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宝洁中国先锋计划社团案例集
编写单位:北京市源头爱好者环境研究所、广州市绿点公益环保促进会
2013年,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公益研究中心于发布的《全国大学生环保社团发展现状报告》指出,参与调查的社团有近一半表示自己社团的项目缺乏专业性和创新性,30%的社团表示很少得到外界的支持。
面对诸多发展的挑战,很多社团在寻求突破,其中86%的社团希望得到资金的支持,在“培训”、“社团间的交流活动”、“社会认可”和“社会支持”方面均有超过半数的社团有需求。
基于此,宝洁中国公司联合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宝洁中国先锋计划”于2015年5月正式启动。
项目以支持大学生环保社团发展、促进社团专业能力提升为宗旨,尝试以地方枢纽组织为推动力,以“在行动中学习”的方式培养人才、项目和高校环保社团,为中国环保事业的未来培养领袖人才。
项目为高校环保社团提供实践指引和资金,提升大学生参与环保实践的能力、社团传承能力与学习能力,整合高校社团、环保NGO、环保热心人士、公众、基金会和企业等社会资源,扩大高校学生参与环保的深度和广度。
项目的第一年实践,硕果累累: 2个试点城市-项目网络已于北京和广州两地高校铺开; 42个环保实践项目-议题涵盖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研究、湿地保护调查、校园宿舍水箱改造、下乡环境教育、旧电池及衣物回收等等; 500+人次参与项目各项活动-足迹遍布锡林郭勒、西宁、腾格里、重庆、凤凰、九江、韶关、清远等地; 16次线上线下专项能力建设-聚焦于调研基础、社团发展、项目管理、水议题专题分享等; 37名导师加盟-导师们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在小额项目的方案设计、执行所遇到的问题贡献了Ta们的智慧。
这些数字远不能概括社团多元的面貌,获得小额资助的两地高校社团各有风格,北方环保社团大多数着眼于远方,奔走万里河山做调研;南方的环保社团大多立足于本地,在校园及周边社区开展行动。
“宝洁中国先锋计划”构建了社团网络,促进同侪间的学习与交流;“导师指导”贯穿项目,给参与者指点迷津,助力社团的发展;项目将组建专家委员会,为优秀社团的发展模式的探索提供 2/65 —————————————————————————————————————— 进一步的建议和指引。
对广大社团而言,发展中遇到困难困惑也许有共性,解决办法和反思或多或少可以为其他社团
提供参考。
总结和传播这些社团发展的经验和模式这正是这本案例集制作的初衷。
案例集荟萃了两地社团的苦辣甜酸,点滴体现着社团发展的轨迹,当中有个人的反思与成长,有社团发展的困惑和追问,也有各式闯关妙招,各个社团发展阶段不尽相同,切入的角度也极其多样—— 《初出茅庐,他们怎么做出改变》,中山大学“江河守望者”项目组讲述了自己从“人员最少、项目点最远、项目经验最少”到“广东地区最优项目”走过的柳暗花明; 《跟大学生讲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整理了华南理工大学Fresh环保协会旧人影响新人,寻找深层次内动力传承文化的一套经验; 《垃圾分类不走红:宝宝心里苦哇!》描绘了中山大学(南校区)环境保护协会的李睿带领团队突破“垃圾分类”的传统环保议题; 《传播,就是要讲同学们关注的话题》展现了广州大学绿色动力协会让环保意识和理念的传播这棵“老树”开出“新花”的创意; 《迈过十年,走向新征程》记录了新任会长李佳燮肩挑中华女子学院绿色心愿环保协会十年庆活动的历程; 《沙乡学堂创会记》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沙乡学堂诞生的启程小记„„ 案例集中的社团和个人的故事凝聚着青春的智慧,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希望更多社团能于参差多态之中细品他们成长的滋味,细听她们成长的声音,并有所裨益。
3/65 案例集编委会2016年春 —————————————————————————————————————— 广州大学绿色动力协会:传播,就是讲同学们关心的话题 “广大商中美食街PM2.5竟是生活区的41倍?!”阅读量过千了,远远突破了广州大学绿色动力协会(以下简称“广大绿协”)微信订阅号文章阅读量的历史记录。
很快,校内最受关注的网络媒体找到了这篇文章背后的团队——会长周子涵和副会长蔡倩怡,通过采访和二次传播,广大商中PM2.5的问题一度成为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
这个结果在周子涵和蔡倩怡的预料之外,但也算是他们的预料之中。
因为这是一次他们“密谋”已久的传播事件,目的就是要引起广州大学的同学们对身边PM2.5的关注。
案例一:PM2.5就在身边终于揭开环保话题受关注的诀窍 说起这次事件,不得不说一下早在几个月前周子涵和蔡倩怡参加的“宝洁中国先锋计划——绿点营”培训活动,这个为期4天针对高校环保社团负责人的集训营上,他们两人就从培训师拜客绿色出行传播官诣蓝的分享中明白到,传播的信息要有人看,首先话题必须紧贴大家的愿景和需求。
于是开学之后,他们就想到了要在同学们的生活中寻找跟环保有关的话题。
很快,他们发现,师生们常去的后饭堂——广大商业中心餐饮区总是有很重的油烟味,曾经参与了“宝洁中国先锋计划——霾科普知识培训”的他们,马上想到,这里的PM2.5肯定奇高。
话说无凭,通过借助合作伙伴“绿点”提供的检测仪,他们拿到了证据,然后用同学们易于了解的方式,把关于广大商中油烟味中的秘密传播了出去。
借助仪器等有趣的工具,让环保问题变成有图有真相的传播内容。
这篇文章揭开了困扰同学们已久的疑惑,自然得到大家的捧场,不但有人看,也有很多人帮忙转发,更引起校内媒体的关注和二次传播。
于是,广大绿协的同学们才发现,不是环保的信息没有人关注,而是信息所讲的内容跟大家是否有切身的关系,只要稍微把话题跟同学们的生活拉近,就 4/65 能产生很大的共鸣。
——————————————————————————————————————传播还贵在坚持 继9月份爆炸性的传播后,蔡倩怡认为环保不应该只是一次次的宣传,还需要后续的跟进报道。
因此她和周子涵策划了一系列的PM2.5科普和新闻推送,期间不仅查阅了数十篇论文,还咨询了专业老师,可谓收获满满。
对此,他们觉得不仅是做好了传播,自己也学到了不少干货,俨然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专业人士。
文章展示PM2.5油烟中含有什么有毒物质案例二:消灭饭堂一次性餐具制造光棍节“失恋”话题吸引同学眼球 如果广大商中的这次传播只是一个环保话题的预热,那“光棍节无一次性餐具”的传播,就让全校同学认识到,广大绿协真的是在做环保的事情。
这是围绕减少一次性餐具项目所开展的传播工作。
在项目开展前,广大绿协同学就通过调查发现了一次性餐具在校园横行的现象,然后运用传播告诉同学们这个事实以及这样的行为背后带来的环境问题,同时借助“光棍节”这个热点节日吸引同学们的目光和制造话题——“让一次性餐具失恋”。
这次的传播不只是微信推送传播,广大绿协还制作了泡沫餐具视频,在商中大屏幕和大型论坛上播放,并放至优酷网站传播。
5/65 —————————————————————————————————————— 自制视频-泡沫餐具的遗愿泡沫餐具被遗弃,对造成污染的反思让事情给人记住也是一种传播 让团队非常受激励的是,宿舍和班上的同学都很支持这次活动,不但当天做到了不打包,还主动约定以后少打包。
蔡倩怡认为,当同学们在以后用一次性餐具打包的时候,一定会想起双十一这天曾经没有一次性餐具,然后会想到自己是否可以不打包,随即也会想起广大绿协。
因此,负责协会整体传播统筹工作的她,无比自豪地认为,整个学期中,这次项目的传播效果是最好的。
绿协每年的传统节目,全部人员端着餐具在饭堂门口聚餐,用行为艺术的方式来传播“拒绝一 6/65 —————————————————————————————————————— 次性餐具”的信息。
传播不足惨遭同学们吐槽 这个项目本身受影响的个体比较多,因为要做到光棍节当天晚上全校餐厅都没有一次性餐具提供,涉及了同学们的切身利益。
虽然广大绿协已经运用了动画视频、海报等各种手段,并借助微信、百度贴吧等多种网络渠道宣传相关信息,但最后,他们还是遇到了不少质疑。
包括在百度贴吧等多个校园信息平台,都有同学在讨论这个话题,当中吐槽的也不少。
另外由于跟饭堂这边的协商也不够充分,饭堂分饭阿姨也是糊里糊涂,对于不知情的同学们的反应更是直截了当,一句“环保”了事,引起很多同学的强烈不满。
同学们在百度贴吧中对饭堂员工反馈的吐槽而活动当天,在饭堂门口,不少因为不知情无法在饭堂打包的同学也转而跑到现场的摊位上跟广大绿协的同学们争辩。
这也让执行团队好好反思了一下。
最后,大家认为这个项目的信息传播不够充分,事前跟同学们的沟通和互动还不够全面和有效。
他们请教了华南理工大学Fresh环保协会做过同类活动的经验,发现对方居然提前1月就开始做的宣传,而且跟校内青协、学生会等多个团体一起合作宣传,尽可能覆盖到全校的知晓率。
对此,项目组的同学打算总结经验明年继续开展这个项目,而且还会联动更多高校环保协会一起参与,成为一个多个高校的联合行动。
不是要尽力做到,而是要一定做到蔡倩怡认为项目传播做得好,离不开对项目和工作目标的重视,在参与了“宝洁中国先锋计划”的项目管理培训之后,她可以更系统地看待一个项目,也可以更有远见性地规划项目了。
她认为因为“宝洁中国先锋计划”给他们设计了一些框架,包括项目目标和总结等,就如同有门槛在。
如果换做以前,光是靠协会自己来做项目的话,就有点漫无目的,或者不能整理出一些东西。
如果不是有了“宝洁中国先锋计划”做培训,并且让项目成员做报告,可能他们一年都不会去总结一次。
蔡倩怡觉得,“宝洁中国先锋计划”的存在,就是给他们一个要求,要一定去做到,而不是尽 7/65 —————————————————————————————————————— 力去做到。
就像社团里获得小额资助的项目活动,一开始是说招不到人,可能开展不了,想要取消掉。
而团队认为不能取消,因为报了“宝洁中国先锋计划”,不能说改就改。
所以他们就一直坚持做下去,最后终于成团了。
又例如,如果不是环协拼命要招人的话,就只会发一下公众号,也不会去扫楼,活动也不会做到更有趣味性。
因此,她认为参与了宝洁的项目,环协的同学就会更努力地做一件事情,然后才会有以上我们所看到的这些精彩片段。
点评 很多人觉得,环保应该是影响全社会的一个公共话题,但真正做下来又会发现,环保话题尤其在高校校园总是不受关注,要亲身实践的环保行为和活动又备受同学们的冷落,环保似乎是校园的冷门话题。
广大绿协的同学们用三段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要让环保走进同学们的话题圈,首先要让环保走进同学们的生活。
传播主题上,选取学生生活中的环保问题,结合学生的喜好和关注点,如光棍节、饭堂等,让同学们觉得环保不是遥不可及,而是近在身边。
传播内容上,用学生化的口吻将复杂的问题变得有趣、简单和直接。
此外,在传播方式上,也需要变化花样来,如动画视频、传单故事等,变着法子吸引学生的关注和讨论。
在传播渠道上,除了老三样:扫楼、摆摊、贴海报,也运用互联网的多种平台,微信、百度贴吧等,尽可能打捞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途径。
对于这样不惜冒着被吐槽的风险去做全校性传播的社团,至少,同学们都记住了你啦。
关于广州大学绿色动力协会 于2005年6月12日成立,立足于校园,同时又面向社会,致力于提高广州大学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力。
协会宗旨是宣传、研究环保,倡导绿色生活,创造绿色人文,扩大环保阵营。
愿景是让广州大学的每位学生都能成为环保实践者。
8/65 ——————————————————————————————————————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绿色环保协会:取得“真经”的不平之路 农工商环保协会乐水行项目给环保社团新成立的项目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案例,如何通过引入
外部项目模式,寻求外界支持,内部学习,逐步克服项目所遇到困难。
虽然项目团队能力有限,或许他们的项目并没有取得可观的成果,但是在项目执行过程表现出来的踏实、积极态度也是我们认为其入选“宝洁中国先锋计划”重要原因。
每个项目起源可能都是一次投机 乐水行项目是今年农工商新成立的一个项目。
谈及这个项目的缘起之时,项目负责人容璇介绍项目成立有两个原因:一是借助“宝洁中国先锋计划”申请契机获得一笔资助;二是参与过2015年初华师绿社组织的广东高校乐水行活动,对这样的项目活动形式比较熟悉。
同时继续探究这个项目希望解决的环境问题,一开始容璇的回应似乎比较简单,“我们有一个师兄曾经带我们去走过西福河,当时只是在参与。
那条河有很多生活垃圾、农药瓶在上面飘着,好像影响挺大的。
如果做项目的话就想做乐水行,就把目标定在西福河。
”容璇继续补充道,“西福河是我们的饮用水源,这也是我们一开始做这个项目的初衷。
我们喝的水和这条河有关系,就想要做这个项目”。
西福河项目新人,九九八十一难远不够虐 然而仅仅通过模仿其他社团项目模式和拥有良好的初衷并不足以成为一个好项目。
实际项目执行还需要考虑项目本地化、项目团队组建和项目外部资源调配等方面内容,而且还对项目团队负责人的能力和心态有极大要求。
乐水行项目的执行过程所遭遇的困难和挑战也是其团队负责人在设立之初所没有预计和经历的。
项目第一难在项目,一开始便来了。
协会虽然成员挺多的,但真正想要做这件事情却没什么人。
有协会成员觉得这个项目是负责人申请的,就应该由申请人去执行。
团队成员执行计划也比较被动, 9/65 并不清楚项目初衷。
—————————————————————————————————————— 第二难来自于项目团队成员能力不足,面对项目希望解决的环境问题缺乏前期调研和分析。
团队当中并没有学习环境相关专业的成员,对测水和河流知识缺乏了解。
在访谈中,容璇举了一个例子,当他们第一次测水活动完成之后,不知测水结果如何处理,当时也不知道怎样做才可以有一些实际产出,无奈之下只能求助项目督导帮忙解决。
最困难的一难还不是来自团队内部,而是来自学校。
学校并不赞同项目外出的活动,认为有危险,也不允许团队进行大规模的宣传,项目一度面临着夭折的危险。
项目团队在调研过程发现西福河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与政府部门联系,由于缺乏经验,他们不懂得可以采取哪些途径和方法。
这样类似的问题层出不穷,督导甚至觉得他们团队就像是天线宝宝。
真经从来都是靠自己争取的 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容璇和葛保在开学之初一度感到沮丧,葛保还觉得项目似乎只有他们两人在承担,感到心灰意冷。
然而真正的勇士都是敢于直面困难,挑战自我。
他们解决问题第一个法宝是寻求外部支持。
邀请协会会长加入团队,寻求绿点和项目督导的帮助之后,他们逐渐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
面对原有旧团队对这个项目积极性不高和投入不充足情况,他们解决方式就是加入更多大一新生,鼓励他们成为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并且作为活动领队亲自带领新生进行巡河和测水。
10/65 督导为项目团队分析西福河情况 —————————————————————————————————————— 第二个法宝提升自我。
团队成员主动参与外部培训和自我学习,例如葛保曾参与民间河长行动
计划培训活动,参加华师绿社珠三角水环保论坛活动,学习测水和河涌调研的基础知识,并且学习其他社团开展类似项目经验等。
而且他们主动邀请项目督导来到活动现场进行指导和解答项目开展过程遇到疑问。
容璇、葛保参与项目管理工作坊学习真诚永远是最好的法宝。
对于来自学校方面的压力,团队由协会会长主动负责跟学校沟通,并且把团队工作主动定期汇报给学校团委老师,团委老师虽然没有明面支持,但也默许他们的行动。
虽然在传播方面不太懂得采取哪些有效途径,他们采用了以人传人的形式,让协会成员帮忙转发,并且也尝试邀请当地居民参与项目。
他们也曾经接触增城区中新镇的摄影协会,主动邀请他们针对西福河保护共同举办活动(后来由于摄影协会的原因不得不放弃合作)。
乐水行过程访谈当地居民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之下,项目取得一些突破。
项目负责人容璇介绍,目前项目取得三次测水数 11/65 —————————————————————————————————————— 据,并且正在整理成调研报告。
同时他们在第二次西福河调研活动之中,将调研结果和测水数据发给增城区水务系统的邮箱,西福河河长助理接受了他们的反馈,并且回复将会把他们的成果作为西福河治理工程的参考资料。
而经历上述项目问题和解决过程之后,团队负责人得到了极大成长,也开始有自身对项目思考和行动方向。
根据督导官俊峰观察,团队负责人容璇在这个项目中成长非常明显,虽然不是环境专业的学生,但是她对很多环境资料搜集工作非常仔细,她做过一本关于西福河和测水指标的笔记。
还有她会主动挑战自己的能力不足地方,原来不擅于沟通、协调的她,愿意去挑战和尝试,主动承担团队成员、外部资源进行对接的责任。
另一位团队负责人葛保也认为在这个项目当中极大锻炼了自己的耐力和毅力,在这个项目中他们开始学会怎样去做好一个项目,开始建立项目的基本理念与思维。
“真经”如何广布天下 当谈及项目下一年的计划,容璇他们已经有了具体构想,“我们现在设想是把这三次的资料整理好并形成一份教案,在明年的3月22日,去做一次环教。
在下学期,我们社团有一次环保周,一周内以不同的主题做一个宣传活动,我们会有一天专门宣传水主题环保知识”。
最后,对于如何评价自己的项目,容璇答道,“我觉得对于外面来说,项目可能是不成功的,因为它没有取得实际性的产出。
但是对我们自己内部来说,是成功的,因为我们是没做过项目,对我们社团算是历史性的一步,一个社团要发展,肯定要创新要学习。
我们先做了第一步,接下来就让我们师弟师妹沿着我们的第一步走得更远。
” 点评 目前农工商乐水行这个项目处于探索的阶段,项目具体成果还不太明显。
正如他们负责人所说,这个项目对他们来讲是一次探索和创新。
在这个项目执行过程中,他们做得非常好的一点是主动寻求绿点、督导的帮助,对他们遭遇的问题做出很快的反应和解决方案,而不是很被动地等待别人帮他们解决。
而且坚持和积极的态度是项目督导官俊峰所跟进的项目团队中表现最好的。
官俊峰认为,“宝洁中国先锋计划”中设立项目督导制度、项目管理培训对于乐水行这种新成立的环保社团项目所起作用非常关键。
一方面帮助项目团队先理清项目的概念和理解,再者在他们项目执行关键问题上进行工作方向指引。
同时给地处比较偏远的增城区的农工商环保协会这一类环保社团开启了他们的视野,提供一个机会学习不同社团项目操作方式,对他们的思路和方向起到启发作用。
对于新成立的项目,有几点值得关注的地方:一是项目传承当中创始人作用非常关键,项目创始人需要培训和陪伴下一期团队成员,平稳过渡之后才能离开团队;二是项目团队要摆正心态,坦然面对项目失败;三是目标设定切忌过高,要结合项目团队能力和问题现状而定。
12/65 —————————————————————————————————————— 关于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绿色环保协会绿色环保协会简称“环协”,成立于2013年6月6日,是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一个重要的 宣传环保的志愿服务型社团,由热爱环境保护的本校学生自发组成,是向全院同学宣传环保知识的重要平台,是维护学校生态环境的组织。
本着“珍爱生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美化校园”的宗旨,以及“环保共参与,共创好环境”的口号,团结协会内部人员,同时号召学校的同学参与环保,保护学校环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素质,为建设绿色文明校园而努力。
中山大学“江河守望者”团队:初出茅庐,他们怎么做出改变 一次邂逅,便再也难以放下。
假期,当大家在考虑去哪里游玩放松时,中山大学的几位学生却
选择了走出象牙塔,去到长江边,寻访工业园区边被遗忘的村庄,倾听周边居民的心声,了解水污染现状。
人员变动,也不影响初心 “说起参加‘江河知道’,本来大三准备出国,就想走之前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干完这一票就出国,结果出国没成,反而把江河知道做下去了。
”团队负责人林莎莎笑着说。
“江河知道”是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商务系教授许罗丹老师及其校友联合发起的社科调研活动,组织中山大学学生通过实地调研,用镜头记录中国九大流域的生态补偿案例。
林莎莎所在的五人团队,选择了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金砂湾工业园区作为项目点,在五一假期走访项目点调研及之后的调研结果整理完成后,对于“江河知道”项目而言,他们已完成了任务。
而在6月的“宝洁中国先锋计划”中,这支仅有5人的团队再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
“当时(5月)调研结束后,写了一篇去完(金砂湾)工业园区的感受,岳桦觉得我们做得不错,就推荐了我们参加(‘宝洁中国先锋计划’)。
主要是我在广东从没见过像工业园区那样的污染现象,而且因为只有一天去调研,我们就想着再去做些什么事情。
”莎莎提到的岳桦,是他们在去项目点调研之前,微博搜索环保组织时关注到的民间环保人士,在此后的项目开展中,给这支势单力孤的团队提供了不少建议和支持。
13/65 —————————————————————————————————————— “(在湖口县)跟渔民的交流也使我有很大触动,就真的觉得如果有这个机会为他们做得更多,其实也挺好的。
”莎莎的队友苏琳童补充。
这位团队里公认的逻辑清晰的女生,在项目团队中一直起着定心丸的作用。
“当时在渔船上跟村民交流就觉得他们真的很信任我们,他们有话就直说,没有一点防备跟我们坦露这么多事情,我们就觉得应该要做一些事情给他们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
” 然而,并不是所有队友都这么坚定,两位队友的中途退出,让剩余的三人烦恼不已,加之对项目未来方向的茫然,这支队伍一度陷入困顿。
“我个人习惯是一旦做一件事一定要把它做到最好,也从来没想过半途放弃,更何况这次队名上有‘中山大学’几个字,也不想让别人认为中山大学的同学会半途而废。
”琳童再次发挥了定心丸的作用,她从之前一起参与支教的队伍中找来了靠谱队友王玉盛加入,让团队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
转念之间,柳暗花明 国庆假期,江河守望者团队再次出发前往金砂湾工业园区进行调研。
前一次的调研发现工业园区水污染严重,此次的目标便是找到污染源。
偌大的工业园区杳无人烟,两小时的步行一无所获,暴雨和泥泞的道路浸湿了鞋袜,团队再次陷入沮丧的情绪坐上等了许久的公车准备打道回府。
怀揣着未完成任务的不安和不甘,玉盛提出的下车继续寻找线索的提议马上被采纳,几人冒雨下车,一遇到少见的路过村民便上前采访。
这一转念,让他们得到重要的线索:附近有一个村庄因长期受工业废气的影响,即将拆迁。
这个重要的信息,成为团队后来关注的焦点。
14/65 —————————————————————————————————————— 人去楼空的柘矶村“这样的一个经历,告诉我们哪怕进入绝境,只要坚持,还是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支团队这样解释他们几次的转机。
“我觉得我们还是比较幸运,我们第一次去那个(金砂湾)工业园区还不知道方向,幸好遇到自然大学的研究员(岳桦),他认识那边的渔民,就跟我们说可以听听他们的故事,这让我们在江河知道项目也做得比较出色,这次也是一个转念去找也才遇到这个村庄,也是挺幸运的,每次都遇到一些意外的收获,主要就是不要放弃吧。
”发挥大学生的力量做出改变从工业园区触目惊心的工业污染,到柘矶村笼罩着整个村子的刺鼻气味,再到柘矶村村民不舍却又无奈的搬迁,一幕幕从未想象过却又真实出现在面前的场景,让这几位一直生活在环境较好的地方的小伙伴久久不能平静。
“下火车后到达工业园区,景象非常触目惊心,作为一个海南人,从来没接触过(污染)这种概念,没想到空气污染会带来这么大的危害。
想着,既然来到这里,就好好做一番事吧。
”项目团队中被称为体力担当也是唯一的男生的玉盛,即使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个项目,但与工业园区的一次难忘邂逅,也让他在后来的项目开展中尽全力承担自己所能承担的工作。
15/65 —————————————————————————————————————— 访谈柘矶村村民“如何让我们的项目给更多人知道,当时有问过(督导)小官,他让我们去试下给政府官网申请资料公开之类的,我试过但他们完全不理我。
跟晏总也聊过,他说如果本身你们项目做得好,在群众中就有影响力,政府就会自动找上门来,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
虽然我们做不了什么,但是还是很期待政府能给我们一些回应。
”“除了对我们的影响外,我还在想我们对利益相关者带来了什么。
我们制作的视频《失落的村庄》在网上得到了两千多次的点击量,我们就在想为什么环保不能以一种更好的方式传播。
我觉得环保不应该只是我们参与,还应该将我们的故事告诉更多的人。
在这次的经历中,在绿点、督导的帮助下,我觉得我们或多或少也实现了一点。
” 网友回复从工业园区回来,江河守望者团队将所见所闻剪辑成视频及写出故事,并整理出两份调研报告(金砂湾工业园区水污染及柘矶村空气污染)。
在外人看来取得不错成果的背后,除了调研数据的收集、报告的撰写、视频制作,对于几位同是文科、社科专业的小伙伴而言并不轻松,需要边学习边摸索之外,也凝结团队多次为了结果更好呈现而产生的争执、“撕逼”和委屈,而后也使几位小伙伴形成更好的默契。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在把柘矶村故事发出官方微博后,有一个当地的村民回复:“谢谢你们为村子付出的努力,虽然我们的村子将要拆迁(15年11月份要拆迁完毕)。
欢迎你们到我们的新家参观,如果你们来,请联系我。
”“我们当时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一次邂逅开启的关注“我们几个人对江、河其实都不太懂,一开始并没有这么大志向,觉得这是环境自然类的事情。
结果慢慢跟绿点、跟小官、晏总接触下来,感觉到大家的毅力。
”参与“江河知道”项目,邂逅了金砂湾工业园区,让江河守望者团队开始关注身边的环境,渴望为环境带来一点改变。
“开始想要去关注环保类的事件,在公交车上经过一些河涌时,就会去看有没有污染排放,也 16/65 —————————————————————————————————————— 因为这次活动微信上加入了很多环保微信群,让我觉得其实每个市民都可以参与环保,比如随手拍以后发给一些愿意继续关注环保的人,继续跟进,这样可能就能为河涌变得更加干净出一分力,附近的村民喝上更干净的水。
” 此次项目在指导老师许罗丹教授的引导下,用经济学的角度关注环境问题,让琳童萌生了读经济学研究生的念头,继续关注生态补偿。
虽取得暂时性成果,江河守望者团队依旧牵挂着金砂湾工业园区的污染状况,希望通过进一步完善两份调研报告,让更多人关注工业园区的情况,让政府对污染情况有所回应。
除此之外,考虑到因距离问题无法长期跟进,团队也尽力与九江当地之前协助过他们的组织联系、沟通,希望能有当地人或学生,对金砂湾工业园区的情况进行进一步跟踪、监督。
点评 中大江河守望者团队,面对入选“宝洁中国先锋计划”项目小额资助中人员最少、项目点最远、参与环保项目经验少等诸多劣势,并且成员中没有环境相关专业,但这个项目团队却在最终的评优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善于发现团队中的成员优势,并让每位成员发挥自己的优势(莎莎擅长公关、交流,负责对外沟通;琳童逻辑清晰、意志坚定,负责团队分工;绍良是九江本地人,解决了语言不通的问题;玉盛是唯一的男生,主动承担更多耗体力的工作);
二、主动寻求督导、绿点、自然大学、九江公益团体等的支持,且自学能力强,解决了项目开展过程中环境知识、视频制作等方面的困难;
三、充分利用媒体做好项目传播,整个项目做了包括团队介绍、调研故事、视频等内容的传播,利用了包括微信公众号、优酷视频、微博等新媒体的传播力量,让团队希望传播的信息触及更多人群;
四、坚持不懈,也就是团队成员提到的,只要坚持,并且从不同方向寻找线索,终会柳暗花明。
