措施要从理论思维能力和读写能力入手。
3.4导师指导 本学科导师根据研究生院有关硕士生导师的遴选要求,一般每年遴选一次。
申请的老师提交相关材料,学科点认可,方能进入学位委员会讨论,需经院、校两级学位委员会投票表决通过方能招生。
新导师需完成学校、学院两级的培训课程方能上岗,学科点定期举办新老导师经验交流会,促进教书育人工作的积极创新。
本学科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上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致力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于研究生的指导是全方位的。
导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1
一,指导方式,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相结合,师生围绕一个或若干议题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导师将学术规范、思想观念、研究方法融入在教学当中,塑造学生的学术意识,培养基本的科研能力。
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手段是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是多元化的,除课堂教学外,还组织读书会、茶话会、学术沙龙等,同时借助各级资助研究生科创研究的项目为重心进行辅导,为学生搭造自由、开放、不拘一格的学习平台。

二,指导内容,专业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指导无疑是学科导师的首要职责,但道问学与尊德性相结合才是培育优秀人才的根本原则。
故在专业指导外,导师尤重研究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的培养,包括学术规范、职业操守、公共伦理等。
3.5学术训练或实践教学
(1)学术训练的内容本学科导师通过多种方式、创造各种条件开展对研究生的学术训练。
训练内容包括:
一,文献搜集能力。
文献材料是学术研究的基础,而文献的搜集功夫是一名人文学科研究生的必备能力。
基于此,入学第一个学期,导师一般会让学生写一篇本学科的当前学术动态,或就某个论题写一篇研究综述,以此开始对研究生的文献能力的培养。

二,文本解读能力。
学术信息的获取,学术问题的思考、学术成果的创造首先来自于对理论文本及相关文献材料的阅读,阅读经典则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不二法门,因此,鼓励、指导研究生阅读古今中外艺术学理论的经典文献和最新文献,乃是学科导师坚持始终的学术训练内容。

三,理论思维能力。
理论思维能力是文科研究生的基础能力之
一,是将来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进一步从事学术工作的核心条件。
基于本学科点生源的本科专业背景,学生大都缺乏必要的理论训练,尚未具备系统、规范的学术思维能力,所以通过知识教学、文献阅读、问题讨论等方式,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便是艺术学理论研究生学术训练的重要目标。

四,学术表达能力。
学术表达能力主要是指论文写作能力与之相关的正是写作能力,后者是研究生学术素质和科研潜力的集中体现。
本学科点十分重视对学生此方面能力的培养,除了日常的课程作业外,还会经常布置其它的论文任务,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学术写作水平。

(2)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艺术学理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别有地位与内涵。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除了一般文科学术硕士应有的调查研究与读写训练等内容,还包括以培养鉴赏、鉴定、批评专业能力为中心的读图实践,由于本专业学生来源的特殊性格,美术生入学前普遍缺乏理论素养与逻辑思维训练,来自文科的学生往往更对艺术形式不容易理解,因此,这一类的实践内容应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向融合在各门课程中。
本学科鼓励导师带领学生进行专业的实习与实践的训练,如建立与上海地区各大美术馆、出版社的实习关系,使学生加入一些大型展览、出版项目的工作,另外参与诸如上海中国画院展览与公众号的运营与写作实践,等等,通过这类实践,锻炼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及将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到文化事业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在制度上,为保证理论与实践课程的顺利学习,本学科教学上还注重以下几点:
一,重视校外专家的聘请, 12 以讲座、交谈等形式为学生开拓实践学习的门径;
二,积极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单位,通过跟从实习单位的某些项目,增强学生的写作、策划、鉴赏评论等实践能力,加深对专业学习的理解;
三,为鼓励学生学术研究的热情,增进专业内的学术交流,美术学院从2020年起在研究生年度汇报展当中特别设置了史论类作品的评奖环节,获奖学生可有一定的资金奖励。
3.6学术交流 为扩展学术视野,增加知识学习和专业交流的渠道,本学科点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总体而言,这种学术交流可以分两个层次:一是校内的交流。
学科点所在的美术学院和学校的人文学院每年举办百余场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讲学,这是了解学术动态、把握理论前沿、开拓学术思路的重要机会。
学科点要求每位研究生每个学期必须参加不少于5次的学术讲座及类似学术活动,每次参加活动都须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心得体会。
二是校外交流。
学科点支持研究生到国内设有艺术学理论学科点且学科实力较强的高校和科研单位学习交流,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并为赴外交流的研究生提供一定的经费资助。
3.7论文质量 本学科点根据艺术学理论的学科特点,狠抓研究生的论文质量。
学科点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把控论文质量:第
一,选题和开题。
导师在课程教学和日常指导中强调选题意识,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和建议下,结合自己的学术兴趣和实际能力,逐步明确研究方向,最终确立毕业论文选题。
论文开题一般安排在第三个学期,最迟不应晚于第四个学期。
开题由列席开题会的导师多数表决通过,研究生才能开始论文写作,若表决未通过,须另定时间开题。

