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境化语境:,课程周刊主编:汪瑞林

小视频 6
策划编辑:汪瑞林版面编辑:杜悦设计:丁京红校对:赵阳电话:010-82296640邮箱: 名师反思录 文化语境:音乐教学的新视角 黄美华 黄美华现任教于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江苏省音乐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和全国、省、市教学比赛一等奖。
参与编写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参50多本。
从教34年,我一直秉承“课比天大”的信念,努力探索“文化语境中的音乐教学”,力争让课堂成为诗意栖居之地、师生精神飞扬之所。
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有一句名言:“小镇上的音乐教师比歌剧院指挥重要。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用全身心投入和教学创新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文化是音乐生长的土壤“文化语境中的音乐教学”是观念。
音乐作为文化的观念对于我经过多年探索之后提出的教学音乐教师为什么重要呢?那是因主张。
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生长在一定环管建华教授在点评我的教学专题境中的,音乐也是生长在一定的文文章《文化语境中的音乐教学》(发化环境中的,我们理解一种音乐自表在《江苏教育》上)时指出“:将音然需要了解这种音乐是如何生长乐作为文化或文化中的音乐来教在其文化中的,就像了解某种植授是音乐人类学家提出来的,现在物,先要知道它在何种环境、土壤、已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季节、气候之中生长一样。
理解音 2找到文化的切入口 我初上讲台是1987年。
那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时候,唱歌是音乐课的主要内容,正是初出茅庐的我的朴实追求。
音乐教学一直停留在单纯教几十直到今天回头看,这也依然是很多 首内容正确的歌曲——教一些基音乐课堂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上。
在望而《银色的桦树林》是一首加拿大民 生畏的识谱中,在乐理知识的灌输歌,歌曲采用重复乐句加尾声的布 中,在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中,学局形式和叙述性的口吻,描绘了具 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
有浓郁异国风情的桦树林。
在教 如何让音乐课变得有意思,学中,我采用图画再现和语言渲染 3将音乐教学融入文化语境 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中重新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 基,早在1923年就提出了语境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思索——如 相关概念。
他认为,学习任何何用音乐课程、音乐教育更好 一种语言,首先必须了解该语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言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文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每个音 化语境中的音乐教学”,就是把乐活动都包括三种不同的角 音乐与音乐学习放到社会的大色:作曲家、演奏家与欣赏 环境以及关联的小环境中,综者。
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在 合历史、社会、政治等知识对审音乐教学中,应充分关注三者 美的推进作用,并且运用心理在音乐观念与文化背景上的差 学、生理学等学科的成果开展异性,教师可从基于作曲家、 实践与研究,从文化的大背景演奏家或者欣赏者三种不同的 4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 针对音乐教材零散、课堂教学薄弱、学生接触作品较少等弊端,我开始研究“主题性音乐文化专题课程”。
主题性音乐文化专题课程源于问题,基于教材,紧扣课标,以国家教材中的歌(乐)曲为核心曲目,用“文化主题”串联起相互关联的音乐作品,在整合重构的课程中,凸显“立德树人”的育人取向和价值追求。
例如,针对每周一升旗仪式上,部分学 生演唱国歌缺少庄重感甚至显得漫不经心的状况,我开发了“聂耳叔叔和他的歌”文化专题课程,通过编写文化读本,把散落在不同学段、不同教材中的聂耳作品《义勇军进行曲》《卖报歌》《码头工人歌》等串联起来,加入根据音乐设计的适合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作曲家的故事和创作逸事、从作品中提炼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与音乐相关的 乐就是理解一种文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理念。
” 在我看来,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不只要教“音乐的ABC”,同时理应转向“文化的音乐教育”,这是当今国际音乐教育以及中国音乐教育的大势所趋。
管建华教授的观点,也正是我孜孜以求的实践路径。
等手段展现加拿大风貌,还适时加上从加拿大带回的枫糖、钱币、风光明信片、驯鹿玩偶等礼物,让学生观察、触摸和品尝。
渐渐地,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尤其是衬词“蓬得得蓬蓬”,引发了他们无限的遐想: “我觉得‘蓬得得蓬蓬’就是‘河狸建筑师’发出的声音。
” 文化视角开展教学活动。
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阿炳称它为“自来腔”,是他在走街串巷中“信手拉奏”的。
事实上,这首乐曲并不是阿炳随便“信手拈来”的,而是融合了阿炳深厚的道教音乐功底与江南民间音乐修养的佳作。
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随主题演奏二胡,了解“循环变奏体”作品的体裁特点;用主题填词演唱,表现阿炳作品中 其他艺术作品的拓展学习等内容,帮助学生通过对聂耳歌曲的欣赏演唱,感受报童、码头工人生活的艰辛。
进而让学生了解与国歌相关的重大事件,感知国歌的变迁,体会如何用音乐元素表现国家的庄严与大国的风范。
学生从此明白应用肃立的姿态、庄重的神情唱好国歌,升华爱国情感。
这种主题引领下的课程整合重构,形成了教育的合力,让学 基于作曲家和演奏家的语境活动,从音乐元素入手,教师要关注“如何教”。