17/65 —————————————————————————————————————— 关于中山大学“江河守望者”团队林莎莎、苏琳童等5人组成“江河守望者”团队,2015年参与中山大学“江河知道”项目,并 选择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金砂湾工业园区作为项目点,关注赣江流域。
“江河知道”是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商务系教授许罗丹老师及其校友联合发起的社科调研活动,组织中山大学学生通过实地调研,用镜头记录中国九大流域的生态补偿案例。
之后,他们继续关注项目点的污染情况,并予以传播。
18/65 —————————————————————————————————————— 华南师范大学绿色文明社团:社团年年都在讲传承,到底该传什么? 在“宝洁中国先锋计划”的小额资助项目中,如果要挑选一个典型项目,蒲公英的种子项目一
定是备选项目之
一。
相比其他社团项目,这个项目历史时间非常长,从项目成立至今已经五年;另一方面这个项目与一般社团三下乡存在不同之处,项目实施地点基本保持在同一个地方。
而这个项目对于华南师范大学绿色文明社团(以下简称“绿社”)来讲也是非常重要,是社团人才成长、文化延续和传承机制的一个重要载体,在五年沉淀下来建立一定的项目文化。
究竟绿社的社团和蒲公英种子项目传承机制有哪些不同之处,我们对绿社的几位不同校区负责人和项目督导进行了访谈。
回溯历史,才知本源 在项目督导官俊峰看来,了解一个社团的传承机制,溯源其历史非常重要。
而绿社在2009-2011年社团改革,正是绿社传承机制的起点。
绿社是一个具有17年历史的社团,而且目前在华师的三个校区都有分社,如何建立一套统一的传承机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
回溯绿社历史,在2009年以前绿社跟其他社团的传承方式大同小异,项目跟活动形式也差异不大。
绿社的项目小组成立历史并不是特别长,目前大部分的项目小组都是在2010年之后成立的。
在2009-2011年,这三年时间绿社对社团文化、项目运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全面的改革,同时在三年工作基础上,在2011年7月成立蒲公英的种子项目。
而在三年期间,绿社持续有一批社团核心骨干,投入大量精力对社团文化建设、项目工作机制、资源拓展和人才,使得其社团传承机制得以一脉相承。
在这三年期间,绿社确立以“水文化”作为社团主要文化,完成了从活动小组向项目小组转变,社团人才培养建立了一套机制。
而目前社团大部分传承机制和项目运作方式也是承继2011年以来的工作机制。
而蒲公英的种子项目也正是这三年工作基础上诞生的。
作为一个师范院校,暑期三下乡是绿社过去重要的活动。
然而与其他三下乡队伍类似,绿社也是支教为主,而且每年都是在不同地点服务,真正给实践地点带来改变非常有限。
在确立社团水文化之后,蒲公英的种子项目创始人许建培和官俊峰认为社团需要有一个长期和特色项目,而社团三下乡活动过去都以保护母亲河主题为主,三下乡这种工作机制需要进行改变。
设立蒲公英的种子项目一方面能够将实现项目基地化,保证项目持续性和产出;另一方面项目主题与社团文化结合在一起,确立水环境保护作为社团的主要工作方向。
最后这个项目也可以作为社团人才培养机制其中一个重要方式。
19/65 —————————————————————————————————————— 对于蒲公英的种子项目,各种形式的支教仍是重要的内容 社团传承关键——人or机制? 如果历史溯源非常重要,那目前绿社的社团和项目传承有特点呢?绿社大学城校区社长黎俏敏、石牌校区社长林颖娴和“蒲公英的种子——绿漫油山”项目队长蔡茵茵给我们进行了解答。
黎俏敏认为绿社传承机制有几大特点:一是各个不同层级的核心团队的选择有一定自主选择权,下一任理事团队由上一任理事层去确定,各个部门和项目的小组核心团队架构由原先的部长自己去选择;二是对于新任理事层和部长层都会进行一个系统培训,譬如每年十月会进行一个三校区部长的培训,名叫“Greenbus”,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社团的文化、项目文化和部长角色定位等方面。
而理事方面也会有一个“春泥坊”,把有意向成为社团理事层的成员进行两天的封闭式培训;三是日常指导和交流非常重要,上一任部长或理事即使在退出岗位之后,仍然会保持一段时间对下一任进行指导;四是鼓励社团成员外出学习,开拓个人视野和积累经验。
20/65 针对新任部长开展的Greenbus培训,是社团文化传承重要的一环 —————————————————————————————————————— 由于绿社有三个校区的分社,分社之间既有统一也有一定独立性,实际各校区的传承机制会有
一定不同,例如三校区都会采取代理部长制,由一名干事轮流担任部长;而大学城分社会针对理事层的换届开展“春泥坊”,内容包括自身定位的梳理、分社发展方向的交流,以此选择适合担任理事的成员。
当问及社团或项目传承的关键,石牌校区林颖娴回答令人印象深刻,“社团传承关键在于传什么,大多时候只是经验的传承,这会导致新人的思维固化,这不是我愿意看到的。
所以我认为传承要传承思想,要传承创新、热心、诚心和责任心等社团文化理念”。
而从项目传承角度来说,蔡茵茵认为项目负责人选择非常重要。
根据蔡茵茵介绍,“蒲公英的种子”项目每一年项目筹委一定有一半是以前参加过的队员,她认为这样项目文化会比较好传承。
同时注重对项目的历史梳理和总结,每一年项目组长和队员都会要求写一份总结,组长还需要写一份对下一届组长的寄语。
再者项目还有督导制度,督导都是上一届的队长担任。
茵茵阐释另一方面的传承的重要性,她认为传承也是要区分内部和外部,外部的话就是做好资源的传承,内部的话就是文化的传承。
尤其在项目传承中,外部资源的传承非常关键。
对于外部资源的传承,“蒲公英的种子”项目会采取一些特别做法,比如跟项目实践地政府和学校的领导保持联系,除了留下联系方式给下一届,也会将这些重要联系人建立联系群,经常跟他们保持联系。
虽然社团传承已经建立一套传承机制,但是问及传承的困难和问题之时,几位负责人都认为绿社的传承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社团传承方面,理事的问题似乎比较突出。
大学城分社项目长周泽利认为,理事层是面临三个尴尬问题:一是本身面临就业问题,二是理事层的社会属性还不够强,面对部长缺乏权威;第三个关键问题是理事层需要继续学习,但突然间缺乏了指导,会陷入迷茫。
他打了个比方,整个社团的人事关系就是个三角形,理事层以上没有了上面一层的指导,就好比突然间没了顶端,变成棱形,就会出问题了。
即使是像“蒲公英的种子”项目五年期间给绿社带来许多荣誉,通过这个项目培养了一大批社团骨干,项目也在当地有了一定公众基础和建立良好的关系,然而项目是否真正实现设立初衷的目标和解决了当地环境问题?如果说执行效果与项目初衷差别很大,那其实项目传承机制是否有一定问题?即使项目有一套传承机制,那传承的内容也只是形式,并不是传承项目的核心。
然而对于目前项目传承问题的关键,几位负责人不约而同指出了一点,了解项目成立缘由和意义非常重要。
21/65 —————————————————————————————————————— 蔡茵茵向兄弟环保社团介绍“蒲公英的种子”项目时讲到项目设立初衷在蔡茵茵看来,项目传承困难是传承的机制不够系统,现在都是零散的,没有固定每一届要传给下一届什么内容,许多项目的东西都是慢慢地渗透,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告诉负责人要怎么去运行这个项目或者进行培训。
在督导官俊峰的访谈中,他谈到过去项目传承出现问题在于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初衷了解不足。
蒲公英的种子计划项目其实不是一个小项目,而是一个综合项目。
就好比盲人摸象一样,有些负责人理解的主题只是其中一个侧面,实际对项目执行只是偏向于某一方向。
另外项目每个小组有一定独立性,缺乏整体协调,对项目目标没有一致认可,导致项目内容被分割成块状结构。
固守传统,还是追求创新而真正谈到社团传承和项目方向之时,几位负责人都有自身不同见解。
俏敏认为社团文化传承遇到的困难或项目传承遇到困难,可以建立社团老人院制度来解决。
在项目方面会增加一个项目委员会,定期对项目进行总结、交流,平时在项目执行遇到困难也寻求老人家帮忙解决。
同时她还补充了其他想法,换届会首先由理事层开始,先完成理事层的交接工作,再进行部长层的换届。
泽利对项目传承提出一个更大胆的想法,他说想借鉴“二七一”定律,引入项目淘汰制。
具体来说,就是社团里每年要淘汰掉一个(项目)小组,换上新的项目组。
对于项目目标还没完成,但传承出了很多问题的项目他认为没有必要存在,可以放到社团的空白组先做探索。
对于“蒲公英的种子”项目而言,“宝洁中国先锋计划”的督导制,为茵茵链接上项目创始人官俊峰,一起重新梳理整个项目的方向。
茵茵在与项目督导交流过后,发现在项目传承当中,项目的发起人是很重要的。
她发现项目传承中会比较注重方向的传承,保证方向不要走偏。
另外也不一定要按发起人的目的一直做下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一些调整。
而关于项目五年以来的工作产出,项目团队也有一定疑惑,是否真正实现设立初衷的目标和解 22/65 —————————————————————————————————————— 决了当地环境问题?茵茵与团队成员为此与督导商量之后,希望在新的项目周期开启之前进行一轮项目评估和规划讨论会。
当问及项目是否有具体方向,茵茵会希望集中在某个方向走,譬如环教、社会调研等方向,去年河源义容镇乐水行等项目模式取得一定突破,也给予项目新的方向。
但基于华师下乡氛围历史悠久,项目原来工作主要集中在支教,项目方向转变和模式创新这样对于新的成员恐怕一时难以接受,需要慢慢尝试。
点评 作为绿社曾经的负责人和“蒲公英的种子”项目创始人之
一,也因为“宝洁中国先锋计划”而成为这个项目的督导,评价绿社和“蒲公英的种子”项目,从客观性和感情因素出发,官俊峰认为有一定困难。
项目创立起点非常重要,这个项目与(香港地球之友的)东江之子项目存在一定相似性,项目创始成员和接任的项目负责人也是东江之子,项目模式深受其影响。
同时这个项目也有华师校园文化特点,既有长期实践的精神,也有求实创新的精神,这些内容构成这个项目的文化核心。
这个项目做得好的地方:一是项目模式延续性比较稳定;二是在当地建立扎实的合作基础;三是团队在水议题工作有了突破,类似义容镇自来水问题的解决。
这个项目今年未能入选优秀项目,除了最后展示准备不足以外,其实是项目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项目设立要解决的问题与社团目前人员能力、资源匹配不足,项目承载的作用太多,过于宏大的项目目标对于社团其实是一个负担。
而到了第五年,项目运作机制僵化和缺乏创新性,且仍未脱离三下乡的影子。
最后一点是项目每年更换大量的成员,缺乏长期的核心执行团队,这也是学生环保社团项目传承无法避免的硬伤。
对于社团传承,几点是值得各个环保社团注意的地方: 一是传承很多时候不仅是制度,也是人和人的具体沟通; 二是无论是社团还是项目传承,都要注意历史的传承和挖掘,以及社团外部资源传承; 三是传承不是固守历史和模式,而是要在前人基础上创新,环保社团要提防的是一成不变,需
要的是放开心胸接受变化。
关于华南师范大学绿色文明社团 在民间环保组织帮助下,校团委、校社团联合会组织指导下,华南师范大学绿色文明社团于1999年12月12日在石牌校区正式成立,2004年10月成立大学城分社,2011年10月13日成立南海分社,成为华南师范大学首个“一社三校区”的社团。
社团本着“倡导绿色文明,提倡健康生活,建设绿色校园”的宗旨,秉承“给予年轻以绿色源动力”的使命和“服务与成长”的理念,通过倡导和谐自然、健康生活、绿色校园,培养成员热爱 23/65 —————————————————————————————————————— 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身体力行地开展环保行动,落实“撒播绿色种子,传递蓝色梦想”的行动口号。
十五年来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进入社区、乡村和中小学开展环保宣传、环境教育、动物保护、垃圾分类、健康生活、自然体验及实地调研等环保活动,打造以“保护母亲河行动”、“蒲公英的种子”等为品牌的环保公益项目,累计为中国环境领域输送了数千名绿色人才。
24/65 —————————————————————————————————————— 华南理工大学Fresh环保协会:跟大学生讲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在茫茫人海中,如果你看到这样一个骚年,拖鞋、短裤、格子衫,还戴着蓝色的头巾,吃饭的时候随身拿出自备的餐具,那很有可能,你遇到的就是华南理工大学Fresh环保协会的人。
让我们带你看看,Fresh环保协会如何用“文化”一招,成为全国百优社团的成长记。
由文化引发的团队建设 Fresh内部从来没有专门负责文化与传承方面工作的部门,他们把文化融合进各个项目小组,分散到日常管理和一些仪式化的过程当中,比如,平时的聚餐、换届大会和周年庆等,一届一届地往下传递。
说到聚餐,又称约饭,这个应该是由Fresh最先发起的一种协会内部活动形式,在Fresh分南北校区和整个协会两种规模,一个项目小组的人可以一起约饭,也可以同时跟其他小组一起约。
见面的时候也不只是吃饭,更多的目的在于交流沟通,聊一些环保的、社会的、学术的东西。
25/65 —————————————————————————————————————— 约饭这种交流方式,现在已经被很多环保社团所模仿,并且逐渐演变为吃糖水、吃雪糕,甚至约跑步等多种形式,其实无非就是制造机会,让协会不同小组的人聚在一起交流。
Fresh还有另外两个比较重要的仪式是长年不变的,一个是在换届大会中的“薪火相传”环节,就是每年换届大会都会把社团老人家请回来参与其中,对协会寄语。
另外一个是社团的周年庆,过程中会有送旧和一些集体娱乐的活动,像小组内共同排练的一些节目等。
换届大会上的FreshLight,寓意着薪火相传,传承精神,传承希望其实,所谓协会文化和传承的内容,都是在这些过程里代入的,同时,也逐步完成了整个团队的建设和凝聚过程。
换届是传承最好的试金石很多社团都逃不过这样的定律,即使某一届做得再好,一到换届,换了新人,似乎都要经历一下从头摸索的阶段,但是Fresh的各种传承,其实早在换届前就已经完成了。
从一个新人进入Fresh开始,他看到所有Fresh的共同特征就是协会想要传递的东西,比如招新现场的着装、会服、头巾和现场布置,全部融入Fresh的整体元素,包括在协会中所有的经历,都有Fresh的文化元素在里面。
会长滕宇堃就有很深刻的体会,他回想起两个很重要的经历。
第一个是关于“自然情怀”的文化,他在进入Fresh之前,对于自然的感知是很少的,但在Fresh里跟很多人交流、了解的过程中,慢慢感受到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看待自己身边的环境,他发现,自然并不是他所想的那么简单的存在。
第二个是“环保行为习惯”的文化。
就拿自带餐具来说,在大一时滕宇堃本人并没把它当一回事,到了大二的时候也只是有了一般般的概念,但到了大
三,当他有机会跟协会的老人家熟络了之后,他忽然发现自己的习惯变了,莫名其妙就开始随身自备餐具。
他觉得,这些都是人和人之间潜移默化的结果,没有任何强行的标准和制度在约束着他,包括这两年开始兴起项目组内互送餐具,之前也是没有的,是新成员想到要做的事情,却又自然而然就传承下来了,而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就像“宝洁中国先锋计划”小额资助支持的“绿种子营”项目就是个突出的例子。
这个项目的 26/65 —————————————————————————————————————— 发起只是一个小小尝试,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成型,直到这次在本项目的支持下才得以浴火重生。
社团老人家的想法、新人的创造、从大二到大四的团队组合,这些元素能够统筹起来,成就一个优秀项目,都源于社团内部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长时间积累。
换届,似乎已经不再显得那么困难纠结了。
因为换届前,Freshers已经把传承的大事办完,而到了换届时只有一个任务——专心致志讲发展。
退任成员只需要强调一些重要的点,例如协会的发展走向,项目的落实方式等等,让新任成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保证做事的质量上。
家有一老,黄牌在手 除了文化的渗透和构建,Fresh的传承还有一个制胜法宝,那就是老人家(卸任社团成员)的回归。
在Fresh里有个不成文的习惯,卸任的老人家总会延续关注协会一段时间,帮助协会的管理者更好地运营和管理协会,即使离开协会很久的老人家,也会继续关注协会动态。
“宝洁中国先锋计划”资助的两个项目的督导就是Fresh的前任副会长梁静睫,在寻求督导支持的过程中,并没有太多的铺垫,而是老人家自主地靠拢选择回归。
除此之外,Fresh也会定期请卸任的社团老人家回来做分享,例如口述历史、个人经历分享等等,跟新成员交流,分享协会创始的想法,一些老人家在社团的经历,做事的方法等,还包括很多项目设立的初衷和起源。
另一方面,这些老人家会在社团重要工作上也会提供建议和指导,为此,协会还专门设置了由老人家组成的“顾问理事会”。
协会的一些比较重要的决策,如架构的调整,新项目的产生或项目改良,“当家人”都会主动地去咨询老人家,甚至追索到项目创始人身上,沟通了解历史足迹,而这些,都是由社团管理层去做的事情。
通过“家人有约”访谈的方式,了解社团历史Fresh老人家同时还充当了协会的一个文化符号,作为一个标志和榜样,他们过去所做过的事 27/65 —————————————————————————————————————— 情放在那,大家会去看,会希望有一天可以成为那样的人,甚至超越老人家们,这给了协会的人更深层次的内动力。
直到现在,Fresh内部还流传着很多老人家神奇的经历、无法探究的奇谈和激动人心的故事。
做环保也是在做社会Fresh的文化经过了多年的演变,有很多元素都在不断变化,但有一个非常内核的元素,是这 么多年都没有变过的,那就是公民意识。
Freshers认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根源还是社会,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与大的社会产生链接,要让每个人从社会公民的角度去看待环境和社会的关系,思考自我责任,独立作出判断。
借助“环保”的议题,让与Fresh产生链接的每一个人通过引导力、协作和对议题的认识,最终成为环保行动者,从而成为一个社会公民,是Fresh成立至今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推动的事情。
文化是万金油,内外管用 通过以上这么多,我们可以看出,Fresh的文化元素从协会层面就有好几个,包括由渗透到协会内核层面的“公民意识”和“自然情怀”,从而延伸到外在的几个表现,用Fresh这个名字归纳起来就是:Family(家庭)、Responsibility(责任)、Enthusiasm(热忱)、Self-confidence(自信)和Happiness(幸福)。
同时,各个项目小组也有自己小组内的文化。
因此,无论是对于协会执行团队的人还是对更外围的协会会员甚至其他同学来讲,都能够通过某些机会多多少少接触到Fresh的文化。
例如,会员通过参与南岭徒步活动的过程中,他所经历的每个环节或者体验,都能使他对Fresh的认同感上一个台阶。
有了认同感后,会不自觉地通过其他方式去探索协会更多的东西,也就是,协会有一个东西把他吸引过来绑定住,再逐步不断深入。
Fresh的文化就是这样,看上去非常多元素,协会层面、项目小组层面都有,那是因为,他们希望首先是通过单个的元素来吸引人,那么多的元素,总有一个吸引到人,然后通过这个元素把他绑定到协会里来,再跟这个协会产生链接,继续在协会里做更多的探索和互动,最后或多或少、或浅或深地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28/65 —————————————————————————————————————— 头顶一片蓝天,心中有份绿叶,Fresh的孩子从内到外都体现了环保的传承。
点评 Fresh环保协会在国内属于比较老牌的学生环保社团,并且多年来一直走在前列,获得不少校内校外的荣誉,这得益于协会内部的传承机制。
从主动邀请老人家回归继续支持社团工作,到新生入会后所有体验到的协会文化元素,乃至定期的聚餐、露营和口述历史等,无一不在渗透着协会成立的初衷、历史和经验的传承。
即使面对一届又一届的人员更替,都没有导致协会断层,反而因为多年的积淀使得新人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去构思协会新的发展方向,或者把现在的事情做得更好、更专业。
对于这样用“文化”一招就把招新、团建、老人家、换届统统搞定的方式,Youcanyoudo。
关于华南理工大学Fresh环保协会 华南理工大学Fresh环保协会成立于1999年6月1日,拥有会员500余人,是一个有着完善组织架构的独立大学生社团,协会以“普及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文明”为宗旨,以“自愿、无偿、服务社会、宣传环保知识”为原则,组织和发动会员开展了一系列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的环保公益宣传和调研活动。
曾获得“全国百优社团”、“广东省先进社团”、“广东省优秀学生社团”等荣誉称号。
29/65 —————————————————————————————————————— 中山大学(南校区)环境保护协会:垃圾分类不走红:宝宝心里苦哇! 他叫李睿,因为希望在中山大学南校区的某栋宿舍开展垃圾分类项目,竟然把自己一个堂堂七
尺男儿打扮成“白雪公主”,到处表演话剧宣传垃圾分类的信息,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却常常怀疑自己是否应该继续开展宿舍垃圾分类这项工作。
李睿(左一)在多个公开场合通过表演白雪公主的舞台剧宣传垃圾分类“入围”成为环协生涯的真正起点 刚开始在中山大学(南校区)环境保护协会(以下简称“环协”)当小兵的时候,李睿就跟其他小伙伴们做了一年的垃圾分类项目。
但是他对项目进行的效果感觉一直不太好,觉得好难做下去,甚至有点失望,想要离开。
后来,他遇到了“宝洁中国先锋计划”,并且经历了初评和终评后,项目突围而出得到了小额资助,受到认可,这给了他和团队很大的鼓励,觉得还是有希望把垃圾分类做好的。
李睿:“可以说小额资助是对我的一次磨练,从申报开始,第一次弄,也是挺认真的,跟搭档准备时进行了很多思考,可以说是我在环保社团生涯的真正起点。
”培训后却纠结应不应该做这个项目 很快,他就有机会参与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包括环境调研、项目管理、垃圾分类现状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一个很根本的问题,就是:应不应该做这个项目? 李睿:“首先我不知道我们项目的愿景使命,好像只知道是搞垃圾分类的就够了。
一直以来都是承接着上一届做的事情,在这方面没有作对传承的思考。
” 环协的垃圾分类项目从2012年就开始做,将第122栋学生宿舍作为试点,原来的设想是可回收垃圾让环卫阿姨自行处理,比如去变卖,厨余垃圾是运到饭堂处理,这个模式一直持续到2015年李 30/65 睿大一的时候结束。
——————————————————————————————————————李睿:“我清楚一直以来的项目进程,项目目标是做好它,然后全校推广。
但对‘做好’却没 有相关定义。
在我来之前有一份评价表,可以说做得是全国领先了,但实际进行又是另一回事了。
我们之前主要是做厨余垃圾,想让学校总务处帮我们运过去饭堂,但学校表示让我们先做,做好了再进一步安排人手统一收运,这个‘好’,双方都没有统一标准。
” 因为一直没有“做好”,校方一直没有安排人手收运宿舍的厨余垃圾,同学们诟病项目缺乏一个完善的后续处理机制,分类的效果越来越差了。
没有校方的支持,环协每天都要派志愿者去清理和运送宿舍楼的厨余垃圾到附近饭堂。
前期调研找到项目出路 找不到项目的出路,李睿想起培训中提到的“通过调研来寻找真正的问题”,决定尽力一试。
他找到了督导李湘晔和谢晓玲,跟她们一起商量怎样设计调查问卷。
这次的调研让122栋超过一半的同学都知道他们在做垃圾分类这件事,知情度明显提高了。
原本对项目前期调研并不特别看重的他也发现,要有一些数据的支撑才能知道自己后来应该怎么做,做完之后的成果在哪里。
31/65 —————————————————————————————————————— 在宿舍楼下做调研,了解同学们对垃圾分类的想法于是,李睿的团队就决定改变项目的策略:不收厨余垃圾,改为将可回收垃圾分出几类来单独回收,包括纸张、塑料瓶等。
原本以为这样的模式应该能够比较顺利,但很快,他们发现虽然同学们的支持率很高但参与率却一直较低。
32/65 在宿舍楼道设置的可回收垃圾分类架 —————————————————————————————————————— 团队经常开会讨论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案李睿:“我们让志愿者每天去拍照,设想是每天都能在可回收的垃圾桶里看到东西,但前一周两周吧,什么都看不到,后来才有一些东西。
”通过多番走访,他们知道,垃圾在学生宿舍内已经混到了一起投放,很难要求同学们拿到楼道的时候再重新分类。
于是他们又用尽各种方法,包括鼓励同学们在宿舍内分类。
李睿:“我们的秘书长就住在那一栋宿舍,他们宿舍内是有分类的,他自己可以坚持,也愿意大力地向旁人宣传,但在他们宿舍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更不要说影响隔壁宿舍的同学了。
总结起来,我们很难让宿舍的人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因此他们一直缺乏行动力。
”李睿再次陷入了“要不要继续做这个项目”的纠结之中。
项目未成人成长既然获得了资助,就应该想办法完成,李睿在督导的鼓励下查阅了大量关于垃圾分类政策以及执行的案例,还分享给大家,那段时间,关注他朋友圈的人都发现,李睿俨然成为了一名垃圾分类的狂热分子。
李睿:“在以前,可以说很多关于垃圾分类的事情我是听都没听过,有关政府的政策都不知道。
我们做项目基本是凭感觉去做,很多都是想当然,并没有很好的规划和目标。
虽然现在项目实施方面可能还有些问题,但也算是一大进步了。
” 33/65 —————————————————————————————————————— 在分享垃圾分类的同时,李睿也在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之路,不断请教身边的伙伴,包括几位环保大咖,如冯永锋、毛达老师。
2016年,是李睿在环保协会的第三个年头,他承认,垃圾分类项目的工作占据了自己大量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成绩,但是,更多的是让他在思维上有了改变。
虽然还是没有办法治愈拖延症的问题,但对事情的思考方式有了很大的不同,从原来的主要靠感觉做事情,到现在会先设立目标,以及会先思考为什么做这件事情。
在负责垃圾分类项目的这半年里,他除了对环保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还认识了很多人。
李睿:“我觉得自己领导能力并没有提升,抗打击能力倒是增长了。
留下来,是想看社团能不能帮我实现一些东西。
”环保应该顺势而为 在项目阶段性结项时,李睿依然没有想清楚这个持续了3年的项目应不应该继续这样做下去。
他和团队找到了历届的部长一起开会,探讨项目未来的发展。
得出的结论依然是需要做校园的垃圾分类,需要校方支持,推动完善校园垃圾分类的设施。
但是他自己却认为,不应该继续做宿舍垃圾分类,应该将垃圾分类打入校园各种活动,就在活动现场做分类,同时也是一种宣传。
李睿觉得,宿舍垃圾分类项目一直没有得到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是跟环保社团本身地位和项目性质有关。
别的社团活动都是提供给学生选择权,学生想参与就参与,不喜欢也不会影响。
但是这个项目则强行把整栋楼的成员都拉进来了,必然会遭到很多的争议。
李睿:“社团本来就无权干预学生的生活,我觉得垃圾分类试点本来没有错,问题出在组织的 34/65 —————————————————————————————————————— 主体上,环协好像不是一个理想的组织方。
”李睿认为,未来在校园继续做垃圾分类项目,需要先了解学校在这方面的总体计划,根据情况 去促进学校垃圾分类的进程,甚至让环协参与到学校的计划中去,如果学校没有这方面打算,他认为可以在废弃物回收、垃圾桶标识牌这两个方面下功夫。