二,写作阶段。
研究生与导师在论文写作阶段应保持密切沟通,导师应在文献材料、写作思路、研究方法上随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总体把握论文写作方向。

三、预答辩阶段。
预答辩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五个学期,目的是为了在正式答辩前全面检视论文的写作状况,或查漏补缺,或改良修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保障论文质量。
此外本学科论文还积极参加学校研究生论文双盲评审,基本做到全覆盖。
在过去8年中,本学位点硕士论文在各类抽检、评审中全部合格。
3.8质量保证 学校在研究生培养制度中,设定了分流淘汰机制,主要体现在研究生培养、学籍管理、学位工作及违纪处理等相关制度安排中。
硕士研究生必须按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进行选课,并接受考核。
课程考试或考察成绩不及格者,可补考或重修,但成绩最高不能超过“良”。
学位论文开题没有通过的研究生,不能撰写学位论文,必须修改开题报告或设计新选题,并另外安排开题会。
论文经查重,重复率超过20%或盲审被判定为不及格的,研究生必须延迟答辩或延期毕业。
论文经过修改后,在得到导师同意之后,另行安排答辩时间。
13 3.9学风教育 上海师范大学制定了完备的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相关制度,并注重在研究生群体中强化学风教育。
本学科点完全遵照学校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研究生在考试、考察过程中若被发现有作弊、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的,一律取消该门课程的成绩,并剥夺研究生学习期间所有评优评奖的资格。
学位论文在各类评审、抽检中若被发现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或因论文质量低劣而被判定无法达到学位论文要求的,该名研究生将被剥夺申请硕士学位的资格。
3.10管理服务 本学科点向来秉持以学生为本位的原则,自建点之日起,便努力保障研究生在读期间的各项权益。
在评定奖学金、三好学生等各类评奖活动以及教务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做到程序严密、公开透明。
学院配有专职的研究生辅导员和教学、科研秘书,负责研究生的生活、思想心理、教学与各项学术活动的组织管理与服务工作。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往届毕业生和目前在校生对学科点的培养方案、教学质量、导师指导、学风和学术规范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满意度。
3.11就业发展 本学位点201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目前共有7届毕业生18人,签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的有17人,占比94.6%。
毕业生就业方向多元,就业单位层次普遍较高,包括高校、国企、民企等,毕业生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卓越职业精神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另外,有自主创业,也有出国留学继续深造的,体现了本学科培养的人才所具有的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多元发展的特点。
统计过往已毕业的学生的就业情况,有升学读博、高校或企事业单位的骨干人才、艺术博物馆或文化单位的工作者,为城市的艺术、教育与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
也有一些留校或教学担任行政工作的教师,更是成就斐然,如2015级毕业生杜若在担任上师大生环学院团委书记,获得“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2016届毕业生李储会获得文化部艺术基金项目,2014届毕业生陶冶在本校学生艺术中心工作,多次获得市教委的艺术教育项目和相关奖项。
近三年来,本学科点毕业生公开发表各类论文数十篇,这都和学科点的培养分不开。