基于欣赏者的语境活动,则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关注学生“如何学”。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顺利进入音乐世界,借助图谱、视听结合打开审美通道,借助戏剧表演加深情感体验,借用打击 乐器参与演奏理解乐曲风格等,让欣赏者在文化语境丰富的音乐教学中,情感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活跃。
学生情不自禁参与其中,美美地听与想,快乐地唱与创,不断提升音乐素养。
欣赏者全神贯注和积极投入,才会让音乐的生命力量得到充分焕发,让音乐的教化作用得到充分彰显。
“我觉得像驯鹿的脚步声,它们在欢快地跑着。
” “我觉得,那是风吹桦树林时,树枝相撞发出的蓬蓬声。
”…… 在充满文化韵味的音乐教学中,陌生的加拿大,在学生眼中变得清晰真实起来。
他们唱出的“蓬得得蓬蓬”,不再是 没有实在意义的“衬词”,而是带着丰富联想和充满生命活力的歌声。
我惊喜地发现,学生喜欢这样的音乐,喜欢这样的音乐课。
以后每每拿到新的音乐作品,我不仅努力听透唱熟,还会通过“专题阅读”,了解音乐蕴含的文化密码,用文化把音乐课堂撑起来。
的音乐形象……从作曲家的视角切入音乐教学,可以引领学生跟随作曲家进入音乐内部,在感受音乐的同时,理解作曲家的个性特征与时代背景对音乐作品的影响。
成熟的演奏者通常也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
不同的人对同一首作品进行演绎时,产生的效果一定不同。
我让学生跟着宋飞用左手在二胡最高把位和最低把位来回穿行,体验音乐的起伏跌 宕;将肯尼基(KennyG)用萨克斯演奏的《二泉映月》和唐豆用口哨吹奏的《二泉映月》进行对比,感悟音乐的民族风格与演奏速度、乐器音色之间的密切关系。
理想的欣赏者应当是“知音”,比如,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就从姜建华的二胡演奏中感受到悲凉旋律蕴含着的积极向上力量。
因为被震撼,他才会泪流满面,才会说“这首曲子应该跪下来听”。
科的育人价值有了落脚的地方。
我还与本校的语文教师合 作,采取“一课两师”教学形式,打破学科壁垒,开展音乐与语文相融合的跨学科教学实践活动。
如涉及“高山流水”与“伯牙绝弦”、绘本阅读与音乐欣赏、京剧大师梅兰芳等内容时,将两个学科中的教材内容重组整合,突破学科边界,扩充了教学内容。
编花篮 (音乐三年级下册)执教者:黄美华 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 课堂怎样实现“目标导引任务驱动” 孙雁 教改天地 为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目标导引,任务驱动”的新课堂模式,让学生站上讲台,教师走下讲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这一模式下,教师不再禁锢在三尺讲台而是深入学生之中,师生之间不再有距离而是亲密的共同参与者,教学空间也就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大舞台,教师像勤劳的小蜜蜂紧紧围绕学生翩翩起舞。
教师的工作重心转向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
以问题为导向设定学习目标,学生参与备课 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发现错误的原因,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结合化学课教学实际,根据高考备考过程中考试频繁、试卷讲评多的特点,大胆尝试让学生参与备课。
每次考试结果讲评之前,我都会发给学生一张“自查表”,要求学生检查丢分较多的题目、丢分的原因以及经过自查还有哪些问题自己不能解决。
这张自查表收上来后,我发现学生分析得很具体,明显经过了认真的反思。
这说明借助错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正确率。
我根据学生们的自查分析,结合《中国高考评价体 系》,就能够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学生们通过自查表进行思考,能够对错误了然于心,在课堂讲评前做到心中有数,明确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
目标导引、任务驱动,用好课堂每一分钟 通过表格分析,学生们带着目标与任务进入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我分析和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先分组讨论和交流,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然后由各组推荐一人上台讲解解题方法。
最后,我才走上讲台,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和上台学生的讲解进行简要点评。
作为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应注意两点:一是学生能自悟的一定要给时间让学生自悟。
学生产生疑惑后,教师无须立刻开始 解疑答惑,而应该放慢节奏,耐心等待,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考。
二是学生自己能讲解的一定要让学生上讲台展示。
方式可采取错题承包制或典型讲解制。
前者让典型错误重现,引起大家警觉,后者通过优秀学生的展示讲解,不但让学生们记住典型题目的解题模式,而且拓宽了学生们的解题思路。
在课堂上不需要教师讲的就一带而过,对重点题型则必须讲解点拨。
做好问题归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参与备课与讲课的课堂上,教师也不是无事可做。
课前,教师要精选典型错题,课堂上更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发现新问题。
课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提出个性化补弱方案。
作为教师,无论是走上讲台,还是 走下讲台,都要站在顶层设计的高度,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类,激发他们深入思考。
归类有四种方法:一是按知识点归类,即把试卷上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归在一起分析讲评。
二是按解题方法归类,把试卷中涉及同一解题方法与技巧的题目归到一起进行分析。
三是按考点及分析思路和规律进行归类,指点学生进行考点分析,即思考试题在考查什么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理解和应用时有哪些特点,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等等。
四是按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类,主要分为对化学概念与原理理解不透甚至错误、审题时对题材中的关键信息理解有误、数学运算错误等类型。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青州实验中学) 2021年3月19日星期