点评 垃圾分类本来就是一个很漫长的路,不是做一两年就能看到成果,加上环保社团和宿舍人群本身也存在流动性高的特点,很多客观条件都是不断变化,对于项目目标和成果的设定就更加要微小化、具体化,不能操之过急。
李睿和他的团队觉得通过几年努力,项目都没有获得一个实际性的成果,对项目是否继续一直保持着怀疑的态度。
因此,时常因为项目的一些问题和变化就陷入矛盾和纠结之中,这也是很多社团项目团队常常遇到的问题。
对于传承性的项目,关键是要积累前人的经验去发现新的问题,结合曾经做了什么,没做什么,接下来自己团队的优势应该做什么,来思考问题。
如果还没有搞清来龙去脉,动不动就去质疑项目存在的必要性,只会让团队无法全心投入在做好项目上,也不可能把事情做到极致。
对于这样的项目团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Youwillwhenyoubelieve.关于中山大学(南校区)环保协会 成立于2011年9月,由一群热爱环保公益、爱护绿色校园的中大学子组成,是中山大学南校区唯一专注于环保工作的公益社团。
宗旨是“根植校园,带动中大学子;心系社会,倡导绿色生活;身体力行,播撒环保种子”。
以“使环保进入每个人的生活”为使命,开展了中小学以及社区的环境教育工作、校园垃圾分类、绿色自然体验活动等活动。
坚信凭借每一个人的参与,能够最终用“微小的力量,改变世界”! 35/65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绿色家园环保社(花都校区):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初入大学,大部分大学生都会选择几个心仪的社团加入,希望在其中或多或少锻炼自己的各方
面能力,为毕业进入社会作为储备。
待到大
三,把时间留给自己还是社团,是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会面临的选择之
一,留给自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或社会实践,留给社团,则意味着要用自己的大部分空余时间换取更深入的社团实践。
而她——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绿色家园环保社(花都校区)的会长董燕萍,选择了站在少数人的阵营,继续在社团中锻炼自己。
发现勇敢的自己 董燕萍喜欢大家叫她“豆豆”,而她本人也与这名字很相符,小巧玲珑,说话带着点羞怯,一脸认真样。
一开始并没打算加入环保社团、甚至都没听说过环保社团的豆豆,在同班同学的推荐下,“误打误撞”进入了学校的环保社团——绿色家园环保社。
“个人性格是有点偏内向的,所以我一开始会更愿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 大
三,与其他同学一样面临选择的时候,心里还带着忐忑,害怕自己做不好,担心能力不足以带好社团,依旧想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最后,她被会长描述的“可以锻炼自身能力”所诱惑说服了。
作为会长,需要具备相应的社团管理能力,前任会长给她推荐了绿点营。
“当我听说报名参加绿点营的时候,一开始我是拒绝的,”豆豆在后来回忆起来到绿点营之前的心里斗争这样描述,“后来,仔细一想,正所谓‘在其位,谋其职’,参加绿点营能教给我很多关于社团方面的东西,所以我还是来了!” 艰难踏出了自己的一关,豆豆在绿点营发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同是环保社团负责人,同样带着社团管理的疑问和困惑。
在绿点营几天时间,与小伙伴们一起经历了自我觉察和定位,一起思考和讨论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一起冥思苦想如何搞定社团的“熊孩子”,慢慢地,豆豆说话依旧带着羞怯,但已经多了一些坚定。
“虽然在绿点营里,我不是表现最出色的那一位,但是我觉得我自己的状态是越来越好的,越来越能融进那个集体里面,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勇敢!我发现有很多事情,其实我可以做得更好的,只是时常怀疑自己,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我可以更自信,我也是很棒的!” 36/65 —————————————————————————————————————— 带领环保社团真正关注环保带着从绿点营得到的满满干货和信心,豆豆回到社团。
除了社团管理,豆豆在社团里还负责新 创项目——植物墙。
此前,作为师范院校的环保社团,绿色家园环保社更多采用环境教育、手工等教育的手法开展项目。
校内有饮料瓶乱扔的现象,学校建成时间不长,绿化面积小,环保社团可以做什么?恰逢看到5月“宝洁中国先锋计划”项目小额资助,豆豆所在的团队提出了做植物墙项目,利用用过的饮料瓶作为花盆种植植物,减少饮料瓶乱扔的现象,也绿化校园。
在学习了“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后,经过几次会议讨论,确定了项目开展的流程。
项目听着容易,而执行起来才发现困难重重:如何找到合适的植物墙安置点,如何选择合适的植物,如何协调团队的成员各司其职。
场地申请方面,由于需要与社联、团委、校管委、物管等单位沟通争取,需要跨校区到路途遥远的海珠校区找学校领导沟通审批,一番曲折的沟通申请得到的确切答复让团队心头落下一块大石。
在植物墙木架安放的前一天,学校临时变卦,确定的场地不能使用,让团队只能抓紧补救,找到物业沟通找另外的场地,结果总算差强人意,确定了植物墙的安置点。
在购置植物方面,团队原先并没有深入考虑,计划采用种子种植的方式。
在园林公司工作的项目督导提出的问题才让团队意识到,原本以为简单的活动,缺少专业知识的支持也会出现很多麻烦。
对于没有经验的团队而言,种子的采购难以辨别质量、难以保证发芽率,并且在将植物布置到植物墙之前,需要提前买回种子发芽等。
在督导的建议下,团队将原先购置种子的计划改成了购置种苗,在后来的项目开展中,团队庆幸采纳了督导的这一建议,免去了筛选种子、提前发芽等许多麻烦。
几番周折,总算组织了招募到的志愿者顺利做好植物墙,此次的活动也让花都校区的更多同学认识 37/65 到绿色家园环保社。
—————————————————————————————————————— “督导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建议,让我们不要仅限于一些表层的东西,我们可以去延伸更多和植物墙有关的内容。
”植物墙虽然搭建完成了,但后续还需要定期浇水、养护,需要找到更合适的场地让植物有更好的生长环境,需要项目团队总结反思整个项目的实施效果、经验教训及未来规划等,而相关的经验也可以用于日后更多项目的开展。
通过植物墙项目的开展及过程中参与的环保活动,豆豆慢慢发现自己和身边伙伴的变化,开始有意识地关注环保,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留心规范自己的行为,植物墙项目的广受欢迎也让她发现身边的伙伴其实都很愿意关注环保,而由于学校偏远的原因,可以参与的机会很少。
参与“宝洁中国先锋计划”,为豆豆和她的团队提供了拓宽视野的机会,与其他兄弟环保社团的交流让她发现更多团队可以参与的环保行动“平时在(微信)群里,我会转发那些社团成员能参加的环保活动,并鼓励他们多参加此类活动,而不是限于协会的活动。
希望能找到更多热爱环保的人加入我们。
” 豆豆通过项目的开展及与伙伴的交流,慢慢形成对社团未来的规划,“希望有多一些真正意义上的环保活动,会借鉴其他高校环保社团的做法,自己目前也有一些想法,希望在新的学期能实现一些想法,变成行动,唤起更多同学对环保的关注。
”项目很简单,但是,愿意行动,是做出改变的第一步,在行动中成为更好的自己,也让环境变得更美好。
点评 豆豆是参与环保社团的大学生中一类典型成员的代表:希望通过环保社团锻炼自己的能力,而面对整个社团/部门的重任,会忐忑不安,担心做不好。
面对这种情况,豆豆尝试挑战自己并走出自己的世界,与更多小伙伴交流,带领团队将想法转化为行动,慢慢发现环保更多的可能性,也发现了更自信、更勇敢的自己。
经过在项目中半年多的历练,督导们看到了豆豆和整个项目团队的成长和提升。
如何将想法变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并予以落实的执行能力、与项目利益相关方的沟通能力、在植物挑选及种植方面 38/65 —————————————————————————————————————— 的知识等,都是团队在项目中积累的宝贵财富。
对此,希望大学生们走出校园,多尝试,发现更好的自己! 关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绿色家园环保社(花都校区)绿色家园环保社(花都校区)成立于2010年10月,社团秉承着“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共 创绿色家园”的宗旨,五年来在花都校区积极开展各项环保工作,如废物利用之常规折纸活动、绿植领养活动、美化校园的“植物墙”项目等,同时与广州市绿点公益环保促进会合作在定点小学开展环境教育,为小学生宣传各种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推动校园绿色环保和谐发展。
39/65 葛怡雯的垃圾梦 —————————————————————————————————————— 北京外国语大学沙乡学堂:沙乡学堂创会记 2015年春,北京的春天还有些许寒意,葛怡雯走在校园的小道上,对着路边的垃圾桶发呆。
这一年,葛怡雯还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大三学生。
作为德语专业的学生,她对于德国人的垃圾处理文化非常的感兴趣,就开始关注到学校里的垃圾分类回收问题。
葛怡雯在网上查了很多的相关资料,发现清华大学有一个社团专门做了一个校园垃圾分类项目。
葛怡雯通过托人联系找到了该社团负责人,这才发现,这个项目是直接由校方来实施,在学校宿舍进行垃圾分类。
“这是与我们学校的情况不同的,我们学校没有这些措施,需要主动去申请。
”葛怡雯无奈地说,“那我就要做得更加周全一些!先从调查垃圾分类的情况,最后才能对症下药。
” 说做就做,正如她瘦小的躯体给人干练的感觉。
她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做垃圾成分的调研。
北京市已经在垃圾分类上推行多年,可是一直效果不佳,很重要的原因是,人们觉得这个不重要。
而对于学校来说,先从垃圾成分的调研,首先就是一种曝光,让大家注意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东西,这是宣传的第一步,然后她就在微信朋友圈发帖,招募队友。
虽然当时的调查结果不是很理想,也是有一些记录和总结的。
就这样,在同学帮忙下,发出招募令。
秦圆圆就是这个时候在朋友圈看到这个信息,觉得这个垃圾调查项目,不正是自己在大二做的垃圾厨余堆肥桶项目么?当时这个项目是在学校家属楼推行,后来推广起来有些困难,但也积累了一些小成果,恰好可以把这些资料发给了葛怡雯。
沙乡学堂的理念来至于《沙乡年鉴》葛怡雯看到这份调查材料,喜出望外,原来已经有人做了努力。
可是,毕竟垃圾处理这个事情, 40/65 —————————————————————————————————————— 一时半会也不能解决,就像清华大学的社团在成立之初,也是由于从垃圾调查项目发展而来,有了社团为依托,项目才能可持续。
葛怡雯找到了秦圆圆:“圆圆,要不一起成立个社团吧?一起做垃圾分类调查,把这个项目延续下去!” 秦圆圆一听,说:“其实我正在成立社团,申请程序快完成了呢!”葛怡雯一听,“太好了,那我就加入到你的社团吧?垃圾分类作为社团下面的一个子项目开展。
”寻求外部资源 社团申请,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首先需要提交各种申请材料,经过学校一层层的审核,需要通过答辩。
在北外的社团环境下,成立一个社团是非常难的一个事情。
因此,葛怡雯顺利地加入到这个新生的社团中,负责调研部的工作,主要运作“垃圾分类调查”项目。
在秦圆圆等同学的努力,沙乡学堂正式成立了!协会试图通过自然文学研读、环境纪录片翻译和放映、自然观察体验和实地环境调研等来搭建起校内学生和自然、环境问题的桥梁。
沙乡学堂的使命感,让几位同学倍感兴奋,可是,如何对接到社会的资源中,当下面临的最大问题了。
“宝洁中国先锋计划”宣讲会·北京恰巧这个时候,在自然大学的一个微信群中,秦圆圆看到“宝洁中国先锋计划”正在支持环保社团的成长,这真的是个好消息。
在“搞环保,致青春”的宣讲会上,秦圆圆和葛怡雯一同来到现场,认真地了解了这个项目,主动提交申请材料。
首轮材料通过,在终选答辩中,申请的两个项目“环保纪录片翻译”、“高校垃圾分类对接企业机构调查”,最终以高分入选。
这让新生的沙乡学堂的成员们兴奋不已。
“这是对于我们很大的肯定,是非常及时的支持,新的社团需要资金来运作项目。
”秦圆圆谈到获得资助后的心情。
流水线式招新协会第一次面临纳新,百团大战,也就两天的时间,而这个时候,会长秦圆圆在加拿大交流中。
41/65 —————————————————————————————————————— 葛怡雯只有通过留言给会长,希望得到一些招新行动的“指示”。
社团其他的创始人,也都是大四学生,非常的忙碌,以至于对招新事宜都顾不上了。
在等到秦圆圆回复的时候,已经错过了百团招新的最佳时机了。
最后通过一些熟人介绍,沙乡最终招到了六位新生。
这六位新生也都非常的积极主动。
“要运行下去怎么办?几个人的社团是很难维系下去的!”秦圆圆非常的担忧。
这个时候,“搞环保,致青春”微信群正在分享社团招新技巧。
秦圆圆在群里抛出来自己的疑问,看到另一个社团,为招新足足筹备一个月的时间,对比自己社团的情况,相差甚远。
“现在该怎么办?”秦圆圆在群里发问。
一名同学帮忙出主意,说:“可以在后续的活动中,持续招人,流水线式运营,而非卡死在一个点上。
”这给秦圆圆很大的启发,“我们完全可以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来吸引参会者,这样的新生更加契合社团使命,也是我们想要招的人。
” 垃圾项目忧喜参半 结合开学第一场的沙乡分享会《怎么看到鹿:与自然相遇的50种方法》,地点就在校内的一个时光书店,非常温馨的场地,现场来了很多人,或许也是因为签名送书活动。
当天晚上沙乡又招到了5位新生。
何义蕾,就是其中一位。
何义蕾虽然为大一新生,但是参与活动非常的积极和娴熟。
因此在“宝洁中国先锋计划”下的实习生计划,被协会推选进入到自然大学毛达博士的团队中,做垃圾议题。
通过实习生的连接点,她能够及时地接触到校外的资源,对于垃圾议题的本身,刚好也可以补充到葛怡雯的垃圾项目中。
垃圾项目的下一步工作是将可回收物分类,目前沙乡已经找到了对接的企业,企业愿意提供人力和物力。
而这方面需要与分管宿舍的校领导谈。
其中两个副领导很支持,而正领导不支持也不反对。
后来快到期末,沙乡的成员也没有时间去做这个事情了。
葛怡雯说:“我都找了好几次正领导,他的不理不睬的态度,也很让我纠结。
” 42/65 垃圾小组在各个宿舍楼的调查数据 —————————————————————————————————————— 当沙乡学堂需要做一份宿舍垃圾分类调查的时候,葛怡雯找学校领导盖章,一方面显得正式,
也可以贴在学校的宣传栏。
而校领导的回复说:“这章不能乱盖。
”以此而打发了葛怡雯。
“后来发现,在学校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这个公章,比如宿舍门后不要放快递盒,就会盖一个章。
”葛怡雯话语中带着无奈,“但是,没有公章的调查,就是没有得到学校的认可,调查起来,在同学中的可信度就很低了。
” 目前,北京桑德集团愿意与垃圾小组合作,公司一位副主任非常看好这个校园项目。
垃圾议题小组成员在等待校领导批示的同时,也努力地推行项目进度。
点评 项目团队做项目而成立社团,这是很多社团成立的原因,因为项目资金的支持,需要有稳定的团队推进。
但是,新生社团经常遭受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招新无人,因为没有名气,没有经验,没有任何可以展示的成果。
这一点在沙乡学堂展露无遗。
项目团队需要改进的是应当赋予大一新生更多的责任,他们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无团队,自己就是将军。
关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沙乡学堂 2015年5月份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属于新生环保力量。
目前社团在册会员20多名。
社团前身是国家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扶持的“碳核算调研”团队,创始人秦圆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环境调研的重要性,因此于项目间转型成为环保教育型社团,目前处于初创期。
基于语言文学专业,协会试图通过自然文学研读、环境纪录片翻译和放映、自然观察体验和实地环境调研等来搭建起校内学生和自然、环境问题的桥梁。
目前没有成型的项目活动,关注的领域比较广泛。
2015年6月,参与“宝洁中国先锋计划”,“环保纪录片翻译”、“高校垃圾分类对接企业机构调查”两个项目入选。
43/65 —————————————————————————————————————— 中华女子学院绿色心愿环保协会:迈过十年,走向新征程今天,我十岁了,风雨十年,早已不是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但依旧是那个理想,那份行动,和那从未磨灭的初心。
——风雨十年,绿心依旧!数易春秋,风华正茂;几载耕耘,硕果累累。
一个生命个体,10年是个漫长的岁月,而对于一个在大学校园里的环保协会,能走过风雨十年,一定有着很多故事。
在中华女子学院中,绿色心愿环保协会,从2005年,走到2015年,整整第十个年头,会员一届换一届,会长也是一年换一年。
在11月11日,协会上下准备为这个十岁的家,来一场大趴。
社团换届传承,靠的是实力说起筹备生日大会,在上学期期末就开始了。
初定活动方案,由刚上任会长李佳燮为筹委会总负责人,另外四人由各部长担任。
协会十周年,大家将此以本年度最高活动逼格来筹备、执行。
会长李佳燮在大一的时候,就非常的积极参与到协会的活动中来,原本一心在环保道路中做个默默无名的小小干事,没有任何竞选会长的打算,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萌生了竞选会长的想法。
李佳燮谈起参与换届的前不久,时任会长吴顺丽邀请她在食堂三楼一起吃饭,吴会长对她说:“马上就要换届了,真希望能有人可以主动出来承担这个重任,佳燮,我觉得你平时规规矩矩,做事非常的细心,绿心的未来,有这样的人来接任,多好啊!”2015年6月,绿心环保协会第十届换届选举大会正式召开。
李佳燮吃了吴顺丽给的这个强心剂,果断报名竞选会长一职。
竞选现场,发现有4位同学一同竞选会长职位,可以想象现场竞争之激烈。
评选采用打分制度,正是由于在平时中表现积极,李佳燮在学姐的打分中脱颖而出,并且顺利接任第十届会长,蒙森芸为副会长。
摆在新任会长面前的,就是协会十周年的大事情。
强心剂的药效退去,她的心里还是有着重重的忧虑,十周年怎么做,用什么样的形式,邀请哪些人参加,如果场地申请不下来,会不会举办不了? 44/65 —————————————————————————————————————— 李佳燮正在访谈居民,了解湖区情况 本部和北校区,两不误 在新的学期开始后,协会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招新上,尤其是在
2015年,是特殊的一年。
因为今年学校本部也将入住大一新生。
而往年的情况是,大一新生全部在学校的北校区学习,大二才能到本部。
北校区在昌平区,距离北京市区非常远。
同学们都说那里是学习的好地方,娱乐少、交通不便,与外界沟通就少了,也能安安心心学习。
女院有两个校区,也就出现了协会两个分部。
北校区的协会,全部是大一成员,并且可选举管理部门,因此北校区也有会长等职位。
北校区活动接受本部大环境的管理,会长是与本部对内副会长对接,保持两个地区的联络。
今年本部也加入了大一的新生,因此招新也需要在两个校区开展。
开学一个月来,招新的效果还不错,本部招到了55名新生,北校区则招到了120多人。
招新的事情花费了协会全员很大的精力,好像都忘记了十周年的大事。
招新完成后,协会内部连续召开了两次筹备组的讨论会,确定了一个初步方案——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办生日晚会,邀请北京的兄弟环保协会参与,一起热闹一番。
此时,李佳燮等人的心非常焦虑,因为距离十周年大会已不足40天了。
黎明前的黑暗 当时协会正在向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促进会申请一个小额资助项目,项目完成时间在11月底,可是10月20号项目才获得通过。
“这不是难为人嘛!”李佳燮郁闷道,看来只能往后推迟一周了。
可是这样一来,与十周年生日会的日子又非常靠近了。
如果把生日会推迟一周到11月中旬,北京的天气非常寒冷,户外的活动就更加难以实施了。
既然促进会的项目通过,就必须执行,延后到11月7、8日。
这是该月的第一个周末,举行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这样一来,指导老师就需要开始联络了。
找哪位呢?协会的吕秀怡正参与“宝洁中国先锋计划”的实习生计划,导师正是自然大学鸟兽学院的胡春梅老师。
胡老师在动物保护方面有许多经验,因此非常适合邀请来参加动物园举办的生物多样性活动。
在动物园,胡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动物们的世界,讲解动物福利,唤醒同学沉睡的保护意识,激励大家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宝洁中国先锋计划”里,有着近20位导师资源,关注不同的领域。
在宣讲会上,自然大学潘庆安曾经说:“环保社团的活动领域,基本逃不过自然大学关注的领域范范围!”这个导师的资源库中,不仅仅有自然大学的负责人,还有绿行未来的老师。
在奥林匹克公园举行的是定向越野及生物多样性宣讲活动,就邀请到绿行未来的宁佐梅老师讲解有关于植物多样性的那些事儿。
“有了两位导师的指导,给这个活动很多的帮助,减轻了人力成本。
”副会长蒙森芸说,“这两天的活动效果很不错,每一个活动都近30人参与,总共达到了120多人次。
有点不足的地方是人数已经过多了,比如在讲解动物的福利的时候,个别同学离得很远,听不清,索性就自己玩了。
” 45/65 —————————————————————————————————————— 促进会的活动一介入,感觉又给筹备组有了个托词,迟迟没有敲定生日会的最后安排。
这时候,有个人看不下去了,她就是第八届会长凌丽。
在绿心人看来,她永远是一个“多管闲事”的老人家。
虽然她已经卸任两年,但还是经常参与协会各项活动,并且还参与事情的决策。
她说:“绿心给了我很多,我就是想经常回到这个家。
”就在生日会的前一周,她召集筹备组成员,确定了活动在本校举办,梳理了活动事项,把每个任务落实到个人。
这样,大家才真正的行动起来。
“确定好安排,大家都非常的积极了。
我一直不好敲定活动。
”李佳燮的话语透露着新任会长的稚气。
十周年趴,是所有绿心人的趴 11月14日下午2点,中华女子学院内,绿心环保协会十周年庆祝活动正式开启。
50多人齐聚在小活动室,一起回顾过去历史,有趣的故事,有趣的人,温暖和舒心。
2005年,中华女子学院绿色心愿环保协会正式成立投影仪上,放映着刚成立时候的照片,一幕幕,一年年,放映到学姐们经典搞笑画面,引得台下阵阵哄笑;放映到一起在食堂里向陌生同学宣传“光盘”行动,协会上下回忆着当初那份环保的勇气;放映到一起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进行定向越野,有人重燃了那时的冲劲;放映到在小学做环境教育,有人在想那可爱的小脸庞,现在也应该褪去了稚气了吧! 46/65 —————————————————————————————————————— 绿色心愿环保协会十周年晚会现场 聂惠梅,曾是社团的风云人物,大家都喜欢叫她梅子姐,这次也应邀回到母校,来为绿心祝福,
她说:“真的好久都没有这么开心了,外面社会工作累了,就回一趟绿心,这里是我的一个家,这里有姐妹,我的家人,这就是协会给我的感情吧。
” 晚会的最后,在一群欢声笑语里,大家手拉手,一起唱起了协会会歌《心愿》。
《心愿》 绿色是你的眼神 梦想山水无痕 自然不是一个传说
亘古不变地拥有 绿心是一扇成长的门女院有一群亲爱的人 环保是一段路程沧海桑田的追寻 那些我爱的人那些绿色的心那些环保的誓言一遍一遍 那些爱我的人那些彩色的梦那些环保的誓言一遍一遍 绿色是你的眼神梦想山水无痕 自然不是一个传说亘古不变地拥有 绿心是一扇成长的门 女院有一群亲爱的人 环保是一段路程沧海桑田的追寻 那些我爱的人那些绿色的心那些环保的誓言一遍一遍 47/65 那些爱我的人那些彩色的梦那些环保的誓言一遍一遍 —————————————————————————————————————— 我们都曾有过一张天真而忧伤的脸手握阳光我们望着遥远 轻轻的一天天一年又一年长大后我们依然还会再爱着心愿 轻轻的一天天一年又一年 长大后我们依然还会再爱着心愿 长大后我们依然还会再爱着心愿 前方路上漫漫 十周年,有的社团总结了十年来的运行模式,育人手法,为未来的十年给予传承和指导。
那绿
心环保协会呢?有没有总结优秀的成果,有没有给未来社团方向指明方向?难道除了举办一次大趴,一起闹腾闹腾,就不留下什么了?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们社团确实没有做一次社团梳理。
未来的十年,协会将走向何方?”会长李佳燮解释说,“社团在未来是不可能发生多大的变化,因为社团的人每年都不断的更替,这就是社团的宿命。
” 绿心社团在整体上并无一个整理的统筹思路,对于未来的把握有些欠缺,对于项目活动执行的缺少主观能动性。
社团是归属在学校的社团联合会管理,举办活动都需要申请,虽然增加了规划性,却降低了社团的主动性。
谈到这个学期的计划,“我们现在还在等社联开会,才便于设计我们社团的活动计划。
”李佳燮说道,“所以不确定性,让这个学期都不规律,更是让我们对于未来的十年没有重视。
” 十周年只是一个梳理协会的计划,更多的责任放在每一届的负责人,每个计划在每个学期,每个月,每一周。
我们相信,绿色心愿环保协会在走好当下的这一步,能回顾到过去的一步,又能看到即将走出的一步。
点评
一、绿色心愿协会是个综合性的环保协会,环保公益活动都积极的参与,范围广,传统的活动有地球一小时、绿色营小组、水果代贺卡、盆栽义卖、乐水行等,因此不仅仅在校内,在整个高校环保社团中,有着比较高的亲和力,也积累了很大的名气。
二、协会在项目的传承方面,做得很优秀,然而在人的培育传承下,没有可循的模式。
重要的会长职务传承,有着前提的沟通与储备,这点是做得好的。
在一个协会的十周年,应该有着一个继往开来之形式,把协会历年优秀人才聚集起来,作为一个家的联络。
绿心已经做了一份历年的成员名单,然而,如何使用好这份名单,对于已经退出协会的成员,如何能为现任会员提供帮助,生活上,工作中,这都是需要一个机制的建立,仅仅靠无形的家文化,是不够的。
一个协会的真正成熟壮大,体现在突破校园管理思维。
关于中华女子学院绿色心愿环保协会 48/65 —————————————————————————————————————— 中华女子学院绿色心愿环保协会是一个公益实践性质的社团,传承着纯粹坚定的绿色梦想及不放弃精神。
协会现有在会会员200余人,为学校规模较大的校级社团之
一。
协会始终坚持“一家人”的协会理念,让每一个会员在家一样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开心环保。
协会的宗旨在于激发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大学生真正起到环保先锋作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身体力行,微笑环保。
目前协会已具备完善的组织架构和运作制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团文化,成为传播环保意识和塑造人格的沃土。
协会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利用各界环保资源,提高环保志愿者的综合素养和实践水平,为女院学子创造更多更有创意与先进理念的学习机会,为首都高校,为社会的面容贡献大学生的微薄之力,增强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保护地球家园作为社团的使命!
