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OYEWENXUAN
3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7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10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强调
坚定改革信心汇聚改革合力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16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23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6黄坤明胸怀大局大势强化责任担当
奋发有为投身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在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
颁奖报告会上的讲话46闻言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
——学习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
中央宣传部主管《党建》杂志社主办
2021年1月4日出版
2021
1 总第973期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
全文如下: 大家好!2021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我在北京向大家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
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有逆行出征的豪迈,有顽强不屈的坚守,有患难与共的担当,有英勇无畏的牺牲,有守望相助的感动。
从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从科研人员到社区工作者,从志愿者到工程建设者,从古稀老人到“90后”、“00后”青年一代,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
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生动展示了伟大抗疫精神。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每个人都了不起!向所有不幸感染的病患者
3 表示慰问!向所有平凡的英雄致敬!我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骄傲,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自豪!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我们克服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
“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
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
我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
粮食生产喜获“十七连丰”。
“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
我们还抵御了严重洪涝灾害,广大军民不畏艰险,同心协力抗洪救灾,努力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我到13个省区市考察时欣喜看到,大家认真细致落实防疫措施,争分夺秒复工复产,全力以赴创新创造,神州大地自信自强、充满韧劲,一派只争朝夕、生机勃勃的景象。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
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这些年,我去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亲们愚公移山的干劲,广大扶贫干部倾情投入的奉献,时常浮现在脑海。
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
4 前行。
今年,我们隆重庆祝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
置身春潮涌动的南海之滨、绚丽多姿的黄浦江畔,令人百感交集,先行先试变成了示范引领,探索创新成为了创新引领。
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今后还要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
经历了一年来的风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我同国际上新老朋友进行了多次通话,出席了多场“云会议”,谈得最多的就是和衷共济、团结抗疫。
疫情防控任重道远。
世界各国人民要携起手来,风雨同舟,早日驱散疫情的阴霾,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我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
我们还要继
5 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此时此刻,华灯初上,万家团圆。
新年将至,惟愿山 河锦绣、国泰民安!惟愿和顺致祥、幸福美满!谢谢大家!(新华社北京2020年12月31日电)
6 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 (2020年12月31日) 习近平 同志们,朋友们:在风雨兼程中,我们即将送别2020年,迎来2021年新 年。
很高兴在这里同大家欢聚一堂,辞旧迎新。
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各民主 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全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大家新年好! 2020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对世界各国人民来说也是异乎寻常的一年。
人类共同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风险挑战,有乌云遮天、狂风骤雨,也有云开日出、美丽彩虹。
这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取得了新冠肺
7 炎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战胜了严重洪涝灾害,实现了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十三五”时期目标任务,重大科技项目、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成果。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即将实现,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
我们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答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这一年,我们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中央深改委部署的50个重点改革任务和其他75个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完成143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出台268个改革方案。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7年多来,各方面共推出2485个改革方案。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
这一年,我们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促进香港、澳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顶住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逆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并参与国际抗疫合作,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病魔、促进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回顾这一年,征途充满艰辛,奋斗成果显著。
这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万众一心、顽强拼搏的结果,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充分展现!事实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英勇的人
8 民,一定能够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同志们、朋友们!一年来,人民政协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政协工作的全 面领导,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职尽责,凝心聚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新的一年,人民政协要再接再厉、团结奋进,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
同志们、朋友们!即将到来的2021年,我们将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制定和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我们还将迎来辛亥革命110周年。
我们要深刻铭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百年艰辛历程,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永远保持慎终如始、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谢谢大家。
(新华社北京2020年12月31日电)
9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强调 坚定改革信心汇聚改革合力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 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12月30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开启了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要坚定改革信心,汇聚改革合力,再接再厉,锐意 10 进取,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总结评估报告。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央企业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税务执法方式的意见》、《关于设立北京金融法院的方案》。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回顾这些年改革工作,我们提出的一系列创新理论、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都是革命性的,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
第
一,这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
我们坚持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以总结实践经验推动思想理论丰富和发展,从改革的总体目标、主攻方向、重点任务、方法路径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 11 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
二,这是一场改革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
我们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从前期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中期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现阶段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蹄疾步稳、有力有序解决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问题,方向目标清晰,战略部署明确,方法路径高效,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
第
三,这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
我们始终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实施、全年经济工作等进程中,制度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的关键一招作用充分彰显。
无论从改革广度和深度看,还是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对改革的实际检验看,取得的重大成就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第
四,这是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
我们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协调,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社会形成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12 习近平强调,改革道路上仍面临着很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
要把接续推进改革同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起来,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目标任务,推进创造性、引领性改革。
要把深化改革攻坚同促进制度集成结合起来,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加强制度创新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提升改革综合效能。
要把推进改革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结合起来,深入研判改革形势和任务,科学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时机、方式、节奏,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要把激发创新活力同凝聚奋进力量结合起来,强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改革在新发展阶段打开新局面。
会议指出,中央企业党委(党组)是党的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
要完善体制机制,明确党委(党组)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正确处理党委(党组)和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关系,坚持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会议强调,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 13 态问题的基础之策。
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会议指出,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是重要的企业环境管理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础性内容。
要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对生态环境、公众健康和公民利益有重大影响,市场和社会关注度高的企业环境行为,落实企业法定义务,健全披露规范要求,建立协同管理机制,健全监督机制,加强法治化建设,形成企业自律、管理有效、监督严格、支撑有力的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
会议强调,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要坚持统筹协调、应用牵引、安全可控、依法依规,以业务协同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全面构建政务数据共享安全制度体系、管理体系、技术防护体系,打破部门信息壁垒,推动数据共享对接更加精准顺畅,提升法治化、制度化、标准化水平。
会议指出,深化预算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预算法定,发挥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突出保基本、守底线,强化预算对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的保障能力,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杜绝大手大脚花钱、奢靡浪费等现象。
14 会议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会议指出,优化税务执法方式,要推动税务执法、服务、监管的理念方式手段变革,深入推进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大幅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明显降低征纳成本,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