09 近年来吉林省白山市第三中学在校本教研机制上求变创新,努力创设多维校本教研空间,实施“教、学、研”互动,多方面引导教师自主发展。
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 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保持反思常态化,教师才能突破自身成长的藩篱。
为此我们给教师搭台子、压担子,帮助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设立不同的专业成长目标,并通过促进部分教师的个体成长推动教师群体的成长。
学校在设计各种研修活动时,特别注重促进教师的反思。
在创设宽松的研讨氛围的同时,注重个人反思与集体交流相结合。
在梳理和分析教师反思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学校研训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依托江源区开展的名师大讲堂活动,邀请专家讲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策略,并组织多种形式的座谈,启发教师思考教育教学中需要深入研究的话题;对教师撰写的优秀反思文章进行推荐与分享;邀请专家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时,请专家具体指导相关教师修改自己所写的反思文章;学校成立“教师成长工作室”,鼓励教师写教研札记,引导教师养成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多次组织专题讨论,有效增进了“百家争鸣”的研讨氛围,使教师在反思与研讨过程中获得自信与快乐。
将素养导向作为学科培训切入点 我们将素养导向作为学科培训切入点,通过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师培育站、“青蓝工程”、小组教研等多种教研共同体的组建,长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研训活动。
在以往“小学生自主合作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基础上,学校依次进行了三种体验式培训:生态课堂小组建设培训、生态课堂导学案编写培训、生态课堂实施培训。
这些培训促使教师深入领会高效生态课堂教学的精神实质,抓住关键方法,让课程拓展常态化。
教师从每个年级学生的关键能力、评价要点等方面入手,摸清底子,了解学情,学会追踪课堂教学知识点的落实情况,初步学会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并在组织和指导小组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能力。
在组织教学研讨活动时,学校注重扩大覆盖面,通过与专家结对、建立专题项目与课题群落等形式,以团队群带的方式带领新入职教师与年轻教师,引导他们养成探究教育与教学问题的习惯,为其教育生涯打好基础。
“卷入式”教研着重探讨教学实际问题 我校语数教研组尝试以“卷入式”教研形式,以课堂 研究为阵地,引导相关教师全员参与、全程卷入。
相关教研组通过“同课异构”(一节课多人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设计)、“阶梯式上课”(每次研讨改进后再请另一位教师上相同的课)等方法,力争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察—反思重构—接力授课—总结提升”的流程设计,把重心落在聚焦学生学习的课堂观察上,让授课教师将教学设计融入“学生课堂学习历程观察表”,并提供给观课教师,观课教师在课堂上随机选择一名学生及该生所在小组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并记录他们的学习全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得以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历程,关注学习个体的困惑与生长点,以学生“怎样学”不断反思自己应该“怎样教”。
在不同的案例对比中,教师将“学”与“研”融为一体,同时增加了教育敏感与教学经验。
我校还通过年级组、学科组集体备课的形式,引导教师聚焦教学关键事件及问 研 教 训在线 研 创 新 铺 就 教 殷凤叶师 自 主 成 长 之 路 题,以策略为平台、评价为杠杆开展专题研究。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施干预—改进信息—总结反思—调整方案”的过程,确保教师的研究专题始终以问题为本。
学校还通过编写学科拓展手册、学科质量手册、素养导向的大单元设计等方式,增进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紧密结合。
这种基于问题的专题研究,既帮助教师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也提高了他们的研究水平,同时还加强了同事间的协作,使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与反思中获得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缩短了他们从传统的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的路程。
沙龙研讨碰撞出思想火花 沙龙研讨不拘泥于形式,而是力争直面课堂教学问题。
课改沙龙活动曾经围绕“如何进行课堂改革、怎样体现课程的有效性以及教师在课改中的困惑和设想”等较为宏观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关教师分享自己的课改收获和经验,畅谈自己课改探索过程中的感想,并交流了各自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为了解决一些教师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教学瓶颈问题,每次研讨会根据教师成长的需要,设立一些更有针对性也较为微观的研讨主题。
如在小学科开展“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专题研讨;针对青年教师课堂调控能力不够的问题,开展“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专题研讨;针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开展“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专题研讨等。
在沙龙研讨中各学科教师取长补短,根据自己现实学情与教学状况,研制出适合本班级的课改方案。
他们在交流碰撞中获得的教学感悟与思想火花,都成为宝贵的无形资产。
(作者单位系吉林省白山市第三中学)

标签: #盘发 #技巧 #视频 #美颜 #指纹锁 #视频教学 #面条 #电烤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