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出在哪儿,微信分身的位置设定在哪里

位置 5
A18教育·关注 2020年11月5日星期四责编王菊美编张爱萍审读隋静 家长群频频被吐槽,问题出在哪儿 □半岛全媒体记者王菊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近两日,一位江苏家长怒退家长群的一条短视频,在网上火了。
无数家长赞他说出了自己想说不敢说的话。
本是家校沟通桥梁的微信家长群,怎么就成了家长们纷纷想逃离的地方?家长群,激发了家校矛盾,还是成了家校矛盾的“背锅侠”?(本报11月3日报道) 印象中,这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家长群就会登上一次热搜。
家长群成立的初衷,本是为了方便家长和老师、学校交流沟通,促进家校共育,但为何频频成了网络吐槽的对象? 不少家长说,如今的家长群变了味。
有的说,家长群变成“压力群”,群里经常晒一些别人家的孩子的获奖证书、满分试卷,老师时不时地就会提醒 鞭策你一下,让家长们倍感压力;有的说,家长群成了“负担群”,老师直接给家长布置任务,批改作业、打扫教室、食堂打饭、校门口值勤……家长们除了忙自己的工作,还要为孩子在学校的事情操心;还有的说,家长群简直成了“夸夸群”,家长们变着法儿地在群里赞美老师,如同众星捧月,让人反感。
老师们也有不少苦水:现在的孩子不好管,说不得、训不得,一句话不对,孩子就哭着回去找家长,家长们又找学校和教育局投诉,为了自保,老师只能让家长一起参与孩子的教育;教师这份工作,钱少事多责任大,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优质课、公开课、写论文、做课题、评职称、参加研讨会、填各种资料迎接检查、配合学校完成各项评估……这些都是老师的常规工作,老师们常常感到分身乏术,在群里督促家长辅导一下自己孩子,监督孩子做作业,不应该吗? 家长群如此不讨喜,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首先,家长群就是一个“小社会”。
教 师、家长们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文化素养,大家的诉求不一样,对教育的理解不一样,对孩子的期望值也不一样,大家汇聚在一个群里,各种情绪在这里碰撞、交织,一些问题就难免会在群里呈现。
其次,家长群作为一种线上社群,改变了传统的老师与家长“一对一”的交流模式,群内的信息都是公开的,群里人都能看到和参与。
线上交流既有即时快捷的好处,也有一些弊端。
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也许会伤害到一些家长和孩子的自尊,而家长们所发的一些无关内容,也会打扰到老师和其他家长。
为了避免家长与老师的双重苦恼,不少地方的学校开始“自立规矩”。
例如,班主任在群里规定,群内只发学校公告和班级通知,绝不就个别学生情况在群里做讨论。
还有的学校,明确了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时间,并特别说明,切忌在群中发送奉承拍马的内容。
其实,设立群规只能“治标”,治本之策,还是应该在老师和家长之间,明确划分彼此的责任和义务“界线”,老师不能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推给家长,而家 长也有义务负起自己应负的家庭教育责任。
比如批改作业,这是老师的本职工作,不应当推脱给家长。
去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意见明确,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强调“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强化面批讲解”。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坚决治理“家长作业”现象,回归教育的目的和功能。
而家长也不能认为把孩子送进了学校,自己就什么都不用管了,学好、学不好都是老师的责任。
时代在迅速变化,教育环境日新月异,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能停留在几十年前。
在如今这样一个学习型社会,家长只有调整心态,和孩子一起积极学习新事物,迎接新挑战,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教育的路上,没有完美的老师,也没有完美的家长。
家长群是一个特殊的公共空间,每一位群员都应当爱护这个空间,力图建立更多信任、包容而不是撕裂、对立。
从某种程度上说,呵护家长群,就是呵护孩子的成长环境。
用创意笔触书写“成长路上的一束光” 青岛中小学生快来投稿参赛,奖品已备好 □半岛全媒体记者王菊 从小到大,你在浩如烟海的文字中畅游,你能否用翰墨书写你的文字感受,能否用语言表达你的生命体会,能否用想象描述你的辽阔世界?现在,我们想要听听你的构想,看看你的不同凡响。
青岛市第三届生命语文创意读写大赛,由半岛都市报、青岛格兰德学校共同举办,延续往届主旨,着力打破传统读写教学,以阅读为抓手、以生活为基点、以生命为根本,帮助学生打通读写通道,撬动智慧、绽放生命。
参赛对象包括青岛市小学生、初中生。
大赛创作主题为“成长路上的一束光”。
请以此为话题,完成一篇佳作。
所有参赛选手需提交一篇原创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