49/65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绿色志愿者协会:项目和人才,两手都要抓 林廊满漠暑期社会实践在2015年5月份,协会收到来自环保机构自然大学“宝洁中国先锋计划”项目中的邀请函, 随后社团管理层人员召开会议,就暑期实践讨论是否申请该计划以及申请什么暑期项目的议题。
绿色志愿者与SEE生态协会老师合影在社会实践项目主题的选择上,协会成员各有自己的想法:有人提出可以去偏远的地方支教,给予那里的孩子更多的关爱,有人提议去做北京的水污染调查,还有人提出去做家乡工业重金属污染调查等等。
这时陈帆会长说话了:“去支教的团队很多,而且今年我们已经组织了另外一只队伍去山区支教了,利用本次“宝洁中国先锋计划”的支持,我们作为一个绿色环保类社团,可以做一些更有我们社团特色的活动——关注环保、关注污染受害者。
”经过谈论,最终确定了以探访沙漠治理为中心的“林廊满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协会的新闻中心部长阮子渊担任队长,部分协会成员和校内招募成员共同组成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小组。
此次团队调查的地方——阿拉善盟左旗巴彦浩特镇及其附近嘎查,位于内蒙古西部,背倚贺兰山,气候区划上属于干旱区。
历史上,阿拉善左旗曾经是水草肥美的绿洲,但由于过度放牧和梭梭柴的乱砍滥伐,上世纪60、70年代起走上了沙漠化的道路,并于90年代到21世纪初到达顶峰,以致阿拉善左旗阿左区域内沙漠广布。
如阿左市边缘到通古勒戈村的20多公里范围内以前有茂密的绿植生产,现如今植被破坏严重,近乎荒芜。
7月11日,团队成员如期来到北方大漠阿拉善,领略了这里的碧蓝明净、大漠孤烟。
稍作休整后队员们便开始访谈工作,深入沙漠边缘的通古勒戈嘎查和希尼套海嘎查,从村民那得到第一手资料,了解到近些年沙漠化的变迁和对他们的影响,并间接了解到了政府和阿拉善SEE等环保组织关于沙漠化治理的举措。
50/65 —————————————————————————————————————— 团队成员访谈当地居民从村民的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其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还有他们的防沙治沙意识。
比如一位正在田间劳作的农民向成员反映在生产过程中普遍采用漫灌的灌溉工艺,进一步导致了地下水资源的减少——目前打井深度已经从以前的2~3米增加到10米左右;就餐饭店的老板表示当地沙漠旅游业才刚刚兴起,主要依托的是周围的月亮湖、天鹅湖等沙漠湖泊,同时对应的沙漠旅游也因为发展的问题导致可以实际参与的活动项目偏少。
在与通古勒戈嘎查长的交谈中,看到了区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以及改善当地居民居住条件上做出的努力。
与此同时,也了解到这些有效的治沙帮扶政策在基层的部分执行力度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好——年轻人外出务工,嘎查养老问题严重;虽然有上级农业部门派下来帮助农民解决种植问题的专家,但是向上反映问题的渠道并没有得到完全的疏通,仍存在部分困难难以向上反映的问题。
“我们将会把这些问题写在报告里,后面提交到上面的部门。
”队长阮子渊说道。
通古勒戈嘎查长接受团队成员的访谈7月12日,这是调查的第二天,团队进一步深入沙漠边缘,来到了希尼套海嘎查。
在与当地的一个农户的交谈过程中,他告诉成员:“这儿的沙丘干旱时前进,下雨时后退,这些年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边缘的一排树木有沙拐枣,也有一些枝叶繁茂耗水量高的树木。
”据老农所言,这些树木 51/65 —————————————————————————————————————— 是在人民公社集体生产的时候种下的,后来包产到户以后就归个人管理了,也就是说,这片区域并没有成气候的防风阻沙林。
一位正在家中休息的居民向队员反映,他们需要雇用推土机反复将沙丘往后推,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经济负担。
通过两天的实地调查以及部分成员在巴彦浩特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调研团队向当地居民和来到当地旅游的游客了解他们对于沙漠化的认识,团队初步归纳出当地沙漠化治理的一些现状——如沙漠化治理并没有切实改善居民生活,地下水位下降严重等。
在沙漠边缘行走,每个人都能体会沙漠和居民生活的相互关系。
“当你看到,一些农田边缘的沙丘已经堆到5米以上的高度,时刻威胁着庄稼,你就不得不考虑其他的谋生手段。
”团队成员施凯翀感叹道,“所以这里的一些居民开始凭借沙漠旅游业谋生。
” 阿拉善全盟降水量从东南部的200毫米,向西北部递减为50毫米,而蒸发量则由东南部的2400毫米,向西北部增高到4000毫米,不计及人类因素,自然耗水已是补水的12-80倍。
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是导致阿拉善沙漠化的重要原因。
老师介绍沙漠植物于是此次考察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关于沙漠治理中最为重要的水资源问题。
在接收到SEE项目组负责人的邀请后,团队成员参观了他们的高效节水示范基地和治沙科研示范基地。
项目组的许老师指着前面说:“前方就是我们种植的草方格。
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网状的草方格如同无生命的沙漠微型防护带环环相扣”随行的专家李教授向同学们介绍的是梭梭在沙漠地区重要作用。
团队成员在节水示范基地参与了田间劳作,亲身了解了当地地下水位下降的紧迫性和及时治理的必要性。
之后跟随许老师来到项目组的总部,通过许老师放映PPT文档和视频,他向我们深入讲解阿拉善的沙漠化形成原因和阿拉善SEE的针对性项目。
团队成员随后和李教授进一步交流,由他解答了同学在调研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和一些疑惑,也了解了当地的民族构成和变迁,对阿拉善的文化及历史有了笼统的概念。
52/65 —————————————————————————————————————— SEE生态协会老师介绍节水植物种植情况“是否要去腾格里经济开发区?”这个问题上,团队成员发生了分歧。
有些人认为去是有必要的,因为需要把项目行程落实到位,把每一步都认认真真的完成;而其他的成员则认为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开发区没有联系好,去了也拿不到实际的结果,再加上前期的调研工作已经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目标,又何必走马观花。
团队队长阮子渊秉承公平投票原则,更多人选择了放弃去开发区。
这直接导致了实践任务按计划只进行了一半就被迫放弃。
这是本次团队实践遇到的最大问题——中途改变行程,究其原因是前期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及没有良好的安排实践时间。
“这是我们这次实践活动的教训,我们将吸取这次教训并努力做好下一次的活动。
”阮子渊说道。
毕竟本次实践队员来自不同的天南海北,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对此次任务的看法和追求的目标都截然不同——比如有些人主张节省开销,有些人主张在一定程度内适当改善生活条件。
团队出发之前没有确立好的基调,实施过程中,就会出现如此多的不同问题。
此外本次实践活动的参与同学大部分是第一次进行活动。
故在访谈过程经验不足,社交技巧也不够,访谈的效率比较低,有几个访谈的问题比较重复单调,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意义,这也是他们在访谈结束后回想反思才发现的。
同时访谈当地居民口音问题增加了后期整理的困难。
施凯翀说道:“虽然基本完成本次实践活动任务,但总的来说本次实践任务与我的预期差距较大。
本次实践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但在克服这些困难后,我们发现了沙漠边缘地区人民生活的一些困难,认识到该地区沙漠化治理的根本困难还是在于经济,还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经验。
同时,在本次实践中与自然大学的环保大咖们、阿拉善SEE生态组织的专家老师们的交流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 53/65 —————————————————————————————————————— 优秀会员张飞超与水结缘在绿色志愿者协会中,有一名资深志愿者,叫张飞超。
今年才刚刚大
三。
张飞超原本只是绿色志愿者协会内的一员,在协会学长吴亮的带领下开始参加乐水行活动,并 逐步了解自然大学,从大二开始在自然大学做志愿者的工作。
大一时候,他就代表协会组织开展乐水行活动,带领协会成员走出校门关注北京的水污染。
到
了大
二,他在自然大学志愿服务,有了更多的活动资源,帮助协会“引进来,走出去”。
引进来是指将其他兄弟社团和环保NGO的活动加以改造引进协会来,比如自然大学的“无烟北京”、北京宣教中心的“北京高校活动文化季”等等,同时对于协会内比较活跃的同学,张飞超引导其参加更多的校外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比如协会的阮子渊,在大一时比较活跃,张飞超及鼓励阮子渊多参加校外活动,最终阮子渊成为2015年世界水日乐水行项目组的一员,负责京外地区的团队招募工作。
“这对于他本人和协会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张飞超强调说。
2015年5月份,张飞超正式加入“宝洁中国先锋计划”项目,担任实习生。
工作之初他负责招募北京的高校环保社团参与项目,由于之前有环保社团的参与经历,积累了一些人脉关系,在最初的招募过程中很顺利。
但到后期,发现一个问题,由于项目组公开招募的时间比较晚,很多社团已经确定了暑期的社会实践项目,使得后期的社团招募举步维艰。
这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挖掘新的环保社团来参与项目,同时对社团自身发展来说也十分有利。
在这段时间,张飞超通过各种手段来联系之前没有联系过的社团,甚至跑到学校社团,找负责人当面来谈,邀请他们加入。
最终,在他的协助下,本次项目社团招募工作顺利完成,共招募到20个社团。
54/65 —————————————————————————————————————— 张飞超虽没有具体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的某一个项目中,但他基本每个项目都有所了解,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将社团活动的现场情况及时传播出去,同时也将社团遇到的现场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应的导师,做为社团和导师之间的沟通桥梁,使暑期社会实践顺利高效的开展下去。
在后期北京水污染调查项目中,张飞超结合自己之前的乐水行环保经历,引导参与计划的社团制定了以“滚蛋吧,臭河君!”为主题的北京水污染调查方案。
全部的社团分为五组,分别开展对五条污染比较严重的河流展开为期两个月的调研,张飞超与社团骨干们一起想点子进行水污染治理的倡导,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包括社团给环保局写公开信、与水务部门开展座谈会等等,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河流保护的热情。
“社团之间的交流,通过这样实际的环保行动,共同生长,这样的感情才会长久,同时也把环保的事儿做了。
”张飞超对于这个行动是比较满意的。
绿协给了张飞超一个做环保的跳板,让他能够广泛的感受环保现状,体会到做环保的紧迫感;参与到“宝洁中国先锋计划”,使他能够站在更高的一个平台上来做环保,整合他这两年来在环保社团资源,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同时在这个平台上,他也将之前的想法逐步的变为实现,在环保之路上越走越远。
三年的环保经历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不仅仅是在行为方式上,在思想观念上更是影响一生。
“我现在读的是煤矿安全工程,通过课程学习,我了解到在煤矿开采及使用过程中,对环境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地表塌陷、江河断流、大气污染等等,同时我也感觉到环境保护意识与环境保护力量的严重不足,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
”张飞超思考着,“所以我在想,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决定继续在煤炭行业发展,因为这个行业特别需要有环保意识的领导干部,能够从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来切实落实环保措施,自上而下的来改善这个行业的现状,走绿色发展之路。
” 点评
一、民主是很好的,是建立在共同的目标基础上。
一个好的团队应当有统一的意志和目标,这是需要在团队组建的时候,就需要统一思想的人,是要有魄力,是团队负责人,有决定权。
55/65 ——————————————————————————————————————
二、一个环保社团人员的成长,是行动的积累,这是量的累积。
张飞超就是参与了很多环保小行动,参与了,熟悉了,有了经验,有了自信,这就是环保人才水平提高的保障。
关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绿色志愿者协会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绿色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由学校的两名硕士研究生发起创立,是学校现有社团中最早成立的社团。
是一个以了解自然,热爱生命,倡导和平,保护环境,服务大众为宗旨的公益性社团。
协会在历届会长的带领下逐渐发展壮大,凭借自己的热情和责任心和对环保的热爱,开展了一系列公益环保活动,用实际行动为我们祖国的环保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协会从成立以来,就与各个兄弟学校的环保社团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互通有无,不断交流,为开展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增强了我们做环保的信心。
主要的项目为“熄烟行动”、“地球一小时”、“乐水行”、“四维助教”、“学长的火炬”等。
56/65 —————————————————————————————————————— 北京林业大学绿手指环境保护者协会:队长你怎么能受伤!!!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唯一的饮用水源供应地,水库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市民生活保障及城市发
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潮河和白河是密云水库主要入库河流,其入库水质对密云水库水质有直接影响。
2015年,北京林业大学绿手指协会参加“宝洁中国先锋计划”,并在7月20日-25日组建调研团队,选择密云水库上游的白河及附近流域进行实践调研,希望对其进行水质检测,并实地考察影响当地水质的因素。
队长受伤,指导老师懵了 “老师,您好!我的大腿受伤了,走路有困难,要回家做手术。
暑期实践活动将由我们团队的江浩麟来带领。
”活动开始前一个星期,绿手指队长王嘉豪致电导师陈小雪。
陈小雪老师在了解清楚王嘉豪的伤势后,便询问实践团队工作交接的事情。
王嘉豪表示一切妥当,指导老师也就将心放回肚子。
“交接只说了行程,取水样这个知道。
做问卷不知道。
”江浩麟在接过队长责任之后,对于本次活动仍然不是很明晰。
并且本次调查活动需要前往云冶矿业周边包括白枣裕尾矿库、白马观河检测水样。
但是踩点的时候只有王嘉豪一人前往,其余队员均不知地点。
到了实践那天,陈小雪老师才见到团队成员,获知以上信息,陈小雪瞬间懵了!因为,实践地点只有指导老师知道在哪里。
这就意味着,指导老师将变身队伍的领队!!陈小雪认识到情况的严重性,决定亲自带队全程指导,务必完成好此次调查行动,让学生们学习到水知识。
经验几乎为零,水样检测突破 队伍中除了王嘉豪,其余队员都是大一的小鲜肉。
对于大多数人,这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实践经验,面对野外的水质环境,这种陌生既让人感到陌生又让人觉得兴奋。
在实践开展前,水样检测仪器对于其他队员们只能说见过,没有真正使用过。
现任队长江浩麟在协会是水环部部长,曾经在校内做水足迹等活动,他对水样检测仪有过一些了解,但是经验也不多。
所以他自己对这次暑期的实践调查,是非常感兴趣。
“我们此次所携带的仪器设备均是方便携带的,精密仪器和大而重的仪器我们放在学院实验室,将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测量。
我们利用所带仪器对水质进行尽可能全面的测量。
”江浩麟说道,“这是一般团队做不到的,我们本身就是学环境专业出身的,对水质的各项指标以及测定方法都比较了解,同时还可以巩固我们所学的专业课知识。
” 57/65 —————————————————————————————————————— 按照实验原则,水样样品放置时间不超过允许时间。
在测完数据后及时把数据做存档处理,妥善保存。
但是由于水样检测指标很多,没法即时检测,缺少经验的他们不得已省去一些指标的检测。
在自然界河流的浊度一般在:15-3000之间,而水库、湖泊水的浊度一般在:1-500之间。
团队的几个取样点的水样浑浊度都在5以下,可以说是非常清澈。
PH方面,水质均为弱碱性,为正常水平。
所监测的水质有三处为20mg/L,其余均为5mg/L以下。
六价铬离子浓度方面,合格浓度为0.05mg/L以下,调研团队的监测数据中有两处浓度在0-0.05mg/L之间,其余均为
0。
氨根浓度方面,合格浓度为0.5mg/L,检测的水质数据均为0.5mg/L以下。
“密云水库尾矿库周边水源水质在我们所检测到的指标上看,不存在超标或者是违规的情况。
”江浩麟总结说。
意外的安排,记忆深刻 第三天的实践活动是前往大关桥至沙坨子段白河进行环境观察和水样检测。
陈小雪老师告诉队员们,那段河风景非常好,又方便下去,因此会有很多游人前去游玩,但是他们却留下很多很多的垃圾。
作为环保卫士,我们应该力所能及,在进行环境观察的过程中,将看到的垃圾捡走。
58/65 —————————————————————————————————————— 成员王健宇说:“人生中值得回忆,尤其是白河捡垃圾„„我的专业是环境科学,对于环保理解,远不如自己去发现,去实践。
比如捡垃圾,去矿渣考察,访问当地村民,都是非常有冲击的行动,比起影片的效果大多了。
” 行程安排有序,欠缺长期深度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上8点出发,13点到达西湾子 上村燕山学堂,安排入住 午 下徒步到达白枣峪尾库矿,检中测周边水质,了解尾矿库的午由来、发展、隐患 村民对铁矿影响的认知问卷调研 白河上游区段徒步行走及环境观察,取4个点测水质,与当地居民交流旅游业发展对白河的影响 总结水质影响因素,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返程 晚1)村民对铁矿影响的认知下问卷培训午2)分享与交流 1)问卷总结2)分享与交流 分享及交流 “时间安排,太累了,失去了真正去探究问题的精力,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但是由于身心疲惫,不太有精力去弄。
”本次实践活动负责新闻稿的队员孙青林还表示,“一天到晚挺忙的,采访的时候一直说说说,到最后没刚开始那么活跃和激情了;晚上回来交心得,写新闻稿,挺累的。
” 陈小雪老师解释说:“这在学生的实践调查活动中是很正常的,在有限的调查时间,能做的已经很好的。
希望是增多时间,长期地去挖掘这些环境问题,才能更好的提供解决的思路。
” 虽然队员对本次实践活动的准备不够成分,但是如果下次还有这样的实践活动,江浩麟表示说他们还会申请支持参加,并且在本次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做出改进。
“前期比较明确的目标和方案,要有一个更加靠谱,更加落实性的目标和方案。
这需要详细的策划方案,实施的时候更加有侧重性。
”看来,江浩麟心中已经有了下一年的行动方向。
结束后,成员们纷纷对此次暑期实践调研表达了自己的感想与体会。
成员姚璐说:“在北京学习生活一年了,说来惭愧,我基本上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除了学校我几乎只有在海淀区、火车站和机场留下足迹,所以这次密云走水活动对于我而言,也是一次很好的欣赏北京山水风土的机会。
” 成员杨惠伊表示:“之前因为一些变故,本来准备打算放弃这次机会,但是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都不知道你将拿到的是什么,所以20号我用了20分钟收拾背包,加入了大家的队伍。
59/65 —————————————————————————————————————— 之后几天所经历的精彩生活,确实让我眼前一新,虽然之前也有过类似山中经历,但这次是真正完全靠自己,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起为了为环保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而做出的更有意义的旅行。
” 尽管前期有些不足,但是绿手指协会基于去年的实践经验在后期有所提升。
在回到学校后,团队成员对数据和文档都进行了整理,做了充足的工作。
在校内40多个的实践队伍评选中,本次调查获得了校级优秀社会实践论文二等奖。
点评
一、绿手指队伍领队的更换,确实给队伍的实践活动开展造成了一些不便。
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导师明显感觉到队伍缺乏主导性,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导师进行行程安排。
二、为了防止类似意外情况的发生,实践团队需要更多的成员参与到前期的活动当中,可以确保项目的信息能被更全面的接收和理解,也不会耽误队伍的进展,确保实践团队有更多的自主性,从而可以更加切身地去发现问题,提升队伍的环境观察能力。
三、实践队伍导师的辅导应该不止于实践过程专业知识的输送,前期的辅导也是非常的重要。
导师的资源不仅局限于导师本身,Ta还可以为实践队伍带来更多的资源,导师是实践队伍通往更多资源的一扇门。
因此,实践团队需要在前期和导师进行更加充分的沟通,让导师明晰团队中的现状,以便导师向队伍输送资源,让队伍的实践活动发挥的最高水平。
关于北京林业大学绿手指环境保护者协会 北京林业大学绿手指环境保护者协会是一个校级十佳社团,社团主打的地沟油变肥皂和高校节能项目广为人知,有很大影响力。
绿手指坚持以“愿手指所指之处皆为绿色”的理念,协会成员有着稳固的专业知识基础,优良的专业仪器设备,更重要的是绿手指人有着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心用实际行动为环境保护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绿手指开展暑期走水项目已有多年历史,包括平时的走水和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现已完成朝阳水系、门头沟水系的调研,并出版了一本题为《朝阳水系生态文化变迁记》的成果书,已收录在朝阳区水系博物馆中保存。
门头沟的水系调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开展的对矿区修复的调研活动获得了优秀成果奖。
60/65 —————————————————————————————————————— 中国农业大学绿脉环保协会:青海湖边可爱的人 2015年元旦,一个美丽的邂逅,让小泊湖的哀怨与美丽深深地印在了时任绿脉会长于英钗的心上,从此与小泊湖结下不解之缘。
小泊湖,距湖东种羊场西北约6公里处,傍依青海湖,几年前,政府想要开放成旅游景区,在当地牧民南加的带动下,成功守护住了这片自然生态保护区。
这一年暑假,她第三次来到了这个神圣的湖泊,与她同行还有16名同样怀有想要为小泊湖保护站献一份力的社员和他们的导师邵文杰。
这是在“宝洁中国先锋计划”支持下展开的一次行动之旅。
小队同学在环湖公路上捡拾了很多袋垃圾在十五天的实践中,他们在来邵老师的陪伴与指导下身体力行地开展以青海湖垃圾处理为主的调研,发现景区开在治沙区这一让人感到滑稽的现实,看到除了掩埋就是露天焚烧的垃圾处理方式。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出发前原定的“青海湖千条保护行动”由全组成员以绕青海湖骑行的方式记录观察青海湖支流状况,并同时在各个地点进行垃圾、贩卖湟鱼的调研和宣传环保。
但当他们到达当地以后,团队发现仅仅是骑行的环湖公路并不能顺利达到青海湖的支流,道路过于复杂,而且还没有当地人带路,贩卖湟鱼分子较猖狂的情况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夏季是当地的旅游旺季,政府部门对于垃圾场的严厉看管使得队员无法进入。
邵文杰导师了解到这情况,组织团队集体开会,经过激烈的讨论与商量之后,他建议将实践的重心放在帮助南加老师上,协助宣传他多年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以及珍惜动物的经历与经验上。
团队听取了导师的建议,并认为宣传与媒体的力量更为强大,能促进更多人关注青海湖生态,比几个学生蛮干更有效。
早在出发前,邵老师向团队介绍了南加老师积累了20余年的环保工作经验,但由于南加老师自 61/65 —————————————————————————————————————— 身汉语表达等方面的困难一直无法得到有效传播。
因此,小队在前期就准备了大量的工作,到达保护站后第二天,小队成员们就开始着手整理资料,将南加老师电脑及硬盘里共计600G的照片、视频、文字等资料分九个大类整理,并以此为素材,将南加老师之前做过的用于对外介绍的PPT重新修改补充。
同时,小队还精心编纂了一本《南加:青海守梦人——走进小泊湖保护站》的iebook,主要从四个方面详细的像读者们介绍南加老师20余年所做的环保工作。
“这是保护站第一个最为详尽的图文介绍资料。
”于英钗自豪的说,“除此之外,我们为保护站申请了微信公众号,至今仍在帮忙管理推送。
” 队员们每天晚上开分享会交流一天的经历和心得体会小队另一个最让他们感到成就感满满的的事情莫过于帮南加老师完成了他多年一直想要做但没有足够精力做成的一大心事——建设小泊湖保护站展厅。
从构思展厅格局到设计各个展区内容到动手展厅布置,搬圆木、安木架、磨水泥洞、搬挂缴获的渔网、绘墙壁、贴挂图片„„小队都全程参与了。
他们在邵老师的指导下和当地的藏族志愿者们争分夺秒一起动手,在临走前,将展厅雏形布置完毕,得到了南加老师的认可。
62/65 —————————————————————————————————————— 布置展厅之挂渔网十五天只是一段实践历程,实践小队的每一位成员都亲眼领略了青海湖的美,也亲眼目睹了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的情况。
在环湖公路垃圾调研并且捡拾垃圾的过程中,有骑行的游客们为他们竖起大拇指,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赞许。
“这些天邵老师还给我们讲了许多小泊湖以外的事,让我们知道了青海湖面临着河流持续干涸、泉眼枯竭等诸多严重问题。
”于英钗说道,“在我们了解了湟鱼保护在食物链、生态环境层面的意义后,也同时听导师讲解了湟鱼盗猎的背后的利益链条,这更让我们感知自己肩上的责任。
”处理环境问题的棘手、与政府、藏民的交流与协调、盗猎集团猖狂让他们真正零距离接触社会的复杂性。
在每一天晚上分享会的交流和激辩中,在一日三餐每一顿自己动手做的素餐中,在团队的合作分享中,队员们内部以及与其他学校的小伙伴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回到北京学校后,他们通过开展暑期实践分享会等告诉更多的人,并通过校内外实践答辩等获得奖金,前后三次捐出11500元给南加老师用于生态保护,以尽绵薄之力。
“我们学生希望不仅仅有行动,还能在资金上帮助到环保行动者。
”于英钗说道。
在青海,他们许下下一年暑假还回去的约定,他们为社团许下以后每一年都要争取回来做一些事情的约定。
点评 学生暑假调查团队经常面临的是实际的环境问题与调查预期不一致,坚持也好,改变也可,关键是如何做到“力所能及”。
此次团队在导师建议下转变方向,落实了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并且也能感受到青海湖的生态问题。
关于中国农业大学绿脉环保协会 中国农业大学绿脉环保协会诞生于1996年,由原先的中国农业大学东区环保协会与西区绿洲社于2005年4月22日合并并更名,生日就定在4月22日。
绿脉环保协会专项从事社会、校园 63/65 —————————————————————————————————————— 环保教育宣传活动,野外环境科考的公益类学生组织。
为了和谐家园的共同理想,为了碧水蓝天的不变追求,本着“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环保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战略,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宗旨,以提高校内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素质为己任,开创环保的新天地,营造和谐美好的农大校园。
64/65
支持方:明善道(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发起方:宝洁(中国)有限公司、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 目录 前言:听听成长的声音.........................................................................................................................
2广州大学绿色动力协会:传播,就是讲同学们关心的话题.............................................................4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绿色环保协会:取得“真经”的不平之路...............................................9中山大学“江河守望者”团队:初出茅庐,他们怎么做出改变...................................................13华南师范大学绿色文明社团:社团年年都在讲传承,到底该传什么?.........................................19华南理工大学Fresh环保协会:跟大学生讲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25中山大学(南校区)环保协会:垃圾分类不走红:宝宝心里苦哇!.............................................30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绿色家园环保社(花都校区):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36北京外国语大学沙乡学堂:沙乡学堂创会记......................................................................................
