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出版时间:2014-02-2815:01,网络出版时间:2014-02-28

英语学习 8
15:01网络出版地址: 第03期(总第039期)2014年3月 · 供实践的机会,使他们成为听觉和视觉模态的发出者,而不总是接受者。
根据内容的不同每个教学步骤可采用以下教学模态:口头表达、书面报告、PPT展示、黑板书面语、图表说明、图像展示、动画演示、角色扮演等等。
例如:我们在新课的导入环节采用教师自制的PPT课件展示相应单元的背景知识,并在课件中插入与该单元相应的图片和影音文件,让学生借助图片和影音,对本单元一些英语内容和运用有个大致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新课环节,教师根据教学重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大家思考,然后通过个人陈述、小组讨论、演讲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最后教师做总结和必要的讲解补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巩固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完成练习、复述课文、扮演角色以及评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4)多模态的教学评价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要顺利推进高职英语教学的多模态化教学,高职英语教学的评价体系也应多模态化。
对高职英语教师的评价,不仅对教学态度、备课情况、作业批改情况等进行评估,而且要考量教师的多模态教学能力。
对高职学生的多模态评价表现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体系遵循评估主体、评估方法和评估内容多模态化的原则,采取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进行评估。
例如,教师可从学生的课堂讨论、角色表演、小组作业、测试等方式对他们进行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自评和学生互相评估。
5结语 在高职英语课堂中引进多模态教学,通过各种模态的交互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与参与性,不仅有利于激发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其英语学习效率,同时也促进了英语教师的自身职业发展,促进教与学的共同进步,师生的共同发展。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钻研多模态相关理论,优化多模态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的感官能动性,以提高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和高职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达到促进英语教与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顾日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
(4).[2]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
(1).[3]李静.多模态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2).[4]徐筱秋.多模态优化输入教学模式对降低大学英语学习焦虑情 绪的作用[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3).[5]曾庆敏.构建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2012
(2).[6]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 2007
(5).[7]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 语教学,2009
(7). 英语专业研究生课堂PPT展示的多模态分析 □常艺伟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以自主学习为背景,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英语专业研究生自制PPT进行课堂展示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探索如何有效运用课堂PPT展示,从而提升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及多元表达能力。
此研究不仅能为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还可以丰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多模态;PPT;英语专业研究生[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14)03-0075-03 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推进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本科教育不同,研究生教育更强调学习的自主性。
对英语专业研究生来说,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仅要进行学术研究,更应注重对其学术表达能力的培养,比如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进行阶段性成果的报告、学术会议交流、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等。
基于此,笔者观察了某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自制PPT,进行课堂展示这一环节,探讨多模态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并尝试提出提高学生多元表达能力的建议。
1文献回顾 多模态理论主要基于系统功能语法中语言是社会符号的观点,新伦敦小组开辟了多模态应用于语言教学的先河。