会议强调,设立金融法院是服务保障国家金融战略实施、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北京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要高起点高标准设立金融法院,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特点,对金融案件实行集中管辖,推进金融审判体制机制改革,提高金融审判专业化水平。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新华社北京2020年12月30日电) 15 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农业高质高效 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李克强主持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 16 韩正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成立以后,充分认识到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农民率先拉开改革大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农民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贫困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习近平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
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 17 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
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
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习近平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要建设高标准 18 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
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
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要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促进产业稳定发展。
要支持企业走出去。
要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
习近平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一是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二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是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
四是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 19 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五是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
要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
要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加强分类指导。
六是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
七是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
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
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
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
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乡村 20 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
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李克强在主持会议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出发,深刻阐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科学回答了在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这对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要认真学习领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工作实际,围绕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好明年及“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是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
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紧谋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生产供给,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支撑,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和改 21 进乡村治理,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讨论稿)》。
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等出席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军委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分会场。
(新华社北京2020年12月29日电) 22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 尊敬的联合国大会主席汤姆森先生,尊敬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先生,尊敬的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总干事穆勒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很高兴在新年伊始就来到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同大家一起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命题。
我刚刚出席了世界经济论坛年会。
在达沃斯,各方在发言中普遍谈到,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23 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巨大的进步。
上世纪上半叶以前,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殖民地人民普遍觉醒,他们最强劲的呼声,就是摆脱枷锁、争取独立。
冷战结束后,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
这100多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
然而,这项任务至今远远没有完成。
我们要顺应人民呼声,接过历史接力棒,继续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奋勇向前。
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
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
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
霍金先生 24 提出关于“平行宇宙”的猜想,希望在地球之外找到第二个人类得以安身立命的星球。
这个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还是个未知数。
到目前为止,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
瑞士联邦大厦穹顶上刻着拉丁文铭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们要为当代人着想,还要为子孙后代负责。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
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
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
从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150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70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60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
这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主权平等,是数百年来国与国规范彼此关系最重要的准则,也是联合国及所有机构、组织共同遵循的首要原则。
主权平等,真谛在于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内政不容干涉,都有权自主选择社 25 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国际电信联盟、万国邮政联盟、国际移民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机构,各国平等参与决策,构成了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
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主权平等,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日内瓦见证了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最后宣言的通过,见证了冷战期间两大对峙阵营国家领导人首次和解会议,见证了伊朗核、叙利亚等热点问题对话和谈判。
历史和现实给我们的启迪是:沟通协商是化解分歧的有效之策,政治谈判是解决冲突的根本之道。
只要怀有真诚愿望,秉持足够善意,展现政治智慧,再大的冲突都能化解,再厚的坚冰都能打破。
“法者,治之端也”。
在日内瓦,各国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就政治安全、贸易发展、社会人权、科技卫生、劳工产权、文化体育等领域达成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和法律文书。
法律的生命在于付诸实施,各国有责任维护国际法治权威,依法行使权利,善意履行义务。
法律的生命也在于公平正义,各国和国际司法机构应该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真正做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开放包容,筑就了日内瓦多边外交大舞台。
我们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能搞“一 26 国独霸”或“几方共治”。
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
1862年,亨利·杜楠先生在《沙斐利洛的回忆》中追问:能否成立人道主义组织?能否制定人道主义公约?“杜楠之问”很快有了答案,次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应运而生。
经过150多年发展,红十字成为一种精神、一面旗帜。
面对频发的人道主义危机,我们应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为身陷困境的无辜百姓送去关爱,送去希望;应该秉承中立、公正、独立的基本原则,避免人道主义问题政治化,坚持人道主义援助非军事化。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我认为,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
从公元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再到延续40余年的冷战,教训惨痛而深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们的先辈建立了联合国,为世界赢得70余年相对和平。
我们要完善机制和手段,更好化解纷争和矛盾、消弭战乱和冲突。
瑞士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说:“不应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应为和平与谅解服务。
”国家之间要构 27 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
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
只要坚持沟通、真诚相处,“修昔底德陷阱”就可以避免。
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强买强卖的霸道。
任何国家都不能随意发动战争,不能破坏国际法治,不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
核武器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应该全面禁止并最终彻底销毁,实现无核世界。
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他国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
邻居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各方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近年来,在欧洲、北非、中东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再次表明,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
反恐是各国共同义务,既要治标,更要治本。
要加强协调,建立全球反恐统一战线,为各国人民撑起安全伞。
当前,难民数量已经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历史纪录。
危机需要应对,根源值得深思。
如果不是有家难归,谁会颠沛流离?联合 28 国难民署、国际移民组织等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动员全球力量有效应对。
中国决定提供2亿元人民币新的人道主义援助,用于帮助叙利亚难民和流离失所者。
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等问题都同地缘冲突密切相关,化解冲突是根本之策。
当事各方要通过协商谈判,其他各方应该积极劝和促谈,尊重联合国发挥斡旋主渠道作用。
禽流感、埃博拉、寨卡等疫情不断给国际卫生安全敲响警钟。
世界卫生组织要发挥引领作用,加强疫情监测、信息沟通、经验交流、技术分享。
国际社会应该加大对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卫生事业的支持和援助。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
各国要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
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兼顾当前和长远,着力解决深层次问题。
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释放社会创造力。
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如果搞贸易保护主义、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
本世纪初以来,在联合国主导下,借助经济全球化,国际社会制定和实施了千年发展目标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11亿人口脱 29 贫,19亿人口获得安全饮用水,35亿人口用上互联网等,还将在2030年实现零贫困。
这充分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当然,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也客观存在。
这些是前进中的问题,我们要正视并设法解决,但不能因噎废食。
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历史学家早就断言,经济快速发展使社会变革成为必需,经济发展易获支持,而社会变革常遭抵制。
我们不能因此踟蹰不前,而要砥砺前行。
我们也要从现实中寻找答案。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去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聚焦全球经济治理等重大问题,通过《创新增长蓝图》,首次将发展问题纳入全球宏观政策框架,并制定了行动计划。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
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
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30 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
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
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
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
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
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我们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巴黎协定》的达成是全球气候治理史上的里程碑。