40中华女子学院绿色心愿环保协会:迈过十年,走向新征程.............................................................44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绿色志愿者协会:项目和人才,两手都要抓..............................................50北京林业大学绿手指环境保护者协会:队长你怎么能受伤!!!.................................................57中国农业大学绿脉环保协会:青海湖边可爱的人..............................................................................
61 1/65 —————————————————————————————————————— 前言:听听成长的声音 中国的高校环保社团接近3000家,几乎每所高校都建有至少一个环保社团,他们在探寻自然之美、应对环境污染、践行和倡导低碳环保生活、进行青少年环境教育等,代表着未来环保新生力量。2013年,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公益研究中心于发布的《全国大学生环保社团发展现状报告》指出,参与调查的社团有近一半表示自己社团的项目缺乏专业性和创新性,30%的社团表示很少得到外界的支持。
面对诸多发展的挑战,很多社团在寻求突破,其中86%的社团希望得到资金的支持,在“培训”、“社团间的交流活动”、“社会认可”和“社会支持”方面均有超过半数的社团有需求。
基于此,宝洁中国公司联合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宝洁中国先锋计划”于2015年5月正式启动。
项目以支持大学生环保社团发展、促进社团专业能力提升为宗旨,尝试以地方枢纽组织为推动力,以“在行动中学习”的方式培养人才、项目和高校环保社团,为中国环保事业的未来培养领袖人才。
项目为高校环保社团提供实践指引和资金,提升大学生参与环保实践的能力、社团传承能力与学习能力,整合高校社团、环保NGO、环保热心人士、公众、基金会和企业等社会资源,扩大高校学生参与环保的深度和广度。
项目的第一年实践,硕果累累: 2个试点城市-项目网络已于北京和广州两地高校铺开; 42个环保实践项目-议题涵盖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研究、湿地保护调查、校园宿舍水箱改造、下乡环境教育、旧电池及衣物回收等等; 500+人次参与项目各项活动-足迹遍布锡林郭勒、西宁、腾格里、重庆、凤凰、九江、韶关、清远等地; 16次线上线下专项能力建设-聚焦于调研基础、社团发展、项目管理、水议题专题分享等; 37名导师加盟-导师们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在小额项目的方案设计、执行所遇到的问题贡献了Ta们的智慧。
这些数字远不能概括社团多元的面貌,获得小额资助的两地高校社团各有风格,北方环保社团大多数着眼于远方,奔走万里河山做调研;南方的环保社团大多立足于本地,在校园及周边社区开展行动。
“宝洁中国先锋计划”构建了社团网络,促进同侪间的学习与交流;“导师指导”贯穿项目,给参与者指点迷津,助力社团的发展;项目将组建专家委员会,为优秀社团的发展模式的探索提供 2/65 —————————————————————————————————————— 进一步的建议和指引。
对广大社团而言,发展中遇到困难困惑也许有共性,解决办法和反思或多或少可以为其他社团
提供参考。
总结和传播这些社团发展的经验和模式这正是这本案例集制作的初衷。
案例集荟萃了两地社团的苦辣甜酸,点滴体现着社团发展的轨迹,当中有个人的反思与成长,有社团发展的困惑和追问,也有各式闯关妙招,各个社团发展阶段不尽相同,切入的角度也极其多样—— 《初出茅庐,他们怎么做出改变》,中山大学“江河守望者”项目组讲述了自己从“人员最少、项目点最远、项目经验最少”到“广东地区最优项目”走过的柳暗花明; 《跟大学生讲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整理了华南理工大学Fresh环保协会旧人影响新人,寻找深层次内动力传承文化的一套经验; 《垃圾分类不走红:宝宝心里苦哇!》描绘了中山大学(南校区)环境保护协会的李睿带领团队突破“垃圾分类”的传统环保议题; 《传播,就是要讲同学们关注的话题》展现了广州大学绿色动力协会让环保意识和理念的传播这棵“老树”开出“新花”的创意; 《迈过十年,走向新征程》记录了新任会长李佳燮肩挑中华女子学院绿色心愿环保协会十年庆活动的历程; 《沙乡学堂创会记》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沙乡学堂诞生的启程小记„„ 案例集中的社团和个人的故事凝聚着青春的智慧,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希望更多社团能于参差多态之中细品他们成长的滋味,细听她们成长的声音,并有所裨益。
3/65 案例集编委会2016年春 —————————————————————————————————————— 广州大学绿色动力协会:传播,就是讲同学们关心的话题 “广大商中美食街PM2.5竟是生活区的41倍?!”阅读量过千了,远远突破了广州大学绿色动力协会(以下简称“广大绿协”)微信订阅号文章阅读量的历史记录。
很快,校内最受关注的网络媒体找到了这篇文章背后的团队——会长周子涵和副会长蔡倩怡,通过采访和二次传播,广大商中PM2.5的问题一度成为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
这个结果在周子涵和蔡倩怡的预料之外,但也算是他们的预料之中。
因为这是一次他们“密谋”已久的传播事件,目的就是要引起广州大学的同学们对身边PM2.5的关注。
案例一:PM2.5就在身边终于揭开环保话题受关注的诀窍 说起这次事件,不得不说一下早在几个月前周子涵和蔡倩怡参加的“宝洁中国先锋计划——绿点营”培训活动,这个为期4天针对高校环保社团负责人的集训营上,他们两人就从培训师拜客绿色出行传播官诣蓝的分享中明白到,传播的信息要有人看,首先话题必须紧贴大家的愿景和需求。
于是开学之后,他们就想到了要在同学们的生活中寻找跟环保有关的话题。
很快,他们发现,师生们常去的后饭堂——广大商业中心餐饮区总是有很重的油烟味,曾经参与了“宝洁中国先锋计划——霾科普知识培训”的他们,马上想到,这里的PM2.5肯定奇高。
话说无凭,通过借助合作伙伴“绿点”提供的检测仪,他们拿到了证据,然后用同学们易于了解的方式,把关于广大商中油烟味中的秘密传播了出去。
借助仪器等有趣的工具,让环保问题变成有图有真相的传播内容。
这篇文章揭开了困扰同学们已久的疑惑,自然得到大家的捧场,不但有人看,也有很多人帮忙转发,更引起校内媒体的关注和二次传播。
于是,广大绿协的同学们才发现,不是环保的信息没有人关注,而是信息所讲的内容跟大家是否有切身的关系,只要稍微把话题跟同学们的生活拉近,就 4/65 能产生很大的共鸣。
——————————————————————————————————————传播还贵在坚持 继9月份爆炸性的传播后,蔡倩怡认为环保不应该只是一次次的宣传,还需要后续的跟进报道。
因此她和周子涵策划了一系列的PM2.5科普和新闻推送,期间不仅查阅了数十篇论文,还咨询了专业老师,可谓收获满满。
对此,他们觉得不仅是做好了传播,自己也学到了不少干货,俨然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专业人士。
文章展示PM2.5油烟中含有什么有毒物质案例二:消灭饭堂一次性餐具制造光棍节“失恋”话题吸引同学眼球 如果广大商中的这次传播只是一个环保话题的预热,那“光棍节无一次性餐具”的传播,就让全校同学认识到,广大绿协真的是在做环保的事情。
这是围绕减少一次性餐具项目所开展的传播工作。
在项目开展前,广大绿协同学就通过调查发现了一次性餐具在校园横行的现象,然后运用传播告诉同学们这个事实以及这样的行为背后带来的环境问题,同时借助“光棍节”这个热点节日吸引同学们的目光和制造话题——“让一次性餐具失恋”。
这次的传播不只是微信推送传播,广大绿协还制作了泡沫餐具视频,在商中大屏幕和大型论坛上播放,并放至优酷网站传播。
5/65 —————————————————————————————————————— 自制视频-泡沫餐具的遗愿泡沫餐具被遗弃,对造成污染的反思让事情给人记住也是一种传播 让团队非常受激励的是,宿舍和班上的同学都很支持这次活动,不但当天做到了不打包,还主动约定以后少打包。
蔡倩怡认为,当同学们在以后用一次性餐具打包的时候,一定会想起双十一这天曾经没有一次性餐具,然后会想到自己是否可以不打包,随即也会想起广大绿协。
因此,负责协会整体传播统筹工作的她,无比自豪地认为,整个学期中,这次项目的传播效果是最好的。
绿协每年的传统节目,全部人员端着餐具在饭堂门口聚餐,用行为艺术的方式来传播“拒绝一 6/65 —————————————————————————————————————— 次性餐具”的信息。
传播不足惨遭同学们吐槽 这个项目本身受影响的个体比较多,因为要做到光棍节当天晚上全校餐厅都没有一次性餐具提供,涉及了同学们的切身利益。
虽然广大绿协已经运用了动画视频、海报等各种手段,并借助微信、百度贴吧等多种网络渠道宣传相关信息,但最后,他们还是遇到了不少质疑。
包括在百度贴吧等多个校园信息平台,都有同学在讨论这个话题,当中吐槽的也不少。
另外由于跟饭堂这边的协商也不够充分,饭堂分饭阿姨也是糊里糊涂,对于不知情的同学们的反应更是直截了当,一句“环保”了事,引起很多同学的强烈不满。
同学们在百度贴吧中对饭堂员工反馈的吐槽而活动当天,在饭堂门口,不少因为不知情无法在饭堂打包的同学也转而跑到现场的摊位上跟广大绿协的同学们争辩。
这也让执行团队好好反思了一下。
最后,大家认为这个项目的信息传播不够充分,事前跟同学们的沟通和互动还不够全面和有效。
他们请教了华南理工大学Fresh环保协会做过同类活动的经验,发现对方居然提前1月就开始做的宣传,而且跟校内青协、学生会等多个团体一起合作宣传,尽可能覆盖到全校的知晓率。
对此,项目组的同学打算总结经验明年继续开展这个项目,而且还会联动更多高校环保协会一起参与,成为一个多个高校的联合行动。
不是要尽力做到,而是要一定做到蔡倩怡认为项目传播做得好,离不开对项目和工作目标的重视,在参与了“宝洁中国先锋计划”的项目管理培训之后,她可以更系统地看待一个项目,也可以更有远见性地规划项目了。
她认为因为“宝洁中国先锋计划”给他们设计了一些框架,包括项目目标和总结等,就如同有门槛在。
如果换做以前,光是靠协会自己来做项目的话,就有点漫无目的,或者不能整理出一些东西。
如果不是有了“宝洁中国先锋计划”做培训,并且让项目成员做报告,可能他们一年都不会去总结一次。
蔡倩怡觉得,“宝洁中国先锋计划”的存在,就是给他们一个要求,要一定去做到,而不是尽 7/65 —————————————————————————————————————— 力去做到。
就像社团里获得小额资助的项目活动,一开始是说招不到人,可能开展不了,想要取消掉。
而团队认为不能取消,因为报了“宝洁中国先锋计划”,不能说改就改。
所以他们就一直坚持做下去,最后终于成团了。
又例如,如果不是环协拼命要招人的话,就只会发一下公众号,也不会去扫楼,活动也不会做到更有趣味性。
因此,她认为参与了宝洁的项目,环协的同学就会更努力地做一件事情,然后才会有以上我们所看到的这些精彩片段。
点评 很多人觉得,环保应该是影响全社会的一个公共话题,但真正做下来又会发现,环保话题尤其在高校校园总是不受关注,要亲身实践的环保行为和活动又备受同学们的冷落,环保似乎是校园的冷门话题。
广大绿协的同学们用三段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要让环保走进同学们的话题圈,首先要让环保走进同学们的生活。
传播主题上,选取学生生活中的环保问题,结合学生的喜好和关注点,如光棍节、饭堂等,让同学们觉得环保不是遥不可及,而是近在身边。
传播内容上,用学生化的口吻将复杂的问题变得有趣、简单和直接。
此外,在传播方式上,也需要变化花样来,如动画视频、传单故事等,变着法子吸引学生的关注和讨论。
在传播渠道上,除了老三样:扫楼、摆摊、贴海报,也运用互联网的多种平台,微信、百度贴吧等,尽可能打捞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途径。
对于这样不惜冒着被吐槽的风险去做全校性传播的社团,至少,同学们都记住了你啦。
关于广州大学绿色动力协会 于2005年6月12日成立,立足于校园,同时又面向社会,致力于提高广州大学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力。
协会宗旨是宣传、研究环保,倡导绿色生活,创造绿色人文,扩大环保阵营。
愿景是让广州大学的每位学生都能成为环保实践者。
8/65 ——————————————————————————————————————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绿色环保协会:取得“真经”的不平之路 农工商环保协会乐水行项目给环保社团新成立的项目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案例,如何通过引入
外部项目模式,寻求外界支持,内部学习,逐步克服项目所遇到困难。
虽然项目团队能力有限,或许他们的项目并没有取得可观的成果,但是在项目执行过程表现出来的踏实、积极态度也是我们认为其入选“宝洁中国先锋计划”重要原因。
每个项目起源可能都是一次投机 乐水行项目是今年农工商新成立的一个项目。
谈及这个项目的缘起之时,项目负责人容璇介绍项目成立有两个原因:一是借助“宝洁中国先锋计划”申请契机获得一笔资助;二是参与过2015年初华师绿社组织的广东高校乐水行活动,对这样的项目活动形式比较熟悉。
同时继续探究这个项目希望解决的环境问题,一开始容璇的回应似乎比较简单,“我们有一个师兄曾经带我们去走过西福河,当时只是在参与。
那条河有很多生活垃圾、农药瓶在上面飘着,好像影响挺大的。
如果做项目的话就想做乐水行,就把目标定在西福河。
”容璇继续补充道,“西福河是我们的饮用水源,这也是我们一开始做这个项目的初衷。
我们喝的水和这条河有关系,就想要做这个项目”。
西福河项目新人,九九八十一难远不够虐 然而仅仅通过模仿其他社团项目模式和拥有良好的初衷并不足以成为一个好项目。
实际项目执行还需要考虑项目本地化、项目团队组建和项目外部资源调配等方面内容,而且还对项目团队负责人的能力和心态有极大要求。
乐水行项目的执行过程所遭遇的困难和挑战也是其团队负责人在设立之初所没有预计和经历的。
项目第一难在项目,一开始便来了。
协会虽然成员挺多的,但真正想要做这件事情却没什么人。
有协会成员觉得这个项目是负责人申请的,就应该由申请人去执行。
团队成员执行计划也比较被动, 9/65 并不清楚项目初衷。
—————————————————————————————————————— 第二难来自于项目团队成员能力不足,面对项目希望解决的环境问题缺乏前期调研和分析。
团队当中并没有学习环境相关专业的成员,对测水和河流知识缺乏了解。
在访谈中,容璇举了一个例子,当他们第一次测水活动完成之后,不知测水结果如何处理,当时也不知道怎样做才可以有一些实际产出,无奈之下只能求助项目督导帮忙解决。
最困难的一难还不是来自团队内部,而是来自学校。
学校并不赞同项目外出的活动,认为有危险,也不允许团队进行大规模的宣传,项目一度面临着夭折的危险。
项目团队在调研过程发现西福河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与政府部门联系,由于缺乏经验,他们不懂得可以采取哪些途径和方法。
这样类似的问题层出不穷,督导甚至觉得他们团队就像是天线宝宝。
真经从来都是靠自己争取的 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容璇和葛保在开学之初一度感到沮丧,葛保还觉得项目似乎只有他们两人在承担,感到心灰意冷。
然而真正的勇士都是敢于直面困难,挑战自我。
他们解决问题第一个法宝是寻求外部支持。
邀请协会会长加入团队,寻求绿点和项目督导的帮助之后,他们逐渐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
面对原有旧团队对这个项目积极性不高和投入不充足情况,他们解决方式就是加入更多大一新生,鼓励他们成为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并且作为活动领队亲自带领新生进行巡河和测水。
10/65 督导为项目团队分析西福河情况 —————————————————————————————————————— 第二个法宝提升自我。
团队成员主动参与外部培训和自我学习,例如葛保曾参与民间河长行动
计划培训活动,参加华师绿社珠三角水环保论坛活动,学习测水和河涌调研的基础知识,并且学习其他社团开展类似项目经验等。
而且他们主动邀请项目督导来到活动现场进行指导和解答项目开展过程遇到疑问。
容璇、葛保参与项目管理工作坊学习真诚永远是最好的法宝。
对于来自学校方面的压力,团队由协会会长主动负责跟学校沟通,并且把团队工作主动定期汇报给学校团委老师,团委老师虽然没有明面支持,但也默许他们的行动。
虽然在传播方面不太懂得采取哪些有效途径,他们采用了以人传人的形式,让协会成员帮忙转发,并且也尝试邀请当地居民参与项目。
他们也曾经接触增城区中新镇的摄影协会,主动邀请他们针对西福河保护共同举办活动(后来由于摄影协会的原因不得不放弃合作)。
乐水行过程访谈当地居民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之下,项目取得一些突破。
项目负责人容璇介绍,目前项目取得三次测水数 11/65 —————————————————————————————————————— 据,并且正在整理成调研报告。
同时他们在第二次西福河调研活动之中,将调研结果和测水数据发给增城区水务系统的邮箱,西福河河长助理接受了他们的反馈,并且回复将会把他们的成果作为西福河治理工程的参考资料。
而经历上述项目问题和解决过程之后,团队负责人得到了极大成长,也开始有自身对项目思考和行动方向。
根据督导官俊峰观察,团队负责人容璇在这个项目中成长非常明显,虽然不是环境专业的学生,但是她对很多环境资料搜集工作非常仔细,她做过一本关于西福河和测水指标的笔记。
还有她会主动挑战自己的能力不足地方,原来不擅于沟通、协调的她,愿意去挑战和尝试,主动承担团队成员、外部资源进行对接的责任。
另一位团队负责人葛保也认为在这个项目当中极大锻炼了自己的耐力和毅力,在这个项目中他们开始学会怎样去做好一个项目,开始建立项目的基本理念与思维。
“真经”如何广布天下 当谈及项目下一年的计划,容璇他们已经有了具体构想,“我们现在设想是把这三次的资料整理好并形成一份教案,在明年的3月22日,去做一次环教。
在下学期,我们社团有一次环保周,一周内以不同的主题做一个宣传活动,我们会有一天专门宣传水主题环保知识”。
最后,对于如何评价自己的项目,容璇答道,“我觉得对于外面来说,项目可能是不成功的,因为它没有取得实际性的产出。
但是对我们自己内部来说,是成功的,因为我们是没做过项目,对我们社团算是历史性的一步,一个社团要发展,肯定要创新要学习。
我们先做了第一步,接下来就让我们师弟师妹沿着我们的第一步走得更远。
” 点评 目前农工商乐水行这个项目处于探索的阶段,项目具体成果还不太明显。
正如他们负责人所说,这个项目对他们来讲是一次探索和创新。
在这个项目执行过程中,他们做得非常好的一点是主动寻求绿点、督导的帮助,对他们遭遇的问题做出很快的反应和解决方案,而不是很被动地等待别人帮他们解决。
而且坚持和积极的态度是项目督导官俊峰所跟进的项目团队中表现最好的。
官俊峰认为,“宝洁中国先锋计划”中设立项目督导制度、项目管理培训对于乐水行这种新成立的环保社团项目所起作用非常关键。
一方面帮助项目团队先理清项目的概念和理解,再者在他们项目执行关键问题上进行工作方向指引。
同时给地处比较偏远的增城区的农工商环保协会这一类环保社团开启了他们的视野,提供一个机会学习不同社团项目操作方式,对他们的思路和方向起到启发作用。
对于新成立的项目,有几点值得关注的地方:一是项目传承当中创始人作用非常关键,项目创始人需要培训和陪伴下一期团队成员,平稳过渡之后才能离开团队;二是项目团队要摆正心态,坦然面对项目失败;三是目标设定切忌过高,要结合项目团队能力和问题现状而定。
12/65 —————————————————————————————————————— 关于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绿色环保协会绿色环保协会简称“环协”,成立于2013年6月6日,是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一个重要的 宣传环保的志愿服务型社团,由热爱环境保护的本校学生自发组成,是向全院同学宣传环保知识的重要平台,是维护学校生态环境的组织。
本着“珍爱生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美化校园”的宗旨,以及“环保共参与,共创好环境”的口号,团结协会内部人员,同时号召学校的同学参与环保,保护学校环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素质,为建设绿色文明校园而努力。
中山大学“江河守望者”团队:初出茅庐,他们怎么做出改变 一次邂逅,便再也难以放下。
假期,当大家在考虑去哪里游玩放松时,中山大学的几位学生却
选择了走出象牙塔,去到长江边,寻访工业园区边被遗忘的村庄,倾听周边居民的心声,了解水污染现状。
人员变动,也不影响初心 “说起参加‘江河知道’,本来大三准备出国,就想走之前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干完这一票就出国,结果出国没成,反而把江河知道做下去了。
”团队负责人林莎莎笑着说。
“江河知道”是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商务系教授许罗丹老师及其校友联合发起的社科调研活动,组织中山大学学生通过实地调研,用镜头记录中国九大流域的生态补偿案例。
林莎莎所在的五人团队,选择了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金砂湾工业园区作为项目点,在五一假期走访项目点调研及之后的调研结果整理完成后,对于“江河知道”项目而言,他们已完成了任务。
而在6月的“宝洁中国先锋计划”中,这支仅有5人的团队再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
“当时(5月)调研结束后,写了一篇去完(金砂湾)工业园区的感受,岳桦觉得我们做得不错,就推荐了我们参加(‘宝洁中国先锋计划’)。
主要是我在广东从没见过像工业园区那样的污染现象,而且因为只有一天去调研,我们就想着再去做些什么事情。
”莎莎提到的岳桦,是他们在去项目点调研之前,微博搜索环保组织时关注到的民间环保人士,在此后的项目开展中,给这支势单力孤的团队提供了不少建议和支持。
13/65 —————————————————————————————————————— “(在湖口县)跟渔民的交流也使我有很大触动,就真的觉得如果有这个机会为他们做得更多,其实也挺好的。
”莎莎的队友苏琳童补充。
这位团队里公认的逻辑清晰的女生,在项目团队中一直起着定心丸的作用。
“当时在渔船上跟村民交流就觉得他们真的很信任我们,他们有话就直说,没有一点防备跟我们坦露这么多事情,我们就觉得应该要做一些事情给他们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
” 然而,并不是所有队友都这么坚定,两位队友的中途退出,让剩余的三人烦恼不已,加之对项目未来方向的茫然,这支队伍一度陷入困顿。
“我个人习惯是一旦做一件事一定要把它做到最好,也从来没想过半途放弃,更何况这次队名上有‘中山大学’几个字,也不想让别人认为中山大学的同学会半途而废。
”琳童再次发挥了定心丸的作用,她从之前一起参与支教的队伍中找来了靠谱队友王玉盛加入,让团队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
转念之间,柳暗花明 国庆假期,江河守望者团队再次出发前往金砂湾工业园区进行调研。
前一次的调研发现工业园区水污染严重,此次的目标便是找到污染源。
偌大的工业园区杳无人烟,两小时的步行一无所获,暴雨和泥泞的道路浸湿了鞋袜,团队再次陷入沮丧的情绪坐上等了许久的公车准备打道回府。
怀揣着未完成任务的不安和不甘,玉盛提出的下车继续寻找线索的提议马上被采纳,几人冒雨下车,一遇到少见的路过村民便上前采访。
这一转念,让他们得到重要的线索:附近有一个村庄因长期受工业废气的影响,即将拆迁。
这个重要的信息,成为团队后来关注的焦点。
14/65 —————————————————————————————————————— 人去楼空的柘矶村“这样的一个经历,告诉我们哪怕进入绝境,只要坚持,还是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支团队这样解释他们几次的转机。
“我觉得我们还是比较幸运,我们第一次去那个(金砂湾)工业园区还不知道方向,幸好遇到自然大学的研究员(岳桦),他认识那边的渔民,就跟我们说可以听听他们的故事,这让我们在江河知道项目也做得比较出色,这次也是一个转念去找也才遇到这个村庄,也是挺幸运的,每次都遇到一些意外的收获,主要就是不要放弃吧。
”发挥大学生的力量做出改变从工业园区触目惊心的工业污染,到柘矶村笼罩着整个村子的刺鼻气味,再到柘矶村村民不舍却又无奈的搬迁,一幕幕从未想象过却又真实出现在面前的场景,让这几位一直生活在环境较好的地方的小伙伴久久不能平静。
“下火车后到达工业园区,景象非常触目惊心,作为一个海南人,从来没接触过(污染)这种概念,没想到空气污染会带来这么大的危害。
想着,既然来到这里,就好好做一番事吧。
”项目团队中被称为体力担当也是唯一的男生的玉盛,即使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个项目,但与工业园区的一次难忘邂逅,也让他在后来的项目开展中尽全力承担自己所能承担的工作。
15/65 —————————————————————————————————————— 访谈柘矶村村民“如何让我们的项目给更多人知道,当时有问过(督导)小官,他让我们去试下给政府官网申请资料公开之类的,我试过但他们完全不理我。
跟晏总也聊过,他说如果本身你们项目做得好,在群众中就有影响力,政府就会自动找上门来,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
虽然我们做不了什么,但是还是很期待政府能给我们一些回应。
”“除了对我们的影响外,我还在想我们对利益相关者带来了什么。
我们制作的视频《失落的村庄》在网上得到了两千多次的点击量,我们就在想为什么环保不能以一种更好的方式传播。
我觉得环保不应该只是我们参与,还应该将我们的故事告诉更多的人。
在这次的经历中,在绿点、督导的帮助下,我觉得我们或多或少也实现了一点。
” 网友回复从工业园区回来,江河守望者团队将所见所闻剪辑成视频及写出故事,并整理出两份调研报告(金砂湾工业园区水污染及柘矶村空气污染)。
在外人看来取得不错成果的背后,除了调研数据的收集、报告的撰写、视频制作,对于几位同是文科、社科专业的小伙伴而言并不轻松,需要边学习边摸索之外,也凝结团队多次为了结果更好呈现而产生的争执、“撕逼”和委屈,而后也使几位小伙伴形成更好的默契。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在把柘矶村故事发出官方微博后,有一个当地的村民回复:“谢谢你们为村子付出的努力,虽然我们的村子将要拆迁(15年11月份要拆迁完毕)。
欢迎你们到我们的新家参观,如果你们来,请联系我。
”“我们当时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一次邂逅开启的关注“我们几个人对江、河其实都不太懂,一开始并没有这么大志向,觉得这是环境自然类的事情。
结果慢慢跟绿点、跟小官、晏总接触下来,感觉到大家的毅力。
”参与“江河知道”项目,邂逅了金砂湾工业园区,让江河守望者团队开始关注身边的环境,渴望为环境带来一点改变。
“开始想要去关注环保类的事件,在公交车上经过一些河涌时,就会去看有没有污染排放,也 16/65 —————————————————————————————————————— 因为这次活动微信上加入了很多环保微信群,让我觉得其实每个市民都可以参与环保,比如随手拍以后发给一些愿意继续关注环保的人,继续跟进,这样可能就能为河涌变得更加干净出一分力,附近的村民喝上更干净的水。
” 此次项目在指导老师许罗丹教授的引导下,用经济学的角度关注环境问题,让琳童萌生了读经济学研究生的念头,继续关注生态补偿。
虽取得暂时性成果,江河守望者团队依旧牵挂着金砂湾工业园区的污染状况,希望通过进一步完善两份调研报告,让更多人关注工业园区的情况,让政府对污染情况有所回应。
除此之外,考虑到因距离问题无法长期跟进,团队也尽力与九江当地之前协助过他们的组织联系、沟通,希望能有当地人或学生,对金砂湾工业园区的情况进行进一步跟踪、监督。
点评 中大江河守望者团队,面对入选“宝洁中国先锋计划”项目小额资助中人员最少、项目点最远、参与环保项目经验少等诸多劣势,并且成员中没有环境相关专业,但这个项目团队却在最终的评优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善于发现团队中的成员优势,并让每位成员发挥自己的优势(莎莎擅长公关、交流,负责对外沟通;琳童逻辑清晰、意志坚定,负责团队分工;绍良是九江本地人,解决了语言不通的问题;玉盛是唯一的男生,主动承担更多耗体力的工作);