Kress&VanLeeuwe(n1996:122)把语言作为社会符号的三大元功能延伸到除语言之外的其他符号(如图像、颜色、图表、声音、动作姿态、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认为这些符号资源已不再居于次要地位,而是和语言文字一起形成各自独立而又交互的符号资源,共同参与意义建构。
朱永生(2007:83)认为多模态是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进入课堂。
多模态PPT实现了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的有机组合,构建整体意义。
国内,张德禄(2010:15)与王璐(2010:101)都研究了外语课堂教学中各模态如何相互协同。
张征(2010:56)则分析了非英语专业一年级研究生在多模态PPT演示教学环境下学习成绩的变化情况。
由于多模态话语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针对英语专业研究生课堂的多模态研究鲜有所见。
对PPT作为一种多模态话语以及课堂学习进行探讨,不仅能为我国外语研究生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而且可 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75 收稿日期:2013-11-22 ACADEMICRESEARCHesteachers@Tel:027-50738381 以丰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领域。
为此,笔者观察了某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课堂,并进行相关分析。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本文选取的语料来自某高校2012级英语专业研究生在认知语言学课堂中的PPT展示。
该班24名研究生要求在课堂做8-10分钟的PPT专题演示,以个人为单位,自行查找资料,话题内容和认知语言学有关,比如认知语义、认知语用、认知语篇等内容。
2.2PPT展示基本情况经统计,24件作品共有408张幻灯片,篇幅最长有27张,最短有12张,作品的平均篇幅为17张。
按主题大致可分为两类:纯理论研究、与实际教学或翻译结合。
作品选用的资料主要来源于认知语言学相关书籍、图书馆数据库以及国内外各网站的参考资料。
76 3分析与讨论 笔者主要从语类和模态运用两方面对PPT展示情况进行多模态分析。
3.1语类分析胡壮麟(2007:4-5)将PPT语类的语篇分为四个基本类型:提示型语类、直观型语类、分析型语类和劝诱型语类。
提示型语类主要采用“点句”的模态实现,帮助演示者组织思路,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演讲有序。
直观型语类主要采用图像方法将真实世界展现出来,一目了然。
分析型语类,一般见于学术性或商务性的演讲,运用图表对某一事物进行分析。
劝诱型语类主要运用色彩、音乐和动画等模态,使受众接受幻灯片的内容,从而实现演示者的劝诱意图。
胡壮麟提出的这四种类型是原型性的,不同的演示者可以因主题、环境、对象以及本人技术水平,将某些功能和某些模态有机融合,产生不同的文体。
经统计,上述四种类型在24个作品,408张幻灯片中都有所运用,如图:   语类类型  幻灯片数量  百分比 提示型  直观型  分析型  劝诱型 167   142 68 31 40.93%34.80% 16.67% 7.60% 提示性语篇类型所占比例最高,这种类型主要以主题-内容形式呈现。
如主题“概念转喻与语用推理”,演示者A将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转喻的认知本质,转喻的语用类型,事态场景与转喻,问题与思考。
通过用小标题的方式呈现,层次明确,条理清晰,有利于其他学生理清思路,同时抓住要点。
直观性语篇类型所占比例次之,但演示者所用插图大多与主题无关,如卡通形象、风景等。
虽然演示者希望运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却未达到理想效果。
分析性语篇类型适合学术性演讲,此类语篇运用不多。
采用图像分析、定量分析或对比分析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明确了解演讲者所传达的信息,具有直观性和清晰性特点。
如演讲者B在讲解“英汉‘走’ 类动词的认知语义分析”时,运用图表形式,针对‘走’类动词作英汉对比,浅显易懂。
劝诱性语篇类型运用最少,这种类型要求演讲者能够准确把握主题,并加以结合图像、动画等多模态。
3.2模态运用分析胡壮麟认为在PPT演示中使用的主要模态是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
在视觉模态上,PPT演示可分为四个类型:文字类型,图像类型,图表类型,文字、图像和图表结合。
据观察统计,24个作品中主要使用文字和图像两种,单一的文字或图像呈现的幻灯片较少。
说明演讲者在制作PPT过程中,意识到多模态的使用能够更好地表达意义。
文字模态在字体、字号和颜色上的变化可以深化和强调语篇的重难点。
图像模态能够表征多种事件之间的概念关系或交际关系。
但是,由于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差异,不同的人观看图片所产生的关注点和认知结果不同,导致听者构建出不同的符号意义。
有时单模态并不能完整地传达意义,需要多种模态的互动。
如果我们在运用图像的同时,加以文字诠释,两者在投射意义上互为补充,不仅合理地表达出概念意义,也清晰地呈现出交际中文字背后的人际意义,使意义潜势相符。
例如,演讲者C在讲“激活扩散模型”概念时,形象地插入池塘中涟漪和电流的图像,激发学生的认知思维,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激活扩散”的概念,即:激活过程就像池塘中的涟漪一样,逐步向外扩展;当其中一个概念被激活,“电流”就会扩散到连接的概念,越往前扩散,能量就越减弱。
由于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具有互补性,这种形体组合的形式,意义上体现了一种逻辑连贯,加强了学生的认知效果,实现图像和文字的信息通达。
PPT的听觉模态主要有音乐和声音,此类PPT不多。
将影像视频和动画相结合的视听模态,其优势是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将抽象化的概念以具体形象的动态图片展现出来,达到信息内容最大化,这种多模态使用共同服务于主题。
3.3PPT展示存在问题基于以上分析,该班在利用PPT进行课堂展示时存在以下问题:
(1)模态选择:大多数演讲者选择语言作为表达意义的方式,不能够很好地运用各种丰富的符号资源简洁、有效地构建主题意义。