我们不能让这一成果付诸东流。
各方要共同推动协定实施。
中国将继续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百分之百承担自己的义务。
瑞士军刀是瑞士“工匠精神”的产物。
我第一次得到一把瑞士军刀时,我就很佩服人们能赋予它那么多功能。
我想,如果我们能为我们这个世界打造一把精巧的瑞士军刀就好了,人类遇到了什么问题,就用其中一个工具来解决它。
我相信,只要国际社会不懈努力,这样一把瑞士军刀是可以打造出来的。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31 中国人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面向未来,很多人关心中国的政策走向,国际社会也有很多议论。
在这里,我给大家一个明确的回答。
第
一,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
中国《孙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书,但其第一句话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义是慎战、不战。
几千年来,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
数百年前,即使中国强盛到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30%的时候,也从未对外侵略扩张。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里,中国频遭侵略和蹂躏之害,饱受战祸和动乱之苦。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国人民深信,只有和平安宁才能繁荣发展。
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第
二,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
中国有句古语叫“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
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也为全球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 32 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1950年至2016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 元人民币,今后将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大对外帮扶。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
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
这将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坚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始终把人民权利放在首位,不断促进和保护人权。
中国解决了13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让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人权事业的重大贡献。
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
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一大批早期收获项目落地开花。
中国支持建设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第
三,中国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中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同90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中国将进一步联结遍布全球的“朋友圈”。
33 中国将努力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
中国将继续坚持正确义利观,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实现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
中国将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同周边国家深化互利合作,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同非洲国家共谋发展,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新发展。
第
四,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
多边主义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路径。
长期以来,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做了大量工作,为维护世界总体和平、持续发展的态势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成员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
中国将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
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已经正式投入运营,中国将把资金优先用于联合国及日内瓦相关国际机构提出的和平与发展项目。
随着中国持续发展,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力度也将越来越大。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对中国来讲,日内瓦具有一份特殊的记忆和情感。
34 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团出席日内瓦会议,同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共同讨论政治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停战问题,展现和平精神,为世界和平贡献了中国智慧。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重返日内瓦国际机构后,逐步参与裁军、经贸、人权、社会等各领域事务,为重大问题解决和重要规则制定提供了中国方案。
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伊朗核、叙利亚等热点问题的对话和谈判,为推动政治解决作出了中国贡献。
中国先后成功向国际奥委会申办夏季和冬季两届奥运会和残奥会,中国10多项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申请得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支持,呈现了中国精彩。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国古人说:“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
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1月28日,中国人民将迎来农历丁酉新年,也就是鸡年春节。
鸡年寓意光明和吉祥。
“金鸡一唱千门晓。
”我祝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选自2021年第1期《求是》) 35 胸怀大局大势强化责任担当奋发有为投身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 ——在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上的讲话 (2020年11月6日)黄坤明 在全党全国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热潮之际,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迎接第二十一个记者节,隆重举行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向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以及第七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最佳选手颁奖,表彰优秀新闻工作者,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此,我向获奖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新闻战线全体同志致以节日的问候!向所有关心支持新闻舆论工作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6位获奖代表讲亲历故事、谈内心感悟,语言朴实、故事鲜活、感情真切,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新闻工作者 36 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新闻战线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四向四做”、践行“四力”要求的丰硕成果。
这次获奖的《初心铸就千秋伟业》《新中国密码》《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作品,以建党百年为历史景深,以新中国成立70年为主要视角,通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现了社会主义中国和中国人民“当惊世界殊”的奋斗历程。
对老英雄张富清和排雷英雄杜富国的专访,深入细致、平实动人,给人以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黄河滩区脱贫大迁建》《脱贫之后》等作品,从不同角度呈现了神州大地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
一批选题典型、敢于碰硬的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充分发挥了激浊扬清、推动实际工作的作用。
一件件优秀新闻作品的背后,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心血和付出。
20名长江韬奋奖获奖同志作风扎实、业绩突出,有的行走和坚守在艰苦一线,有的勇当尖兵投身媒体融合发展,有的以笔为枪积极参与国际舆论斗争,他们是践行“四力”的典范,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希望大家在今后工作中再接再厉,发扬优良作风,保持工作激情,努力作出更大贡献。
回望2020年这个极不平凡的年头,我们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新闻战线也经受住了一次罕见的压力测试、能力测试,为夺取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
让我们深受感动的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响应党中央号召,勇敢逆行、连续奋 37 战。
很多年轻记者第一次穿上防护服,日夜蹲守隔离病房、深入医院“红区”,报道疫情动态,抢拍真实瞬间。
新闻战线全员皆兵、尽锐出战,推出一大批浸润心血之作、“镇版刷屏”之作,一幅幅画面,一幕幕场景汇集到一起,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风雨同舟、荡气回肠的抗疫史诗。
让我们深感自豪的是,广大新闻工作者不仅是疫情防控的宣传员,还是抢救生命的战斗员。
他们铁肩担道义,传递信息、展示真相,为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武汉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一大批新闻工作者深入社区了解群众最关心最急迫的问题建议,积极推动疫情防控、病患救治工作。
让我们深为振奋的是,各级媒体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助力复工复产,全力助推脱贫攻坚,记者主播既知行合
一、直播带货,又用心动情讲好抗疫故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唱响了新时代的英雄赞歌,提振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精气神。
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特别是百年不遇的疫情推动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 38 变化。
民族复兴道路上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东升西降”历史大势不可阻挡。
我们要深刻把握当今时代特征和实践发展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坚强的党性意识和人民立场,更加有力有效地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为聚精会神办好自己的事,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提供坚实的思想舆论支撑。
一、坚持思想引领,奏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中国共产党好的时代强音。
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刻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大家都有深切感受,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之所以向前迈出一大步,根本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我们要把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须常抓不懈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把握其真理性实践性的有机统
一,注重从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指导实践的角度,多用具体案例和鲜活故事,展现这一思想在治国理政中的“定盘星”“指南针”作用,推动这一思想转化为干部群众各展所长、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
要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揽全局、谋大事、为长远的统筹决断,紧跟习近平总书记运筹大国关系、指导改革发展、深入人民群众的步伐足迹,多用微视频、微镜头、微报道,全方位、有温度地展现大党大国领袖的高超领导能力、强烈担当精神、真挚 39 为民情怀。
我们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
百年铸就苦难辉煌,百 年恰是风华正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任何一支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惜流血牺牲,不懈努力奋斗,团结凝聚亿万群众不断走向胜利。
我们要紧紧围绕建党百年这个重要历史节点,深入学习宣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情回望党领导人民接续奋斗的艰辛历程,充分展现我们党越是艰险越向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和巨大作用,深刻诠释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和赤子情怀。
坚持站位要高、切口要小,总结好“记者重走长征路”等采访活动的经验,聚焦革命建设改革历程特别是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和伟大创造,善于运用小故事、小细节、小视角,生动展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鱼水深情,生动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党的领导为什么好。
二、紧扣发展脉搏,谱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画卷。
中华民族从总体上摆脱绝对贫困,是惠及亿万人民的民心工程,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不忘初心、忠诚为民、接续奋斗树立起的时代丰碑,是民族复兴进程上具有标志性的伟大跨越。
几年来,新闻战线广泛投入精干力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倾情奉献、擂鼓助威。
今年获奖作品中,《我是188万分之 40 一》展现了异地搬迁群众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自豪感,《二百八十一个签名挽留第一书记》讲述了深度贫困地区驻村干部与村民以真心换真心的生动故事,等等,都是十分鲜活的“扶贫印记”。
今年以来,全战线开展了“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百城千县万村”调研报道活动、“坐着高铁看中国”主题宣传,都呈现了神州大地的新面貌、广大群众的精气神。
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小康纪录工程,着眼为伟大的事业郑重立传,为奋斗的历程留下“信史”,全景式、多层次、立体化记录好、反映好全面小康的伟大壮举。
中央地方各级新闻媒体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方,长期定点搜集素材,不间断跟踪拍摄,注重完整性准确性、突出生动性丰富性,记录好小康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典型人物、重要事件,记录好城市乡村、各行各业乃至平凡家庭历史的变迁和变化,描绘好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十四五”时期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前几天,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已经全文向社会公布。