二、主动寻求督导、绿点、自然大学、九江公益团体等的支持,且自学能力强,解决了项目开展过程中环境知识、视频制作等方面的困难;
三、充分利用媒体做好项目传播,整个项目做了包括团队介绍、调研故事、视频等内容的传播,利用了包括微信公众号、优酷视频、微博等新媒体的传播力量,让团队希望传播的信息触及更多人群;
四、坚持不懈,也就是团队成员提到的,只要坚持,并且从不同方向寻找线索,终会柳暗花明。
17/65 —————————————————————————————————————— 关于中山大学“江河守望者”团队林莎莎、苏琳童等5人组成“江河守望者”团队,2015年参与中山大学“江河知道”项目,并 选择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金砂湾工业园区作为项目点,关注赣江流域。
“江河知道”是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商务系教授许罗丹老师及其校友联合发起的社科调研活动,组织中山大学学生通过实地调研,用镜头记录中国九大流域的生态补偿案例。
之后,他们继续关注项目点的污染情况,并予以传播。
18/65 —————————————————————————————————————— 华南师范大学绿色文明社团:社团年年都在讲传承,到底该传什么? 在“宝洁中国先锋计划”的小额资助项目中,如果要挑选一个典型项目,蒲公英的种子项目一
定是备选项目之
一。
相比其他社团项目,这个项目历史时间非常长,从项目成立至今已经五年;另一方面这个项目与一般社团三下乡存在不同之处,项目实施地点基本保持在同一个地方。
而这个项目对于华南师范大学绿色文明社团(以下简称“绿社”)来讲也是非常重要,是社团人才成长、文化延续和传承机制的一个重要载体,在五年沉淀下来建立一定的项目文化。
究竟绿社的社团和蒲公英种子项目传承机制有哪些不同之处,我们对绿社的几位不同校区负责人和项目督导进行了访谈。
回溯历史,才知本源 在项目督导官俊峰看来,了解一个社团的传承机制,溯源其历史非常重要。
而绿社在2009-2011年社团改革,正是绿社传承机制的起点。
绿社是一个具有17年历史的社团,而且目前在华师的三个校区都有分社,如何建立一套统一的传承机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
回溯绿社历史,在2009年以前绿社跟其他社团的传承方式大同小异,项目跟活动形式也差异不大。
绿社的项目小组成立历史并不是特别长,目前大部分的项目小组都是在2010年之后成立的。
在2009-2011年,这三年时间绿社对社团文化、项目运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全面的改革,同时在三年工作基础上,在2011年7月成立蒲公英的种子项目。
而在三年期间,绿社持续有一批社团核心骨干,投入大量精力对社团文化建设、项目工作机制、资源拓展和人才,使得其社团传承机制得以一脉相承。
在这三年期间,绿社确立以“水文化”作为社团主要文化,完成了从活动小组向项目小组转变,社团人才培养建立了一套机制。
而目前社团大部分传承机制和项目运作方式也是承继2011年以来的工作机制。
而蒲公英的种子项目也正是这三年工作基础上诞生的。
作为一个师范院校,暑期三下乡是绿社过去重要的活动。
然而与其他三下乡队伍类似,绿社也是支教为主,而且每年都是在不同地点服务,真正给实践地点带来改变非常有限。
在确立社团水文化之后,蒲公英的种子项目创始人许建培和官俊峰认为社团需要有一个长期和特色项目,而社团三下乡活动过去都以保护母亲河主题为主,三下乡这种工作机制需要进行改变。
设立蒲公英的种子项目一方面能够将实现项目基地化,保证项目持续性和产出;另一方面项目主题与社团文化结合在一起,确立水环境保护作为社团的主要工作方向。
最后这个项目也可以作为社团人才培养机制其中一个重要方式。
19/65 —————————————————————————————————————— 对于蒲公英的种子项目,各种形式的支教仍是重要的内容 社团传承关键——人or机制? 如果历史溯源非常重要,那目前绿社的社团和项目传承有特点呢?绿社大学城校区社长黎俏敏、石牌校区社长林颖娴和“蒲公英的种子——绿漫油山”项目队长蔡茵茵给我们进行了解答。
黎俏敏认为绿社传承机制有几大特点:一是各个不同层级的核心团队的选择有一定自主选择权,下一任理事团队由上一任理事层去确定,各个部门和项目的小组核心团队架构由原先的部长自己去选择;二是对于新任理事层和部长层都会进行一个系统培训,譬如每年十月会进行一个三校区部长的培训,名叫“Greenbus”,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社团的文化、项目文化和部长角色定位等方面。
而理事方面也会有一个“春泥坊”,把有意向成为社团理事层的成员进行两天的封闭式培训;三是日常指导和交流非常重要,上一任部长或理事即使在退出岗位之后,仍然会保持一段时间对下一任进行指导;四是鼓励社团成员外出学习,开拓个人视野和积累经验。
20/65 针对新任部长开展的Greenbus培训,是社团文化传承重要的一环 —————————————————————————————————————— 由于绿社有三个校区的分社,分社之间既有统一也有一定独立性,实际各校区的传承机制会有
一定不同,例如三校区都会采取代理部长制,由一名干事轮流担任部长;而大学城分社会针对理事层的换届开展“春泥坊”,内容包括自身定位的梳理、分社发展方向的交流,以此选择适合担任理事的成员。
当问及社团或项目传承的关键,石牌校区林颖娴回答令人印象深刻,“社团传承关键在于传什么,大多时候只是经验的传承,这会导致新人的思维固化,这不是我愿意看到的。
所以我认为传承要传承思想,要传承创新、热心、诚心和责任心等社团文化理念”。
而从项目传承角度来说,蔡茵茵认为项目负责人选择非常重要。
根据蔡茵茵介绍,“蒲公英的种子”项目每一年项目筹委一定有一半是以前参加过的队员,她认为这样项目文化会比较好传承。
同时注重对项目的历史梳理和总结,每一年项目组长和队员都会要求写一份总结,组长还需要写一份对下一届组长的寄语。
再者项目还有督导制度,督导都是上一届的队长担任。
茵茵阐释另一方面的传承的重要性,她认为传承也是要区分内部和外部,外部的话就是做好资源的传承,内部的话就是文化的传承。
尤其在项目传承中,外部资源的传承非常关键。
对于外部资源的传承,“蒲公英的种子”项目会采取一些特别做法,比如跟项目实践地政府和学校的领导保持联系,除了留下联系方式给下一届,也会将这些重要联系人建立联系群,经常跟他们保持联系。
虽然社团传承已经建立一套传承机制,但是问及传承的困难和问题之时,几位负责人都认为绿社的传承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社团传承方面,理事的问题似乎比较突出。
大学城分社项目长周泽利认为,理事层是面临三个尴尬问题:一是本身面临就业问题,二是理事层的社会属性还不够强,面对部长缺乏权威;第三个关键问题是理事层需要继续学习,但突然间缺乏了指导,会陷入迷茫。
他打了个比方,整个社团的人事关系就是个三角形,理事层以上没有了上面一层的指导,就好比突然间没了顶端,变成棱形,就会出问题了。
即使是像“蒲公英的种子”项目五年期间给绿社带来许多荣誉,通过这个项目培养了一大批社团骨干,项目也在当地有了一定公众基础和建立良好的关系,然而项目是否真正实现设立初衷的目标和解决了当地环境问题?如果说执行效果与项目初衷差别很大,那其实项目传承机制是否有一定问题?即使项目有一套传承机制,那传承的内容也只是形式,并不是传承项目的核心。
然而对于目前项目传承问题的关键,几位负责人不约而同指出了一点,了解项目成立缘由和意义非常重要。
21/65 —————————————————————————————————————— 蔡茵茵向兄弟环保社团介绍“蒲公英的种子”项目时讲到项目设立初衷在蔡茵茵看来,项目传承困难是传承的机制不够系统,现在都是零散的,没有固定每一届要传给下一届什么内容,许多项目的东西都是慢慢地渗透,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告诉负责人要怎么去运行这个项目或者进行培训。
在督导官俊峰的访谈中,他谈到过去项目传承出现问题在于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初衷了解不足。
蒲公英的种子计划项目其实不是一个小项目,而是一个综合项目。
就好比盲人摸象一样,有些负责人理解的主题只是其中一个侧面,实际对项目执行只是偏向于某一方向。
另外项目每个小组有一定独立性,缺乏整体协调,对项目目标没有一致认可,导致项目内容被分割成块状结构。
固守传统,还是追求创新而真正谈到社团传承和项目方向之时,几位负责人都有自身不同见解。
俏敏认为社团文化传承遇到的困难或项目传承遇到困难,可以建立社团老人院制度来解决。
在项目方面会增加一个项目委员会,定期对项目进行总结、交流,平时在项目执行遇到困难也寻求老人家帮忙解决。
同时她还补充了其他想法,换届会首先由理事层开始,先完成理事层的交接工作,再进行部长层的换届。
泽利对项目传承提出一个更大胆的想法,他说想借鉴“二七一”定律,引入项目淘汰制。
具体来说,就是社团里每年要淘汰掉一个(项目)小组,换上新的项目组。
对于项目目标还没完成,但传承出了很多问题的项目他认为没有必要存在,可以放到社团的空白组先做探索。
对于“蒲公英的种子”项目而言,“宝洁中国先锋计划”的督导制,为茵茵链接上项目创始人官俊峰,一起重新梳理整个项目的方向。
茵茵在与项目督导交流过后,发现在项目传承当中,项目的发起人是很重要的。
她发现项目传承中会比较注重方向的传承,保证方向不要走偏。
另外也不一定要按发起人的目的一直做下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一些调整。
而关于项目五年以来的工作产出,项目团队也有一定疑惑,是否真正实现设立初衷的目标和解 22/65 —————————————————————————————————————— 决了当地环境问题?茵茵与团队成员为此与督导商量之后,希望在新的项目周期开启之前进行一轮项目评估和规划讨论会。
当问及项目是否有具体方向,茵茵会希望集中在某个方向走,譬如环教、社会调研等方向,去年河源义容镇乐水行等项目模式取得一定突破,也给予项目新的方向。
但基于华师下乡氛围历史悠久,项目原来工作主要集中在支教,项目方向转变和模式创新这样对于新的成员恐怕一时难以接受,需要慢慢尝试。
点评 作为绿社曾经的负责人和“蒲公英的种子”项目创始人之
一,也因为“宝洁中国先锋计划”而成为这个项目的督导,评价绿社和“蒲公英的种子”项目,从客观性和感情因素出发,官俊峰认为有一定困难。
项目创立起点非常重要,这个项目与(香港地球之友的)东江之子项目存在一定相似性,项目创始成员和接任的项目负责人也是东江之子,项目模式深受其影响。
同时这个项目也有华师校园文化特点,既有长期实践的精神,也有求实创新的精神,这些内容构成这个项目的文化核心。
这个项目做得好的地方:一是项目模式延续性比较稳定;二是在当地建立扎实的合作基础;三是团队在水议题工作有了突破,类似义容镇自来水问题的解决。
这个项目今年未能入选优秀项目,除了最后展示准备不足以外,其实是项目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项目设立要解决的问题与社团目前人员能力、资源匹配不足,项目承载的作用太多,过于宏大的项目目标对于社团其实是一个负担。
而到了第五年,项目运作机制僵化和缺乏创新性,且仍未脱离三下乡的影子。
最后一点是项目每年更换大量的成员,缺乏长期的核心执行团队,这也是学生环保社团项目传承无法避免的硬伤。
对于社团传承,几点是值得各个环保社团注意的地方: 一是传承很多时候不仅是制度,也是人和人的具体沟通; 二是无论是社团还是项目传承,都要注意历史的传承和挖掘,以及社团外部资源传承; 三是传承不是固守历史和模式,而是要在前人基础上创新,环保社团要提防的是一成不变,需
要的是放开心胸接受变化。
关于华南师范大学绿色文明社团 在民间环保组织帮助下,校团委、校社团联合会组织指导下,华南师范大学绿色文明社团于1999年12月12日在石牌校区正式成立,2004年10月成立大学城分社,2011年10月13日成立南海分社,成为华南师范大学首个“一社三校区”的社团。
社团本着“倡导绿色文明,提倡健康生活,建设绿色校园”的宗旨,秉承“给予年轻以绿色源动力”的使命和“服务与成长”的理念,通过倡导和谐自然、健康生活、绿色校园,培养成员热爱 23/65 —————————————————————————————————————— 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身体力行地开展环保行动,落实“撒播绿色种子,传递蓝色梦想”的行动口号。
十五年来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进入社区、乡村和中小学开展环保宣传、环境教育、动物保护、垃圾分类、健康生活、自然体验及实地调研等环保活动,打造以“保护母亲河行动”、“蒲公英的种子”等为品牌的环保公益项目,累计为中国环境领域输送了数千名绿色人才。
24/65 —————————————————————————————————————— 华南理工大学Fresh环保协会:跟大学生讲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在茫茫人海中,如果你看到这样一个骚年,拖鞋、短裤、格子衫,还戴着蓝色的头巾,吃饭的时候随身拿出自备的餐具,那很有可能,你遇到的就是华南理工大学Fresh环保协会的人。
让我们带你看看,Fresh环保协会如何用“文化”一招,成为全国百优社团的成长记。
由文化引发的团队建设 Fresh内部从来没有专门负责文化与传承方面工作的部门,他们把文化融合进各个项目小组,分散到日常管理和一些仪式化的过程当中,比如,平时的聚餐、换届大会和周年庆等,一届一届地往下传递。
说到聚餐,又称约饭,这个应该是由Fresh最先发起的一种协会内部活动形式,在Fresh分南北校区和整个协会两种规模,一个项目小组的人可以一起约饭,也可以同时跟其他小组一起约。
见面的时候也不只是吃饭,更多的目的在于交流沟通,聊一些环保的、社会的、学术的东西。
25/65 —————————————————————————————————————— 约饭这种交流方式,现在已经被很多环保社团所模仿,并且逐渐演变为吃糖水、吃雪糕,甚至约跑步等多种形式,其实无非就是制造机会,让协会不同小组的人聚在一起交流。
Fresh还有另外两个比较重要的仪式是长年不变的,一个是在换届大会中的“薪火相传”环节,就是每年换届大会都会把社团老人家请回来参与其中,对协会寄语。
另外一个是社团的周年庆,过程中会有送旧和一些集体娱乐的活动,像小组内共同排练的一些节目等。
换届大会上的FreshLight,寓意着薪火相传,传承精神,传承希望其实,所谓协会文化和传承的内容,都是在这些过程里代入的,同时,也逐步完成了整个团队的建设和凝聚过程。
换届是传承最好的试金石很多社团都逃不过这样的定律,即使某一届做得再好,一到换届,换了新人,似乎都要经历一下从头摸索的阶段,但是Fresh的各种传承,其实早在换届前就已经完成了。
从一个新人进入Fresh开始,他看到所有Fresh的共同特征就是协会想要传递的东西,比如招新现场的着装、会服、头巾和现场布置,全部融入Fresh的整体元素,包括在协会中所有的经历,都有Fresh的文化元素在里面。
会长滕宇堃就有很深刻的体会,他回想起两个很重要的经历。
第一个是关于“自然情怀”的文化,他在进入Fresh之前,对于自然的感知是很少的,但在Fresh里跟很多人交流、了解的过程中,慢慢感受到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看待自己身边的环境,他发现,自然并不是他所想的那么简单的存在。
第二个是“环保行为习惯”的文化。
就拿自带餐具来说,在大一时滕宇堃本人并没把它当一回事,到了大二的时候也只是有了一般般的概念,但到了大
三,当他有机会跟协会的老人家熟络了之后,他忽然发现自己的习惯变了,莫名其妙就开始随身自备餐具。
他觉得,这些都是人和人之间潜移默化的结果,没有任何强行的标准和制度在约束着他,包括这两年开始兴起项目组内互送餐具,之前也是没有的,是新成员想到要做的事情,却又自然而然就传承下来了,而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就像“宝洁中国先锋计划”小额资助支持的“绿种子营”项目就是个突出的例子。
这个项目的 26/65 —————————————————————————————————————— 发起只是一个小小尝试,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成型,直到这次在本项目的支持下才得以浴火重生。
社团老人家的想法、新人的创造、从大二到大四的团队组合,这些元素能够统筹起来,成就一个优秀项目,都源于社团内部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长时间积累。
换届,似乎已经不再显得那么困难纠结了。
因为换届前,Freshers已经把传承的大事办完,而到了换届时只有一个任务——专心致志讲发展。
退任成员只需要强调一些重要的点,例如协会的发展走向,项目的落实方式等等,让新任成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保证做事的质量上。
家有一老,黄牌在手 除了文化的渗透和构建,Fresh的传承还有一个制胜法宝,那就是老人家(卸任社团成员)的回归。
在Fresh里有个不成文的习惯,卸任的老人家总会延续关注协会一段时间,帮助协会的管理者更好地运营和管理协会,即使离开协会很久的老人家,也会继续关注协会动态。
“宝洁中国先锋计划”资助的两个项目的督导就是Fresh的前任副会长梁静睫,在寻求督导支持的过程中,并没有太多的铺垫,而是老人家自主地靠拢选择回归。
除此之外,Fresh也会定期请卸任的社团老人家回来做分享,例如口述历史、个人经历分享等等,跟新成员交流,分享协会创始的想法,一些老人家在社团的经历,做事的方法等,还包括很多项目设立的初衷和起源。
另一方面,这些老人家会在社团重要工作上也会提供建议和指导,为此,协会还专门设置了由老人家组成的“顾问理事会”。
协会的一些比较重要的决策,如架构的调整,新项目的产生或项目改良,“当家人”都会主动地去咨询老人家,甚至追索到项目创始人身上,沟通了解历史足迹,而这些,都是由社团管理层去做的事情。
通过“家人有约”访谈的方式,了解社团历史Fresh老人家同时还充当了协会的一个文化符号,作为一个标志和榜样,他们过去所做过的事 27/65 —————————————————————————————————————— 情放在那,大家会去看,会希望有一天可以成为那样的人,甚至超越老人家们,这给了协会的人更深层次的内动力。
直到现在,Fresh内部还流传着很多老人家神奇的经历、无法探究的奇谈和激动人心的故事。
做环保也是在做社会Fresh的文化经过了多年的演变,有很多元素都在不断变化,但有一个非常内核的元素,是这 么多年都没有变过的,那就是公民意识。
Freshers认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根源还是社会,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与大的社会产生链接,要让每个人从社会公民的角度去看待环境和社会的关系,思考自我责任,独立作出判断。
借助“环保”的议题,让与Fresh产生链接的每一个人通过引导力、协作和对议题的认识,最终成为环保行动者,从而成为一个社会公民,是Fresh成立至今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推动的事情。
文化是万金油,内外管用 通过以上这么多,我们可以看出,Fresh的文化元素从协会层面就有好几个,包括由渗透到协会内核层面的“公民意识”和“自然情怀”,从而延伸到外在的几个表现,用Fresh这个名字归纳起来就是:Family(家庭)、Responsibility(责任)、Enthusiasm(热忱)、Self-confidence(自信)和Happiness(幸福)。
同时,各个项目小组也有自己小组内的文化。
因此,无论是对于协会执行团队的人还是对更外围的协会会员甚至其他同学来讲,都能够通过某些机会多多少少接触到Fresh的文化。
例如,会员通过参与南岭徒步活动的过程中,他所经历的每个环节或者体验,都能使他对Fresh的认同感上一个台阶。
有了认同感后,会不自觉地通过其他方式去探索协会更多的东西,也就是,协会有一个东西把他吸引过来绑定住,再逐步不断深入。
Fresh的文化就是这样,看上去非常多元素,协会层面、项目小组层面都有,那是因为,他们希望首先是通过单个的元素来吸引人,那么多的元素,总有一个吸引到人,然后通过这个元素把他绑定到协会里来,再跟这个协会产生链接,继续在协会里做更多的探索和互动,最后或多或少、或浅或深地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28/65 —————————————————————————————————————— 头顶一片蓝天,心中有份绿叶,Fresh的孩子从内到外都体现了环保的传承。
点评 Fresh环保协会在国内属于比较老牌的学生环保社团,并且多年来一直走在前列,获得不少校内校外的荣誉,这得益于协会内部的传承机制。
从主动邀请老人家回归继续支持社团工作,到新生入会后所有体验到的协会文化元素,乃至定期的聚餐、露营和口述历史等,无一不在渗透着协会成立的初衷、历史和经验的传承。
即使面对一届又一届的人员更替,都没有导致协会断层,反而因为多年的积淀使得新人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去构思协会新的发展方向,或者把现在的事情做得更好、更专业。
对于这样用“文化”一招就把招新、团建、老人家、换届统统搞定的方式,Youcanyoudo。
关于华南理工大学Fresh环保协会 华南理工大学Fresh环保协会成立于1999年6月1日,拥有会员500余人,是一个有着完善组织架构的独立大学生社团,协会以“普及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文明”为宗旨,以“自愿、无偿、服务社会、宣传环保知识”为原则,组织和发动会员开展了一系列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的环保公益宣传和调研活动。
曾获得“全国百优社团”、“广东省先进社团”、“广东省优秀学生社团”等荣誉称号。
29/65 —————————————————————————————————————— 中山大学(南校区)环境保护协会:垃圾分类不走红:宝宝心里苦哇! 他叫李睿,因为希望在中山大学南校区的某栋宿舍开展垃圾分类项目,竟然把自己一个堂堂七
尺男儿打扮成“白雪公主”,到处表演话剧宣传垃圾分类的信息,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却常常怀疑自己是否应该继续开展宿舍垃圾分类这项工作。
李睿(左一)在多个公开场合通过表演白雪公主的舞台剧宣传垃圾分类“入围”成为环协生涯的真正起点 刚开始在中山大学(南校区)环境保护协会(以下简称“环协”)当小兵的时候,李睿就跟其他小伙伴们做了一年的垃圾分类项目。
但是他对项目进行的效果感觉一直不太好,觉得好难做下去,甚至有点失望,想要离开。
后来,他遇到了“宝洁中国先锋计划”,并且经历了初评和终评后,项目突围而出得到了小额资助,受到认可,这给了他和团队很大的鼓励,觉得还是有希望把垃圾分类做好的。
李睿:“可以说小额资助是对我的一次磨练,从申报开始,第一次弄,也是挺认真的,跟搭档准备时进行了很多思考,可以说是我在环保社团生涯的真正起点。
”培训后却纠结应不应该做这个项目 很快,他就有机会参与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包括环境调研、项目管理、垃圾分类现状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一个很根本的问题,就是:应不应该做这个项目? 李睿:“首先我不知道我们项目的愿景使命,好像只知道是搞垃圾分类的就够了。
一直以来都是承接着上一届做的事情,在这方面没有作对传承的思考。
” 环协的垃圾分类项目从2012年就开始做,将第122栋学生宿舍作为试点,原来的设想是可回收垃圾让环卫阿姨自行处理,比如去变卖,厨余垃圾是运到饭堂处理,这个模式一直持续到2015年李 30/65 睿大一的时候结束。
——————————————————————————————————————李睿:“我清楚一直以来的项目进程,项目目标是做好它,然后全校推广。
但对‘做好’却没 有相关定义。
在我来之前有一份评价表,可以说做得是全国领先了,但实际进行又是另一回事了。
我们之前主要是做厨余垃圾,想让学校总务处帮我们运过去饭堂,但学校表示让我们先做,做好了再进一步安排人手统一收运,这个‘好’,双方都没有统一标准。
” 因为一直没有“做好”,校方一直没有安排人手收运宿舍的厨余垃圾,同学们诟病项目缺乏一个完善的后续处理机制,分类的效果越来越差了。
没有校方的支持,环协每天都要派志愿者去清理和运送宿舍楼的厨余垃圾到附近饭堂。
前期调研找到项目出路 找不到项目的出路,李睿想起培训中提到的“通过调研来寻找真正的问题”,决定尽力一试。
他找到了督导李湘晔和谢晓玲,跟她们一起商量怎样设计调查问卷。
这次的调研让122栋超过一半的同学都知道他们在做垃圾分类这件事,知情度明显提高了。
原本对项目前期调研并不特别看重的他也发现,要有一些数据的支撑才能知道自己后来应该怎么做,做完之后的成果在哪里。
31/65 —————————————————————————————————————— 在宿舍楼下做调研,了解同学们对垃圾分类的想法于是,李睿的团队就决定改变项目的策略:不收厨余垃圾,改为将可回收垃圾分出几类来单独回收,包括纸张、塑料瓶等。
原本以为这样的模式应该能够比较顺利,但很快,他们发现虽然同学们的支持率很高但参与率却一直较低。
32/65 在宿舍楼道设置的可回收垃圾分类架 —————————————————————————————————————— 团队经常开会讨论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案李睿:“我们让志愿者每天去拍照,设想是每天都能在可回收的垃圾桶里看到东西,但前一周两周吧,什么都看不到,后来才有一些东西。
”通过多番走访,他们知道,垃圾在学生宿舍内已经混到了一起投放,很难要求同学们拿到楼道的时候再重新分类。
于是他们又用尽各种方法,包括鼓励同学们在宿舍内分类。
李睿:“我们的秘书长就住在那一栋宿舍,他们宿舍内是有分类的,他自己可以坚持,也愿意大力地向旁人宣传,但在他们宿舍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更不要说影响隔壁宿舍的同学了。
总结起来,我们很难让宿舍的人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因此他们一直缺乏行动力。
”李睿再次陷入了“要不要继续做这个项目”的纠结之中。
项目未成人成长既然获得了资助,就应该想办法完成,李睿在督导的鼓励下查阅了大量关于垃圾分类政策以及执行的案例,还分享给大家,那段时间,关注他朋友圈的人都发现,李睿俨然成为了一名垃圾分类的狂热分子。
李睿:“在以前,可以说很多关于垃圾分类的事情我是听都没听过,有关政府的政策都不知道。
我们做项目基本是凭感觉去做,很多都是想当然,并没有很好的规划和目标。
虽然现在项目实施方面可能还有些问题,但也算是一大进步了。
” 33/65 —————————————————————————————————————— 在分享垃圾分类的同时,李睿也在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之路,不断请教身边的伙伴,包括几位环保大咖,如冯永锋、毛达老师。
2016年,是李睿在环保协会的第三个年头,他承认,垃圾分类项目的工作占据了自己大量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成绩,但是,更多的是让他在思维上有了改变。
虽然还是没有办法治愈拖延症的问题,但对事情的思考方式有了很大的不同,从原来的主要靠感觉做事情,到现在会先设立目标,以及会先思考为什么做这件事情。
在负责垃圾分类项目的这半年里,他除了对环保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还认识了很多人。
李睿:“我觉得自己领导能力并没有提升,抗打击能力倒是增长了。
留下来,是想看社团能不能帮我实现一些东西。
”环保应该顺势而为 在项目阶段性结项时,李睿依然没有想清楚这个持续了3年的项目应不应该继续这样做下去。
他和团队找到了历届的部长一起开会,探讨项目未来的发展。
得出的结论依然是需要做校园的垃圾分类,需要校方支持,推动完善校园垃圾分类的设施。
但是他自己却认为,不应该继续做宿舍垃圾分类,应该将垃圾分类打入校园各种活动,就在活动现场做分类,同时也是一种宣传。
李睿觉得,宿舍垃圾分类项目一直没有得到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是跟环保社团本身地位和项目性质有关。
别的社团活动都是提供给学生选择权,学生想参与就参与,不喜欢也不会影响。
但是这个项目则强行把整栋楼的成员都拉进来了,必然会遭到很多的争议。