(2)模态设计:即使有演讲者使用文字和图片等多种模态表达和构建意义,但是效果不佳。
原因有两点,一是PPT中的部分插图与主题不相符,字符号层级和要点不明确,导致主题意义不能良好构建,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多种模态虽然给以学生新鲜感,但容易造成信息的堆砌和混乱,过分使用则画蛇添足。
4建议与启示 多模态PPT将图、文、声、形并茂,具有强大的信息传递量,使学习内容形象生动、引人入胜。
基于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刺激,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收到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运用多模态PPT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03期(总第039期)2014年3月 ·
(1)多模态话语的设计是利用各个符号资源的三大元功能的意义潜势,并整合成为全新的整体意义(Baldry,2000:13-19)。
所以,在多模态信息传递中,关键是模态的选择和相应的设计。
对于传递的内容或意义,演示者在塑造信息时,不仅要结合语境,根据各种模态在具体交际情境中的利益设计,选择最符合主题和观众喜好的模态。
此外,还要注意多种模态之间的主次关系,以及每种模态如何与其他模态契合产生意义,达到多种模态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服务于整体意义。

(2)针对英语专业研究生,多模态环境下要求演示者能够在信息环境中了解各种模态的意义潜势;能够理性地接受和批判相关知识,并能够结合各种信息技术进行学术表达;另外,演示者要有能力识读相关语篇信息,解释各种模态构建的意义,并与他人互动。
5结语 本文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对英语专业研究生课堂PPT展示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探讨了研讨式教学模式下的模态及模态之间的协同。
本文所观察的课堂,采用“学生讲授—教师引导—全班讨论”的教学,利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不仅能够在自然轻松的环境内学习,而且还能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意义构建服务,并利用各种符号来展现自己的意义、完善自己的意义。
多模态的交叉互动比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效果好。
整个准备PPT并进行课堂展示的过程,将模态从输入转到输出,能够达到1+1>2的效果。
总之,研究生多模态识读能力的提高要靠教师平时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英语专业研究生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制PPT,综合使用多种模态,做课堂学术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改进,最后实现从简单模仿到创新发展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1]Baldry,
A.MultimodalityandMultimedialityintheDistance LearningAge:PapersinEnglishLinguistics[M].Campobasso:PalladinoEditore,2000:13-19.[2]Kress,
G.&VanLeeuween,
T.ReadingImages:TheGrammarofVisualDesign[M].London:Routledge,1996:122.[3]胡壮麟.PowerPoint—工具,语篇,语类,文体[J].外语教学,2007
(4):1-
5.[4]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
(5):83.[5]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
(4):15-20.[6]张德禄,王璐.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2010
(2):101-106.[7]张征.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学生学习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外语,2010
(3):56-60.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李仕敏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从学生、教师、教材、教法、考核方式等方面,针对当前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对策如下:教学内容要职业化,教学方法要多元化,教学手段要信息化,突出学生岗位职业英语能力培养,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提升机电专业人才素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14)03-0077-03 1前言 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得机电行业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机电企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加,使企业对既懂得机电产品生产技术,又掌握着一定专业英语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
然而目前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普遍英语水平较低,为提高机电类高职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就成为教师的当务之急。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形式,对目前高职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教学进行调查,结合本专业教学实际情况,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提出建议,旨在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
2教学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师生访谈,分析调查结果,掌握了机电一体化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

(1)研究对象笔者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在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4个班级中随意抽取80名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学生访谈、教师访谈等方式了解这些班级开设专业英语的情况。
调查问题主要涉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效果、教学方法、教材的看法、考核方式等;访谈主要涉及学生专业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对专业英语教学的意 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77 本论文为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

标签: #域名 #网站建设 #二手 #网站 #网络推广 #看啊 #苹果 #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