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养老资讯,每日养老资讯2018

玩微信 8
年3月2

日·星期
欢迎订阅 目录 养老视点......................................................................................................................4 重庆: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失能老年人照护体系............................................

4江苏:镇江市探索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新方式........................................................4

江苏:南京市鼓励社会开办养老院................................................................................

5安徽:将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发展智慧养老新业态............................................6今年新增养老床位2600张,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限制将取消..........................72017

全国两会养老热点回顾...........................................................................................

9民革中央拟提案呼吁,实现民办公办养老平等地位....................................................9

探索——从上海看养老服务新模式..............................................................................

10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发布..............................................13吴玉韶:对新时代居家养老的再认识..........................................................................14如何以房养老?
鲁晓明:建议老人出售所有权反购居住权...........................................

17 热点新闻....................................................................................................................19 老年消费倒逼市场细分,智能家电需“适老化”......................................................

19

医学事业之临终关怀......................................................................................................

21无业委会小区老旧电梯如何改造?罗湖探索由社区居委会代行职责......................21北京新版医保药品目录4月起实施,新增476种药品..............................................23

信息化社会,请不要忘记老年人..................................................................................

23 老龄数据....................................................................................................................25 全国老龄办:我国
60岁以上老年人达2.41亿...........................................................25 政策法规....................................................................................................................25 关于印发《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
年版)的通

知......................................................................................................................................

25 养老研究....................................................................................................................27 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王承强:我省养老机构发展的困境及出路......................

27陕西:西安市关于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8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浙江医养结合发展专题调研报告32居家养老模式下的公共服务需求研究..........................................................................

39 养老类型....................................................................................................................42 湖北:武汉一养老院试水“喘息服务”,可短期入住按天收费..............................

42 养老产业....................................................................................................................42 昆仑健康保险:健康险流向医疗养老共筑大健康产业链..........................................

42 养老访谈....................................................................................................................43 张学栋:构筑与国家复兴相匹配的“文化养老”体系..............................................

43 智慧养老....................................................................................................................44 推动智慧健康养老,让老人更快乐温暖......................................................................

44智慧养老,如何让老年生活更有幸福感!..................................................................

45 全国首个智慧养老标准化体系落地绍兴......................................................................

47 养老培训....................................................................................................................48 江苏:连云港市养老护理员应急救护培训班圆满结业..............................................

48 老年大学....................................................................................................................49 可容纳学员
12000人次,汉阳老年大学搬“新家”..................................................

49 健康管理....................................................................................................................49 猜灯谜活颈椎划旱船缓压力,关于元宵节的那些养生事..........................................

49 社会保障....................................................................................................................50 河南:出台多项举措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50湖南:祁阳县部署高龄老人和百岁老人复核工作......................................................51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保险基金还能撑多久?
....................................................51“第三支柱”或破解养老困局,FOF模式或为养老目标基金更佳选择..................52

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提速..................................................................................

54 国际交流....................................................................................................................55 发生在韩国的悖论——健康长寿却生活贫困..............................................................

55 老年说法....................................................................................................................56 父母财产留给儿子,女儿还有赡养义务吗?..............................................................