李睿:“社团本来就无权干预学生的生活,我觉得垃圾分类试点本来没有错,问题出在组织的 34/65 —————————————————————————————————————— 主体上,环协好像不是一个理想的组织方。
”李睿认为,未来在校园继续做垃圾分类项目,需要先了解学校在这方面的总体计划,根据情况 去促进学校垃圾分类的进程,甚至让环协参与到学校的计划中去,如果学校没有这方面打算,他认为可以在废弃物回收、垃圾桶标识牌这两个方面下功夫。
点评 垃圾分类本来就是一个很漫长的路,不是做一两年就能看到成果,加上环保社团和宿舍人群本身也存在流动性高的特点,很多客观条件都是不断变化,对于项目目标和成果的设定就更加要微小化、具体化,不能操之过急。
李睿和他的团队觉得通过几年努力,项目都没有获得一个实际性的成果,对项目是否继续一直保持着怀疑的态度。
因此,时常因为项目的一些问题和变化就陷入矛盾和纠结之中,这也是很多社团项目团队常常遇到的问题。
对于传承性的项目,关键是要积累前人的经验去发现新的问题,结合曾经做了什么,没做什么,接下来自己团队的优势应该做什么,来思考问题。
如果还没有搞清来龙去脉,动不动就去质疑项目存在的必要性,只会让团队无法全心投入在做好项目上,也不可能把事情做到极致。
对于这样的项目团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Youwillwhenyoubelieve.关于中山大学(南校区)环保协会 成立于2011年9月,由一群热爱环保公益、爱护绿色校园的中大学子组成,是中山大学南校区唯一专注于环保工作的公益社团。
宗旨是“根植校园,带动中大学子;心系社会,倡导绿色生活;身体力行,播撒环保种子”。
以“使环保进入每个人的生活”为使命,开展了中小学以及社区的环境教育工作、校园垃圾分类、绿色自然体验活动等活动。
坚信凭借每一个人的参与,能够最终用“微小的力量,改变世界”! 35/65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绿色家园环保社(花都校区):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初入大学,大部分大学生都会选择几个心仪的社团加入,希望在其中或多或少锻炼自己的各方
面能力,为毕业进入社会作为储备。
待到大
三,把时间留给自己还是社团,是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会面临的选择之
一,留给自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或社会实践,留给社团,则意味着要用自己的大部分空余时间换取更深入的社团实践。
而她——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绿色家园环保社(花都校区)的会长董燕萍,选择了站在少数人的阵营,继续在社团中锻炼自己。
发现勇敢的自己 董燕萍喜欢大家叫她“豆豆”,而她本人也与这名字很相符,小巧玲珑,说话带着点羞怯,一脸认真样。
一开始并没打算加入环保社团、甚至都没听说过环保社团的豆豆,在同班同学的推荐下,“误打误撞”进入了学校的环保社团——绿色家园环保社。
“个人性格是有点偏内向的,所以我一开始会更愿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 大
三,与其他同学一样面临选择的时候,心里还带着忐忑,害怕自己做不好,担心能力不足以带好社团,依旧想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最后,她被会长描述的“可以锻炼自身能力”所诱惑说服了。
作为会长,需要具备相应的社团管理能力,前任会长给她推荐了绿点营。
“当我听说报名参加绿点营的时候,一开始我是拒绝的,”豆豆在后来回忆起来到绿点营之前的心里斗争这样描述,“后来,仔细一想,正所谓‘在其位,谋其职’,参加绿点营能教给我很多关于社团方面的东西,所以我还是来了!” 艰难踏出了自己的一关,豆豆在绿点营发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同是环保社团负责人,同样带着社团管理的疑问和困惑。
在绿点营几天时间,与小伙伴们一起经历了自我觉察和定位,一起思考和讨论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一起冥思苦想如何搞定社团的“熊孩子”,慢慢地,豆豆说话依旧带着羞怯,但已经多了一些坚定。
“虽然在绿点营里,我不是表现最出色的那一位,但是我觉得我自己的状态是越来越好的,越来越能融进那个集体里面,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勇敢!我发现有很多事情,其实我可以做得更好的,只是时常怀疑自己,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我可以更自信,我也是很棒的!” 36/65 —————————————————————————————————————— 带领环保社团真正关注环保带着从绿点营得到的满满干货和信心,豆豆回到社团。
除了社团管理,豆豆在社团里还负责新 创项目——植物墙。
此前,作为师范院校的环保社团,绿色家园环保社更多采用环境教育、手工等教育的手法开展项目。
校内有饮料瓶乱扔的现象,学校建成时间不长,绿化面积小,环保社团可以做什么?恰逢看到5月“宝洁中国先锋计划”项目小额资助,豆豆所在的团队提出了做植物墙项目,利用用过的饮料瓶作为花盆种植植物,减少饮料瓶乱扔的现象,也绿化校园。
在学习了“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后,经过几次会议讨论,确定了项目开展的流程。
项目听着容易,而执行起来才发现困难重重:如何找到合适的植物墙安置点,如何选择合适的植物,如何协调团队的成员各司其职。
场地申请方面,由于需要与社联、团委、校管委、物管等单位沟通争取,需要跨校区到路途遥远的海珠校区找学校领导沟通审批,一番曲折的沟通申请得到的确切答复让团队心头落下一块大石。
在植物墙木架安放的前一天,学校临时变卦,确定的场地不能使用,让团队只能抓紧补救,找到物业沟通找另外的场地,结果总算差强人意,确定了植物墙的安置点。
在购置植物方面,团队原先并没有深入考虑,计划采用种子种植的方式。
在园林公司工作的项目督导提出的问题才让团队意识到,原本以为简单的活动,缺少专业知识的支持也会出现很多麻烦。
对于没有经验的团队而言,种子的采购难以辨别质量、难以保证发芽率,并且在将植物布置到植物墙之前,需要提前买回种子发芽等。
在督导的建议下,团队将原先购置种子的计划改成了购置种苗,在后来的项目开展中,团队庆幸采纳了督导的这一建议,免去了筛选种子、提前发芽等许多麻烦。
几番周折,总算组织了招募到的志愿者顺利做好植物墙,此次的活动也让花都校区的更多同学认识 37/65 到绿色家园环保社。
—————————————————————————————————————— “督导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建议,让我们不要仅限于一些表层的东西,我们可以去延伸更多和植物墙有关的内容。
”植物墙虽然搭建完成了,但后续还需要定期浇水、养护,需要找到更合适的场地让植物有更好的生长环境,需要项目团队总结反思整个项目的实施效果、经验教训及未来规划等,而相关的经验也可以用于日后更多项目的开展。
通过植物墙项目的开展及过程中参与的环保活动,豆豆慢慢发现自己和身边伙伴的变化,开始有意识地关注环保,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留心规范自己的行为,植物墙项目的广受欢迎也让她发现身边的伙伴其实都很愿意关注环保,而由于学校偏远的原因,可以参与的机会很少。
参与“宝洁中国先锋计划”,为豆豆和她的团队提供了拓宽视野的机会,与其他兄弟环保社团的交流让她发现更多团队可以参与的环保行动“平时在(微信)群里,我会转发那些社团成员能参加的环保活动,并鼓励他们多参加此类活动,而不是限于协会的活动。
希望能找到更多热爱环保的人加入我们。
” 豆豆通过项目的开展及与伙伴的交流,慢慢形成对社团未来的规划,“希望有多一些真正意义上的环保活动,会借鉴其他高校环保社团的做法,自己目前也有一些想法,希望在新的学期能实现一些想法,变成行动,唤起更多同学对环保的关注。
”项目很简单,但是,愿意行动,是做出改变的第一步,在行动中成为更好的自己,也让环境变得更美好。
点评 豆豆是参与环保社团的大学生中一类典型成员的代表:希望通过环保社团锻炼自己的能力,而面对整个社团/部门的重任,会忐忑不安,担心做不好。
面对这种情况,豆豆尝试挑战自己并走出自己的世界,与更多小伙伴交流,带领团队将想法转化为行动,慢慢发现环保更多的可能性,也发现了更自信、更勇敢的自己。
经过在项目中半年多的历练,督导们看到了豆豆和整个项目团队的成长和提升。
如何将想法变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并予以落实的执行能力、与项目利益相关方的沟通能力、在植物挑选及种植方面 38/65 —————————————————————————————————————— 的知识等,都是团队在项目中积累的宝贵财富。
对此,希望大学生们走出校园,多尝试,发现更好的自己! 关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绿色家园环保社(花都校区)绿色家园环保社(花都校区)成立于2010年10月,社团秉承着“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共 创绿色家园”的宗旨,五年来在花都校区积极开展各项环保工作,如废物利用之常规折纸活动、绿植领养活动、美化校园的“植物墙”项目等,同时与广州市绿点公益环保促进会合作在定点小学开展环境教育,为小学生宣传各种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推动校园绿色环保和谐发展。
39/65 葛怡雯的垃圾梦 —————————————————————————————————————— 北京外国语大学沙乡学堂:沙乡学堂创会记 2015年春,北京的春天还有些许寒意,葛怡雯走在校园的小道上,对着路边的垃圾桶发呆。
这一年,葛怡雯还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大三学生。
作为德语专业的学生,她对于德国人的垃圾处理文化非常的感兴趣,就开始关注到学校里的垃圾分类回收问题。
葛怡雯在网上查了很多的相关资料,发现清华大学有一个社团专门做了一个校园垃圾分类项目。
葛怡雯通过托人联系找到了该社团负责人,这才发现,这个项目是直接由校方来实施,在学校宿舍进行垃圾分类。
“这是与我们学校的情况不同的,我们学校没有这些措施,需要主动去申请。
”葛怡雯无奈地说,“那我就要做得更加周全一些!先从调查垃圾分类的情况,最后才能对症下药。
” 说做就做,正如她瘦小的躯体给人干练的感觉。
她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做垃圾成分的调研。
北京市已经在垃圾分类上推行多年,可是一直效果不佳,很重要的原因是,人们觉得这个不重要。
而对于学校来说,先从垃圾成分的调研,首先就是一种曝光,让大家注意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东西,这是宣传的第一步,然后她就在微信朋友圈发帖,招募队友。
虽然当时的调查结果不是很理想,也是有一些记录和总结的。
就这样,在同学帮忙下,发出招募令。
秦圆圆就是这个时候在朋友圈看到这个信息,觉得这个垃圾调查项目,不正是自己在大二做的垃圾厨余堆肥桶项目么?当时这个项目是在学校家属楼推行,后来推广起来有些困难,但也积累了一些小成果,恰好可以把这些资料发给了葛怡雯。
沙乡学堂的理念来至于《沙乡年鉴》葛怡雯看到这份调查材料,喜出望外,原来已经有人做了努力。
可是,毕竟垃圾处理这个事情, 40/65 —————————————————————————————————————— 一时半会也不能解决,就像清华大学的社团在成立之初,也是由于从垃圾调查项目发展而来,有了社团为依托,项目才能可持续。
葛怡雯找到了秦圆圆:“圆圆,要不一起成立个社团吧?一起做垃圾分类调查,把这个项目延续下去!” 秦圆圆一听,说:“其实我正在成立社团,申请程序快完成了呢!”葛怡雯一听,“太好了,那我就加入到你的社团吧?垃圾分类作为社团下面的一个子项目开展。
”寻求外部资源 社团申请,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首先需要提交各种申请材料,经过学校一层层的审核,需要通过答辩。
在北外的社团环境下,成立一个社团是非常难的一个事情。
因此,葛怡雯顺利地加入到这个新生的社团中,负责调研部的工作,主要运作“垃圾分类调查”项目。
在秦圆圆等同学的努力,沙乡学堂正式成立了!协会试图通过自然文学研读、环境纪录片翻译和放映、自然观察体验和实地环境调研等来搭建起校内学生和自然、环境问题的桥梁。
沙乡学堂的使命感,让几位同学倍感兴奋,可是,如何对接到社会的资源中,当下面临的最大问题了。
“宝洁中国先锋计划”宣讲会·北京恰巧这个时候,在自然大学的一个微信群中,秦圆圆看到“宝洁中国先锋计划”正在支持环保社团的成长,这真的是个好消息。
在“搞环保,致青春”的宣讲会上,秦圆圆和葛怡雯一同来到现场,认真地了解了这个项目,主动提交申请材料。
首轮材料通过,在终选答辩中,申请的两个项目“环保纪录片翻译”、“高校垃圾分类对接企业机构调查”,最终以高分入选。
这让新生的沙乡学堂的成员们兴奋不已。
“这是对于我们很大的肯定,是非常及时的支持,新的社团需要资金来运作项目。
”秦圆圆谈到获得资助后的心情。
流水线式招新协会第一次面临纳新,百团大战,也就两天的时间,而这个时候,会长秦圆圆在加拿大交流中。
41/65 —————————————————————————————————————— 葛怡雯只有通过留言给会长,希望得到一些招新行动的“指示”。
社团其他的创始人,也都是大四学生,非常的忙碌,以至于对招新事宜都顾不上了。
在等到秦圆圆回复的时候,已经错过了百团招新的最佳时机了。
最后通过一些熟人介绍,沙乡最终招到了六位新生。
这六位新生也都非常的积极主动。
“要运行下去怎么办?几个人的社团是很难维系下去的!”秦圆圆非常的担忧。
这个时候,“搞环保,致青春”微信群正在分享社团招新技巧。
秦圆圆在群里抛出来自己的疑问,看到另一个社团,为招新足足筹备一个月的时间,对比自己社团的情况,相差甚远。
“现在该怎么办?”秦圆圆在群里发问。
一名同学帮忙出主意,说:“可以在后续的活动中,持续招人,流水线式运营,而非卡死在一个点上。
”这给秦圆圆很大的启发,“我们完全可以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来吸引参会者,这样的新生更加契合社团使命,也是我们想要招的人。
” 垃圾项目忧喜参半 结合开学第一场的沙乡分享会《怎么看到鹿:与自然相遇的50种方法》,地点就在校内的一个时光书店,非常温馨的场地,现场来了很多人,或许也是因为签名送书活动。
当天晚上沙乡又招到了5位新生。
何义蕾,就是其中一位。
何义蕾虽然为大一新生,但是参与活动非常的积极和娴熟。
因此在“宝洁中国先锋计划”下的实习生计划,被协会推选进入到自然大学毛达博士的团队中,做垃圾议题。
通过实习生的连接点,她能够及时地接触到校外的资源,对于垃圾议题的本身,刚好也可以补充到葛怡雯的垃圾项目中。
垃圾项目的下一步工作是将可回收物分类,目前沙乡已经找到了对接的企业,企业愿意提供人力和物力。
而这方面需要与分管宿舍的校领导谈。
其中两个副领导很支持,而正领导不支持也不反对。
后来快到期末,沙乡的成员也没有时间去做这个事情了。
葛怡雯说:“我都找了好几次正领导,他的不理不睬的态度,也很让我纠结。
” 42/65 垃圾小组在各个宿舍楼的调查数据 —————————————————————————————————————— 当沙乡学堂需要做一份宿舍垃圾分类调查的时候,葛怡雯找学校领导盖章,一方面显得正式,
也可以贴在学校的宣传栏。
而校领导的回复说:“这章不能乱盖。
”以此而打发了葛怡雯。
“后来发现,在学校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这个公章,比如宿舍门后不要放快递盒,就会盖一个章。
”葛怡雯话语中带着无奈,“但是,没有公章的调查,就是没有得到学校的认可,调查起来,在同学中的可信度就很低了。
” 目前,北京桑德集团愿意与垃圾小组合作,公司一位副主任非常看好这个校园项目。
垃圾议题小组成员在等待校领导批示的同时,也努力地推行项目进度。
点评 项目团队做项目而成立社团,这是很多社团成立的原因,因为项目资金的支持,需要有稳定的团队推进。
但是,新生社团经常遭受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招新无人,因为没有名气,没有经验,没有任何可以展示的成果。
这一点在沙乡学堂展露无遗。
项目团队需要改进的是应当赋予大一新生更多的责任,他们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无团队,自己就是将军。
关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沙乡学堂 2015年5月份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属于新生环保力量。
目前社团在册会员20多名。
社团前身是国家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扶持的“碳核算调研”团队,创始人秦圆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环境调研的重要性,因此于项目间转型成为环保教育型社团,目前处于初创期。
基于语言文学专业,协会试图通过自然文学研读、环境纪录片翻译和放映、自然观察体验和实地环境调研等来搭建起校内学生和自然、环境问题的桥梁。
目前没有成型的项目活动,关注的领域比较广泛。
2015年6月,参与“宝洁中国先锋计划”,“环保纪录片翻译”、“高校垃圾分类对接企业机构调查”两个项目入选。
43/65 —————————————————————————————————————— 中华女子学院绿色心愿环保协会:迈过十年,走向新征程今天,我十岁了,风雨十年,早已不是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但依旧是那个理想,那份行动,和那从未磨灭的初心。
——风雨十年,绿心依旧!数易春秋,风华正茂;几载耕耘,硕果累累。
一个生命个体,10年是个漫长的岁月,而对于一个在大学校园里的环保协会,能走过风雨十年,一定有着很多故事。
在中华女子学院中,绿色心愿环保协会,从2005年,走到2015年,整整第十个年头,会员一届换一届,会长也是一年换一年。
在11月11日,协会上下准备为这个十岁的家,来一场大趴。
社团换届传承,靠的是实力说起筹备生日大会,在上学期期末就开始了。
初定活动方案,由刚上任会长李佳燮为筹委会总负责人,另外四人由各部长担任。
协会十周年,大家将此以本年度最高活动逼格来筹备、执行。
会长李佳燮在大一的时候,就非常的积极参与到协会的活动中来,原本一心在环保道路中做个默默无名的小小干事,没有任何竞选会长的打算,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萌生了竞选会长的想法。
李佳燮谈起参与换届的前不久,时任会长吴顺丽邀请她在食堂三楼一起吃饭,吴会长对她说:“马上就要换届了,真希望能有人可以主动出来承担这个重任,佳燮,我觉得你平时规规矩矩,做事非常的细心,绿心的未来,有这样的人来接任,多好啊!”2015年6月,绿心环保协会第十届换届选举大会正式召开。
李佳燮吃了吴顺丽给的这个强心剂,果断报名竞选会长一职。
竞选现场,发现有4位同学一同竞选会长职位,可以想象现场竞争之激烈。
评选采用打分制度,正是由于在平时中表现积极,李佳燮在学姐的打分中脱颖而出,并且顺利接任第十届会长,蒙森芸为副会长。
摆在新任会长面前的,就是协会十周年的大事情。
强心剂的药效退去,她的心里还是有着重重的忧虑,十周年怎么做,用什么样的形式,邀请哪些人参加,如果场地申请不下来,会不会举办不了? 44/65 —————————————————————————————————————— 李佳燮正在访谈居民,了解湖区情况 本部和北校区,两不误 在新的学期开始后,协会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招新上,尤其是在
2015年,是特殊的一年。
因为今年学校本部也将入住大一新生。
而往年的情况是,大一新生全部在学校的北校区学习,大二才能到本部。
北校区在昌平区,距离北京市区非常远。
同学们都说那里是学习的好地方,娱乐少、交通不便,与外界沟通就少了,也能安安心心学习。
女院有两个校区,也就出现了协会两个分部。
北校区的协会,全部是大一成员,并且可选举管理部门,因此北校区也有会长等职位。
北校区活动接受本部大环境的管理,会长是与本部对内副会长对接,保持两个地区的联络。
今年本部也加入了大一的新生,因此招新也需要在两个校区开展。
开学一个月来,招新的效果还不错,本部招到了55名新生,北校区则招到了120多人。
招新的事情花费了协会全员很大的精力,好像都忘记了十周年的大事。
招新完成后,协会内部连续召开了两次筹备组的讨论会,确定了一个初步方案——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办生日晚会,邀请北京的兄弟环保协会参与,一起热闹一番。
此时,李佳燮等人的心非常焦虑,因为距离十周年大会已不足40天了。
黎明前的黑暗 当时协会正在向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促进会申请一个小额资助项目,项目完成时间在11月底,可是10月20号项目才获得通过。
“这不是难为人嘛!”李佳燮郁闷道,看来只能往后推迟一周了。
可是这样一来,与十周年生日会的日子又非常靠近了。
如果把生日会推迟一周到11月中旬,北京的天气非常寒冷,户外的活动就更加难以实施了。
既然促进会的项目通过,就必须执行,延后到11月7、8日。
这是该月的第一个周末,举行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这样一来,指导老师就需要开始联络了。
找哪位呢?协会的吕秀怡正参与“宝洁中国先锋计划”的实习生计划,导师正是自然大学鸟兽学院的胡春梅老师。
胡老师在动物保护方面有许多经验,因此非常适合邀请来参加动物园举办的生物多样性活动。
在动物园,胡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动物们的世界,讲解动物福利,唤醒同学沉睡的保护意识,激励大家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宝洁中国先锋计划”里,有着近20位导师资源,关注不同的领域。
在宣讲会上,自然大学潘庆安曾经说:“环保社团的活动领域,基本逃不过自然大学关注的领域范范围!”这个导师的资源库中,不仅仅有自然大学的负责人,还有绿行未来的老师。
在奥林匹克公园举行的是定向越野及生物多样性宣讲活动,就邀请到绿行未来的宁佐梅老师讲解有关于植物多样性的那些事儿。
“有了两位导师的指导,给这个活动很多的帮助,减轻了人力成本。
”副会长蒙森芸说,“这两天的活动效果很不错,每一个活动都近30人参与,总共达到了120多人次。
有点不足的地方是人数已经过多了,比如在讲解动物的福利的时候,个别同学离得很远,听不清,索性就自己玩了。
” 45/65 —————————————————————————————————————— 促进会的活动一介入,感觉又给筹备组有了个托词,迟迟没有敲定生日会的最后安排。
这时候,有个人看不下去了,她就是第八届会长凌丽。
在绿心人看来,她永远是一个“多管闲事”的老人家。
虽然她已经卸任两年,但还是经常参与协会各项活动,并且还参与事情的决策。
她说:“绿心给了我很多,我就是想经常回到这个家。
”就在生日会的前一周,她召集筹备组成员,确定了活动在本校举办,梳理了活动事项,把每个任务落实到个人。
这样,大家才真正的行动起来。
“确定好安排,大家都非常的积极了。
我一直不好敲定活动。
”李佳燮的话语透露着新任会长的稚气。
十周年趴,是所有绿心人的趴 11月14日下午2点,中华女子学院内,绿心环保协会十周年庆祝活动正式开启。
50多人齐聚在小活动室,一起回顾过去历史,有趣的故事,有趣的人,温暖和舒心。
2005年,中华女子学院绿色心愿环保协会正式成立投影仪上,放映着刚成立时候的照片,一幕幕,一年年,放映到学姐们经典搞笑画面,引得台下阵阵哄笑;放映到一起在食堂里向陌生同学宣传“光盘”行动,协会上下回忆着当初那份环保的勇气;放映到一起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进行定向越野,有人重燃了那时的冲劲;放映到在小学做环境教育,有人在想那可爱的小脸庞,现在也应该褪去了稚气了吧! 46/65 —————————————————————————————————————— 绿色心愿环保协会十周年晚会现场 聂惠梅,曾是社团的风云人物,大家都喜欢叫她梅子姐,这次也应邀回到母校,来为绿心祝福,
她说:“真的好久都没有这么开心了,外面社会工作累了,就回一趟绿心,这里是我的一个家,这里有姐妹,我的家人,这就是协会给我的感情吧。
” 晚会的最后,在一群欢声笑语里,大家手拉手,一起唱起了协会会歌《心愿》。
《心愿》 绿色是你的眼神 梦想山水无痕 自然不是一个传说
亘古不变地拥有 绿心是一扇成长的门女院有一群亲爱的人 环保是一段路程沧海桑田的追寻 那些我爱的人那些绿色的心那些环保的誓言一遍一遍 那些爱我的人那些彩色的梦那些环保的誓言一遍一遍 绿色是你的眼神梦想山水无痕 自然不是一个传说亘古不变地拥有 绿心是一扇成长的门 女院有一群亲爱的人 环保是一段路程沧海桑田的追寻 那些我爱的人那些绿色的心那些环保的誓言一遍一遍 47/65 那些爱我的人那些彩色的梦那些环保的誓言一遍一遍 —————————————————————————————————————— 我们都曾有过一张天真而忧伤的脸手握阳光我们望着遥远 轻轻的一天天一年又一年长大后我们依然还会再爱着心愿 轻轻的一天天一年又一年 长大后我们依然还会再爱着心愿 长大后我们依然还会再爱着心愿 前方路上漫漫 十周年,有的社团总结了十年来的运行模式,育人手法,为未来的十年给予传承和指导。
那绿
心环保协会呢?有没有总结优秀的成果,有没有给未来社团方向指明方向?难道除了举办一次大趴,一起闹腾闹腾,就不留下什么了?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们社团确实没有做一次社团梳理。
未来的十年,协会将走向何方?”会长李佳燮解释说,“社团在未来是不可能发生多大的变化,因为社团的人每年都不断的更替,这就是社团的宿命。
” 绿心社团在整体上并无一个整理的统筹思路,对于未来的把握有些欠缺,对于项目活动执行的缺少主观能动性。
社团是归属在学校的社团联合会管理,举办活动都需要申请,虽然增加了规划性,却降低了社团的主动性。
谈到这个学期的计划,“我们现在还在等社联开会,才便于设计我们社团的活动计划。
”李佳燮说道,“所以不确定性,让这个学期都不规律,更是让我们对于未来的十年没有重视。
” 十周年只是一个梳理协会的计划,更多的责任放在每一届的负责人,每个计划在每个学期,每个月,每一周。
我们相信,绿色心愿环保协会在走好当下的这一步,能回顾到过去的一步,又能看到即将走出的一步。
点评
一、绿色心愿协会是个综合性的环保协会,环保公益活动都积极的参与,范围广,传统的活动有地球一小时、绿色营小组、水果代贺卡、盆栽义卖、乐水行等,因此不仅仅在校内,在整个高校环保社团中,有着比较高的亲和力,也积累了很大的名气。
二、协会在项目的传承方面,做得很优秀,然而在人的培育传承下,没有可循的模式。
重要的会长职务传承,有着前提的沟通与储备,这点是做得好的。
在一个协会的十周年,应该有着一个继往开来之形式,把协会历年优秀人才聚集起来,作为一个家的联络。
绿心已经做了一份历年的成员名单,然而,如何使用好这份名单,对于已经退出协会的成员,如何能为现任会员提供帮助,生活上,工作中,这都是需要一个机制的建立,仅仅靠无形的家文化,是不够的。
一个协会的真正成熟壮大,体现在突破校园管理思维。
关于中华女子学院绿色心愿环保协会 48/65 —————————————————————————————————————— 中华女子学院绿色心愿环保协会是一个公益实践性质的社团,传承着纯粹坚定的绿色梦想及不放弃精神。
协会现有在会会员200余人,为学校规模较大的校级社团之
一。
协会始终坚持“一家人”的协会理念,让每一个会员在家一样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开心环保。
协会的宗旨在于激发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大学生真正起到环保先锋作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身体力行,微笑环保。
目前协会已具备完善的组织架构和运作制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团文化,成为传播环保意识和塑造人格的沃土。
协会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利用各界环保资源,提高环保志愿者的综合素养和实践水平,为女院学子创造更多更有创意与先进理念的学习机会,为首都高校,为社会的面容贡献大学生的微薄之力,增强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保护地球家园作为社团的使命!