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全会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宣传好党中央关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判断,阐释好党中央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大部署,呈现好未来5年以至2035年的美好蓝图,切实把干部群众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要更加 41 注重新媒体传播,更加关注青少年群体,坚持分众化、互动化、精准化,着力打造一批生动活泼、广受欢迎的“现象级”融媒体产品,营造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浓厚氛围。
三、敢于善于斗争,树立为国立言、为国发声的时代担当。
前段时间,我们隆重纪念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面对极其悬殊的力量对比,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抗美援朝战争能够夺取伟大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也是革命精神的胜利、斗争意志的胜利。
在胜利背后,同样凝结着新闻战线的巨大付出和英勇牺牲。
人民日报派出记者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采访,开辟《在朝鲜前线》《写给志愿军》等专栏,涌现出《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等一大批感人至深的名篇佳作;新华社组建志愿军总分社,前方记者经受生死考验、顶着隆隆炮声,发出大量消息、通讯和述评,挖掘报道了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英雄儿女”,7位新华人牺牲在朝鲜土地上。
报纸、通讯、广播、新闻电影……我们的媒体不但极大鼓舞着志愿军战士奋勇杀敌,极大凝聚着广大群众举国同心,而且向国际社会发出了中国声音、揭露了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我们更要学习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和坚定意志,既敢于斗争、 42 又善于斗争,阐释好中国立场、维护好国家利益、展现好中国形象,牢牢掌握国际舆论场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要坚持以我为主,深入挖掘生动实践,讲好当代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故事,科学准确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用融通中外的中国话语、扎实深入的国际传播,掌握中国道路的解释权。
要坚持立破并举,高举人民至上的旗帜,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及时有效回应关切,有理有据予以批驳,不断扩大朋友圈,让中国声音传得更远、更深、更广。
四、切实增强“四力”,锻造掌握过硬本领、忠诚奉献人民的时代新军。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
这是一个民族复兴梦想飞扬的新时代、国家发展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人民创新创造活力迸发的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在上天入海的科研探索中,在筑路架桥的繁忙工地上,更在绿水青山的美景里,在无数奋斗者的汗水里,在老百姓质朴的笑容、祥和的生活里。
广大新闻工作者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要积极投身时代大潮,真正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感悟新时代,在激发共鸣、形成共振中讴歌新时代,不断推出“眼中有人民、腿上有泥土、心中有真情”的新闻作品。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实践要求的战略举措,也是锤炼新闻队伍“四力”的舞台和熔炉。
前不 43 久,党中央印发了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对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培养全媒体人才作出新的重大部署。
从这几年推动媒体融合的实践看,人才问题是关键、也是瓶颈。
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媒体发展潮流,从思想理念、平台载体、方式手段等方面,全面改革创新、升级再造,把我们这支政治素养强、专业背景深的队伍,打造成为时代新军。
要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切实提高主流媒体人才吸引力、竞争力,鼓励知名编辑记者、评论员、主持人、播音员到新媒体平台发挥作用,让优秀人才愿意来、留得住、有发展,使我们的队伍在媒体格局深刻调整的时代潮头迎击风雨、淬炼成钢。
中国记协是党和政府联系新闻界的桥梁和纽带。
党的十九大以来特别是过去一年来,中国记协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有序推进深化改革,广泛联系服务新媒体从业人员,积极促进“一带一路”记者组织交流合作,及时在国际舆论斗争中发声,持续推进巡视整改,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有力进展。
新的征程上,中国记协要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力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持续推进记协组织深化改革,通过更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新闻评奖、行业自律、维权服务,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践行 44 “四力”,真正把中国记协建设成为新时代“记者之家”。
同志们,新形势需要新担当,新时代呼唤新作为。
让 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守正创新、牢记职责使命、更加奋发有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选自2020年第12期《中国记者》杂志) 45 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 ——学习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闻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一书,收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文稿52篇,其中部分文稿是首次公开发表。
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推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更好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 46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抓在手里,更好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不断坚定广大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向心力。
这部专题文集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问题的深邃思考和精辟论述。
充分认识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社会上思想活跃、观念碰撞,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党的战略目标,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更加需要坚定自信、鼓舞斗志,更加需要同心同德、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我们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我们必须既积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又有效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
我们必须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增 47 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要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
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
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
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必须抓在党的手里,必须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 48 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
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指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全党同志一定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实际,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紧密联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把党的科学理论转化为万众一心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等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 49 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坚持宣传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
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
全党都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
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党的思想理论研究,只有把一些重大问题从思想理论上搞清楚、弄明白了,才能做到“视而使之明,听而使之聪,思而使之正”。
50
二、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
如何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是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全书贯穿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 51 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四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就是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的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 52 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价值观,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
我国有十四亿多人,如果弄成那样一个局面,就不符合人民利益,也不符合国家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我国是一个有着十四亿多人口、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的核心价值观,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 53 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侧面深刻阐述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
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
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被普遍理解和接受,才能为人们自觉遵守奉行。
在《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等文稿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教育引导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作。
要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 54 传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二是要从娃娃抓起,三是要润物细无声。
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
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宣传思想工作始终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
本书收入的多篇重要文稿,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方面的重要论述。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等文稿中指出,要坚持以正确舆论引 55 导人,做到所有工作都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导向。
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
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
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
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发射器,也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好时、度、效,用心用情,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
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
正能量 56 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
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要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做强网上正面宣传,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要在信息生产领域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
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等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
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
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 57 法是扎根人民。
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开展文艺创作,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要推动文化下乡,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农民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 58 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这部专题文集收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等,从不同角度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刻阐发。
传播好中国声音,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
我国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必须使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
我们现在有底气、也有必要讲好中国故事。
要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
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
要全面贴近受众,实施融合传播,以丰富的信息资讯、鲜明的中国视角、广阔的世界眼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认识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
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 59 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要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
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
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
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
努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更好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更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60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