56 关于我们....................................................................................................................57
联系我们....................................................................................................................59 养老视点 2018
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重庆: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失能老年人照护体系 我国高龄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日益增多,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需求迫切,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引入社会化力量构建养老照护体系。
近日,重庆出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意见》,自2018年起试点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
按照“先职工、后居民,先试点、后推开”原则,重庆市将探索建立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与医疗保险相对独立、互相衔接的社会保险制度。
一是保险资金通过医保基金、个人缴费、财政补助等渠道筹集。
筹资标准为150元/人/年,其中医保基金补助60元/人/年,参保人个人承担90元/人/年。
属于长期护理保险支付服务项目及标准的费用不设起付线,按50元/人/日标准结算。
二是当年参加长护保险且正常享受职工医保待遇的失能人员,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长期卧床或经过不少于6个月的治疗,经评定失能等级达到重度失能标准的人员可享受长护保险。
三是长期失能人员可入住长护保险协议机构享受集中护理服务或由协议机构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偿付包括饮食、行走、清洁、照料等基本生活护理服务项目费用。
(来源:办公厅)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6826 江苏:镇江市探索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新方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有所依”已成为政府提供的兜底公共服务之
一,更是衡量一个区
域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
“让更多老年人获享更多的晚年幸福”,以此为价值追求,近年来,镇江市不断创新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新模式,在全面增强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保障作用的同时,构建社区居家为主、各类机构养老均衡互补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
“公建民营+强化托底”探索社会养老新模式 冬日的暖阳穿过窗户,照进92岁的戴淑兰奶奶和老伴的房间,也照在了老人的笑颜里。
“这儿好,生活无忧,伙食不愁。
”戴奶奶虽然年纪比老伴大一岁,但精神状态看起来比老伴还要好,早晨起来先和伙伴们一起在医生的带领下做做健身操,然后到院子里走走,晒晒太阳,吃完午饭,打几圈麻将,戴奶奶说这样的生活开心着呢!
戴奶奶入住的是不久前刚试营业的逸仙养老院,“公建民营”是它最重要的特征之
一。
它的前身是镇江市老年公寓,原先是市区唯一一家公办养老院。
2016年,市民政局引进上海一知名养老品牌,投入2700多万元全面改造升级。
改造升级后的养老院共有157间房间,总床位337张,房间内配有独立卫浴设备和便洁宝、48英寸大屏幕液晶电视和冷暖节能空调,24小时提供热水洗浴,室内装修及家具均遵从适老化要求。
此外,院内还设有医务室、输液室、棋牌室、阅览室、手工作业室等,为老人的身体健康及精神娱乐提供保障。
近年来,为了积极培育养老服务市场,引导和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
4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参与养老服务,镇江市坚持一手抓“托底保障”一手抓“公建民营”,探索社会养老新模式。
本着“强化托底,保障基本”的原则,连续三年投入4100万元,重建市区城市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的机构(“三无”老人楼),目前硬件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共打造240张护理型床位,为政府兜底对象安享晚年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通过推进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运营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养老资源配置,提高公办养老机构保障效率。
大力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
镇江市老年公寓、丹阳市老年公寓、镇江新区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工程等相继实行公建民营。
该市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自建产权用房和租用房期限5年以上的,每张护理型床位分别给予1万元和5000元一次性建设补助;根据入住老人数量和入住老人护理等级给予所在机构床位运行补贴。
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管理。
大力扶持和发展护理院建设,目前已建成镇江信缘康护理院、丹阳红叶护理院、丹阳丹凤护理院、扬中怡和护理院等,均列入医保定点单位。
“日间照料+助餐服务”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晚年幸福多,越活越年轻!
”位于新区大港街道港南花苑社区的悦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现在成了78岁的解招娣每天必到的地方。
“吃吃玩玩多开心!
”解招娣用一句话概括了她在这儿的心情。
作为新区首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首家残疾人之家,这里已被越来越多的“解招娣”称为第二个家。
走进该中心,楼上楼下1300平方米的室内空间处处温情荡漾:餐厅里,小清新的装修风格温馨舒适;文化娱乐区里,既有长桌供老人挥毫泼墨,也备有书籍让他们静心阅读;健康服务区里,理疗健身设施一应俱全…… 百叶卷肉、土豆炒牛柳、鸭血豆腐、香菇青菜,这是当天的菜谱。
81岁的殷秀兰不久之前老伴去世了,孩子在外地工作,中午饭她就在养老服务中心的助餐点吃,晚上再买点带回家。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日子着实孤单。
”殷秀兰感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休闲、文娱、医疗一应俱全,家门口的养老服务温暖了空巢、也慰藉了白发。
近年来,镇江市不断加大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推进力度,重点从日间照料和助餐服务两方面,强化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市政府连续三年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助餐点建设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进行推进,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提档升级。
去年,市区新建3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0个老年人助餐点。
目前,全市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6%,共建成老年助餐点342个、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4个。
在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方面,增加数量的同时,功能布局不断优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预计到2020年,将实现街道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
在助餐服务方面,镇江市建成了全省首家“老年人助餐服务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助餐服务的精准供应,提高了助餐效率。
为尽可能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去年市区还新建了首家回民老年助餐点。
目前,市区共有2357名老人办理助餐卡,累计助餐15.6万人次。
到2020年,计划实现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全覆盖。
(来源:江苏老龄办)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6833 江苏:南京市鼓励社会开办养老院 2月26日,南京市民政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养老机构服务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其中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建设、运营补贴都有所上调。
在床位建设方面,原补贴政策普通型床位4000元/张,改扩建2000元/张,现调整为6000元/张,改扩建3000元/张。
《通知》还明确了进一步降低养老机构建设补贴门槛:从原来的起步申报床位30张降至10张起申报。
此次《通知》整合了多个养老机构建设、运营补贴文件,极大方便了养老机构理解政策。
并且实现了养老机构建设、运营补贴城乡同标。
在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建设补贴方面,以自建产权用房举办
5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的养老机构,每张护理型床位给予不低于1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每张普通型床位给予6000元一次性建设补贴;以租赁用房举办且租期5年以上的养老机构,每张护理型床位给予不低于5000元的一次性改造补贴,每张普通型床位给予3000元一次性建设补贴;普通型床位改造为护理型床位,每张床位给予2000元一次性改造补贴。
所需资金由市、区财政按5:5分担。
同一地址同类型建设补贴只发放一次。
建设完成后,在养老机构综合运营补贴上,也有新变化。
床位维护补贴(房租补贴)、护理补贴、综合保险补贴等“三项补贴”将合并为综合运营补贴。
根据收住本市户籍半失能、失能老人人数,基准运营补贴分别按每人每月160元、240元的标准发放。
其中收住对象为本市户籍低保“双失”(失能、失智)老人的,按每人每月400元标准发放。
AAA级以下、AAA级、AAAA级、AAAAA级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分别享受基准补贴的0.9倍、1倍、1.1倍、1.2倍。
所需资金由市、区财政按5:5分担。
(来源:江苏老龄办)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6835 安徽:将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发展智慧养老新业态 我省近日出台《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以推动养老服务业
持续健康发展。
到2020年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模式的转变,解决养老问题成了不少家庭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但仍面临供给结构不尽合理、市场潜力未充分释放、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对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
”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
结合我省实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出台《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基本需求,繁荣养老市场,提升服务质量,加快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健全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努力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需要,让广大老年群体享受优质养老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实施意见》明确,到2020年,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大幅提升,供给结构更加合理,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行业质量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基本建立,市场监管机制有效运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养老服务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基本成型,社会力量运营的养老床位占比不低于70%,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30%。
打造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从1998年开始我省步入老龄化社会,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
一。
按每人年均消费1万元计算,我省每年老年市场需求近1000亿元,养老服务业孕育巨大商机。
“银发浪潮”给家庭和社会的养老功能带来挑战,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养老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更加强调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养老机构各方面的期望值不断上升。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
研究出台家庭养老支持政策,重点关注失能、伤残等能力缺失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加快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以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评估体系建设为核心,均衡配置城市养老服务设施资源,大力发展县级居家养老指导中心、街道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三级中心”,打造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鼓励以县(市、区)为单位对社区养老服务统一打包,交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或运营,实现区域内的社区养老服务统一标准、统一运营。
优先支持发展社区嵌入式中小型养老机构,2018年全省重点支持建设50所社区嵌入式
6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的“示范性长者照护之家”。
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实施意见》着眼于我省老龄化进程加快的严峻形势,提出了针对性要求。
首次提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繁荣养老市场,提升服务质量,到2020年,把养老服务业培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突出亮点之一是进一步细化了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的具体措施,明确要求“研究出台家庭养老支持政策。
加快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县级居家养老指导中心、街道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三级中心’,打造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在农村,全面搭建农村留守、高龄、空巢老年人联系走访网络、老年人居家养老自助互助服务网络、不能自理老年人集中照护网络‘三个网络’”。
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新业态 “为了不成为子女的负担,一番比较后,我选择了这家医护养结合的老年护理院。
”住在环湖东
路上的合肥一家老年护理院的王奶奶说,她觉得这个决定很好,平日的一些小毛病在院内就能得到医治,即便需要上医院,也能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前往。
根据养老服务不同层次的需求,我省积极探索不同的养老经营模式。
尤其是近年来,我省结合国家发改委养老服务体系专项资金,支持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医养结合等养老项目建设。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医养结合绿色通道。
支持养老机构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中医医院、护理院、医务室等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养老机构设置医疗卫生机构审批绿色通道,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同时,《实施意见》着力推动养老服务领域改革,提出加快推进具备向社会提供养老服务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成为企业或开展公建民营。
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
盘活公办养老机构、医疗机构闲置床位,扩大社会养老服务资源。
到2020年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超过30%。
“我省着力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
立足安徽智能产业基础,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与养老服务业结合,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新业态。
”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说。
《实施意见》提出,“在全省养老机构开发推广智慧养老机构服务管理系统;鼓励开发为老服务机器人人机对话;鼓励开发适老标准按摩设备和机器人。
制定出台智慧养老机构建设规范,实施智慧养老院创建工程。
完善各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开展智能物联网应用居家养老试点。
发展远程医疗和远程养老服务,探索建立远程居家照护服务系统。
” (来源:中安在线)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6804 今年新增养老床位2600张,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限制将取消 记者从2月28日上午召开的淄博市民政工作暨民政脱贫工作任务部署会上获悉,全市现有养老机构141家、日间照料中心205处、农村幸福院519处。
2018年内新增各类养老床位数2600张、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6处、农村幸福院120处、年内50%养老机构实施综合责任险。
会议通报了2017年度社会组织登记评估结果,为获得3A以上等级的社会组织代表授牌。
淄博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马国舟在会上对2017年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对2018年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
取消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限制2017年,淄博市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200元。
将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调整为城市低保标准的1.5倍,农村特困人员基本供养标准调整为农村低保标准的1.3倍;城乡特困人员的照料护理标准按照失能、半失能、自理分别确定为每人每年2400元、1200元和600元。
目前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等各类救助对象6万余人。
2018年,淄博民政部门计划将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重点救助对象医疗救助年度封顶线提高到不低于1.5万元。
取消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限制,转向按费
7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用进行救助。
实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分类分档实施,引导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救助。
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在乡镇(街道)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和小额临时救助金直接审批 制度,临时救助水平次均不低于2400元。
加强特困人员供养机构的安全改造和管理服务能力提升,确保农村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30%以上。
不仅如此,今年还将召开全市地名普查工作经验交流暨地名文化建设研讨会。
立足淄博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深入做好主城区主干道路和具有地名意义大型建筑物命名管理工作。
健全完善全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做好博山人民公园地名文化保护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年内新增各类养老床位2600张去年,全市建成6处12349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被列入全市第二批深化改革创新经验重点推广。
开展了养老院安全质量集中整治,依法关停67家,整治合格率达到72%。
全市现有养老机构141家、日间照料中心205处、农村幸福院519处。
今年,淄博民政部门将加强救灾应急管理,确保灾情发生后12小时内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
年内新增各类养老床位2600张、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6处、农村幸福院120处、年内50%养老机构实施综合责任险。
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加强养老院管理、安全、服务等标准化建设,落实消防、食品安全制度,提高养老机构持证率,推动养老院安全质量全面提升。
此外,抓好社区服务中心改造提升,按照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的国家标准,2018年各区县改造完成率达到35%。
持续开展社区减负增效行动,改进和规范社区居民委员会出具证明工作。
加强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终身学习制度,大力推行继续教育,在岗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每年参加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50学时。
设“慈善公开日”建慈善联络员队伍去年,全市全年支出5800余万元,保障困难残疾人1.6万人,重度残疾人3.5万人,孤残、困境儿童775人。
年内募集善款5500万元,支出善款320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6万余人次。
福利彩票销售额突破10亿元。
认真做好集中就业单位残疾职工权益保障工作,救助困难残疾职工500余人。
2018年,淄博市将进一步完善福彩销售硬件设施,改造部分中福在线销售厅,继续开展电脑投注站规范化建设,在全市建设70家福彩旗舰店,夯实福彩发展基础。
设立“慈善公开日”,建立慈善联络员队伍,制定慈善信息公开办法,主动接受社会质询与监督。
大力发展慈善基金,完善《淄博市慈善基金管理办法》,提高基金社会效益。
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将“建档立卡”人群纳入慈善救助项目,对贫困人群实施二次救助。
探索建立智慧慈善团队,积极开展慈善志愿服务活动。
同时,淄博将进一步健全完善优抚服务保障制度体系,拟定淄博市优抚工作政务公开实施办法和优抚对象轮流休养办法,修订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
完善优抚信息系统,探索推进市级优抚对象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优抚对象电子信息档案。
强化社会组织扶持培育工作目前,全市有8个区县完成公益性公墓布点规划,已建成区级公益性公墓3处,镇村公益性公墓500余处。
公益性公墓已经覆盖全市37%以上的村居。
联合公安等部门出台《关于加强家庭暴力受害人庇护救助工作的意见》。
扎实开展“寒冬送暖”“夏送清凉”流浪乞讨人员专项救助行动,2017年内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900余人次,将44名长期滞留人员整体移交淄博市社会福利院,为10人核实了身份。
开展了社会组织公益创投、评估,64家社会组织获得3A以上等级。
2018年,淄博民政部门将创新开展专项救助活动,做好日常救助和重要时间节点集中救助,推动建立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长效机制。
认真落实“民生社会建设要率先突破”工作部署,全面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2018年底各区县区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实现全覆盖。
同时,强化社会组织扶持培育工作,力争今年年底前建设市级社会组织综合服务中心和社会组织党建服务中心,为全市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提供政策咨询、场地、人才培训服务;2018年将开展全市社会组织集中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清理整治“僵尸”社会组织,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行为;推进社会组织综合执法监管机制、信用体系建设,制定《淄博市社会组织异常名录和严重失信行为管理办法》,开展
8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行为和非法社会组织。
实施全市农村低保和五保政策落实专项行动会上,还重点对全市民政脱贫工作进行了系列部署,要求6月30日前,把省、市督查考核反馈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9月30日前未脱贫的人口要全部脱贫、不返贫。
根据淄博市扶贫办提供的数据,全市共有1.2万余名低保、五保对象返贫。
这其中多数是因为住房不达标或者因重病、残疾支出大、入不敷出而返贫或未脱贫。
切实摸清低保、五保对象底数,制定住房问题和重病、残疾、精神障碍等原因返贫的低保对象、五保对象花名册,分别移交相关部门,并抓好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验收。
对分散供养五保对象,要确保监护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对排查出的不适合分散供养的人员,要安排好集中供养。
统筹推进民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对工作落实不力的,提报相关部门追责问责,确保全面完成年度民政脱贫工作任务。
(来源:鲁中网)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6811 2017全国两会养老热点回顾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问题引发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
去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发出了养老“好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蔡玲——当前,京津冀三地积极推动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已出台相关举措,如三地民政部门签署了《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重点规划了养老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事宜,但总体上看,目前尚处在起步探索阶段。
建议应统筹规划布局养老机构,推动在京医疗资源向京外、京郊疏解,引导向京外疏解养老需求。
在布局中,要破解跨区域老年福利和养老服务方面的身份和户籍障碍。
此外,还应建立三地养老信息中心共享平台,完善养老服务工作网络。
全国人大代表向晓梅——养老问题从产业角度看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完全靠政府也不行,所以应欢迎民间资本注入养老服务行业。
政府要做的是创造更好的条件及氛围,一方面可以鼓励民间资本,一方面做好监管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柳磊——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是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且多是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治疗难度高的慢性病,且病情严重、病程更长。
所以,长期医疗护理服务需求迫切,且呈逐渐扩大趋势。
建议在市级层面建立“医养结合”服务相关促进发展扶植政策,出台促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发展规划,明确“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服务性质、对象、主体、范围、机构设置标准、从业人员上岗标准以及具体的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投资的方案。
全国人大代表赵敏——如何把养老服务延伸至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满足他们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是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5/aid/46800 民革中央拟提案呼吁,实现民办公办养老平等地位 2月28日,记者从民革中央2018全国两会新闻宣传工作通气会上获悉,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民革中央拟提交提案,呼吁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
据测算,目前我国养老服务市场消费需求在3万亿元以上,2050年左右将达到5万亿元。
相对于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以及由此带来的庞大市场需求,我国公
9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有限,市场化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市场发育尚不健全。
