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病致贫重病患者可获一定资助,民生2021.11.20

可以下载 0
星期六编辑:喻晴颖图片编辑:王旻版式:陈鸣校读:吴和健 A05 下载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晨视频App 因病致贫重病患者可获一定资助国务院发文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要求强化三重制度综合保障 本报综合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要求,聚焦减轻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 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以下简称“三重制度”)综合保障,确保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有保障,不因罹患重特大疾病影响基本生活。
定额资助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 三重制度综合保障 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 《意见》要求,及时精准确定救助对象。
医疗救助公平覆盖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困难职工和城乡居民,根据救助对象类别实施分类救助。
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和纳入监测范围的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按规定给予救助。
对不符合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或低保边缘家庭条件,但因高额医疗费用支出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大病患者(以下称因病致贫重病患者),根据实际给予一定救助。
综合考虑家庭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支出、医疗保险支付等情况,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会同医疗保障等相关部门合理确定因病致贫重病患者认定条件。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按上述救助对象类别给予相应救助。
《意见》强调,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
困难群众依法参加基本医保,按规定享有三重制度保障权益。
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财政补助政策,对 个人缴费确有困难的群众给予分类资助。
全额资助特困人员,定额资助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
定额资助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确定。
适应人口流动和参保需求变化,灵活调整救助对象参保缴费方式,确保其及时参保、应保尽保。
促进三重制度互补衔接。
发挥基本医保主体保障功能,严格执行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和标准,实施公平适度保障;增强大病保险减负功能,探索完善大病保险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的倾斜支付政策,发挥补充保障作用;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按照“先保险后救助”的原则,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支付后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的救助对象按规定实施救助,合力防范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完善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医保帮扶措施,推动实现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分类设定年度救助起付标准 《意见》明确救助费用保障范围。
坚持保基本,妥善解决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需求。
救助费用主要覆盖救助对象在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因慢性病需长期服药或患重特大疾病需长期门诊治疗的费用。
由医疗救助基金支付的药品、医用耗材、诊疗项目原则上应符合国家有关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的规定。
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起付线以下的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费用,按规定纳入救助保障。
除国家另有明确规定外,各统筹地区不得自行制定或用变通的方法擅自扩大医疗救助费用保障范围。
《意见》强调,合理确定基本救助水平。
按救助对象家庭困难情况,分类设定年度救助起付标准(以下简称起付标准)。
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原则上取消起付标准,暂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其起付标准不得高于所在统筹地区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并逐步探索取消起付标准。
低保边缘家庭成员起付标准按所在统筹地区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左右确定,因病致贫重病患者按 25%左右确定。
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可按不低于70%的比例救助,其他救助对象救助比例原则上略低于低保对象。
具体救助比例的确定要适宜适度,防止泛福利化倾向。
各统筹地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民健康需求、医疗救助基金支撑能力,合理设定医疗救助年度救助限额。
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救助水平,按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统筹完善托底保障措施。
加强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救助保障,门诊和住院救助共用年度救助限额,统筹资金使用,着力减轻救助对象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医疗费用负担。
