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开局,全新期待,微信公众号保存的文章在哪里

公众 2
2016年12月28日星期
周刊 探索治校之道展现办学智慧 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微信公众号:第一缕阳光 主编:齐林泉编辑:齐林泉设计:王星舟电话:010-82296589邮箱:@ 05 年终特稿 全面开局,全新期待 代蕊华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小学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的一年。
回望一年精彩 回眸2016年,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中西部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教育精准扶贫等系列工程系统推进,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显著提升;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学校章程建设规范有序,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加速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高考改革试点工作稳定进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考试招生录取模式成为中考改革的新亮点;教育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出台,“互联网+教育”带动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的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彰显;《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系统阐释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征以及落实途径,深入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新抓手、新生长点;《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出台,强调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业务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谱写了学校党建工作的新乐章;学校法治教育工作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实施,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不断加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迈上新台阶;《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颁布,为有效预防和遏制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保护未成年人平安健康成长构筑了安全屏障;各地积极探索办学实现新突破,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为学校教育改革注入新活力,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共生共享。
回望过去的一年,中小学教育的百花园里硕果累累,精彩纷呈。
新的时期,我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当前学校建设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办学理念陈旧、体制机制僵化、育人模式单
一、应试倾向突出、缺乏办学活力等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学校教育改革攻坚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开拓未来空间 “十三五”期间,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等重要任务,对学校建设提出了 更高要求,也为学校教育改革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更加关注立德树人——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的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也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要旨。
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在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新形势下学校办学的前进方向和更高要求。
一方面,学校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把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生健康成长上;另一方面,要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的时期,特别要关注学校党建工作。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灵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强化各级党组织的领导责任意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从严治党,把党的建设摆在了更加凸显的重要位置。
中小学党组织是党在学校中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必须健全完善 学校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全面提升学校党组织建设水平,推进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为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更加关注教育治理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国家管理教育方式的重要变革,学校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立足点。
在继续推进管办评分离的背景下,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充分体现多元、讲究民主、注重法治,建立现代学校内部治理机制,完善校长负责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家长委员会和校务委员会,形成多元主体共治共管的治理格局,以“更加现代化”的学校治理,为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驱动力。
新的时期,尤其要关注依法治教。