“尽管有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的明确支持,但由于现行土地政策在操作层面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的步伐仍较为缓慢。
”民革中央提案认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非营利性养老设施投资项目认定困难。
根据《划拨用地目录》规定,对社会领域投资中的非营利性养老项目可以以划拨方式供地。
但在实际操作中,行业主管部门对养老设施投资项目的非营利性认定存在一定困难。
二是民间投资主体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养老用地难以办理抵押融资贷款。
尽管一系列法律法规均明确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可以设定抵押权,但民办养老项目大多兼有医疗卫生设施或者兴办在医疗用地上,由于医疗卫生设施的公益性质,大部分地区对民间投资主体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养老用地不予抵押融资,加大了民间投资的融资难度。
三是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养老机构的政策不明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均可以依法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但对民办营利性养老机构能否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没有明确规定,限制了民间投资的发展空间。
民革中央认为,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发展多层次的养老机构,对增加和丰富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弥补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具有重要意义,而土地政策的调整能够有效地提升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
为此,民革中央给出三点建议: 第一招是要支持社会力量、民间资本成为兴办养老机构的主体,倡导医养结合、功能融合的发展方向。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等政策性文件对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十三五”时期,要实现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兴办的养老机构和公办养老机构享有同等的地位。
在养老用地规划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养老服务设施的医养融合,将医养结合用途作为养老用地供应的主要类型。
第二招是推动民办养老机构产业化发展,提高吸收社会资本和金融融资能力。
支持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健康积极发展,推动其进行公司化改革、产业化经营,提升养老机构承接吸纳资本进入和融资的能力。
加快政策研究,简化审批程序,在土地政策上平等对待养老领域的各类投资主体。
建议相关部门按照“放管服”的要求,进一步落实现行融资政策,保障养老企业以出让等有偿方式取得的土地可以依法办理抵押贷款,发挥土地资产的融资功能。
第三招是拓宽土地供应来源,加大对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
当前,养老服务业新增用地大多位于郊区或者是城乡接合部,而社会需求最为迫切的是分布在主城区的社区型养老机构。
建议推进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主城区存量土地资产的改造利用力度,优化养老资源空间布局。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正在进行中,建议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用于养老服务业纳入试点,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用于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的可行途径,加大对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的土地供应。
(来源:团结网)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6806 探索——从上海看养老服务新模式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根据预计到2020年,户籍老年人口将超过530万,老龄化程度将达到36%。
养老将成为“十三五”期间上海着力解决的民生问题。
从上海做法看对“十三五”规划的借鉴 今年起,上海将建立老年人综合津贴制度,为65岁以上老年人分年龄段发放综合津贴,由老年人自主购买服务,这将进一步为养老服务补需方和提高长期稳定的供养能力打下基础,支付能力的提高 10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将有效激活养老市场。
近两年来,上海在老龄事业、养老服务业发展方面,有四项在全国率先和试点的工作对“十三五”规划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以长者照护之家为代表的社区嵌入式小微机构。
近年来,面对传统养老模式的种种不足和城市社区养老实际,一种新的养老概念——“社区嵌入型小型养老机构”出现。
“长者照护之家”就是本市在这一领域的一次创新,属于为老年人提供养护、康复、托管服务的社会福利机构,为老年人就近提供专业化照料护理服务。
一是服务多功能、枢纽化:面向不同阶段老人提供全周期、梯度式长期照护养老服务模式,实现机构、社区、居家服务的互联互通。
二是运营智能化、网格化:通过公办民营和互联网形成“跨界、轻资产”模式,实现成本降低、服务增效。
服务提供采取信息化调配驻点+上门结合的方式,提高护理员有效劳动时间和周转效率。
三是营利市场化、专业化:以居家服务盈利补机构服务亏损,在放大效应的同时留住队伍实现可持续运营。
以其功能复合、设施综合、资源辐射的特点,成本低、可推广、容易为社区居民接受,具有就近居家、连续照护的优势,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与试点同步,一批专业社会组织迅速成长,在全市200多个街镇快速推进,这实质上就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
养老专项规划和统一需求评估工作。
这两项工作是基于两个背景:一是针对深度老龄化和高龄化带来的养老分层次需要。
通过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进行第三方评估,作为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应保尽保”的基础和前提。
今后,老年人提出申请,都要经过统一需求评估,根据照护等级,匹配相应的服务类型。
二是针对过去养老设施规划落地中存在的用地、审批、选址等问题,上海市专门制定实施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3-2020年),各区县分别制定分区规划,从而对机构、社区养老设施提出了明确的数量要求和用地管控要求。
这两项工作实质上是对“十一五”建立起来的养老服务工作框架的制度性完善,将使得为老服务发展有章法可循,实现精准养老。
长期护理保险和老年人综合津贴制度。
随着高龄、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问题日渐突出,借鉴德国、日本等国经验的长期护理保险在中国尚处于孕育之中,青岛、上海率先探索,减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护理费用负担。
本市自2013年起在部分街镇启动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试点,2014年10月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进行评估,由护理保险费支出相应的护理服务费用,提供居家医疗护理服务。
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对象,试点阶段收费标准暂定为50元/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医疗护理服务所发生的费用,由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80%。
同时,今年起,上海将建立老年人综合津贴制度,为65岁以上老年人分年龄段发放综合津贴,由老年人自主购买服务,这将进一步为养老服务补需方和提高长期稳定的供养能力打下基础,支付能力的提高将有效激活养老市场。
老年宜居社区建设。
自2013年起,全市先后近百个街镇参与推进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工作,是社会管理创新、响应民生需求和老龄事业创新发展的实践。
其核心内容是五个一:打造一个枢纽式的为老服务综合体。
每个街镇建立“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文教体娱、紧急援助等方便可及的“一站式”服务。
搭建一个高科技的为老服务信息平台。
鼓励企业和机构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建立技术科技助老平台,集成市场和社会资源、促进供需对接。
推出一批适配性的为老服务设施和项目。
以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枢纽,形成“一站多点”布局,到2020年全市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形成15分钟服务圈。
培育一批专业化的为老服务组织和队伍。
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和社会组织,形成一批养老服务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
营造一个浓浓的尊老敬老社会氛围。
这项工作以老年友好的理念在街镇层面整体推进“五个老有”,有利于发挥块上统筹资源的优势,实现部门协调。
同时,有利于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让渡资源,降低养老市场初期运营成本。
上海的这些工作体现出三个转变: 一是从托底保障基本生活型的生活照顾向以身体生命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照护转变。
随着两个五年规划的实施,上海乃至全国许多地方已经或者即将进入快速老龄化和高龄化阶段,面临的急迫需求概括起来就是,持续深度老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带来的老年人照护需求上升。
预期健康寿命比预期寿命更重要,我国老人低水平生活质量时间是8-10年,是欧美国家的3倍左右。
上海长期护理保险以及长者照护之家的做法理念体现出积极养老持续照护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旨在推迟进入不能自理的时 11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间,提高健康寿命和生活质量,算一生的总账能节约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总成本。
这应当成为“十三五”养老服务转变观念和提高水平的重要方面。
二是从硬件建设和结构布局向强调功能和设施互通转变。
以长者照护之家为代表的社区嵌入式小微机构就是机构、社区和居家互联互通的实践。
通过点上增加康复护理和医养结合功能,面上推送上门居家护理,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管理以及统一调度实现体制内外居家养老服务的打通。
通过专项规划社区设施的落地和辐射效应的发挥,居民的大部分养老需求能够实现,也使得全社会资源利用更加高效公平。
三是从体制内为主向社会力量转变。
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放开养老市场。
笔者认为,目前阶段首先需要培育市场,加快养老服务产业和事业的融合。
一方面,通过引入护理保险、护理补贴、津贴制度提高支付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公建公办民营、委托管理、民办公助建设养老机构,或者让渡资源引入专业力量运营社区小微机构,推动养老公益和养老服务业共同发展。
实践表明,社会组织运营能够比较好地把握社会、家庭和政府的关系,能够更好地把握效益和成本。
“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老龄化目前面临的主要需求概括起来就是,持续深度老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带来的老年人照护
需求上升。
对应这些需求,政策多、资金渠道多、项目多,但来源分散,服务内容存在交叉和重复,部分服务对象却存在政策空白点或角度、力度的偏差,可能造成聚光灯下的灯下黑。
宏观上,老龄事业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
与“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中的“政府引导”相比,需要在工作方针和基本原则中突出强调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相结合。
一方面,需要与快速老龄化趋势和日趋重要的战略地位相匹配。
另一方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上海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与过去相比,更加强调服务业的产业属性,养老服务产业与养老服务事业共同构成养老服务工作。
也就是说,养老服务需要纳入经济转型发展的总体格局。
中观上,老龄事业面临重要的供给侧改革机遇和挑战。
与过去“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目标导向和大量社会资本希望进入养老服务业相对应的是,目前的鼓励政策主要聚焦机构养老,养老服务面临服务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双重矛盾。
在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改为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
中央经济工作提出“补短板、降成本”,这些对于老龄事业发展尤其是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老龄化目前面临的主要需求概括起来就是,持续深度老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带来的老年人照护需求上升。
对应这些需求,政策多、资金渠道多、项目多,但来源分散,服务内容存在交叉和重复,部分服务对象却存在政策空白点或角度、力度的偏差,可能造成聚光灯下的灯下黑。
对此,需要更加注重资源的统筹整合和聚焦使用,体现服务的综合效应。
微观上,老龄事业应当成为大众创新在社会领域的重要方面。
当今社会,平台经济、多样化消费、分享经济渐成主流。
与此相适应,民生服务业需要积极鼓励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现培育新增长点。
去年,全市确立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
养老服务业兼具民生工作和现代服务业双重属性,作为创新应用和市场感知的终端末梢,在医养结合、科技助老等方面,通过标准引领和模式再造,将成为促进“四新”激发创新的重要抓手。
作为潜力巨大的服务业,养老服务业可以成为“十三五”体现创新、绿色、协调、共享、开放发展理念的重要产业。
一些建议 从护理员队伍看,目前的价格机制、薪酬体制和职业培养体系都需要调整,以改变目前学历偏低、年龄偏高的人才机构。
“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需要体现全生命周期的协调发展和积极老龄化理念。
随着放开二孩、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发展将进入新的均衡发展阶段,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将老龄事业发展放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内容。
老龄是生命的一个阶段,不应成为状态的一个转折,不应割裂来区别对待,重点是帮助支持个人和家庭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按照积极老龄化的理念,一方面,对高 12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龄、独居、不能自理老人,失能失智不可逆,但可以干预可以延缓。
居家养老服务的定位应该是健康干预和管理,尽最大可能引导老人通过科学的生活自理来延缓体能和智能衰退、控制老年病恶化、科学安全居家养老,推迟进入介护状态,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对健康的老人,应该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创造条件鼓励其老有所为,甚至重返工作岗位。
重点通过供给侧改革、鼓励创新“补短板”。
目前的养老服务具有鲜明的“公益内涵,市场驱动”特征,真正需要托底的老人和具有高端收入的老人毕竟只是少数,90%多的老人是养老的最直接利益群体所在。
落实中央提出的“全面放开养老市场”,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和提高支付能力激活市场,释放有效需求。
一是统筹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其他多种养老形式,大力推广嵌入式小微机构,打造就近、安心、持续的长期照护模式。
二是鼓励创新尤其是要鲜明提出“互联网+养老”和“分享经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同时,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鼓励居民自住购买服务梯度选择。
三是让渡部分资源引入更多的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承接公益服务,重点解决老龄事业活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保基本”养老服务的活力。
重视并推动老龄工作职能调整和队伍建设。
从体制内看,目前,大部分区层面老龄工作由一个事业单位承担,街道层面大多也只有一个老龄干部具体负责,居民区层面多数是由居委会成员担任,显然难以承担日益繁重的老龄工作。
对此,需要及时调整职能和编制、力量,社区居委会层面也应明确以社区工作者为主。
从护理员队伍看,目前的价格机制、薪酬体制和职业培养体系都需要调整,以改变目前学历偏低、年龄偏高的人才机构。
日前,人社部门取消了养老护理员等职业的上岗证,这意味着,养老护理员无需“门槛”就能从事养老护理。
护理员上岗证的取消,并不意味着对专业护理技能培训的要求有所降低。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本市养老机构护理员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持证率已达30%,部分区县甚至高达70%。
从这点看,上岗证的存在意义并不如多年前那么大,上岗证已不再作为护理服务水平的唯一评定标准,而是力求培养具备更高专业技能的护理员。
(来源:搜狐)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6847 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发布 2月5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老龄协会(全国老龄办)人才信息中心、中山大学旅游学院联合发布了我国首本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
中国老龄协会(全国老龄办)人才信息中心主任李伟表示,康养蓝皮书是基于我国老龄人相关信息的学术研究成果,展现了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为老龄人事业服务的宗旨,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合作,共同推进我国康养产业数据库建设。
蓝皮书主编何莽强调,该报告的最大贡献在于对康养产业体系的疏理,尝试从优化康养产业组织与结构的角度提升产业绩效,重在通过对“大健康产业”、“养老产业”、“养生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构建更大范围上的康养产业生态体系,达到促进产业链完善、增强企业聚群发展和提升产业组织效率之目的,以提升我国康养产业国际竞争力。
与会专家认为: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我国康养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许多政府的政策、企业界的投资和多个领域的学者将目光瞄向了康养产业。
据悉,该书由总报告、专题篇、需求篇、供给篇、区域篇、案例篇和借鉴篇七大篇章组成。
首先对康养的概念进行了系统剖析,并对中国康养产业的组织分类、产业结构、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以六个篇章重点分析了我国康养产业发展的实践探索和模式选择、为老服务网站发展、康养人群分类及市场需求、康养资源和产业分类、我国各区域的康养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国内外可借鉴案例。
可见,康养的核心功能在于尽量提高生命的长度、丰度和自由度。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康养服务的人群是老年人群体和亚健康群体,但是在生命长度、丰度和自由度这三个维度下,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在这个体系里找到特定的位置。
也就是说,从孕幼到青少年再到中老年等各个年龄阶层的人群,都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康养需求,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病患甚至是需要临终关怀的群体,社会各个群体都有必要纳入康养的范围。
13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蓝皮书指出,老年人群和亚健康人群成为康养产业主要目标群体。
据全国中老年网的调查,中国城市45%的老年人拥有储蓄存款,老年人存款余额2016年超过17万亿元,人均存款将近8万元。
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的退休金总额将超7万亿元。
目前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在5万亿元以上。
随着康养产业的供给不断增加,2030年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将达到20万亿元左右。
但根据不完全测算,当前每年为老年人康养生活提供的产品在5000亿~7000亿元,需求持续旺盛,但有效供给不足。
全国老龄办在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的演讲中提到,中国老年产业的规模到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8万亿元和22万亿元,对GDP拉动分别达到6%和8%,产业远景十分可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经济的支柱之
一。
康养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兴起,源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康养市场需求,具有时代必然性;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界定康养的概念并进行讨论,在大康养的语境下赋予康养更多的涵义,有助于后续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曾经,我们对康养的追求聚焦于生命的长度,但目前开始转向拓展生命的丰度和自由度。
生命的长度、丰度、自由度三位一体,是有机联系、循序渐进的关系。
因此在产业发展初期,康养离不开“医”,医疗是康养的基础,“医养”结合是康养的基本要求。
专家认为,康养产业还可以为许多欠发达地区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来源:新华网)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6815 吴玉韶:对新时代居家养老的再认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并指出我
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出了新部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这些重大政治判断和重大决策部署,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老有所养问题,提供了新视角、新思想、新要求,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表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如何认识新时代居家养老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厘清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者的关系,如何着力补齐居家养老服务的短板,既需要实践创新,也需要理论探讨。
强化对居家养老重要性的再认识 居家养老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养老方式,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和老年人的广泛欢迎。
国际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教训表明,仅靠大建养老机构、扩张养老床位来解决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养老问题是行不通的。
根据我国的国情,国家确定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模式,其基本内涵是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满足大多数老年人在家养老的需求,发挥社区和机构养老的补充性作用,满足一部分老年人通过社区和机构养老的需求,三者的数量和比重是逐步递减的。
一些地方据此提出了“9073”的目标要求,但在实践中,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内涵外延不明确,90%居家养老和7%社区养老的边界也没有厘清,目前大多数地方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包括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等都属于居家养老的范畴,并非国际通行意义上的社区养老。
国际上将社区养老作为一种专门的养老方式,是指老年人在社区接受照料,晚上返回家中,主要适用于那些独立生活有困难,白天家里无人照料、又不愿意离开家庭入住养老机构的部分失能老年人。
这样的日间照料中心专业性强、服务要求高、收费也比较高,类似微型养老院,而我国目前各地建设的日间照料中心大部分是“一间房、几张床”,功能上与“午间休息室”类似,缺乏专业服务能力,发挥不了日间照料的功能,不能承载社区养老的任务。
因此,我国目前社区养老的比重很低,居家养老实际占比大于90%,这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比较相似。
日本是全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 14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的国家,养老服务业高度发达,居家养老占96%,社区养老占1.08%,机构养老占2.92%。
我国台湾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内地,养老服务业也比内地发达,居家养老占98.25%,社区养老占0.12%,机构养老占1.63%。
当然,随着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者将逐步融合。
但无论如何变化,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居家养老都将长期发挥决定性作用,要强化对居家养老特殊重要性的认识,把它放在养老服务体系重中之重来推进。
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性地位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修改为“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由此一些人认为家庭养老过时了,甚至反过来批评家庭养老,这是对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错误解读,也是对居家养老的错误理解,其实“居家养老”包括了家庭养老。
什么是居家养老?居家养老=家庭养老+社会保障和社会养老服务,其中家庭养老仍然是基础和关键,没有家庭养老就没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是居家养老的补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西方福利国家的福利制度也正在进行转型,而其转型的方向恰恰是提出发展型社会政策和积极福利的新模式,重新认识和强调发挥家庭的作用。
所以,不论现在还是将来,无论今后国力如何强大,社会化养老体系如何发达,家庭养老都不会过时,也不可或缺,特别是其在精神慰藉和亲情关爱方面的优势是其他养老方式难以替代的。
家庭养老是我国引以为傲的传统养老方式,是孝文化的集中体现,更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探索中国特色的养老道路所具有的优势。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家庭小型化、家庭功能弱化的客观趋势,只强调家庭养老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重点放在制定实施家庭养老支持政策上,通过政策支持进一步涵养家庭的养老功能,不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性地位。
因此,在当前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际经验,在各项社会政策制定中进一步强调家庭视角和理念,制定一系列家庭养老支持政策。
比如,可以借鉴日本经验,鼓励子女与父母就近居住或同住,在购买住房的贷款利息、贷款首付或契税上给予优惠,实现“一碗汤的距离”;借鉴韩国、德国等国家做法,在政府开发的公益性住宅中,设计“多代屋”,鼓励多代同住;借鉴新加坡“三代同堂花红”的做法,对与父母同住的子女发放补助;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长期照护保险向居家养老倾斜,调整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对赡养老人的子女可以适当少纳税,对家有住院老人的在职职工,给予照料老人带薪假期,探索建立为老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制度等。
所有这些政策都是顺应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意愿,强化家庭养老功能,满足大多数老年人在家里养老的需要,这是既积极又经济的养老政策。
补齐居家养老服务的短板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广大老年人养老将由生存必需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参与型转变,养老服务需求将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优质化的新态势,不仅要保基本、兜底线,还要扩增量、提质量,这对养老服务业发展既是重大机遇,也是重大挑战。
在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居家养老是基础,社区服务是依托,在当前社区服务业还不发达而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养老新期待强烈的新形势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既是养老服务的重点,也是养老服务的难点,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眼于满足新时代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转变观念、整合资源、精准聚焦、突出重点,着力补齐这个养老服务的最大短板。