对规范转诊且在省域内就医的救助对象,经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后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给予倾斜救助,具体救助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根据医疗救助基金筹资情况科学确定,避免过度保障。
通过明确诊疗方案、规范诊疗等措施降低医疗成本,合理控制困难群众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比例。
强化高额医疗费用支出预警监测 《意见》要求,强化高额医疗费用支出预警监测。
实施医疗救助对象信息动态管理。
分类健全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双预警机制,结合实际合理确定监测标准。
重点监测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支付后个人年度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的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和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做到及时预警。
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核查比对,协同做好风险研判和处置。
加强对监测人群的动态管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范围。
依申请落实综合保障政策。
全面建立依申请救助机制,畅通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和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因病致贫重病患者医疗救助申请渠道,增强救助时效性。
已认定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直接获得医疗救助。
强化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综合性保障措施,精准实施分层分类帮扶。
综合救助水平要根据家庭经济状况、个人实际费用负担情况合理确定。
《意见》鼓励慈善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设立大病救助项目,发挥补充救助作用。
促进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发展和平台间慈善资源共享,规范互联网个人大病求助平台信息发布,推行阳光救助。
支持医疗救助领域社会工作服务和志愿服务发展,丰富救助服务内容。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各方承受能力,探索建立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整合医疗保障、社会救助、慈善帮扶等资源,实施综合保障。
建立慈善参与激励机制,落实相应税收优惠、费用减免等政策。
鼓励医疗互助和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支持开展职工医疗互助,规范互联网平台互助,加强风险管控,引导医疗互助健康发展。
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满足基本医疗保障以外的保障需求。
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加强产品创新,在产品定价、赔付条件、保障范围等方面对困难群众适当倾斜。
此外,《意见》还提出要规范经办管理服务。
细化完善救助服务事项清单,出台医疗救助经办管理服务规程,做好救助对象信息共享互认、资助参保、待遇给付等经办服务。
推动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服务融合,依托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依法依规加强数据归口管理。
统一协议管理,强化定点医疗机构费用管控主体责任。
推动实行“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提高结算服务便利性。
同时,要简化申请、审核、救助金给付流程,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直接纳入“一站式”结算,探索完善其他救助对象费用直接结算方式。
岳麓山“搬”进了课堂中学地理课用AR技术让平面地图立体化 本报记者李楠长沙报道 “同学们,请看你们的屏幕,在1分钟内,找出这些知识点……”日前,在长沙市岳麓区西雅中学的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们每人手持一个平板电脑,黑板上的电子屏同时显示着教学课件和学生答题情况的信息统计。
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打造高效智慧课堂,在长沙许多学校已经不是新鲜事物。
在“双减”政策下,实现减负不减质,让技术融入教学,让技术改变课堂,更是成为教育人的共识。
目前,长沙越来越多的学校在积极探索智慧课堂建设,希望借用技术为“双减”赋能。
老师教学好不好,AI来打分 “地球上有四大洋,这四大洋的具体位置分别在哪里呢?”在以往的初中地理课上,老师只能指着地图给学生看,学生是否看清楚、搞清楚了,老师很难马上知道。
但现在,在岳麓区西雅中学的地理课上,学生可以通过平板电脑或是黑板电子屏第一时间标示出来,老师当即就能了解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利用信息技术,老师还可以灵活设计学生抢答、限时作答等课堂互动环节,不但能直 观掌握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也增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专注度。
同样是地理课,在雅礼实验中学,老师何舒以探索岳麓山作为整节课的情境背景,巧妙运用智慧课堂,将岳麓山真实的卫星图和等高线地形图共享给学生,并通过同屏技术演示自制的教具模型从立体转化成平面的全过程,又借助AR技术让平面的地图实现立体化,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当课堂能够以数据化的方式进行呈现,课堂教学质量与评价也有了新的“裁判”。
岳麓区第二小学校长皮孟玲说:“在我们学校,老师们的课好不好,不仅是观课的老师说了算,还看AI智课系统生成报告单。
它会客观地指出课堂问题,令老师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提升课堂质量。
” 作业管理系统为学生生成个性化学习图谱 “学生每天平均做题人次5.44,作业正确率77.29%。
”如此精确的统计,是望城一中外国语学校智慧课堂建设的一部分。
据悉,自从设置智慧课堂以来,该校学生每天都运用平板电脑完成课堂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把知识学会、学好,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双减”之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后作业时间有了详细且明确的规定,呼唤分层作业、精准作业的声音越来越高。
在长沙市第十一中学的电脑系统里,就有专门针对学生课后作业设置的作业管理系统,以便于作业统筹、学习反馈等。