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等重要场合的演讲中指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交流互鉴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
我们要结合深入学习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 61 断强起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选自2021年1月4日《人民日报》) 62
1 总第973期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
全文如下: 大家好!2021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我在北京向大家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
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有逆行出征的豪迈,有顽强不屈的坚守,有患难与共的担当,有英勇无畏的牺牲,有守望相助的感动。
从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从科研人员到社区工作者,从志愿者到工程建设者,从古稀老人到“90后”、“00后”青年一代,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
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生动展示了伟大抗疫精神。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每个人都了不起!向所有不幸感染的病患者
3 表示慰问!向所有平凡的英雄致敬!我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骄傲,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自豪!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我们克服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
“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
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
我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
粮食生产喜获“十七连丰”。
“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
我们还抵御了严重洪涝灾害,广大军民不畏艰险,同心协力抗洪救灾,努力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我到13个省区市考察时欣喜看到,大家认真细致落实防疫措施,争分夺秒复工复产,全力以赴创新创造,神州大地自信自强、充满韧劲,一派只争朝夕、生机勃勃的景象。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
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这些年,我去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亲们愚公移山的干劲,广大扶贫干部倾情投入的奉献,时常浮现在脑海。
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
4 前行。
今年,我们隆重庆祝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
置身春潮涌动的南海之滨、绚丽多姿的黄浦江畔,令人百感交集,先行先试变成了示范引领,探索创新成为了创新引领。
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今后还要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
经历了一年来的风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我同国际上新老朋友进行了多次通话,出席了多场“云会议”,谈得最多的就是和衷共济、团结抗疫。
疫情防控任重道远。
世界各国人民要携起手来,风雨同舟,早日驱散疫情的阴霾,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我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
我们还要继
5 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此时此刻,华灯初上,万家团圆。
新年将至,惟愿山 河锦绣、国泰民安!惟愿和顺致祥、幸福美满!谢谢大家!(新华社北京2020年12月31日电)
6 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 (2020年12月31日) 习近平 同志们,朋友们:在风雨兼程中,我们即将送别2020年,迎来2021年新 年。
很高兴在这里同大家欢聚一堂,辞旧迎新。
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各民主 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全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大家新年好! 2020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对世界各国人民来说也是异乎寻常的一年。
人类共同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风险挑战,有乌云遮天、狂风骤雨,也有云开日出、美丽彩虹。
这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取得了新冠肺
7 炎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战胜了严重洪涝灾害,实现了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十三五”时期目标任务,重大科技项目、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成果。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即将实现,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
我们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答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这一年,我们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中央深改委部署的50个重点改革任务和其他75个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完成143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出台268个改革方案。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7年多来,各方面共推出2485个改革方案。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
这一年,我们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促进香港、澳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顶住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逆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并参与国际抗疫合作,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病魔、促进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回顾这一年,征途充满艰辛,奋斗成果显著。
这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万众一心、顽强拼搏的结果,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充分展现!事实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英勇的人
8 民,一定能够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同志们、朋友们!一年来,人民政协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政协工作的全 面领导,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职尽责,凝心聚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新的一年,人民政协要再接再厉、团结奋进,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
同志们、朋友们!即将到来的2021年,我们将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制定和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我们还将迎来辛亥革命110周年。
我们要深刻铭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百年艰辛历程,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永远保持慎终如始、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谢谢大家。
(新华社北京2020年12月31日电)
9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强调 坚定改革信心汇聚改革合力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 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12月30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开启了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要坚定改革信心,汇聚改革合力,再接再厉,锐意 10 进取,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总结评估报告。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央企业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税务执法方式的意见》、《关于设立北京金融法院的方案》。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回顾这些年改革工作,我们提出的一系列创新理论、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都是革命性的,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
第
一,这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
我们坚持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以总结实践经验推动思想理论丰富和发展,从改革的总体目标、主攻方向、重点任务、方法路径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 11 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
二,这是一场改革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
我们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从前期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中期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现阶段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蹄疾步稳、有力有序解决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问题,方向目标清晰,战略部署明确,方法路径高效,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
第
三,这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
我们始终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实施、全年经济工作等进程中,制度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的关键一招作用充分彰显。
无论从改革广度和深度看,还是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对改革的实际检验看,取得的重大成就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第
四,这是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
我们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协调,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社会形成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12 习近平强调,改革道路上仍面临着很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
要把接续推进改革同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起来,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目标任务,推进创造性、引领性改革。
要把深化改革攻坚同促进制度集成结合起来,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加强制度创新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提升改革综合效能。
要把推进改革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结合起来,深入研判改革形势和任务,科学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时机、方式、节奏,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要把激发创新活力同凝聚奋进力量结合起来,强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改革在新发展阶段打开新局面。
会议指出,中央企业党委(党组)是党的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
要完善体制机制,明确党委(党组)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正确处理党委(党组)和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关系,坚持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会议强调,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 13 态问题的基础之策。
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会议指出,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是重要的企业环境管理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础性内容。
要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对生态环境、公众健康和公民利益有重大影响,市场和社会关注度高的企业环境行为,落实企业法定义务,健全披露规范要求,建立协同管理机制,健全监督机制,加强法治化建设,形成企业自律、管理有效、监督严格、支撑有力的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
会议强调,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要坚持统筹协调、应用牵引、安全可控、依法依规,以业务协同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全面构建政务数据共享安全制度体系、管理体系、技术防护体系,打破部门信息壁垒,推动数据共享对接更加精准顺畅,提升法治化、制度化、标准化水平。
会议指出,深化预算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预算法定,发挥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突出保基本、守底线,强化预算对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的保障能力,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杜绝大手大脚花钱、奢靡浪费等现象。
14 会议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会议指出,优化税务执法方式,要推动税务执法、服务、监管的理念方式手段变革,深入推进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大幅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明显降低征纳成本,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
会议强调,设立金融法院是服务保障国家金融战略实施、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北京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要高起点高标准设立金融法院,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特点,对金融案件实行集中管辖,推进金融审判体制机制改革,提高金融审判专业化水平。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新华社北京2020年12月30日电) 15 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农业高质高效 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李克强主持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 16 韩正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成立以后,充分认识到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农民率先拉开改革大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农民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贫困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习近平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