4.服务贡献 4.1科技进步 艺术学理论主要归属于人文学科,有个别分支在科技领域有交叉学科,不过整体而言比例较小。
在当下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环境中,我校的艺术学理论学科正处于积极探索人文与科技关联的阶段,尤其是在数字媒介、虚拟技术与艺术创作、艺术陈列的结合等方面,已开始着手研究并希望在未来几年里形成突破。
14 4.2经济发展 我校在培养艺术学理论专业学生时,除了注重培养其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文字能力以外,也注重与上海地区各类美术馆、博物馆、画廊和展览的合作与实践学习,正如上文“就业发展”一项中所述,已毕业的学生中,在各自岗位上为城市与国家的文化战略及文化事业的发展所做的工作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会在艺术与文化领域,为上海市的文化经济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4.3文化建设 我校艺术学理论学科在文化建设方面有以下几方面潜力与特色:
一,注重对中外传统经典艺术学科领域的深度发掘,在经典文化艺术的研究前沿具有自己的地位;
二,致力于学科交叉与学术交流,形成打破艺术学科的限制,与哲学、史学、文学等领域有密切关联的人文学科;
三,将中国传统艺术文献的整理研究与西方现代艺术史学理论同步发展,力求建设成一个中西结合、容纳古今的具有学术深度与广度人文学科。

四,力求将学术研究转化为当代社会文化的实践力量,利用大学的学术资源与上海地区丰富而优质的博物馆、艺术市场或传播机构相结合,培养具有深厚学术涵养的实践性人才,建设面向新时代的公共人文教育,培养适应城市文明发展与国家文化战略需求的研究生。

二、本学位点年度建设与发展情况
1.年度建设目标 艺术学理论自2011年升为一级学科以来,我校是第一批设置该学科的单位。
2020年该学科转至美术学院,由美术学院主导学科的规划建设与招生培养。
通过对目前国内高校艺术学理论及国外相关学科的调查,结合本学科在我校的发展历史,我院确定了该学科在今后发展建设的规划与目标,即从两个方向努力建成特色专业:
一,强化我校现有相关科研与师资力量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书学画学以及西方艺术史学、中外艺术理论、艺术鉴藏这几个方向上的学术专长,重新梳理中西艺术研究的古典学脉,发掘其活性基因,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
二,依据上海作为大都市的优质文化与博物馆、艺术市场资源,创构高端的艺术人文教育和艺术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打造社会美育及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学术转化为社会的创造性能量。
具体的实施方案,是在我校目前与人文相关的学科设置与人才储备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设计,发挥已有的学术优势,有望成建以艺术人文学科为基础,以美术史学史为脉络,以艺术品鉴藏研究为特色的高水平艺术学理论学科,在3-5年内成为上海地区的标杆型学科,5-10年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或研究机构。
同时,按照上述宗旨与方向逐步完善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为本单位已有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教育部的评估中获得优异成绩,并完成申报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基本要求。
15 2020年本学科点的建设目标,是在我院建设一个艺术学理论的合理人才与机制的架构,这包括,如在硬件上充实和配备保障学科发展的条件,建设有利于促进本学科点发展的教学与科研平台,引进人才、专家等教学与研究力量,完成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并实施招生,建成校内校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平台,从而形成艺术学理论在美术学院的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2.年度建设重要举措 2020年5月,艺术学理论学位点由原先所在人文学院、谢晋艺术学院正式转至美术学院,学院整合原有相关资源,结合本院的软硬件情况完成了学科建设规划。
新的学科建设规划确立了今后艺术学理论学位点的三个方向:艺术史、艺术鉴藏、艺术理论,并以美术学院的相关师资人才为主成立了“艺术史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
校研究生处、社科处设立相关学科建设平台,给予政策、资金的帮助,美术学院由此开展师资引进、招生及平台建设等系列工作。
2020年的工作包括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平台建设、软硬件服务等方面,分别陈述如下: 2.1师资建设 2020年,学科点在校领导与学院的共同支持下,确定了本学科的师资队伍,包括学科负责人及各方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完成了本学科的五年建设规划与目标计划;在艺术史方向引进优秀中青年人才龚之允、付威,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优化年龄结构;展开科研项目与教学项目的申报与论文发表的组织动员与指导工作,鼓励教师学术的个人发展与学科的发展协同共进。
2.2科研与教学平台建设 学科点在校领导与学院的领导与支持下,成立“艺术史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这是一个以艺术理论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与科研平台,负责本学科的日常教学组织与学科建设、学术科研及对外学术交流等工作,是本学科教师科研与创新的基本单位;除此之外,本学科点还加入上师大文科特色建设平台,受到学校资金与政策支持;同时也整合美术学院的“海派艺术家工作室”、人文学院的“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及“光启学者中心”的资源,保持密切的交流与合作,为共同建设学科,培养人才而努力。
2.3人才培养 2020年,本学科点完成了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与招生计划,为2022级研究生招生命题,并为新生的培养作各项准备工作。