据悉,这套系统研发了 长沙市雅礼实验中学,老师正在智慧课堂给学生上有关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地理课。
图/受访者提供 作业资源遴选、分层设计、一键发布、统计分析和班级学情报告,含纸质作业、电子作业于一体的作业管理系统,实现了作业智能批改、大数据分析,能为学生生成个性化学习图谱,让学习变成“私人订制”,避免了机械“刷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
同时,一旦作业分量超标,系统马上提醒,老师可以随时 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控负”。
借助信息化技术,找到智慧的方式去培 养和教育学生。
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孙传贵说:“长沙作为全国智慧教育的示范区,将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利用大数据来探索差异化教学、个性化教学,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以及学习的效率。
” 湖南迎来降温降雨过程 据湖南气象网省气象台预计,20日至21日,受南支波动、西南暖湿气流、中低层切变线及地面强冷空气共同影响,全省有一次降温降雨、风力加大天气过程,湘南部分地区大雨。
具体来看,20日8时至21日8时,全省阴天有小到中雨,其中永州北部、衡阳南部局地大雨;北风2~3级加大到4~5级,江河湖面阵风7级;最高气温湘西、湘北14~16℃,其他地区17~19℃;最低气温湘东南12~14℃,其他地区10~12℃。
21日8时至22日8时,全省阴天有小到中雨,其中衡阳南部、株洲南部、郴州、永州部分地区大雨;北风4~5级,江河湖面阵风7级;最高气温湘中以北12~14℃,其他地区14~16℃;最低气温5~7℃。
气象专家提醒,需注意防范降雨造成的道路湿滑、低能见度天气对交通运输与出行安全的不利影响。
此外,针对近日天气变化,公众需注意防寒保暖,谨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注意取暖用火、用气、用电安全。
旅游投诉将由“12345”统一接听 据央广记者近日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文化和旅游部优化整合文化和旅游系统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畅通举报投诉等各类诉求渠道,2021年底前取消“12301全国统一旅游资讯服务电话”号码,不再通过该渠道受理和转办各类旅游投诉,改由各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以下简称“12345热线”)统一接听旅游投诉等电话。
2021年底前原则上取消各地“12318文化市场举报电话”(以下简称“12318电话”)号码,整体并入当地12345热线,由当地12345热线统一接听文化和旅游市场举报电话。
此外,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设立的其他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要全部取消号码,并入当地12345热线。
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原则上不再新设政务服务便民热线。
尚未开通12345热线的地区,可暂时保留当地12318电话号码,统一接听文化和旅游市场举报、投诉电话。
2022高校毕业生预计1076万人 据央视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9日在京召开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部署做好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据介绍,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
会议强调,各地各高校要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鼓励中小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引导支持灵活就业,大力支持创新创业。
要开拓政策性岗位,统筹好各类升学考试安排,做好国有企业招聘,组织实施好基层项目,推进大学生征兵,确保政策性岗位和市场性岗位规模总体稳定。
要强化就业服务,加强网络招聘市场和校园招聘市场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维护毕业生就业权益。
要加强重点群体帮扶,启动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要求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做好高职百万扩招毕业生就业服务。
火灾隐患曝光台 足浴店存隐患被责令限期整改 本报娄底讯防盗窗具有防盗、防坠落等功能,但也是危急时刻的“夺命窗”。
近年来,因在安装防盗窗时未预留逃生窗而造成的亡人火灾事故屡见不鲜,教训惨痛。
近日,新化县消防救援大队监督员在辖区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时,发现新化县神农蜂足浴养生会所存在消防火灾隐患,该足浴店2个房间设置有防盗窗,且未开设逃生窗口。
大队监督执法人员下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并对足浴店负责人普及了逃生窗口的作用、意义和因未设置逃生窗口而造成的亡人火灾事故案例,并责令足浴店负责人迅速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消防部门提醒:在紧急情况下,全封闭式防盗窗不仅封锁了逃生自救之路,而且会严重影响救援工作,请广大市民朋友牢记,安装防盗窗要预留“逃生窗口”,为生命“网开一面”。
通讯员高思 音乐餐吧存消防隐患被限期整改 本报娄底讯近日,娄底冷水江市消防救援大队加强使用领域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查处冷水江市诺曼底音乐餐吧使用的灭火器为不合格消防产品。
根据《消防产品监督管理规定》,该音乐餐吧使用的灭火器未在绿色范围内,不符合要求。
结合前期抽查检查情况和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消防产品质量检验结论,冷水江市消防救援大队依法责令使用单位对抽验不合格消防产品及时清理更换,逾期不正规依法予以处罚。
下一步,消防部门将加大执法力度并通过摆摊设点,消防产品展示、现场宣讲、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群众普及假冒伪劣消防产品危害性,传授消防产品实用知识和质量鉴别方法,切实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识假辨假能力。
通讯员杨蕾 本社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258号潇湘晨报大厦邮编:410004报料求助热线:0731-85571188广告招商热线:0731-85572288发行投诉热线:0731-85573388零售价:1元

标签: #网站建设 #缓存 #缓存 #缓存 #去哪里 #快手 #视频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