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 17 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
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
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习近平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要建设高标准 18 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
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
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要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促进产业稳定发展。
要支持企业走出去。
要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
习近平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一是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二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是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
四是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 19 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五是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
要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
要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加强分类指导。
六是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
七是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
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
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
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
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乡村 20 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
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李克强在主持会议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出发,深刻阐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科学回答了在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这对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要认真学习领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工作实际,围绕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好明年及“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是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
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紧谋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生产供给,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支撑,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和改 21 进乡村治理,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讨论稿)》。
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等出席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军委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分会场。
(新华社北京2020年12月29日电) 22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 尊敬的联合国大会主席汤姆森先生,尊敬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先生,尊敬的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总干事穆勒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很高兴在新年伊始就来到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同大家一起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命题。
我刚刚出席了世界经济论坛年会。
在达沃斯,各方在发言中普遍谈到,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23 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巨大的进步。
上世纪上半叶以前,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殖民地人民普遍觉醒,他们最强劲的呼声,就是摆脱枷锁、争取独立。
冷战结束后,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
这100多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
然而,这项任务至今远远没有完成。
我们要顺应人民呼声,接过历史接力棒,继续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奋勇向前。
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
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
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
霍金先生 24 提出关于“平行宇宙”的猜想,希望在地球之外找到第二个人类得以安身立命的星球。
这个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还是个未知数。
到目前为止,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
瑞士联邦大厦穹顶上刻着拉丁文铭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们要为当代人着想,还要为子孙后代负责。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
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
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
从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150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70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60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
这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主权平等,是数百年来国与国规范彼此关系最重要的准则,也是联合国及所有机构、组织共同遵循的首要原则。
主权平等,真谛在于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内政不容干涉,都有权自主选择社 25 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国际电信联盟、万国邮政联盟、国际移民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机构,各国平等参与决策,构成了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
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主权平等,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日内瓦见证了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最后宣言的通过,见证了冷战期间两大对峙阵营国家领导人首次和解会议,见证了伊朗核、叙利亚等热点问题对话和谈判。
历史和现实给我们的启迪是:沟通协商是化解分歧的有效之策,政治谈判是解决冲突的根本之道。
只要怀有真诚愿望,秉持足够善意,展现政治智慧,再大的冲突都能化解,再厚的坚冰都能打破。
“法者,治之端也”。
在日内瓦,各国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就政治安全、贸易发展、社会人权、科技卫生、劳工产权、文化体育等领域达成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和法律文书。
法律的生命在于付诸实施,各国有责任维护国际法治权威,依法行使权利,善意履行义务。
法律的生命也在于公平正义,各国和国际司法机构应该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真正做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开放包容,筑就了日内瓦多边外交大舞台。
我们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能搞“一 26 国独霸”或“几方共治”。
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
1862年,亨利·杜楠先生在《沙斐利洛的回忆》中追问:能否成立人道主义组织?能否制定人道主义公约?“杜楠之问”很快有了答案,次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应运而生。
经过150多年发展,红十字成为一种精神、一面旗帜。
面对频发的人道主义危机,我们应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为身陷困境的无辜百姓送去关爱,送去希望;应该秉承中立、公正、独立的基本原则,避免人道主义问题政治化,坚持人道主义援助非军事化。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我认为,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
从公元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再到延续40余年的冷战,教训惨痛而深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们的先辈建立了联合国,为世界赢得70余年相对和平。
我们要完善机制和手段,更好化解纷争和矛盾、消弭战乱和冲突。
瑞士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说:“不应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应为和平与谅解服务。
”国家之间要构 27 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
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
只要坚持沟通、真诚相处,“修昔底德陷阱”就可以避免。
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强买强卖的霸道。
任何国家都不能随意发动战争,不能破坏国际法治,不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
核武器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应该全面禁止并最终彻底销毁,实现无核世界。
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他国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
邻居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各方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近年来,在欧洲、北非、中东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再次表明,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
反恐是各国共同义务,既要治标,更要治本。
要加强协调,建立全球反恐统一战线,为各国人民撑起安全伞。
当前,难民数量已经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历史纪录。
危机需要应对,根源值得深思。
如果不是有家难归,谁会颠沛流离?联合 28 国难民署、国际移民组织等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动员全球力量有效应对。
中国决定提供2亿元人民币新的人道主义援助,用于帮助叙利亚难民和流离失所者。
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等问题都同地缘冲突密切相关,化解冲突是根本之策。
当事各方要通过协商谈判,其他各方应该积极劝和促谈,尊重联合国发挥斡旋主渠道作用。
禽流感、埃博拉、寨卡等疫情不断给国际卫生安全敲响警钟。
世界卫生组织要发挥引领作用,加强疫情监测、信息沟通、经验交流、技术分享。
国际社会应该加大对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卫生事业的支持和援助。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
各国要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
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兼顾当前和长远,着力解决深层次问题。
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释放社会创造力。
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如果搞贸易保护主义、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
本世纪初以来,在联合国主导下,借助经济全球化,国际社会制定和实施了千年发展目标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11亿人口脱 29 贫,19亿人口获得安全饮用水,35亿人口用上互联网等,还将在2030年实现零贫困。
这充分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当然,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也客观存在。
这些是前进中的问题,我们要正视并设法解决,但不能因噎废食。
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历史学家早就断言,经济快速发展使社会变革成为必需,经济发展易获支持,而社会变革常遭抵制。
我们不能因此踟蹰不前,而要砥砺前行。
我们也要从现实中寻找答案。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去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聚焦全球经济治理等重大问题,通过《创新增长蓝图》,首次将发展问题纳入全球宏观政策框架,并制定了行动计划。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
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
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30 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
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
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
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
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
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我们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巴黎协定》的达成是全球气候治理史上的里程碑。
我们不能让这一成果付诸东流。
各方要共同推动协定实施。
中国将继续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百分之百承担自己的义务。
瑞士军刀是瑞士“工匠精神”的产物。
我第一次得到一把瑞士军刀时,我就很佩服人们能赋予它那么多功能。
我想,如果我们能为我们这个世界打造一把精巧的瑞士军刀就好了,人类遇到了什么问题,就用其中一个工具来解决它。
我相信,只要国际社会不懈努力,这样一把瑞士军刀是可以打造出来的。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31 中国人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面向未来,很多人关心中国的政策走向,国际社会也有很多议论。