49/65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绿色志愿者协会:项目和人才,两手都要抓 林廊满漠暑期社会实践在2015年5月份,协会收到来自环保机构自然大学“宝洁中国先锋计划”项目中的邀请函, 随后社团管理层人员召开会议,就暑期实践讨论是否申请该计划以及申请什么暑期项目的议题。
绿色志愿者与SEE生态协会老师合影在社会实践项目主题的选择上,协会成员各有自己的想法:有人提出可以去偏远的地方支教,给予那里的孩子更多的关爱,有人提议去做北京的水污染调查,还有人提出去做家乡工业重金属污染调查等等。
这时陈帆会长说话了:“去支教的团队很多,而且今年我们已经组织了另外一只队伍去山区支教了,利用本次“宝洁中国先锋计划”的支持,我们作为一个绿色环保类社团,可以做一些更有我们社团特色的活动——关注环保、关注污染受害者。
”经过谈论,最终确定了以探访沙漠治理为中心的“林廊满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协会的新闻中心部长阮子渊担任队长,部分协会成员和校内招募成员共同组成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小组。
此次团队调查的地方——阿拉善盟左旗巴彦浩特镇及其附近嘎查,位于内蒙古西部,背倚贺兰山,气候区划上属于干旱区。
历史上,阿拉善左旗曾经是水草肥美的绿洲,但由于过度放牧和梭梭柴的乱砍滥伐,上世纪60、70年代起走上了沙漠化的道路,并于90年代到21世纪初到达顶峰,以致阿拉善左旗阿左区域内沙漠广布。
如阿左市边缘到通古勒戈村的20多公里范围内以前有茂密的绿植生产,现如今植被破坏严重,近乎荒芜。
7月11日,团队成员如期来到北方大漠阿拉善,领略了这里的碧蓝明净、大漠孤烟。
稍作休整后队员们便开始访谈工作,深入沙漠边缘的通古勒戈嘎查和希尼套海嘎查,从村民那得到第一手资料,了解到近些年沙漠化的变迁和对他们的影响,并间接了解到了政府和阿拉善SEE等环保组织关于沙漠化治理的举措。
50/65 —————————————————————————————————————— 团队成员访谈当地居民从村民的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其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还有他们的防沙治沙意识。
比如一位正在田间劳作的农民向成员反映在生产过程中普遍采用漫灌的灌溉工艺,进一步导致了地下水资源的减少——目前打井深度已经从以前的2~3米增加到10米左右;就餐饭店的老板表示当地沙漠旅游业才刚刚兴起,主要依托的是周围的月亮湖、天鹅湖等沙漠湖泊,同时对应的沙漠旅游也因为发展的问题导致可以实际参与的活动项目偏少。
在与通古勒戈嘎查长的交谈中,看到了区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以及改善当地居民居住条件上做出的努力。
与此同时,也了解到这些有效的治沙帮扶政策在基层的部分执行力度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好——年轻人外出务工,嘎查养老问题严重;虽然有上级农业部门派下来帮助农民解决种植问题的专家,但是向上反映问题的渠道并没有得到完全的疏通,仍存在部分困难难以向上反映的问题。
“我们将会把这些问题写在报告里,后面提交到上面的部门。
”队长阮子渊说道。
通古勒戈嘎查长接受团队成员的访谈7月12日,这是调查的第二天,团队进一步深入沙漠边缘,来到了希尼套海嘎查。
在与当地的一个农户的交谈过程中,他告诉成员:“这儿的沙丘干旱时前进,下雨时后退,这些年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边缘的一排树木有沙拐枣,也有一些枝叶繁茂耗水量高的树木。
”据老农所言,这些树木 51/65 —————————————————————————————————————— 是在人民公社集体生产的时候种下的,后来包产到户以后就归个人管理了,也就是说,这片区域并没有成气候的防风阻沙林。
一位正在家中休息的居民向队员反映,他们需要雇用推土机反复将沙丘往后推,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经济负担。
通过两天的实地调查以及部分成员在巴彦浩特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调研团队向当地居民和来到当地旅游的游客了解他们对于沙漠化的认识,团队初步归纳出当地沙漠化治理的一些现状——如沙漠化治理并没有切实改善居民生活,地下水位下降严重等。
在沙漠边缘行走,每个人都能体会沙漠和居民生活的相互关系。
“当你看到,一些农田边缘的沙丘已经堆到5米以上的高度,时刻威胁着庄稼,你就不得不考虑其他的谋生手段。
”团队成员施凯翀感叹道,“所以这里的一些居民开始凭借沙漠旅游业谋生。
” 阿拉善全盟降水量从东南部的200毫米,向西北部递减为50毫米,而蒸发量则由东南部的2400毫米,向西北部增高到4000毫米,不计及人类因素,自然耗水已是补水的12-80倍。
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是导致阿拉善沙漠化的重要原因。
老师介绍沙漠植物于是此次考察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关于沙漠治理中最为重要的水资源问题。
在接收到SEE项目组负责人的邀请后,团队成员参观了他们的高效节水示范基地和治沙科研示范基地。
项目组的许老师指着前面说:“前方就是我们种植的草方格。
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网状的草方格如同无生命的沙漠微型防护带环环相扣”随行的专家李教授向同学们介绍的是梭梭在沙漠地区重要作用。
团队成员在节水示范基地参与了田间劳作,亲身了解了当地地下水位下降的紧迫性和及时治理的必要性。
之后跟随许老师来到项目组的总部,通过许老师放映PPT文档和视频,他向我们深入讲解阿拉善的沙漠化形成原因和阿拉善SEE的针对性项目。
团队成员随后和李教授进一步交流,由他解答了同学在调研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和一些疑惑,也了解了当地的民族构成和变迁,对阿拉善的文化及历史有了笼统的概念。
52/65 —————————————————————————————————————— SEE生态协会老师介绍节水植物种植情况“是否要去腾格里经济开发区?”这个问题上,团队成员发生了分歧。
有些人认为去是有必要的,因为需要把项目行程落实到位,把每一步都认认真真的完成;而其他的成员则认为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开发区没有联系好,去了也拿不到实际的结果,再加上前期的调研工作已经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目标,又何必走马观花。
团队队长阮子渊秉承公平投票原则,更多人选择了放弃去开发区。
这直接导致了实践任务按计划只进行了一半就被迫放弃。
这是本次团队实践遇到的最大问题——中途改变行程,究其原因是前期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及没有良好的安排实践时间。
“这是我们这次实践活动的教训,我们将吸取这次教训并努力做好下一次的活动。
”阮子渊说道。
毕竟本次实践队员来自不同的天南海北,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对此次任务的看法和追求的目标都截然不同——比如有些人主张节省开销,有些人主张在一定程度内适当改善生活条件。
团队出发之前没有确立好的基调,实施过程中,就会出现如此多的不同问题。
此外本次实践活动的参与同学大部分是第一次进行活动。
故在访谈过程经验不足,社交技巧也不够,访谈的效率比较低,有几个访谈的问题比较重复单调,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意义,这也是他们在访谈结束后回想反思才发现的。
同时访谈当地居民口音问题增加了后期整理的困难。
施凯翀说道:“虽然基本完成本次实践活动任务,但总的来说本次实践任务与我的预期差距较大。
本次实践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但在克服这些困难后,我们发现了沙漠边缘地区人民生活的一些困难,认识到该地区沙漠化治理的根本困难还是在于经济,还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经验。
同时,在本次实践中与自然大学的环保大咖们、阿拉善SEE生态组织的专家老师们的交流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 53/65 —————————————————————————————————————— 优秀会员张飞超与水结缘在绿色志愿者协会中,有一名资深志愿者,叫张飞超。
今年才刚刚大
三。
张飞超原本只是绿色志愿者协会内的一员,在协会学长吴亮的带领下开始参加乐水行活动,并 逐步了解自然大学,从大二开始在自然大学做志愿者的工作。
大一时候,他就代表协会组织开展乐水行活动,带领协会成员走出校门关注北京的水污染。
到
了大
二,他在自然大学志愿服务,有了更多的活动资源,帮助协会“引进来,走出去”。
引进来是指将其他兄弟社团和环保NGO的活动加以改造引进协会来,比如自然大学的“无烟北京”、北京宣教中心的“北京高校活动文化季”等等,同时对于协会内比较活跃的同学,张飞超引导其参加更多的校外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比如协会的阮子渊,在大一时比较活跃,张飞超及鼓励阮子渊多参加校外活动,最终阮子渊成为2015年世界水日乐水行项目组的一员,负责京外地区的团队招募工作。
“这对于他本人和协会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张飞超强调说。
2015年5月份,张飞超正式加入“宝洁中国先锋计划”项目,担任实习生。
工作之初他负责招募北京的高校环保社团参与项目,由于之前有环保社团的参与经历,积累了一些人脉关系,在最初的招募过程中很顺利。
但到后期,发现一个问题,由于项目组公开招募的时间比较晚,很多社团已经确定了暑期的社会实践项目,使得后期的社团招募举步维艰。
这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挖掘新的环保社团来参与项目,同时对社团自身发展来说也十分有利。
在这段时间,张飞超通过各种手段来联系之前没有联系过的社团,甚至跑到学校社团,找负责人当面来谈,邀请他们加入。
最终,在他的协助下,本次项目社团招募工作顺利完成,共招募到20个社团。
54/65 —————————————————————————————————————— 张飞超虽没有具体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的某一个项目中,但他基本每个项目都有所了解,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将社团活动的现场情况及时传播出去,同时也将社团遇到的现场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应的导师,做为社团和导师之间的沟通桥梁,使暑期社会实践顺利高效的开展下去。
在后期北京水污染调查项目中,张飞超结合自己之前的乐水行环保经历,引导参与计划的社团制定了以“滚蛋吧,臭河君!”为主题的北京水污染调查方案。
全部的社团分为五组,分别开展对五条污染比较严重的河流展开为期两个月的调研,张飞超与社团骨干们一起想点子进行水污染治理的倡导,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包括社团给环保局写公开信、与水务部门开展座谈会等等,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河流保护的热情。
“社团之间的交流,通过这样实际的环保行动,共同生长,这样的感情才会长久,同时也把环保的事儿做了。
”张飞超对于这个行动是比较满意的。
绿协给了张飞超一个做环保的跳板,让他能够广泛的感受环保现状,体会到做环保的紧迫感;参与到“宝洁中国先锋计划”,使他能够站在更高的一个平台上来做环保,整合他这两年来在环保社团资源,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同时在这个平台上,他也将之前的想法逐步的变为实现,在环保之路上越走越远。
三年的环保经历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不仅仅是在行为方式上,在思想观念上更是影响一生。
“我现在读的是煤矿安全工程,通过课程学习,我了解到在煤矿开采及使用过程中,对环境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地表塌陷、江河断流、大气污染等等,同时我也感觉到环境保护意识与环境保护力量的严重不足,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
”张飞超思考着,“所以我在想,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决定继续在煤炭行业发展,因为这个行业特别需要有环保意识的领导干部,能够从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来切实落实环保措施,自上而下的来改善这个行业的现状,走绿色发展之路。
” 点评
一、民主是很好的,是建立在共同的目标基础上。
一个好的团队应当有统一的意志和目标,这是需要在团队组建的时候,就需要统一思想的人,是要有魄力,是团队负责人,有决定权。
55/65 ——————————————————————————————————————
二、一个环保社团人员的成长,是行动的积累,这是量的累积。
张飞超就是参与了很多环保小行动,参与了,熟悉了,有了经验,有了自信,这就是环保人才水平提高的保障。
关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绿色志愿者协会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绿色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由学校的两名硕士研究生发起创立,是学校现有社团中最早成立的社团。
是一个以了解自然,热爱生命,倡导和平,保护环境,服务大众为宗旨的公益性社团。
协会在历届会长的带领下逐渐发展壮大,凭借自己的热情和责任心和对环保的热爱,开展了一系列公益环保活动,用实际行动为我们祖国的环保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协会从成立以来,就与各个兄弟学校的环保社团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互通有无,不断交流,为开展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增强了我们做环保的信心。
主要的项目为“熄烟行动”、“地球一小时”、“乐水行”、“四维助教”、“学长的火炬”等。
56/65 —————————————————————————————————————— 北京林业大学绿手指环境保护者协会:队长你怎么能受伤!!!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唯一的饮用水源供应地,水库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市民生活保障及城市发
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潮河和白河是密云水库主要入库河流,其入库水质对密云水库水质有直接影响。
2015年,北京林业大学绿手指协会参加“宝洁中国先锋计划”,并在7月20日-25日组建调研团队,选择密云水库上游的白河及附近流域进行实践调研,希望对其进行水质检测,并实地考察影响当地水质的因素。
队长受伤,指导老师懵了 “老师,您好!我的大腿受伤了,走路有困难,要回家做手术。
暑期实践活动将由我们团队的江浩麟来带领。
”活动开始前一个星期,绿手指队长王嘉豪致电导师陈小雪。
陈小雪老师在了解清楚王嘉豪的伤势后,便询问实践团队工作交接的事情。
王嘉豪表示一切妥当,指导老师也就将心放回肚子。
“交接只说了行程,取水样这个知道。
做问卷不知道。
”江浩麟在接过队长责任之后,对于本次活动仍然不是很明晰。
并且本次调查活动需要前往云冶矿业周边包括白枣裕尾矿库、白马观河检测水样。
但是踩点的时候只有王嘉豪一人前往,其余队员均不知地点。
到了实践那天,陈小雪老师才见到团队成员,获知以上信息,陈小雪瞬间懵了!因为,实践地点只有指导老师知道在哪里。
这就意味着,指导老师将变身队伍的领队!!陈小雪认识到情况的严重性,决定亲自带队全程指导,务必完成好此次调查行动,让学生们学习到水知识。
经验几乎为零,水样检测突破 队伍中除了王嘉豪,其余队员都是大一的小鲜肉。
对于大多数人,这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实践经验,面对野外的水质环境,这种陌生既让人感到陌生又让人觉得兴奋。
在实践开展前,水样检测仪器对于其他队员们只能说见过,没有真正使用过。
现任队长江浩麟在协会是水环部部长,曾经在校内做水足迹等活动,他对水样检测仪有过一些了解,但是经验也不多。
所以他自己对这次暑期的实践调查,是非常感兴趣。
“我们此次所携带的仪器设备均是方便携带的,精密仪器和大而重的仪器我们放在学院实验室,将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测量。
我们利用所带仪器对水质进行尽可能全面的测量。
”江浩麟说道,“这是一般团队做不到的,我们本身就是学环境专业出身的,对水质的各项指标以及测定方法都比较了解,同时还可以巩固我们所学的专业课知识。
” 57/65 —————————————————————————————————————— 按照实验原则,水样样品放置时间不超过允许时间。
在测完数据后及时把数据做存档处理,妥善保存。
但是由于水样检测指标很多,没法即时检测,缺少经验的他们不得已省去一些指标的检测。
在自然界河流的浊度一般在:15-3000之间,而水库、湖泊水的浊度一般在:1-500之间。
团队的几个取样点的水样浑浊度都在5以下,可以说是非常清澈。
PH方面,水质均为弱碱性,为正常水平。
所监测的水质有三处为20mg/L,其余均为5mg/L以下。
六价铬离子浓度方面,合格浓度为0.05mg/L以下,调研团队的监测数据中有两处浓度在0-0.05mg/L之间,其余均为
0。
氨根浓度方面,合格浓度为0.5mg/L,检测的水质数据均为0.5mg/L以下。
“密云水库尾矿库周边水源水质在我们所检测到的指标上看,不存在超标或者是违规的情况。
”江浩麟总结说。
意外的安排,记忆深刻 第三天的实践活动是前往大关桥至沙坨子段白河进行环境观察和水样检测。
陈小雪老师告诉队员们,那段河风景非常好,又方便下去,因此会有很多游人前去游玩,但是他们却留下很多很多的垃圾。
作为环保卫士,我们应该力所能及,在进行环境观察的过程中,将看到的垃圾捡走。
58/65 —————————————————————————————————————— 成员王健宇说:“人生中值得回忆,尤其是白河捡垃圾„„我的专业是环境科学,对于环保理解,远不如自己去发现,去实践。
比如捡垃圾,去矿渣考察,访问当地村民,都是非常有冲击的行动,比起影片的效果大多了。
” 行程安排有序,欠缺长期深度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上8点出发,13点到达西湾子 上村燕山学堂,安排入住 午 下徒步到达白枣峪尾库矿,检中测周边水质,了解尾矿库的午由来、发展、隐患 村民对铁矿影响的认知问卷调研 白河上游区段徒步行走及环境观察,取4个点测水质,与当地居民交流旅游业发展对白河的影响 总结水质影响因素,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返程 晚1)村民对铁矿影响的认知下问卷培训午2)分享与交流 1)问卷总结2)分享与交流 分享及交流 “时间安排,太累了,失去了真正去探究问题的精力,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但是由于身心疲惫,不太有精力去弄。
”本次实践活动负责新闻稿的队员孙青林还表示,“一天到晚挺忙的,采访的时候一直说说说,到最后没刚开始那么活跃和激情了;晚上回来交心得,写新闻稿,挺累的。
” 陈小雪老师解释说:“这在学生的实践调查活动中是很正常的,在有限的调查时间,能做的已经很好的。
希望是增多时间,长期地去挖掘这些环境问题,才能更好的提供解决的思路。
” 虽然队员对本次实践活动的准备不够成分,但是如果下次还有这样的实践活动,江浩麟表示说他们还会申请支持参加,并且在本次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做出改进。
“前期比较明确的目标和方案,要有一个更加靠谱,更加落实性的目标和方案。
这需要详细的策划方案,实施的时候更加有侧重性。
”看来,江浩麟心中已经有了下一年的行动方向。
结束后,成员们纷纷对此次暑期实践调研表达了自己的感想与体会。
成员姚璐说:“在北京学习生活一年了,说来惭愧,我基本上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除了学校我几乎只有在海淀区、火车站和机场留下足迹,所以这次密云走水活动对于我而言,也是一次很好的欣赏北京山水风土的机会。
” 成员杨惠伊表示:“之前因为一些变故,本来准备打算放弃这次机会,但是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都不知道你将拿到的是什么,所以20号我用了20分钟收拾背包,加入了大家的队伍。
59/65 —————————————————————————————————————— 之后几天所经历的精彩生活,确实让我眼前一新,虽然之前也有过类似山中经历,但这次是真正完全靠自己,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起为了为环保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而做出的更有意义的旅行。
” 尽管前期有些不足,但是绿手指协会基于去年的实践经验在后期有所提升。
在回到学校后,团队成员对数据和文档都进行了整理,做了充足的工作。
在校内40多个的实践队伍评选中,本次调查获得了校级优秀社会实践论文二等奖。
点评
一、绿手指队伍领队的更换,确实给队伍的实践活动开展造成了一些不便。
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导师明显感觉到队伍缺乏主导性,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导师进行行程安排。
二、为了防止类似意外情况的发生,实践团队需要更多的成员参与到前期的活动当中,可以确保项目的信息能被更全面的接收和理解,也不会耽误队伍的进展,确保实践团队有更多的自主性,从而可以更加切身地去发现问题,提升队伍的环境观察能力。
三、实践队伍导师的辅导应该不止于实践过程专业知识的输送,前期的辅导也是非常的重要。
导师的资源不仅局限于导师本身,Ta还可以为实践队伍带来更多的资源,导师是实践队伍通往更多资源的一扇门。
因此,实践团队需要在前期和导师进行更加充分的沟通,让导师明晰团队中的现状,以便导师向队伍输送资源,让队伍的实践活动发挥的最高水平。
关于北京林业大学绿手指环境保护者协会 北京林业大学绿手指环境保护者协会是一个校级十佳社团,社团主打的地沟油变肥皂和高校节能项目广为人知,有很大影响力。
绿手指坚持以“愿手指所指之处皆为绿色”的理念,协会成员有着稳固的专业知识基础,优良的专业仪器设备,更重要的是绿手指人有着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心用实际行动为环境保护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绿手指开展暑期走水项目已有多年历史,包括平时的走水和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现已完成朝阳水系、门头沟水系的调研,并出版了一本题为《朝阳水系生态文化变迁记》的成果书,已收录在朝阳区水系博物馆中保存。
门头沟的水系调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开展的对矿区修复的调研活动获得了优秀成果奖。
60/65 —————————————————————————————————————— 中国农业大学绿脉环保协会:青海湖边可爱的人 2015年元旦,一个美丽的邂逅,让小泊湖的哀怨与美丽深深地印在了时任绿脉会长于英钗的心上,从此与小泊湖结下不解之缘。
小泊湖,距湖东种羊场西北约6公里处,傍依青海湖,几年前,政府想要开放成旅游景区,在当地牧民南加的带动下,成功守护住了这片自然生态保护区。
这一年暑假,她第三次来到了这个神圣的湖泊,与她同行还有16名同样怀有想要为小泊湖保护站献一份力的社员和他们的导师邵文杰。
这是在“宝洁中国先锋计划”支持下展开的一次行动之旅。
小队同学在环湖公路上捡拾了很多袋垃圾在十五天的实践中,他们在来邵老师的陪伴与指导下身体力行地开展以青海湖垃圾处理为主的调研,发现景区开在治沙区这一让人感到滑稽的现实,看到除了掩埋就是露天焚烧的垃圾处理方式。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出发前原定的“青海湖千条保护行动”由全组成员以绕青海湖骑行的方式记录观察青海湖支流状况,并同时在各个地点进行垃圾、贩卖湟鱼的调研和宣传环保。
但当他们到达当地以后,团队发现仅仅是骑行的环湖公路并不能顺利达到青海湖的支流,道路过于复杂,而且还没有当地人带路,贩卖湟鱼分子较猖狂的情况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夏季是当地的旅游旺季,政府部门对于垃圾场的严厉看管使得队员无法进入。
邵文杰导师了解到这情况,组织团队集体开会,经过激烈的讨论与商量之后,他建议将实践的重心放在帮助南加老师上,协助宣传他多年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以及珍惜动物的经历与经验上。
团队听取了导师的建议,并认为宣传与媒体的力量更为强大,能促进更多人关注青海湖生态,比几个学生蛮干更有效。
早在出发前,邵老师向团队介绍了南加老师积累了20余年的环保工作经验,但由于南加老师自 61/65 —————————————————————————————————————— 身汉语表达等方面的困难一直无法得到有效传播。
因此,小队在前期就准备了大量的工作,到达保护站后第二天,小队成员们就开始着手整理资料,将南加老师电脑及硬盘里共计600G的照片、视频、文字等资料分九个大类整理,并以此为素材,将南加老师之前做过的用于对外介绍的PPT重新修改补充。
同时,小队还精心编纂了一本《南加:青海守梦人——走进小泊湖保护站》的iebook,主要从四个方面详细的像读者们介绍南加老师20余年所做的环保工作。
“这是保护站第一个最为详尽的图文介绍资料。
”于英钗自豪的说,“除此之外,我们为保护站申请了微信公众号,至今仍在帮忙管理推送。
” 队员们每天晚上开分享会交流一天的经历和心得体会小队另一个最让他们感到成就感满满的的事情莫过于帮南加老师完成了他多年一直想要做但没有足够精力做成的一大心事——建设小泊湖保护站展厅。
从构思展厅格局到设计各个展区内容到动手展厅布置,搬圆木、安木架、磨水泥洞、搬挂缴获的渔网、绘墙壁、贴挂图片„„小队都全程参与了。
他们在邵老师的指导下和当地的藏族志愿者们争分夺秒一起动手,在临走前,将展厅雏形布置完毕,得到了南加老师的认可。
62/65 —————————————————————————————————————— 布置展厅之挂渔网十五天只是一段实践历程,实践小队的每一位成员都亲眼领略了青海湖的美,也亲眼目睹了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的情况。
在环湖公路垃圾调研并且捡拾垃圾的过程中,有骑行的游客们为他们竖起大拇指,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赞许。
“这些天邵老师还给我们讲了许多小泊湖以外的事,让我们知道了青海湖面临着河流持续干涸、泉眼枯竭等诸多严重问题。
”于英钗说道,“在我们了解了湟鱼保护在食物链、生态环境层面的意义后,也同时听导师讲解了湟鱼盗猎的背后的利益链条,这更让我们感知自己肩上的责任。
”处理环境问题的棘手、与政府、藏民的交流与协调、盗猎集团猖狂让他们真正零距离接触社会的复杂性。
在每一天晚上分享会的交流和激辩中,在一日三餐每一顿自己动手做的素餐中,在团队的合作分享中,队员们内部以及与其他学校的小伙伴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回到北京学校后,他们通过开展暑期实践分享会等告诉更多的人,并通过校内外实践答辩等获得奖金,前后三次捐出11500元给南加老师用于生态保护,以尽绵薄之力。
“我们学生希望不仅仅有行动,还能在资金上帮助到环保行动者。
”于英钗说道。
在青海,他们许下下一年暑假还回去的约定,他们为社团许下以后每一年都要争取回来做一些事情的约定。
点评 学生暑假调查团队经常面临的是实际的环境问题与调查预期不一致,坚持也好,改变也可,关键是如何做到“力所能及”。
此次团队在导师建议下转变方向,落实了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并且也能感受到青海湖的生态问题。
关于中国农业大学绿脉环保协会 中国农业大学绿脉环保协会诞生于1996年,由原先的中国农业大学东区环保协会与西区绿洲社于2005年4月22日合并并更名,生日就定在4月22日。
绿脉环保协会专项从事社会、校园 63/65 —————————————————————————————————————— 环保教育宣传活动,野外环境科考的公益类学生组织。
为了和谐家园的共同理想,为了碧水蓝天的不变追求,本着“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环保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战略,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宗旨,以提高校内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素质为己任,开创环保的新天地,营造和谐美好的农大校园。
64/65
声明:
该资讯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发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