一,坚持以积极老龄观为引领。
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成败。
老年期是人的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衰老和功能衰退是缓慢渐进的过程,不要刻意把老年人与社会隔离开来,把老年人过度“养”起来,不是所有老年人都需要特殊照顾与护理。
联合国倡导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和“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充实、尊严”的老年人权益新理念。
独立,就是要鼓励老年人尽可能保持独立,减少对家庭、对机构、对护理的过度依赖;参与,就是要最大限度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参与养老生活,发挥正能量,要着力提高老年人“自我充实”的意识和能力;尊严,就是要最大限度尊重和保护老年 15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人的权利和人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
老年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
要以新理念引领老年人过上有为、积极、健康、快乐的新生活,也要以新理念引领发展新时代的居家养老服务业。

二,坚持推进供给侧与需求侧改革。
与其他相对成熟的行业不同,养老服务业市场化的进程相对滞后,市场需求尚需培育。
因此,与其他成熟行业的改革方向更多在供给侧不同,养老服务业既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也要进行需求侧改革。
首先,从供给侧角度上看,要深入推进养老服务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松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养老服务业繁荣发展,特别是根据新时代老年人的新要求,尽快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
其次,从需求侧角度上看,目前我国老年人总体保障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农村老年人保障水平还比较低,而老年人的服务消费意愿不高,不愿意、不习惯购买服务也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需要尽快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逐步提高老年人的保障水平,提高老年人的购买服务能力,切实引导预期,提升消费意愿,引导老年群体扩大消费,特别是要鼓励引导子女为老年人购买服务。
只有同时推进供给侧与需求侧改革,才能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坚持整合资源共建共享。
应当明确,居家养老服务不是完全的设施新建和系统重构,而应当大力引导和促进现有服务系统和服务资源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
要树立全龄型、大整合、大服务的理念,各类社区服务都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以大社区服务覆盖居家养老服务。
要转变理念,整合资源,共享发展,社区内的各类资源都应当充分利用起来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支持,各类行政、事业、物业、家政、商业资源,也应通过调整、转型、升级开展为老服务。
针对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普遍面临的设施紧缺问题,首先应当统一认识,即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尤其是为贫困、低收入、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养老服务设施,与公立医院、公立学校的性质是一样的,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应当由政府负责提供。
因此,应当尽快把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范畴。
北京市市长陈吉宁近期在调研养老服务时也指出,“配套的养老设施一定是零租金,这是公共服务”。

四,坚持分类施策精准聚焦。
从政策扶持和产业发展来讲,不宜把养老服务的外延扩大化,不能把老年人所有需求都纳入养老服务的范围,尤其是许多各年龄群体共用共享的社区服务和家政服务、物业服务应该按其服务内容的本质回归本源。
要对养老服务进行重新的定位和“瘦身”,可以按照不同服务性质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需求量最大的日常生活类服务。
这一类服务与各年龄人群共享,比如助餐、助洁、维修等服务,虽然各类统计调查显示这类服务是老年人需求量最大的,但是这类服务应当是社区服务、物业服务的内容,主要应当由社区、物业、家政类的商业服务组织来提供。
第二类是精神文化类服务。
这类服务首先应当由公共社会文化服务机构来提供,比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等,应当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把老年人列为主要服务对象,实现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的转型,其次应当由企业和社会组织特别是老年的社会组织来提供,对从事老年精神文化服务的企业和社会组织政府应当给予适当扶持。
第三类是面向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类服务。
这类服务是面向老年人的专属服务,或者可以定义为养老服务的核心内容,也是老年人的“刚需”。
这类服务专业性比较强,需要由专业的社会组织和企业提供,这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点,也是政府扶持的重点。
这些年各地出台了不少养老服务扶持政策,但一些老年人反映获得感不是很强,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扶持政策不够精准。
居家养老扶持政策要精准聚焦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实现由“漫灌”到“滴灌”的转变,要精准聚焦贫困、低收入、失能失智、高龄、独居等重点对象,精准聚焦老年人迫切需要的心理、康复、照护等“刚需”服务。
只有精准聚焦,才能充分发挥扶持政策的最大效用,才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