在这里,我给大家一个明确的回答。
第
一,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
中国《孙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书,但其第一句话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义是慎战、不战。
几千年来,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
数百年前,即使中国强盛到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30%的时候,也从未对外侵略扩张。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里,中国频遭侵略和蹂躏之害,饱受战祸和动乱之苦。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国人民深信,只有和平安宁才能繁荣发展。
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第
二,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
中国有句古语叫“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
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也为全球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 32 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1950年至2016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 元人民币,今后将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大对外帮扶。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
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
这将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坚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始终把人民权利放在首位,不断促进和保护人权。
中国解决了13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让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人权事业的重大贡献。
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
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一大批早期收获项目落地开花。
中国支持建设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第
三,中国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中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同90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中国将进一步联结遍布全球的“朋友圈”。
33 中国将努力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
中国将继续坚持正确义利观,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实现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
中国将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同周边国家深化互利合作,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同非洲国家共谋发展,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新发展。
第
四,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
多边主义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路径。
长期以来,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做了大量工作,为维护世界总体和平、持续发展的态势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成员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
中国将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
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已经正式投入运营,中国将把资金优先用于联合国及日内瓦相关国际机构提出的和平与发展项目。
随着中国持续发展,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力度也将越来越大。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对中国来讲,日内瓦具有一份特殊的记忆和情感。
34 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团出席日内瓦会议,同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共同讨论政治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停战问题,展现和平精神,为世界和平贡献了中国智慧。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重返日内瓦国际机构后,逐步参与裁军、经贸、人权、社会等各领域事务,为重大问题解决和重要规则制定提供了中国方案。
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伊朗核、叙利亚等热点问题的对话和谈判,为推动政治解决作出了中国贡献。
中国先后成功向国际奥委会申办夏季和冬季两届奥运会和残奥会,中国10多项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申请得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支持,呈现了中国精彩。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国古人说:“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
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1月28日,中国人民将迎来农历丁酉新年,也就是鸡年春节。
鸡年寓意光明和吉祥。
“金鸡一唱千门晓。
”我祝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选自2021年第1期《求是》) 35 胸怀大局大势强化责任担当奋发有为投身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 ——在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上的讲话 (2020年11月6日)黄坤明 在全党全国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热潮之际,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迎接第二十一个记者节,隆重举行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向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以及第七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最佳选手颁奖,表彰优秀新闻工作者,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此,我向获奖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新闻战线全体同志致以节日的问候!向所有关心支持新闻舆论工作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6位获奖代表讲亲历故事、谈内心感悟,语言朴实、故事鲜活、感情真切,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新闻工作者 36 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新闻战线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四向四做”、践行“四力”要求的丰硕成果。
这次获奖的《初心铸就千秋伟业》《新中国密码》《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作品,以建党百年为历史景深,以新中国成立70年为主要视角,通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现了社会主义中国和中国人民“当惊世界殊”的奋斗历程。
对老英雄张富清和排雷英雄杜富国的专访,深入细致、平实动人,给人以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黄河滩区脱贫大迁建》《脱贫之后》等作品,从不同角度呈现了神州大地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
一批选题典型、敢于碰硬的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充分发挥了激浊扬清、推动实际工作的作用。
一件件优秀新闻作品的背后,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心血和付出。
20名长江韬奋奖获奖同志作风扎实、业绩突出,有的行走和坚守在艰苦一线,有的勇当尖兵投身媒体融合发展,有的以笔为枪积极参与国际舆论斗争,他们是践行“四力”的典范,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希望大家在今后工作中再接再厉,发扬优良作风,保持工作激情,努力作出更大贡献。
回望2020年这个极不平凡的年头,我们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新闻战线也经受住了一次罕见的压力测试、能力测试,为夺取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
让我们深受感动的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响应党中央号召,勇敢逆行、连续奋 37 战。
很多年轻记者第一次穿上防护服,日夜蹲守隔离病房、深入医院“红区”,报道疫情动态,抢拍真实瞬间。
新闻战线全员皆兵、尽锐出战,推出一大批浸润心血之作、“镇版刷屏”之作,一幅幅画面,一幕幕场景汇集到一起,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风雨同舟、荡气回肠的抗疫史诗。
让我们深感自豪的是,广大新闻工作者不仅是疫情防控的宣传员,还是抢救生命的战斗员。
他们铁肩担道义,传递信息、展示真相,为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武汉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一大批新闻工作者深入社区了解群众最关心最急迫的问题建议,积极推动疫情防控、病患救治工作。
让我们深为振奋的是,各级媒体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助力复工复产,全力助推脱贫攻坚,记者主播既知行合
一、直播带货,又用心动情讲好抗疫故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唱响了新时代的英雄赞歌,提振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精气神。
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特别是百年不遇的疫情推动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 38 变化。
民族复兴道路上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东升西降”历史大势不可阻挡。
我们要深刻把握当今时代特征和实践发展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坚强的党性意识和人民立场,更加有力有效地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为聚精会神办好自己的事,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提供坚实的思想舆论支撑。
一、坚持思想引领,奏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中国共产党好的时代强音。
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刻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大家都有深切感受,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之所以向前迈出一大步,根本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我们要把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须常抓不懈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把握其真理性实践性的有机统
一,注重从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指导实践的角度,多用具体案例和鲜活故事,展现这一思想在治国理政中的“定盘星”“指南针”作用,推动这一思想转化为干部群众各展所长、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
要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揽全局、谋大事、为长远的统筹决断,紧跟习近平总书记运筹大国关系、指导改革发展、深入人民群众的步伐足迹,多用微视频、微镜头、微报道,全方位、有温度地展现大党大国领袖的高超领导能力、强烈担当精神、真挚 39 为民情怀。
我们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
百年铸就苦难辉煌,百 年恰是风华正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任何一支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惜流血牺牲,不懈努力奋斗,团结凝聚亿万群众不断走向胜利。
我们要紧紧围绕建党百年这个重要历史节点,深入学习宣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情回望党领导人民接续奋斗的艰辛历程,充分展现我们党越是艰险越向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和巨大作用,深刻诠释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和赤子情怀。
坚持站位要高、切口要小,总结好“记者重走长征路”等采访活动的经验,聚焦革命建设改革历程特别是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和伟大创造,善于运用小故事、小细节、小视角,生动展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鱼水深情,生动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党的领导为什么好。
二、紧扣发展脉搏,谱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画卷。
中华民族从总体上摆脱绝对贫困,是惠及亿万人民的民心工程,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不忘初心、忠诚为民、接续奋斗树立起的时代丰碑,是民族复兴进程上具有标志性的伟大跨越。
几年来,新闻战线广泛投入精干力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倾情奉献、擂鼓助威。
今年获奖作品中,《我是188万分之 40 一》展现了异地搬迁群众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自豪感,《二百八十一个签名挽留第一书记》讲述了深度贫困地区驻村干部与村民以真心换真心的生动故事,等等,都是十分鲜活的“扶贫印记”。
今年以来,全战线开展了“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百城千县万村”调研报道活动、“坐着高铁看中国”主题宣传,都呈现了神州大地的新面貌、广大群众的精气神。
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小康纪录工程,着眼为伟大的事业郑重立传,为奋斗的历程留下“信史”,全景式、多层次、立体化记录好、反映好全面小康的伟大壮举。
中央地方各级新闻媒体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方,长期定点搜集素材,不间断跟踪拍摄,注重完整性准确性、突出生动性丰富性,记录好小康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典型人物、重要事件,记录好城市乡村、各行各业乃至平凡家庭历史的变迁和变化,描绘好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十四五”时期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前几天,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已经全文向社会公布。
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全会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宣传好党中央关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判断,阐释好党中央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大部署,呈现好未来5年以至2035年的美好蓝图,切实把干部群众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要更加 41 注重新媒体传播,更加关注青少年群体,坚持分众化、互动化、精准化,着力打造一批生动活泼、广受欢迎的“现象级”融媒体产品,营造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浓厚氛围。
三、敢于善于斗争,树立为国立言、为国发声的时代担当。