小学组一至三年级作品字数不限,四至六年级不少于350字;初中组作品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除外)。
初赛小学组、初中组选手根据主题完成投稿(电子版、图片等),复赛形式另行通知。
参赛选手于2020年11月22日24:00前,将作品以“学生姓名+年级+手机号”的形式,发送至投稿邮箱grandzuowen@163。
初赛成绩将 在投稿结束一周内,于“半岛教育直通车”(微信号bdjyztc)公布。
本次大赛亮点颇多。
所有参赛学生可获得半岛都市报的社会实践证书和纪念品;复赛获奖学生的优秀作品,将发布在半岛新闻客户端上,且会被收集在优秀作品集中;部分优秀作品有机会刊登在《当代作文》刊物上;复赛获奖选手及指导教师,将获得荣誉证书。
奖品设置:特等奖一名,奖品为奖杯、证书、kindle阅读器;一等奖3名,奖品为奖杯、证书、300元书卡;二等奖5名,奖品为奖杯、证书、200元书卡;三等 奖10名,奖品为奖杯、证书、100元书卡;优秀奖为20名,奖品为证书、精美礼品。
报名咨询电话:80915551/2/3、80889034。
扫描二维码报名 半岛教育直通车 [校园短波] 小学生共同朗诵《劳动之歌》 □半岛全媒体记者孙雅琴 为进一步感悟劳动的真谛,弘扬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近日,桦川路小学五二中队举行了一场以“劳动·创造·梦想”为主题的升旗仪式。
队员代表阐述了劳动的内涵———“双手和大脑”,强调了劳动对成长的重要意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赞扬了身边许多劳动者。
全体队员还共同朗诵了《劳动之歌》,歌颂了劳动的光荣、崇高、伟大、美丽。
福小两名教师获全国表彰 □半岛全媒体记者孙雅琴 2020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落下帷幕。
此次活动中,青岛福州路小学教师曲宏、迟晓慧分别被指派作为山东队教练,带队参加此次活动。
最终,山东省共有36人入选总营最佳阵容,14名青岛校园足球小将名列其中,青岛市入选夏令营总营最佳阵容人数位居全省第
一,创历史新高。
曲宏、迟晓慧两位教师,获得全国最佳教练员称号。
惜物教育正当时 □半岛全媒体记者孙雅琴 近日,青岛陵县路小学开展了“惜物教育正当时”系列实践活动。
学校四年级学生亲身参与垃圾分类,轮流对垃圾进行分门别类操作和相关数据的统计;
二、三年级学生开展了家庭“光盘行动”;
五、六年级开展了“厉行节约”征文和自己动手包书皮实践活动,他们在活动中收获了感恩、收获了谦逊。
运动快乐,健康成长 □半岛全媒体记者孙雅琴 10月30日上午,青岛开平路小学2020年秋季田径运动会胜利开幕。
运动场上挥汗争先,观众席间秩序井然。
各班同学文明观赛,热情高涨。
当运动会结束全体同学离场后,偌大的运动场没有一张随意丢弃的纸屑。
各位裁判员老师、班主任老师、学生志愿者、广播员以及其他服务人员全方位、全过程周到服务,保证了运动会的顺利进行。
唇枪舌剑展风采你来我往辩真知 □半岛全媒体记者孙雅琴 近日“,唇枪舌展战风采,你来我往辩真知”青岛弘毅中学第三届“弘毅杯”校园辩论赛初赛举行。
此次辩论赛吸引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各班学生踊跃报名。
初赛的辩题是学习要学精还是学博,比赛过程一共分为四个环节,经过初赛,七年级二班、六班、七班、八班顺利晋级半决赛。
崂山区三所“实验”学校正式挂牌 □半岛全媒体记者刘金震 11月2日,崂山区入选市级实验学校正式挂牌,“无改革不实验”承担相应任务。
首批义务教育学段市级实验学校,崂山区一共有三所学校加入,面对入选实验学校的机遇和挑战,在不断改革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其中,崂山区第七中学加挂青岛 市第六实验初中、崂山区西韩小学加挂青岛市第七实验小学、崂山区沙子口小学加挂青岛市第十四实验小学。
记者来到崂山区沙子口小学看到,教学楼门口的一块红绸缎,盖在墙上一块崭新的门牌上,背后隐约透出几个字样:青岛市第十四实验小学。
为了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学校家长代表也赶来分享喜悦。
“这是对学校前期工作的一个肯定,同时也意味着机遇和挑战。
”沙子口小学校长刘洪涛告诉记者。
据介绍,沙子口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在农村教育的发展和带动中,未来可能提供更多的借鉴意义。
实验学校的加挂不只是名头,三所学校分别承担实验改革任务,西韩小学为五育并举、精致管理项目;沙子口小学为五育并举、品质立校项目;崂山七中承担特色发展、教学改革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借助实验学校的改革,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带动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崂山区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孙咏梅说,崂山区还通过与高校、优质学校合作,“一长两校”集团化办学等举措,努力实现区域内教育跨越式发展,为老百姓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标签: #微信签名在哪里弄 #视频 #视频 #制作网站 #苹果 #舞蹈 #小视频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