五,坚持标准化专业化连锁化智能化。
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业尽管发展迅速,但由于发展时间短,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仍然处于“小、散、粗、低”的初级阶段。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坚持标准化、专业化、连锁化、智能化“四化”发展方向,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不断转型升级。
要用标准化、专业化解决“粗”的问题,为什么服务“粗”?因为专业性不强。
要用规模化、连锁化解决“小”和“散”的问题。
要用智能化提高可及性差和效率低的问题。
目前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是专业性不强,关键还是人的问题。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养老服务本质上是对人的服务,因而人 16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是决定性的因素。
对于政府而言,应当从引导产业发展的角度大力培育和扶持专业组织,出台更多养老人才激励政策。
同时应加大力度建设顺应新时代特点的孝亲敬老文化,提高养老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自豪感。
对于企业和社会组织来讲,应把重点放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
加强对员工的为老服务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养老服务既是技术性服务,更是情感性服务,只有发自内心尊老敬老爱老,才能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对员工的职业规划和引领,通过内部岗位的梯级设置和渐进式的开发培训,提高员工服务技能。
加强对员工的团队管理,让员工输出情感必须对员工输入情感,通过温馨团队管理,让员工充分感受和体验到团队的温暖和力量,爱团队才能更加爱岗位,增加行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六,坚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补齐居家养老服务的短板,需要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同,形成合力,其中政府起主导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社会力量也是重要补充,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社会组织作用巨大潜力巨大。
日本是全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和养老服务业最发达的国家,日本社会组织中有半数以上是从事养老服务的。
我国从事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占比还很小,民政部最近印发了《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其中社区为老服务组织被列为重点培育对象。
此外,公益、志愿、慈善等社会力量在居家养老服务中也发挥了重要补充作用,比如可以借鉴上海市“老伙伴”“睦邻点”的做法,鼓励邻里互助,低龄、健康老年人志愿服务高龄、失能老年人,可以探索建立“时间银行”制度,使为老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来源:陕西省民政厅网站)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6816 如何以房养老?
鲁晓明:建议老人出售所有权反购居住权 全国两会开幕在即,不少政协委员都围绕经济、民生建言献策。
比如在养老方面,未来一对中年
夫妻或许至少要负责赡养四个以上的老人,传统的家庭式养老可能不堪重负,那么老人该如何养老?对此,有/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6816政协委员建议,老人将自有的住房资产进行扭转,可以进行住房抵押式养老;另外一种方式则建议让老年人将房子的所有权出售,居住权保留,这样能获得一定的资金,又有房子居住。
关注养老 鲁晓明:将房屋所有权和居住权分离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鲁晓明,以房养老是他今年关注的话题之
一。
“很多中年夫妻至少要赡养四个以上老人,下面还有小孩要抚养,家庭养老不堪重负,这么大基数就有很大问题。
国家财政即便拿出相当大的投入,也非常沉重。
目前的养老是低水平广覆盖,老年人也有高的生活需求,这种情况下,完全依靠家庭养老不大现实,我们就需要挖掘老人自身的潜力。
”鲁晓明说道。
鲁晓明分析,老年人的工作能力下降了,让老年人自己谋生不现实也不人道。
那么,这种情况下,可以促进资产的扭转,中国老年人住房自有率非常高,80%以上老年人有一套以上住房。
“这些老年人也是有大量资产的,但没现金,比较好的办法以房养老,促进房屋的扭转,但房子卖了也不行,满足不了居住的需求了。
所以以房养老,可以采取将房屋抵押,老人按月或者按年获得一定养老资金。
‘百年’后,以房子冲抵一部分贷款;折价的房子子女可以偿还贷款后继承。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让老年人将房子的所有权出售,居住权保留,这样老人获得一定的资金,又有房子居住。
”鲁晓明称,我国南北东西气候温差相差大,冬天,不少东北老人到海南、广西、广东等地养老,夏天回到北方;南方也有老人在夏天到相对温和地方避暑,具有候鸟式养老的特色。
“如果老年人到海南养老只能购买房屋,成本高,也会客观导致了房价的高企。
如果政策上可以规定居住权,让老人以比较低的价格购买某个房子的居住权,实现分时养老。
”此外,老人自有的房子,也可以建议通过 17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物权法规定居住权制度,将所有权和居住权分离。
“举个例子,本来房子市场价格200万,卖出一百万,约定保留房子的居住权至老人百年之后,那么老人既获得了一定资金又不至于居无定所”。
关注经济 刘伟:推进人工智能在应用层面落地当前,科技进步正在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面对正在兴起的人工智能浪潮,如何占据行业发展制高点,如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新增长点?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CEO刘伟带来了借力人工智能驱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提案。
他建议,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
刘伟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尚存在人才缺陷,需要建立核心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加强企业和学术界的人才流通,打造坚实的人才基础,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此外,政府还应当创造多元的技能培训计划,并且提高全民的科技素养。
同时,刘伟建议,政府一方面要加大数据开放,另一方面要促进企业、高校、公共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推动合作及共享,为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培育世界一流的土壤。
刘伟说:“要推进人工智能在应用层面落地。
目前我们还处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早期,已有大量可以与现行人工智能结合的行业与领域,比如公共安全、智能交通、金融等。
尤其在实体经济,还有许多细分领域需要进一步了解人工智能的能力,对细分行业的流程进行重整,通过数据和应用的不断优化,分场景逐个突破,最终形成人工智能社会的新版图。
”鲁晓明:发展农村电商让农产品进城畅通无阻村里的桔子、白菜丰收了,但却滞销了,在网络上求助大家购买支持,这种现象在朋友圈时有发生。
如何减少村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鲁晓明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建议发展农村电商让农产品进城畅通无阻。
鲁晓明认为,现在农业生产方面的的电商还比较少。
“我们现在的农村电商局限于城市的工业产品下乡,但对于农村来说,应该既有工业产品的下乡,也应该有农产品通过一些平台可以畅通无阻的到城市来。
后者现在还比较薄弱,对于农业产业扶持,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但农村电商仅靠农民自发形成是不太现实的,还需要国家扶持。
“现在有些农村增产不增收,主要是农业产品销售方面不行,如果把农业电商做起来,直接进入流通领域就会大规模缓解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 提议修改 朱征夫:建议修订《殡葬管理条例》我国是人口大国,每年的死亡人口数量庞大。
遗体问题处理不好,会造成土地与资源的过度消耗,对人居环境和农业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东方昆仑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征夫建议,修订实施已20年的《殡葬管理条例》,明确殡葬管理执法机构的法律地位,在机构编制、人员编制、办公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同时充实有关尸体处理方面的规定。
朱征夫介绍,目前,我国的殡葬管理制度体系,是以1997年发布实施的《殡葬管理条例》为基础,该条例实施至今已20年,已不适应当前殡葬事业的发展。
他分析说,目前政府各部门缺乏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和明确的职责定位。
涉及占地毁林建坟,国土、林业、民政各部门的具体职责不清晰;涉及殡葬用品的生产、销售和市场管理,工商、物价、民政等部门的具体职责不清晰。
同时,缺少尸体处理的具体规范。
涉案遗体、涉纠纷遗体、长期存放的无人认领遗体、无法确认身份的遗体等均无具体的操作规程。
条例中其他的诸多表述也已不适应当前殡葬事业发展。
因此,朱征夫建议,条例应明确殡葬管理执法机构的法律地位,在机构编制、人员编制、办公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并细化其他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多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执法程序是保障法律法规履行的必要条件,条例应明确执法方式,执法环节和步骤,细化执法流程,并对执法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执法文书进行严格规范,从制度上保障殡葬执法程序的公平公正,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针对尸体处理方面的规定,朱征夫认为,修订完善条例,首先应从法律的角度明确“尸体”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对各类尸体的处理程序、处理时限、处理费用及支付方等内 18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容进行明确。
他认为,还应该增加关于殡葬从业人员和经营殡葬服务的规定。
条例应建立包含执业资格认证、职业培训等在内的殡葬从业人员管理制度,提高殡葬行业的专业化水平。
新委员感想 “通过培训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共2158名,过半是新面孔。
2月27日起,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开始接受为期两天半的培训,昨天新委员培训结束。
不少住粤全国政协委员表示,将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履职能力,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二附院副院长卢传坚表示,作为新委员,确实很需要这个培训,能帮助新委员更好地提高履职能力,让自己更明白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所担负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
谈及自己参与培训的心得,卢传坚表示:“一方面,我可以通过这个培训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十九大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之前单位也组织学习十九大精神,这次结合培训和自己的职责定位,我的理解更加聚焦和深入了。
另一方面,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承担了特殊的职责,包括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样的职责也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培训,我对全国政协的性质定位、历史、工作方法以及未来的工作范畴等更加清晰明了,也有助于我未来更好的履职。
”他还说,这次带了几个提案,包括“弘扬中医药文化助力健康中国”等,“我准备的几个提案都是对我自己关注的领域提出一些想法,之后我也会根据自己的培训所得、参会所得重新审视我的提案,进行不断修改。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则向记者展示了自己记下的笔记,并表示:“经过培训,更加深刻感受到政协委员不仅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它要求政协委员自身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政治自觉。
这份自觉要求我代表行业发声,代表人民提建议。
作为广东文艺界的代表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我履职的方式应该是借助自身的艺术影响力和多年对艺术行业的熟悉和了解,转化为执行力,怀着使命感真正为艺术行业的发展做一点实事。
” (来源:信息时报)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6821 热点新闻 老年消费倒逼市场细分,智能家电需“适老化” 据《中国老年人家电需求调研报告》预测,未来我国每年产生的老年家电需求规模将超过
600亿元。
家电行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亟待“适老化”智能家电的出现,让更多消费者能享受产品智能带来的便利。
操作难度大 家住北京市东五环外年过70的李先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今年夏天家里刚刚买的智能电视功能齐全,屏幕也很大,但自己总是记不住那些功能的使用方法,甚至不知道如何换台,即便家里人经常教自己看,但年纪大了很快就会忘记,因此当家里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想看电视却不会用。
“一台电视有两个遥控器,经常混淆,搞不清楚哪个是开电视机的,哪个是换频道的,家里人说可以换到智能模式随便看自己想看的电视,但操作步骤太复杂,换来换去就换不回去了。
”李先生说。
而来自顺义区的白女士也表达了同样的烦恼。
白女士今年65岁,但从来都不会使用家里的微波炉。
“有时候 19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想热点剩饭,微波炉比较方便也比较快,但不会定时也不会开机器,有时候搞不清楚就弄错了,反而把饭热干了。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只发生在李先生和白女士身上,很多年龄偏大的消费者对于智能家电的使用都存在障碍,本来智能的本意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快捷、简便,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智能却变成了负担。
对此,融合网CEO吴纯勇指出,当下,许多老人都嫌智能家电太“聪明”,表面上看是老人没能跟上智能发展的节奏,事实上人到一定的年纪,不但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会降低,而且许多生活习惯都成了惯性,比如,喜欢固定的食物、看固定的电视节目等等。
同时,因生理原因,对生活设施、用品的功能呈现特有需求,如对信息媒体要求字大、声音响亮等等。
过度智能化 伴随着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家电产品在功能上不断刷新消费者眼球的同时也伴随其操作的复杂性。
对于老年群体而言,此类家电不是释放双手、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帮手,而是不知操作为何物的一种“摆设”,老年人往往对这类家电敬而远之。
家电太“聪明”,说到底,还是产品不贴近老人的需求,不是为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量身定做的。
也可以说,现在的家电都被“过度智能化”了。
北京商报记者在北京北三环的一家电器卖场走访发现,家电市场主推各类智能电器,主要以WiFi连接、手机远程遥控、多重功能叠加为主。
以美的快捷微波炉为例,微电脑操控、平板加热,还有智能蒸煮菜单,各种智能功能,但年龄大的消费者明显不会使用。
还有帅康20m3/min大吸力油烟机提供三个不同风量的档位,以适应人们的不同烹饪需求,油烟机中的一键智能换气功能,可在烹饪中或者烹饪结束后随时清洁厨房空气、消除残留异味等。
看似功能强大,但在使用的时候却不一定方便,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很少有人花精力去区分不同的档位。
但在家电产品日益智能化的同时,适合于老年人的家电产品却越来越少。
在该家电卖场,一位导购员坦言:“很多功能单一的产品,不少厂家都停产了,属于淘汰产品,现在市面上的家电多数是智能型的。
”据业内人士分析,大厂家研发实力强、产品更新快,虽然有少数还保留单一功能生产线,但产量已大不如前,也会随着时间逐步淘汰。
对此,吴纯勇表示,现在很多厂家在研发产品时,重视了“智能化”和“高科技”,面向的也多是“80后”、“90后”的青年人,却在智能化的具体应用中忽视了“适老化”。
针对性解决 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决定了这类社会群体在消费观念、消费习惯、消费偏好、消费能力、消费方式等多方面存在特殊性,由此也形成了现实消费需求和潜在消费市场。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48亿;2030年将超过3亿;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增至4.8亿,占到全球老年人口的1/4。
与此同时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近50%的老年人正过着“空巢”的生活,其中有近80%选择了居家养老。
在社会各界人士对老年人的居家生活越来越关注之下,仍然难逃老年人生活并不便利的事实。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认为,作为生产企业来说,虽然消费者的年轻化是主流,但是不应该遗忘老年人。
并不存在老年人不接受智能家电产品的现象,而是他们更喜欢适合自己的智能家电。
当下智能家电功能多样,老年人操作起来困难。
市场为老年群体开发设计的智能家电几乎为零。
老年人多少有些“迟钝”,需要一些智能化的家电辅助日常生活。
“企业应开发制造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家电,本着方便老人的初心,设计一些功能少、方便易操作的,比如可以设计语音提示、定时提醒、声音控制等多种服务功能,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能更加智能化。
”洪仕斌说。
业内人士举例称,针对老年型的家电产品在设计细节上大有空间,首先就要一改产品过去繁琐复杂的操作,多使用“一键”功能,只需按一个键就能完成用户想要的操作,还可多植入目前流行的语音功能,并匹配老年人常用的语言,通过人机对话完成操作。
在空调上,像科龙空调推出的“御风”系列柜机,针对客厅家居环境特点,对柜机如何确保温度和舒适度最佳体验进行了全面升级,同时上下分段、左右分区广角送风,避免直吹老年人的腿。
洗衣机上,针对老年人弯腰不方便的特点,可在开门方式、投放衣物角度等多方面的细节上做出改变。
20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6805 (来源:搜狐) 医学事业之临终关怀
1、临终关怀的定义临床关怀为现代医学治愈无望的患者提供缓解极端痛苦,维护生命尊严,帮助临终者安宁走完生 命最后历程,对于临终者家属提供包括居丧在内的生理和心理关怀的一系列立体化社会卫生保障服 务。

