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微信表情在哪里找

哪里找 6
河南焦点2016年12月14日责编王建华美编张峰邮箱dhbhnxw@ □记者李晓敏文吴国强摄影 核心提示|他说不出自己的名字,也说不清家在何方,甚至问他年龄,他的回答也跟外表相差甚远。
只有在问他想不想家时,他才会使劲地点点头。
“441”,这是从2016年9月6日以来,一直伴随他的“名字”,也是让他区别于生活在一起的病友们的身份代码。
这里是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郑州市精神病医院)慈善惠民病房。
和“441”一样,这里生活着87个痴呆或有精神障碍的病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无主病人”。
“在×××走失,家人急寻”每天,当您翻开微博、微信,类似的寻人启事,您是不是时常碰到? 扩大到全国,这样的信息不知有多少?在众多寻人信息中,也许就有关于他们的。
2017年的脚步马上临近,您,愿意帮他们回家吗? 楼道上的铁门 12月初,正是郑州清冷的时节。
偶尔,阳光普照,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慈善惠民病房楼楼梯上的铁门,便会打开。
“安装铁门的原因是防止他们走失。
”护士长吕文佳说,几乎在所有的精神病医院病房,铁门都是“标配”。
“374,别乱跑”“332,下楼的时候记得扶着墙”…… 穿过铁门,十几个身穿棉睡衣的病人“鱼贯而出”,他们要到楼下的小院里晒太阳。
夹杂在这些人中间,几位身穿白大褂的护士像“家长”一样,目光始终追随着他们的身影。
吕文佳记得很清楚,2009年她到该病区当护士长时,病人还不是很多,有三四十个。
但是,2012年12月之后,病人便多了起来,“一天就能收20多个,病区床位72张,但是最多的时候病人有148个。
”吕文佳说。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慈善惠民病房的前身为该医院八病区。
2012年,郑州慈善总会的一个救助项目落户该院,该病区才更名为慈善惠民病房,目的是收治贫困的精神病人。
和当时设想略有不同的是,如今,该病区内除了少数是有家的贫困精神病人外,更多的是“无主病人”。
223351256402332 你的名字 332,374,441……他们没有名字只有编号 他们是被遗忘在精神病院的病人也是组成这个社会的一员新年马上来临大河报想帮他们回家也请有爱心的您加入我们 他们,或痴呆或精神异常。
为了便于照顾,这里的男女几乎都理着一样的平头。
翻开这些“病人”的资料,记者发现,在疾病一栏中,统一写的是:精神障碍待查。
“到底是不是精神病?是哪种精神病?得有病史叙述,但他们自己说不清,也没有家人叙述,所以只能这么写。
”慈善惠民病区主任刘俊德说。
不仅说不清病情,很多人连名字也说不清。
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
“他们都是街头流浪的病人,由郑州市各 只有编号的他们 个分局的民警送来。
”吕文佳说。
为便于管理,说不出名字的病人便由一个个编号所指代。
2013年之前,这些病人的编号是自己的病床号,但之后,吕文佳发现,有的病人被家人接走后,过一段时间会打来电话询问在医院的用药情况等,但这时,麻烦出现了,一张病床住过多个病人,护士一下子很难对上号。
于是,2013年,吕文佳和同事们想出一个办法:从001号开始编号,以进来的先后顺序往后排,“现在已经排到464号了。
” 想回家、想家人但是又想不起来家在哪里。
他们中多数人,无法与人交流。
仿佛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或一声不吭或自言自语或呵呵傻笑。
“您叫什么名字?”256号是一个小伙子,十分爱笑,一听有人问自己,他立即摇摇头,同时咧开嘴无声地笑了起来,笑的时候,眼睛眯成一条缝,右脸上有一个小酒窝。
偶尔也有个别愿意讲话的,但他们的思维却是撕裂的。
“我是警察。
”一见记者, 青少年的记忆 441号一脸严肃地自报家门。