依法治教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必由之路。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教进程中,要保障学校办学的各项活动符合法律法规,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要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不 寻找共同的家园何学锋供图 断彰显和巩固其作为“基本法”的核心地位,更好地发挥章程在学校建设发展、深化综合改革和依法治校中的重大作用;要转变学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法治校园营造和谐氛围;要加强法治教育,培养和提高师生员工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让依法办事的法治精神成为每个人的信仰。
更加关注教育公平—— 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指引中国奔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其中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发展的价值取向。
共享是教育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为教育公平赋予了新的内涵。
最近公布的由亚太经合组织(OECD)组织的2015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结果表明,由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组成的中国部分地区联合体与上海单独参加的成绩相比较有较大变化,充分说明了我国在教育均衡与公平方面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新的时期,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成果,仍将是教育领域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通过合理 配置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改造薄弱学校,逐步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教育差距,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实施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虽然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而在学校层面,更需要关注每一个孩子,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把教育的阳光播撒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更加关注教育质量—— 提高质量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树立新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新时期,要克服只关注近期、只关注数字、只关注升学的质量观,改变把教育等同于教学、把教学等同于应试的状况。
我们关注教育质量,要坚持全面、多元和发展的观念。
既要关注教育的产出,又要关注教育的投入,更要关注教育的过程,要同时关注学生的质量、教职工的质量、办学条件的质量以及学校工作的质量;既要关注教学质量,更要关注教育质量,并适应不同主体的需要,充分考虑适合的才是更好的;既要关注当前的质量状况,更要关注长远的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新时期的教育质量观为学校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要求我们更加关注以人为本,坚持顾客至上而不仅是外部质量标准的观念;更加关注多元协调,教育质量的形成绝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充分配合;更加关注教育的全面、全员、全程,充分体现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建立健全学校全面质量保证体系;更加关注持续改进,不断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改变教与学,注重内涵发展,适应多元需求,体现办学特色。
在提升质量过程中,尤其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按照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市八一学校所作的重要讲话的要求,“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不断提升教师和校长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真正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回眸2016年,中小学教育事业写就了一份精彩答卷;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在凝心聚力、直指民心的改革形势下,学校发展将会谱写出更加绚烂的篇章,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作者系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声音 我的2016:在体系变革中迈向现代学校 程红兵 2016年,是明德实验学校外延进一步扩张的一年。
继去年兼并碧海小学成立明德碧海校区之后,今年9月碧海校区开始招收初中学生,明德一校两校区——香蜜校区和碧海校区,分别都有了初中和小学。
今年明德开启了高中招生,8月底迎来了第一批学生。
随着学生的大量增加,教师也大量增加,教师培训、干部培训就成了一件大事,教育价值观的培训、教育教学技术的培训、教育管理能力的培训,刻不容缓。
2016年,是明德实验学校内涵进一步增加的一年。
学校组织结构需要适应学校的发展变化。
随着校区的增加,学生、教师的大量增加,学校实施委员会制和学部制结合的管理模式,学校分成高中部、初中部、小学部,学部负责学部内部所有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委员会负责学校相关工作的统筹协调。
条块兼顾,扁平化、低重心,学部管理直接到班、到课、到人。
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的法人治理结构已经形成。
而伴随学部制的开始实施,必然会在干部和教师中出现本位心态与本位行为,其正向意义是主体责任意识强,其负面意义是界限过清,甚至以邻为壑。
如果不加教育、不加约 束也会上升到本位主义,那最后结果就是各自为阵,各行其是,没有大局观念,缺乏整体意识,这是我们必须防备的。
学校初步实现“法治”“共治”“专治”(专业治理)三治鼎立的治 理格局。
所谓法治就是依法治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明确并约束学校与外部主体的权力与行为关系;通过建立学校内部规章制度,明确并约束学校内部各主体的权力与行为关系。
所谓共治,就是主体向度由单一的自上而下转变为利益攸关方的共同参与、互动生成。
这个过程最劳心费神的就是协调,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家长的协调、与社会各界的协调,是必经之路,别无选择。