2、临终关怀的特点

(1)是以病人为中心,其主要对象是不可逆转的临终患者;
(2)临终关怀的主要目的不是治疗或治愈疾病,而是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
(3)临终关怀不仅关心病人,而且也关心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
(4)临终关怀的服务团队以医务人员为主,同时有家属、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等大量社会志愿者参加,已成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3、临终关怀的道德意义
(1)有利于人类死亡观念的有序嬗变;临终关怀的开展使人们正视临终、直面死亡,而不是一味地消极回避或自欺欺人。
这种死亡观念的变化体现了生命神圣、质量和价值等现代理念的统
一,是人类死 亡文明的巨大进步;
(2)彰显了人道主义精神,有利于医学人道主义的不断升华;
(3)临终关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全面进步:临终关怀事业不仅满足了 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特殊需求,而且其中蕴含的职业精神也在积极推动着医疗卫生行业乃至整个社会 的文明进步;

(4)临终关怀有利于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临终关怀不追求对临终病人无意义的抢救,而且为 其提供缓解性、支持性的安宁照顾。
这样,既能保证临终病人得到了必要的医学服务,又避免了不必 要的资源消耗,从而有利于医疗卫生资源的公正、合理分配。

4、临终关怀的伦理要求

(1)认识和理解临终患者:表现在同情和理解临终患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在理解的基础上以最真诚、亲切、慈爱的态度对待患者;
(2)保护临终者的权益:表现在尊重患者的权益和权力,保护隐私、保留生活习惯、尊重其留下的意愿等;
(3)尊重满足临终患者的生活要求;
(4)同情和关怀临终患者的家属。
(来源:中公云南医疗卫生) 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7/aid/46836 无业委会小区老旧电梯如何改造?罗湖探索由社区居委会代行职责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下班回到家,累到不行结果碰上电梯故障,爬楼梯爬到两眼发黑?
电梯是每个高层小区必备的一项公共设施,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电梯老化的问题也给居民带来不少烦恼。
为了加快推进罗湖区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日前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罗湖局发布《罗湖区无业主委员会且未设立本体维修基金小区的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公开征求社会 21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意见,征求意见时间截至1月20日。
据悉,在使用管理单位自愿申请的前提下,对符合条件的老旧电梯更新改造项目,在《深圳市罗湖区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管理办法(暂行)》(罗府办规[2016]1号)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区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政府补助力度,积极推动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努力提升电梯使用安全系数,降低电梯故障率。
每部电梯补助资金最高20万元据统计,罗湖区1994年11月1日前竣工的小区共计91个,涉及老旧电梯452台,经过近几年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的开展,目前,已有98台老旧电梯进行了更新改造,现仍需更新改造的电梯数为354台。
对于无法成立业主委员会且未设立本体维修基金的老旧住宅小区开展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的,《方案》将更新改造工作补助标准。
首先是,电梯勘验评估费用纳入老旧电梯更新改造补助范围。
对符合更新改造条件的老旧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按照规定与电梯勘验服务机构签订勘验评估合同对老旧电梯进行勘验评估,先期支付相应的电梯勘验评估费用。
电梯更新改造工程完工通过验收审核后,电梯勘验评估费用与补助资金一起发放给申请单位。
其次,提高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的政府补助标准。
老旧电梯实行更新、改造和大修的,一律给予该电梯更新改造工程款49%的资金补助,每部电梯补助资金不超过20万元。
多部门联动推动老旧电梯改造老旧电梯更新改造需要多个部门联动,对此,《方案》规定了明确的职责分工。
罗湖市场监管局负责受理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申请,组织电梯勘验服务机构对其更新改造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和价格合理性进行评估确认,组织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程的验收和补助资金的发放。
区住建局负责核实罗湖区无法成立业主委员会且未设立本体(或专项)维修基金的老旧住宅小区,罗湖市场监管局负责核实此类老旧住宅小区的电梯台数,相关街道办事处负责确认,最终形成工作方案的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名单。
街道办事处指导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组,在召开业主大会会议选举业主委员会的同时,征求业主的意见,如果选举不成功,是否同意由社区居民委员会代行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职责,表决是否通过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实施方案。
被指定的社区居委会负责代行小区业主大会职责,此项职责在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实施方案经征求半数以上业主同意后履行。
电梯使用管理单位负责具体实施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包括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申请、选取和编制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方案、公示方案初期征求业主意见、根据业主意见修订方案、筹集更新改造资金、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召开业主大会等工作。
宣传发动各街道办及各相关部门深入社区、老旧住宅小区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调查模式和宣传发动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使广大市民充分了解老旧电梯更新改造这一民生工程及其积极意义,引导广大电梯使用单位积极主动开展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各街道办、各相关部门为申请更新改造工作提供相应的服务工作。
受理申请
(1)符合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申请条件的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备齐相关资料后,可向罗湖市场监管局提出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申请。