一,在学术上,开辟“艺术学理论工作坊”,设置师生间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机制,创办《艺术与文明》学刊,并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提升本学科学术内涵和学术交流水平;举办了光启艺术文人讲坛,邀请中国美术学院专家主讲,开拓学术视野。

二,教学实践上,确定上海中国画院、西岸美术馆、美博艺术中心等结成合作关系,形成学生实习基地。

三,在思政方 16 面,2020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抗击疫情、“四史”教育等主题组织学生进行爱国荣校教育,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涌现出一批学生作品,以春风化雨的形式实现了更有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在服务社会方面,志愿与实践并行,努力推动艺术服务社会。
学院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搭建平台推动学生服务社会,与中华艺术宫、徐汇区艺术馆、中福会等建立了长期服务合作关系。
2.4硬件改善 美术学院教学资源十分紧张,为建设艺术学理论学科点,学院付出了不小的努力。
在首先是教学与科研空间的准备,装修教室,增设空调、教学仪器等设备,建设“艺术史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共教师交流学习,设置图书阅览室,然后利用各项建设资金购置相关设备,改善教学条件,购买中外经典的、前沿的学术书籍以及画册、工具书等资料充实图书阅览室,经过一系列的改造与增置,教学空间与软硬件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

3.年度建设成效 3.1学科规划与建设 2020年,本学科点完成了从人文学院、谢晋艺术学院转入美术学院的机制建设,具体而而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与各项政策与规划、举措的实施,2020年艺术学理论学科成立了研究中心,形成了新的五年发展规划,修订了培养方案,优化了培养规划与课程内容,引进了两位高层次专业人才,充实了教师队伍,改善了软硬件设施,创立了科研与教学交流平台,保持了学科稳定发展的局面,保证了研究生招生、培养与毕业工作的持续进行。
3.2师资建设 引进的教师龚之允、付威等人都是有海外背景的博士,具有很强的科研与教学能力,且外语水平很高。
2020年,本学科迪安在职教师2020年在本学科领域在研和获得的各类各级别的项目共计13个,作为项目主持人获得经费总计82万元。
发表论文14篇,其中核心期刊10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权威杂志转载3篇,出版专著2本,这一年,教师在学界进一步提升学术影响力,学术与教研成果与往年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
具体成果见第一部分2.2及2.3。
3.3平台建设 2020年,为建设艺术学理论学科点,学校、学院共同努力,建设“艺术史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保证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稳步展开,促进了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的开展。
学校的文科特色平台资金与政策的支持,为本学科点发展助力良多,尤其是人才引进与相关专家的邀请,成为本学科形成规模的重要引导力量。
此外,与校内、校外的相关平台的联动与合作,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与学术环境,使得课堂与讲座结 17 合的教学形式能得到保障。
创办《艺术与文明》学刊,加强了与国内专家的学术交流。
学院的研究生科研平台建设,鼓励研究生积极申报“上海师范大学文科研究特色平 台”为研究生设置的学术培育项目,还在本院设置了“高水平建设一流研究生教育项目”、“拔尖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项目”等,以鼓励促进教学与实践研究互动相长。
本学科2020年获得各类研究生学术培育项目2项,这对他们提升实践研究能力与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与帮助作用。
3.4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 艺术理论历届毕业生中不乏对国家与城市的文化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毕业生,如2013级学生倪君现为湖州师范学院副教授,曾获得浙江省规划重点课题,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2014届毕业生孔玉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在2020年组织一带一路“艺术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VIP展区总策划;2016届毕业生刘宇倩多次策划上海中国画院及程十髪艺术馆组织的新中国国画大展,并担任画册的出版编辑工作,为海派文化的当代弘扬与传播做出了贡献。
2020年,本学位点在人文学院毕业了7名研究生,他们在教育、文化等行业成为艺术产业或艺术文化建设的新生力量与专业人才。
除一人升学读博之外,其他同学签约的单位有高等教育单位、中学、国有企业与私企。
在思政教育成果方面,2020年暑假学科在校团委的指导下,艺术学理论的研究生参与上海市2020年空中课堂夏令营,学科学生担任夏令营美术互动志愿者,针对课程8个主题录制52分钟的课程视频,为18000余名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料和互动体验。