前段时间,我们隆重纪念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面对极其悬殊的力量对比,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抗美援朝战争能够夺取伟大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也是革命精神的胜利、斗争意志的胜利。
在胜利背后,同样凝结着新闻战线的巨大付出和英勇牺牲。
人民日报派出记者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采访,开辟《在朝鲜前线》《写给志愿军》等专栏,涌现出《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等一大批感人至深的名篇佳作;新华社组建志愿军总分社,前方记者经受生死考验、顶着隆隆炮声,发出大量消息、通讯和述评,挖掘报道了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英雄儿女”,7位新华人牺牲在朝鲜土地上。
报纸、通讯、广播、新闻电影……我们的媒体不但极大鼓舞着志愿军战士奋勇杀敌,极大凝聚着广大群众举国同心,而且向国际社会发出了中国声音、揭露了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我们更要学习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和坚定意志,既敢于斗争、 42 又善于斗争,阐释好中国立场、维护好国家利益、展现好中国形象,牢牢掌握国际舆论场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要坚持以我为主,深入挖掘生动实践,讲好当代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故事,科学准确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用融通中外的中国话语、扎实深入的国际传播,掌握中国道路的解释权。
要坚持立破并举,高举人民至上的旗帜,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及时有效回应关切,有理有据予以批驳,不断扩大朋友圈,让中国声音传得更远、更深、更广。
四、切实增强“四力”,锻造掌握过硬本领、忠诚奉献人民的时代新军。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
这是一个民族复兴梦想飞扬的新时代、国家发展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人民创新创造活力迸发的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在上天入海的科研探索中,在筑路架桥的繁忙工地上,更在绿水青山的美景里,在无数奋斗者的汗水里,在老百姓质朴的笑容、祥和的生活里。
广大新闻工作者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要积极投身时代大潮,真正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感悟新时代,在激发共鸣、形成共振中讴歌新时代,不断推出“眼中有人民、腿上有泥土、心中有真情”的新闻作品。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实践要求的战略举措,也是锤炼新闻队伍“四力”的舞台和熔炉。
前不 43 久,党中央印发了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对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培养全媒体人才作出新的重大部署。
从这几年推动媒体融合的实践看,人才问题是关键、也是瓶颈。
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媒体发展潮流,从思想理念、平台载体、方式手段等方面,全面改革创新、升级再造,把我们这支政治素养强、专业背景深的队伍,打造成为时代新军。
要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切实提高主流媒体人才吸引力、竞争力,鼓励知名编辑记者、评论员、主持人、播音员到新媒体平台发挥作用,让优秀人才愿意来、留得住、有发展,使我们的队伍在媒体格局深刻调整的时代潮头迎击风雨、淬炼成钢。
中国记协是党和政府联系新闻界的桥梁和纽带。
党的十九大以来特别是过去一年来,中国记协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有序推进深化改革,广泛联系服务新媒体从业人员,积极促进“一带一路”记者组织交流合作,及时在国际舆论斗争中发声,持续推进巡视整改,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有力进展。
新的征程上,中国记协要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力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持续推进记协组织深化改革,通过更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新闻评奖、行业自律、维权服务,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践行 44 “四力”,真正把中国记协建设成为新时代“记者之家”。
同志们,新形势需要新担当,新时代呼唤新作为。
让 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守正创新、牢记职责使命、更加奋发有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选自2020年第12期《中国记者》杂志) 45 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 ——学习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闻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一书,收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文稿52篇,其中部分文稿是首次公开发表。
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推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更好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 46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抓在手里,更好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不断坚定广大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向心力。
这部专题文集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问题的深邃思考和精辟论述。
充分认识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社会上思想活跃、观念碰撞,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党的战略目标,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更加需要坚定自信、鼓舞斗志,更加需要同心同德、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我们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我们必须既积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又有效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
我们必须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增 47 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要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
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
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
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必须抓在党的手里,必须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 48 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
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指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全党同志一定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实际,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紧密联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把党的科学理论转化为万众一心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等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 49 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坚持宣传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
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
全党都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
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党的思想理论研究,只有把一些重大问题从思想理论上搞清楚、弄明白了,才能做到“视而使之明,听而使之聪,思而使之正”。
50
二、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
如何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是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全书贯穿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 51 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四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就是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的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 52 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价值观,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
我国有十四亿多人,如果弄成那样一个局面,就不符合人民利益,也不符合国家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我国是一个有着十四亿多人口、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的核心价值观,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 53 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侧面深刻阐述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
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
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被普遍理解和接受,才能为人们自觉遵守奉行。
在《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等文稿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教育引导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作。
要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 54 传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二是要从娃娃抓起,三是要润物细无声。
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
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宣传思想工作始终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
本书收入的多篇重要文稿,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方面的重要论述。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等文稿中指出,要坚持以正确舆论引 55 导人,做到所有工作都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导向。
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
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
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
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发射器,也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好时、度、效,用心用情,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
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
正能量 56 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
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要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做强网上正面宣传,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要在信息生产领域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
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等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
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
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 57 法是扎根人民。
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开展文艺创作,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要推动文化下乡,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农民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 58 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这部专题文集收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等,从不同角度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刻阐发。
传播好中国声音,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
我国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必须使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
我们现在有底气、也有必要讲好中国故事。
要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
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
要全面贴近受众,实施融合传播,以丰富的信息资讯、鲜明的中国视角、广阔的世界眼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认识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
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 59 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要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
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
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
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
努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更好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更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60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
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等重要场合的演讲中指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交流互鉴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
我们要结合深入学习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 61 断强起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选自2021年1月4日《人民日报》) 62
声明:
该资讯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发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