(2)初审合格的,电梯使用管理单位与电梯勘验评估服务机构签订电梯勘验评估服务合同,按照合同先期交纳费用。
电梯服务机构在勘验后出具勘验报告并提供相应的咨询和技术服务。
组织评审勘验评估工作完成后,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筹集资金、编制更新改造方案,业主大会表决通过后提交罗湖市场监管局。
罗湖市场监管局负责组织更新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评审,提出评审意见。
评审通过的,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按照更新改造方案进行施工。
组织验收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程完成,取得深圳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的电梯使用标志(即检验合格)后,罗湖市场监管局组织电梯勘验评估机构专家对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程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的,按照资金审批程序拨付补助资金和电梯勘验评估费用。
(来源:南方都市报) 22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7/aid/46837 北京新版医保药品目录4月起实施,新增476种药品 新增476种药品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全体参保人员昨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发布《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与旧版目录相比,新增医保药品476种,药品品种达2986种。
据悉,新版目录适用于本市全体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等参保人员以及各级各类定点医疗机构,将于今年4月1日起实施,预计年均为参保人员减轻医药费负担超5亿元。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新版医保药品目录纳入了国家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内收载的药品和国家组织谈判的36种药品。
与上一版医保药品目录相比,新版目录共增加476种新药(不含剂型),医保药品品种由现在的2510种增加到2986种,其中西药1567种,中药1419种。
新增的药品,主要是抗肿瘤新特药、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药品以及儿童用药等,如伊马替尼、吉非替尼、曲妥珠单抗、利拉鲁肽、尼可地尔、小儿肺热清颗粒等。
以治疗乳腺癌的靶向药“曲妥珠单抗(赫赛汀)”为例,此次因属于36种国家谈判药品而被列入医保目录。
之前国家谈判前每瓶的价格为21613元、年均药品费用23万余元,谈判后的单瓶价格变为7600元、年均药品费用约9万,纳入门诊特殊病报销后退休人员个人负担只约为1万元,单瓶药价降了65%,纳入报销后负担减少95.7%,参保人员的负担大大降低。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发布的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将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全体参保人员。
其中,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不仅包括本市1500余万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还包括本市近400万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
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同样适用于本市各级各类医保定点医院和定点社区卫生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发布后,本市还将组织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进行药品信息备案、医保信息系统升级改造,以及全市近3000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相关信息更新维护等工作,因此,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将于2018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接下来,本市将全力做好新旧医保药品目录的平稳衔接,保障医疗机构和广大参保人员就医用药的连续稳定,让全体参保人员共享改革成果,支持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并促进分级诊疗。
(来源:北京青年报)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7/aid/46842 信息化社会,请不要忘记老年人 真正的服务平台是以老年人为中心的,老年人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有什么样的需求,这个平台、
产品、系统都将围绕其涉及。
所以,无论从现有的模式,还是老年人的行为模式,我们都需要做一些研究,这样才可以推测出能够给老年人提供什么样的平台,什么样的服务是他们需要的。
去银行办业务,因为名字中的生僻字无法识别而受阻;手机换成了iPhone7,专门面向老人的APP却寥寥无几;子女买来了先进的智能家电,却因为不会操作而成了“摆设”……在“智能化”的时代大潮下,许多老人并未享受到“智能”带来的便利,反而遇到了更多的不方便。
当人们大谈“智能化”的时候,“适老化”却被忽视了。
85岁科学家成了“信息残疾人” 23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中科院声学所的专家张家马录今年85岁了,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耳聪目明,还常常为学生做讲座。
不过,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让他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挥余热。
他名字中的“马录”字是生僻字,因为这个原因,他办各种事都不是很方便。
随着“智能化”的到来,这个问题反而更严重了。
原来,许多单位的电脑只认繁体的“騄”,却不能识别简体的“马录”字。
“最近这些年,这个问题越来越明显了。
”张老说,以前电脑还没那么普及的时候,可以用手写来解决问题。
而现在各个单位都用电脑办公,手写的办法就行不通了,他去银行办事,每次都因为电脑无法识别这个“马录”字而无法办理。
至今,老人没有自己的银行卡,只好用老伴的身份证办理。
“老伴也是80多岁了,谁能保证我就能走在她前面呢?”在张老的身份证、医保卡和养老助残卡上,上面的名字各不相同。
其中,身份证上是正确写法,养老助残卡上写的是繁体的“騄”,而医保卡上则写的是“张家”,最后一个字没有打出来。
张老说,自己的名字是长辈起的,他是“家”字辈,他那一辈人起名都是用“馬”字旁的字。
上世纪50年代,国家推行简化字,“馬”简化成了“马”,他就把名字改成了“张家马录”。
他介绍,汉字简化有一条原则,叫“类推简化”,“馬”字简化了,作为偏旁的“馬”也就随着简化。
没想到,自己的响应号召之举,到头却带来了许多不便。
2014年,张老就曾向《北京晚报》求助,但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突出,他非常担心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受限。
“我现在看病都在社区医院,虽然医保卡上只打出来两个字,但那儿的医生都认识我,看病比较方便。
”其实,在2013年国家语委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简体的“马录”字才是规范写法。
但在电脑输入法中,却只能打出繁体的“騄”。
许多单位的电脑也只认繁体的“騄”,不认简体的“马录”。
张老说,像他这样因为名字中含有生僻字而被电脑“拒绝”的人并不在少数,基本上都是老人。
张老叹息,他也有苹果手机,但连手机卡都得用别人的名字注册,他已经成了“信息残疾人”。
最令人尴尬的是,张老的研究领域就是和智能化有关,简单说就是让电脑“能说会听”,结果他自己却因为电脑无法识别生僻字而处处碰壁。
买来iPhone7玩成“老年机”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人放弃了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老年机”,用上了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有的老人甚至用上了最新的iPhone7。
不过,由于专门针对老年人的APP较少,让智能手机的功能大打折扣,即使是拿着iPhone7,也仅仅发挥着老年机的功能。
记者发现,在手机应用市场里,输入“老人”,下载量最高的是各种名为“圣诞老人”的游戏,和老年人的真正需求并无关系。
还有几款测试人老了会长什么样的游戏也在下载排行榜前列。
而真正和老人相关的APP,下载量却不是很大。
例如“老人桌面”、“老人医生”、“老人拨号”等,下载量均不超过50万次,而针对老人养生、家政、娱乐等方面的APP,下载量均少于1万次。
记者了解到,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最常用的是微信聊天功能。
除此之外,网上挂号也是老人常用的功能。
而老人要想获取资讯,则是使用普通的新闻客户端,不同之处是将字号调大。
由于新闻客户端是海量信息,老人们常常被淹没在无用信息的海洋里。
有的APP推送的小广告太多,也让老人不堪其扰。
这种情况之下,老人们事实上又把智能手机用成了“老年机”,惟一不同之处是这样的“老年机”可以玩微信。
洗衣机连WIFI老人犯了难 “智能化”的大潮会带来怎样的便利还无法预期,老人的生活因为“智能”变得不方便的情况倒时有发生。
家住武汉的一位老人家中新换了电视,电视机和两个电视盒子一共有3个遥控器,老人开好了就不敢关,怕打不开。
后来,老人不知碰到了遥控器的哪个按钮,导致画面仅为整个电视屏幕的八分之
一,最后不得不向媒体求助。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智能电饭锅让老人吃了一周夹生饭,最后不得不用蒸锅蒸饭吃;洗衣机太“智能”,结果老人重拾搓衣板。
子女为了表达孝心,买来了智能豪华家电,而老人上了年纪,接受新事物困难,无法消受这些智能产品。
上周,记者来到朝阳门外的一家电器卖场看到,摆在显眼位置的都是各式各样的“智能家电”,就连洗衣机也能连WIFI。
卖场销售人员介绍,这个功能正是洗衣机的智能之处,使用者可以在任何地方远程控制洗衣机。
不过,这个功能对于洗涤效果并没有什么帮助。
记者发现,卖场里的洗衣机外形漂亮时尚,有的已经取消了实体按键,改成了触屏按键。
打开开 24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关,显示屏上顿时亮起十几个选项,看得人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
记者又转了几家电器卖场,结果发现想找到一台“傻瓜式”的电器并不容易,WIFI连接、手机远程遥控的智能电器已经成为了市场主流。
“功能单一的产品要么停产了,要么就是杂牌,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一位销售人员介绍,这些智能产品的设计非常受年轻人的欢迎,而且智能电器的利润比老式电器高很多,就拿一台洗衣机来说,老式洗衣机一千多元就能买到,智能洗衣机动辄就要四五千元。
出于利润的驱动,那些功能单一的产品也会被市场淘汰。
销售人员表示,选购智能家电的主力是年轻人,不过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是买来送长辈的,正是因为表孝心,所以花钱不心疼,往往挑最智能、功能最全的买。
不过,对于上年纪的老人来说,按键简单、功能简单的产品可能更适合他们。
“比如人走了窗户没有关,天气不好了,窗户能自己关上,这样才是智能。
”张家马录认为,现在许多的智能家电称不上“智能”,而只是一种自动化。
真正的智能应该是人和机器匹配,是机器服从人,而不是人服从机器。
他说,有的智能家电为了美观,往往把键盘按钮设计得很小,而老人容易手抖,这样就给“智能助老”带来了障碍。
从这个角度看,现在的“智能”离真正的智能还有一段路要走。
(来源:搜狐)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57/aid/46848 老龄数据 全国老龄办: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2.41亿 记者26日从全国老龄办召开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
一般认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达到10%,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介绍,我国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17年,老年人口净增1.1亿,其中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
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全国老龄办等14个部门决定联合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并于日前印发通知,提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面向全社会,重点对象是党政干部、青少年和老年人。
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人口老龄化的国情意识明显增强,关爱老年人的意识和老年人的自爱意识大幅提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来源:生活报)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615/aid/46809 政策法规 关于印发《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 25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的通知 京人社医发〔2018〕40号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定点医药机构: 为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不断规范和完善医保用药管理,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15号)、《关于将36种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54号)等相关文件规定,经过组织专家评审,制定了《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以下简称《药品目录》)。
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调整制定《药品目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用药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药品目录》的贯彻实施工作,不断规范和完善医保用药管理。

二、《药品目录》适用于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是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参保人员药品费用、加强基金使用管理的政策依据及标准。

三、《药品目录》实行通用名管理,凡列入《药品目录》的西药、中成药(含民族药)、国家谈判品种,药品生产企业或药品批发经营企业等相关机构应按规定到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办理相关手续。
未办理相关手续的药品不纳入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支付范围。
药品生产企业或药品批发经营企业等相关机构提交虚假材料的,一经发现,该药品将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四、各定点医药机构要认真做好《药品目录》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药品目录》内药品的合理配备,积极稳妥地做好新旧药品目录的衔接过渡。
同时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宣传培训,保障合理用药,不断降低使用《药品目录》外药品的比例。