通过志愿服务,夯实学生的自我素养、提升社会服务意识,扩大上师大在艺术与志愿服务领域内的社会影响力。
在新冠疫情爆发后,研究生学子们除了走进街道社区当起志愿者外,更多的同学们纷纷围绕“抗疫”主题来进行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笔墨丹青绘暖心,同心同德抗疫情。
同学们的作品为防控疫情、鼓舞精神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在专业教育成果方面,2020年,艺术学理论研究生获得了“2020远见者杯全国大学生创新促进就业(简历设计)大赛”三等奖,“国家助学贷款助我成长”主题征文入围,“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学生观剧团”征文优秀奖等奖项,此外,还有在校学生公开发表艺术史论论文3篇,反映了教学取得的成果。
教师在个人获得各级别科研项目之外,还指导学生选题,获得并完成各级学生科研项目,下表为艺术学理论教师2020年指导在研和获得学生科研项目与经费情况: 序号1 23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级别 学脉流芳——商务印书馆徽标的历史变迁及其意义动画《精灵圣域》/一等奖中国现代社会中的肖像摄影及其审美风格: 上海师范大学学生科研项目 第五届“汇创青春”一等奖/省部级上海师范大学学生科研项目(影视传媒学院) 起讫时间2019-2020 2020.082018.12-2020.5 负责人指导教师黄翌帅张茜 赵贵胜 王洁 经费额度0.2w 0.2w0.2w 18 以《图画时报》 (1920-1937)中肖像 摄影为中心的考察
4 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培2019.5-2019.荣斯柔 0.1w 美育问题研究 育项目 12 下表是艺术学理论研究生发表论文情况: 序 成果名称 号 1图案学视角下的黎锦艺 术性初探 类型论文 年级/作者17/鲁艺 成果出处大众文艺 发表时间201909 刊号/书号/来源 ISSN:1007-5828CN:13-1129/I 2古希腊雕塑中的美学观论文17/鲁艺河南教育学院201912 念流变 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 3《欧洲近代艺术精神的论文17/鲁艺美育学刊 201809 起源——文艺复兴时期 佛罗伦萨的文化与艺 术》评介 4清末民初海派京剧中的论文18/刘欣戏剧之家 201907 女性主义 ISSN:1006-2920CN:41-1093/I ISSN:2095-0012CN:33-1367/G4 ISSN:1007-0125CN:42-1410/J 5徐渭“本色”论的艺术论文18/刘欣大观·论坛思想探析 201908 ISSN:2095-8250CN:41-1431/J 6探析海派京剧在辛亥革论文18/刘欣美与时代 命时期的发轫与兴盛发 展 7开放大度、雍容华美—论文18/刘欣戏剧之家 —浅析唐代女子服饰风 格的开放性特征 8论《二十四诗品》中“高论文18/潘琪湖州职业技术 古”的审美价值 慧 学院学报 9英国现代艺术设计变革论文18/潘琪时尚设计与工 简述 慧 程 201912202001202012202004 ISSN:1003-2592CN:41-1061/B ISSN:1007-0125CN:42-1410/J ISSN:1672-2388CN:33-1314/ZISSN:2095-1728CN:31-2129/TS 在专业教育成果方面,2020年,艺术学理论研究生不少省部级和校级的奖项。
见下表。
序号1 2 34 奖项名称 获奖作品 2020远见者杯全国/大学生创新促进就业(简历设计)大赛 第五届“华师科技园”杯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比活动 “国家助学贷款助我成长”主题征文(2020年)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 《清末明初海派京剧中的女性主义》《脚踏实地的走,仰望星空的梦》/ 等级三等奖 全国二等奖 全国100篇作品入选优秀评 获奖人何加子 刘欣 刘欣胡小小 获奖时间2020.07 2019.08 2020.102019 组织单位 中国电子商会、《智慧中国》杂志社、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就业大赛武汉华中师大科技园、《戏剧之家》杂志社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银行,人民日报社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19 国际艺术节学生观剧团(2019年)
5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学生观剧团“Art Plus:打造未来艺术 节”主题模拟交易会 (2020年)
6 2020年度上海师范/ 大学“优秀学生”
7 2020年上海师范大/ 学优秀学生干部 论奖优秀成员奖舞蹈团体创意策划一等奖 / / 胡小小2020.11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张妮2020.上海师范大学赵文宁2020.09上海师范大学
三、发展瓶颈问题和持续改进计划
1.发展瓶颈问题 学科点建点时间不长,基础还比较薄弱,仍有较大的提升和改善空间。
发展中迫切需要得到改善的问题是:
一、师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学科点目前有教师14人,硕士生导师12人,中青年教师占主体,但缺一位具有学科影响力的知名学者,在学科建设与专业方向上提供支持。
否则不能较快地提升学科实力和知名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科可持续发展的软肋。
也缺一些年轻的师资力量。