但实施起来,势必与各方发生或大或小的冲撞,磨合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维护自身权利与作出必要妥协是事所必然。
所谓专治,就是学校专业化的自主治理,其中最大的挑战是整个学校管理团队的专业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明德实验学校继续推进学校课程改革,课程内容重构、学科重新组合、课堂模型重建,明德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入进行课程改革。
在学科重组、横向打通的同时,我们启动了纵向贯通的十二年一体化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充分发 挥学校十二年一体化办学的优势,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人生成长基础。
本学年明德先行启动科技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国际理解与国际交往十二年一体化办学行动纲要。
体育教育回归本源,不再以追求金牌作为目标,而是把掌握一项技能、养成一个终身热爱锻炼的习惯、培养一种健康阳光持续向上的品质作为目标。
现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实现了每个学生都有一项自己所热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并确保其在校园里的教学时间。
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是理想的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指标因素,但实施起来将大大地提高运行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能否全面实施则取决于利益攸关方的价值取向与意志态度。
2016年是明德办学第三年,取得了一些成绩。
“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学校治理体系变革研究”获教育部重点课题立项,另有4项课题通过专家评审列为市重点课题,4门课程被评为市首批好课程。
一批教师在市、区教学比赛中名列前茅。
一批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区等各级科技、体育、艺术比赛获得佳绩。
2016年,明德第一届初中毕业生中考平均分居全区第一名。
令人欣喜的是,这些成绩大都是我们年轻教师所取得的。
他们基本都是从教三年以内,最短的只有一年。
从这个意义上说,“明德行动”培训的方式方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16年学校也受到来自政府人 事政策的挑战,明德率先实现去编制化的人事制度改革,绝大多数教师没有编制,学校实现了自主用人,教师实现了自主择业。
但明德改革属于孤军深入,2016年深圳各区大量招聘带编教师,这对明德年轻的教师队伍就是一个冲击,明德队伍建设遭遇严重挑战,作为校长必然忧心倍增。
但我仍然坚信,所有的问题都是有解的,一切只是时间问题,只是我们努力的程度问题。
2016年有心血、有汗水、有付出,2016年有成绩、有快乐、有忧虑。
期待来年!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明德实验学校校长) 寄语·第一缕阳光 对话,才刚刚开始 本刊编辑李萍 2016年已至尾声,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微信公众号“第一缕阳光”,在您的陪伴下,又走过了一年。
除了感慨时光飞逝,感谢有你们的关注与支持外,还有一些话在心中驻足良久…… 这一年,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剥落了两年前初创时的稚嫩,在规范化的内容管理和运营中,不断成长。
从原先对“母体”——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纸质内容的“搬运”,到现在有针对性地策划选题,释放公众号自身的原创力,我们一直在不断尝试。
“校长好声音”“中国好校长·领航者在行动“”问答”栏目的加入,为一线校长提供了发声渠道和经验展示平台;“学制改革“”农村小规模学校”“中高考改革”“核心素养”等一系列教育热点以及教育话题,在“第一缕阳光”公众号的聚光灯下,引发了校长圈的关注与热议…… 有温度、有思想、有专业性,这是我们为公众号设定的坐标。
在这一年里,我们无限接近,但做得还不够。
一直以来,新媒体作为传统媒体转型的着落点,成为多数传统媒体的标配。
然而,新媒体使用与新媒体思维之间并不能直接划等号。
始于新鲜的微信公众号,其运行逻辑在于新媒体思维,有其工具理性。
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第二生命。
作为新闻媒体人,我们相信,“内容为王”无论在何种传播媒介下都不是一句空话,但我们同样也明白,就广泛意义上的传播过程来讲,受众是其中不可获取的一环,我们需要去了解受众,服务受众,这一点在微信公众号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公众号与订阅者之间,不是单向度的传播,而是一个基于互动、共享原则的信息双向乃至多向循环往复的连接流。
因此,推送出的每一篇文章,都需要在订阅者那儿获得生命,即新的投射和创造。
然后,带着更高更具活力的渴求,开启新的生长历程。
这是一种动态的影响力和创造力。
影响力和创造力是微信公众号赖以生存的原力。
它是一汪汩汩涌动的泉水,其主延流便是内容。
与其他微信公众号不同,教育媒体的专业门槛,已经为我们的内容设定了段位,专业性和原创性这些特质,将我们与其他大大小小的公众号区分开来。
这样的区分,是对于订阅者的承诺,但同样也划定了一个受众框架。
校长、教师及其他教育研究和实践者是目标受众。
在用户分析中,这一点得到了验证。
如此,基于服务订阅者的原则,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我们的内容来源将不再拘于《校长周刊》内容,而是广开稿源,以中国教育报和其他专业媒体的内容以及众多原创内容为素材,在新媒体法界内,提供更多具有专业视角和新媒体风格的文章。
与报纸不同,微信公众号生命力的补给,更需要注重社群用户的参与互动。
因此,在新的一年里,在注重内容温度的同时,我们也将会更加重视内容落地的深度和广度。
其实,每次回复你们在“第一缕阳光”微信公众号文章下的留言,我们都很欣喜。
因为,这意味着一段对话的开始,而我们的心理距离也在拉近。
用户在哪儿,我们就在哪儿。
2017年,在“第一缕阳光”的下一个站台,我们的对话才刚刚开始。
【链接】 “第一缕阳光”阅读排行榜
1.教学领导力,根本在课堂 (徐金青)
2.中小学学制:改还是不改?(吴震球、代蕊华)
3.蔡林森:行走在求真的路上 (苏婷)
4.朱扬华“:朴”文化点亮海岛学校(蒋亦丰)
5.靳海霞:给时光标注幸福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
6.杨琼英:把儿童的世界还给儿童(江苏干训中心)
7.黄新古“:新六艺”铺就幸福底色(北京教育学院)
8.职称评定莫再“闹心 (吴健)
9.村小校长的良方 (赵小平) 10.有“温度”的管理最高效 (黄坚定) 11.学生有未来学校才有品质 (边平友) 12.课堂深层处教育本质事 (林卫民) 13.为学生十年后负责 (闫学) 14.提升学科领袖的设计力 (唐江澎) 15.从课堂出发的学校变革 (钟启泉) 16.提高质量,关键在于文化建设 (张家勇) 17.以生为本,教师队伍转型原点 (陆璟) 18.仅办出一种特色是不够的 (陈怀翔) 19.校园里飘进了“家”味儿 (李秀丽) 20.看见孩子心里的话 (刘文波) (资料图片)

标签: #好用 #在哪里买 #好友 #拼车 #哪里找 #微信怎么查看去过哪里 #信号 #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