五、市区两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药品目录》实施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参保人员医药费用审核结算工作,并做好有关药品费用统计分析和监测工作,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六、本《药品目录》由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七、本通知自2018年4月1日起执行。
《关于印发<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0年版)的通知》(京人社医发〔2011〕47号)文件同时废止。
附件: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8年3月1日附件1:凡例附件2:西药部分附件3:中成药部分附件4:国家谈判药品西药部分附件5:国家谈判药品中药部分附件6:中药饮片部分 (来源: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62/aid/46843 26 养老研究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王承强:我省养老机构发展的困境及出路 我国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养老问题已成为最重要的社会问题。
在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的趋势下,机构养老已成为我国社会养老的主要形式之
一。
近期,通过对全省17市60余家养老机构调研,发现养老机构在建设、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问题 入住率较低,资源闲置严重。
在所调查的养老机构中普遍存在入住率较低的问题,有的养老机构入住率甚至低于10%。
究其原因,一是收费价格较高,超过了大多数人的消费能力;二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子女不愿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去照顾;三是信任度不高,这在民营养老机构体现得更为明显,老年人更倾向于去公办养老机构,认为政府兴办的养老机构更为可靠。
养老护理员匮乏,整体素质低,流失严重。
养老机构的护工人员多数是50岁左右的农民,虽然经过了一定的培训,也取得了上岗证,但是他们的个人素质以及学习能力较弱,对老人的护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护理人员所占比例较大,整体素质较低,有的养老机构护士与护工人员的比例为1:
3,有的养老机构护士比例更低。
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较低,并且工作性质脏累,更甚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同,导致人才流失非常严重。
医疗和养老功能单
一、分散。
医疗和养老体系长期分属卫生和民政两个部门管理,这就导致了养老不能纳入医保定点,这也是养老机构共同面对的难题。
虽然有部分养老机构给入住老人购买意外伤害等保险,国家也进行了长期医疗护理保险的试点,但是如何将医疗保险真正纳入养老体系,政府任重而道远。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多数养老机构处于亏损状态。
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养老机构仍处于亏损状态,有的养老机构甚至还未落实规定的补助扶持政策(如一次性建设补贴)。
养老机构的相关法律不健全。
养老机构投资风险太大,没有相关法律保护,加上老年人家属对养老工作的质疑、不肯定,使养老工作的开展更是如履薄冰。
几点建议 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养老机构的服务功能。
现在的养老机构种类繁多,且普遍入住率低,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建议将入住率较低的幸福院、养老院、敬老院等统一整合到养老机构中,养老机构在社区建立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社区,尽可能让政府投资见到成效。
加大对养老机构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确保政府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现在政府对养老机构的政策扶持主要有床位补贴、运营补贴等,但是有些养老机构的床位补贴、水电收费标准民用化等还未落实到位,并且政府给予养老机构的运营补贴仅为三年,鉴于养老机构融资难、亏损者较多等问题,建议政府延长运营补贴年限,并且在融资、贷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确保养老机构更加稳固地承担为社会养老的责任。
尽快实施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
国家已经开展了长期医疗护理保险的试点工作。
在调研中发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准入门槛较高,如东营市长期护理保险的申请范围仅限定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并且申请条件苛刻,这就导致只有部分老年人群符合准入条件。
建议政府实地调研,发现问题,修改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尽快出台实施相关政策,让其惠及更多老年人群。
降低医养结合准入门槛,走医养结合之路。
研究制定养老机构深化改革措施,尽快落实养老机构医疗保险报销等优惠政策,让医疗资源渗透到养老机构中去。
这对于养老机构的发展和入住率的提高,特别是对花费较高的失能老人和农村老年人非常有益。
推行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缓解有养无医、 27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医养分离等突出问题,确保老年人进得来、留得住,促进政府供养和社会养老的融合发展。
尽快出台相关法律,规范养老机构发展市场,强化对养老服务行业监管。
政府应尽快出台关于养 老机构的法律法规,让养老机构有法可依,在降低养老机构投资风险的同时,让真正热心养老事业的个人安心地去发展养老机构。
规范养老机构发展市场,严禁有意套取国家扶持资金的个人进入。
全面贯彻落实低保老人、失能老人和“三无”老人的福利保障政策,坚持建管并举,强化行业监督。
结合养老市场需求,进行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
拓展服务项目,加强收费监管,探索公办养老机构共建民营、民办养老机构委托租赁合作经营,推进养老机构的科学化、法律化、精细化、品牌化经营。
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护理人员培训力度。
养老服务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建立健全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的培训、使用、评价、激励等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激励机制,全面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工资和社保待遇,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鼓励医学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开展养老护理专业,培养专业素质人才,以满足养老机构的需要。
适时发展智能化养老。
依托智能建筑体系、立体智能信息平台、医养一卡通、华龄健康365工程暨全国老年健康智能管理云平台、环联网居家健康养生平台、智能陪护机器人,形成一种便捷、高效的“嵌入式”医养结合的智能化养老机制。
逐步实施老人实时定位、实时追踪、出入门禁、实时报警求助、远程医疗系统等上线管理,实现对老人个性化的全方位、全时段、立体化的跟踪服务。
(来源:人口导报)中国养老网/Home/Article/index/id/469/aid/46818 陕西:西安市关于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一、西安市养老难的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本世纪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
一。
截至
2016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共139.7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82%。
今后五年,我市人口老龄化总体呈平稳增长趋势,预计每年新增老年人约5万人,到2021年,全市老年人将达到155万人左右。
目前,我市“养老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养老设施缺乏整体规划。
由于历史原因,我市还没有编制养老设施的布局规划,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特别是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设施在档次、规模等方面布局不够合理。
二是养老服务市场化程度不高。
我市养老产业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不积极,老年人思想观念保守、消费能力不足,市场主体作用发挥还不明显。
三是放管服改革还不到位。
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任务重,民办养老机构审批程序还比较复杂,养老服务的扶持鼓励政策标准不高、吸引力不强。
四是养老服务设施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
特别是居家养老服务站和农村幸福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作用发挥不充分的现象。
五是养老服务的质量不优不高。
养老护理员队伍力量不足、素质不高,提供的养老服务内容与老年人个性化需求不相匹配。
以上问题成为制约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未来五年是破解“养老难”的最佳战略机遇期。
大力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应对“银发浪潮”冲击,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解决“养老难”,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先进发达地区,找准补齐短板,奋力追赶超越,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按照“政府保基本、社会增加供给、市场满足需求”的定位,继续加强社区居家养老和农村养老的设施建设,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加强养老人 28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才队伍建设,繁荣养老市场,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让西安成为让老年人感到幸福的城市。
(二)发展目标。
到2021年,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全市养老服务设施覆盖100%城市社区和80%以上农村社区,养老床位总数达到7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5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低于40%,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比例达到80%以上;健全市、区县、镇(街)、社区(村)四级养老管理和服务网络。
养老产品用品供给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日益多元,服务模式更加多样,养老服务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让广大老年群体享受优质养老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突出保基本,进一步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制度。
各区县政府要重点为辖区城镇“三无”、农村“五保”、低保对象中的失能、失智及70岁以上计生特扶老人提供养护服务。
办好公办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等保障性养老服务机构,对城市“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对象实行政府供养,充分发挥政府在养老服务中“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上涨等因素,适时调整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补助标准,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牵头部门:各区县政府;配合部门:市民政局、市卫计委、市人社局;期限:持续实施)(二)突出规划引领,统筹规划发展城市养老服务设施。
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
科学确定市、区县、镇(街)和社区(村)四级养老设施的规模、数量、权属、功能、位置、运营模式和服务半径,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制定供养、颐养或医养结合的养老设施规划。
在旅游、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专项规划中,要考虑养老服务需求。
启动我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力争在2018年上半年完成。
凡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要按每百户15至20平方米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凡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未达到标准的,要通过购买、置换、租赁等方式配备完善养老服务设施。
(牵头部门:市民政局、市规划局、各区县政府;配合部门:市建委、市国土局;期限:2017年9月—2018年6月)(三)突出强化基础,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进一步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按照“服务内容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思路,培育更多的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服务。
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建立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主体、社区为纽带、信息化为手段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从2018年起,由社会力量运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每年增加20%;到2021年底,力争全市社会力量运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达到70%以上,养老服务市场化率进一步提高。
推行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提高老年人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
完善老年餐桌服务体系。
对老年餐桌实行区域资源整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鼓励社会餐饮企业通过配餐、送餐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餐饮服务。
(牵头部门:各区县政府;配合部门:市民政局、市老龄办;期限:持续实施)(四)突出提高服务质量,大力加强养老机构建设。
加强养老院管理,开展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
从2017年起,在全市开展为期4年的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检查、大整治活动。
重点加快养老院服务质量标准化建设和认证工作,提升养老院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水平,加强养老院安全管理,提高养老院管理服务人员素质能力,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加强养老院服务质量监督。
到2020年,全面建立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养老服务质量治理和促进体系更加完善,所有养老院均具备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
推行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提高养老机构风险防范能力。
加强养老机构许可管理。
按照《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正在开 29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展的行政效能革命相关要求,将所有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权限下放到区县民政局,市级民政部门不再许可。
设立营利性养老机构,按照“先照后证”的简化程序执行,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后,到所在区县民政部门申请设立许可。
设立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按照《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的要求和程序办理。
在民政部门登记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可以依法在其登记管理机关管辖范围内设立多个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服务网点。
继续加强养老机构建设。
鼓励民间资本整合和改造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社会资源用于养老服务,举办规模化、连锁化养老机构;鼓励境外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
(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各区县政府;期限:持续实施)(五)突出补齐短板,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
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
各区县将所有农村“五保”老人全部纳入供养范围。
健全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功能,在满足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以区县为单位,加强对农村敬老院的资源整合、提升改造。
提升改造后的敬老院要“开门办院”,接受社会老人入住。
农村集体经济、农村土地流转等收益分配优先用于解决本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加快推进农村幸福院等基本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在基本公共养老服务设施暂未覆盖的自然村,可结合实际,设立居家养老互助点。
鼓励民办养老机构向农村老年人开展延伸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农村幸福院为老年人服务。
市和区县政府给予一定补助。
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自治功能和老年协会作用,在坚持家庭成员依法履行赡养义务的基础上,推动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银龄互助”和志愿帮扶为服务形式,以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农村敬老院、老年公寓)、互助服务点为载体,以“智慧养老”为提升手段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牵头部门:市民政局、市老龄办;配合部门:各区县政府;期限:持续实施)(六)突出医养创新,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推进机构医养融合。
大力支持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10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应设置卫生所(卫生室),条件具备的可申请设立医院。
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
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或托管、兴办养老机构内的医疗机构。
鼓励发展老年康复医院,老年护理院,为长期卧床、患慢性病、生活不能自理以及其他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
养老机构内的医疗机构、老年康复医院和老年护理院可按规定申请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探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申办人拟举办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民政、卫计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后,按照首接责任制原则,及时根据各自职责办理审批,不得将彼此审批事项互为审批前置条件,不得互相推诿。
各地民政、卫计部门应当根据申办人的需要和条件,在设立条件、提交材料、建设标准、服务规范等方面,为医养结合机构申办人提供咨询和指导,提高办事效率。
创新社区医养结合。
全面建立老年人社区健康电子档案。
推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全科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上门诊视、健康检查和保健咨询等服务。
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居家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有效整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资源,推进医养服务社区化。
(牵头部门:市卫计委;配合部门: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各区县政府;期限:持续实施)(七)突出市场培育,大力发展养老产业。
全面放开养老市场,鼓励相关行业拓展适合老年人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法律服务、信息服务等相关服务项目。
支持企业开发康复辅具、食品药品、服装服饰等老年产品,引导商业机构设立老年用品专区。
适时举办老龄产业博览会,结合实际和特色优势,推进老年健康养生养老、旅游综合体等项目的规划、招商、建设,鼓励扶持以健康养生养老为主的特色街区、特色小镇建设。
(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商务局;配合部门:市老龄办、市民政局;期限:持续实施)
四、政策措施 30 2018年3月2日《每日养老资讯》 (一)加大投融资力度。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安排财政性资金专项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将中省市有关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政策落实到养老服务业。
积极利用财政贴息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信贷支持。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要支持养老服务企业发展。
市和区县要确保本级留存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业发展所占比例不低于50%。
(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金融办、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期限:持续实施)(二)强化改革创新。

1.坚持建管并举,发挥设施作用。
各区县政府既要增加养老服务设施的供给,又要加强对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的监管。
要按照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同时,要将更多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和农村幸福院交由社会力量运营。
加强养老的服务监管、安全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2.创新养老机构发展运营模式。
要推进民办养老机构成为发展的主体,建立以护养型

标签: #如何下载 #账号 #信上 #如何利用微信赚钱 #包饺子 #婴儿 #流量 #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