还没等记者反应过来, 小伙子的神情迅速“切换”,瞬间由一个乐呵呵的面孔拧巴成一副伤心的表情,“呜呜呜,俺家人不要我了……” 几秒钟后,表情再次切换,眼神飘向远方,突然提高声调,用自创的调子唱了起来:“自由飞翔,自由飞翔,自由飞翔……” “这些人的智力大多像几岁的孩子,有时会觉得他们很可怜,很让人心疼。
”吕文佳说,这些人中,有的有精 神病史,有的可能是属于先天性的痴呆。
跟他们交流,你会发现,他们有限的记忆大多还停留在青少年时期。
“您多大了?”记者问。
“12。
”眼角布满鱼尾纹的陈凤(音)回答。
“您几岁?”“18。
”441号说。
吕文佳说,这些人是没有确切年龄的,住院病历上的年龄,大多是当时交警送来时,根据其外貌猜测出来的。
虽然智力有限,但和他们提起家,他们的情感反馈仍令人动容。
“想回家吗?”“想。
”从来说话不超过两个字的256号立即从喉咙底部含混地挤出一个字。
“帮你找家好不好?”他狠劲地点头。
223号是一个白净的小伙子,算是话语较多的一个。
通过他含混不清、断断续续的表达以及他东拼西凑的记忆碎片,记者大概推测,这是一个小时候生活很幸福的孩子,后来一次次的犯病,让他对家的记忆一点点逝 家的渴盼 去。
“在一个公园里,妈妈不 见了,妈妈不要我了。
”一提起妈妈,223号会立即变换成哭腔,同时双手使劲揉搓在一起,头深深地埋在胸前,像一个做错事、极度紧张、无助的孩子。
“想回家吗?”“嗯!”随后,他突然抬起头,低声地嘟噜着,“我有一次看见妈妈在楼下开着车来了,她没下车,就在车里看着我。
”“没影儿的事,全是他想象的,可能太想家了。
”主管医生侯瑞叹了口气。
372号是一个女子,2016年3月11日,当时的她在街头流浪,被嵩山路派出所民警送到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到医院时,医生一查,当时的“372”已经怀有两三个月的身孕了。
今年9月,孩子平安出生。
为了帮助372号找到家,吕文佳反复地对她进行启发,但是,思维混乱的她却始终说不出自己家的具体位置。
“生的是个男孩,很漂亮,胖嘟嘟的,现在在郑州市儿童福利院。
”吕文佳说。
希望想念过无数遍的亲人,终能相见 AⅠ·09 您愿意搭把手吗? 在吕文佳看来,医院照顾得再好,毕竟不是亲人。
对于一个精神疾病患者来说,当病情控制住以后,亲情的陪伴就显得格外重要。
因此,除了护理工作外,吕文佳和同事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帮助他们找家。
每天,一有空的时候,吕文佳就寻找各种方法,试图帮助他们重启自己的记忆。
“比如,他能说出一个村的名字,然后我们就赶快上网查,然后再开始一点点问他是哪个县的。
”就是靠着这种方法,吕文佳和同事们帮助几个无主的病人找到了家。
但是,令他们泄气的是,更多的病人无论如何也说不清自己的家究竟在哪里。
“现在病区住了92个病人,其中只有5个有家,其他87个都是暂时找不到家的。
”吕文佳说。
对于这些人来说,家是一个他们说不清但却一直在牵念的地方,而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曾经走失的他们也应是亲人的一个伤痛。
就在记者采访时,记者偶遇到了40岁的程相锋,他手拿一张寻人启事,匆匆赶到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慈善惠民病房找人。
“这是我岳父,70岁了,患有老年痴呆,今年10月3日在庙会上走丢了,现在全家急得不行,希望好心人看到了,能给我们打个电话。
”指着寻人启事上的照片,程相锋一脸焦急。
2017年马上来临,您愿意搭把手,帮助他们回家团圆吗? 这一次,大河报首批从87个病人中,选择了20个极度渴望回家的,刊登关于他们的点滴。
如果这中间您有认识的人,或者说,您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那么烦请您拨打96211或者微博@大河报,告诉我们。
大家一起携手,帮他们——回家。
更多信息请关注大河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编号人”信息

标签: #微信更新在哪里 #哪里找 #微信查 #微信在哪里看群 #状态 #微信签名哪里改 #的钱 #哪里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