二、学科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本学科的建设特色尚需根据实际的建设发展情况不断地优化,发掘自身的资源与实力,引进人才,探索出本学位点的一塔鲜明的特色道路,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品牌。

三、艺术学理论本身具有跨学科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其教学和科研也必然要求多种相关的学科资源的支持,在这方面,需要在引进人才并且学校的其他学科形成交流联动,拓展本学科的内涵。

四、学科经费不充分,资金支持力度尚可加大。
一个学科的发展需要有充足的经费用于引进师资、购买文献、学术交流等项目。
艺术学理论学科相比其它同类学科,可支配经费比较有限,这已成为学科发展的桎梏。

五、资金与硬件的限制。
这是目前本学科发展最大的瓶颈。
从美术学院现有的硬件来看,建设一个一流学科所需要的资金与场地,如研究所的办公室、教学场所都需要整合与扩容,教学空间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环境希望能进一步得到改善。

2.持续改进计划 综合上述已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经过总结与反思,在今后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希望在以下方面形成工作上持续的改进:
一,要保障人才培养、研究生教学、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的顺利展开,需要 20 一个相对灵活,可以与其他院系相关专业与人才实现共享和密切交流的机制,这样的机
制可以“艺术史与艺术理论研究所”为名。
研究所既承担美术学院的教学,在学术研究与交流上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且可以与人文学院的古籍研究所、光启国际学者中心等机构形成资源分享、交流互动。

二,本学科的特色的形成,需要在理念、思路和方法论等方面得到学术支持。
美术学院的范景中先生是在艺术史、观念史、中国艺术文献、明清等领域都有很高学术地位的学者,在艺术学理论学科与学位点建设中应发挥范先生的学术顾问的作用,形成一个以他为代表的学术委员会,商讨学科发展大计,这对本学科的发展十分重要。

三,持续引进高水平顶尖学术人才,利用学校平台与政策的支持,形成国内外顶尖艺术史、艺术理论师资引进与海外学者的访问、短期教学计划等项目相结合的师资充实机制。

四,学术研究机制与教学资源的建设上,计划建立与国内、国外各大博物馆和高端艺术教育机构的学术或合作关系,具体包括邀请相关学者、负责人来讲学或学术交流,以及学校与商业机构的合作办学;开展与国内各大博物馆、图书馆的合作关系,开辟博物馆、图书馆现场教学的教学模式,作为研究生课程中一个常设部分;可结合一些重要的艺术展览,展开校内工作坊,进行具有实践色彩的教学与学术交流。

五,进一步建设学术研究与交流的运行机制,如,集刊和书籍的出版,开展大型的和小型的学术研讨、术论坛或工作坊,继续举办高质量的学术讲座,建立与国内外的高级别学术机构展开师资与学生的交换、互访等人才的培养与交流的关系等等。

六,争取未来四年内拿到2-3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发表5-10篇艺术学A类文章,将本学科点的科研实力提升一个台阶;
七,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毕业论文的优秀率,优化研究生的就业水平。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本学科点拟制订以下保障措施:
一,科学规划,合理统筹,制定艺术学理论中长期发展纲要。
本学科点的发展处于她的转折时期,需要我们明确发展目标,完善各项制度,协调多方资源,才能为学科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才梯队。
在现有人员基础上,引进、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打造一支教学能力过硬、科研实力强劲的教师队伍。

三,依据现有条件,突出和发扬中西艺术交流,艺术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鉴藏史等学术研究特色,提升学科影响力。

四,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教师可支配经费额度,保障学科发展。
21

标签: #基础 #文件 #培训机构 #做什么 #有什么 #驱动程序 #软件 #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